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历史故事

合集下载

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

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

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那么关于宋朝时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宋朝时期的历史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公元976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

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据《湘山野录》记载:开宝九年10月20日,一个雪夜,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你来我往,赵光义不时添酒。

三更鼓敲过,地上积雪已数寸厚。

太祖突然心神不宁,摔碎酒杯,步出寝阁,用柱斧戳入雪地之中,“嚓嚓”声在寂静的寒夜更是特别的清晰。

一会儿,内侍们又听得赵匡胤凄厉的喊叫:“好做!好做!”但不明其意。

当夜赵光义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

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据《烬余录》记载: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

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据《涑水纪闻》记载: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

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叫来。

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

”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吾母子之性命,皆托官家。

”另外,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

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注:当时后周世宗柴荣遗下7岁皇儿,无法掌朝,于是赵匡胤在后来的“陈桥兵变”中被群臣拥立为帝)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赵匡胤表示同意,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预盟”,也就是赵光义“兄终弟及”的合法根据。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故事总比单纯的知识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让教学变得更加的趣味化,那么有关宋朝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篇一:乾淳之治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史称“乾淳之治”。

宋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

在内政上,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

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

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而且南宋内部问题多多,士风日下,吏治腐败。

官俸和军费占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

宋高宗时期政府加重税,又使农民造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即位后,颇欲有番作为,改革朝政,力图恢复,他给岳飞平反,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全部予以昭雪。

重用主战派,锐意收复中原。

重新拜张浚为相。

并且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

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

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乾淳之治”,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篇二:咸平之治咸平之治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20xx年)年间出现的治世。

咸平之治是在吸取了五代更迭迅速的教训的基础上, 对新政权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不仅成功地避免了短命王朝的命运, 而且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诸方面开创了历史新局面。

经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后,宋代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首先,人口上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的是400万户,到了咸平六年(1020xx 年)是686万户,增长了46%。

宋朝的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

宋朝的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

宋朝的历史故事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与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朝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宋朝的历史故事篇一: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

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

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

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

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

宋朝历史故事

宋朝历史故事

宋朝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取材于真实发生的人物或事件,以情节的连贯曲折,语言的生动形象,为我们还原出真实的历史情景。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宋朝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宋朝历史故事篇一:靖康之变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

但神兵大败,金兵分四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

宋钦宗遣使臣何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

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

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据说,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尽了凌辱。

先是爱妃王婉容等被金将强行索去。

接着,到金国都城后,被命令与赵桓一起穿着丧服,去谒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宇,意为金帝向太祖献俘。

尔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为昏德公,关押于韩州(今辽宁省昌图县),后又被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囚禁。

囚禁期间,宋徽宗受尽精神折磨,写下了许多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如:“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

”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

”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

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岳飞在他的《满江红》中曾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金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

宋朝的历史典故

宋朝的历史典故

宋朝的历史典故历史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历史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八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实用性。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朝的历史典故,希望能够帮到你!宋朝的历史典故篇一:南宋初期穷人厌战说到南宋时期的北伐,我们往往会想起陆游临终前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起李清照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亦或是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但这些其实都只是文人们一厢情愿的情怀,并不代表当时大多数民众的意愿。

南宋立足的江浙地区自古号称东南膏腴之地,“天下赋税,尽出其半”,但在南宋初期却并非如此。

经过宋徽宗20xx年花石纲的征掠、席卷几百万人口的方腊起义以及宋金的动荡,这里人口锐减,满目荒凉,已经变成土匪、盗贼、叛乱者和豺狼出没的地方。

南宋建立之初,国土面积只有北宋时期的一半多点,人口也大幅度下降,但来自北方的军事压力却丝毫未减。

南宋为了应对战争,常备正规军平时大约保持在40万人,战事激烈时人数还要增加许多。

在南宋民众急需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的情况下,如此庞大的军队无论从军需供给还是人员补充上看,都是当时南宋民众的沉重负担。

