血液系统疾病习题
血液系统疾病练习题

一、A11、急性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特点是A、多见于女性B、无感染病史C、多数病程迁延D、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E、多见于成人2、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病因是A、免疫因素B、肝脾作用C、感染D、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E、脾功能亢进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是A、脾脏B、外周血C、骨髓D、肝脏E、血管内4、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中属粒细胞破坏过多的是A、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B、脾功能亢进C、苯中毒D、应用抗肿瘤药E、恶性肿瘤5、最常见于儿童的急性白血病是A、急单核白血病B、急巨细胞白血病C、急红白血病D、急粒白血病E、急淋白血病6、急性白血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A、肝功能衰竭B、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严重感染D、严重贫血E、大出血7、急性白血病常见的首发表现是A、关节疼痛B、脾肿大C、发热及感染D、贫血、出血E、淋巴结肿大8、成年人最多见的急性白血病是A、急粒白血病B、急淋白血病C、急红白血病D、急单核白血病E、急巨细胞白血病9、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血的机制主要是凝血因子缺乏B、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C、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D、半数以上患者以发热起病E、感染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0、白血病细胞增多的表现,错误的是A、齿龈肿胀B、肝脾肿大C、出血D、胸骨压痛E、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1、可出现牙龈肿胀的急性白血病是A、急巨细胞白血病B、急单白血病C、急红白血病D、急淋白血病E、急粒白血病12、不属贫血的表现的是A、纳差B、出血倾向C、面色苍白D、心率增快E、心尖部收缩期杂音13、成年人缺铁性贫血最主要的病因是A、需铁量增加B、铁利用障碍C、铁摄入不足D、慢性失血E、铁吸收障碍14、可出现异食癖症状的贫血是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巨幼细胞贫血15、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药物是A、卡马西平B、甲巯咪唑C、氟尿嘧啶D、甲氨蝶呤E、氯霉素16、可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疾病是A、慢性肾炎B、肾病综合征C、急性胰腺炎D、病毒性肝炎E、糖尿病17、不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的是A、贫血B、脾肿大C、出血D、感染E、发热18、不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的是A、病毒感染B、脾功能亢进C、电离辐射D、氯霉素等药物E、农药等化学因素1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免疫功能紊乱B、遗传因素C、造血干祖细胞缺陷D、缺乏造血原料E、造血微环境缺陷20、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是A、白细胞减少症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缺铁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性白血病21、骨髓巨核细胞增多的血液病是A、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急性白血病D、再生障碍性贫血E、白细胞减少症22、白细胞减少症控制感染,抗菌效力不依赖粒细胞数量的抗生素是A、头孢氨苄B、红霉素C、青霉素D、罗红霉素E、羧苄西林23、诊断白细胞减少症的标准是A、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3.5×109/LB、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3×109/LC、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5×109/LD、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4.5×109/LE、周围血白细胞持续低于4×109/L24、下列各项,有助于白血病诊断分型及治疗监测的是A、骨髓象检查B、细胞化学染色C、血常规D、影像检查E、细胞遗传学检查25、用于诱导缓解急淋白血病的基本治疗方案是A、DA方案B、HA方案C、VAP方案D、VDLP方案E、HOAP方案26、完全治愈白血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A、骨髓移植B、营养及药物支持治疗C、化学药物治疗D、免疫治疗E、放射治疗27、关于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错误的是A、血清铁减少B、血清总铁结合力降低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骨髓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增生E、骨髓铁染色阴性28、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后,首先出现的治疗反应是A、血清铁饱和度增加B、网织红细胞升高C、红细胞总数升高D、血清铁增加E、血红蛋白升高29、缺铁性贫血未治疗前,外周血的主要特点是A、血红蛋白下降最明显B、血小板下降最明显C、红细胞计数下降最明显D、红细胞形态增大E、网织红细胞升高30、下列食物中影响铁剂吸收的是A、茶叶B、植物油C、牛奶D、菠菜E、肉类31、缺铁性贫血早期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A、血红蛋白减少B、总铁结合力增高C、血清铁减少D、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E、血清铁蛋白减少32、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表现最早的是A、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多B、红细胞计数增多C、血红蛋白增加D、网织红细胞增加E、红细胞体积增大33、下列各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骨髓病性贫血34、注射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指征,错误的是A、有严重消化道疾患者B、不易控制的慢性出血患者C、口服治疗不良反应严重者D、口服铁剂治疗无效者E、妊娠早期急需纠正贫血者35、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组织中明显减少或无的细胞是A、巨核细胞B、网状细胞C、淋巴细胞D、浆细胞E、组织嗜碱细胞36、不