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详解

腺病毒详解
腺病毒详解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基因组长约25-45kb,理论上可编码22-40个基因。衣壳(capsid)呈规则的20面体结构,直径约80-110nm。衣壳含有240个六联体(hexon)、12个五联体(penton)及12根纤毛(fiber),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小蛋白,如VI、VIII、IX、IIIa和IVa2等。六联体是形成病毒衣壳20个三角形面的主要蛋白,12个顶端是5个五联体亚单位和3个纤毛蛋白构成的复合物,12根纤毛以五联体蛋白为基底由衣壳表面伸出,纤毛顶端形成头节区(knob)。五联体和纤毛的头节区可与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腺病毒含13%DNA和87%的蛋白质,病毒体分子量约为175×106。病毒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大约含35kb~36kb,腺病毒12、18

和31型的DNA组成中,G+C mol%最低(48%~49%),属于对动物具有高致癌性基因型。腺病毒1、2、4、5、8等型的G+C mol%较高(61%),致癌性反而低或无。这是一种用于人腺病毒分离株的分组的标准,根据其基因同源性将人腺病毒分为A~F等6组。

腺病毒的基因组以线性的双链DNA形式存在,由蛋白VII和一种称为mu的小蛋白紧密地环绕在其周围,起到类组蛋白样的作用。另一种蛋白V将这种DNA-蛋白复合物连接起来,并通过蛋白VI与病毒衣壳连接在一起。在两条链的5′端各以共价键结合着一个被称为DNA 末端蛋白(pTP)复合物(DNA-TPC)的特化的结构,与腺病毒复制密切相关。腺病毒基因组的两端各有一段100bp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是复制的起始位点。在左端ITR的3′侧有一段长约300bp的包装信号(ψ)介导腺病毒基因组包装入病毒衣壳。对腺病毒而言,只有包括两端的ITR和包装信号(ψ)的约0.5kb的序列是顺式作用元件,也就是说必须由腺病毒载体自身携带,而其他的30余种蛋白都可以通过辅助病毒(或细胞)反式补足。

病毒蛋白约11种(TP和PⅠ~PⅩ),其中有4种蛋白(病毒多肽PⅤ、PⅦ,末端蛋白TP、酶蛋白PⅩ)与病毒基因构成病毒核心,多肽PⅦ是主要的核心蛋白,如同组蛋白一样包裹病毒基因DNA。构成病毒衣壳的蛋白质约7种。多肽PⅡ是病毒衣壳中最丰富和最主要成分,六邻体是由3个PⅡ分子紧密相连组成。多肽PⅥ、PⅧ在六邻体与病毒核心之间形成连接桥,并与多肽PⅨ一起稳定着六邻体分子的晶格排列。5个分子多肽PⅢ相连构成五邻体的基座蛋白,PⅢa为五邻体的周围蛋白,也参与衣壳的组成,五邻体通过PⅤ与病毒核心相连。多肽PⅣ主要构成病毒三聚体纤突,纤突与病毒血凝活性相关,因血凝素(纤突)具有型特异性,常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型。

分类及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发现并成功分离腺病毒以来,已陆续发现了100余个血清型,其中人腺病毒有49种,分为A、B、C、D、E

和F六个亚群(subgroup)。基因治疗常用的人的2型及5型腺病毒在血清学分类上均属C亚群,在DNA序列上有95%的同源性。二者的增殖能力非常强,滴度通常可以达到109pfu (plaque forming unit)/ml,其在单个细胞中的基因组拷贝数可达104(约占细胞总DNA的10%)。病毒颗粒比较稳定,通过CsCl梯度离心可以达到1010~1011pfu/ml,满足动物实验的要求。

腺病毒对呼吸道、胃肠道、尿道和膀胱、眼、肝脏等均可感染,人腺病毒约1/3的已知血清型通常与人类疾病相关,但一种血清型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疾患;相反,不同血清型也可引起同一种疾患。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痛等,包括以下4种不同的综合征。

1.急性发热性咽喉炎通常为婴儿和儿童发病,由C组病毒引起,出现咳嗽,鼻塞、发热和咽喉部溃疡等症状,这些表现难以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轻型呼吸道感染鉴别。

2.咽结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症状与急性发热性咽喉炎相似,但常同时发生结膜炎。咽结膜热有暴发流行倾向,如游泳池结膜炎,多由B组腺病毒3和7型所致,愈后尚好,一般无后遗症。

3.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s,ARD)这一综合征由咽炎、发热、咳嗽和全身不适为特点,常在军队的新兵中流行,多因突然紧张、劳累、聚集等所致。此感染多由腺病毒4、7型引起,也可见于3型。

4、肺炎腺病毒肺炎约占儿童期肺炎的10%,多由腺病毒3、7型引起;在青年人腺病毒肺炎的病死率为8%~10%;肺炎也是新兵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一种严重表现。

眼部感染

腺病毒致轻型眼部感染是呼吸道感染和咽喉炎的并发症。滤泡性结膜炎可由许多型腺病毒引起,类似于衣原体性结膜炎,而且为自限性。由腺病毒8、19和37型引起的角结膜炎为重型感染,具高传染性,以急性结膜炎开始,扩至耳前淋巴结,随后发生角膜炎。

胃肠炎

许多腺病毒在肠道细胞中复制,随粪便排出,但大多血清型与胃肠道疾病无关。而40型和41型腺病毒可引起婴幼儿与年少(4岁以下)儿童的胃肠炎,致腹痛、腹泻。C组腺病毒能引起某些婴幼儿肠套叠。

其他疾患

腺病毒11、12型能引起儿童急性出血性膀胱炎,尿中出现病毒。37型可引起女性宫颈炎和男性尿道炎,常由性传播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偶发或严重的病毒感染,尤其在器官移植病人中发生严重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肝炎,多由1、5和7型腺病毒引起。艾滋病患者可感染多种血清型腺病毒,并能出现抗原性介于中间的杂合型毒株,而且常为致死性腺病毒感染。主要原因是腺病毒的E1A蛋白可反式激活HIV的转录,加速HIV的复制。临床发现37%的艾滋病患者病毒性腹泻是由腺病毒所致。

腺病毒感染后可获得对同型的持久免疫力

与绝大多数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相比,机体对腺病毒的再感染能产生有效的免疫。起保护作用的是体内产生的循环中和抗体。正常的健康成人一般也具有多型的抗体。约40%~60%的6~15岁的人具有1、2和5型中和抗体,但3、4和7型抗体很少。母亲的抗体能保护婴儿免除严重的腺病毒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的生活周期可以分为两个截然不同却又不能割裂开来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腺病毒颗粒粘附和进入宿主细胞,将基因组释放到宿主细胞核中,以及有选择性地转录和翻译早期基因。在这个阶段,细胞为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腺病毒晚期基因表达并最终释放成熟的感染颗粒,即第二阶段,作好了准备。第一阶段将在6~8个小时内完成,第二阶段则更快,只需4~6个小时。

腺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是从腺病毒纤毛的头节区粘附到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开始的。因为人腺病毒主要与柯萨奇B病毒共用一种受体,因此这种受体被称为柯萨奇/腺病毒受体即CAR(coxsackie/adenovirus receptor)。接下来病毒纤毛基底部五邻体表面的三肽RGD 与细胞表面的αvβ3和αvβ5整合素结合,通过内吞作用将腺病毒内化到细胞中并进入溶酶体。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腺病毒衣壳的构象将发生变化,被从溶酶体中释放出来,躲过溶媒体的消化作用。最后,腺病毒颗粒转位到细胞核,通过核孔将病毒DNA释放到细胞核内。相对于脂质体转染,腺病毒基因组进入细胞核是一个非常高效的过程,一般可以达到40%,前者虽然进入胞质的效率与后者相当,而DNA进入细胞核的效率却只有后者的1/1000。

