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案例:长兴教育券
教育券及其应用及发展

一、教育券的概念 二、教育券的核心理念 三、国内外教育券的实践情况 四、我国教育券的发展 五、教育券视角下教育投资分析
一、教育券的概念
教育券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于1955年提出的。
教育券又称教育凭单,是在教育领域使用的一种代币券。 具体讲,它改变目前政府对学校的直接补助的教育投入方式,把原本应投入到教育中的资金经过折 算成教育券发给学生,学生凭券可以选择学校,到政府认可的学校就读。学校在收到教育券后,可 以凭教育券从政府那里兑换与等额券值的教育经费。
我觉得今后教育券可能还会继续扩展它的应用范围,比如说在学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
阶段等等。
四、我国教育券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采用教育券的可行性分析
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基本普及学前 教育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政府投入, 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11月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具体措施解决
二、教育券的核心理念:三方还权
(二)还教育选择权于学生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实行的是学生“就近入学”原则的学区管理制,即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在离 居住地最近的学校求学。如果要跨区求学则需支付昂贵的择校费。学区管理制是与我国严格的户籍 制度相匹配的。但这是我国政府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解决教育供求矛盾而采取的方式。
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万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轨等等。 教育券正是适应这一时期的一种新的机制。在这一制度模式下,政府不再直接对学校是否拨款以及 拨款数额等一系列微观的事宜进行管理,而是将教育经费折算成教育券发给学生,学生可以自主择 校,实现教育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分配。也就是说,哪个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高,办学效果好,选 择该校的学生就越多;反之,相反。 这种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实质就是一种还资源配置权于市场的机制。
教育券引导城市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走向公平-精品文档资料

教育券引导城市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走向公平Education vouchers:to orientate migrant students' education t owards fairnessYUANYe(School of education,Shanghai Normal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 na):With the increase in migrants' population,their child ren who cannot a fford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have posed a real challenge to basic education incities.Children of migrants will be members of the city,so their education ha 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that cannot be neglected.As a new approach to optimiz e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education vouchers contribute to solv ing the problem with theoretic basis and practical possibility of institutionalinnovation,which manifests the equity in education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it.一、教育券简介“教育券”的英文表述通常为“education voucher”,也称“school voucher”。
教育券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弥尔顿•弗里德曼在1955年撰写的《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教育券制度是一种由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措施,旨在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然而,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学校选择不均衡教育券制度给家长提供了选择学校的自由,但也导致了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些优质学校成为热门选择,而其他学校则因资源匮乏而无法吸引足够多的学生。
这种不均衡现象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教育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
对策: - 加大对低收入地区学校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
- 鼓励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
- 设立奖助金计划,吸引优秀教师到弱势地区任教。
3. 学生选拔机制不公平教育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选拔机制,但也带来了新的公平问题。
一些学校可能更倾向于招收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需求。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优秀学生集中在少数学校,而其他学校则面临着招生困难。
对策: - 制定公正的学生选拔标准,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和面试等多个方面。
-加强对学校招生过程的监管,确保招生公正和透明。
- 鼓励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不同特长和兴趣爱好的课程。
4. 教育资源浪费教育券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问题。
由于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学校,一些学校可能为了吸引更多学生而过分追求名声和排名。
这导致了过度投入在宣传和硬件设施上,而忽视了教育质量本身。
对策: - 加强对教育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控和评估。
-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综合考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
- 鼓励学校注重教育内涵,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5. 家庭经济压力加大教育券制度使得家长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但也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压力。
一些优质学校可能收取较高的学费,对低收入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加剧。
对策: - 设立公益性基金,用于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
教育券制度简析