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要点的是A、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B、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C、全细胞减少D、脾肿大E、骨髓增生减低37、引起白血病的生物因素主要是A、病毒B、X射线C、细菌D、杀虫剂E、氯霉素38、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体征是A、脾脏肿大B、肝大C、胸骨中下段压痛D、脾栓塞E、脾出血39、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象中显著增多的是A、红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粒细胞E、淋巴细胞40、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与骨髓纤维化最主要的区别是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B、外周血可见中幼粒、晚幼粒细胞C、脾大D、Ph染色体阳性E、粒细胞增生活跃4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象检查最明显的改变是A、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B、白细胞持续降低C、持续性全血细胞减少D、骨髓巨核细胞减少E、持续性全血细胞增多4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特征是A、病态造血B、血细胞减少C、细胞遗传学异常D、病理学改变E、分子生物学检测43、目前唯一有治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性的是A、去甲基化药物B、生物反应调节剂C、细胞遗传学异常D、促造血治疗E、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二、A21、患者因头晕、乏力、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就诊,经检查拟诊为白细胞减少症,支持诊断的检査结果是A、外周血白细胞<4x109/LB、外周血白细胞<3.5x109/LC、外周血白细胞<3x109/LD、外周血白细胞<2.5x109/LE、外周血白细胞<2x109/L2、男性,19岁,发热、反复感染、周身乏力2个月,骨髓检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有助于白血病分类鉴别的检查是A、骨髓象B、血液一般检查C、免疫学检查D、细胞化学染色E、全身MRI检查3、男性,15岁,发热、反复感染、周身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2个月,拟诊为急性白血病伴脑膜浸润,该患者最可能的白血病类型是A、急红白血病B、急淋白血病C、急粒白血病D、急巨细胞白血病E、急单核白血病4、女性,32岁,近2个月余出现发热、咽痛、牙龈出血,自服阿莫西林后咽痛缓解,仍有发热、乏力,并于洗浴时发现胸骨压痛,就诊检查示血红蛋白72g/L,血小板57x109/L,骨髓原始细胞37%,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分类诊断应首选的检查是A、血象B、骨髓象C、细胞化学染色D、细胞遗传学检查E、免疫学检査5、男性,31岁,大面积烧伤后出现高热,查血红蛋白102g/L,白细胞31x109L,血小板147x109/L,骨髓象检查各系细胞比例无异常,各系细胞形态无异常,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升髙,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粒白血病B、急单白血病C、类白血病反应D、急淋白血病E、红白血病6、男性,29岁,确诊为急粒细胞白血病,经综合治疗后病情好转,复查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结果中提示未达到完全缓解的指标是A、无任何症状及体征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5x109/LC、血红蛋白119g/LD、血小板164x109/LE、外周血中偶见少量白血病细胞7、女性,20岁,因疲乏、无力、烦躁、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就诊,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支持该诊断检查结果是A、血清铁浓度正常B、总铁结合力降低C、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D、血清铁蛋白降低E、骨髓铁染色弱阳性8、女性,30岁,因月经量多1年,出现贫血表现,拟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可作为缺铁依据的检查结果是A、血清铁蛋白<12μg/LB、总铁结合力>64.4μmmol/LC、血清铁<8.9μmmol/LD、转铁蛋白饱和度<15%E、FEP>4.5μg/gH b9、患者女性,因月经量多2年,出现贫血表现,经检査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口服铁剂B、注射铁剂C、口服叶酸D、增加营养E、输血10、女性,32岁,因缺铁性贫血给予口服铁剂治疗,用药2个月后检查血常规恢复正常,下一步的治疗措施是A、停止服用铁剂B、逐渐减量停药C、继续用药治疗1~2个月D、继续用药治疗2~4个月E、继续治疗3~6个月11、患者因皮肤黏膜出血、发热1个月就诊,诊断为急性型再障,支持诊断的血小板检查结果是A、<100X109/LB、<50X109/LC、<30X109/LD、<20X109/LE、<10X109/L12、患者因贫血、发热、反复皮肤黏膜出血2个月就诊,经检查拟诊为再障,支持诊断的血液一般检査结果是A、白细胞减少B、红细胞减少C、网织红细胞增多D、血小板减少E、全血细胞减少13、患者因贫血、长期低热、反复牙龈出血2个月就诊,经检査诊断为慢性型再障,首选的治疗药物是A、丙酸睾酮B、强的松C、反复多次输血D、一叶萩碱E、EPO14、男性,21岁,发热、反复感染、周身乏力2个月,拟诊为急性白血病,行骨髓检查有核细胞显著增生,有助于确诊的结果是A、原始细胞>5%B、原始细胞>10%C、原始细胞>15%D、原始细胞>20%E、原始细胞>30%15、患者因突然发热、畏寒、大面积皮肤黏膜瘀斑就诊,诊断为急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骨髓检查支持诊断的结果是A、骨髓巨核细胞减少B、骨髓幼稚型巨核细胞减少C、骨髓幼稚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D、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减少E、骨髓颗粒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16、患者女性,因反复皮肤瘀点、牙龈出血、月经量多就诊,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治疗首选的药物是A、甲泼尼龙B、环磷酰胺C、硫唑嘌呤D、达那唑E、司坦唑17、患者因头晕、乏力、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就诊,经检查拟诊为白细胞减少症,支持诊断的检査结果是A、外周血白细胞<4x109/LB、外周血白细胞<3.5x109/LC、外周血白细胞<3x109/LD、外周血白细胞<2.5x109/LE、外周血白细胞<2x109/L18、患者女性,因月经量多1年,出现贫血表现,经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其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增加营养B、输血C、口服铁剂D、注射铁剂E、口服叶酸19、女性,29岁,因月经量多2年,出现贫血表现,拟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可作为缺铁依据的检查结果是A、转铁蛋白饱和度<15%B、FEP> 4.5μg/gHbC、血清铁蛋白<12μg/LD、总铁结合力> 64.4μmmol/LE、血清铁< 8.9μmmol/L20、患者因贫血、发热、反复皮肤黏膜出血2个月就诊,经检查拟诊为再障,支持诊断的血液一般检查结果是A、血小板减少B、全血细胞减少C、白细胞减少D、红细胞减少E、网织红细胞增多21、男性,45岁,因左上腹肿块进行性肿大就诊。