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典故:寒山寺的传说
寒山寺因七绝

寒山寺因七绝《枫桥夜泊》才名扬四海寒山寺,坐落在苏州古城西阊门外七里古运河畔,比邻枫桥,曾称枫桥寺。
提起寒山寺,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
日前,记者来到千年古刹寒山寺,寒山寺文化研究院院长姚炎祥等专家学者向记者介绍了两者之间的故事。
姚炎祥说,历史上,寒山寺几易其名。
相传,寒山寺始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在唐代改名寒山寺,北宋时改名“普明禅院”,南宋年间称枫桥寺,元代始复称寒山寺,沿用至今。
关于寒山寺一名的由来,又与民间传说中的“和合二仙”分不开。
“传说,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和拾得来到这里住持,才改名寒山寺。
”据姚炎祥介绍,提起寒山、拾得,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很多。
有的说,在唐代一个村里有一对很要好的异姓兄弟,同时喜欢上同村一位美貌的姑娘,哥哥得知弟弟的心事后,就离家当了和尚,没想到弟弟也放弃结婚,找到了哥哥要一起做和尚。
两兄弟相见,悲喜交加,哥哥手捧盛放素斋的竹篾盒,弟弟从荷塘里采来一枝多苞大荷花,两人都敞开胸怀,手舞足蹈起来。
因哥哥法名寒山、弟弟法名拾得,寒山手里拿的是“盒”,拾得拿的是“荷”,便被称作“和合二仙”。
另一说是,寒山是隐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外寒石山的编外和尚,拾得是国清寺烧饭和尚,经常给寒山送饭,情谊很深。
“不过,历史上的确有寒山和拾得其人,其中寒山的300多首诗流传至今。
”“在唐代以前,寒山寺是不知名的小寺,自从有了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才让寒山寺名声大振。
”姚炎祥告诉记者,唐代诗人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十二年 (公元753年)中进士。
张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以《枫桥夜泊》最为著名。
如今,寒山寺老和尚性空和现任住持秋爽都说,寒山寺屡毁屡兴屡建,能延续千年,张继功不可没。
寒山寺三块《枫桥夜泊》诗碑的来历据《重修寒山寺志》记载,千年以来,寒山寺饱经战火和磨难。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城西枫桥镇,建于公元508至519年的梁代天监年间,当时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时才叫寒山寺。
寒山寺并非因山得名,而是因人得名。
唐代时,寒山、拾得两位高僧到此,后人为纪念寒山,改寺名为寒山寺。
寒山确有其人,是唐朝诗僧,著有《寒山子诗集》留世。
寒山寺自唐代以来一直名扬中外,魅力无穷,寻本探源,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使它家喻户晓。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些传世佳句,起到了文因景传,景因文名,钟声诗韵,名扬百世的效果。
该诗不但在我国流传极广,而且很早就传到了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因此,清代著名学者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一文中说过:"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
"到今天它仍被编人日本学校教科书中。
在东南亚、欧美,这些诗句也很受青睐。
第二,佛门弟子一直认为,曾住持过此寺的唐代和尚寒山、拾得,分别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转世的高僧,并把他们神化为我国的和合二仙,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神仙。
民间传说,拾得和尚乘了寒山寺里的一口钟,飘洋过海到过日本一个名叫萨堤的地方,传播佛学和中国文化。
这个故事曾以连环画的艺术形式在日本的1989年第4期《中国医报》杂志上登载,题为《寒山寺钟声》,更使寒山寺多了个娓娓动听的中日友好话题。
第三,民间相传,张继诗中涉及的钟,历经沧桑,在明末流入日本。
清末,日本山田寒山先生便四处探寻,欲将此钟归还原主,但终无下落,便募捐集资,铸一对青铜钟,一送寒山寺,一留日本馆山寺。
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史册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
第四,寒山寺的钟声不但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内涵,还有奇妙的功能,这功能用12个字可以概括二"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
"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为"觉悟""大彻大悟"。
霜降民间故事冰雪女神的神秘传说解密

