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中学科二】急救(4)3.5

合集下载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指在突发意外事件中,通过紧急处理措施来保护和拯救生命的行为。

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因为在校园、家庭或者社会中,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如意外伤害、突发疾病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匡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一、意外伤害急救1. 创口处理:之中学生浮现皮肤创伤时,应先用洁净的水清洗伤口,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并用胶布固定。

如果伤口出血较多,应用干净的纱布进行按压,直到出血住手。

2. 骨折处理:如果中学生浮现骨折,应先稳定伤者的伤势,避免挪移。

然后用干净的布或者衣物固定骨折部位,最好是用三角巾或者绷带进行包扎,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进一步伤害。

3. 烧伤处理:对于中学生的烧伤,应立即将伤者移到安全地点,并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持续15-20分钟。

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者纱布轻轻覆盖伤处,以防止感染。

切勿涂抹任何药膏或者物质。

二、突发疾病急救1. 中暑:中学生在高温天气下容易中暑,浮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将其移到阴凉通风处,并赋予足够的水分补充。

可以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以降低体温。

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2. 呼吸急促:之中学生浮现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时,应先让其坐下,保持镇静。

可以松开衣领,赋予充足的氧气。

如果症状加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应即将就医。

3.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即将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检查中学生的呼吸和心跳,如果没有呼吸和心跳,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

可以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三、其他急救注意事项1. 拨打急救电话:中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如120。

在拨打电话时,要保持镇静,清晰告知事发地点、伤者情况和联系方式。

急救人员会根据情况及时赶到。

2. 切勿乱用药物:在紧急情况下,中学生应避免乱用药物。

惟独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才干使用药物。

误用药物可能会对伤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指在意外事故或突发疾病发生时,通过紧急的医疗处理和护理措施,以挽救生命或减轻病情的一种紧急救护行为。

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一、意识判断和呼救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要判断伤者是否有意识,可以用轻拍或摇晃伤者的肩膀来刺激他们。

如果伤者没有反应,应立即呼叫周围的人寻求帮助,并拨打急救电话。

在中国,急救电话号码是120。

二、止血处理出血是常见的急救情况之一,如果伤者出血较多,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可以用纱布、干净的布料或手帕等物品直接按压伤口,保持压力直到出血停止。

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可以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

但要注意,止血带只能在极为紧急的情况下使用,使用后应立即就医。

三、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如观察到伤者没有呼吸或心跳,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首先,将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方法是将一只手放在伤者的额头上,用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子,然后用嘴对准伤者的嘴巴,用力吹气,使胸部抬起。

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钟,每次呼吸后应观察胸部是否有抬起。

如果伤者没有心跳,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先找到伤者的胸骨中央,然后将一只手放在胸骨中央上方,另一只手叠放在上方手背上,用力按压胸骨,每次按压的深度约为5厘米,按压的频率约为每分钟100-120次。

四、骨折和关节脱位的处理在遇到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情况时,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首先要保持伤者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然后,用干净的布料或手帕将伤处固定,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进一步移动。

在固定伤处时,要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五、烧伤和烫伤的处理对于烧伤和烫伤,首先要迅速将伤者移出火源或热源,然后用冷水冲洗伤处,以减轻疼痛和降低温度。

冷水冲洗的时间应持续10-20分钟。

如果伤者的衣物粘在了伤处,不要强行撕扯,应尽快就医。

六、窒息的处理当有人窒息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引言概述: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一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风险。

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对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并提供有效的帮助。

正文内容:1.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1.1 保持冷静和稳定:在任何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稳定是最重要的。

中学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

1.2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中学生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国内的120。

告知相关信息,如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和伤者的状况等,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及时赶到现场。

2. 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2.1 意外摔倒:如果中学生在校园或家庭中摔倒,应该立即检查是否有骨折或扭伤等,如果有,应该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并使用冰敷减轻肿胀。