一旦病毒基因组进入细胞核,就将进行一系列的复杂而有序的逐级放大的剪切和转录过程。一般的,以病毒DNA开始复制为分界线,按转录时间的先后,将腺病毒基因大致区分为早期(E1~4)和晚期转录单位(L1~5)。各种腺病毒基因又可以进一步地分为更小的转录单位,如E1区可以进一步分为E1A和E1B,每个转录单位都至少有一个独特的启动子。腺病毒基因组进入细胞核后,细胞转录因子首先与E1A区上游的增强子结合,表达E1A蛋白,该蛋白的作用是调节细胞代谢,使病毒DNA更易于在细胞中复制。E1A蛋白还可以激活其他早期基因(E1B、E2A、E2B、E3和E4)的启动子,其中E2B驱动另外三个与病毒复制有关的早期基因转录单位末端蛋白前体

(pTP, precursor terminal protein)、单链DNA结合蛋白(ssDBP, 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s)以及DNA聚合酶(DNA pol, DNA polymerase)的表达,这三个基因的表达产物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复合物,与至少三种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启动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一般而言,DNA的复制是由RNA启动的,而在腺病毒却是所谓的蛋白启动(protein-priming)。如前所述,腺病毒双链DNA的每条单链的5′端有pTP蛋白结合,pTP通过其Ser-OH与DNA 5′端的dCMP 5′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脂键。腺病毒的DNA复制首先是以5′端结合有pTP的dCMP作为引物,以3′端的末端反向重复序列(ITR)为模板,进行链置换(strand displacement)合成,置换出的单链分子可以自我退火环化,形成锅柄样环形分子,然后这种环形分子再以相同的机制合成出子代双链DNA分子。

病毒基因组复制通常在感染后数小时开始,同时早期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被关闭,晚期基因开始表达。大部分的晚期基因的转录是以一个共同的主要晚期启动子(MLP, Major Late Promoter)调控的。实际上,MLP的活性与病毒基因组复制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一旦腺病毒基因组开始复制MLP的活性将明显增强,对此我们将另外行文详述。晚期基因主要编码腺病毒的结构蛋白。病毒结构蛋白在细胞核内聚集形成病毒衣壳,病毒的基因组被包装进去,形成有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并最终裂解宿主细胞被释放出去,完成腺病毒的生活周期。腺病毒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人的野生型5型腺病毒(wtAd5)感染其他的非人类细胞(如鼠类细胞)后可以表达早期基因,基因组也可有一定程度的复制并能够形成一些不成熟的病毒颗粒,却不能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也不能二次感染其他细胞。

形态学检查

对难于培养的肠道腺病毒,从粪便标本中粗提后,经电子显微镜或免疫电镜观察。

病毒分离与鉴定

1.分离培养标本应尽早从感染部位采集。采集患者咽喉、眼分泌物,粪便和尿液等,加抗生素处理过夜,离心取上清接种敏感细胞(293、Hep-2或HeLa细胞等),37℃孵育后可观察到典型CPE,即细胞变圆、团聚、有拉丝现象,最突出的表现是许多病变细胞聚在一起呈葡萄串状。

2.病毒鉴定用荧光标记的抗六邻体抗体与分离培养细胞作用来鉴定腺病毒,也可用血凝抑制(hemo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或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NT)检测属和组特异性抗原并鉴定病毒的血清型。

腺病毒可用Shell vial技术进行快速鉴定。病毒标本经抗生素和离心处理,取上清接种于有细胞的Shell vial培养瓶,孵育1~2天,用特异性六邻体单克隆抗体对其抗原表位进行检测。也可用病人鼻粘膜上皮脱落细胞直接染色检测病毒抗原。

用DNA杂交或内切酶酶切等鉴定分离培养的病毒DNA;PCR可用于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引物设计主要根据腺病毒六邻体、VAI和VAII 编码区序列,能检测所有血清型,而且其敏感性很高,能检测某些病人潜在的腺病毒。用腺病毒41型BgIII-D片段作探针诊断腺病毒腹泻,其检出率可达80%。

血清学检查

常用血清学方法包括IF、CF、EIA、HI及NT等试验,采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检测,若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增长4倍或以上,即有诊断意义。快速检测血清可用ELISA法或乳胶凝集试验。

腺病毒的甲醛灭活疫苗已被用于某些人群的预防,而且将来有被用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的减毒活疫苗所替代的可能。但因腺病毒对动物具有致癌作用,人们对全病毒疫苗的作用与安全性存有疑虑。此外加强游泳池和浴池水的消毒,可使水传播性结膜炎爆发的危险性降至最小,在作眼的检查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对所用设备充分灭菌,也可控制流行性结膜炎的发生。目前对腺病毒感染的治疗仍无有效药物。

E1区基因表达产物

可以进一步分为E1A和E1B。E1A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分别为289R(或13S)和243R(或12S)。这些E1A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代谢,使细胞对病毒复制更易感E1B19K与细胞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同源,可以通过灭活和清除Bax家族成员来防止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E1B55K基因产物可以下调p53基因的转录水平,当然这种调节功能不是绝对的,其他一些腺病毒基因(如E4 orf6)也参与了这一过程。另外,E1B55K基因产物还与病毒复制、病毒晚期mRNA的转录以及病毒RNA的转运有关。

E2区基因表达产物

可分为E2A和E2B。其中,E2A即DNA结合蛋白(DBP,DNA Binding Protein);E2B主要产物有两种,分别是末端蛋白前体(pTP)和病毒DNA聚合酶(pol)。三种蛋白与至少三种细胞内的因子相互作用,启动腺病毒DNA复制以及病毒晚期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E3区基因表达产物

主要功能是破坏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而与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无关。E3基因的产物之一11.6Kd,由于可以在病毒感染的晚期裂解细胞并释放病毒颗粒而被称为腺病毒死亡蛋白(ADP,adenovirus death protein)。gp 19K蛋白可以在内质网上与MHC I类分子的重链结合阻止其转运到细胞表面,并且可以延缓MHC I的表达。RID α&β以及14.7Kd可以抑制由TNF诱发的细胞凋亡,促进Fas降解,下调TNF 受体水平。

E4区基因表达产物

E4区的基因产物通常被称为orf 1~6/7,主要与病毒信使RNA的代谢有关。还有促进病毒DNA复制以及关闭宿主蛋白合成的功能。研究发现,一些E4产物可以与DNA激活的蛋白激酶结合,防止病毒DNA发生串联。由于该激酶可以激活p53基因,因此可以认为一些E4区基因产物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许多E1B和E4基因产物都与拮抗E1A蛋白功能有关。比如,E4 orf4抑制E1A对E2F启动子的激活;

E4 orf3VA RNA使一些由腺病毒转录的非翻译RNA,与腺病毒抵抗宿主细胞免疫有关。

宿主范围广对人致病性低

腺病毒载体系统可广泛用于人类及非人类蛋白的表达。腺病毒可感染一系列哺乳动物细胞,因此在大多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中均可用来表达重组蛋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腺病毒具有嗜上皮细胞性,而人类的大多数的肿瘤就是上皮细胞来源的。另外,腺病毒的复制基

因和致病基因均已相当清楚,在人群中早已流行(70-80%成人体内都有腺病毒的中和抗体存在)。人类感染野生型腺病毒后仅产生轻微的自限性症状,且病毒唑治疗有效。

在增殖和非增殖细胞中感染和表达基因

逆转录病毒只能感染增殖性细胞,因此DNA转染不能在非增殖细胞中进行,而必须使细胞处于持续培养状态。腺病毒则能感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除了一些抗腺病毒感染的淋巴瘤细胞。腺病毒是研究原代非增殖细胞基因表达的最佳系统,它可以使转化细胞和原代细胞中得到的结果直接进行对比。

能有效进行增殖滴度高

腺病毒系统可产生1010到1011VP/ml,浓缩后可达1013VP/ml,这一特点使它非常适用于基因治疗。

与人类基因同源

腺病毒载体系统一般应用人类病毒作为载体,以人类细胞作为宿主,因此为人类蛋白进行准确的翻译后加工和适当的折叠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大多数人类蛋白都可达到高水平表达并且具有完全的功能。

