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及发病规律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 [症状] 主要危害月季叶片,也危害叶柄和嫩梢。感病 早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步扩充为圆形或近 圆形斑点,边缘呈不规则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 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 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嫩枝上 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 [病原] 香石竹叶斑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 ▪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株和土壤中病残株
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输。从伤口和气孔侵入。温度 在21℃左右、 多雨、连作、老叶多等条件易于发病。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第14页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第15页
(八)菊花褐斑病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第21页
(一)黄栌白粉病
▪ [分布与危害] 辽宁、北京、河北、西安、山东、四川等地都有发生。发 病黄栌影响秋季叶片变红,失去观赏效果。
▪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枝。叶片被害后,早期在叶面上出现白 色粉点,后逐步扩充为近圆形白色粉霉斑,严重时霉斑相连成片,叶正 面充满白粉。发病后期白粉层上陆续生出先变黄、后变黄褐、最终变为 黑褐色颗粒状子实体(闭囊壳)。秋季叶片焦枯,不但影响树木生长, 而且受害叶片秋天不能变红,影响观赏红叶。
▪ [病原] 病原菌为坏损尾孢属真菌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子座黑色,发达, 分生孢子梗黑色,屈膝状,不分枝,丛生于子座上。分生孢子尾状,有 1~5个分隔。
▪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子座组织在病叶及其它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 春形成份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风雨传输。潜育期20~30d,5 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7月为侵染盛期,8~9月为发盛病期,并引发大量 落叶。管理粗放、多雨、排水不畅、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夏季酷热干 旱、肥水不足、树势生长不良也会加重病害发生。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

1、内容 研究园林植物的病害症状识别、发 病规律及害虫的形态特点、生活习性、 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同时研究在外 界环境条件作用下病虫的消长规律及 园林植物对病虫危害的反应,进行综 合防治。
2、 任务
以便认识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确保园 林植物茁壮成长,更好的美化人们的生存环境。 使叶、花、果等利用部分高产优质;使花卉、盆 景和其他园林植物顺利出口创汇,保护旅游风景 区固有的特色和自然风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植物形态和植物生理学、园林生态学、土 壤学、园林植物栽培学。 本学科还与许多其他新兴科学和技术有着 密切联系。 因此,应重视和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其 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四、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实 践技能的训练,从生态学观点出发,采 取科学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以 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达到城市生 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白蛾危害状
蝗虫危害状
黄栌白粉病
菊 花 褐 斑 病
荷 花 黑 斑 病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园林植物病、虫复杂 2、易引起交叉感染 3、防治技术要求高 4、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方针,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生 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
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任务及与 其他学科的关系
小结
本章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在园林业发 展中的重要性 和园林植物保护的任务,掌 握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以及学习内 容和学习方法 。
作业
1、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是什么? 2、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绪 论
一、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中的 重要性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内容、任务及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图5-1 桃缩叶病 1、症状 2、子囊及子囊孢子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在自然情况下,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病害的危害,尤其以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为多。

据报道,有60-70%的园林植物病害属于叶、花、果病害。

叶、花、果病害一般情况下,很少能引起园林植物的死亡,但叶片的斑驳、枯死、变形,花的提前脱落等,却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对观叶植物的影响更甚。

叶部病害还常常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并诱发其他病虫害的发生。

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的病原既有侵染性病原(寄生性种子植物除外),也有非侵染性病原,但大多数是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

侵染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线虫等都能引起植物叶部病害,以真菌为主,并且有些叶部病害(如病毒病等),往往发病比较重,危害比较大。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灰霉、白粉、锈粉、煤污、斑点、毛毡、变形、变色等。

园林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1.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是病落叶、被害枝条、冬芽等器官上越冬的病菌菌丝体、子实体、休眠体。

2.潜育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左右,整个生长季节中再侵染次数多。

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

3.病原物主要通过被动传播方式到达新的侵染点。

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包括风、雨、昆虫、人类活动等,多数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通过气流传播的。

4.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

园林叶花果病害的防治原则:集中清除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是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

一、叶变形类叶变形病主要是由子囊菌亚门的外子囊菌和担子菌亚门的外担子菌引起的。

寄主受病菌侵害后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皱缩、加厚,果实肿大、中空成囊状,引起落叶、落果,严重的引起枝条枯死,影响观赏效果。

(一)桃缩叶病1.分布与为害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浙江地区发生较重。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病害篇)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病害篇)

掌握园林植物病害的主要概念,掌握病原学的基本知识,熟悉园林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牢记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体系。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a爱尔兰饥谨(马铃薯晚疫病)b孟加拉饥荒(水稻胡麻斑病)植物病理学:研究经济植物发病的现象、原因、原理、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科学。

1.病原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植物病理学以研究生物因素为主。

2.病理学: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发展过程中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外的生长发育及其致病作用第一节植物病害的概念一、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干扰,组织和器官遭到破坏,导致叶、花、果等器官变色、畸形和腐烂,甚至全株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及质量,造成经济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病原:引起植物病害的原因,指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

a生物性病原:真菌等b非生物性病原:除了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等。

*病理程序: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植物遭受到病原物侵袭和不适宜环境因素影响后,首先表现为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调,继而出现组织结构和外部形态的各种不正常变化,使生长发育受到阻碍,这种逐渐加深和持续发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