教育社会学作业教育券制度简析教师:冯丽婷老师学生:窦艳娟学号:*********提交日期:2013年12月17日教育券制度简析一、概念定义(一)提出背景1955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发表了一篇名为《政府在教育中的地位》的论文,首次提出了教育券思想。
1980年在《自由选择》一书中进一步阐述完善了这种思想。
1995年在《公立学校:使其私有化》的论文中,他再一次阐述了公立学校私有化计划,即教育券思想。
他认为政府有责任投资教育,但却没有必要经营学校,政府垄断和学校间竞争不充分是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弗里德曼教育券制度的基本思路是:政府将用于教育的公共经费不再直接划拨到各个学校,而是以券的形式直接发给学生或家长;学生自由选择学校并用教育券支付学费及相关费用;学校向政府兑换等面值的现金;这种制度可用于各阶段的教育。
这一制度用“政府——学生——学校”的模式取代了“政府——学校”的资源配置模式,打破了政府对公共教育的垄断,在公共教育中引入了竞争机制,同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府的权力,扩大了家长和学生的自由,最终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在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中,他把教育券分成这么几类:1、按资金来源分:私人资金资助的教育券;公共资金资助的教育券;2、按发放对象分:“无排富性”教育券,即所有适龄学生都发放,不足部分家庭支付;“排富性”教育券,即只发放给低收入者家庭困难的学生。
(二)教育券的定义教育券制度,即政府把直接投资于公立教育的经费按照生均成本折算成有固定面额的券以后发放过学生,学生凭教育券可以到政府所认可的学校(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教育券可以冲抵部分或全部学费,学校凭教育券向政府兑换教育经费。
二、现状分析§国外现状如今美国已有多个地区推行由公款资助的“教育券”计划,有一些地区还有私人或私立机构资助的教育券。
(一)公共教育券1、密尔沃基市的“家长择校计划”(1)实施目标使贫困家庭的学生也能进入私立学校;使家长和学生有了择校自由;促进学校间的竞争。
以教育券制度推动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

以教育券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推动 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
● 施 丽 红
摘 要 : “ 在 政府 责任 ”和 “ 市场化 ”的前提 下 ,在 继续教 育领 域具备 了推行 “ 育券”的可行性 。不仅如此 ,在继续 教
教 育领 域 推 行 教 育 券 还 有助 于 改 变继 续教 育 经 费 的 发放 模 式 ,有 助 于 提 供 多 元化 的教 育服 务 ,有 助 于 转 变教 育观 念 。 因此 , 有必 要 以 莱文 模 型 为指 导 , 通过 建 立 个人 继续 教 育帐 户和 发放 具 有 一 定 面值 的 继 续教 育 券 ,建 立 与 此 相 应 的 管理 机 构 等 来建
平 竞争 的机 制 。 将 “ 育券 ”概 念 引入 中国并 进 行 实施 是 最近 教 几 年 才发 生 的事 情 。浙 江省 长兴 县 就 是 一个 典 型 的 例子 。教育 由于 其行业 的特殊性 ,它一直 被称为 中国 “ 市场 经济改革 中最后 一个计划 经济堡 垒” ,从义 务 教 育阶段到高等 教育阶 段 ,许 多方面仍然 实行着计划 经济体 制下 的管 理方式 。如果以 “ 教育券 ”这种市场
一
、
仅 将 给每 位 家 长较 多的 选择 机 会 ,同时 也迫 使 公立 学 校 通过 收 学 费而 自筹 资金 ( 单金 额 如果 不 等 于 凭 全 部 教 育开 支 ,则学 校 必须 部 分 地 自筹 资金 ) 。这 样 ,不仅 公 立 学校 之 间要展 开 竞 争 ,而 且还 要 同私 立 学 校竞 争 。 由此 可 见 ,在 弗 里 德 曼所 设想 的教 育 券 制 度 中 ,传 统上 在 公 共教 育 领 域起 主 导作 用 的政 府 替 代选 择 ( 政府 决 定 拨款 给 谁 和拨 款 的数 量 )将 转 变 为 公 民社 会选 择 ( 家长 和 学 生决 定把 教 育 券 投 向哪 所学 校 ) ,同时 又 伴随 学 校 一定 程 度上 的 自主 选 择 ( 特 定情 况 下 学 校会 因为 宗教 、学业 标 准 、 在 经 济 、性 别 等 原 因对 学 生进 行 选择 ) 。同时 也 为 公 立 学校 之 间 、公立 学 校 与私 立 学校 之 间建立 一 个 公
长兴县教育券制度

