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速率对拟静力试验的影响

合集下载

结构静力试验的试验加载制度

结构静力试验的试验加载制度

结构静力试验的试验加载制度
结构静力试验是通过对建筑、桥梁、机械设备等工程结构进行静力加载,以确定其承载力、稳定性和振动特性的试验。

试验加载制度是指在试验过程中,对试验加载的控制和规定。

试验加载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载方式:试验加载的方式包括静载、动载和渐进式加载等。

其中,静载试验是指在结构上施加恒定的负载,以观测结构的变形和应力情况;动载试验是指施加周期性负载,以观测结构的动态性能;渐进式加载试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增加负载,以观测结构的破坏过程。

2.加载速率:试验加载速率的选择应考虑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和试验目的。

一般来说,结构的破坏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加载速率应适当缓慢,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3.加载频率:加载频率的选择应考虑结构的固有频率和自然振动特性。

在动态加载试验中,应尽可能接近结构的固有频率,以观测结构的共振情况。

4.加载控制:试验加载时应有严格的加载控制,以保证试验的可比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静载试验,应确保稳定的加载过程和准确的测量数据;对于动载试验,应确保试验振动的平稳性和试验数据的稳定性。

5.试验记录:试验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试验参数、加载过程、结构响应等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得出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试验加载制度是保证结构静力试验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材料力学中加载速率对材料的影响

材料力学中加载速率对材料的影响

材料力学中加载速率对材料的影响加载速率是指加载过程中施加力的快慢程度。

在材料力学中,加载速率对材料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不同的加载速率可以导致材料性能和行为的显著变化。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加载速率对材料的影响以及其机制。

首先,我们将讨论加载速率对材料强度和刚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速加载下,应变率增大,从而使材料能够更好地抵抗外部力的影响。

此外,在高速加载下,材料的应力集中现象减少,从而减少了材料的潜在杂质和缺陷的作用。

因此,加载速率对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有一个正向的影响。

然而,当加载速率继续增加时,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不再增加,甚至会出现下降的现象。

这是因为在高速加载下,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和缺陷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外部载荷。

因此,当加载速度接近或超过材料内部传递应力的时间常数时,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将逐渐下降。

此外,加载速率对材料的断裂韧性和疲劳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

断裂韧性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而疲劳行为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发生损坏的能力。

实验证明,加载速率对这些行为均有重要的影响。

在低速加载下,材料通常会表现出较高的断裂韧性和疲劳寿命。

这是因为在低速加载下,材料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和扩展裂纹,从而吸收和分散能量,从而提高断裂韧性和疲劳寿命。

然而,当加载速率增加时,裂纹的扩展速度也会增加,导致材料断裂和疲劳寿命的降低。

此外,加载速率对材料的变形行为和形状记忆性能也有影响。

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行为的材料。

研究发现,加载速率的变化可以改变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温度和相变行为,从而影响其形状记忆性能。

加载速率对材料的影响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解释。

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是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

加载速率的变化可以导致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和缺陷的分布和排列发生改变。

另一个机制是动态效应的影响。

在高速加载下,材料会发生冲击和振动,从而导致能量耗散增加,加载行为发生改变。

加载速率对拟静力试验的影响

加载速率对拟静力试验的影响

加载速率对拟静力试验结果的影响摘要:静力试验是目前结构试验中最普遍和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静力试验中的加载速度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的时间成本。

因此,选取合适的加载速率,既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又能提高实验效率,节省时间成本。

本文讨论了加载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试验中选择合理和加载速度提供了参考。

一、静力试验的意义和优势由于土木工程涵盖的专业领域很宽,土木工程的荷载种类很多。

如结构自重,土的自重,风荷载,雪荷载,水压及流水压力,以及某些情况下产生的地震作用,温度作用等偶然何在和间接作用。

一般的,按照荷载的时间变异,将荷载分为永久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值可以忽略、可变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量值随时间的变化不可忽略、偶然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可能出现,且量值可能很大的作用。