病害三角:植物侵染性病害形成的过程,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寄主、病原物与外界环境条件3个基本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它们之间的这种三元关系,称为“病害三角”第二节病害症状类型症状:植物感病后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包括病状和病症病状:植物感病后由寄主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现象。

主要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病症:植物感病后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

包括病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常见类型有粉状物、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等1.花叶:植物感病后,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不能正常形成,或其他色素(花青素等)形成过多,而使植物的发病部位出现不正常的颜色。

园林植物常见虫害及发病规律

园林植物常见虫害及发病规律

一、食叶害虫1、国槐尺蠖发生规律:1年发生3代。

第三代幼虫为害盛期为8月上旬。

2、桑刺尺蠖发生规律:一年一代,4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小时啃食叶肉,大了蚕食叶片,幼虫受惊后头向腹部隐藏,呈“?”形。

四五月为危害期3、杨尺蠖发生规律:一年一代,4月上中旬出现幼虫,开始食害嫩芽幼叶,逐步发展成取食全叶,4月中下旬为幼虫为害盛期,幼虫5龄。

耐饥性强,可吐丝飘移扩散危害。

5月中旬入土化蛹。

4、黄褐天幕毛虫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一年一代,第二年4月下旬或5月初(杨树出叶,山杏开花时)幼虫群食为害,吐丝做巢,稍大后在树叉间结网幕,昼伏夜出,老龄幼虫分散开来,日夜取食为害,严重时常把整树的叶子吃光。

6月化蛹。

5、刺蛾发生规律扁刺蛾1年生1代,6月中旬一8月上旬均可见初孵幼虫,8月为害最重 黄刺蛾1年发生1代,6月中旬至8月下旬幼虫危害期,8月下旬以后,幼虫陆续老熟结茧越冬;绿刺蛾1年生2代,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

一代幼虫为害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二代为8月中旬至9月下旬。

老熟幼虫在树中下部枝干上结茧化蛹。

6、黄杨绢野螟发生规律:1年2代,幼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

5月底—6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危害,8月初第二代幼虫开始危害。

7、刺槐叶瘿蚊生活史及习性:北京一年4-5代,一年约有4次为害高峰期,6月上旬为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和7月、8月和9月分别为第2、3和4代成虫期。

幼虫善于弹跳。

8、柳毒蛾发生规律:一年2代,翌年4月中旬,杨、柳展叶期开始活动,5月中旬幼虫体长10mm左右,昼伏夜出,6月中旬幼虫老熟后化蛹6月底成虫羽化,有趋光性,把卵产在叶背、枝干上,7月初第一代幼虫开始孵化为害,幼虫期35天,9月中第二代幼虫开始孵化为害,9月底二代幼虫作茧越冬。

9、桃潜叶蛾生活史与习性:每年发生5代,4月桃展叶后,成虫出蛰,夜间活动产卵于叶下表皮内、幼虫孵化后,在叶组织内潜食为害,串成弯曲隧道,并将粪粒充塞其中,叶的表皮不破裂,可由叶面透视。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

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引言概述:园林植物养护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来维持园林植物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其中包括处理病虫害问题。

病虫害是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中常见的威胁因素之一,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园林植物养护中病虫害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一、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1.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果实等部位的异常症状来识别病虫害;2.根据植物受害部位以及虫害的外观特征,对病虫害进行分类。

二、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1.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园林植物进行常规检查;2.利用显微镜和专业设备进行病虫害的检测;3.建立病虫害的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自然方式来控制病虫害;2.物理防治:采用隔离网、捕虫灯等物理方法来防治病虫害;3.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农药来控制病虫害,但需注意安全用药;4.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四、病虫害的治疗方法1.病害治疗:对已经发生病害的植物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2.虫害治疗:对已经受到虫害的植物进行治疗,例如使用杀虫剂;3.局部处理:对于受害部位较小的植物,可以进行局部处理来阻止病虫害的扩散。

五、病虫害的预防措施1.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园区内的落叶和杂草,减少病虫害孳生的环境;2.加强培养管理:注意植物的日常养护,合理浇水、修剪等;3.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进行种植;4.使用防病虫害器材:如使用防虫网、防鸟网等器材保护植物;5.培训园艺人员: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

结论:园林植物养护中的病虫害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通过本文所介绍的病虫害的识别与分类、监测与预警、防治措施、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保护和维护园林植物的健康和美观。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

40种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1.牡丹锈病【症状】植株受浸染后叶片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叶片褪绿,叶背着生黄褐色抱于堆,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nm)。

松芍柱锈菌为转主寄生菌,本本寄主为牡丹、松树,草本寄主为芍药、风仙花等。

在松树上锈茵4-6月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借风雨传播到草本植株上,草本植株受浸染后。

夏孢子可在草本寄主上重复浸染。

生长后期产生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出担孢子。

担孢子浸染松树,在其上越冬。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要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