不整合到染色体中无插入致突变性

逆转录病毒可随机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导致基因失活或激活癌基因。而腺病毒则除了卵细胞以外几乎在所有已知细胞中都不整合到染色体中,因此不会干扰其它的宿主基因。在卵细胞中整合单拷贝病毒则是产生具有特定特征的转基因动物的一个较好的系统。

能在悬浮培养液中扩增

293细胞可以适应悬浮培养,这一调整可使病毒大量扩增。大量事实证明悬浮293细胞可在1~20L的生物反应器中表达重组蛋白。能同时表达多个基因

这是第一个可以在同一细胞株或组织中用来设计表达多个基因的表达系统。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含有两个基因的双表达盒插入腺病毒转移载体中,或者用不同的重组病毒共转染目的细胞株来分别表达一个蛋白。测定不同重组病毒的MOI比值可正确估计各重组蛋白的相对共表达情况。

正是由于具有以上一些优点,腺病毒被极其广泛地应用于体外基因转导、体内接种疫苗、和基因治疗等各个领域。

腺病毒感染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和军营新兵中暴发流行。一般来说,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眼分泌物,经呼吸道或接触传播;肠道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其预防措施和其他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预防相似,主要是勤洗手,勤消毒,避免接触患者及其呼吸道飞沫。平常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注意锻炼身体;室内多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冬春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避免接触病人,以防感染。

一旦发生急性发热、咽喉疼痛和结膜炎的症状,要及早到医院看病,早隔离、早治疗。出现5人以上集体发病的情况要及时向所在地区防疫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疾病漫延。在腺病毒流行季节,托幼机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回家隔离休息,以免造成传播流行。患病后尽量在附近医院就诊,避免到病人较集中的大医院观察室输液,以防造成交叉感染。出现严重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多属严重病例,应及时到医院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腺病毒详解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基因组长约25-45kb,理论上可编码22-40个基因。衣壳(capsid)呈规则的20面体结构,直径约80-110nm。衣壳含有240个六联体(hexon)、12个五联体(penton)及12根纤毛(fiber),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小蛋白,如VI、VIII、IX、IIIa和IVa2等。六联体是形成病毒衣壳20个三角形面的主要蛋白,12个顶端是5个五联体亚单位和3个纤毛蛋白构成的复合物,12根纤毛以五联体蛋白为基底由衣壳表面伸出,纤毛顶端形成头节区(knob)。五联体和纤毛的头节区可与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腺病毒含13%DNA和87%的蛋白质,病毒体分子量约为175×106。病毒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大约含35kb~36kb,腺病毒12、18 和31型的DNA组成中,G+C mol%最低(48%~49%),属于对动物具有高致癌性基因型。腺病毒1、2、4、5、8等型的G+C mol%较高(61%),致癌性反而低或无。这是一种用于人腺病毒分离株的分组的标准,根据其基因同源性将人腺病毒分为A~F等6组。 腺病毒的基因组以线性的双链DNA形式存在,由蛋白VII和一种称为mu的小蛋白紧密地环绕在其周围,起到类组蛋白样的作用。另一种蛋白V将这种DNA-蛋白复合物连接起来,并通过蛋白VI与病毒衣壳连接在一起。在两条链的5′端各以共价键结合着一个被称为DNA 末端蛋白(pTP)复合物(DNA-TPC)的特化的结构,与腺病毒复制密切相关。腺病毒基因组的两端各有一段100bp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是复制的起始位点。在左端ITR的3′侧有一段长约300bp的包装信号(ψ)介导腺病毒基因组包装入病毒衣壳。对腺病毒而言,只有包括两端的ITR和包装信号(ψ)的约0.5kb的序列是顺式作用元件,也就是说必须由腺病毒载体自身携带,而其他的30余种蛋白都可以通过辅助病毒(或细胞)反式补足。 病毒蛋白约11种(TP和PⅠ~PⅩ),其中有4种蛋白(病毒多肽PⅤ、PⅦ,末端蛋白TP、酶蛋白PⅩ)与病毒基因构成病毒核心,多肽PⅦ是主要的核心蛋白,如同组蛋白一样包裹病毒基因DNA。构成病毒衣壳的蛋白质约7种。多肽PⅡ是病毒衣壳中最丰富和最主要成分,六邻体是由3个PⅡ分子紧密相连组成。多肽PⅥ、PⅧ在六邻体与病毒核心之间形成连接桥,并与多肽PⅨ一起稳定着六邻体分子的晶格排列。5个分子多肽PⅢ相连构成五邻体的基座蛋白,PⅢa为五邻体的周围蛋白,也参与衣壳的组成,五邻体通过PⅤ与病毒核心相连。多肽PⅣ主要构成病毒三聚体纤突,纤突与病毒血凝活性相关,因血凝素(纤突)具有型特异性,常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型。 分类及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发现并成功分离腺病毒以来,已陆续发现了100余个血清型,其中人腺病毒有49种,分为A、B、C、D、E 和F六个亚群(subgroup)。基因治疗常用的人的2型及5型腺病毒在血清学分类上均属C亚群,在DNA序列上有95%的同源性。二者的增殖能力非常强,滴度通常可以达到109pfu (plaque forming unit)/ml,其在单个细胞中的基因组拷贝数可达104(约占细胞总DNA的10%)。病毒颗粒比较稳定,通过CsCl梯度离心可以达到1010~1011pfu/ml,满足动物实验的要求。

禽腺病毒感染

禽腺病毒感染 禽腺病毒感染: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亚临床性传染病,多数为长期潜伏带毒,引起症状不明显的潜伏感染,少数可致病。 禽腺病毒可以分为三群: 第Ⅰ群:包括传统的腺病毒和从鸡、火鸡、鹅和其它禽类获得的腺病毒分离物,它们具有一种共同的抗原群; 第Ⅱ群: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雉鸡(zhi俗称野鸡)大理石脾和鸡大脾病病毒(有人认为,鸡大肝大脾病的病源为:鸡戊型肝炎病毒,是戊肝病毒科戊肝 病毒属的一个成员),这些病毒共有一种与Ⅰ群病毒不同的抗原群; 第Ⅲ群:是与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有关的一些病毒和从鸭获得的相似病毒,它们只是部分含有Ⅰ群病毒的共同抗原 在此,主要介绍“鸡包涵体肝炎”: 《鸡包涵体肝炎》 一、流行病学: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鸡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也有人称之鸡(Ⅰ群)腺病毒感染。 其主要特征是:病鸡在发生肝炎的同时,伴有出血性变化和再生不良性贫血。 种鸡发生感染时,本身可能无任何临诊症状,但所产种蛋的孵 化率下降,孵化的雏鸡死亡率显著增高。 试验感染证明,出生雏鸡可感染发病,并且雏鸡的日龄越小易感性越强。但在自然条件下,则以3—15周龄的鸡发生较多,成年鸡也可感染,但一般没有可见的临诊症状。 该病的病原体为禽腺病毒科Ⅰ群禽腺病毒属中的“鸡腺病毒”。 目前,分离到的Ⅰ群禽腺病毒共12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大多具有较一致的抗原关系。 目前认为鸡腺病毒2型、3型、4型、5型、8型等血清型是鸡包涵体肝炎的主要病原体。 病毒可以通过病鸡的粪便排出,健康鸡直接与病鸡接触或接触病鸡的粪便而感染,并且可以经蛋传染给下一代。