霜降民间故事冰雪女神的神秘传说解密霜降民间故事冰雪女神的神秘传说解密在中国传统节气中的霜降,有许多富有魅力的民间故事,其中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与冰雪女神相关的神秘传说。
这些故事常常融合了民俗、神话和传统文化的元素,让人充满遐想和想象。
本文将深入探索冰雪女神的神秘传说,解密其中的秘密。
一、冰雪女神的来历据传说,冰雪女神是掌管冰雪的女神,她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操控寒冷和雪花。
她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北方民族,流传至今。
人们相信她是冬天的象征,为大地带来了寒冷和美丽的冰雪。
二、冰雪女神的传说1. 寒山寺的冰雪女神据说,在静寂的寒山寺中,有一尊冰雪女神的雕像。
每年的霜降时节,当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时,雕像中的冰雪女神就会焕发出神秘的生命力。
她的凝视能够穿透人们心灵深处的寒冷和孤独,为人们带来温暖和安慰。
2. 冰雪女神与爱情冰雪女神与爱情的故事也是传说中的一部分。
相传在一个漫长的冬夜,一个勇敢的年轻人遇见了冰雪女神。
他们彼此相爱,并许下了不离不弃的誓言。
然而,命运并不容忍他们的爱情,冰雪女神最终化作了一朵冰花,留在了年轻人的心中。
传说中,每个冬天,当雪花纷飞时,冰雪女神会重新与年轻人相会,带给他们美丽的回忆和温暖的思念。
三、冰雪女神的象征意义除了情感上的象征意义外,冰雪女神还在文化和精神层面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冰雪女神的传说深深地扎根于人们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冰雪的美丽和寒冷给人们带来了灵感和思考。
而冰雪女神则是人们心中对大自然的一种完美化身,她的存在使人们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2. 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冰雪女神的传说还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她的冰冷和孤独代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她的美丽和神秘使人们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的意义。
因此,冰雪女神的神秘传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
四、冰雪女神的影响和传承冰雪女神的传说在中国的北方地区流传较广,人们常常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和传承这一传说。
情迷寒山寺:寒山拾得的六则传说故事

情迷寒山寺:寒山拾得的六则传说故事情迷寒山寺:寒山拾得的六则传说故事2011年05月16日 09:38 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寒山寺听钟石古城苏州枫桥,大运河畔有一座寺庙,初建于六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当时取名为: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诗僧寒山子曾来此住持,故名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随着唐代张继七绝《枫桥夜泊》问世后,一牛鸣之地寒山寺从此天下闻名。
千百年来,寒山寺屡经兴废、几度荣衰,显得命运诡谲。
张继听闻过的唐钟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千古遗憾;为不负张继钟声名句,明嘉靖年间重铸了一巨钟。
嘉靖钟注定蕴含悲情,因为,当时受尽人间苦难的唐伯虎沉疴之下题写《化钟疏》,不久就病逝。
他没有等到“一声敲下满天霜”这钟声响起的时候。
更可惜的是,这钟挂在楼中,竟不翼而飞。
据说被日本人抢盗,所以康有为有诗句: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
真乃千古悲恨;寒山寺为吴中第一禅院,道光年间,寺僧老者、少者、弱者、强者、住持者、过客者,共140余人,忽一日尽死,留下千古谜案……岁岁除夕,寒山寺总要敲响钟声,这钟声听来似乎总有一种上苍与人间浑成一体的力量。
佛经曰:“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
”据说这一百零八下通宵达旦的钟声能保佑人一年平安。
如果张继听过的那口唐代“半夜钟”还在;如果唐伯虎化过缘的“嘉靖钟”还在;如果道光年间寒山寺内140余人尽死奇案之谜大白于天下;那么,这座古城大运河畔的寺庙一定会更加让人回肠荡气。
寒山寺早已是闻名天下的旅游胜地,如今寺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寺外周边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这不知是庙宇的荣幸,还是悲哀。
总之,在浮燥的商业脂粉下,香烟缭绕的寺庙里,可惜再也找不到虚空幽静的意境。
当然,有关寒山、拾得的风月,依旧被人传说……传说一则:一天,秋阳西斜的时候,佛门高僧丰干和尚云游到江南山林深处,忽然,一阵婴儿啼哭,穿过一片摇曳的竹林,随风而至。
姑苏城外寒山寺一个有关慈悲和修行的传说

