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金英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经典考题+高频考点
2018年执业医考中医诊断学高频考点

2018年执业医考中医诊断学高频考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哪些点应该记?哪些点最有可能考到?你肯定想知道!知道要考什么,才可能有针对性的复习知识点,毕竟时间不多了!医学教育网帮大家进行了总结!把它们记住!1、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表现于——目光。
2、随气候和生活条件而改变的面色是——客色。
3、寒湿郁滞的面色是——黄如烟熏。
4、湿热熏蒸的面色是——黄而鲜明。
5、脾气虚弱的面色是——面色萎黄。
6、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心气不足。
7、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谵语。
8、语言错乱,说后自知,为——错语。
9、形瘦食少为——中气虚弱。
10、形瘦食多为——中焦有火。
11、太息表示——肝气郁结。
12、但卧不能坐,坐则眩晕多属——肝阳化风。
13、不耐久站,站立时常欲倚靠它物支撑,多属——气虚血衰。
14、唇边生疮红肿疼痛的临床意义是——心脾积热。
15、多见于热盛的唇色是——深红。
16、多见于血瘀证的唇色是——青紫。
17、颈肿眼突,可诊断为——瘿瘤。
18、病人目胞浮肿多属——水肿病。
19、全目赤肿的临床意义是——脾经风热。
20、小儿食指络脉,色鲜红者主——表证。
21、小儿指纹紫红主——里热证。
22、小儿指纹浮露主——外感表证。
23、滑苔最常见于——痰湿。
24、花剥苔主病为——胃气阴两虚。
25、淡白舌黄腻苔常提示——本虚标实。
26、淡白舌的主病是——阳虚证。
27、舌尖芒刺,属于——心火亢盛。
28、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29、舌绛少苔而润,属于——血瘀证。
30、舌绛少苔有裂纹,多见于——阴虚火旺。
31、镜面舌的形成机理是——胃无生发之气。
32、镜面舌色红绛者是——阳气虚衰。
33、上下口唇紧聚称为——口撮。
34、口闭而难开、牙关紧闭,称为——口噤。
35、白喉咳嗽的特点是——咳声如犬吠。
36、咳声清脆者,多属——燥热。
37、咳声重浊,痰稀色白为——风寒。
38、呕吐呈喷射状的临床意义是——热扰神明。
39、久病体虚之人出现嗳气的特点是——嗳气声低而断续。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118)

(二)治疗原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
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
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郁证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
在实证的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正;在虚证的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
证治分类1.肝气郁结证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2.气郁化火证主症: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代表方:丹栀逍遥散加减。
3.痰气郁结证主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半夏厚朴汤加减。
4.心神失养证(脏燥)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甘麦大枣汤加减。
5.心脾两虚证主症: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6.心肾阴虚证主症: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心肾。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7.肝阴亏虚证主症: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治法:滋养肝肾。
代表方:滋水清肝饮加减。
考点五郁证的预防调护1.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怒,防止情志内伤,是防治郁证的重要措施。
2018年金英杰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备考金题+高频考点

阴道炎类型的鉴别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作用障碍所致的内分泌疾病。
血TSH↑是原发性甲减最敏感的诊断指标。
原发性甲减的病变部位在甲状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继发性甲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TSH 升高为下丘脑性、TSH 不升高为垂体性。
考点三十八、糖尿病(一)概述1.1 型糖尿病在我国约占5%,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
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代谢紊乱症状明显,患者需注射胰岛素以维持生命。
2.2 型糖尿病在我国约占93.7%。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多数为超重或肥胖者;多见于成年人。
此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较 1 型强。
3.特殊类型糖尿病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 8 种亚型。
4.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发生糖尿病者。
已知有糖尿病而妊娠者不包括在内。
(二)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三多一少”)。
1 型糖尿病起病较急,病情较重,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缓慢,症状不明显,甚至无任何症状,多经体检发现。
2.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慢性并发症和急性并发症。
有各种感染,慢性并发症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少数患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性糖尿病昏迷为首发表现。
慢性并发症:(1)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 倍,而且其病变发病年龄早、广泛、严重和预后差,心脑血管疾病是 2 型糖尿病最主要死亡原因。
(2)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血清肌酐、尿素氮升高,最终发生肾衰竭。
(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包括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
(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眼底受损程度可分为早期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和晚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三)糖尿病的诊断1.空腹血浆葡萄糖(FPG)<6.0 mmol/ L(110 mg/ dL)为正常,≥6.0~ <7.0 mmol/ L(≥110~ <126 mg/ d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7.0 mmol/ L(126 mg/ dL)为糖尿病。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146)