二、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 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翅膀下垂,羽毛蓬乱,双脚麻痹,排灰白色或粉灰色水样粪便等,临死前有的发出鸣叫声,并出现角弓反张 等神经症状。 鸡群一旦感染本病,大部分鸡在7—10天内相继发病,发病3—5天死 亡达到高峰,持续3—5天后突然停息。病程10—16天,死亡率一般 为10%左右,经蛋传递时,雏鸡的死亡率克高达40%。 剖检症状:1、皮下、胸肌和腿部肌肉有明显的出血; 2、尸体表现贫血、黄疸; 3、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质地脆弱,呈黄褐色,肝被膜下有较大面积 淤血和出血灶,出血点或出现斑常呈线状或芒状,在出血点之间有 灰黄色坏死灶,使肝脏外观呈斑驳状; 4、脾脏肿大,常见有灰白色斑点; 5、肾脏肿大、苍白,表面有出血点,肾小管有尿酸盐沉积; 6、长骨骨髓呈黄白色,有的呈灰白色胶冻状。 7、组织病理学的特征性变化是肝细胞发生广泛性的脂肪变性和坏死, 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三、临床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但要作出确切诊断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测。 四、鉴别诊断: 诊断时应注意与“传染性法氏囊病”、“脂肪肝综合征”、“弯杆菌性肝炎”等相 区别: 1、传染性法氏囊病:同样有严重的肌肉出血和其他类似的症状; 但法氏囊具有肿胀或萎缩或有胶冻样水肿的特征性病变;腺 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新鲜的出血带; 2、脂肪肝综合征:虽然表现有突然死亡,营养良好,肝脏肿大,被膜下也有出血 点等,但多是由于饲喂高能量饲料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多为零 星发生,无传染性。

腺病毒中文操作手册

腺病毒载体操作手册中文版腺病毒重组系统 AdEasyTM操作手册 目录 第一章简介1 第二章应用重组腺病毒的优点2 第三章AdEasyTM技术3 3.1技术概况3 3.2AdEasyTM系统中产生重组腺病毒的时程3 第四章主要流程4 4.1将基因克隆入AdEasyTM转移载体4 4.1.1 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dAdenovirus腺病毒 Ad5Adenovirusserotype5血清5型腺病毒AdVAdenoviralVector腺病毒载体 Amp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 β-Galβ-Galactosidaseβ-半乳糖苷酶 bpBasePair碱基对 BSABovineSerumAlbumin小牛血清白蛋白cDNAComplementaryDNA互补DNA cccDNAClosedCircularCoiledDNA闭环螺旋DNA CPECytopathicEffect细胞病理效应CsClCesiumChloride氯化铯 DMEMDulbecco’sModifiedEagleMediumDMEM培养基DMSODimethylSulfoxide二甲基亚砜DTTDithiothreitol二硫苏糖醇EDTA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乙二胺四乙酸EtBrEthidiumBromide溴化乙锭FBSFetalBovineSerum胎牛血清 HrHour小时 ITRInvertedTerminalRepeat反向末端重复KanKanamycin卡那霉素 kbKilobases千碱基对 KDaKiloDaltons千道尔顿LBLuria-Bertani(broth)LB培养基MCSMultipleCloningSite多克隆位点 MinMinute分钟 MOIMultiplicityofInfection(Virus/Cell)感染复数mRNAMessengerRNA信使RNA MWCOMOIecularWeightCut-off PAGEPolyAcrylamideGelElectrophoresis聚丙烯凝胶电泳PBSPhosphateBufferedSaline磷酸盐缓冲液PFUPlaqueFormingUnit空斑形成单位 piPostInfection感染后RCAReplicationCompetentAdenovirus增殖性腺病毒RITRRightInvertedTerminalRepeat右侧反向末端重复SDSSodiumDodecyl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钠TBETrisBorate/EDTA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硼酸盐/乙二胺四乙酸 TCID50TissueCultureInfectiousDose50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 TCPTotalCellularProtein细胞总蛋白 TETris/EDTATE溶液 wtWildType野生型 X-Gal5-bromo-4-chloro-3-indolyl-D-Galactopyranoside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 第一章简介 当今基因输送技术的发展日趋复杂,一些治疗药物(生长激素、干扰素、抗病毒和抗癌复合物)和诊断性蛋白(单克隆抗体)的设计、发展与合成需要更高效的基因输送工具。人类基因组计划和正不断发展的基因治疗同样急需发展快速有效和治疗性的分析工具。为解决这一问题,基因输送技术(通常使用病毒载体如增殖缺陷的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不断发展,致力于生产基因表型药物。重组腺病毒提供了一类在基因转移系统发展中有极大潜力的新的生物治疗剂。 1953年对普通感冒病因的探索和研究导致了腺病毒的发现。迄今为止已发现了40多种不同血清型和93种不同种类的腺病毒,它们通常感染眼、呼吸道或胃肠上皮(Fields等,1996)。1977年,FrankGraham博士建立了一种细胞株,可在无辅助病毒的情况下产生重组腺病毒(Graham等,1977)。此后,腺病毒载体作为极具潜力的哺乳动物基因转移载体而得到广

腺病毒肺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腺病毒肺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病灶性或融合性坏死性肺浸润和支气管炎为本病主要病变。肺炎实化可占据一叶的全部,以左肺下叶最多见。肺切面上从实化区可挤压出黄白色坏死物构成的管型样物,实化以外的肺组织多有明显的气肿。镜检所见病变,以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周围炎为中心,炎症常进展成坏死,渗出物充满整个管腔,支气管周围的肺泡腔内也常有渗出物,大都为淋巴、单核细胞、浆液、纤维素,有时伴有出血,而中性白细胞则很少,肺泡壁也常见坏死。炎症区域的边缘可见支气管或肺泡上皮增生,在增生而肿大的上皮细胞核内常可见核内包涵体,其大小近似正常红细胞,境界清晰,染色偏嗜酸性或嗜两色性,其周围有一透明圈;核膜清楚,在核膜内面有少量的染色质堆积;但胞浆内无包涵体,也无多核巨细胞形成,因此,在形态学上可与麻疹病毒肺炎及肺型巨细胞包涵体病区别。此外,全身各脏器如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均有间质性炎症与小血管壁细胞增生反应。 根据1959~1963年北京245例经病毒学证实的3、7型婴幼儿腺病毒肺炎的分析,其临床特点可概述如下。 1、症状

(1)起病:潜伏期3~8天。一般急骤发热,往往自第1~2日起即发生39℃以上的高热,至第3~4日多呈稽留或不规则的高热; 3/5以上的病病例最高体温超过40℃。 (2)呼吸系统症状:大多数病儿自起病时即有咳嗽,往往表现为频咳或轻度阵咳,同时可见咽部充血,但鼻卡他症状较不明显。呼吸困难及发绀多数开始于第3~6日,逐渐加重;重症病例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具有喘息和憋气的梗阻性呼吸困难)及口唇指甲青紫。叩诊易得浊音;浊音部位伴有呼吸音减低,有时可听到管性呼吸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初期听诊大都先有呼吸音粗或干罗音,湿啰音于发病第3~4日后出现,日渐加多,并经常有肺气肿征象。重症病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多见于第2周),无继发感染者渗出液为草黄色,不混浊;有继发感染时则为混浊液,其白细胞数多 超过10×109/L. (3)神经系统症状:一般于发病3~4天以后出现嗜睡、萎靡等,有时烦躁与萎靡相交替。在严重病例中晚期出现半昏迷及惊厥。部分病儿头向后仰,颈部强直。除中毒性脑病外,尚有一部腺病毒所致的 脑炎,故有时需作腰穿鉴别。 (4)循环系统症状:面色苍白较为常见,重者面色发灰。心律增快,轻症一般不超过每分钟160次,重症多在160~180次,有时达200次以上。心电图一般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重症病例有右心负荷增加和T波、ST段的改变及低电压,个别有1~2度房室传导阻滞,