②秋未清除草本寄主的病株和病残体。

③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800倍液喷施。

2.牡丹褐斑病壮丹褐斑病是牡丹的常见叶部病害之一,在牡丹栽培地均有发生。

【症状】感病的叶片最初在叶面产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斑点,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邻近病斑相连成不规则形大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尾孢菌(Cercospora paeoniae和)。

病菌在枯枝、落叶等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借风雨传播,7-9月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①秋季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减少浸染源。

②发病期可喷80%代森锌700借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天左右喷1次。

3.紫荆枯梢病【症状】感病的植株先从枝条尖端的叶片枯黄脱落开始,在一丛苗木中,先有一两枝枯黄,随后全株枯黄死亡。

感病植株茎部皮下木质部表面有黄褐色纵条纹,横切则在髓部与皮层间有黄褐色轮状坏死斑。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一种镰刀菌(Fusarium sp.)病茵在病株残体上及土壤里越冬。

来年6-7月,病菌从根侵入,顺根、茎维管束往上蔓延,达到树木顶端,病茵能破坏植物的输导组织,使叶片枯黄脱落。

4.蔷薇白粉病【症状】感病的植株,幼叶淡灰色,叶变扭曲,上覆一层白粉,严重时叶片枯萎、花朵小而少,甚至不能开花,病菌也可浸染花柄、茎等部位。

园林害虫大全分析

园林害虫大全分析

园林害虫大全11、国槐尺蠖(吊死鬼)(鳞翅目)危害情况:主要危害国槐、龙爪槐、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可把叶片吃光大量排粪并吐丝下垂、污染园容。

生活习性: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树下土中过冬。

次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白天在灌木树丛仃落,夜晚活动产卵,有趋光性。

危害期第一代在5月中旬,第二代在6月下旬,第三代8月上旬,幼虫老熟后,吐丝下垂,入土化蛹。

药物防治:除使用敌敌畏辛硫磷乳剂外可使用无公害药剂。

①20%除虫脲1号1:6000倍(三合前用);②BT乳剂1:800倍;③1.2%烟参硷乳油1:1000倍2、桑褶翅尺蛾(鳞翅目)危害情况:危害杨、柳、榆、栾树、白蜡、石榴、桑、海棠、碧桃、丁香、金银木、江南槐等。

生活习性:一年一代,以蛹在土中过冬,次年4月上旬羽化,5月有虫危害,5月下旬-6月初入土化蛹。

综合防治方法:①4月上旬剪除带卵枝条药物防治,除使用敌敌畏辛硫磷乳剂外可使用无公害药剂;②20%除虫脲1号1:6000倍;③BT 乳剂1:800倍;④1.2%烟参硷乳油1:1000倍。

3、黄刺蛾(又名巴子,洋辣子)(鳞翅目)危害情况:危害树木花卉达120余种,如杨、柳、榆、刺槐、樱花、腊梅、海棠、月季、黄刺玫、紫薇、丁香、芍药、扶桑、悬铃木等。

生活习性: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粗皮处结褐、白相间的条纹状类似雀蛋的茧中化蛹过冬。

次年5月羽化,成虫产卵于叶背,6-7月幼虫聚叶片危害,8月分散蚕食,9月在枝上结茧越冬,成虫有趋光性。

综合防治方法:①剪除枝上虫茧减少虫源;②三龄前剪除群聚叶片幼虫并消灭;③严重时可用烟参硷乳油1000倍或BT乳剂400-600倍杀灭,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

园林病虫害大全24、褐刺蛾(又名“巴子”)洋辣子鳞翅目危害情况:危害树木花卉达120余种,如杨、柳、榆、刺槐、樱花、腊梅、海棠、月季、黄刺玫、紫薇、丁香、芍药、扶桑、悬铃木等。

生活习性: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入土作茧化蛹过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年3、4月发生,4月和8月为发病的两个高峰期
溃疡病
每年4月上旬开始,5、6月到发病高峰,7-8月病势减缓,9月再次出现高峰,10月后逐渐停止。
破腹病
初春倒春寒
枯萎病
翌年春季真菌病菌从各种伤口或根部侵入,6-7月间高温多雨季节发病严重
灰霉病等叶斑病
一般6-7月雨季及10月后开花期发病重。
女贞等色带植物褐斑病
一般每年以夏、秋季节(5-6月和8-9月)发病严重,
真菌性褐斑穿孔病
5月借风雨传播,一般6月开始发病,8-9月为发病盛期。
炭疽病
5-6月发病初期,一般高温多雨年份病害较多,通常8-9月严重。
其它一些叶斑病
春季由风雨传播,可多次侵染,5-6月发病严重
煤污病
春秋季节为发病盛期。
腐烂病
冷型草常见病害
园林植物病害
病害名称
发病期
植物白粉病
4-10月,最适温度为15-25℃和高湿条件
锈病类-1一般类型
主要发生在较低温、高湿的春秋两季,尤其是8-10月
锈病类-2苹桧锈病
春季3-4月桧柏上的菌瘿遇雨开裂侵染附近的海棠类叶片上,秋季8-9月再传播到桧柏叶上
月季黑斑病
每年5、6月湿度大时开始侵染,7-9月高温高湿季节进入发病盛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