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越发显得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一项迫切的重要工作。

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

但在开展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极大的降低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现本文就针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改善土地利用现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问题;对策我国是一个地广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国家领土总面积排在世界第三位。

但在现代社会大力发展建设的进程中,土地资源却越发紧张,甚至出现了严重短缺的局面。

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没有真正落实开展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

以下本文笔者就在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现状的研究基础上,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城市与乡镇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不容乐观。

这主要体现在城市土地规划不合理,土地资源紧缺加剧。

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闲置土地较多等诸多问题。

具体来讲,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县级以下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县级及其以下生活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左右,但县级及以下所占的土地面积却是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可以看出,在县域范围内的土地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其利用效率却极其低下,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县级政府没有做好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大搞开发建设,忽视了合理规划利用土地的重要性,诸如此类的政府职能欠缺是造成县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2、闲置土地较多,耕地林地逐渐减少土地闲置现象在我国城乡中普遍存在,表现在城市中主要是指城市的很多旧城区或旧工业区并未得到合理的改造与规划,使得很多土地都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甚至有些地方是处于荒废的状态。

辽宁省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辽宁省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我国可 2.评价范围港、凤城等2个县级市2015-2016年度持续发展之本。

一定时期,对资源利本轮辽宁省开展城市建设用地节土地利用状况趋向集约利用,之后趋用与保护意识不强,片面强调经济快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城市包括沈向粗放利用,北票市2015-2017年度速发展,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土地利用状况类型趋向粗放,2018年利用、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普遍存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度土地利用状况趋向集约利用。

在,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等11个地级市;新民、瓦房店、庄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城市建设用地理念的提出,资源集约利用意识逐渐河、海城、东港、凤城、北镇、大石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的指标,利用一种加强,节约集约用地逐渐上升为国家桥、调兵山、北票等10个县级市,共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Topsis-理想战略高度。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21个参评城市。

解法或优劣解距离法,该方法是以各用评价工作是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国策 3.意义指标对评价结果综合分值的负向影响的重要手段和渠道,2014年国土资源通过开展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进行评判,当某一指标出现频度越高部发布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利用评价工作,全面掌握辽宁省21个时,其越不利于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定》,同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参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约利用),筛选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部署开展全国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况、潜力规模与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中不利于城市建设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利用5年时等土地利用现状,找出节约集约用地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指标。

目的间(2014至2018年)开展城市建设用方面特征、存在问题、差距及原因,是在掌握参评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全面掌握针对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为全省科学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城市建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程用地管理、制定相关用地政策提供理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指标和因度以及潜力,为国家制定城市用地管论依据,同时,评价成果应用还可以素,能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有效地对策理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及对策作者:陈军来源:《房地产导刊》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为出发点,阐述了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城市建设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行政手段形式干预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技术手段实现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经济管理措施增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等四个方面,对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期为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对策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问题最为突出。

因此,分析建设用地集约节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合适的应对策略,对于推动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李嘉图在其地租理论中所提出,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从土地上获取高额产量与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概念的动态性与相对性。

土地利用的水平受到不同地理条件与地域差异的影响,而不同歷史阶段、土地利用技术、产业结构形式、人们价值观念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等都可能对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造成影响。

因此,衡量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水平需要以动态发展的观念,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而是需要充分考虑率经济发展、用地功能和地域差异等因素。

另一方面是其概念的目标性与特定性。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需要将保持建设用地布局合理,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秩序不因为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而受到不利影响。

2.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2.1 解决经济发展与住房用地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资源需求日益加大,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需求更为迫切,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善措施

浅谈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善措施

浅谈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善措施摘要: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分析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指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改善措施及对策建议。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供地1前言土地是各项建设用地能否顺利落地的前提,我们必须要拓宽视野,创新思路,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现行土地管理政策,积极破解建设用地这一难题。

2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及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城市建设用地以粗放型用地为主,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节约集约用地理念不深、思想意识不强、土地闲置;二是土地利用率、容积率不高、工业企业厂房以单层厂房为主、企业布局分散、部分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过低;三是土地市场优化配置还有待加强;四是违法乱占滥用土地行为时有发生、土地浪费严重等现象。

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1)认真做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控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保护基本农田、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质量,确保规划期限内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需求。

编制出符合实际需要,可操作性强的各级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加强土地年度计划管理,严格土地供应政策。

一是每年制定储备和出让土地计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限制类项目控制供地数量、对鼓励类项目优先供地,鼓励建设标准厂房。

二是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土地资产的管理,对其划拨土地处置时均纳入政府收购储备土地后,再盘活出让。

对出让地块严格执行招、拍、挂,明确出让年限、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投资强度等,有力地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

浅谈当前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土地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由于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故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十分必要,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及最终目标。

