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园林植物的配植(1)
(整理)园林树木配置的方式

园林树木配置的方式树木的配置方式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式: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有孤植、丛植、群植等。
规则式:多以轴线对称或成行排列,以强调整齐、对称为主,给人以强烈、雄伟、肃穆之感;有对植、列植、环植等。
一、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孤植。
1.孤植树表现的是树木的个体美,树木的个体美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体型巨大,树冠伸展,给人以雄伟、浑厚的艺术感染,如:古银杏、香樟、广玉兰、枫杨、楝树、国槐等;(2)姿态优美、奇特,如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雪松、桧柏、合欢、垂柳、龙爪槐等;(3)开花繁茂,果实累累,花色艳丽,给人以绚烂缤纷的艺术感染,如:梅花、樱花、碧桃、紫薇、山楂、柿树、木瓜、海棠等;(4)芳香馥郁,给人以香沁肺腑的美感,如白玉兰、广玉兰、桂花、刺槐等;(5)具有彩色叶者,以使游人产生霜叶照眼的艺术感染,如:乌桕、枫香、红叶李、槭树、银杏等。
2、孤植树按其功能,有两种类型:(1)庇荫与艺术构图相结合的孤植树,要求有巨大开展而浓郁的树冠,速生健壮,以乡土树种为好,体姿优美;(2)纯艺术构图作用的孤植树,体形与树冠大小要求不严格,枝叶分布疏密均可,如水杉、雪松等窄行树冠者也可应用。
孤植树往往是园林植物构图中的主景,在园林中规划位置要突出,一般多布置在以下场所:①开朗的大草坪或林中空地的构图重心上;②开朗水边或眺望远景的山顶、山坡;③桥头、自然园路或溪流转弯处;④建筑院落或广场中心。
二、对植对植指两株或两丛树木按一定轴线左右对称的栽植方式;多用于园门、建筑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
对植在园林艺术构图中只作配景,起烘托主景的作用,动势向轴线集中。
对植的方式:1.对称栽植:树种相同、大小一致的乔灌木等距离配植于中轴线的两侧;2.非对称栽植:树种相同,但两株或两丛树的配植可稍自由些,但树姿的动势要向轴线集中,相互呼应。
非对称式栽植常用于自然式园林入口、桥头、园中园入口的两侧等。
园林植物配置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摘要: 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主要对针对植物配置原则及形式作出相关分析,以供参考!关健词: 植物配置配置原则配置形式园林植物配置,又称植物造景或景观种植。
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运用植物进行配置时,既要考虑植物配置的艺术要求,又要考虑植物配置原则,合理配置园林中的各种植物,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
1.植物配置的原则(1)适应绿地功能的要求,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
居住区的各类绿地有各自的功能要求,但是其主要功能是发挥生态效益,改善和保护居住的生态环境。
因此绿地的植物配置以绿为主,利用各种植物材料构成绿地结构,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
(2)乔灌木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应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
(3)植物配置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有变化,避免种类单调,配置形式雷同。
树种选择和配置方式要适合不同绿地的要求。
(4)配置传统性植物,创造居住环境的地方特点。
如上海浦东竹园新村,以竹取胜,突出以竹造景:沙市红垸小区以“松、竹、梅”为主题,每个庭院以植物特色标志空间特性:合肥西园居住小区六个组团分别按绿化的传统植物:梅、竹、枫、松、桃、桂等配置。
2植物配置形式植物配置的形式分为两类:规则式和自然式。
规则式整齐、严谨,以一定的种植株行距,按固定的形式配置:自然式灵活自然,疏密有致,参差不一,不按一定的株行距和排列式种植,师法与自然群落。
根据居民区绿地的功能与构图要求,采用不同的配置形式。
(1)规则式1)中心植在广场或规则式花坛等中心,种植树形整齐、轮廓严整或耐修剪的常绿树木,如常见的松柏、云杉、黄杨、冬青、苏铁、棕榈等。
2)对植在建筑物或其它入口处,左右对称种植。
树种要求外形整齐美观,树的体形、大小、高矮大体相同,多用常绿树,如桧柏、海桐、云杉、龙柏、罗汉松、广玉兰、桂花等。
3)列植将树木成行成排以一定的株行距种植,通常为单行或双式,多用一种树木组成,也有间植搭配。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打造美丽环境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公园、花园还是私人住宅的庭院,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为人们带来视觉享受,提供自然的氛围。
