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边塞诗知识点

合集下载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边塞诗四首(边塞诗知识全面)

浪漫主义:侧重表现理想的境界,注重主观情 感的抒发。它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式或作家主观 情感逻辑去想像和创造理想境界,描写生活。 常用联想、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1、抓住文中表现边塞风貌的词,分析本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策马自沙漠, 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 白日黄云昏。
表现程度之深, 感慨之深
诗人骑马从塞外 千里迢迢赶到蓟 城,登上这座边 城的城墙。只见 边塞苦寒之地, 一片萧条,白日 当中,黯淡无光 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 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 边事心情。有人认为这是批评“诸将”,而有人 认为是讽刺“朝廷” ,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 么? 这是讽刺朝廷。因为,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 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 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 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运用暗示手法, 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士卒 思亲之情?
黄昏独 上之情, 极缠绵 悱恻
缕缕笛声,无 限的思愁
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如泣如 诉,似征人的叹息,引起
万里相思之情。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曲笔:以 闺中之思 已衬出已 愁,更为
情深
写得虽是“边愁”, 但意境雄浑开阔,情 调激越悲凉,绝不只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乙诗:闺怨 Biblioteka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是以歌咏边塞风光、展现战争状况与男儿豪情壮志为主的诗歌流派。

在唐代,边塞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兴盛,成为唐诗中一个重要的类别。

下面是一些关于边塞诗的知识点:
1. 主题与内容:边塞诗的主题多集中于边疆戍卫、民族战争、边塞生活等方面,通过对边塞生活的描绘,反映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和奋发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2. 意象与象征:边塞诗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等,这些景物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成为边塞诗独特的艺术符号。

3. 情感表达:边塞诗的情感表达非常强烈,既有豪情壮志的激情抒发,又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眷恋,以及对战争的控诉和反思。

4. 语言特点:边塞诗的语言质朴自然,多用白描手法,注重形象刻画和意境创造,同时语言节奏鲜明,音韵铿锵有力,读来让人感受到浓烈的边塞气息。

5. 历史背景:边塞诗的兴起与唐代国力的强盛和疆域的拓展密切相关,唐代为了保卫边疆地区的安全和拓展疆土,派遣大量军队驻扎边疆,同时也有许多文人志士前往边疆地区游历或从军,他们的诗歌创作丰富了边塞诗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6.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性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壮美风光和将士们的生活风貌,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以上是关于边塞诗的一些知识点,通过了解和学习边塞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

边塞诗鉴赏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例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接防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八折杨柳》、《落下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比如 [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日报斩杀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不虚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主中原。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比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崩楼兰终不还。

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1、存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求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言凤阙,铁骑拖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著玉鞍。

愿意将腰下剑,授侍斩杀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接防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无人知晓何处吹起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言道黄龙戍,频年疑惑兵。

心疼闺里月,短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存有整体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苦和连年出征的残暴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反感[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交。

崭新鬼愁冤枉旧有乌鲁潘,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洗匈奴罔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心疼无定河边骨,犹就是春闺梦里人!4、注意: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知识点总结

边塞诗知识点总结

边塞诗知识点总结1. 边塞诗的起源和发展边塞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它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在那个时期,北方边塞地区经常发生战争,并且受到外族侵扰,因此古代诗人纷纷以边塞地区为诗歌创作的主题,创作了大量的关于边塞地区的诗歌作品。

随着唐代文学的繁荣,边塞诗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有《塞下曲》、《塞上》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音调和对边疆生活的真实描写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佳话。

2. 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 描写边塞风光。

边塞地区的风光十分独特,起伏的山峦、广袤的原野、狂暴的风雪、伟大的长城等,都是边塞诗中常见的题材。

诗人们以精湛的笔墨描绘这些景色,展现了边塞地区的壮丽和辽阔。

(2) 反映边塞战争。

边塞地区常年饱受外族侵扰,常常发生战事。

因此,边塞诗也经常通过战争的描写来表达对国家的关怀和对战士的赞颂。

这些作品中充满了悲壮和英雄气概,给人以深刻的震撼。

(3) 表达对边塞生活的感情。

边塞地区的生活条件艰苦,诗人们常常以对边塞生活的关怀和敬仰为题材,表达对边塞人民的同情和敬佩。

他们在诗中常常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于战乱的悲哀心情。

3. 边塞诗的艺术意义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以辉煌的诗句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人,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同时,边塞诗还通过对边塞地区的真实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4. 边塞诗的影响边塞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边塞诗的独特情感和题材,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珍贵遗产。

同时,边塞诗也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中外文学的相互渗透和交流奠定了基础。

边塞诗相关知识点

边塞诗相关知识点

边塞诗相关知识点一、概念: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维,李白代表作品:《从军行》,《关山月》,《塞下曲》。

二:主要特征《诗经》中的边塞诗1.题材的丰富性作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当代社会作了广泛的透视。

既有从军出塞、保国戍边、塞上风情的描写,也有报国壮志、反战呼声的抒发。

既描写了重大的边塞战争,也表现了夫妻别后相思之苦,母子分别之悲。

总之,与边塞生活密切相关的。

《诗经》中的边塞诗都涉及到了,这样丰富的题材在诗歌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历代边塞诗所继承。