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选择题带答案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选择题带答案血液及血液检验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不见于(D)A.寄生虫病B.湿疹C.猩红热D.急性感染E.过敏反应2.下列疾病可使血小板减少,但哪项除外(E)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脾功能亢进C.再生障碍性贫血D.DIC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3.关于DIC的检查结果哪项是错误的(A)A.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B.血小板减少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纤维蛋白原降低E.凝血酶时间延长4.下列哪项不支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D)A.骨髓增生极度活跃B.粒红两系均明显减少C.白血病细胞以原幼为主D.白血病细胞中有Auer小体E.巨核细胞明明削减5.以下组合中哪项是毛病的(B)A.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以幼稚型巨核细胞为主B.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型巨核细胞为主C.巨核细胞白血病以原始型和幼稚型巨核细胞为主D.慢粒早期以成熟产板型为主E.急性失血以成熟产板型居多6.红细胞计数女性成工钱(A)12A.3.5~5.0×10/L12B.4.0~5.5×10/L12C.5.0~5.5×10/L12D.4.0~6.0×10/L12E.6.0~7.0×10/L7.血红蛋白削减大于红细胞削减见于(B)A.急性失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恶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8.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为(C)A.Hb<90g/LB.Hb<70g/LC.Hb<60g/LD.Hb<30g/LXXX9.染色血涂片中,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加见于(A)A.溶血性贫血B.巨幼红细胞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先天性贫血E.多发性骨髓瘤10.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改变为(E)A.大小不等B.球形红细胞C.染色过深D.嗜多色性红细胞E.红细胞中心染色过浅911.某患者RBC 3.2×10/L,Hb 80g/L贫血最大多是(B)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地中海贫血D.急性失血性贫血E.急性溶血性贫血12.白细胞计数成人正常值为(D)9A.3.0~5.0×10/L9B.3.5~5.5×10/L9C.4.0~6.0×10/L9D.4.0~10.0×10/L9E.15~20×10/L13.淋巴细胞增多见于(A)A.病毒性感染B.化脓菌感染C.寄生虫熏染D.放射病E.血清病14.病毒感染时白细胞分类计数哪项减少(A)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以上都不是15.单核细胞明明增加见于(E)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麻疹C.风行性腮腺炎D.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E,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1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血涂片中可见(C)A.单核细胞增多B.幼稚单核细胞C.异形淋巴细胞增多D.老练淋巴细胞E.异形单核细胞增多17.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呈现中毒颗粒时,提示(B)A.造血功能障碍B.严重感染C.过敏性疾病D.可能是白血病E.造血功能旺盛18.用于贫血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敏感指标是(A)A.网织红细胞增多B.红细胞增多C.血红蛋白上升D.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E.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19.用于贫血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敏锐指标是(A)A.网织红细胞增高B.红细胞增多C.血红蛋白上升D.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E.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20.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A)A.缺铁性贫血B.尿毒症C.急性失血D.恶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21.一般成人红细胞比积男性为(C)A.0.30~0.45L/LB.0.37~0.48L/LC.0.40~0.50L/LD.0.30~0.50L/LE.0.40~0.55L/L22.阵发性就寝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哪项实验呈阳性(C)A.抗人球蛋白实验B.冷溶血试验C.酸溶血试验D.血红蛋白电泳E.Combs试验23.下列疾病可使血小板减少,但哪项除外(E)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脾功能亢进C.再生障碍性贫血D.DIC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24.血沉不增快见于(C)A.急性细菌性炎症B.多发性骨髓瘤C.DICD.巨球蛋白症E.活动性风湿热25.诊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最重要的依据为(C)A.骨髓增生极度活泼B.粒红比值为8:1C.原始及早幼粒细胞占80%D.XXX小体E.巨核明显减少26.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细胞削减型白血病的首要搜检是(D)A.全血细胞削减B.外周有有核红细胞C.外周有幼粒细胞D.骨髓搜检,前者出血偏向较轻E.酸溶血实验27.贫血伴轻度黄疸最可能的诊断是(D)A.再生障碍性贫血B.脾功能亢进。