长兴县教育券制度一、改革过程2000年11月2日,长兴县教育局考察团到美国罗丝密学区进行考察,正值加州大选前夕,在一些需要全民公决的问题中,有一条“是否在全州实行学券制”供选民表决。
由此得到启发。
——出台资助政策浙江省长兴县借鉴了弗里德曼教育券的形式,首先在中国自发试验“教育券”制度。
2001年夏天,《长兴县教委关于教育券的使用办法》出台,规定从2001年起开始发放扶持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教育券”。
9月开学时,学生将教育券交到职业学校或民办学校,可以抵充相当面值的学费。
——扩大资助范围在总结教育券发放工作的基础上,长兴县教育局进一步深化、完善教育券制度,进一步拓展教育券的功能,将教育券由原来的扶持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的功能扩展到扶持弱势群体,资助家庭经济贫困学生。
2002年,长兴县教育局建立了《长兴县贫困学生档案》,制定了《长兴县贫困学生助学互助会章程》,出台了《长兴县贫困学生助学互助会经费补助实施细则》,“教育券”发放的范围拓展到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开始发放扶贫助学的教育券,小学、初中阶段的贫困生每学期可分别获得一张面额为200元、300元的教育券。
2003年秋季,又出台了补助贫困地区薄弱高中和民办高中的教育券。
200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对农村教育实施“四项工程”,其中对于贫困学生资助扩面工程就是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
长兴教育共发放四种类型的“教育券”。
2001年开始发放扶持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的教育券,2002年开始发放扶贫助学的教育券,2003年开始发放扶持薄弱普通高中和民办普通高中的教育券。
——落实管理规程对各类教育券的发放管理,由教育局统筹管理安排。
民办教育券:对要求到湖州清泉武校就读的长兴籍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每人发放一张面值500元的教育券,学生报到时凭教育券抵缴等值费用。
职业教育券:对要求报读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每人发放一张教育券,学生在到县内职业学校办理入学手续时,凭教育券抵缴300元费用。
观念转变,引发创新——浙江长兴县实施教育券制度

3.解决路径
浙江省长兴县借鉴美国的教育券制度,发展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长兴教育券。长兴教育券制度突破了传统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把部分教育经费投入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体(贫困生)和领域(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在有效地解决贫困生入学和民办、职业学校发展问题的同时,提高了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益,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支持。我们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配套制度的创新。
观念转变,引发创新——浙江长兴县实施教育券制度
(一)案例内容
摘要:2001年长兴县在引进美国教育券制度的同时加以创新,提出借助教育券发展民办教育的构想。2001年9月长兴开始发行首批教育券。中国的教育券实践就此拉开序幕,长兴也因教育券而在国内声名鹊起。这一教育投资制度创新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并不完全在于长兴教育局部分领导人“拿来主义”的做法,真正促使这次创新成功的要素应该是当地领导人别样的“公平观”与对“福利”的独特看法。这也说明观念的转变是引发创新的源泉之一。
(二)知识点简介
1. 在现有的模式、基础、环境之下做出改变,就是理念的创新。“拿来主义”的理念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能否节省管理成本,但是需要注意拿来的理念要和本土化的环境进行结合分析,然后才能发挥预期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包括创新团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观念创新等,而正确的理念和原则是创新成功的关键。
长兴教育券的创新之处
虽然长兴教育券的故乡是美国,但是长兴的教育券实践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首先,政府投入方式不同。弗里德曼提出的学券制要求政府将所有的经费折算成教育券,学校只有通过教育券才能得到政府的拨款。而长兴教育经费的主体仍以政府拨款的形式流向公立学校,仅有部分民办学校的学生、职业中学的学生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可以获得教育券。
公共政策分析的实际案例八篇

