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特斯拉的发明,研究和作品

合集下载

颠覆世界——尼古拉·特斯拉(2)

颠覆世界——尼古拉·特斯拉(2)

颠覆世界——尼古拉·特斯拉(2)下面的内容我们就从1976年开始……1976年7月4日,在欧洲和北美的很多地方都受到了一个奇怪信号的干扰,这个信号的特点是像密码机一样,每次敲动十下,然后间隔一秒钟,再次敲动十下。

其频率范围更是集中在非常危险的10赫兹极低频段,因此听起来像嗡嗡声或者啄木鸟发出的声音。

开始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信号,就并未在意。

但后来美国气象组织突然发现,北美天气在出现这种信号后经常异常,才开始重视起来,先把该信号命名为“俄罗斯啄木鸟信号”,同时开始寻找其来源。

后经过多方侦查后才发现,原来这个信号来自于前苏联地区乌克兰境内的基辅。

该地架设了一面特大的发射架,不停地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阻断层,使高空的气流改变路径,并且将正常天气变化气流前锋阻断。

据说,它能够制造连续数月甚至数年的干旱天气,也同样能够造成毁灭性的洪水灾害。

次年,即1977年7月4日,美国军方自称为了防范苏联的进攻,也开始进行自己的超低频天气试验。

不过这次试验不太成功,因为这次的试验在北威斯康星州的六个郡造成了一场滂沱大雨。

同时,这场极低频引发的暴雨还带来了速度高达每小时157英里的强风,所造成的损失达5千万美元之巨,同时也摧毁了35万英亩的森林。

另外,根据1981年2月的《步调新闻》报道,苏联人曾经在1980年将他们的极低频“啄木鸟”信号关闭了一小段时间,报道说“在这段电波沉睡时期,北半球的高空气流归于正常。

但随着苏联极低频发射的恢复,气流又一次受到持续的高压脊影响而发生偏离。

”这是极低频控制天气形势的又一实证。

正当这两个国家开始如火如荼地发展自己的天气控制之时,联合国也发出了最后通牒。

在两国分别开始天气战争空闲时间,即1976年10月10日,联合国提出了“禁止军事或者任何其它敌对性利用环境改造”的条约。

该条约在1978年10月5日正式生效。

1992年,联合国又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再次肯定禁止改造气象用于军事条约的内容及其意义。

尼古拉·特斯拉的创新之路

尼古拉·特斯拉的创新之路

尼古拉·特斯拉的创新之路一、引言尼古拉·特斯拉,作为电气工程和物理学领域的先驱者,开创了无线电技术等众多领域的先河。

他通过深思熟虑并勇敢地实践自己的想法,革新了当时已有的技术并发明了许多重要的设备。

本文将探讨尼古拉·特斯拉在他辉煌职业生涯中取得的关键成就以及他对世界科学界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早年经历与科学启蒙尼古拉·特斯拉于1856年7月10日出生在现在属于克罗地亚境内的小城斯米里安。

他从小就展现出对电力和机械方面事物极大兴趣,并受到父亲是神职人员所传授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

在前往布达佩斯继续深造后,特斯拉开始进一步拓宽自己对电力工程与物理学领域的了解,这显然为他未来成为一位杰出科学家奠定了基础。

三、直流电发明的突破特斯拉的职业生涯起飞于在美国的爱迪生电力公司。

当时,托马斯·爱迪生主张使用直流电输送电力。

但特斯拉对直流电系统的效率问题及其长距离输送能力提出了质疑,并坚定地认为交流电是更可行的方案。

这一观点引起了乔治·威斯汀豪斯等人的注意,他们为特斯拉提供了机会来实践和改进交流电系统。

四、交流电系统的创新与改进特斯拉致力于解决交流电输送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成就是他发明和设计了现代交流发电机。

这项重要发明利用了旋转磁场原理,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并解决了长距离输送能量所面临的挑战。

此外,特斯拉还通过改良变压器和开发高频高压技术,使得交流电不仅更容易传输也更安全可靠。

五、无线通信与雷击实验特斯拉广泛探索无线通信领域,在此过程中他发明和申请专利的“无线电”技术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特斯拉认为,通过利用地球作为导体,可以实现无线电信号的远距离传输。