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种类、大小、颜色等因素,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首先,植物的种类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最基本的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场地的条件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例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阳的植物,而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阴的植物。
此外,可以根据植物的花期、叶色等特点进行搭配,以达到丰富景观的目的。
其次,植物的大小也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大型植物可以起到绿色屏障的作用,给人带来遮荫和私密感。
小型植物可以用于填补空白区域,增加层次感和细节之美。
在配置时,需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特点,避免过度生长而导致拥挤和遮挡景观的问题。
此外,植物的颜色也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颜色的植物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红色和黄色的植物可以给人带来热情和活力,而蓝色和紫色的植物则可以给人带来宁静和冷静的感觉。
植物的颜色也可以与周围环境进行搭配,增强整体的美感。
最后,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还需要考虑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植物应该与建筑物、地面铺装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现代建筑中可以选择简洁大方的植物,而在传统园林中可以选择古朴典雅的植物。
此外,还可以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进行植物的调整,保持景观的变化和新鲜感。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打造美丽环境的重要一环。
在植物的选择、大小、颜色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考虑,以达到丰富景观、营造宜人环境的效果。
只有合理配置植物,才能让人们享受到自然之美,融入到和谐的园林环境中。
园林植物的配植

石多土少的山:仅山顶覆以薄土。如苏 州的狮子林。
石山:全部用石堆砌的假山。体量小。 如扬州个园。
01
02
山体栽植:
颐和园颐和园万寿山北坡人工群落
(三)园林植物与水体的配植 1、园林植物与水体的关系 水为园林的“血液”,“灵魂” 汉武帝建造的上林苑,有8条大河贯穿,还有天然湖泊10处,人工开凿的湖泊多处,其中著名的太液池,岸边种植柳树等植物,池中种植荷花、菱角等水生植物,说明当时已经开始重视水与植物的配植了。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更加重视园林中水体的植物造景。如南朝宫苑中著名的玄武湖,湖面辽阔,又继承了“一池三山”的园林布局(蓬莱、方丈、瀛 洲),并盛栽荷莲。
D点缀假山(在非观赏面爬攀缘植物);
E灌木栽植(紫藤);
F地被(不提供支架)。
01
03
02
04
05
06
藤木配植:
五、植物与建筑、山水、园路的配植
(一)植物与建筑的配植 1、植物给建筑以遮荫,突出园林主题 柳浪闻莺, 平湖秋月 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杭州岳飞庙的“精忠报国”影壁,
目录
功能上的综合性,
总 结 园林树木配植原则就是力求做到:
生态上的科学性,
配植上的艺术性,
风格上的地方性,
经济上的合理性。
貳
壹
叁
肆
伍
陆
主次分明,疏朗有致
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如紫竹院,“绦柳—圆柏、黄杨球—砂地柏”群落,以圆柏为主要树种。要疏朗有致,组团式栽。 四季景色的季相变化,突出一季,兼顾三季 如:碧桃园 春花秋实(荚迷、忍冬、旬子)。
复层混交,层次丰富。
耐荫木本:竹柏、罗汉松、粗榧、米兰、九里香、含笑、红背桂、油茶、海桐、构骨、紫竹、六月雪;
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3.00
绿化带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建筑物、构筑物名称
建筑物外墙:有窗
无
窗
挡土墙顶内和墙角外
围墙
道路路面边缘
人行道路面边缘
排水沟边缘
体育场地
至乔木中心