腺病毒常见问题与解答

腺病毒常见问题与解答 1、腺病毒载体对目的基因的长度是否有要求? 有要求。对E1和E3双缺失的腺病毒载体,比如AdMax的Kit C、Kit D等,其总包装的 外源片断要求小于8 kb。而对于只有E1缺失或E3缺失的载体,比如Kit A、Kit B等,外源片断要求小于5 kb。注意,外源片断指包括启动子、外源基因和poly A等在内的整个插入片断。 2、我的试验需要多少总量的腺病毒载体? 腺病毒介导外源基因的基因治疗研究一般分为体外培养细胞试验(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体内试验)两部分,不同的实验设计所需要的病毒量也不尽相同。根据经验,完成一个完 整的肿瘤治疗实验需要腺病毒的病毒量总量约为3×1012 VP左右. 3、如何提高腺病毒的活性? 提高腺病毒的活性,关键应该是在病毒包装过程和扩增过程。纯化过程只是去掉有缺陷的病毒和细胞碎片等容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过程,如果扩增的病毒滴度高,那么纯化后就会更高的。 4、克隆到转移载体的基因中的5’和3’UTR(未翻译区)的额外的碱基会影响蛋白表达吗? UTR尽可能短一些,特别是在5’要避免在mRNA里形成二级结构。在起始密码子ATG 前面可以加一小段(6-9bp)的碱基序列可以增强目的基因的表达,比如Kozak序列(GCCGCCACCATG)。 5、如何判断腺病毒载体是否能高效感染某种细胞? 参照文献报道是很简单的办法,也可以用带报告基因的腺病毒先行预实验。 Ad5能高效感染绝大多数人类、小鼠等的体细胞(包括分裂和非分裂细胞),比如肝、肌肉、神经组织等。但对血液系统来源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比如乳腺癌、白血病细胞等,感染效率较低。 6、腺病毒载体在体外实验(in vitro)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由于细胞表面受体的差异,腺病毒载体在不同的细胞中转导效率不同。可根据文献报道或用带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判断病毒用量。 2)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感染病毒效果较好。避免在消化细胞后立刻感染病毒,因为此时细胞膜上的病毒受体往往受到了暂时的破坏。培养过夜后再感染病毒,效果较好。 3)选择适当的转导MOI(病毒感染单位数/细胞数),可以在MOI为0.1~1000范围内进行试验( 10倍比稀释)。 4)感染病毒时细胞培养液的体积尽量小一些,以完全覆盖细胞为准。如24孔板可用200ul,6孔板1ml。 5)感染时间为90分钟,每15分钟轻轻晃动培养液一次,以混匀。 6)选择适当表达检测时间,一般感染病毒24h后就能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48小时表达达到较高水平。 7、用于体内试验的腺病毒,是否要求纯化? 是的,病毒纯化是很必要的。因为细胞裂解液包含有缺损颗粒、大量的腺病毒fiber和penton蛋白(细胞毒素)、培养基、血清以及细胞碎片。这些杂质如果被注入动物体内,会

1.1.6+腺病毒感染

疾病名:腺病毒感染 英文名:adenovirus infections 缩写: 别名: 疾病代码: ICD :B97.0 概述:可引起人、猿、马、猪、羊、狗等感染。实验发现可引起动物致癌;未证实其可致人类肿瘤,但可引起人类多种感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病毒由病人及隐性感染者通过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可经气溶胶、密切接触及粪-口途径传播眼、鼻、口黏膜为入侵途径。感染者半数无症状,儿童的呼吸道疾病约5%~10%由腺病毒引起。 病因:目前发现腺病毒有6个亚型(A~F)和47个不同的血清型(按中和试验分型)。已知约20余种亚型可感染人类。病毒为直径70~80nm 的20面体衣壳,内核含双股DNA。对热和酸不稳定。由于不含脂质,对胆盐等脂质溶解剂抵抗力强,故能在肠道中存活。不同亚型可引起不同感染,见表1。 发病机制:呼吸道病毒侵入人的呼吸道表面的纤毛上皮细胞后,在其内复制和扩散并直接引起受染细胞损伤,造成局部病变或产生全身毒血症状。某些病毒感染的组织损伤可能由机体免疫反应所介导,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直接破坏最轻,但能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道疾病;最易罹患的年龄正是母传C D D C D D C D D C D D

抗体水平最高的阶段;接种疫苗后反而使自然感染者的病情加重等均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理改变有鼻、咽、喉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与单核细胞浸润,部分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脱落。上皮细胞胞质或胞核内可查见包涵体。病变程度与病毒种类、型别和感染部位有关。轻者数天后上皮细胞可再生而恢复正常。如病变累及细支气管,可发生上皮细胞坏死、剥脱,细支气管壁有广泛单核细胞浸润,纤维蛋白、细胞碎片和黏稠的黏液可堵塞管腔而致肺不张、肺气肿。病毒性肺炎最初表现为纤毛进行性减少,上皮细胞空泡形成,继之上皮细胞变性,肺泡实质性坏死、萎陷,肺泡壁也可见坏死和增厚,间质水肿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并发细菌性感染时,可见黏膜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和黏液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可发生肺脓肿、败血症及多个器官的化脓性变化。 临床表现:潜伏期4~5天。 1.儿童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1)呼吸道感染:鼻炎为婴儿腺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这个年龄组中偶可引起暴发性支气管炎和肺炎,部分病儿发生百日咳综合征。 (2)咽结膜炎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APC fever):腺病毒3、7型引起为多,夏季可发生小流行,与游泳池水传播有关。发病急,发热38℃以上,出现咽炎、鼻炎、眼结膜炎及颈淋巴结炎。球结膜及睑结膜可见颗粒状突起、红肿,常为单侧,双侧者常为一侧较重。症状延续1~2周,无后遗症。一般不伴支气 管炎及肺炎。 (3)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大多由腺病毒11、21型引起,男孩多见,无明显季节性。可有血尿、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肉眼血尿,约3~7天,镜下血尿可持续2周左右。 (4)其他:婴儿腹泻、心包炎、慢性间质性纤维化、风疹样疾病及先天性畸形曾发现与腺病毒感染有关。有报道器官移植及免疫缺陷者腺病毒感染后,除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还可致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成人常见的临床表现 (1)呼吸道感染:常见为非典型肺炎的表现,可有发热、咳嗽、咽痛、流涕、肺部啰音。X 线胸片示间质性肺炎改变,多为单侧,下肺野较多见,可发生少量胸膜渗出。病程常自限性(约1~2周),罕见继发细菌感染或致死病例。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腺病毒的包装和感染PDF

腺病毒的包装,纯化和感染 技术背景:Adeasy系统利用了腺病毒具有的高感染能力,可高度浓缩等优点,并破坏了腺病毒基因组中的早期基因E1,使之成为较为安全、高效的病毒载体。利用带有E1基因的293细胞作为包装细胞,通过倍比扩增,富集病毒颗粒,并通过CsCl梯度离心,透析进行分离纯化。对绝大多数的细胞株可以达到近乎100%的感染效率。但需要指出的是Adeasy同样具有所有病毒载体或转染试剂都不可避免的细胞毒性问题。 所需试剂: ●293细胞; ●重组好的腺病毒质粒; ●Pac I限制性内切酶; ●质粒回收相关试剂; ●细胞培养、转染相关试剂; ●TBS:10mM Tris,0.9%NaCl,pH8.1; ●40%CsCl:28.45g CsCl溶于42.7ml的TBS中,4度保存; ●15%CsCl:9.085g CsCl溶于47.69ml的TBS中,4度保存; ●Beckman离心管:14*89mm,SW41转头; ●Polybrene(sigma),10mg/ml; ●透析袋:Spectrum Co.(成卷供应,带少量甘油,硫化物与重金属), MW=8000~14400; ●灭菌甘油。 操作流程: 1.293细胞(E1-transformed human embryonic kidney cells在转染前24小时接种 于1或2个60mm培养盘中,使之在转染时细胞汇合率为50-70%; 2.在转染前,用Pac I处理目的质粒(一般一个60mm细胞盘需要6μg DNA)。 处理后质粒用乙醇沉淀并重悬于20μl无菌水中; 3.用PEI或其他转染试剂将6μg Pac I处理过的质粒转染细胞;