他为此进行了许多实验,并成功地演示出在无线电能传输中克服电阻和衰减的可行性。

此外,在雷击实验方面,特斯拉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他首次证明了闪电是电流和不同地球层之间发生的现象。

六、夸张但辉煌的科学梦想尽管特斯拉思维跳跃且想法奇特,但这并不妨碍他追逐自己对科学和技术的追求。

尼古拉特斯拉的发明

尼古拉特斯拉的发明

基本资料
国籍: 克罗地亚共和国 民族: 塞尔维亚 出生地: 克罗地亚Smiljan 出生日期: 1856年7月10 日 逝世日期: 1943年1月7日 职业: 发明家、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 格拉兹科技大 学
尼古拉特斯拉的发明特Βιβλιοθήκη 拉线圈粒子束武器死光
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光束可以穿过坦克的钢板和装甲车,穿透防空 洞和碉堡以及任何防御工事,散兵坑也无济于事,任何防护和屏蔽 都是无效的,它可以穿透土壤寻找到人,简直让人无处躲藏。被碰 到的人,就像一个松软的袋子当即躺倒,没有任何挣扎和反应,整 个神经系统在瞬间被毁,身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在瞬间同时死亡, 包括身上的细菌。而且30~45天内,尸体都不会腐烂。这种恐怖的 情形有点像核辐射,死后连细菌都躲着这些尸体。————这就是 死光的威力。 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天才。有位科学家曾经说过,如果当时的国际 社会全力支持特斯拉的发明想法的话,那么100年前的社会将比现在 还发达。 如果死光被造了出来,那么将不会有任何武器能与之媲美。
闪电的主人尼古拉特 斯拉
尼古拉· 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 1856年7月10日出生在克罗 地亚,是世界知名的发明家、 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 机工程师。19世纪末20世 纪初,他对电力学和磁力学 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专利 和理论工作依据现代交变电 流电力系统,包括多相电力 分配系统和交流电发电机, 帮助了他带起了第二次工业 革命。
双线线圈
原理及用途假定:使用的两根线的线头为A1、A2,线尾为a1、a2(A1、a1是一 根线,A2、a2是另一根线) 这样以来绕制的双线线圈就有四个接头,分别为A1,A2,a1,a2,这四个线头 使用不同的接法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根据接法的不同,可以造成三种情况: 一、A1与A2连接接,a1与a2连接,最后只有两个线头引出,这时只是相当于增 加了导线的横截面积,匝数是一个线圈的匝数。 二、a1接A2,将A1,a2两个接头引出,导线横截面积不变,匝数翻倍。 以上这两种接法常用在绕制(1)电源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当使用接法一时,适 用110V电源,使用接法二时,适用220V电源。(2)还可用于绕制完全相同的变 压器的两个次级,比如:用于全波整流电路的电源变压器的次级;用于推挽输出 的功放级使用的输入变压器的次级。 三、a1接a2,将A1、A2两个线头引出。这种接法一般是用电阻线绕制“线绕电 阻”,这样绕法的线绕电阻,当电流由A1流入,而由A2流出时,A1-a1导线的电 流方向与A2-a2导线的电流方向正好相反,电流的磁效应相互抵消,这就是所谓 “无感电阻”。 定义双线线圈是用两根导线并在一起绕制而成的线圈。

特斯拉

特斯拉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尼古拉·特斯拉。

(塞尔维亚语:НиколаТесла;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机工程师和未来学家。

他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并因主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力系统而最为人知。

在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特斯拉在电磁场领域有着多项革命性的发明。

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同样是以他的多项相关的专利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为基石。

他诞生于前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斯米良,他父亲是一所教堂里的牧师,自小就在基督教的家庭里长大。

1880年毕业于尼古拉·特斯拉(9张)布拉格大学后,于1884年移民美国成为美国公民,并获取耶鲁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左边人物为特斯拉他一生的发明多不胜数:1882年,他继爱迪生发明直流电(DC)后不久,即发明了交流电(AC),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发电机,并始创多相传电技术。