3.0-5.0 2.0 2.0 2.0 0.75 0.75 1.0 3.0
最小间距/ m
至灌木中心
1.5 1.5 0.5 1.0 0.5 0.5 0.5 3.0
同一树种配置方式
三株配合,如果选用两个树种, 最好同为乔木、灌木、常绿树、 落叶树,其中大中者为一种树, 中者距离稍远,小者为另一种 树,与大者靠近。如左图
两种树种配置方式
6
同一树种配置方式
两种树种配置方式
四株配置
四株配置时植物可用一种或 两种植物,配置上成3:1组合,平 面上形成不等边三角形或不等边 四边形配置。
各季植物配置得当,可显出四季花开不绝。若杜鹃、合欢、紫薇、金丝桃、 红叶李、鸡爪槭配置在一起,观赏期可延长半年。石榴、紫薇、夹竹桃配置, 观赏期长达5个月。梅花花期短,盛花期仅两周,若配植一串红、菊花,就 可改变景观。
第二节 园林树木景观
• 树群设计的注意事项:
• 1)树木种类不宜太多,1-2种骨干树种,并有一定数量的乔木 和灌木作为陪衬,种类不宜超过10种,否则会显得零乱。
4
2 1
3
11
五株配置
五株配置时,植物可用一种 或两种植物,配置3:2和4:1组合。 如为同种植物,采用3:2和4:1组 合均可,但不同种的植物宜采用 3:2组合为佳。
12
3
1 4
五株组合:
3:2组合(5株相同树种)
5
三株一小组,二株一小组。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一)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如右图: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
(二)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园林植物育种学-第七章远缘杂交

7.3.2.2 远缘杂交不育性的克服方法 • 杂种胚的离体培养 • 杂种染色体的加倍
德 国 报 春
• 回交法 • 改善营养条件 • 人工辅助授粉 • 延长培育世代、加强选择
毛百合×细叶百合
7.4 远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
7.4.1 远缘杂种分离的表现
• 综合性状类型:具有两个杂交亲本综合 的性状。
• 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广泛性
油茶
金花茶
• 远缘杂种的杂种优势
二 球 悬 铃 木
7.2 远缘杂交的作用和意义
7.2.1 远缘杂交的作用 • 提高花卉的抗病性和抗逆性
黄牡丹
蔷薇
• 创造花卉新类型:通过远缘杂交可以 创造现有花卉中所没有的特异的新类 型。
• 利用杂种优势
雏 菊
•丰富花卉的变异类型 大丽花
• 杂交种子的幼胚、胚乳和子房组织之 间缺乏协调性,胚乳不能为杂种胚提 供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影响杂种胚 的发育。
7.3.1.2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方法
• 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杂交 • 混合花粉和多次重复授粉:混合授粉是指
在选定的父本花粉内,掺入少量其他品种 甚至包括母本的花粉,然后授于母本花朵 柱头上。重复授粉指在同一母本花的蕾期, 开放期进行多次重复授粉。
泡 桐
7.3.2 远缘杂种不育性及其克服
7.3.2.1远缘杂种不育性表现及其原因
成活性:杂种种子不发芽或虽然发芽生长,但 幼苗生长衰弱或早期夭亡。产生的原因是由 于远缘种间遗传上的差异大,造成生理上不 协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某些重要 缺陷,因而影响了杂种的成苗成株。
• 结实性:杂种植株虽能成活,但结实性差, 甚至完全不能结实。由于染色体的不同源性 和基因间的不和谐,在减数分裂时,常出现 染色体的不联会及不规则分配。
园林植物配置

续构图 ⒌交错韵律 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变化,
但变化是按纵横或多方向进行。
三、韵律与节奏
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简单韵律”;两种树木,尤其是一种乔木与一种 灌木相间排列或带状花坛中不同花色分段交替重复等,产生活泼的“交替 韵律”;园中景物中连续重复的部分,作规则性的逐级增减变化还会形成 “渐变韵律”。
2、体量的对比与调和 如假槟榔与散尾葵对比,蒲葵与棕竹对比,体量上有 很大差别,而它们的姿态又都是调和的。
3、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红色和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 橙色为互补色。
此外,还有明暗的对比与调和,虚实的对比与调和,开闭的对比与调和, 高低的对比与调和等。
路的颜色和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
与大门中轴线等距栽植两株大小相同的雪松或桂花。 (2)非对称栽植 树种相同,大小、姿态、数量稍有差异,距轴线距离大者近些,小
者远些的栽植。非对称栽植常用于自然式园林入口、桥头、假山登道、园中园入口两 侧。
对植
对植
对植