姑苏城外寒山寺一个有关慈悲和修行的传说姑苏城外寒山寺,是一座位于苏州西北部的著名佛教寺庙。
这里曾经发生了一个有关慈悲和修行的传说,让人们深思。
传说中,有一位名叫菩提达摩的和尚,来到姑苏城外寒山寺修行。
他常年闭关苦修,不与世人来往,日夜默念经文。
菩提达摩心地善良,时常出现在姑苏城外与寺庙附近的苦行者和乞讨者接触。
他总是将家里积攒的食物和布匹分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然而,姑苏城外的百姓对菩提达摩的行为并不了解。
他们认为这位和尚尽管修行虔诚,但缺乏实际的行动,不与世俗生活接触。
于是,人们开始怀疑他的修行态度,认为他只是在做表面文章。
菩提达摩听到了百姓们对他的质疑,他深感不安。
他意识到要证明自己的修行,并以行动证明慈悲的重要性。
于是,他决定前往姑苏城的繁华地带,与人们交流。
他走进城市的大街小巷,和每一个遇到的人交谈。
他关心每个人的困境,倾听他们的烦恼,并主动提出帮助。
他不仅给予了百姓们精神上的安慰,还尽自己的力量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菩提达摩的善行传遍了整个城市,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他。
他们被他的慈悲所感动,对他深表钦佩。
他不仅改变了百姓们对他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对修行的看法。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传说告诉我们,修行不仅仅是闭关苦修自己的内心,更重要的是要将慈悲的心肠付诸于实际行动。
尽管菩提达摩以修行和慈悲赢得了百姓们的认可,但修行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感。
修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是为了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
这个传说还告诉我们,慈悲是修行的重要一环。
它是一种博爱的心态,是对他人悲凉处境的关怀和帮助。
菩提达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慈悲的重要性,他的善行激发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让人们思考自身的修行之路。
这个传说也提醒着我们,修行之路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挑战。
无论是面对外界的质疑,还是面临自我怀疑,我们都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姑苏城外寒山寺的传说,虽然没有涉及政治,但却展示了人类内心的善良和对修行的思考。
寒山寺历史故事

寒山寺历史故事
寒山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刹。
相传,寒山寺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
寒山寺的历史故事众多,其中一则故事是关于寺庙的命名。
相传,在寺庙修建初期,附近的山洞中有一口寒冰结霜的深井,水味甘凉清爽,被人们称为“寒山井”。
修寺之人将此井的水引入寺内,常年留
存以供修道者饮用。
由于井水冰冷,寒山井与其所在的寺庙渐渐合二
为一,成为“寒山寺”的名称。
这个名字也成为了佛教界著名的名刹。
据史书记载,寒山寺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寺内有僧人
数百,香火鼎盛,信众络绎不绝。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寒山寺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唐代,寺内曾收藏了大量的佛经和
文献,这些佛教经典是当时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在佛教界具有很大
的影响力。
除了佛教文化的传承外,寒山寺还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杰作。
寺内有精美的园林,包括湖泊、山石、假山、亭台等,充满了南
方园林的独特风格。
其中最有名的景点是位于山顶的“云头戏园”和“观音菩萨坐莲”。
这些园林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吸引
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尽管寒山寺经历了多次重修和更迭,但其核心建筑仍然保留着历
史的痕迹。
寒山寺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
的重要一环。
每年,来寒山寺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寺内气氛庄严静谧,让人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
寒山寺作为中国佛教和建筑艺术的代
表之一,见证了中国古老文明的辉煌。
寒山寺的故事