1895年,他替美国尼加拉瓜发电站制造发电机组,致使该发电站至今仍是世界著名水电站之一。

1897年,他使马可尼的无线传讯理论成为现实。

1898年,他又发明无线电摇控技术并取得专利(美国专利号码#613.809)。

1899年,他发明了X光(X-Ray)摄影技术。

其他发明包括:收音机、雷达、传真机、真空管、霓虹光管……等甚至以他名字而命名的磁力线密度单位(1 Tesla = 10,000 Gause)更表明他在磁力学上的贡献。

编辑本段奇才诞生特斯拉出生于一个名叫斯米连村庄的塞尔维亚人家庭中。

这个村庄位于奥地利帝国(今克罗地亚共和国)的利卡区戈斯皮奇附近。

他的受洗纪录证明他出生于1856年6月28日(格里历7月10日)。

其父亲名为米卢廷·特斯拉(Rev. Milutin Tesla),是一位在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教区的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里的神父。

其母亲名为久卡(?uka)就是一位塞尔维亚东正教神父的女儿,并且非常擅长于制作家庭手工工具。

尼古拉-特斯拉的生平和他的伟大发明

尼古拉-特斯拉的生平和他的伟大发明

尼古拉-特斯拉的生平和他的伟大发明 了不起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他的精彩人生和伟大发明。 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厉害的发明家,他叫尼古拉·特斯拉。 特斯拉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 1856 年,那时候的世界和现在可不一样。他出生在一个有点特别的家庭,家里人都很聪明,这好像也给了特斯拉聪明的脑袋瓜。

小时候的特斯拉就对很多东西充满好奇。有一次,他看到小鸟在天上飞,就特别想知道为啥小鸟能飞,自己却不能。他就琢磨琢磨,虽然没有马上找到让自己飞起来的办法,但是这种好奇的劲儿,一直跟着他长大。

特斯拉长大了,就开始搞发明。他有好多好多伟大的发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交流电系统。这交流电系统可太厉害了!想象一下,现在家里的电灯、电视、冰箱,要是没有交流电,这些东西都不能用!以前,大家用的是直流电,但是直流电不太方便,传不了多远。特斯拉就想办法,发明了交流电。有了交流电,电就能跑得更远,好多好多地方都能用上电。就像给电安上了小翅膀,能飞遍各个角落,给人们带来光明和便利。

还有特斯拉线圈,这也是个超有趣的发明。特斯拉线圈能产生特别好玩的电火花。你们看过那种噼里啪的电火花吗?特斯拉线圈产生的电火花可大,就像一道道小闪电在眼前跳舞。而且,这个线圈还能做很多有趣的实验。有时候,特斯拉用它让灯泡在没有电线连着的情况下亮起来,就像变魔术一样,可神奇!

特斯拉还对无线电通信特别感兴趣。他一直努力研究,想让人们能在很远的地方也能互相说话。虽然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能成功,但是特斯拉没有放弃。他不停地做实验,失败了也不怕。最后,他真的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后来的无线电通信打下了基础。现在用的手机能打电话、发信息,这里面可有特斯拉的功劳!

不过,特斯拉的发明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候没有钱做实验,有时候别人不相信他的想法。但是特斯拉从来没有灰心,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 尼古拉·特斯拉就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家。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也要像特斯拉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遇到困难不放弃,说不定以后我们也能发明出很厉害的东西!

史上唯一一个能与达芬奇齐名的天才似凡非凡

史上唯一一个能与达芬奇齐名的天才似凡非凡

史上唯一一个能与达芬奇齐名的天才似凡非凡史上唯一一个能与达芬奇齐名的天才000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两个旷世奇才,一个是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另一个就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他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伟人。

交流发电机就是他发明的,而爱迪生钟爱自己发明的直流发电机,极力打压Tesla。

如果Tesla不是被迫放弃了交流电的专利权供世人免费使用(每马力.53),那他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他的梦想就是给世界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

特斯拉从不在意他的财务状况,于穷困且被遗忘的情况下病逝,享年86岁。

虽然他是一个绝世天才,但是很遗憾没有多少人记得他。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1856年7月10日出生,是世界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

塞尔维亚血统的他出生在克罗地亚(后并入奥地利帝国)。

特斯拉被认为是历史上一位重要的发明家。

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对电和磁性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专利和理论工作形式依据现代交变电流电力(AC)的系统,包括多相电力分配系统和AC马达,帮助了他带起第二次工业革命。