2.外治疗法(1)肝郁化火:风湿蕴肤,用三黄洗剂外搽,每天3~4次。
(2)血虚风燥:外用油膏加热烘疗法,局部涂油膏后,热烘10~20次,烘后可将所涂药膏擦去,每天1次,4周为1疗程。
(3)羊蹄根散,醋调搽患处,每天1~2次。
(4)醋泡鸡蛋,以醋泡过鸡蛋的蛋黄与蛋白搅匀,用棉棒或棉球蘸其液外搽数次。
(5)皮损浸润肥厚剧痒者,外用核桃枝或叶,刀砍取汁,外搽患处,日1~2次。
细目十五白疕考点一白疕(寻常型)的皮损特点皮损初起为针头大小的丘疹,逐渐扩大为绿豆、黄豆大小的淡红色或鲜红色丘疹或斑丘疹,可融合成形态不同的斑片,边界清楚,表面覆盖多层干燥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则露出发亮的半透明的薄膜,为薄膜现象。
再刮除薄膜,出现多个筛状出血点,为点状出血现象。
在头部可出现束状发,在指甲甲板可呈顶针状凹陷。
可见点滴状、钱币状、斑块状、地图状、蛎壳状、混合状等多种皮损形态。
考点二白疕(寻常型)的辨证治疗1.血热内蕴证证候:多见于进行期。
皮疹多呈点滴状,发展迅速,颜色鲜红,层层鳞屑,瘙痒剧烈,刮去鳞屑有点状出血;伴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心烦易怒,便干溲赤;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2.血虚风燥证证候:多见于静止期。
病程较久,皮疹多呈斑片状,颜色淡红,鳞屑减少,干燥皲裂,自觉瘙痒;伴口咽干燥;舌质淡红,舌苔少,脉沉细。
治法:养血滋阴,润肤熄风。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3.气血瘀滞证证候:多见于静止期或消退期。
皮损反复不愈,皮疹多呈斑块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4.湿毒蕴阻证证候:皮损多发生在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红斑糜烂,痂屑黏厚,瘙痒剧烈;或掌跖红斑、脓疱、脱皮;或伴关节酸痛、肿胀、下肢沉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通络。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
5.火毒炽盛证证候: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痒痛,大量脱皮,或有密集小脓疱;伴壮热、口渴、头痛、畏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110)

细目六腹痛考点一概述1.腹痛的概念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
考点二病因病机1.腹痛发生的常见内因与外因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
外因:外感时邪。
2.腹痛病机寒热虚实的内涵3.腹痛的基本病机及其转化基本病机为腹中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考点三诊断和病证鉴别1.腹痛的诊断考点(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
(2)有与腹痛相关病因,脏腑经络相关的症状,如涉及肠腑,可伴有腹泻或便秘;疝气之少腹痛可引及睾丸;膀胱湿热可见腹痛牵引前阴,小便淋沥,尿道灼痛。
(3)腹痛发作或加重,常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因素有关。
2.腹痛与胃痛的鉴别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
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考点四辨证论治1.寒邪内阻证主症:腹痛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2.湿热壅滞证主症:腹痛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代表方:大承气汤加减。
3.饮食积滞证主症: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代表方:枳实导滞丸加减。
4.肝郁气滞证主症:腹痛胀闷,痛无定处,痛引少腹,或兼痛窜两胁,时作时止,得嗳气、矢气则舒,遇忧思恼怒则剧,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98)

(二)证治分类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证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证主症: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
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
2.内感咳嗽(1)痰湿蕴肺证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证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
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泄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4)肺阴亏耗证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018年金英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备考金题