内科学 血液系统 习题 选择题 带答案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选择题带答案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不见于急性感染。
2.除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下列疾病均可使血小板减少。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不是DIC的检查结果之一。
4.白血病细胞中有Auer小体不支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
病的诊断。
5.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以幼稚型巨核细胞为主是错
误的。
6.女性成人的红细胞计数为4.0~5.5×10/L。
7.缺铁性贫血是血红蛋白减少大于红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
8.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为Hb<___。
9.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10.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形态会改变,其中红细胞中心染
色过浅。
11.RBC 3.2×10/L,Hb 80g/L的患者最可能是缺铁性贫血。
12.成人的白细胞计数正常值为4.0~10.0×10/L。
13.淋巴细胞增多见于多种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习题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习题
1.对发热的血液病人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降温措施主要是乙醇擦浴
B.体温超过38.5℃应降温
C.药物降温,药量不宜过大
D.每日液体入量在3000ml左右
E.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铁剂在饭后服用的理由是
A.防止过敏反应
B.促进铁剂的消化
C.有利于铁剂的吸收
D.减少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
E.不会损坏牙齿
9.再生障碍性贫血高热病人最适宜的降温措施是
A.肌内注射退热药
B.口服退热药
C.乙醇擦浴
D.静脉输液
E.冰袋置头部及大血管处或温水擦浴
10.皮肤紫癜、明显齿龈出血的血液病病人口腔护理,应避免
A.无刺激的漱口液漱口
B.用牙签剔牙
C.湿棉球擦拭牙齿
D.渗血齿龈用明胶海棉贴敷
E.齿龈陈旧血块双氧水漱口
答案 1.A 2.D 3.C 4.C 5.D 6.E 7.A 8.C
9.E l0.B。
内科护理学—血液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

血液系统A1型选择题:肯定型最佳选择题,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肯定答案;1.男性,25岁,面色苍白3年,1周前发热,并出现巩膜轻度黄染,晨解浓茶色样尿。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60g/L, 白细胞3.1×109/L, 网织红细胞10%, Coombs试验(+),选择哪种治疗最佳A.输新鲜全血B.输浓缩红细胞C.输青霉素D.输维生素CE.地塞米松答案:E2.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贮于A.胃壁主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肝、脾、骨髓的单核细胞E.网状细胞答案:D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下列首选治疗是A.长春新碱, 强的松, 左旋门冬酰胺酶B.阿糖胞苷, 柔红霉素, 三尖杉酯碱C.长春新碱, 左旋门冬酰胺酸, 三尖杉酯碱D.三尖杉酯碱, 环磷酰胺, 阿糖胞苷E.阿霉素, 三尖杉酯碱, 阿糖胞苷答案:A4.使纤维蛋白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物质是A.Ⅻ因子B.抗凝血酶ⅢC.凝血酶D.纤维蛋白单体E.纤溶酶答案:E5.诊断溶血性贫血最有力的证据是A.尿胆原增高B.临床出现黄疸C.网织红细胞增高D.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明显E.红细胞生存时间明显缩短答案:E6.缺铁性贫血与感染性贫血相同点是A.血清铁降低B.总铁结合力正常C.骨髓含铁血黄素增加D.骨髓铁粒幼红细胞增加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答案:A7.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症状的特点为A.分批出现大小不等, 高出皮面的瘀点B.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点、瘀斑为多见C.损伤后迟发出血D.常见有深部血肿E.常见有关节腔出血答案:B8.贫血患者起病缓慢,血红蛋白虽低于正常,但仍无明显症状,其原因主要是:A.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产生及浓度增高B.体内循环血量无改变C.骨髓代偿性增生D.心血管的代偿E.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答案:A9.男性, 30岁, 发热、口腔溃疡1周, 皮肤有瘀点、瘀斑, 鼻出血, 脾脏肋下可触及边缘。
血红蛋白90g/L, 白细胞计数24.6×109/L, 血小板26.3×109/L, 骨髓幼稚细胞明显增多, 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其诊断为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再生障碍性贫血答案:A10.男性,20岁,贫血5年, 血红蛋白60g/L, 红细胞3.2×109/L,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晨起排酱油色尿,Ham试验阳性,蛇毒因子溶血试验阳性考虑为A.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海洋性贫血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答案:E11.男性, 20岁, 贫血4月,牙龈有时出血, 易感冒。
血液系统疾病

A.全血细胞减少程度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
B.骨髓移植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有效
C.近年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生存率没有改善
D.死亡原因通常是心或肝含铁血黄素沉着的结果
E.脾切除在急性再障患者显著提高生存率
8. 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A.感染、出血、贫血 B.全血细胞减少 C.网织红细胞减低
D.骨髓增生减低
16.关于慢性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哪一项是对的?