年轻时的特斯拉非常的聪明,可以在脑子中飞快地完成复杂计算,老师总认为他在作弊。

特斯拉能流利地说多种语言。

除了克罗地亚语外,他还会说7种语言:捷克语, 英语,法语,德语,匈牙利语, 意大利语,拉丁语。

天才出于勤奋,为了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特斯拉终身不娶。

他说:“电给我疲乏衰弱的身躯注入了最宝贵的东西一一生命的活力、精神的活力”。

他为了把构思转变成现实发明,他舍不得睡觉,每天只睡2个多小时,最终独自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

有道是:“天才勤奋性难移,无需扬鞭自奋蹄;终生努力演大戏,惊世伟业创奇迹。

”特斯拉的专利是他个人独自构思和撰写的,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发明人;而爱迪生的专利是靠他创立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庞大的实验队伍完成的,爱迪生因为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老板而拥有专利,爱迪生并不是真正的专利发明人;特斯拉于布拉格大学毕业,爱迪生小学未毕业,因此,一对一比较而言,独行侠特斯拉个人的科学与发明成就比完全依赖于商业研发团队的爱迪生个人的纯商业发明成就要伟大许多倍。

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的前世今生

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的前世今生

科学界有一个普遍共识,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公认的旷世天才:达·芬奇(Da Vinchy)和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尼古拉·特斯拉是电气化领域的先驱,被称为“创造出二十世纪的人”,是他发明和创造了交流电系统和无线电技术,对现代世界工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9年一位年轻的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普特尼(Alexander Putney)发表了《特斯拉的重生》(Tesla's Rebirth)一书,在书中亚历山大·普特尼以大量的证据表明自己就是达·芬奇、尼古拉·特斯拉的转世重生。

一、尼古拉·特斯拉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爱因斯坦、爱迪生,但是有一位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的成就却几乎是以上两位科学家的总和,并且他的成就在过去的100 年里悄悄的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进程,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彻底改变人类世界,改变人类的认知,颠覆我们所知道的物理理论甚至人类历史……也可能成为某个国家毁灭世界的工具。

我们先来认识认识这位堪称“神的代言人”的科学家。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7月10日出生于克罗地亚,后来加入美国籍,1943年1月6日87岁时被纳粹间谍谋杀死于纽约人旅馆3327号总统套房。

特斯拉创造出了第一台无线电遥控的机器、机器人工程学原理和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X光设备、电能仪表、汽车速度仪表、冷光灯、电子钟、电子治疗仪……他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一千项发明。

以他名字而命名的磁密度单位(1 Tesla = 10,000 Gause)更表明他在磁学上的贡献。

而当今世界的科学发明体系仍然建立在特斯拉留下的遗产之上,在使用电的现代世界上到处都可以看见特斯拉的遗产。

撇开他在电磁学和工程上的成就,特斯拉也被认为对机器人、弹道学、信息科学、核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上等各种领域有贡献。

尼古拉特斯拉塞尔维亚物理学家与发明家交流电的发明者

尼古拉特斯拉塞尔维亚物理学家与发明家交流电的发明者

尼古拉特斯拉塞尔维亚物理学家与发明家交流电的发明者尼古拉·特斯拉:塞尔维亚物理学家与发明家——交流电的发明者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被誉为塞尔维亚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之一,他的杰出贡献之一便是交流电的发明与推广。

特斯拉的成就在于他对电磁学和无线能源传输的理解,他的发明和创新对现代电力系统和通信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尼古拉·特斯拉的生平和他在交流电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

一、尼古拉·特斯拉的生平尼古拉·特斯拉于1856年7月10日出生在塞尔维亚农村家庭。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科学和机械方面的浓厚兴趣。

特斯拉在格拉兹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学和工程学,并在那里开始深入研究电磁学。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特斯拉曾在巴黎和布达佩斯的电机公司工作,但最终他决定前往美国继续追求他的梦想。

