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行为学5版
第七章-态度

结果——主妇形象
MARKETING MANAGEMENT IN CHINA
国 际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购物单 购物单 一(%) 二(%) 懒惰 4 48 不会计划家庭购物和 12 48
进行时间安排
俭朴
16
4
不是个好妻子
0
16
解释:速溶咖啡和家庭关怀,节约劳动与传统观念
基于态度功能的市场细分
从态度的角度细分足球球迷
MARKETING MANAGEMENT IN CHINA
MARKETING MANAGEMENT IN CHINA
国 际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第七章 态度——Attitudes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内容
态度的影响力 态度的功能 标准学习层级 态度的形成 态度模型
MARKETING MANAGEMENT IN CHINA
国 际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先扬后抑技术
Consistency Principle 一致性原则
注重认知\情感和 行为之间的和谐的 消费者容易被激发 去保持这些元素的 一致性. 为了与别的经验相 符,消费者会在必 要时改变他们的认 知\情感或者行为 认知一致性论又包 含:
平衡理论 认知-情感一致性理 论 失调理论 归因理论 自我知觉理论
ABC态度模型的三个层次
MARKETING MANAGEMENT IN CHINA
国 际 工 商 管 理 学 院
态度不能说明 一切
决策制定过程中,产品之外的其他对象也 会影响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有时人们只是因为不愿意、尴尬或懒惰而 不去购买一种想要的产品或服务
所以: 仅仅有态度还是不够的。
第7章 消费者的态度 《消费者行为学》PPT课件

❖ (5)角色扮演技巧(roleplaying technique)
❖ 角色扮演是指人依照他自己 的角色或模仿别人的角色来 行事。
❖ (6)运用逆反心理
❖ 逆反心理泛指个人用反向的 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 作出反应的现象。
❖
认知 ______ 情感 ______ 行为
❖ ( 想法 ) ( 感觉) (购买)
❖ 营销策略:通过广告大力宣传产品的属性和利 益以影响消费者的信念。
(2)低度参与层次
❖ 行动 _____ 情感 _____ 认知
❖ (购买) (感觉)
(想法)
❖ 营销策略:应该重视商场中的店面广告与展示, 或者是将产品与广告放在人潮密集的地方,以 便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 (1)知识功能 ❖ (2)价值表达功能 ❖ (3)自我防御功能 ❖ (4)效用功能
7.1.2消费者态度的构成
❖ 1)态度的成分 ❖ (1)认知成分 ❖ (2)情感成分 ❖ (3)行为成分
2)消费者态度的层次
❖ (1)高度参与层次
❖ 消费者参与,就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
关心或感兴趣的程度,即某事物对消费者的重 要程度。
第7章 消费者的态度
7.1 消费者态度概述 7.2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7.1 消费者态度概述
❖ 7.1.1态度的特点与功能
❖ 1)态度的含义
❖ 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 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 倾向。
❖ 2)态度的特点 ❖ (1)对象性 ❖ (2)习得性 ❖ (3)内隐性 ❖ (4)稳定性与可变性
3) 态度的功能
(2)“低球技术”(low-ball
technique)
❖ 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待别人接受后马上提出 一个更大的要求。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生平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 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 领导人。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 任编辑。
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发展与实现)
受尊需求 (自尊、表扬、地位) 社会需求(爱与归属感)
安全需求(防护、保障)
生理需求(饥饿、干渴)
(一)基本观点 1. 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 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 更高一层次的需要 3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低级的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 高级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 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 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 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 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 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 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 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再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 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 反。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 化