2、平面布置: (3)列植 最具代表的是道路绿化的行道树、绿篱、色带、色块。
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程度明显的,各自特点就会显得突出,对比
鲜明;差异程度小的,显得平缓、和谐,具有整体效果。所以,园林景物的
对比到调和统一,是一种差异程度的变化。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艺术构图的重要手段之一。园林景观更需要有对比。
1、形象的对比与调和 在植物造景中,乔木的高大和灌木的矮宽、尖塔形树 冠与卵形树冠,有着明显的对比,但它们都是植物,从树冠上看,其本身 又是调和的。一
种类给人重感;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简少、质地细柔、枝 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轻盈的感觉。 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 称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光。植物的表面能控制过热的温度、增加空气湿度, 冬季阻挡寒风
2主景、背景和季相景色
植物作为主景能创造出各种主题的植物景观。作为背景
应根据前景的尺度、形式、质感和色彩决定背景的高度、 宽度、种类和栽植密度以保证前后景之间的协调。
季相景色是植物随季节而发生的暂时性景色,具周期性,
景观不稳定。
2.3植物配置作用
3植物材料和视线安排(根据遮挡程度)可分为:
1)全部遮挡: 2)漏景
一方面可挡住不佳的景色,另一方 面可挡住暂时不希望被看到的景色。 使景物隐约看见,有一种神秘感。
3)部分遮挡及框景
可用来遮挡不佳部分,吸收较 佳部分。框景可有效的将人们的视线吸引到较优美的 景色上来,则可获得较佳的构图。另外,也可通过引 导视线、开辟透景线、加强焦点作用来安排对景和借 景。
第七章
园 林 植 物 配 植
Planting Arrangement
制作人:韩鹏
北京长安街
中国人民银行
1、园林树木的配植原则
1 以树木自身的特性及其生态习性,作为考 虑基础(符合自然规律;满足生态要求;处 理好种间关系); 2 应重视树木习性,但配植时,不应完全绝 对化地受其限制,要有创造性;
辐射对称 (Circular Planting
多角形
2、自然式种植(natural style planting)
生态学为科学的基础的种植设计。模拟自然植物构成类 型,将一些植物种类科学地组成一个群体。
自然式种植注重植物本身的特性和特点,植物间或植物 与环境间生态和视觉上关系的和谐,体现了生态设计的 基本思想。
3、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一)主次分明,疏朗有致
一个空间、一个群落由多种植物组成,但他们在数量和体
量上不能完全一致。
如紫竹院,“绦柳—圆柏、黄杨球—砂地柏”群落, 以圆柏为主要树种。要疏朗有致,组团式栽。 (二)四季景色的季相变化,突出一季,兼顾三季
如:碧桃园 春花秋实(荚迷、忍冬、旬子)。
3稳定感:一般在桥头配臵树木加强稳定感并能获得更好的
风景效果。
4严肃与轻快:尖塔形的常绿树常形成严肃的气氛,一些
线条圆缓流畅的树冠,尤其是垂枝形的树种常形成轻快的树 种。
5强调:运用树木的体形、色彩特点加强某个事物,使其突
出显现的配臵方法。
6缓解:对于过分突出的景物,用配臵的手段使之从“强烈” 变为“柔和”。缓解后可与周围环境更协调。
2 配置方法(Planting Design)配置来自法2. 1按配置的平面分
1、规则式种植(formal style planting)
• 在西方规则式园林中,植物常被用来组成或渲染 加强规整图案。
•规则式种植设计:乔木成行成列地排列,有时还 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甚至动物或人的形象;
•灌木等距直线种植,或修剪成绿篱饰边、或修剪 成规则的图岸作为大面积平坦地的构成要素。
科学性/艺术性(符合园林设计的审美观点)/经济性 (1)满足园林设计的立意要求,注重意境的 创造。
(2)借鉴当地植被,突出地方风格
柳荫公园——柳
玉渊潭公园——樱花、柳
紫竹院——主题公园,竹子
香山——黄栌
柳荫公园
紫竹院
玉渊潭公园
香山
总
结
园林树木配植原则就是力求做到: 功能上的综合性, 生态上的科学性, 配植上的艺术性, 风格上的地方性, 经济上的合理性。
阔空旷的地点,如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道路交叉
点、道路转折点、缓坡、平阔的湖池岸边。
如雪松、白皮松、油松、圆柏、侧柏、云杉、银杏
栎类、臭椿、槐树、海棠、山楂、南洋杉、玉兰、 樟树、榕树 留出观赏空间:一般是4倍的树高。
北京植物园金园丁香
2丛植(clump planting with one tree species)
(五)利用透视变形,几何学,视错觉的原 理来进行植物造景
1、透视变形:如果景深不够,可以利用透视变
形来创造。利用植物改造或强化地形,减少挖土 方的费用。 2、几何学:如开路时要沿对角线,增大观赏面。 3、视错觉:如一个比较平坦的大草坪,感觉上 是凹下的。可以适当做凸地形。
(7)藤木配植:
(三)合理应用植物材料围合空间
1、开放型的空间 2、半开放型空间:
3、封闭空间
4、冠下空间(覆盖空间) 5、竖向空间
(四)林缘线、林冠线的处理要有变化有韵 律