1884年,特斯拉来到美国,并在爱迪生的电力公司工作,但由于出于各种原因两人的合作并不完美。

特斯拉后来与投资者合作,创办了自己的电子研究实验室并开始进行各种试验和研究。

他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交流电的发明和推广。

二、交流电的发明尼古拉·特斯拉对交流电的研究始于19世纪90年代末。

在这个时期,交流电和直流电都存在,但直流电由于输送距离短以及能量损耗大等问题,很难推广到远距离。

于是特斯拉开始探索交流电的应用和潜力。

特斯拉最著名的实验之一是他在科罗拉多斯普林斯(Colorado Springs)进行的实验。

在这次实验中,特斯拉成功地创造了高频高压电流,并利用巨大的变压器产生了数十米高的电弧。

这次实验奠定了他建立全球无线通讯系统的基础。

特斯拉继续研究和改进交流电技术,他发明了诸如多相异步电动机、高频变压器和特斯拉线圈等重要的电子装置。

随着他的研究不断深入,特斯拉开始构想建立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无线能源传输系统,这个概念被称为“沃尔特谐振发射塔”。

三、对现代电力系统的影响尼古拉·特斯拉的发明和研究对现代电力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古拉特斯拉的发明、研究成果和作品Thomas Commerford Martin前言如今的电力问题主要就是电力如何传输比较经济和照明方式的彻底改变。

对于电气发明界的很多工人和有想法的人来说,那些很熟悉的仪器和设备看起来却是多么的笨重和浪费,并且因此受到很大的局限。

他们相信现阶段的法则必被打破,供电面积应该扩大,顾客的装置应该是很便宜和很简单的。

过去成绩斐然,昭示着未来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本书记录了在电气领域我们的先驱尼古拉特斯拉所做的工作,他被世界公认为当代最重要的探索者和发明人之一。

对于他的研究和发现的重要性的强调,我们无以复加。

伟大的创意和真正的发明通过固有的价值为它们赢得了一席之地。

我们确信,特斯拉正在为我们指引一条路,将引导电气科学多年的发展。

因此作者尽力把一切带着特斯拉天才印记的,并且值得保留的东西收集到一起。

本书的价值除了展示他的发明之外,对于展示他的思想境界或许也会有所帮助。

学会如何运用有活力、有创新的头脑,将会得到精神上的收获。

鉴于最近大众对于特斯拉的作品兴趣渐长,本书包含了他10年的成果。

其中包括他的演讲、各类文章和研讨记录,并且对他已知的发明做了注解,尤其是那些涉及多相电动机和高压、高频电流所产生的效应的发明。

我们将会看到特斯拉是如何的奋力前行,不曾有一刻停歇,把他所阐明的新的原理应用到实处。

无论在何处,如果可能,我将引用他的原文。

另外,本书的的发行得到了特斯拉本人的批准和认可,并且获得在本国和欧洲进行再版的许可。

特斯拉帮助作者校对了包括他最新研究的那一部分。

作者的朋友和编辑助理也对本书进行了仔细地修正,经过编辑助理——Joseph Wetzler之手,所有的校正得以通过。

1893年12月T.C.M目录第一部分多相电流第一章传记和介绍第二章交流电机和交流变压器组成的新系统第三章特斯拉旋转磁场——闭路电机——同步电动机——旋转磁场变压器第四章特斯拉多相系统的修饰和扩展第五章利用熟悉的直流电机形式第六章实现发动机或电动机设计速度的方法第七章旋转式直流电动机校准器第八章单电路、自起动同步电机第九章从双流电机到单流电机的转变第十章“电流残像”电机的人工保障第从力矩马达到同步电机的另一种转变方法第十二章“磁力残像”电机第十三章获得相磁屏蔽差异的方法第十四章特斯拉单相电机的类型第十五章具有不同电阻电路的电机第十六章在磁场和电枢中具有相同磁能的的电机第十七章在电枢和磁场中磁效应同时达到最大的电机第十八章基于铁芯内部和外部磁化相位差的电机第十九章特斯拉感应电机的另一种类型第二十章同步电机和力矩马达的结合第二十一章在电枢回路中具有电容器的电机第二十二章在磁场回路中具有电容器的电机第二十三章特斯拉多相变压器第二十四章在一级和二级线圈之间具有磁屏蔽的恒流变压器高频高压电流下的特斯拉效应第二十五章介绍——特斯拉演讲的范畴第二十六章纽约演讲——对于超高频交流电的经验和在人工照明方案上的应用,1891.5.20第二十七章伦敦演讲——对于高压高频交流电的经验,1892.2.3第二十八章费城和圣路易斯演讲——关于闪电和其他高频现象,1893.2和1893.3第二十九章特斯拉高频交流电机第三十章交流电静电感应装置第三十一章高频电流的“信息”第三十二章真空管放电各种各样的发明和作品第三十三章从交流电中获得直流电的方法第三十四章把铁片插在油中的电容器第三十五章电解注册表第三十六章热磁电动机和热磁发电机第三十七章Anti-sparking电机的电刷和换向器第三十八章直流电机辅助电刷控制第三十九章发电机的增强和发电机的制造第四十章特斯拉直流电弧闪电系统第四十一章单机发电机的增强附录:早期阶段的电机和特斯拉振荡器第四十二章特斯拉在世界博览会上的个人展出第四十三章特斯拉机械振荡器和电气振荡器第一部分多相电流第一章传记和介绍作为对特斯拉的研究和发现的介绍,本书传记性的语言会保持中立。