寒山寺的故事
《寒山寺的故事》
嘿,你们知道寒山寺不?那可是个特别有名的地儿。
有一回啊,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寒山寺游玩。
我们到了那儿,哇,那寺庙看着就特别有感觉,古色古香的。
一进去,就感觉整个人都安静了下来。
我们几个在里面溜达着,看着那些佛像啊、建筑啊,都觉得特别新奇。
这时候,我看到一个和尚在那儿打扫呢,我就凑过去和他聊了几句。
我问他:“师傅,这寒山寺有啥特别的故事不?”那和尚笑了笑说:“那可多了去了。
”然后就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寒山寺的传说和历史。
我们一边听一边逛,逛到了钟楼那儿。
我那几个朋友就开始起哄了,说:“来来来,你去敲敲钟,看看会不会有啥特别的事儿发生。
”我笑着说:“哎呀,哪有那么玄乎啊。
”不过还是被他们推着去敲了几下钟。
“当——当——当”,钟声回荡在寺庙里,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敲完钟,我们又在寺庙里转了转,还买了一些小纪念品。
等我们要走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寒山寺,心里想着,这地方还真是挺有魅力的,以后有机会一定还要再来。
这就是我在寒山寺的一次经历,虽然不是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但却让我印象深刻,每次想起来都觉得挺好玩的。
嘿嘿,寒山寺,真是个不错的地方
啊!。
苏州寒山寺姻缘殿的故事

苏州寒山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
关于苏州寒山寺姻缘殿的故事,有以下这个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对年轻的恋人,他们非常相爱,但是因为家庭的反对而无法在一起。
他们来到寒山寺,在姻缘殿前祈求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让他们能够在一起。
他们的真诚感动了神灵,神灵在他们的头顶上洒下了一些花瓣,并且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彼此相爱,坚定不移,他们最终一定能够在一起。
这对恋人听了神灵的话,非常感激,他们决定一起面对困难,坚定地走下去。
最终,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家人,他们终于能够在一起,并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传说在苏州地区广为流传,许多人相信在寒山寺姻缘殿前祈求爱情会非常灵验。
因此,寒山寺姻缘殿也成为了许多年轻情侣祈求美好爱情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山寺蜚声海外,但你可知到,寒山只是"和合二仙"中的一人,还有一人叫拾得。
据说唐朝初年,苏州枫桥镇上有一位老和尚,经常为当地施药舍茶。
一天,一对讨饭的夫妻带着一个十来岁小男孩来到老和尚住处,请老和尚发发善心,收养这个小孩,做徒弟。
老和尚见小孩没吃没穿,可怜他,便将他留了下来。
老和尚一次问及小孩的名字,小孩答道,他出生的哪天,在正逢大雪,家中已断食,父亲顶着大雪去山里砍柴,差一点冻死,母亲为了让儿子记住夫妻的苦难,便为他取名寒山。
过了一年,一位病重的老汉和一位十来岁的小男孩来找老和尚。
老汉对老和尚说,这个男孩是忠臣子弟,现在他的家人都被奸臣杀害了,只留下这根独苗,请收下他做个徒弟吧。
于是这个小男孩就留下了。
光阴如梭。
转眼老和沿已八十我岁了,自知须准备后事了,便把寒山、拾得叫到身边,分别给了两人半本真经和一枝荷花。
老和尚"圆寂"后,寒山、拾得分手往名山求仙访门道,相约明年这时在枫桥再会。
到时,两人如约而至,各自从圆盆中取出半本真经和两枝荷花合在一起,两人感悟到:师父临终的遗愿就是要我们俩荷(和)盒(合)一起,友好相处,诵颂真经,得道成仙啊!几年后,拾得再次离开枫桥外出云游传道,相传最后东渡到了日本,在日本还有"拾得寺"一座。
而寒山则仍留在枫桥,为百姓施药舍茶。
寒山圆寂后,枫桥百姓在当地建了一座庙,取名寒山寺,以纪念寒山、拾得这两位高僧。
后民间称他们两人为"和合二仙"。
寻常人家办喜事,都要挂一幅"和合二仙"的画轴。
据说寒山、拾得本是前世冤家,经过丰干大师点化,终于双双成为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