A.好发于青春期女性 B.常见皮下血肿 C.血小板寿命一般在 8~12 天
D.半数病人血小板凝集素阳性 E.多数病人仅生存 3~4 年
17.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是
A.凝血时间延长 B.血块退缩不良 C.PAIgG 增高
D.血小板减少
E.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
E.无肝脾大
9. 血管内溶血时,下述检查指标中哪一项最敏感?
A.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 B.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血症
C.血浆凝乳素降低
D.尿游离血红蛋白阳性 E.尿含铁血黄素阳性
10.男,30 岁,乏力、腰痛伴巩膜黄染,无浓茶样尿,查 Hb60g/L,网织红细胞 0.20,
尿胆原强阳性,尿隐血试验(一)。最可能的诊断为
D.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破坏过多三大类
E.红细胞生成减少、失血、溶血三大类
3. 治疗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是
A.口服铁剂 B.注射铁剂 C.治疗病因 D.输血 E.进食富含铁的
食 4. 以下何种实验室检查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A.血清铁饱和度
B. MCV、MCH、MCHCC C.骨髓铁染色
D.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E.血清总铁结合力
5. 贫血最常见的类型是
内科学精题训练之--血液系统疾病习题及解析

血液系统疾病习题(附:参考答案)贫血习题一.名词解释1.Iron deficiency anemia2.总铁结合力3.未饱和铁结合力4.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二、填空题1.每失血100ml,可失去 mg的铁。
2.每个红细胞内有个血红蛋白分子,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 ml,每克血红蛋白含铁 mg。
3.慢性贫血时,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血氧离曲线移。
4.贫血的严重性与贫血的和有关。
5.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是输血指征。
6.食物中含铁量最低。
7.内源性铁主要来自。
8.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
9.合成血红蛋白过程中阶段红细胞摄取铁最多。
10.铁在肠黏膜细胞中以价铁与蛋白合成蛋白,直接由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的铁以价与血浆中蛋白结合,被运送到或加以储存。
11.运铁蛋白是球蛋白,而血清中球蛋白的明显增高预示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佳12.缺铁性贫血发育晚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育晚于13.口服铁剂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达高峰,血红蛋白开始上升,恢复14 为补足储备铁,口服铁剂,治疗应延长到。
三、选择题1.慢性铁缺乏发展的正确顺序为;A 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血清铁降低,低血红蛋白,贫血B 血清铁降低,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贫血,低血红蛋白。
C 血清铁降低,贫血,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低血红蛋白。
D 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贫血,低血红蛋白,血清铁降低。
E 血清铁降低,低血红蛋白,贫血,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
2.明确缺铁诊断的实验室检查为:A 平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MCH)减少B 血清蛋白浓度下降C 血清铁浓度下降D 骨髓储存铁缺乏E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下降3.何种实验室检查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铁幼粒细胞贫血:A 血清铁饱和度B MCV,MCH,MCHCC 骨髓铁染色D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E 血清总铁结合力4.以下何种实验室检查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慢性感染性贫血A 血清铁B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C 骨髓细胞外铁D 骨髓红细胞内铁E MCV,MCH,MCHC5.关于铁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 高铁化合物比亚铁易吸收B 维生素C可增强铁的吸收C 植物纤维素和鞣酸盐之类的食物可干扰铁的吸收D 小肠内PH值为酸性和中性时铁的吸收可增强。
血液造血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二)

血液造血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二)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癮的主要出血部位是()A.皮肤与黏膜B.内脏C.肌肉D.关节腔E.颅内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典型骨髓象表现为()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B.粒、红、巨三系病态造血C.巨核细胞减少D.巨核细胞增多E.巨核细胞数增多伴成熟障碍3.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疲的目标为()A.缓解出血症状B.血小板寿命恢复正常C.血小板数量恢复正常D.骨髓象恢复正常E.PAIgG转阴4.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首选()A.肾上腺皮质激素B.脾切除C.细胞毒类免疫抑制剂D.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E.