2.2 深度切口:如果中学生在使用刀具或其他尖锐物品时发生深度切口,应该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直接按住伤口,并尽快就医进行缝合处理。

2.3 烧伤:如果中学生被热液体或火焰烧伤,应该立即用冷水冲洗伤口,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并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处理。

2.4 窒息:如果中学生窒息,应该迅速采取背部拍击或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并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3. 中学生常见疾病的急救处理3.1 呼吸急促或哮喘:如果中学生出现呼吸急促或哮喘症状,应该让其保持坐姿,并使用急救药物,如吸入式哮喘药物,以缓解症状。

3.2 突发心脏病症状:如果中学生出现突发心脏病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应该立即就医,并尽量保持患者的安静和舒适。

3.3 中暑或中风:如果中学生出现中暑或中风症状,应该迅速将其移到阴凉处,并给予适当的水分和休息,然后尽快就医。

4. 急救器材的使用4.1 创可贴和绷带:中学生应该学会正确使用创可贴和绷带,以便在发生轻微创伤时进行简单的包扎。

4.2 急救箱的使用:中学生应该熟悉急救箱中的各种器材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如止血带、救命包等。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引言概述:急救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保护他人的生命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急救基础知识,以帮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

一、急救前的准备1.1 学习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急救知识可以帮助中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安全。

- 学习急救知识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1.2 建立紧急情况的意识- 中学生应该学会识别紧急情况,如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溺水等。

- 建立紧急情况的意识可以帮助中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1.3 组织急救工具和装备- 中学生应该了解常见的急救工具和装备,如急救箱、止血带等。

- 组织急救工具和装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

二、常见急救技巧2.1 呼叫急救电话- 中学生应该知道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拨打的急救电话号码,如120。

- 正确呼叫急救电话可以帮助中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获得专业的医疗救助。

2.2 创伤处理- 中学生应该学会处理创伤,如止血、包扎伤口等。

- 正确处理创伤可以减少进一步的伤害和感染的风险。

2.3 呼吸急救- 中学生应该学会进行基本的呼吸急救,如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

- 正确进行呼吸急救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三、常见急救场景3.1 意外伤害- 中学生应该学会处理常见的意外伤害,如割伤、烧伤等。

- 正确处理意外伤害可以减轻痛苦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3.2 突发疾病- 中学生应该学会应对突发疾病,如心脏病发作、哮喘等。

- 正确应对突发疾病可以提供及时的救助,减轻病情的恶化。

3.3 突发意外事件- 中学生应该学会应对突发意外事件,如地震、火灾等。

- 正确应对突发意外事件可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安全。

四、急救注意事项4.1 保护自己的安全- 中学生应该在急救过程中保护自己的安全,如戴上手套、避免接触有毒物质等。

- 保护自己的安全可以避免二次伤害和感染的风险。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尤其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基础的急救知识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可能会在学校、家庭或社区中遇到急救情况。

本文将介绍中学生应该了解的急救基础知识,包括常见的急救场景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意识判断与呼叫急救在遇到急救情况时,首先要判断伤者是否有意识。

可以通过轻轻摇晃他们的肩膀或喊叫他们的名字来尝试唤醒他们。

如果伤者没有反应,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例如:120)并告知具体情况,包括伤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

2. 呼吸急救如果伤者没有呼吸或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首先,将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仰面朝上。

然后,将头部稍微后仰,用手指捏住鼻孔,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应持续1-2秒,观察胸部是否有明显起伏。

每隔30次人工呼吸后,检查是否有呼吸恢复。

3. 心脏按压如果伤者没有脉搏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将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膝弯曲,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然后,将一只手掌放在另一只手掌上,用掌根部位对准伤者的心脏位置(左乳头下方),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大约100-120次。

每次按压应深度为5-6厘米,松开胸骨时保持胸廓回弹。

4. 创伤急救在遇到创伤情况时,如出血、骨折或烧伤,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对于出血,可以用干净的布料或纱布直接压迫伤口,以减少出血量。