2.主题的复杂性《诗经》中绝大多数诗篇都存在着主题的复杂性这一特点,因而引起历代研究者争讼不已,其中边塞的主题同样如此。

如《小雅·六月》,叙写尹吉甫奉周宣王之命北伐猃狁的事迹。

看内容它是战争诗,看民族关系却又是一首边塞诗。

同一首边塞诗,其主题也不是单一的,如《唐风·鸨羽》,抒发戍边士卒有家难归、父母无人赡养的同时自然地流露出对边塞战争的厌倦以及对统治者的怨恨。

《诗经》中的边塞诗,既有热情的歌唱,又有愤怒的呼声,既有对边塞战争的赞美,也有对这种战争的反抗。

这便是其主题复杂性在总体上的表现。

3.情感的矛盾性如果对《诗经》中的边塞诗作总体的观照与考察,则不难发现它所表现的情感在总体上是矛盾的。

边塞诗十首

边塞诗十首

10首边塞诗1. 《从军行》作品介绍:此诗为李白所写,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志愿从军边塞、参加边塞的壮丽景象。

解析:李白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从军的决心和报国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和军人的英勇形象。

2. 《凉州词》作品介绍:此诗为王翰所写,描绘了边塞的军旅生活和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解析:王翰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军人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边塞军旅生活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3. 《燕歌行》作品介绍:此诗为高适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从军边塞、参加边塞的全过程。

解析:高适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军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对军人荣誉的赞美。

4. 《使至塞上》作品介绍:此诗为王维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出使边塞、参加边塞的全过程。

解析:王维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自己的出使经历,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对边疆人民的关怀。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品介绍:此诗为岑参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边塞的严寒景象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

解析:岑参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严寒景象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敬意和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6.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品介绍:此诗为岑参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从军边塞、参加边塞的全过程。

解析:岑参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军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对军人荣誉的赞美。

7.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品介绍:此诗为岑参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从军边塞、参加边塞的全过程。

解析:岑参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军人的生活,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和对军人荣誉的赞美。

8.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作品介绍:此诗为岑参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与诸判官夜集的场景。

解析:岑参在诗中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与诸判官夜集的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相聚的喜悦和对边疆生活的向往。

9. 《使至塞上》作品介绍:此诗为王维所写,以边塞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读书人出使边塞、参加边塞的全过程。

古代边塞诗知识点

古代边塞诗知识点

边塞诗一.边塞诗考点有:1、字词、语句的理解。

对字词的理解,重在考查:①对词义的理解。

主要是考查正确解释诗中实词的语境义。

如对《望蓟门》“三边曙色动危旌”一句中“危”字意义的考查,对“烟台一望客心惊”一句中“客”所指代的对象的考查,皆属此类。

②在诗中的表达作用,如《望蓟门》中“望”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海畔云山拥蓟城”一句中“拥”字的作用。

③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描绘的景象。

如《凉州词•其一》要求学生通过解读语句来描绘诗中所写的边塞景象。

2、写作手法分析。

写作手法的分析,其考查点多为语言风格、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①明确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学生还应该积累一些描述语言风格的固定术语,这样有助于准确标书作品的语言特色。

②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如果诗中有议论性语句,多为直接抒情。

边塞诗中的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选特定的景抒特定的情;借眼前之景抒一己之情)、怀旧用典(回顾往事,景中寄情;借助典故,抒发襟怀)。

③修辞手法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判定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的,它们在传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基本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方能答题。

④对诗眼的准确把握与理解。

答这种题时,学生首先要理解该字的基本含义;其次是展开想象,体会这个字在句中描绘的景象;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说明该字是如何活化画面,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

⑤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如“‘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考查的就是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明确表达方式类型: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且了解其各自的作用。

二、边塞诗的特征:1.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2.思想感情:(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3.艺术风格和技巧: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等。

边塞诗基本知识课件

边塞诗基本知识课件
• (高适)
学习交流PPT
18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 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 边塞环境的艰苦。
学习交流PPT
19
• 3.虚实结合:
•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学习交流PPT
20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 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学习交流PPT
21
• 4.用典故: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③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唐)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习交流PPT
7
⑤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 ⑥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⑦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 王昌龄《出塞》
学习交流PPT
1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情感 和常用的表现手法。 2.掌握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交流PPT
2
学习交流PPT
3
学习交流PPT
4
学习交流PPT
5
学习交流PPT
6
名句展示
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 杨炯《从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
一.边塞诗考点有:
1、字词、语句的理解。

对字词的理解,重在考查:
①对词义的理解。

主要是考查正确解释诗中实词的语境义。

如对《望蓟门》“三边曙色动危旌”一句中“危”字意义的考查,对“烟台一望客心惊”一句中“客”所指代的对象的考查,皆属此类。

②在诗中的表达作用,如《望蓟门》中“望”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海畔云山拥蓟城”一句中“拥”字的作用。

③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描绘的景象。

如《凉州词•其一》要求学生通过解读语句来描绘诗中所写的边塞景象。

2、写作手法分析。

写作手法的分析,其考查点多为语言风格、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①明确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学生还应该积累一些描述语言风格的固定术语,这样有助于准确标书作品的语言特色。

②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如果诗中有议论性语句,多为直接抒情。

边塞诗中的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选特定的景抒特定的情;借眼前之景抒一己之情)、怀旧用典(回顾往事,景中寄情;借助典故,抒发襟怀)。

③修辞手法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判定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的,它们在传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基本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方能答题。

④对诗眼的准确把握与理解。

答这种题时,学生首先要理解该字的基本含义;其次是展开想象,体会这个字在句中描绘的景象;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说明该字是如何活化画面,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

⑤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如“‘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考查的就是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明确表达方式类型: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且了解其各自的作用。

二、边塞诗的特征:
1.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2.思想感情:
(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3.艺术风格和技巧:豪迈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委婉清丽等。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等手法来丰富内容,强化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