眼部常见病毒有哪些

主要感染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腺病毒和肠道病毒等。 1.疱疹病毒与人类眼部感染较密切的主要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 (1)单纯疱疹病毒:分I型和II型两个血清型,前者主要引起病毒性角膜炎。微生物学检査:采集病变分泌物或组织标本接种于人羊膜、兔肾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再用单克隆抗体或核酸杂交技术进行分型鉴定。也可应用免疫电镜、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法或聚合酶链技术直接检查疱疹液、皮肤黏膜病灶刮取物、活检组织中是否存在病毒颗粒或特异性抗原。刮取病变角膜上皮组织直接涂片检查可见病变上皮细胞大小不一,细胞肿胀融合,细胞核增大,核内可见包涵体。血清抗体测定不能用于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有助于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注意I型和II型抗体之间存在交叉反应。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的抗原性相同,均具有疱疹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只有一个血清型;儿童时期感染引起水痘,潜伏后复发引起成人带状疱疹。微生物学检查:刮取新鲜病灶的基底部细胞,固定后用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法、免疫电镜、免疫电泳和核酸杂交等直接检查病毒或抗原。用人胚肾或人胚肺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接种物为病灶早期内容物,然后用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常用的血清抗体测定方法。 (3)巨细胞病毒:形态结构与单纯疱疹病毒相似,但对宿主细胞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仅在人成纤维细胞中生长。人群中巨细胞病毒的亚临床感染非常普遍,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引起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或葡萄膜炎。微生物学检查:取患者的病变分泌物接种于人成纤维细胞或人胚肺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由于巨细胞病毒生长缓慢,初次分离时常需1个月才出现细胞病变,然后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也可采用组织病理学、脱落细胞学、免疫荧光技术、电镜观察、核酸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等直接检查病变标本中是否存在病毒颗粒或特异性抗原。采集患者尿液、房水、玻璃体液、视网膜下液,离心沉淀后査找病毒包涵体。常用血清抗体测定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被动胶乳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试验和中和试验等。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含有反转录酶的RNA八病毒,由核心、衣壳蛋白、包膜三部分组成,是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致病病毒。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检査分为筛查试验和确诊试验,确证试验阳性者视为HIV感染者。筛査试验是应用酶联免

腺病毒包装操作手册

汉恒重组腺病毒操作手册 目录 腺病毒安全使用和注意事项 腺病毒储存与稀释的注意事项 一、整体实验流程 二、实验材料 三、腺病毒包装和浓缩 四、重组腺病毒滴度(PFU)的测定 五、重组腺病毒感染目的细胞 六、重组腺病毒用于动物实验 附1:汉恒生物腺病毒载体 附2:腺病毒感染细胞最佳MOI的摸索(表达荧光的病毒)附3:汉恒生物常见三种病毒感染目的细胞比较

腺病毒安全使用和注意事项 ?腺病毒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1)腺病毒相关实验请在生物安全柜(BL-2级别)内操作。 2)操作病毒时请穿实验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尽量不要裸露双手及手臂的皮肤。 3)操作病毒时需要特别小心病毒溅出。如果操作时超净工作台有病毒污染,请立即用 70%乙醇加1%的SDS溶液擦拭干净。 4)接触过病毒的枪头、离心管、培养板及培养瓶请用84消毒液浸泡后统一处理。 5)如实验过程中需要离心,应使用密封性好的离心管,必要时请用封口膜封口后离心。 6)病毒相关的废弃物需要特殊收集,统一经高温灭菌后处理。 7)实验完毕后请用香皂清洗双手。 ?腺病毒储存与稀释的注意事项 1)腺病毒的储存 收到病毒液后若在短期内使用,可将病毒放置于4℃保存(一周内使用完最佳);如需长期保存请分装后放置于-80 ℃。 注:

a.反复冻融会降低病毒滴度(每次冻融会使病毒滴度降低10%~50%),因此在病毒使用过程中 尽量避免反复冻融。汉恒生物对病毒已进行分装(200 μl/tube),收到后请直接放置-80℃冰箱保存即可。 b.若病毒储存时间超过6个月,汉恒生物建议在使用前重新测定病毒滴度(参见附表2-慢病毒滴 度测定方法)。 2)腺病毒的稀释 需要稀释病毒时,请将病毒取出置于冰浴融解后,使用PBS或培养目的细胞用的无血清培养基(含血清或含双抗不影响病毒感染)混匀分装后置于4℃保存(一周内使用完最佳)。 重组腺病毒是一种复制缺陷的腺病毒载体系统,在基因治疗、基础生命科学研究等领域被广泛应用。重组腺病毒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点:感染范围广,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系、原代细胞和部分组织;感染效率高达100%,可全面超越其他病毒载体工具和脂质体转染;对外源基因容载能力大(可以高达8Kb);不整合基因组;滴度高,操作方便。因此,重组腺病毒是一种最具有潜力的基因递送工具。 目前常用的腺病毒载体基于人腺病毒5型(Ad5),其基因组是36Kb长的线性双链DNA。腺病毒可通过自身的纤维(fiber)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被内吞进入细胞,然后从内吞体(endosome)转移到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借助细胞的转录和翻译机器启动病毒的复制组装。一个完整的病毒生活周期会引发细胞死亡从而释放出病毒粒子。 目前最常用的腺病毒包装体系有AdEasy和AdMAX两种,其共同特点是目的基因首先克隆到穿梭载体,然后再重组到腺病毒的大骨架上。这两个系统均具有腺病毒早期转录复制基因E1和E3的缺陷(ΔE1, ΔE3),其中E3基因对病毒产生并非必需。因此,腺病毒包装

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有哪些区别

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有哪些区别? 腺病毒和腺相关病毒(AAV)是用于基因传递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病毒载体。这两个重组病毒系统都具有感染广泛宿主的能力,包括分裂和非分裂细胞,而无需与宿主基因组整合。它们两之间有几个主要区别:包装能力、水平,基因表达的起效和持续时间以及免疫应答。 腺病毒简介 腺病毒有约8.5千碱基的容量,具有高水平的蛋白质表达和瞬时基因表达。表达的发作时间可早于感染后16-24小时。腺病毒系统的局限性主要在于靶细胞的高免疫应答。尽管如此,由于它们对大多数组织有高效转导作用,仍被广泛用于研究中。 腺病毒不能整合至宿主基因组,仅能瞬时表达。它可以对分裂期及非分裂期细胞进行感染。其包装片段至多8 kb,浓缩滴度至多为1011-1012TU/mL,片段越大,滴度越低,表达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腺病毒优势 宿主范围广:能够感染分裂期细胞与静止期细胞;对上皮细胞有高度嗜性,尤其适用于感染原代细胞、悬浮细胞等难转染细胞类型 感染效率高:优于其他病毒载体和转染系统的高感染能力,能达到近100%的效率 包装容量大:最高可插入7.5 kb的外源片段 表达水平高:1-2d即开始高水平表达 安全系数高:去除病毒蛋白编码序列,降低细胞毒性和免疫反应;双质粒转染系统,生物安全性高 无整合风险:无插入致突变性 腺相关病毒简介 AAV的包装容量约为4.5千碱基,蛋白质表达水平相对较低,有长效基因表达的潜力。 AAV的趋向性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血清型增强。 AAV的主要缺点是其对目的基因的包装容量较小,并且表达起效较晚(体外2-7天,体内3-21天),然而,该传递系统所产生的免疫应答水平却非常低。 腺相关病毒可以稳定整合至宿主基因组,并且可以在特定基因产物存在的条件下整合至人类19号染色体中的特定位点。它能对分裂期及非分裂期细胞进行感染。其包装片段至多8 kb,浓缩滴度至多为1011-1013TU/mL,片段越大,滴度越低。腺相关病毒可以应用Tet-on等诱导表达系统,表达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腺相关病毒优势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2019)