(三)消费行为学研究消费者心理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
消费者行为学作业习题

第一章1、工业品与消费品的本质差别在于其预期用途不同。
2、消费品的四种类型: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非寻求品3、消费者行为:指人们为了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4、消费者市场的特点p75、消费者行为的发展趋势p76、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结合实际分析)7、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的内容:三个问题8、市场细分(理解)9、市场细分的原则:一致性、可衡量性、可进入性、效益性、可识别性10、营销组合的内容:4p策略第三章1、根据消费者性格,可以把消费者行为分为六种类型p492、消费者卷入3、减少失调的购买行为4、购买角色:首倡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5、消费者购买一般决策过程6、需要是指一种匮乏状态或不均衡状态7、消费者外部信息来源:p548、消费者选择信息的过程: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曲解、选择性记忆9、购后满意、重复购买、品牌忠诚11、针对消费者出现不满后采取公开行动或私下行动,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正确观念?12、案例分析:如何从购买者角度进行异性市场开拓p6313、案例分析:消费者购买决策特点第四章1、案例分析:颜色与手机选择p692、感觉的特性:感受性、适应性、对比性3、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误差性4、案例分析:用什么颜色的杯子盛咖啡p805、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展露、注意、理解6、请解释,企业或店铺给消费者第一印象的重要性7、当消费者感知到风险的时候,一般采取什么策略来消除或降低风险感知??p90第五章1、消费者需要的特点2、案例分析:三个水果商p99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4、消费者动机的激发p1125、情绪情感的特点6、案例分析:色彩与情绪p120第六章1、案例解读:万宝路男子汉气概的塑造第七章态度1、态度的特征p150多项2、态度的三个构成成分p151多项3、改变消费者态度的依从技术p1654、案例:巧用“吃闭门羹”技巧p170第八章1、案例:宝马的生活方式营销、星巴克的生活方式营销2、个性的特征p173多选3、消费者自我意识的特征p187多选4、案例分析:延伸自我p1885、生活方式与市场营销有什么关系?第九章1、群体规范p2042、社会阶层p2103、社会阶层的特点4、社会阶层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p2135、家庭决策类型p2156、家庭决策类型的影响因素p2167、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p217第十章文化1、文化的特征p2242、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p2263、男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特点4、女性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5、案例分析:反性别消费p2386、案例分析:少年消费者喜欢与成年人比拟(解释现象)7、补偿性消费p2428、农村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共性特征:p243第十一章1、案例:巧用色彩p2502、店铺业绩公式3、商圈分析在店铺选址中的作用(论述)4、商品陈列的原则(补充)第十二章1、基本的定价策略p2762、心理定价策略p278第十三章1、网络营销的特点2、网上购物的优劣势分析3、制约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心理因素p2984、企业在实施网络营销中的应对策略5、服务的特点p3026、服务市场消费者行为的特点p3047、服务补救p311(服务补救悖论)一、名词解释1、消费者行为2、消费者卷入3、参照群体4、职业声望5、市场细分6、减少失调购买行为7、群体规范二、简答题1、简述消费者市场的特点。
消费者行为学

消费者对二个或者多个备选品的偏爱 程度相当; 一个产品明显优于备选产品; 产品在不同属性上各有千秋; 没有选择余地时做的购买决定。
介入程度越高; 决定越不容易改变; 个人体验焦虑的程度。
二、影响消费者满意的因素
(一)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预期的因素
上一章 下一章
者感到没有不满意,但决不等于就满意,而不做促销,消费者在 通常条件下一定会感到不满意) 3、竞争品牌的影响(关于同类产品的体验和信息可以影响 预期) 4、消费者特征(有些消费者较挑剔,有些较宽容)
服务
主顾 硬件设施 方便 促销
提供按月付款.销售人员.退货方便.信用.送 货
顾客
清洁、店铺布置、购买便捷、吸引力
店铺位置、停车
商店气氛
机构
广告
温馨、有趣、兴奋、舒适
三、店铺选择与消费者特征
(一)知觉风险:
购买产品涉及的风险分两类: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 社会风险是指消费者所买的产品不为同伴所欣赏或受同伴的嘲弄所造成的社 会损失。 经济风险则是指由于产品失灵或产品达不到预期效果所造成的金钱上、时间 上和精力上的损失。 面对不同产品,同一消费者的知觉风险会存在明显差异。 传统零售店应将侧重点放在销售那些有较高知觉风险的产品上。