严格地讲,所有的荷载作用都是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例如混凝土在长时间工作时的碳化、剥落,钢结构构件的锈蚀等,都会改变结构的自重。

回填土的密度随着降雨的变化而变化。

但上述这些变化本身都很小,加之变化持续的时间很长,变化引起的结构的加速度极小,其加速度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荷载能否按静载处理的关键不在于结构是否具有动力特性,而在于是否使结构产生不可忽略的加速度。

结构拟静力试验是结构试验中最多,最常见的一种基本试验方法,因为绝大部分结构在工作中承受的是静力荷载。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尽管各式各样的结构分析方法不断涌现,动载试验也被置于越来越突出的位置,但是静载试验在结构研究、设计和施工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型振动台的出现,无疑给结构抗震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但是振动台试验存在承载力小、试验费用高、技术复杂等弊病。

低周反复试验(拟静力试验)和计算机-电液伺服联机试验(拟动力试验)相比振动台试验,具有承载力大、技术简但、成本低廉等优势。

仍然在抗震试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加载速率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吴玉山等[1]根据岩石在单轴压缩下取得的荷载-位移全过程,对岩石破坏后区力学性状进行了探讨。

拟静力与拟动力试验

拟静力与拟动力试验

拟动力试验拟动力试验的原理是:根据数值化的典型地震加速度记录时程曲线,取某一时刻的地震加速度值和试验中前一时刻加载后实测的结构恢复力,用逐步积分振动方程的动力反应分析方法计算出该时刻结构试体的地震反应位移,并对结构试体施加此位移,实现该时刻结构试体的地震反应;实测此时的结构恢复力,按地震过程取下一时刻的地震加速度值,进行该时刻结构试体地震反应位移计算,再将位移施加到结构试体上。

如此逐时刻反复实现计算位移-施加位移-实测结构恢复力-再计算位移……的循环过程,即模拟了结构试体在地震中的实际动态反应过程。

对动力方程中的M ,C ,p 三个量,拟动力试验都可以较好的反应。

M容易准确测量,而且在试验中一般保持不变; K虽然在试验中不断变化,但由于直接从试件测得,也可以准确反应试件的真实情况; P一般依据事先选定的地震波加速度时程确定,也很明确。

拟动力试验中的一个难点就是阻尼矩阵 C的问题。

阻尼的实质是:在基于状态的动力平衡方程中为表征能量耗散而引入的一个数学概念。

在拟动力试验中,并不是由于试验测定,而是事先人为假定的,而且假定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实际上矩阵由人为假定的振型阻尼比转化为数值积分采用的比例阻尼矩阵,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近似性。

在试验过程中,矩阵是不断变化的,进入塑性阶段后,阻尼的机理也会发生改变,这显然与矩阵保持不变的假定矛盾。

在实际试验中也发现输入的阻尼对试验结果有很大影响。

有关研究阻尼对拟动力试验影响的文献非常少。

由于阻尼的复杂性,目前的拟动力试验仍是采用传统的人为假定振型比例阻尼的办法。

拟动力试验另一个问题是以集中力代替实际的分布惯性力,对这种力分布形式的简化带来的影响目前也缺乏研究。

对拟动力试验模型相似关系的研究比起振动台试验也少得多。

我国《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规定的拟动力试验模型相似要求实际是静力相似,而国内实际完成的拟动力模型试验多数是按动力相似进行的。

以上三点是拟动力试验与振动台试验相比的缺陷,也是拟动力试验今后应该重点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加载速率影响研究

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加载速率影响研究

混凝土强度检测中的加载速率影响研究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其强度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混凝土强度检测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加载速率的选择往往被忽视,而这恰恰是影响混凝土强度检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将探讨加载速率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影响,以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常用方法1. 静载荷法静载荷法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试件上施加静载荷,使其产生变形,从而推算出混凝土的强度。

静载荷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但其缺点是需要较长的试验时间,且不适用于高强混凝土。

2. 振动法振动法是一种以混凝土振动频率为基础来推算其强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上施加振动,测量其振动频率,并根据振动频率和混凝土密度等参数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