丹那唑5.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健康指导无关的是()A.预防感染B.限制活动C.避免外伤D.保持乐观情绪E.不滥用解热镇痛类药物6.出血性疾病的后天因素不包括()A.放射线B.苯C.病毒D.寄生虫E.遗传基因7.与机体止血功能无关的为()A.白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血小板D.凝血因子E.抗凝因子8.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描述,错误的是()A.出血时间延长B.凝血时间延长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E.外周血小板增多9.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A.凝血因子Ⅳ被激活B.凝血因子Ⅻ被激活C.血小板破裂D.凝血酶的形成E.因子Ⅸ被激活10.巨幼细胞贫血的消化系统表现不包括()A.腹痛B.腹胀C.腹泻D.舌痛E.食欲不振11.巨幼细胞贫血发病的本质为()A.血红蛋白合成障碍B.能量代谢障碍C.磷脂代谢障碍D.DNA代谢障碍E.细胞凋亡过度12.在我国成年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A.以缺乏维生素C为主为主B.以缺乏维生素B12C.以缺乏叶酸为主同时缺乏为主D.叶酸、维生素B12E.叶酸缺乏与维生素B缺乏不分主次1213.巨幼细胞贫血的检查不包括()A.胃酸降低实验阳性B.空腹血清胃泌素显著增高C.尿高半胱氨酸24小时排泄量增加D.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E.血象提示小细胞性贫血14.不是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液系统表现的是()A.溶血B.淋巴结肿大C.黄疸D.皮肤瘀斑E.鼻出血15.贫血伴骨髓细胞外铁缺少及铁粒幼细胞减少,最可能的诊断是()A.溶血性贫血B.铁粒幼细胞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贫血E.缺铁性贫血16.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下列贫血分类正确的是()A.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造血功能障碍两大类B.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溶血三大类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两大类D.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和溶血三大类E.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大类17.在我国贫血的诊断标准为()A.男:Hb<120g/L,女:Hb<110g/LB.男:Hb<130g/L,女:Hb<120g/LC.男:Hb<140g/L,女:Hb<130g/LD.男:Hb<150g/L,女:Hb<140g/LE.男:Hb<160g/L,女:Hb<150g/L18.与贫血无关的临床表现为()A.皮肤黏膜苍白B.发绀C.头痛、头晕D.心悸及呼吸困难E.疲乏无力19.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的最佳指标为()A.红细胞计数B.血红蛋白测定C.网织红细胞计数D.红细胞形态学观察E.血细胞比容测定20.慢性贫血患者对缺氧耐受增强是由于()A.血流速度加快B.呼吸频率加快C.组织需氧量减少释放量增多D.Hb在组织中O2能力增强E.Hb的携O221.在我国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A.营养不良B.慢性失血C.慢性腹泻D.吸收障碍E.需要增多22.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少见的是()A.口角炎、舌炎B.组织缺铁的表现C.头晕、乏力、皮肤黏膜苍白D.视乳头水肿、脾大E.原发病的表现23.能准确反映储存铁量的指标为()A.骨髓铁染色B.血清铁C.总铁结合力D.血清铁蛋白E.血清铁饱和度24.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表现多为()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C.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小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E.大细胞性贫血25.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的是()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D.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E.血清铁降低,骨髓铁粒幼细胞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参考答案1.A2.E3.A4.A5.D6.E7.A8.E9.B 10.A 11.D 12.C 13.E 14.B 15.E 16.E 17.A 18.B 19.C 20.D 21.B 22.D 23.D 24.A 25.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系统疾病习题贫血习题一.名词解释1.Iron deficiency anemia2.总铁结合力3.未饱和铁结合力4.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二、填空题1.每失血100ml,可失去mg的铁。
2.每个红细胞内有个血红蛋白分子,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ml,每克血红蛋白含铁mg。
3.慢性贫血时,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血氧离曲线移。
4.贫血的严重性与贫血的和有关。
5.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是输血指征。
6.食物中含铁量最低。
7.内源性铁主要来自。
8.是铁吸收的主要部位。
9.合成血红蛋白过程中阶段红细胞摄取铁最多。
10.铁在肠黏膜细胞中以价铁与蛋白合成蛋白,直接由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的铁以价与血浆中蛋白结合,被运送到或加以储存。