表2—1购买前信息搜集与即时性信息搜集的比较
项目
购买前信息搜集
即时性信息搜集
1、对产品类别的介入程度 2、市场环境 3、情境因素 1、建立供未来使用的信息库 2、体验搜寻中的乐趣 1、由于产品与市场知识的增加导致 ------未来的购买效率 ------个人影响 2、冲动性购买增加 3、从搜寻和其他结果中提高满意水 平
第二节 早期动机理论
一、本能说
人生来具有特定的、预先程序化的行为倾向,这 种行为倾向纯属遗传因素所决定,无论是个人还是团 体的行为均源于本能倾向。 二个基本条件: 它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凡是同一种属的个体,其行为表现模式完全相同.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1.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 多样性–各人消费需求、偏好等不同–同一人不同期、不同情景、不同产品的行为方式不同。
(2) 复杂性。
受消费动机、文化背景、经济、个体等因素的影响(3) 行为共性。
由人们需要的共性决定。
该性质决定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4) 可引导性。
在满足消费者现实或潜在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可影响消费。
3.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从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层面划分:(1)决策导向研究(20世纪70—80年代)。
研究购买者理性决策过程。
(2)经验导向研究(20世纪80年代)。
探讨消费者非理性购买和体验型购买的行为。
(3)行为影响研究(20世纪90年代始)。
探讨源于外部非情感和信念因素产生的购买行动。
4.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必须掌握)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索1. 消费者决策过程的5个阶段:问题认知---信息搜索---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评价2. 消费者决策类型(1)扩展型决策• 属复杂决策。
对产品不熟悉,消费者介入程度高,备选产品或品牌差异程度大,购买的时间压力小。
• 特点:消费者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大量的比较、评价。
•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大量的内、外信息搜集---复杂的产品评价---购买---复杂的购后评价。
• 举例:住房、汽车、电脑等(2)有限型决策• 特点:消费者对产品了解有限;被选品差异性不大且数量有限;有限的外部信息搜集;介入程度不很高;所花时间较短。
•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以内部信息搜集为主---有限的产品评价(规则简单、属性少、品牌少)---购买---有限的购后评价• 追求多样化的购买、在它人影响下或某种情绪下的购买决策,一般属有限型决策。
• 举例:牛奶、酒等。
(3)名义型决策• 特点:购买介入程度低、购买基本不用决策、购后基本不评价。
消费者行为学重点整理

第1章导论●消费:指人们为满足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产品及非物质产品的行为和过程。
●消费者: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
●消费者行为:就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及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市场:市场是那些具有需要得到满足的需求、同时有能力获得这种需求的人、集团或组织。
消费者市场是由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的所有个人或家庭组成,是产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活动为之服务的最终市场。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动机2)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决策3)研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各种因素●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a 有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 b研究消费者行为可以帮助和引导消费者,保护消费者权益 c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 d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就是指按照消费者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
●市场细分的依据(1)按地理变量细分市场(2)按人口变量细分市场(3)按心理变量细分市场(4)按行为变量细分市场●市场细分的原则(1)一致性(2)可衡量性(3)可进入性(4)效益性(5)稳定性●营销组合1)产品2)定价3)分销4)促销●产品定位产品定位,就是在消费者头脑中为产品确立某种地位或树立某种形象,使其与其他同类的竞争产品相区别。