振动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试验时间短,且适用于高强混凝土,但其缺点是精度较低。

3. 冲击法冲击法是一种以混凝土试件在受到冲击后的反弹高度来推算其强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混凝土试件上施加冲击,测量其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高度和混凝土密度等参数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

冲击法的优点在于试验时间短,适用范围广,但其缺点是精度较低,易受试验环境的影响。

三、加载速率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影响加载速率是指施加外力的速率,其大小会影响混凝土试件的变形和破坏形态,从而影响推算出的混凝土强度。

一般来说,加载速率越快,混凝土试件的变形和破坏形态就越难以控制,推算出的混凝土强度就越高。

反之,加载速率越慢,混凝土试件的变形和破坏形态就越容易控制,推算出的混凝土强度就越低。

因此,加载速率的选择是影响混凝土强度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加载速率对不同检测方法的影响1. 静载荷法静载荷法对加载速率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加载速率在0.3~0.5MPa/s 之间。

过快的加载速率会导致混凝土试件的变形和破坏形态难以控制,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加载速率不同

加载速率不同
冲击试验时,摆锤所消耗的总功k一部分用 于试样的变形和破断。另一部分消耗于试样的掷 出、机身振动、克服空气阻力以及轴承和测量机 构中的摩擦消耗,在摆锤试验时这部分功是忽略 不计的。当摆锤轴线与缺口中心线不一致时,上 述功耗比较大,所以不同试验机和不同人员操作 的k值相差10%~30%。
15
五、冲击试验的应用
30
知识扩充 泰坦尼克号(Titanic)中的力学知识
1912 年 当 年 最 为 豪 华 、 号 称 永 不 沉 没 的 泰 坦 尼 克 号 (Titanic)首航沉没于冰海,成了20世纪令人难以忘怀的悲 惨海难。多年来,出版了不少回忆录、小说,演出了不少戏剧、 电影。1985年以后,探险家们数次深潜到12,612英尺深的海 底 研 究 沉 船 , 起 出 遗 物 。 1995 年 2 月 美 国 《 科 学 大 众 》 (Popular Science)杂志发表了R Gannon 的文章,标题是 『What Really Sank The Titanic』,付标题是“为什么‘不会 沉没的’船在撞上一个冰山后3小时就沉没了?一项新的科学 研究回答了80年未解之谜“。作者出示了下图两个冲击试验结 果。左面的试样取自海底的Titanic号,右面的是近代船用钢板 的冲击试样。由于早年的Titanic 号采用了含硫高的钢板,韧 性很差,特别是在低温呈脆性。所以,冲击试样是典型的脆性 断口。近代船用钢板的冲击试样则具有相当好的韧性。
3
1、应变率对金属材料的弹性行为及弹性模量 没有影响。
因弹性变形是以声速在介质中传播的,声速 在金属介质中相当大,钢中为4982 m/s,普通摆 锤冲击时绝对变形速率只有5~5.5m/s,冲击弹性 变形总能跟上冲击力的变化。
4
2、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塑性变形难于充 分进行,原因为:

第四章-拟静力实验

第四章-拟静力实验

第四章拟静力试验概述含义拟静力实验方法是目前研究结构或构件性能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实验方法。

采用一定的荷载控制或变形控制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使试件从弹性阶段直至破坏的一种实验方法。

是使结构或结构构件在正反两个方向重复加载和卸载的过程,用以模拟地震时结构在往复振动中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这种方法是用静力方法求得结构振动时的效果,因此称为拟静力试验,或伪静力试验。

实验目的进行结构拟静力实验的主要目的主要为以下三部分♦恢复力模型(如图4-1):通过实验所得的滞回曲线和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求得结构的等效阻尼比,衡量结构的耗能能力,同时还可得到骨架曲线,结构的初始刚度及刚度退化等参数,相当于结构的物理方程;♦抗震性能判定:从强度、刚度、变形、延性、耗能等方面判断和鉴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破坏机制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结构构件的破坏机制,为改进现行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改进结构设计的构造措施提供方法和依据。