对于骨折,应保持伤者不动,并用固定物(如木板或报纸)固定骨折部位。

对于烧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然后用干净的布料覆盖。

5. 窒息急救如果伤者窒息无法说话或呼吸,应立即进行背部拍击和腹部挤压。

背部拍击的方法是让伤者弯腰,用力拍击他们的背部,以帮助清除阻塞物。

如果背部拍击无效,可以进行腹部挤压。

将双臂交叉放在胸前,用力向上挤压腹部,以增加胸腔内的压力。

6. 中风急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症,其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歪斜、言语不清或不能言语、肢体无力等。

如果怀疑伤者中风,应立即呼叫急救,并将伤者平放在舒适的位置上。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引言概述:急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必备的基础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情况难以避免,掌握急救知识可以匡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下面将介绍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一、基本急救原则1.1 保护现场:在进行急救时,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1.2 判断意识:观察患者是否故意识,可以通过轻拍患者的肩膀或者呼叫他的名字来判断。

1.3 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情况紧急,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具体情况和地址。

二、常见急救措施2.1 心肺复苏:在发现患者没有呼吸或者心跳时,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按照正确的手法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2.2 止血处理:在出血较多的情况下,应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如用纱布直接压迫伤口或者提高受伤部位。

2.3 烫伤处理:如果患者被热水或者其他热液体烫伤,应即将用冷水冲洗伤口,然后用干净的干布包扎。

三、常见急救情况处理3.1 意外伤害:如跌倒、摔伤等,应先匡助患者平躺,检查伤势并进行相应处理。

3.2 中暑中毒:在高温天气下,患者浮现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将其移到阴凉处,赋予适当的补水和降温措施。

3.3 呼吸窒息:如果患者蓦地浮现呼吸难点,应即将采取措施匡助其呼吸,如敲背或者进行人工呼吸。

四、常见急救用品4.1 纱布、绷带:用于包扎伤口或者止血。

4.2 口罩、手套:在进行急救时,应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4.3 消毒棉球、碘伏:用于清洁伤口和预防感染。

五、急救培训5.1 参加急救培训班:可以通过参加急救培训班学习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

5.2 学校急救宣传:学校可以组织急救知识宣讲活动,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

5.3 急救应急预案:学校应建立健全急救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救助。

总结: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希翼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急救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到随时随地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

愿我们都能在关键时刻镇静应对,及时施救,保护生命。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对于中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急救基础知识,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方面的内容。

一、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助措施,适用于心脏骤停或窒息的情况。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检查意识:轻轻摇晃受伤者的肩膀,大声呼唤他的名字,观察他是否有反应。

2. 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受伤者没有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对方受伤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3. 开始心肺复苏:将受伤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双膝弯曲,双脚着地。

然后,将一只手放在受伤者的胸骨中央,另一只手叠放在上方,用身体重量施加下压力量。

压下去的深度应该是至少5厘米,每分钟约100-120次。

4. 进行人工呼吸: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将头向后仰,掀开受伤者的下巴,用双手捏住他的鼻子,用自己的嘴对他的嘴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应该持续1秒钟,注意观察受伤者的胸部是否有起伏。

5. 持续进行: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二、止血在意外事故中,出血是常见的情况之一。

掌握正确的止血方法可以帮助中学生及时止血,避免过多的血液流失。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止血方法:1. 直接压迫: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直接压迫伤口,持续施压5-10分钟。

如果血液渗透到纱布上,不要移开纱布,可以再加一层纱布继续压迫。

2. 提高伤肢:如果伤口位于手臂或腿部,可以将伤肢抬高,有助于减少血液流向伤口的压力,从而减少出血。

3. 绷带包扎:如果伤口较大,可以用干净的绷带包扎伤口,固定止血。

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

4. 使用止血剂: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使用止血剂来帮助止血。

常见的止血剂有止血粉、止血棉等,使用时要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三、骨折固定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伤害,中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或其他活动时可能会遭遇骨折。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