基于此,本文就当下的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展开了探析,总结和分析了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以期作为参考。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面临问题;对策引言由于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更好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成为关键措施,而也是缓解我国土地资源供需不足问题的重要手段。

为了将该措施更好地推行和落实,实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目标,有必要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和剖析,继而才能进行有效地改善和解决。

一、当下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一)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在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城市化建设占据着关键位置,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开发商和部门缺乏耕地保护意识。

具体不合理问题体现在:其一城市土地闲置或撂荒。

在社会及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基础建设的数量与规模亦在日益扩张,随之部分地区出现了非理性“圈地”的现象,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

但是很多开发商在征地之后,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开工,继而也就出现了大量耕地被搁置的情况;还有些开发商获取征地的目的并非建设生产,而是等待市场价格上涨,进行炒作从中获取利益。

其二存在诸多违法用地现象。

在土地开发之中,有些开发商肆意占地或是违法用地,旨在于能够延伸发展而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这样不仅会远远高出自身经济建设范围和开发能力,还会导致大量耕地资源被占用或浪费。

其三城市土地利用率偏低。

现阶段,很多地区存在大量的“城中村”、“城中厂”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未能尽其用,大大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自身价值不能充分展现。

(二)房地产用地结构干扰到资源公平配置的公平性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竞争激励、形势严峻,造就了用地结构的矛盾,而严重制约到了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公平性。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研究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研究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笔者从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两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管理1 在技术层面上一种良好用地管理办法,必须要有相适应的制度和可操作性的规程做保证。

研究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应用规划的手段,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用心捕捉能带动城市扩张,又能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的基本措施。

把土地的开发强度与产出率作为一个因子,扩大研究成果,满足建设用地市场需求,有序实现集约(如图1)。

1.1 坚持从规划入手,提高规划的功能和作用,力求规划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完整、长期的系统工程,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科学利用土地的前提,它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时序的规划所构成的交互网络系统。

要建立健全逐级控制、分工明确、重点突出、衔接统一的规划体系,必须强化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和政策性,提高地(市)级以下土地利用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不论大小,但都不能偏离有理、有据、有序、有效的基本原则。

有理就是说编制或修编规划必须从长计议、理由充分、观点鲜明,发展方向清晰,理得清、挑得明、有说服力,可操作性强。

有理有据就是说土地利用规划在编制期间必须分析过去发展中的利弊,着眼编制后的发展前景,从战略的高度和对未来发展的深度提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数据、指导规划编制,体现规划的实用性。

有序就是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必须坚持短、中、长规划结合,体现规划的阶段性和实现规划的长效性的有机统一。

有效就是说规划不是一纸空文,是付诸实施的指导性文件,规划编制过程必须把有效性作为发展方向,在编制中注重其土地利用的节约与集约的基本要求,规划在实施过程必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思考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思考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思考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工业和住宅等建设用地需求增加,保护耕地和增加建设用地形成了一个矛盾,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违法违规用地以及闲置低效用地更是加剧了这一矛盾。

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加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建设用地的作用和效益。

一、加强技术手段运用,提升建设用地利用水平1、从严编制用地规划,加强用地产出和标准控制要坚持从严编制用地规划,强调针对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科学、严谨、务实,更好地指导节约集约用地。

建设用地总量有限,要在开发利用规划中明确定量控制标准,研究制定适合区域发展的开发强度与产出率,力求以最低的建设用地强度获取最高产出,限制项目亩均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等指标,探索建设多层标准厂房进行出租或售卖,对投资额度小的项目不再审批新的建设用地,鼓励小项目落户标准厂房,引导土地利用强度低、闲置土地多的企业进驻标准厂房,盘活建设用地新上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高的项目,做到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产出率挂钩。

要从建设用地标准入手,建立科学用地的客观和微观指标,通过城镇人均用地、农村人均用地、城乡总人均用地等指标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在微观层面上,要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和实际,做好城市、小城镇和区域内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城市市政、工业和商业用地指标管理,从严控制开发建设、居住区和工业园区用地指标。

2、落实准入制度,优化建设用地供应结构要严格贯彻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等有关政策规定,完善区域内建设用地准入制度,在项目引进中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不予用地审批。

加强审批后用地管理,督促和引导企业按照合同约定的开发建设指标进行开发,特别关注项目开工率、投产率和税收贡献率,强化建设用地中土地出让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中制定相应的违约责任,探索建立用地信誉档案管理系统,对低效开发用地和不按照合同约定开发建设的项目方,不再接受其土地转让、抵押或新增项目申请,通过各项准入指标控制、开发建设监督和约束手段使用,提升项目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近几年虽然在土地资源开发、耕地保护、国土整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人地矛盾依然突出。