2018年金英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备考金题201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积极备考中,小杰君为考生们准备了“每日一练”——考题实操演练,有助于考生们把握命题脉搏。
坚持每天练一点,医考过关不困难。
祝广大考生学习愉快,顺利通过考试!1.具有养心益肝,安神,敛汗功效的药物是A.酸枣仁B.莲子C.远志D.合欢皮E.夜交藤2.具有安神,敛汗功效的药物是A.朱砂B.磁石C.远志D.合欢皮E.酸枣仁3.治疗血不养心引起的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之证,宜选用的药物是A.酸枣仁、柏子仁B.石菖蒲、远志C.合欢皮、龙骨D.朱砂、磁石E.珍珠母、琥珀4.既可安神,又可祛痰的药物是A.柏子仁B.酸枣仁C.远志D.连翘E.琥珀5.患者失眠,健忘,心悸,自汗出。
治疗应选用的药物是A.朱砂B.酸枣仁C.合欢皮D.远志E.磁石6.患者,女,36岁。
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舌淡少苔,脉细弱。
治疗应首选的药物是A.酸枣仁B.合欢皮C.磁石D.远志E.朱砂7.有镇心安神,聪耳明目作用的药物是A.珍珠B.磁石C.牡蛎D.石决明E.蝉衣8.具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功效的药物是A.菊花B.夏枯草C.龙骨D.朱砂E.石决明9.具有定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作用的药物是A.朱砂B.磁石C.龙骨D.牡蛎E.琥珀1.【答案】A【解析】酸枣仁的功效: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生津。
2.【答案】E3.【答案】A4.【答案】C【解析】远志的功效: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5.【答案】B6.【答案】A7.【答案】B【解析】磁石的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8.【答案】C【解析】龙骨的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9.【答案】E【解析】琥珀的功效: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218)