中学生急救基础知识急救是指在突发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病人进行紧急救治,以减轻病情或保护生命的一种医疗行为。

作为中学生,掌握基础的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如意外受伤、突发疾病等。

掌握急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一、常见的急救知识1. 人工呼吸:当遇到溺水、窒息等情况时,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首先,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将其仰卧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用手指清除口腔内的异物。

接下来,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捏住其鼻子,用自己的嘴对准患者的嘴巴,进行人工呼吸。

2. 心肺复苏:当遇到心脏骤停的情况时,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确定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然后立即呼叫急救电话。

接下来,找到患者的胸骨位置,用手掌根部压在胸骨中央,另一只手放在上面,用身体重量进行按压,每分钟100-120次,压深为5-6厘米。

3. 创口处理:当遇到创伤出血时,需要进行创口处理。

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或干净的衣物直接压在伤口上,用力按压,以止血。

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再用无菌纱布或创口贴进行包扎。

4. 骨折处理:当遇到骨折时,需要进行骨折处理。

首先,保持患者的安全,避免进一步损伤。

接下来,用固定物(如木板、书本等)固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疼痛和移动。

然后,用干净的布或纱布包裹住骨折部位,固定好后送往医院就医。

5. 烧伤处理:当遇到烧伤时,需要进行烧伤处理。

首先,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冲洗,以降低烧伤程度。

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干净的衣物盖住烧伤部位,以减少感染。

切记不要涂抹任何药膏或液体。

二、急救常识1. 拨打急救电话: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首先要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急救电话。

在拨打电话时,要保持冷静,清楚地告诉接线员发生的情况和所在的位置,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及时赶到。