再看税收,南宋初期的国家财政收入平均在每年4500万贯左右,其中1300万贯左右用于皇室开支,2400万贯左右用于在和平时期供养军队,其他所有开支只有七八百万贯。

而一旦战事爆发,军费会成倍激增。

这多出来的费用,政府只会不停地用通货膨胀和增加苛捐杂税的方式转嫁给民间。

于是南宋一朝苛捐杂税的科目之多、赋税水平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经常达到北宋时期的一倍左右。

可见,仅仅和平时期供养军队就已经让南宋百姓力不从心了,而战端一开,他们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

因此,对于社会底层的穷人们而言,主要矛盾是吃饭问题而非民族矛盾,他们的意愿只能是如姜夔在《扬州慢》中表述的那样——“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只要北方政权不入侵,是绝对不愿意打仗的,更不必提什么北伐。

关于北宋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关于北宋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关于北宋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杨业归宋】宋太宗赵光义(匡义)也是历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决心完成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未完成的事业,使国家得到统一。

公元978年5月,吴越王钱俶向宋朝俯首称臣,献出领地,取消国号。

至此,南方割据势力全部铲除,宣告统一。

第二年开春,宋太宗马上将进军的矛头直指北方,他亲自挂帅出征,兵分四路,攻打北汉。

他吸取太祖前一次失败的教训,预料到辽国契丹军队一定会支援北汉,所以就分出一支人马抢先攻占了太原北面的交通要道忻州(今山西忻县)以北一个叫石关岭的地方。

当宋军进攻北汉太原时,果然辽军前往驰援。

因为宋军事先占据了石关岭有利地形,且又是以逸待劳,因而打败辽国援军,使北汉都城太原完全陷入宋军包围之中。

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困境中,北汉国主刘继元只好束手投降。

刘继元手下有一名叫刘继业的大将,是位武艺高强且又忠贞刚强的人,宋太宗对他早有耳闻。

见他来降,太宗十分高兴,立刻取消北汉赐姓,恢复杨姓,赐单名一个业字,并封杨业做了左领军卫大将军,派他继续领兵驻守边境。

杨业(?-986年),本名重贵,又名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

其父杨信为“麟州土豪”,后汉时,“自为刺史”,臣附于后汉、后周。

杨信有二子,长子重贵,次子重训。

杨继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高强,名震关内外。

二十多岁时,便入仕太原北汉世祖刘崇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北汉帝刘承钧时赐姓刘,改名刘继业。

那时,宋太祖已经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

杨继业便向北汉皇帝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杨继业并未自行投宋,而仍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

后来,北汉刘继业战败投降,杨继业还在城南与宋军苦战。

宋太宗早就听说杨继业是一员勇将,十分爱惜,便派北汉亡国皇帝的亲信前去劝降。

见到皇帝派来的劝降使者,杨继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

宋太宗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他驻守于代州,并于雁门保卫战中多次将契丹击破,屡立战功,契丹人给杨继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

宋朝的历史故事

宋朝的历史故事

宋朝的历史故事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承载着许多精彩的历史故事。

从政治、军事到文化、经济,宋朝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的精彩故事。

下面我们将带您回顾一些宋朝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个伟大王朝的风采。

1. 赵匡胤篡位北宋时期,五代十国的混乱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而赵匡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了宋朝。

他原本是一名边境将领,深受士兵们的敬爱,也备受朝廷重用。

然而,由于一些权臣的觊觎,他被贬斥到边疆。

赵匡胤并没有放弃,他积极布局,最终在陈桥驿起兵,夺取了皇位,建立了宋朝,并成为第一个皇帝,赵匡胤的胆识和智慧令人钦佩。

2. 王安石变法北宋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经济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安石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措施,被称为“王安石变法”。

这一变法主要包括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推行青苗法、均输法等措施。

这些变法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强中央集权,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批评和争议。

虽然变法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3. 科举制度的推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时期。