特斯拉于1857年出生在Smiljan,Lika,奥匈帝国的边境,属塞尔维亚族。

本族人主要聚居于土耳其边境,人们都为了自由而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他的家庭是东欧瑞士人中比较古老的和典型的代表。

他的父亲是希腊教会的一位口才很好的牧师。

他的叔叔是波士尼亚的大主教。

他的母亲天生具有创造力,不仅对家务劳动驾轻就熟,而且乐于做一些机械设备,比如织布机,打蛋器和其他一些在农村生活中能够用到的机械。

尼古拉在Gospich的公立学校学了4年,然后又在“真正的学校”呆了3年。

之后被送到克罗地亚的Carstatt,他在那儿的“高级学校”学了3年。

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蒸汽机车。

1873年,他顺利毕业并幸免于霍乱,之后投身于实验,尤其是电磁方面。

他的父亲希望他能继承家族的传统,进入教会,但是由于过强的天赋,他被格拉兹科技大学录取,完成学业后成为数学和物理学教授。

他实验用的一个设备是Gramme电机,作为动力。

虽然他的指导者完美地证明一个事实:运行此电机必须要有换向器和电刷,但是特斯拉还是怀疑这些附件是否有必要。

他凭借直觉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使电机不需要这些附件而运行,据说从那时开始他就实施他的想法,并且最终发明出旋转磁场电机。

在Gratz的第二学年,特斯拉放弃了当老师的想法,继而开始学习工程学课程。

学习结束时,他回到家却发现父亲已经去世,之后他又去布拉格和布达佩斯学习语言,为了能够胜任工程专业的实践。

有一段时间,他在政府电报工程部门当一名助手,之后和他的朋友M.Puskas以及匈牙利其他的电话发明者开始来往。

他取得了一系列的电话发明,虽然这些发明并不完美,但他获益匪浅,并从中寻找到机遇。

为了获得更广阔的空间,他来到巴黎,进入一家电气照明企业的大公司当一名电气工程师。

就是在此期间,早在1882年的时候,他坚持不懈地努力,在一些可行的装置上体现出旋转磁场原理。

对此,他充满激情,不顾一切,并且相信这标志这电气领域的新开端。

事实上,要不是一些商业圈的朋友建议他成立一个公司来开发他的发明,特斯拉,这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早就找到了一个机会来公布他的想法,因为他相信他的想法在电气理论里是比较前卫的,并且是彻底的进步,也注定会对所有的电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最后决定去美国创造财富。

在法国,他遇到很多美国人,通过和他们接触,他了解到要想把电气领域的各种新想法应用到实践中,在美国会比较有利,因为只要你有比较新的且具有价值的发明,美国政府都会给你相应的鼓励。

他果断下定决心,放弃了在欧洲的前途。

一到美国,特斯拉就来到爱迪生的工厂,那是他实现抱负的地方。

我们可以想象特斯拉和他最钦佩的对象爱迪生合作能够获得多大的好处和激情。

然而要想实现他的想法,开发他的发明是不可能的,因为特斯拉一直得不到重用。

但是他的成果却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因此特斯拉离开了爱迪生的团队加入另一个公司,这个公司打算制造和销售弧光照明系统,其中的某部分会用到特斯拉的发明。