第2章消费者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2.1.1萌芽时期(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2.1.2应用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来源经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心理学1)心理现象的内涵(1)心理动力(2)心理过程(3)心理状态(4)心理特征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心理学的发展(1)从哲学的心理学到科学的心理学冯特(2)现代心理学的三大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信息来源第二手资料:企业内部资料、企业内部资料、政府部门、市场调查机构、行业协会、互联网 + 第一手资料●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类型: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进而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第七章消费者的态度

(测量标准信念) “你认为你的家人会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或反 对你今年购买一辆雪佛莱新车?” 极力反对 –3 –2 –1 0 1 2 3 非常支持
根据态度预测消费者行为的限制
人们对某物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他的实际行为间很 少有必然的联系:消费者可能非常喜欢某种商品,却 并不购买它。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 中间因素的影响:购买动机、购买能力、情景因素、 时滞问题、社会压力等。 态度测量与预测中的技术性问题 态度测量方法不当 态度与所要预测的行为不对应 态度主体与所要预测的行为主体不一致
行为(B) “行为”(B):指在特定的情景和时间条件下所发 生的具体行为,并且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指向。
行为意向(BI) 消费者采取某一具体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和倾 向。 可以直接测定消费者的行为意向,例: “考虑所有情况,当你下个星期去家乐福时使用报纸 赠券有多大可能?” 完全不可能 -3 –2 –1 0 1 2 3 非常可能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社会判断理论(social judgment theory)
社会判断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的现有态度(标准)会对新态 度的形成产生影响和制约。 符合态度标准的予以接受;不符合态度标准的予以 拒斥。人们对某个态度对象的偏好越强烈,他们的 接受圈就会越小。 营销含义 品牌忠诚问题 原产地效应问题
回避-回避型冲突及其营销含义
回避-回避型冲突:“两害相权取其轻”。 营销含义
改进产品,或在服务方面予以补偿 推出更新换代产品,并突出宣传它的卓越价值 安排合理的信用计划,以旧换新等,减少巨额支付的
压力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 ——平衡理论
王丽
王丽的多种可能选择
+
张军 + 耳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多属性态度模型
❖ 费宾斯 :人们对显著信 念的评价能引发他们对 事物的整体的态度。
❖ 对对象的整体态度由两 个因素构成:显著信念 与对象的联系程度以及 对显著信念的评价。
❖
n
❖ Ao=Σbiei
❖
i=1
❖ Ao= 对对象的态度;
❖ bi= 有属性i的对象的信 念强度;
❖ ei= 对属性i的评价;
❖ (3)“吃闭门羹技巧” (door-in-the-face technique) :指人们拒 绝了一个较大要求后,
对较小要求的接受程度 增加的现象。
❖ (4)那不是全部技巧 (that’s-not-all technique)
❖ 推销员通过附加免费奖 励(如“请别走,买这 套刀具,你还会免费得 到一把剪刀和一个蒸 笼”),或者在消费者 拒绝购买前通过主动降 低价格取悦消费者,以 获得消费者的依从。
❖ (2)改变情感成分 ❖ ①利用经典性条件反射 ②激发对广告本身的情感
❖ ③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 接触
❖ (3)改变行为成分
3)利用依从技术
❖ 依从:从接受他人请求而行动,使别人请求得 到满足的行为。
❖ (1)“登门槛技巧”(foot-in-the-door technique)
❖ 指在提出较大要求前,先提出较小的要求,通 过使别人接受较小的要求,从而改变对较大要 求的态度并相应增加其接受性。
态度和实际行为之间差异的原因
❖ (1)消费者的需要或动机 ❖ (2)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 (3) 消费者品牌信念和情感的强度以及新信
息的影响。 ❖ (4)缺乏直接的产品经验。 ❖ (5)变化的市场条件。 ❖ (6)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7.2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 7.2.1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理论 ❖ 1)凯尔曼的阶段论 ❖ 心理学家H·C·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有三个阶
(2)“低球技术”(low-ball
technique)
❖ 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待别人接受后马上提出 一个更大的要求。
❖ 与“登门槛技巧” 的区别:“登门槛技巧”的 两步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且两个要求之间 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低球技术”的两步操作 是紧接在一起的,没有较长的时间间隔,而且 两个要求之间有直接的联系。
7.1 消费者态度概述
❖ 7.1.1态度的特点与功能
❖ 1)态度的含义