儿童腺病毒肺炎诊疗规范 (2019年版)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肺炎(以下简称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于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患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重症病例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高度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和临床管理,提高重症病例救治能力和规范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多学科专家,针对腺病毒肺炎制定本诊疗规范。 一、病原学 HAdV属于哺乳动物腺病毒属,为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1953年由Rowe等首次发现。目前已发现至少90个基因型,分为A-G共7个亚属,不同型别HAdV的组织嗜性、致病力、流行地区等特性不同。 HAdV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膀胱炎、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HAdV主要有B亚属(HAdV-3、7、11、14、16、21、50、55型),C亚属(HAdV-1、2、5、6、57型)和E亚属(HAdV-4型)。腺病毒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4%-10%,重症肺炎以3型及7型多

见,HAdV-7B型是2019年我国南方发病地区主要流行株。 二、流行病学 人腺病毒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21天,平均为3-8天,潜伏期末至发病急性期传染性最强。有症状的感染者和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包括:1.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2.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3.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腺病毒肺炎最常发生于6个月至5岁,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患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等)更易发生重症。 三、发病机制 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腺病毒本身以及诱发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其引起的肺部和全身炎症反应较其他病毒更重,可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腺病毒和炎性介质可引起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坏死脱落,坏死物阻塞管腔;同时引起黏液分泌增加,阻塞管腔。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周围以及管壁、肺泡壁、肺泡间隔和肺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者可破坏弹力纤维、软骨和平滑肌,使气道失去正常结构。 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腺病毒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

汇总了腺病毒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答! 1.目前,对于基因治疗的载体选择,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文章也很多,我将在如下给出。本人认为,无论选择哪种载体,关键在于此载体在局部的表达效率。无论是采用IN VIVO 或者EX VIVO的方法,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在局部表达我的目的基因,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作用。而对于载体的副作用,目前较为公认的就是病毒载体转染效率高,但副作用大;质粒载体毒性小,但转染效率比较低。 同时,对于目前所常用的一些带有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如BD公司所开发的系列载体,pEGFP、pDsRed、pEYFP和pECFP等: 这些载体如果用于细胞水平的检测,也许会更加

的方便、直观,但是,如果用于体内的基因治疗,那就不是一个理想的载体了。而传统的表达载体如INVITROGEN公司()的pCDNA载体系列,会更好一些。 同时,为了获得更加高效的表达,一些公司也开发出了具有信号肽的表达载体,以增加外源基因的分泌表达。 正如一个疾病的治疗一样,治疗的方法越多,就证明还没有一个最有效地治疗手段。基因治疗的载体也是同样,很难说哪个载体具有高转染、高表达、低毒性的全部优点。 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愚见,还请各位同道指正。

2.转染过小鼠肝癌细胞H22,请赐教:用什么方法可以达到最佳效果,脂质体、电转还是重组病毒?如果用脂质体,哪家的最好? H22细胞为悬浮细胞,用病毒(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最为理想,一是转染效率高, 二是不用筛选直接用于实验。但逆转录病毒的转染效率并不能达到100%,且影响因 素多,而腺病毒感染效率高,几乎可达100%,但只能短期表达(7-10天),随着细 胞传代,外源基因会逐渐丢失。 当然,H22也可用脂质体进行转染,筛选应在96孔板上进行,由于培养液少、细胞 相对静止,两周后可见细胞克隆生长,在倒置显微镜下用吸管吸取克隆,进行扩大 培养。

禽腺病毒在我国的流行情况调查

禽腺病毒在我国的流行情况调查 针对目前国内持续升温的禽腺病毒感染,本文总结了信得科技从2013年至今对禽腺病毒的研究概况,文中分别从临床症状、病理剖检、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阐述了当前我国家禽普遍存在的腺病毒感染,一是禽腺病毒不同血清型在我国不同省份的分布情况;二是分离的禽腺病毒的分群、血清型和基因型情况;三是各血清型禽腺病毒对家禽的危害情况。 腺病毒科是一类中等大小无囊膜的线状单分子双股DNA病毒,第一株禽腺病毒是从牛结节性皮炎的病料中分离到。1949年Vanden Ende分离到一株禽腺病毒,以后又从鸡胚中无意分离到了多株鸡胚致死性孤儿病毒(CELO)。 1、腺病毒的分类 腺病毒科根据形态结构、免疫学特性和宿主范围可划分为两个属:哺乳动物腺病毒属和禽腺病毒属。禽腺病毒根据其抗原结构不同分为3个群。Ⅰ群主要是传统的禽腺病毒,代表株是鸡胚致死性孤儿病毒(CELO),它们共享有一种共同的群特异性抗原,其中从鸡分离到的12个血清型(FAV1-12),火鸡两个血清型(FAV1-2),鹅三个血清型(GAV1-3)和鸭2个血清型。Ⅱ群禽腺病毒包括火鸡出血性肠炎病毒(HEV)、大理石脾病毒和鸡大脾病毒,它们与Ⅰ群禽腺病毒无抗原相关性。Ⅲ群禽腺病毒目前只有一个成员,即降蛋综合征病毒(EDSV),它们只是部分的含有Ⅰ群禽腺病毒的共同抗原。腺病毒的分类是根据血清型或基因型来划分的。病毒的血清性根据中核试验来确定,Zsak等利用L1-L4四个高变环的特点和RFLP技术把Ⅰ群禽腺病毒划分为A-E五个基因型。并且指出了致病性毒株之间在基因型上存在着某种基因的相关性。 2、禽腺病毒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 禽腺病毒没有囊膜,由12个五邻体构成二十面体顶角壳粒,五邻体由2条纤突组成。此外,二十面体的非顶角壳粒称为六邻体(Hexon),该六邻体蛋白对禽腺病毒分型至关重要,是抗原结合位点成分。 禽腺病毒中Ⅰ群CELO病毒能够凝集大鼠红细胞,而不能凝集禽类的红细胞,部分毒株可凝集绵羊红细胞;Ⅱ群禽腺病毒无血凝性报道;Ⅲ群禽腺病毒EDSV可以凝集鸡、鸭、鹅、火鸡、鸽等禽类的红细胞。由于没有囊膜,所以禽腺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比较强,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酚和乙酸均有抵抗力,可耐受PH3-9,在1:1000浓度甲醛中可被灭活,本病毒对碘制剂、次氯酸钠和戊二醛敏感。欧福迪泡沫消毒剂由于含有戊二醛有效成分,可有效杀灭病原。 3、禽腺病毒的流行病学与致病性 腺病毒大部分为长期潜伏病毒,引起无症状的感染,其中部分可以引起致病。Ⅰ群禽腺病毒存在于多种禽类的呼吸道和消化道,作为原发病原引起发病,往往与其他病毒CAV、IBDV 等混合感染致病。引起鸡包涵体肝炎的腺病毒病原已经确定,多为Ⅰ群禽腺病的几个血清型混合感染所致。