科举制度使得臣子选拔更加公正,人才辈出。

这一制度起源于隋朝,但在唐朝和宋朝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宋朝的科举制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考核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和政策理论。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的官员备受重视,使得宋朝的政府非常稳定和有序。

4. 岳飞抗金南宋时期,北方的金朝不断对宋朝进行侵略。

岳飞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率领抗金义军多次打败金军,保卫了南宋的疆土。

岳飞的抗金精神和他所创办的“武穆遗风”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

5. 千里江山图宋朝时期,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郭熙绘制的《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描绘了当时的江山壮丽景色,真实地反映了宋朝的山水风情。

这幅画体现了宋朝文人墨客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以及对家国的深深的热爱。

6. 科技进步与经济繁荣宋朝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科技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

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

宋朝有趣的历史故事1、卢多逊,后周进士,北宋开宝元年为翰林学士,后为北宋宰相,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

开宝七年,卢多逊牵连秦王赵廷美结党营私案,被判诛九族,宋太宗念其“久事朝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改为全家发配崖州(今三亚)。

开封知府李符得知消息,对宰相赵普说,崖州虽然在海外,但水土等各方面条件还可以,发配到那里的人,基本上无伤大雅,春州虽然在内地,但那里穷山恶水,听说被贬到春州的官员,后来都无一生还,卢多逊应改发春州,赵普听了,微微点头。

没想到仅仅过了月余,李符就犯了事,被贬为宣州司马,皇上余怒未消,打算再把他贬到岭外。

赵普就把之前李符说的那番话,对皇上讲了,皇上哈哈大笑,既然如此,那就请他到春州去吧。

到春州后,李符不到十天就一命呜呼了。

感悟:做人要厚道,别想搬石头砸人,不然最终砸死的,是自己!2、呼延赞,北宋开国名将。

这人以勇武著称,打起仗不要命,立过不少战功,常常对人说他愿意死在战场上。

呼延赞为卫士直长时,自言受国恩太深,与契丹势不两立,在身上到处刺上“赤心杀契丹”字样,还把这些字涂黑。

除了身上,他在唇内也刺上这些字,兵器上就更不用说了。

他把善黥之卒叫来,对妻妾们说:“你们受了重碌,无法用别的方式报恩,就应该在脸上刺字,以表感恩之意。

”也就是说,他还想在妻妾们脸上,也刺上那些字,若有人不干,“立断其首”,弄得全家人呼天抢地。

妻妾们说:“我们是女人,脸上刺上字实在不好看,能不能改为胳膊。

”呼延赞许之。

除了妻妾,他的几个儿子和全体仆人,也必须接受这种“酷刑”。

最小的儿子刚满百日,他就把他抱到城楼上,然后往下面摔,但没摔死,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想试试儿子的命硬不硬。

每当来到直舍(官员在禁中当值办事之处),其他人都饶有兴趣地围绕在他身边,想看他今天又有什么精彩表演。

而他在单位最爱做的,是取出佩刀“刺胸出血”,“召从吏濡墨为书”,弄成奏章请求让他捍边杀敌。

有人便跟他开玩笑,为什么不把心挖出来以明忠?他说:“我并不是怕死,但契丹未灭,我是不能死的,不然就白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时期的历史故事
虽然宋代给后世的印象是重文轻武。

但鲜为人知的是,宋朝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

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
身甲也只有20公斤。

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
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

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
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
于典型的札甲。

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
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
护程度。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
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
会进一步上升。

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

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
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

同时
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

绍兴十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

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
金朝骑兵。

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
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祏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
过重,因而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宋元时代有一个很嚣张的国家,金国,它最强盛的时候曾经把北宋灭了,和南宋隔江而治,但是最后在南宋和蒙古国的夹击之中灭亡。

金国的灭亡很具有戏剧性,荒唐又悲催。

穷途末路的金
公元1234年2月(金天兴三年正月),蒙古军队南下,侵略金国。

金皇帝完颜守绪找了个“率兵抗蒙”的说辞,置妻儿老小全家不顾,自己从汴京跑出来。

一同逃出来的还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玄孙、
太祖四子完颜兀术(完颜宗弼)的曾孙完颜承麟。