11.运铁蛋白是球蛋白,而血清中球蛋白的明显增高预示多发性骨髓瘤预后不佳12.缺铁性贫血发育晚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发育晚于13.口服铁剂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达高峰,血红蛋白开始上升,恢复14 为补足储备铁,口服铁剂,治疗应延长到。
三、选择题1.慢性铁缺乏发展的正确顺序为;A 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血清铁降低,低血红蛋白,贫血B 血清铁降低,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贫血,低血红蛋白。
C 血清铁降低,贫血,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低血红蛋白。
D 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贫血,低血红蛋白,血清铁降低。
E 血清铁降低,低血红蛋白,贫血,骨髓铁储存被动员和耗竭。
2.明确缺铁诊断的实验室检查为:A 平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MCH)减少B 血清蛋白浓度下降C 血清铁浓度下降D 骨髓储存铁缺乏E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下降3.何种实验室检查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铁幼粒细胞贫血:A 血清铁饱和度B MCV,MCH,MCHCC 骨髓铁染色D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E 血清总铁结合力4.以下何种实验室检查可鉴别缺铁性贫血与慢性感染性贫血A 血清铁B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C 骨髓细胞外铁D 骨髓红细胞内铁E MCV,MCH,MCHC5.关于铁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 高铁化合物比亚铁易吸收B 维生素C可增强铁的吸收C 植物纤维素和鞣酸盐之类的食物可干扰铁的吸收D 小肠内PH值为酸性和中性时铁的吸收可增强。
E 其他微量元素如:铜,可帮助铁吸收6.以下何种发现有助于鉴别此病人为缺铁或维生素B12缺乏A 吞咽困难B 神经炎C 舌炎D 脾肿大E 食欲不振7.以下哪些实验室发现有助于鉴别缺铁或维生素B12缺乏A 血小板减少B 血小板增多C 血清LDH升高D 血清BUN 升高E 含铁血黄素尿8.关于缺铁的铁剂治疗正确的是A 胃肠外营养B 注射铁制剂有效C 一旦红细胞记数恢复正常,铁治疗就可终止D 有效的铁制剂开始治疗后48小时可见到症状好转E 口服铁剂可被注射铁剂代替9.缺铁性贫血的首要原因A 铁的摄入不足B 铁需要量增多C 铁吸收不良D 慢性失血铁损失过多E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10.缺铁性贫血采用铁剂治疗,观察疗效最早的标志是A 血红蛋白上升B MCH增多C MCV增大D 网织红细胞增高E 骨髓血细胞形态恢复11.血清铁降低而总铁结合力增高提示A 再生障碍性贫血B 溶血性贫血C 缺铁性贫血D 铁粒细胞性贫血E 慢性感染性贫血12.缺铁性贫血注射铁剂的指征是A 口服铁剂2周血红蛋白不恢复B 慢性失血C 原有胃肠道疾病D 合并有巨幼红细胞贫血者E 病人不愿服铁剂者13 缺铁性贫血发展的过程正确的是A 血清铁降低—红细胞减少—小细胞低色素—骨髓铁减少B 骨髓铁减少--血清铁降低—红细胞减少—小细胞低色素C 血清铁降低—骨髓铁减少--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减少D 骨髓铁减少--血清铁降低—小细胞低色素—红细胞减少E 红细胞减少—小细胞低色素—血清铁降低—骨髓铁减少14 口服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A 从小量开始,以减少胃肠道反映B 与维生素B12同服可增强疗效C 服药两周后血象恢复正常D 血象正常即可停药E 服药两周血象未恢复正常应该改用注射剂15 诊断缺铁性贫血最有意义的是、A 小细胞低色素B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降低C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D 血清铁降低E 骨髓铁降低16 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是A 慢性胃炎B 慢性肝病C 慢性感染D 慢性溶血E 慢性失血17 关于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A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增高B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C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升高D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运铁蛋白饱和度正常E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运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8 关于铁的代谢正确的是A 血清铁一般是亚铁离子B 缺铁时正常肠黏膜对铁吸收减少C 铁主要在空肠下段吸收D 维生素C 能把铁游离化E 在肠黏膜内能合成铁蛋白19 含铁最少的食物是A 蛋黄B 牛肉C 猪肝D 牛奶E 豆类20 缺铁性贫血错误的是A 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B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 主要原因是慢性失血D 多见于育龄妇女,经产妇尤多E 慢性渐进性的发展过程21 有关铁代谢的正常值错误的是A 体内总铁量3—4,5gB 储存铁1—1,5gC 食物铁10—15mg/天D 妊娠时需4mg/天E 排出量约1mg /天22 缺铁的主要原因是A 多次妊娠B 胃肠道吸障碍C 慢性失血D 需要增加E 偏食23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少见的是A 原发病的临床表现B 皮肤苍白,活动后气促C 细胞含铁酶缺乏的表现D 外胚叶营养障碍的表现E 视乳头水肿,脾脏肿大24 符合缺铁潜伏前期的是A 储存铁下降B 血清铁下降C 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D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 以上都不是25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最可靠的是A MCV MCHCB 血清铁C 总铁结合力D 骨髓铁粒幼红细胞E 骨髓含铁血黄素染色26 缺铁性贫血所致细胞内含铁的氧化还原酶活性降低,临床表现是A 