考点五预防与调护1.预防(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菜及未洗净的瓜果,不饮用生水,以减少虫卵入口的机会。
(2)不随地大便,妥善处理好粪便,切断传染途径,保持水源及食物不受污染,减少感染机会。
2.调护(1)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肥腻之品,以免助热生湿。
(2)服驱虫药宜空腹,服药后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服药后反应及排虫情况。
细目二蛲虫病考点一发病特点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人体所致的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夜间肛门及会阴附近奇痒并见到蛲虫为特征。
蛲虫色白,形细小如线头,俗称“线虫”。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
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2~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尤以集体机构的儿童高发。
蛲虫的寿命不超过2个月,如果无重复感染可自行痊愈。
考点二诊断要点1.有喜以手摄取食物、吮手指等不良习惯。
2.以夜间肛门及会阴部奇痒,睡眠不安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并见尿频、遗尿、腹痛等症。
大便或肛周可见8~13mm长的白色线状成虫。
3.用肛门拭纸法检查虫卵,常用方法有:①透明胶纸法:用透明胶纸黏擦肛门周围皮肤,虫卵即被黏于胶面,然后将纸平贴在玻璃片上,镜检虫卵。
②棉签拭子法: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消毒棉签拭擦肛周,然后将拭擦物洗入饱和生理盐水,用漂浮法查虫卵。
考点三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本病应辨明虚实轻重。
2.治疗原则本病治疗以驱虫为主,常内服、外治相结合。
对病久脾胃虚弱者,在驱虫、杀虫时,应注意调理脾胃。
3.分型证治证候:肛门、会阴部瘙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宁,烦躁不安,或尿频、遗尿,或女孩前阴瘙痒,分泌物增多,或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苍黄。
舌淡,苔白,脉无力。
治法:杀虫止痒,结合外治。
代表方剂:驱虫粉。
考点四其他疗法1.外治疗法(1)百部150g,苦楝皮60g,乌梅9g。
加水适量,煎煮取汁20~30ml,保留灌肠,连续3天为1疗程。
用于驱杀蛲虫。
(2)百部50g,苦参25g。
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成膏状,每晚睡前用温水洗肛门后涂药膏,连用7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金英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经典考题+高频考点
2018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积极备考中,小杰君为考生们准备了“每日一练”——考题实操演练,有助于考生们把握命题脉搏。
坚持每天练一点,医考过关不困难。
祝广大考生学习愉快,顺利通过考试!
1.具有行气调中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A.柿蒂
B.木香
C.香附
D.乌药
E.薤白
2.既能疏肝破气,又能散结消滞的药物是
A.橘皮
B.青皮
C.枳实
D.木香
E.香附
3.下列各项,不属青皮主治病证的是
A.胸胁胀痛
B.乳房胀痛
C.食积腹痛
D.疝气疼痛
E.呕吐呃逆
4.佛手的作用是
A.理气、和胃、化湿、止呕
B.行气、调中、燥湿、化痰
C.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D.疏肝、破气、散结、消滞
E.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5.枳实的功效是
A.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B.破气散结、疏肝行滞
C.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D.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E.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6〜7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丁香
B.细辛
C.花椒
D.小茴香
E.高良姜
6.治疗睾丸偏坠胀痛,应选用的药物是
7.治疗阳痿之肾阳不足证,应选用的药物是
8.治疗下元虚冷,虚阳上浮,应首选的药物是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吴萸
E.茴香
答案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E
【解析】青皮的应用:①肝郁气滞证。
②气滞脘腹疼痛。
③食积腹痛。
④癥瘕积聚、久疟痞块。
4.【答案】C
【解析】佛手的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解析】丁香的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丁香的应用:①胃
寒呕逆。
②脘腹冷痛。
③阳痿、宫冷。
8.【答案】C
考点41 痹证
(1)辨证要点
本病常与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及人体正气不足等因素有关。
本病病位在肉、筋、骨。
根据病邪偏胜和症状特点,可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等。
痹证以实证多见。
(2)痹证的治法:通络止痛。
以局部穴位为主,配合循经取穴及辨证选穴。
(3)痹证的处方
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经筋病的治疗“以痛为输”)。
配穴:
行痹配膈俞、血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痛痹配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
着痹配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
热痹配大椎、曲池(泻热疏风)。
另可根据疼痛的部位循经配穴。
(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
)
考点42 中风
(1)辨证要点
(2)中风的治法
1)中经络
疏通经络,醒脑调神。
取督脉、手厥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2)中脏腑
闭证:平肝息风,醒脑开窍。
取督脉、手厥阴和十二井穴为主。
脱证:回阳固脱。
以任脉经穴为主。
(3)中风的处方
1)中经络
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配穴: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风痰阻络配丰隆、合谷;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配气海、血海、足三里;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上肢不遂配肩髁、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配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悬钟、太冲;病侧肢体屈曲拘挛者,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足外翻配太溪、中封;足下垂配解溪;口角喁斜配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语言謇涩配廉泉、通里、哑门;吞咽困难配廉泉、金津、玉液。
2)中脏腑
①闭证: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②脱证:关元、神阙。
考点43 眩晕
(1)辨证要点
(2)眩晕的治法
①实证:平肝潜阳,化痰定眩。
取足少阳、足厥阴经穴及督脉穴为主。
②虚证:益气养血,填精定眩。
以督脉穴和相应背俞穴为主。
(3)眩晕的处方
①实证:
主穴:百会、风池、太冲、内关。
配穴:肝阳上亢配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配头维、中脘、丰隆。
②虚证:
主穴: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
配穴:气血两虚配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不足配太溪、悬钟、三阴交。
考点44 面瘫
(1)辨证要点
(2)面瘫的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取局部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3)面瘫的处方
主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
配穴:风寒外袭配风池、风府;风热侵袭配外关、关冲;气血不足配足三里、气海;眼睑闭合不全配鱼腰、丝竹空、申脉;鼻唇沟变浅配迎香;人中沟喁斜配水沟;颏唇沟歪斜配承浆;乳突部疼痛配翳风;舌麻、味觉减退配廉泉。
(4)面瘫的治疗操作:
基本刺灸方法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
发病初期,面部腧穴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肢体远端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恢复期,足三里行补法,合谷、太冲行平补平泻法。
考点45 不寐
(1)辨证要点
(2)不寐的治法:舒脑宁心,安神利眠。
取督脉、手少阴穴为主。
(3)不寐的处方
主穴: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
配穴: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太溪、肾俞;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肝火扰神配行间、侠溪;脾胃不和配足三里、内关;噩梦多配厉兑、隐白;头晕配风池、悬钟。
重症不寐配夹脊、四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