当然,一路上又有
很多文武百官跟着皇帝跑,美其名曰勤王,其实也是逃。

完颜承麟
还真是把皇帝安全地送至归德,后又护送到蔡州(今河南蔡县)。


达蔡州安定后,完颜承麟提出解决战局方案:马上重建设中央政权,积极备战,因为蒙古人很快会来。

2月8日,蒙古军凶猛地逼近蔡州,在南宋军的帮助下,金皇帝所在的临时都城蔡州被围。

哀宗完
颜守绪知道金国气数已尽,很快就要灭国了,自己也不愿留个亡国
之君得说法给后人,就下诏要把皇位让给完颜承麟。

完颜承麟当然
要推却,谁都知道当这个皇帝会是亡国之君。

赶鸭子上架的皇帝
完颜承麟禁不住完颜守绪的哀求继位了,第二天一早,匆忙举行传位大典,估计完颜承麟连龙袍都还没穿戴整齐,下面来报说宋蒙
大军已攻进城内了。

这边刚下了皇位的完颜守绪,拼命朝幽兰轩。

那边刚即位的完颜承麟只有带领军队出内城,与蒙军巷战。

又怎能敌,又退守内城。

哀宗逃往幽兰轩后,干了一件事情,上吊自杀死了。

完颜承麟听说先皇死了,也按规矩与百官一起到先皇遗体前,
齐声痛哭,当场给了谥号为“哀”。

完颜承麟哭祭完哀宗后,敌人
已攻到内城城下。

完颜承麟继续在乱军中亲自征战,但哪里还有战
斗部队和战斗力哦。

很快就被蒙古和宋人军队打败。

他自己也死于
乱军之中。

自此,游牧民族女真族创建的金国,自太祖完颜阿骨打
开国,到现在历经120年,亡于蒙古和南宋联军之下。

完颜承麟在
位时间没半天,也有说不到一个时辰的,可以肯定是中国历史上在
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金国的皇位交替也真的是太任性了,不过,穷途末路的人再怎样挣扎都是没法幸免的,金国的气数已尽,不管换多少个皇帝都没用。

这场荒唐的立储闹剧,在死了俩皇帝,亡了一个国家之后终于落下
剧幕。

金政权灭亡辽政权之后,认为北宋政权拥地广大,财物众多,而不藩服,又与金争燕云十六州之地,这是和它的“中外一统”、
“民宜混同”的政策相冲突的。

为了占有河北、河东的土地,掠夺
宋的宝物财富,使宋政权臣服,因此,发动了攻宋的战争。

但是,
遇到了宋政权和军队、人民的抵抗,这使他们改变了原有的打算,
所以,在攻下宋都汴京之后,除满足了他们占有河北河东两路土地
要求之外,则坚决灭掉北宋政权,对黄河以南地区代之以傀儡政权,作为“世辅王室,永作藩臣”的藩属。

金兵在两次大规模攻宋战争
中深知,凭金政权当时的力量和宋统治下人民抗金的情绪,尚不能
一举而代宋,做到“中外一统”、“人民混同”的程度。

从金兵攻
宋的开始,金政权只是打算占有宋河北河东地区一定的土地,使宋
政权臣服,这样,在金统治者看来也就是“中外一统”了。

这个观
点是辽统治北方时期就形成了的,金继承了这种作法。

因此在摧毁
北宋政权后,他们炮制了张邦昌政权,使之都于金陵(今南京)。


用张邦昌政权来统治广大的原宋政权的土地、人民。

伪政权往往是因为背后势力不被广大百姓所认可和信任才被扶植成立的,张邦昌作为北宋原来的太宰,在北宋百姓中有一定知名度,也有一定的追随者,这也是他被选为傀儡的原因。

看了宋朝时期的历史故事的还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