❖ 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对 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 倾向。
❖ 2)态度的特点 ❖ (1)对象性 ❖ (2)习得性 ❖ (3)内隐性 ❖ (4)稳定性与可变性
3) 态度的功能
❖ (1)知识功能 ❖ (2)价值表达功能 ❖ (3)自我防御功能 ❖ (4)效用功能
❖ 3) 外界条件对态度改变 的影响
❖ (1)信息的作用。
❖ (2)消费者之间态度的 影响。
❖ (3)团体的影响。
❖ (4)企业形象对消费者 态度的影响。
7.2.3改变消费者态度的策略
❖ 1)改变态度的基本动机功能 ❖ 2) 改变态度的构成成分 ❖ (1)改变认知成分 ❖ ①促使消费者对产品有新的积极的评价 ❖ ②提高已存在的积极信念的强度。 ❖ ③降低已存在的消极信念的强度。
❖ (5)角色扮演技巧(roleplaying technique)
❖ 角色扮演是指人依照他自己 的角色或模仿别人的角色来 行事。
❖ (6)运用逆反心理
❖ 逆反心理泛指个人用反向的 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 作出反应的现象。
段: ❖ (1)服从阶段 ❖ (2)同化阶段 ❖ (3)内化阶段
2)认知平衡理论
❖ 海德 用“P—O—X”模型
来说明其原理。P是认知 主体,O是认知客体,X
❖
p
是与P、O有关系的某种 ❖ +
+
情境、事件观念或第三 ❖
个人。 。当三方关系均 ❖ o
+
x
为肯定,或两方为否定,
一方为肯定时,是平衡
状态,否则就是不平衡 ❖
状态
3)认知失调理论
❖ 费斯汀格 :人们在观点、态度、行为等之间具有一种 一致或平衡的取向,即两个认知元素之间要达到一致 的趋向。
❖ 所谓认知元素,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对自己的行为及 对环境所了解的事情。
❖ 减少不协调的具体途径有三条: ❖ 第一,改变行为; ❖ 第二,改变态度; ❖ 第三,引进新的认知元素。
第7章 消费者的态度
7.1 消费者态度概述 7.2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态度的概念与特点,理解态度 的功能与构成,掌握有关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基 本理论。
❖ 技能目标: 理解态度层次的含义,并能根据消 费者的态度层次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 能力目标:具有运用所学的有关态度的理论来 塑造和改变消费者的态度的能力。
牌评估或情感过程而不必影响其品牌信念,可 以运用符号和形象激发对产品的积极情感。
(4)行为学习层次
❖ 行为 —— 认知——情感 (购买) (想法) (感觉) 从营销的角度看,可以通过样品赠送、免费品尝
等方法,使消费者能有机会接触到产品。
3)态度成分的一致性
❖ 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一 般是协调一致的。
❖ n = 与此对象有关的显著 信念的数量
5)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 彼特 :把消费者态度改变归纳为两个基本路径: 中枢的和边缘的。消费者在处理认知性信息时, 中枢路径被激活;处理情绪性信息时,激活的 是边缘路径。
❖ 后来的学者认为消费者是否通过中枢路径对广 告进行精细的加工取决于MAO水平 。当MAO 水平较高时,中枢路径起主要作用;当MAO水 平较低时,边缘路径起主要作用 。
引例: 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中国制造”
❖ 外媒称,中国正出现一股消费者态度的革命。“中国 制造”不再意味着廉价、劣质和落伍。受尊敬的中国 品牌开始涌现,其中一些不仅在中国和其他地方追赶 上了更知名的外国对手,甚至已开始超越它们。
❖ 消费者态度的这种大变化主要有4个原因: ❖ 1.许多中国品牌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 ❖ 2.中国消费者在国产品牌的社会认同感上也更加自信 ❖ 3.购买国产品牌日益被视为爱国行为 ❖ 4.国产电影带来了中国文化的复兴
7.1.2消费者态度的构成
❖ 1)态度的成分 ❖ (1)认知成分 ❖ (2)情感成分 ❖ (3)行为成分
2)消费者态度的层次
❖ (1)高度参与层次
❖ 消费者参与,就是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
关心或感兴趣的程度,即某事物对消费者的重 要程度。
❖
认知 ______ 情感 ______ 行为
❖ ( 想法 ) ( 感觉) (购买)
❖ 营销策略:通过广告大力宣传产品的属性和利 益以影响消费者的信念。
(2)低度参与层次
❖ 行动 _____ 情感 _____ 认知
❖ (购买) (感觉)
(想法)
❖ 营销策略:应该重视商场中的店面广告与展示, 或者是将产品与广告放在人潮密集的地方,以 便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3)经验学习层次
❖ 情感—— 行为 —— 认知 ❖ (感觉) (购买) (想法) ❖ 营销策略:营销人员可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品
7.2.2影响消费者态度改变的因素
❖ 1)消费者本身的因素 ❖ (1)需要 ❖ (2)性格特点 ❖ (3)智力水平 ❖ (4)自尊心
❖ 2)态度的特点 ❖ (1)态度的强度直接影响消费者态度的改变。 ❖ (2)态度形成的因素越复杂,越不容易改变。 ❖ (3)构成态度的三种要素一致性越强,越不容易改变。 ❖ (4)态度的价值性也对消费者的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 ❖ (4)态度的价值性也对消费者的态度产生重要影响
❖ 态度的一致性主要和两 个因素有关:态度的价 值性与强度。
❖ 态度的价值性是指认知、 情感与行为成分的正面 性或负面性。ຫໍສະໝຸດ 7.1.3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 1)态度与行为 ❖ 通常,态度与行为的一
致性 。但是,态度的三 个成分之间也可能存在 着不一致的现象。
❖ 问题:当态度的三种成 分出现冲突的时候,纳 种成分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