图4-1 结构恢复力模型<拟静力实验特点拟静力试验的优点:该实验的加载速率很低,因此由于加载速率而引起的应力、应变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更重要的是这种实验可以最大限度的的利用试件提供各种基本信息,例如:承载力、刚度、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和损伤特征等,但不能模拟结构的地震反应过程。

拟静力实验方法可用于获取构件的数学模型,为结构的计算机分析提供构件模型,并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实验对结构模型参数做进一步的修正。

可以在试验过程中随时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的破坏状态;便于检验校核试验数据和仪器的工作情况;并可按试验需要修正和改变加载历程。

存在的不足:试验的加载历程是事先由研究者主观确定的,与地震记录不发生关系;由于荷载是按力或位移对称反复施加,因此与任一次确定性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相差很远,不能反映出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拟静力实验控制软件还比较欠缺,大多数还是人工控制或半自动控制,与设备的发展不相适应。

原因之一是拟静力实验比较复杂,实验软件与结构静力模型、结构类型、试件特征、作动器的位置安排、测量传感器的布置等均有密切关系。

加载加速工况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加载加速工况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加载加速工况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加载加速工况法是一种用于评估和验证机械设备、车辆或其他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方法。

它通过模拟真实运行环境下各种不同的载荷和加速度条件,对待测试物体加以试验和验证。

相比于传统的静态试验方法,加载加速工况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通过加载加速工况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设备在各种复杂工作环境下的工作状态和寿命。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模拟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多种载荷和振动条件,还能够模拟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不同的冲击和振动。

这种全方位的试验和验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设备的强度和耐久性,为产品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加载加速工况法的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试验过程中施加加速度场和载荷场,模拟真实工况下的振动和冲击情况;二是通过高精度的测量和监测系统,对被测试物体的应力、变形和振动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和评估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和可靠性。

加载加速工况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相比于传统的静态试验方法,加载加速工况法能够更真实地模拟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所受到的各种振动和冲击,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加载加速工况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试验和验证,节省了试验的时间和成本。

此外,加载加速工况法还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加速度和载荷条件,对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进行更全面和详细的评估。

加载加速工况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用于评估和验证机械设备和车辆的可靠性,还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建筑结构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加载加速工况法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泛,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有力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概览,以便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1. 引言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的内容和目的。

首先,我们将概述加载加速工况法的背景和定义,然后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载速率对拟静力试验结果的影响摘要:静力试验是目前结构试验中最普遍和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静力试验中的加载速度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的时间成本。

因此,选取合适的加载速率,既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又能提高实验效率,节省时间成本。

本文讨论了加载速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试验中选择合理和加载速度提供了参考。

一、静力试验的意义和优势由于土木工程涵盖的专业领域很宽,土木工程的荷载种类很多。

如结构自重,土的自重,风荷载,雪荷载,水压及流水压力,以及某些情况下产生的地震作用,温度作用等偶然何在和间接作用。

一般的,按照荷载的时间变异,将荷载分为永久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值可以忽略、可变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量值随时间的变化不可忽略、偶然作用——在设计基准期内可能出现,且量值可能很大的作用。

严格地讲,所有的荷载作用都是随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例如混凝土在长时间工作时的碳化、剥落,钢结构构件的锈蚀等,都会改变结构的自重。

回填土的密度随着降雨的变化而变化。

但上述这些变化本身都很小,加之变化持续的时间很长,变化引起的结构的加速度极小,其加速度更是可以忽略不计。

荷载能否按静载处理的关键不在于结构是否具有动力特性,而在于是否使结构产生不可忽略的加速度。

结构拟静力试验是结构试验中最多,最常见的一种基本试验方法,因为绝大部分结构在工作中承受的是静力荷载。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尽管各式各样的结构分析方法不断涌现,动载试验也被置于越来越突出的位置,但是静载试验在结构研究、设计和施工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型振动台的出现,无疑给结构抗震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但是振动台试验存在承载力小、试验费用高、技术复杂等弊病。