口腔炎舌炎舌乳突萎缩B 慢性萎缩性胃炎C 胃酸减少D 胃溃疡27 缺铁性贫血所致外胚叶营养障碍,临床表现是A 毛发干燥无光泽B 皮肤干燥发皱C 指甲扁平或反甲D 杵状指28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见于A 缺铁性贫血B 地中海贫血C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29血清铁降低的疾病有A 缺铁性贫血B 慢性感染性贫血C 慢性失血性贫血D 地中海贫血30符合缺铁潜伏期的是A MCV<80MmB 血清铁少于50mg /dlC 血红蛋白降低D 骨髓铁染色阴性31高铁制剂是A 硫酸亚铁B 琥珀酸亚铁C 碳酸亚铁D 枸橼酸铁32钩虫病患者,血红蛋白8g/dl,驱虫后服铁剂,判断疗效A 3日后骨髓红细胞形态显著改变B 3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g/dl左右C 3月后网织红细胞上升D 3—5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33关于注射铁剂的反应,哪些正确A 注射局部疼痛B 头痛发热荨麻疹C 过敏性休克D 过量致血友病34下列骨髓象的描述,那项符合再障的诊断A 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有成熟障碍B 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和红系增生,粒系有成熟障碍C 骨髓增生减低,粒红比例正常,巨核细胞正常D 骨髓增生减低,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巨核细胞减少E 以上都不是35骨髓巨核细胞减少可见于A 再生障碍性贫血B 溶血性贫血C 缺铁性贫血D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E 失血性贫血36关于再障的病因描述,下列那项不正确A 与放射性物质有关B 与某些化学因素有关C 与某些病毒有关D 是克隆性恶性疾病E 与某些药物有关37下列那项最支持再障的诊断A 有贫血、出血和感染B 血象三系减低C 网织红细胞减少D 骨髓涂片呈增生不良、巨核细胞缺如E 肝脾淋巴结不肿大38骨髓涂片检查,下列那项不支持再障的诊断A 骨髓增生减低B 骨髓非造血细胞团增多C 巨核细胞增多D 脂肪滴增多E 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39下列那项符合重型再障的诊断A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5×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血小板<2×109/LB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0×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109/L, 血小板<2×109/LC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30×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血小板<5×109/LD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40×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血小板<5×109/LE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50×109/L ,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血小板<5×109/L 40雄激素对治疗慢再障有效,其机制为A 促进蛋白合成B 改变骨髓微环境C 刺激骨髓造血D 兴奋中枢神经改善微环境E 抑制免疫41下列那项检查对鉴别慢性再障与PNH最有意义A 血常规B 尿常规C 肝脾B超D 酸溶血和糖水试验E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42下列那项符合再障血象骨髓象特点A 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B 骨髓增生活跃,全血细胞减少C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片血小板计数减少D 骨髓增生不良、巨核细胞缺如E 骨髓增生减低、巨核细胞正常43对初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那项治疗方法为首选A 雄性激素B 输血、输血小板等支持疗法C 糖皮质激素D 细胞因子E 异基因骨髓移植44女性,25岁,一年来逐渐面色苍白,疲乏无力。
检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5×109/L,N 0.35, 血小板40×109/L,网织红细胞0.002, 最可能的诊断是A 缺铁性贫血B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C 溶血性贫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E 感染性贫血四问答题1.试述缺铁性贫血的常见病因及实验室检查.2.简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理、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答案一、名词解释1 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储备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 总铁结合力:血浆中能够与铁结合的转铁蛋白称为总铁结合力。
3 未饱和铁结合力:未被铁结合的运铁蛋白称为未饱和铁结合力4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
二、填空题1 502 80 1.34 3.43 增高右4 严重程度发生速度5 60g/L6 奶类7 衰老和破坏的红细胞8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9 中幼红10 三去铁铁三运铁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髓11 β1 β2微12 胞浆胞核胞核胞浆13 5-10天7-12天2周后平均2个月14 血红蛋白正常后一个月三选择题ADCCAAABDDCCBAEEBEDACCEAEAAAACCCADADDCACDDED四问答题:1.答(1)常见原因如下:①摄入不足;②需要量增加;③消耗过多;④吸收不良(2)实验室检查常用:①贫血形态学检查周围学检查:小细胞低色素,网织红细胞或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