林缘线(水平) :树冠在地上的投影。 林冠线(垂直) :树冠的边界。 两条线不宜平直,也不宜过于曲折。垂直的方向
要参差不齐,水平方向要前后错落,有高低、明 暗,前后衬托。
左右对称
( 2 ) 对 植 (coupled planting): 二棵或二丛乔木灌木有所 呼应地栽植。 对称对植,(似天平) 非对称对植,(似杆秤) 强调一种均衡的协调 关系。
左右对称
( 3 ) 行 植 ( 列 植 ) (linear planting) 株行距一定。如行道树、林 带、河边和绿篱的树木栽植。 树种要求:单一,突出整齐 之美。 株行距:大乔木5~8米,中 小乔木3~5米,大灌木2~3米, 小灌木1~2米。绿篱则株行 距一般30~50厘米。
3 配植时,应明确树木所发挥的功能(根据
城市、绿地的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 能);
4 满足主要目的,尽量使景观长期稳定;
5 经济性原则;
开源:种植设计时,在满足美观、防护的前提
下,尽可能地结合生产
节流:珍贵树种(只作点缀);大量用乡土树种。
6 对于配植景观效果的发展和变动, 要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措施;
7韵味:园林配臵上的韵味效果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领会
其意味。 总之欲充分发挥树木配臵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美 学构图上的原则外,还应了解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生态习 性要求、栽培管理等,才能使配臵艺术达到较高的水平。此 外,应特别注意不同性质的绿地应有不同的配臵方式。
现将园林树木按其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为以下几 类:
A绿化墙面(地锦、凌霄); B棚架材料,如灯柱、拱门(紫藤,金银花); C绿化枯树(古树枯死,不便移走的,可以绿化); D点缀假山(在非观赏面爬攀缘植物);
E灌木栽植(紫藤);
F地被(不提供支架)。
有时还单纯从构图角度出发,用植物材料创造一种临时 性的景观。甚至有的设计还将风格迥异、自相矛盾的种 植形式用来烘托和诠释现代主义设计。
2.2 配置的景观分
1孤植(Specimen Planting)
通常为体形高大雄伟或姿态奇异的树种, 或花果的
观赏效果显著的树种。
目的为充分表现其个体美,所以一般种植应选择开
4群植(Group Planting)
由二、三十株以上至数百株左右的乔、灌木成群培植。
树群可由单一树种组成亦可由树个数种组成。树群不 但有形成景观的效果,还有改善环境的效果。在园林 中可作背景、伴景用。
5林植(Forest Planting)
指较大面积、多株树成片林状的种植。在配臵 时应注意树冠线的变化、疏林与密林的变化、林中 下木的选择与搭配、群体与群体的环境关系。
:
2.4 配置的艺术效果
园林树木配臵的艺术效果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需
要细致的观察、体会才能领会其真正意义。主要有 以下几种:
1丰富感
2平衡感:平衡分对称的平衡和不对称的平衡两类,
前者用体量上相等或相近的树木进行配臵而产生的 效果。后者用不同的体量以不同的距离进行配臵而 产生的效果。
由二、三株或一、二十株同种类的树种较紧密的
种植在一起,其树冠线彼此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 外轮廓线。从植的目的主要在发挥集体的作用, 对环境有较强的抗逆性。
天目琼花
金山绣线菊
2.2 按配置的景观分
3聚植(multiple planting )
由二、三株或一、二十株不同种类的树种组配成一个
景观单元的配臵方式。它既能表现个体美,又能表现 整体美。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1)一两种植物作为主体,抓住公园的主题 (2)考虑树间距,树冠生长,近期与远期关系
苗圃中刚移来的小苗,近期效果差。可适当用填充树
种(同种或不同种),加大栽植密度,以多取胜,从 数量上增加近期景观。
7 在有特殊要求时,应有创造性,不必拘泥 于树木的自然习性,应采用技术手段保证树 木配植效果能够满足主要功能的要求
管理粗放,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抽象图案式种植(planting in abstract style)
巴西设计师选出许多种类作为设计素材组织到抽象的
平面图案之中,形成了不同的种植风格。
注重园林设计的造型和视觉效果,设计往往简洁、 偏重构图,将植物作为一种绿色的雕塑材料组织到 整体构图之中,
梅林、松林,都是面积不大的纯林。
(林植或纯林、混交林):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喜爱的竹林、
。
6散点植(Scattered
Planting)
指单株在一定面积上进行有韵律、节奏 的散点种植。散点种植既能表现个体的特性, 又能表现与其环境的关系
2.3、植物配置作用
1改善小气候和保持水土
落叶乔木夏季的浓荫可遮挡阳光,冬季的枝干又可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