低周反复试验(拟静力试验)和计算机-电液伺服联机试验(拟动力试验)相比振动台试验,具有承载力大、技术简但、成本低廉等优势。

仍然在抗震试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加载速率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吴玉山等[1]根据岩石在单轴压缩下取得的荷载-位移全过程,对岩石破坏后区力学性状进行了探讨。

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峰值强度也随之增大。

以大理岩情况为例,当应变率增加10倍,强度增加5-15%。

这一结果与日本西松裕一等人“应变率每增加10倍,强度增加75kg/cm”的结论大致相符。

但是,峰值强度前的变形量,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其变化不明显,均属同一数量级。

从该表可知,当应变率从10-7s/增加到10-4/s时,非弹性变形量减少了31%石左右。

这一趋势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岩石越显脆性。

岩石到达峰值前的非弹性变形量,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减少。

据大理岩试件的统计,其数值如表1所示。

大理岩花岗岩角闪岩图1不同加载速率下几种典型岩石的荷载-位移曲线表1大理岩在不同应变速率加载下的强度和变形指标岩性应变速率1/s 极限强度(MPa)峰值变形(mm)塑性变形大理岩 5.2*10-4130.3 0.35 0.075大理岩 5.2*10-5115.0 0.315 0.080大理岩 5.2*10-698.5 0.375 0.082大理岩 5.2*10-794.2 0.30 0.110王学斌[2]使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编制的计算平面应变压缩岩样轴向、侧向、体积应变及泊松比的FISH 函数,模拟了加载速率对剪切带图案及岩样全部变形特征的影响。

加载速率较低及适中时,岩样发生单剪切破坏,剪切带倾角及宽度不受加载速率影响,应力-轴向应变曲线及应力与侧向应变曲线软化段的斜率不依赖于加载速率;高加载速率使岩样发生X 型剪切破坏,两种曲线软化段较平缓;在相同的轴向应变时,高加载速率使剪切带长度降低。

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岩样失稳破坏的前兆越来越明显,当加载速率较高时,前兆反而不明显,这是由于应力存在较大的波动,导致不正确地估计了应力峰值所对应的轴向应变。

在应变软化阶段,高加载速率使侧向应变与轴向应变曲线、泊松比与轴向应变曲线及体积应变与轴向应变曲线变平缓,也使体积应变与轴向应变曲线的峰值及对应的轴向应变增加。

三、加载速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由于混凝土是应变速率敏感性材料,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混凝土表现出与静态下不同的力学特性和破坏形态。

混凝土结构在地震、撞击和爆炸等动力作用下进行的结构分析时,若不考虑应变速率的影响会带来较大的误差。

1.1.加载速率对混凝土材料单轴性能的影响张玉敏[3]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模浇混凝土和切割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模制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单轴压缩状态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随之增长,其中C20~C35 混凝土增长范围为1~33%,C40~C60 的增长范围为2~31%;峰值应变的趋势与抗压强度相同,其中C20~C35 混凝土增长范围为0.6~19%,C40~C60 的增长范围为0.7~23%;混凝土初始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则受应变速率的影响很小,初始弹性模量大致在1.83~4.16×104N/mm2之间;泊松比在0.20 上下波动且整体范围为0.08~0.26;动态和拟静态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相似。

切割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随应变速率的增加有所提高,从最高速率10-1/s 到最低速率10-5/之间,峰值应力的提高范围大致在22%~28%左右,其对应的应变提高范围大致在23%~39%左右;初始弹性模量各强度等级在各个应变速率下变化不大;峰值割线模量则基本随强度等级的增大而变大,应变速率则对峰值割线模量影响不大,对于极限模量,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应变速率的提高,则呈上升的趋势。

1.1加载速率对混凝土劈裂性能的影响王海龙等[4]利用大型液压伺服试验机研究了不同加载速率下饱和混凝土与干燥混凝土的劈裂强度变化情况,试验研究表明:在准静态加载时,与干燥的混凝土相比饱和混凝土的劈裂强度有所降低,随着加载速率的升高,饱和混凝土的的动态劈裂强度有较大的提高。