经过不断努力,他完善了这个系统,并且开始在市面销售。

不过,在这段时间占据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的东西却只是他以前关于交流电旋转磁场理论的发现,它在电机上的应用现在众所由于在这方面的坚持,他开始变得孤立,因为交流电并未得到公众的认可。

虽然有几个电气工程师曾经用过交流电,但绝大多数人完全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甚至不清楚交流电的基本特性。

在当时,即便是特斯拉本人也不知道如何制作高效的交流电装置,直到经过后续的努力和实验才明白。

但是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1887至1888年间的冬天,Anthony教授做了一个测试,这位著名的专家证明特斯拉电机可以达到直流电机相同的效率。

现在,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碍特斯拉电机的商业开发和引进,除非这种东西是建立在当时的电路基础之上,因为全国的电路中都是高频电流。

他在这方面的成果——专利除外——第一次完全地公开,是1888年5月在纽约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发表的演讲(在Anthony教授和本书作者的建议之下),当时,他展示了一台很久以前就在运行的电机,并用它成功地证明了电刷和换向器并非必须。

本书在特斯拉关于多相电流的应用方面的发明那一部分将详细讲述他是如何从一开始掌握基本概念到全面应用的过程。

许多年来,特斯拉都在解释交流电所能带来的诸多好处,很自然的,他又开始引领更高电压和更高频电流的实验。

他曾经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一领域很快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由于对这些实验有所了解,本书作者劝说特斯拉在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将它们重现。

这项工作在1891年5月的一次讲座中完成,毫无疑问,这标志着与传统电气理论和实践的完全不同,并且有很大的潜力。

纽约演讲和之后的演讲也包含在本书中,并做了补充特斯拉所做的研究范围远远超出了多相电流和高压照明。

本书的“乱七八糟”部分包含了许多其他的发明,比如,弧光照明,变压器,热磁发电机(pyro-magnetic generators),热磁电动机(thermo-magnetic motors),第三刷控制,增强发电机,白炽灯,电表,电容器,单极发电机,交流电转直流电,等等。

现在,特斯拉有许多的想法和发明,需要在适合的时候公布,这本书就涉及到他至今为止的成果。

第二章交流电机和交流变压器组成的新系统这一部分将介绍多相电流和特斯拉到目前为止的发明,其中涵盖了电枢表现出的旋转磁场两极(或者是引力之和)广义原理的几个特征。

毫无疑问,旋转磁场原理一经面世便激起电气工程师们很大的兴趣,而从单相交流电到多相交流电转变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仅仅这样考虑会对本书的主题造成误解,因为本书的目的绝不是想制造争议。

需要指出的是,特斯拉的工作至今都没有完全被理解或者意识到。

我相信,对很多读者来说,在这一部分对特斯拉所做的一些东西的分析将会是一个启示,同时,也会举例说明那些所述原理的灵活性和应用范围。

我们将会看到,特斯拉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旋转磁场,而是更广泛地研究磁体合力的变换。

我们还会看到:他继续发展出由多分枝和多匝数构成的“多相”系统;他展示了广义概念的电机,在电枢磁场中使用异相直流电;他描述并且实现了一个想法,由铁芯和自闭线圈组成的电枢;他实现了同步力矩马达;他阐述并举例说明了普通结构的机械如何适应他的系统;他在磁场和电枢回路中使用电容器,并且通过对每一处细节的测试、证明或者是否定,来探明基本原理的本质。

既然重点正在转向更低频率电流,那就得说一下,特斯拉早就意识到电机工作中低频特性的重要程度。

事实上,他的第一台展机,也就是1887至1888年间的冬天Anthony 教授在他的测试中展出的,和直流电机具有相同功率,相同输出和相同启动扭矩的那一台,正是低频电机。

然而,越来越有必要利用这种电机跟高频回路结合起来,我们的调查将会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来揭示特斯拉在这一方向上的丰富资源。

若不是特斯拉尝试了这一领域的所有可能性,他也不会回归低频电流,并且坚持多相交流电系统的优越性,也不会让我们感到如此的震惊,并取得巨大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