腺病毒

腺病毒 编辑锁定 腺病毒(adenovirus)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70~90 nm的颗粒,由252个壳粒呈廿面体排列构成。每个壳粒的直径为7~9 nm。衣壳里是线状双链DNA分子,约含4.7kb,两端各有长约100 bp的反向重复序列。由于每条DNA链的5'端同相对分子质量为 55X103Da的蛋白质分子共价结合,可以出现双链DNA的环状结构。 腺病毒罪孽有前科 提起腺病毒,老一代医生都还记得,在上世纪50~60年代,腺病毒曾相当猖獗。华北、东北及西北于1958年冬及1963年冬均有较大规模的腺病毒肺炎流行。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患腺病毒肺炎最为危重,儿童肺炎病死率高达16.6%~33.3%。由腺病毒引起的社区或军队呼吸道疾病的暴发有许多报道。上世纪80年代后,腺病毒有所隐蔽,大规模流行减少,但在部分地区仍有局部流行。如今的年轻人对腺病毒几乎没 有什么印象,也是不奇怪的。 变异毒株恣意反扑 近几年腺病毒又有所回升,因为出现了变异毒株,如腺病毒14型变异株在美国纽约、奥勒冈、华盛顿和德克萨斯等地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暴发,此变异株在美国已造成超过千人感染。 腺病毒55型是由腺病毒11型与14型基因重组而形成的新型毒株。正因为它有变异,就具备新的毒力特性,在流行病学和临床也表现新特征:发热38.5℃以上、流鼻涕、咽痛、咳嗽,伴有呼吸困难,可能更易于爆发流行。我国曾于2006年在北方的学校中发生过由腺病毒55型引起的学生群体呼吸道暴发疫情。此次保定呼吸道感染发热疫情也具暴发特点,并一度被怀疑为SARS、甲流、禽流感,值得对这一新变异 株进行研究。 不同类型引起多种征候群 腺病毒是引起人类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人腺病毒已发现55个血清型,包括感染呼吸道、胃肠道、尿道、 膀胱、眼和肝脏等,可引发多种综合征——— 急性发热性咽喉炎———通常为婴儿和儿童发病,出现咳嗽、鼻塞、发热和咽喉部溃疡等症状,这些 表现难以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轻型呼吸道感染鉴别。 咽结膜热———症状与急性发热性咽喉炎相似,但常同时发生结膜炎。腺病毒角膜结膜炎有很高的传染性。咽结膜热有暴发流行倾向,一般预后尚好,无后遗症。 急性呼吸道感染———这一综合征以咽炎、发热、咳嗽和全身不适为特点,主要为腺病毒3、4、7、14和21型感染引起。临床上多表现为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少见重症和死亡病例。 军队的新兵中流行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征候群,是一种封闭型群体流行现象,多因突然紧张、劳累、 聚集等因素有关。 腺病毒肺炎———多发于婴幼儿,据国内外研究报道,腺病毒肺炎约占婴幼儿期肺炎的10%,大多由腺病毒3、7型引起。腺病毒肺炎也可造成医院内感染,青年人腺病毒肺炎的病死率为8%~10%。 如何防范腺病毒感染 老幼体衰者为重点保护对象。尽管各个年龄组均可感染腺病毒,但以婴幼儿和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缺陷者、接受器官移植者容易感染。这些人群应为重点保护对象,有症状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杀灭病原体。腺病毒对脂溶剂有抵抗,对酸碱度和温度的耐受范围较宽,紫外线照射30分钟可灭活, 56℃30分钟可将病毒灭活。

腺病毒防治知识

6-8月,是腺病毒发病高峰期 市疾控专家:掌握预防知识,能够有效防控 腺病毒是新型病毒吗?它有什么特征? 专家:腺病毒不是新型病毒。它于自上个世纪50年代就被发现并成功分离。目前,已陆续发现了人腺病毒40多个血清型,分为A、B、C、D、E和F六个亚群。我国主要的流行株是B组腺病毒3型和7型。1958年我国长春地区首次出现腺病毒感染的大规模流行,近十年来,全国多个地区有腺病毒暴发和流行的报道。 腺病毒外周没有包膜,对消毒剂如酸和乙醚不敏感,但它怕热,56℃、30分种就能灭活它。腺病毒,在室温中可存活10天左右,显示对理化因素的较强抵抗力。 腺病毒好发季节在什么时间? 专家:腺病毒感染可常年流行,冬季和春季因人群聚集活动,容易出现腺病毒感染在局部地区的暴发流行;而夏季发生,则常因腺病毒污染游泳池的水,可引起游泳者咽结膜热,也称“游泳池热”。 腺病毒通过哪些环节传染的? 专家:只要传染源如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存在,那么,病毒就能通过呼吸道和眼结膜分泌物、粪便及尿液排出体外,经空气飞沫、密切接触及粪-口途径传播,也能通过水体传播。 哪些人特别容易被传染? 专家:6个月以上的婴儿和学龄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容易感染,是腺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约有一半人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传染性。 感染腺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 呼吸道被感染后,会有高热、寒战、咳嗽、鼻塞、咽炎、结膜炎、头痛和肌肉痛等身体不适。 游泳者咽喉结膜热是怎么回事? 专家:这次游泳儿童咽结膜热是一种腺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潜伏期为3至6天,好发于儿童,可出现持续性高热、咽部充血、单侧或双侧眼睑红肿及结膜充血、扁桃体肿大,可伴有全身酸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有腹泻症状。夏季6至8月为发病高峰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及接触方式传播,传播速度较快,多是由于游泳池水被污染,感染游泳者的咽和结膜而引起的。所幸的是,此病愈后良好,一般不留后遗症,病程10天左右,感染后有一定免疫力。 预防腺病毒感染,有哪些好的措施? 专家: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手段,但是,腺病毒疫苗正在研制中,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以使用。 加强卫生管理:加强游泳池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定期消毒、定期监测水质,保证游泳池设施完善并能正常使用,做好有可能引发疾病传播者的健康筛查,如发热者,腹泻病人、眼结膜炎患者或皮肤病患者等不得入池游泳,以防传染他人。暴发流行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场所,避免疫情扩散。 轻症病人注意事项:应居家治疗休息,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 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病人的洗漱用具等物品要严格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后再使用。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不共用洗漱用品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去卫生条件差、不规范的游泳池、浴池等场所。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的检测与分型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检测与分型 首都儿科研究所 邓洁 大家好!下面我跟大家交流一下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的检测与分型方法。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属于副粘液病毒科的一种RNA病毒。它是造成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2 — 6个月的小婴儿在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后常常可以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另外呢它还是引起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加重以及免疫损伤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 呼吸道合胞病毒最早是在1956年在伴有感冒症状的猩猩体内分离到的。在1957年又从患有下呼吸道疾病婴儿的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到,由于它在细胞中可以引起细胞融合病变,所以呢就根据它在组织培养中的细胞病变特征呢命名为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呢它是由包裹负链RNA的核衣壳和包膜组成,其RNA全长为15225个核苷酸,编码10个蛋白。其中呢G蛋白和F蛋白呢是位于病毒颗粒的表面,是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主要糖蛋白。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抗原变异,在70年代应用动物高价免疫血清的交叉中和试验即证明呼吸道合胞病毒毒株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异。在80年代随着特异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发现呢在G蛋白、F 蛋白、P蛋白以及N蛋白等蛋白上存在着抗原的变异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型有什么差异呢?我们说呼吸道合胞病毒分为两个亚型A和B,它们的主要区别呢,主要是在于G、F、N、P蛋白上的抗原组成不同,其中G蛋白的可变性最高。A和B亚型G蛋白之间仅存在5%的抗原相关性,而F蛋白则接近50%。在氨基酸水平上,A和B亚型G蛋白只有53%的同源性,而F蛋白则为89%。 那么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型与反复感染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说由于G蛋白是激发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最主要的病毒抗原之一,而不同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G蛋白激发机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呢,不能有效地提供亚型间的交叉保护作用。所以亚型的存在呢可能是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反复感染有关。 那么呼吸道合胞病毒A、B亚型的致病性又有哪些区别呢?这都是一些文献的报道,有一些文献报道呢,说A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呢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另外呢还有的人报道是B亚型合胞病毒,无论是在病毒的滴度、形成细胞融合病变的大小和培养时间上,均明显的较A亚型差。也就是说和上面的那个报道是一致的。另外呢还有人报道是婴幼儿合胞病毒感染以后呢同,对同型G蛋白的抗原反应呢B亚型较A亚型更加强烈和有效。 那么我们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型监测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呢呼吸道合胞病毒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目前呢还没有定论,而且呢亚型的存在可能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反复感染有关。因此我们认为监测人群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以何种亚型为主呢,对流行病学研究及疫苗的发展都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我国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流行情况是什么的呢?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呢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南方流行高峰呢主要是在夏秋季,在北方呢则主要发生在冬春季。沈皆平教授以及王之梁教授都曾有过这方面的报道。 呼吸道合胞病毒与流喘肺炎呢,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我国每隔数年就会出现一次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