2. 自我保护:在急救过程中,自我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处理紧急情况时,要确保自己的安全,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简述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 (1)动作的定向阶段; (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技能形成阶段(知识点28、29)
心智技能形成阶段
简述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1)原型定向阶段 (2)原型操作阶段 (3)原型内化阶段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名称
正强化 强化
负强化
惩罚
消退
条件 √愉快S ×厌恶S √厌恶S
----
行为发生概率 积极行为概率增加↑ 消极行为概率降低↓
例子 奖励 撤销处分 体罚、批评 不予理睬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重要概念: ①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通过观察 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②替代性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受 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学习材料位置: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比较
【模拟题】 3.过度学习就是指学习的越多越好。(辨析题)
11.再认、再现(回忆)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 回忆(再现)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可以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 哪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
问题1:英语中的水池是______。(填空)
2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 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是促进者。
2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观:教师教学生学习知识观】 代表人物: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1)知识观: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习观:情境性、社会互动、主动建构性 (3)学生观: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 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4)教学观:强调情景式教学、支架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①简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材料逻辑、个人心向、认知结构】 客观条件: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 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 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 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 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1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口诀:个人酝酿情绪发思宫(功)表】
(1)问题的表征; (2)功能固着;
一个人看到某个制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3)思维定势;
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4)酝酿效应; (5)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8.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 ILOVEYOUFOREVER
9.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0.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材料+学习者】
(1)时间因素; (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3)学习的程度; (4)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5)识记者的态度与方法。 在识记材料时,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150%效果最好), 称之为过度学习。实验证明,低度学习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记忆效果要好一些。
17.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思维激发兴趣)
(1)教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概括的、科学的知识有助于发展思维,因而要使人在更大范围内掌握知识、运用 知识,从而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 (2)改进教学方法【口诀:万能的思维方法、策略、言语表达】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第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各种思维方法来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第四,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第五,提高元认知能力,教会学生思维策略 如:头脑风暴法策略;直觉思维训练策略;发散思维训练策略; 推测与假设训练 策略; 自我设计训练策略。
2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
年龄
前运算阶段 2-7岁
特征 (1)“万物有灵论”;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三山实验: 布娃娃看到了几座山?
2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
年龄
具体运算阶 段
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岁、12岁~
特征
“内在的”的东西 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内部状态
【模拟题】 3.发现学习就是意义学习(辨析题))
2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尝试一错误说——桑代克。学习三大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经典条件作用论——巴甫洛夫。重要概念: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刺激 分化。 (3)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重要概念:强化、惩罚。 ①正强化:对于期望出现的积极行为给予一种正向刺激。 ②负强化:对于期望出现的积极行为去掉一个负向刺激。 (4)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重要概念:替代性学习、替代性强化。
(1)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饿猫逃出迷笼实验”
①基本观点: 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 错误的过程 ②学习定律: 准备律——预习、动机 练习律——做题、正确重复 效果律——反馈、最重要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狗分泌唾液实验”
重要概念: ①获得: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
4.错觉
错觉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现象。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以避免。 错觉有时给生活和实践带来麻烦,造成损失,但也可以根据错觉发生的规律,运 用错觉为实践服务。
【模拟题】 1.错觉是人在主观上可以克服的感觉。(辨析题)ຫໍສະໝຸດ 5.注意的分类种类
特点
(1)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2)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 最重要特征); (3)去自我中心; (4)具体逻辑推理。 (1)命题之间的关系; (2)假设一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 (4)思维的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20.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水平
第一水平
(1)“最近发展区”思想;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最佳期限问题; (4)支架式教学
15.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流畅性
数量多
变通性
角度不同
独创性
16.创造性与智商的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模拟题】 1.高智商的人,创造性一定也高。(辨析题)
【模拟题】 1.一般而言,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效果。(辨析题)
13.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14.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凭借物不同
①直觉动作思维 ②具体形象思维 ③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活动指向性不同
①集中性思维—聚合思维 ②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
(3)根据思维活动创新程度不同 ①常规性思维 ②创造性思维
(1)操作的定向阶段 (2)操作的模仿阶段 (3) 操作的整合阶段 (4)操作的熟练阶段
30.操作技能的保持和练习
操作技能一旦形成,就不易遗忘,比知识的保持更牢固。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 势: (1)练习成绩随练习进程而逐步提高; (2)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高原现象,即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3)练习成绩会出现起伏,练习成绩会出现时高时低,时快时慢的现象; (4)练习成绩到了动作发展的最后阶段,会出现练习成绩相对稳定,不再继续 提高的现象; (5)练习具有个别差异。
【模拟题】 3.注意的动摇就是注意的分散。(辨析题)
7.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简述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
(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防止外部干扰;②讲究教学艺术 (2)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增强学习自觉性 ②培养学生意志力 ③调动多种分析器 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不随意注意)
突然的、被动的
例子
雷电、外国人、流星、 红笔批改、指令语
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注意)
积极的、主动的
背英语单词、阅读
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 特殊形式
熟练骑车、熟练打毛衣
6.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范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起伏(动摇)VS 注意的分散(走神) (3)注意的分配:“一心二用”、“一心多用” (4)注意的转移:(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
(6)情绪动机; (7)个体智力水平
1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之后)
第二阶段: 前运算阶段
第一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第三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2~7岁)
感前具形爱奇艺
2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
年龄
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获得了客体永恒性(9-12个月)
强调背景与 对象的选择
恒常性
强调条件变化, 主体稳定
3.社会知觉的种类
(1)第一印象 它是指与陌生人初次相见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晕轮效应 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 、“一坏百坏” (3)刻板印象 这是对社会上各类人的固定看法 (4)近因效应 它是指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 (5)投射效应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4.认知学习理论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和发现学习【口诀:纳来发现结构】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② 同化的心理机制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如:苹果到水果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如:水果到苹果 并列结合学习 如:苹果到桃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