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房地产用地的结构性矛盾、工业用地的铺张浪费以及“经营城市”理念理解的偏差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观念的推进。

现今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从多方面、多层次.系统地解决或缓解这个矛盾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in development of land natural resources, farmland protection, land punish respect to do a lot of work, bu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is still outstanding.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situation, the real estate land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industrial land and the extravagance and waste “ management city” concept understanding deviation in different extent hindered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conservation concept propulsion. Now we must take th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method of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from many sided, multi level. To solve or alleviate this contradiction can ensure the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Key words: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需要新增大量建设土地,而人多地少的国情却不允许过多占用耕地,因此,必须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作者:陈军
来源:《房地产导刊》2015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以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为出发点,阐述了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城市建设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行政手段形式干预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技术手段实现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以经济管理措施增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等四个方面,对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究,以期为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问题;对策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以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问题最为突出。

因此,分析建设用地集约节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合适的应对策略,对于推动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及内涵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李嘉图在其地租理论中所提出,是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从土地上获取高额产量与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概念的动态性与相对性。

土地利用的水平受到不同地理条件与地域差异的影响,而不同历史阶段、土地利用技术、产业结构形式、人们价值观念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等都可能对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造成影响。

因此,衡量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水平需要以动态发展的观念,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而是需要充分考虑率经济发展、用地功能和地域差异等因素。

另一方面是其概念的目标性与特定性。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需要将保持建设用地布局合理,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秩序不因为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而受到不利影响。

2.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要性
2.1 解决经济发展与住房用地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资源需求日益加大,尤其是建设用地的需求更为迫切,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国人口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住房所需用地需求明显增加,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为了满足经济发展与住房用地需求,只有寻找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途径。

2.2 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

虽然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非常低,耕地面积更是在逐年减少,使得人地矛盾不断激化。

即使我国进行了土地整治,耕地质量增加的效果也并不显著。

同时,我国还存在着土地沙化、土地退化和土壤侵蚀等土地利用问题,这也增加了土地资源利用的难度。

因此,只有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决人地矛盾。

3.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建设用地的利用率低。

一方面,虽然我国人均建设用地数值较高,但是土地的产出率却非常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我国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失衡,东部发展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设用地的利用率。

3.2 建设用地的浪费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开发区的数量也随之增多。

很多城市开发区存在土地闲置、用地结构不合理和缺乏统一土地供应标准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使得城市建设用地资源被严重浪费。

3.3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大。

依据城市发展规律,当国家或者地区达到30%的城市化,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时,城市化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而专家预测在2050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0%,而由此所产生的住房建设用地需求将使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任务艰巨。

4.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
4.1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在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方面,我国要始终坚持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地方政府与公民在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中的责任。

例如我国从2014年9月1日起就开始实施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其中重点强调了国家需要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明确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

同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中还完善了监督考评新机制,要求国土资源的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与监管,对建设用地节约节约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依据法律法规对浪费土地行为和责任主体采取处理并公开通报。

4.2 以行政手段形式干预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对建设用地的增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在工作中采取盘活存量和控制增量的措施,严把建设用地审批关,确定建设用地的数量、用地面积和用地功能,避免建设用地资源的浪费。

其次,地方政府需要健全土地征用及征收、土地出让和土地储备制度等,保障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转,确保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工作有序开展。

4.3 以技术手段实现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完善的国家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是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基础,而技术手段是实现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目标的关键。

一方面,地方政府
需要加强对土地管理的整治力度通过盘活存量的土地实现建设用地资源的增加。

如实施城中村改造与旧城改造等,以搬迁与合并的方式,将分散的居民点通过整理形成规模,以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注重闲置土地的回收工作,如收回圈而不用2年以上的闲置土地,并合理配置进行开发利用;调整占地多但效益差的用地项目,将其供应给集约利用好且效益高的用地项目,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3 以经济管理增强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及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

因此,地方政府需要以经济管理措施增强建设用力集约节约利用。

首先,地方政府可以与用地单位签订用地合同,以合同方式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理,如果用地单位没有按照合同要求如期对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利用,或者开发利用的土地功能与合同不符,则需要依据合同要求用地单位赔付违约金,以及将建设用地的功能更改与合同相一致。

其次,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且效益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调动其它用地单位合理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积极性。

最后,地方政府需要完善土地开发利用的税费制度,以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等督促用地单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5.结束语
总之,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国家和地方政府注重完善土地利用的法律法规,通过行政干预、技术落实和经济管理等措施,才能切实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的合理性与高效性,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芊. 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问题和对策浅析[J]. 河南科技,2014,13:207-208.
[2]许峰云.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周亮华. 浅析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45-46+50.
[4]王玉东,武丽萍.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