在快速加载条件下,与干燥的混凝土相比饱和混凝土的动力劈拉强度增高;增高的机理可以通过裂纹中自由水弯月面对裂纹面产生的有益拉应力以及高速加载条件下的Stefan效应来解释,而自由水的有益拉应力和Stefan效应对混凝土的影响程度与加载速度紧密相关,低速时自由水的有益拉应力占主要作用而高速加载时Stefan效应起到主导作用。

从断裂面上来看,快速加载时断面较为平整且有较多的石子发生断裂,由此可以看出在较高的加载速率下孔隙水对裂纹的有益拉力使得混凝土界面相的宏观强度相应提高,基体相的强度趋于均化,因此快速加载时饱和混凝土的基体相类似于高强混凝土,强度提高的较多。

1.2加载速率对混凝土和钢筋粘结性能的影响张伟平等[5]通过37个试件的偏心拉拔试验,实时采集加载过程中的粘结-滑移关系数据,分析了加载速率、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箍筋和粘结长度等因素对破坏形态、粘结强度及相对滑移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混凝土抗拉强度提高且混凝土径向裂缝发展滞后,试件由混凝土劈裂破坏向钢筋拔出破坏转变,劈裂破坏试件的粘结强度提高;在相同加载速率下,随着保护层厚度的增大,试件也会由混凝土劈裂破坏向钢筋拔出破坏转变。

1.3加载速率对钢筋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影响曹闻博[6]对混凝土梁和柱进行了不同速率下的单调和低周反复加载,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在单调加载下,其极限承载力能力得到提高,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与成很好的线性关系,位移延性系数有少量提高。

梁的能量耗散量是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的,且增加的程度相对较大。

在本文试验的加载速率范围内,钢筋混凝土梁均发生弯曲破坏,但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其裂缝分布愈加均匀。

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钢筋混凝土柱在单调加载下,其极限承载力能力得到提高,柱的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与成很好的线性关系,位移延性系数有降低。

能量耗散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的。

四、加载速率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杨丽等[7]对30A钢进行了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绘制了30A钢在高应变率下(4×102/s)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

与静态下材料的屈服强度(σs≈430MPa)相比,可以看出,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表现出明显的应变速率敏感效应。

静态或准静态加载的加载速率和变形速率比较低,因此可以忽略它对断裂过程带来的影响。

在高的加载和变形速率下,材料变形和断裂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在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的响应是以声速进行的,当变形速率低于材料的声速时,变形速率对材料的弹性变形性质没有影响,但在塑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为进行充分的塑性变形,需要较长的时间,当加载速率高时,变形速率超过了进行塑性变形所需的临界变形速率,则塑性变形过程受到了约束和限制,将使材料的屈服点升高,塑性有可能降低,变形硬化过程也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材料的脆化倾向。

图2 30A钢在高加载速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加载速率对材料的微观断裂机制也会产生影响,静态下材料的微观断裂机制为微孔聚集型;动态下材料的断裂表现为由延性韧窝形态向准解理形态转变。

参考文献[1] 吴玉山,林卓英. 单轴压缩下岩石破坏后区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1987, 卷缺失(1): 23-31.[2] 王学滨. 加载速度对岩样全部变形特征的影响[J]. 岩土力学, 2008, 卷缺失(2): 353-358.[3] 张玉敏. 不同应变率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 [出版地不详]: 北京工业大学, 2012.[4] 王海龙,李庆斌. 不同加载速率下饱和混凝土的劈拉试验研究及强度变化机理[J]. 工程力学, 2007, 卷缺失(2): 105-109.[5] 张伟平,罗丹羽,陈辉,等. 不同加载速率下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试验[J]. 中国公路学报, 2014, 卷缺失(12): 58-64.[6] 曹闻博. 不同加载速率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力学特性研究[D]. [出版地不详]: 大连理工大学, 2012.[7] 杨丽,张宝友,崔约贤,等. 加载速率对30A钢断裂韧性的影响[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3, 卷缺失(5): 51-53, 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