公共政策分析的实际案例八篇第1篇:公共政策分析的实际案例确定了产品的业务流程后,我们就可以针对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来规划产品的功能,这时可以对应到流程的各个环节的功能都是支持产品业务流程的功能,一般来说都应该是产品的核心功能,针对每个环节中的子流程设计的功能往往也都应该是优先级比较高的功能。
还是抖音来举例,浏览视频、添加好友、用户信息、支付与打赏功能、评价与投诉这些分别对应着对商品的浏览、选择、编辑、交流、体验等环节,都是根据对应环节中抽取的需要在线上实现的主要部分。
最后我觉得无论是从产品的功能层面还是流程层面,都应该给用户打造一个闭环的体验。
至此,我们利用“六顶思考帽”的思维训练模式,完成了一次对产品规划过程的梳理。
做此文共有两个目的:其一,帮助产品小白或者没有经历过产品规划过程的产品经理,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来理解产品规划全过程。
同时,这种平行的思维模式,也可以利用到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其他方面;其二,是想启发我们的产品经理,能够将日常接触的一些思维方式,思维提升工具,或者敏捷开发方法,结合到我们的产品规划、设计、迭代、运营工作中,使各学科、各领域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网络化、条理化、全面化。
丰富而高效的产品思维,对于一名产品经理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第2篇:公共政策分析的实际案例——“白色污染”到底如何解决?问题:今天你是否依然我行我‘塑’?中国目前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国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也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不断改善和更新。
然而,在人们追求更便捷、更舒适、更优质的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非常严重,就拿白色污染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来说,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臵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下是两个关于我国教育券制度的两个新闻和评论材料,请阅读材料,然后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第一,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券制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第二,教育券制度的理想运行需要怎样的条件?第三,教育券制度的实行能否解决我国的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问题?第四,你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供给的主要问题何在?应该怎样解决?第五,我国各级、各地政府为解决基础教育问题做了种种尝试,你怎样评价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政策?
思考问题时,可以广泛搜索相关材料,借助你所学习过的理论。
上面的几个问题是为了防止过于“发散”而不是为了限制思维,您的发言可以是有重点的,或者将几个问题综合起来回答。
如果您在思维得到任何有价值的“副产品”,发言时可以不受上面几个问题的限制。
材料一:长兴试验:“异国种子”的新生存
李梁(南方周末)■三年来,一场即使在美国也充满了争议和“前卫”色彩的“教育券”试验,在长兴按照自己的轨迹迅速推进。
经济大师弗里德曼播下的种子,飘洋过海,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了。
的确,一颗“异国种子”,在新的土壤里,将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这无疑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1月13日,浙北长兴县。
年关将近。
街头行人稀疏,中小学校园大门紧闭,空荡荡的操场上看不到一个人影,寒风追逐着落叶在地面奔跑。
关于“教育券”的讨论也随春节假期的来临而暂时陷入沉寂。
尽管长兴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之列,它在经济发达的湖州市三区三县中名气并不算大。
但是三年前,这个盛产白果、吊瓜子的县,意想不到地成为一场教育改革风潮的中心。
美国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创立的名词“教育券”,成为改革的关键词。
三年来,这场即使在美国也充满了争议和“前卫”色彩的“教育券”试验,在长兴按照自己的轨迹迅速推进。
媒体的报道均称,弗里德曼播下的种子,飘洋过海,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了。
的确,一颗“异国种子”,在新的土壤里,将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这无疑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场改革在中国大地的演变和进化。
和在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上进行的其它改革一样,长兴的“教育券”改革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异国种子”
关于长兴“教育券”改革,有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
2000年11月,正值美国加州大选前夕,长兴县教育局长熊全龙带队到美国加州考察,在洛杉矶市附近的罗斯密学区,了解到这里正在发起一项在全州实行“教育券”制度的全民公决提议。
教育券,来自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理论,就是政府改变过去将教育经费直接拨给公立学校的方式,将经费直接分发到学生家长手中,由家长自由选择学校。
“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长兴县的教育资源匮乏,怎样吸引民间资源投资办学?”熊全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听过介绍,我眼睛一亮,‘教育券'说不定可以派上用场。
”
另一个重要背景是,长兴2001 年提出创造浙江省“教育强县”的目标,而义务教
育的入学率、巩固率、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比例(要达到1: 1),都是教育强县的硬指
标。
2001 年3 月,熊全龙提出“教育券”试行构想,向省教育厅和县委县政府进言并得到了支持。
改革推进之快出人意料。
两个月后,长兴县教育局下发《关于使用“教育券”办法的通知》。
2001 年9 月,长兴县就读于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新生和职业类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分别领到了面额为500元和300 元的教育券。
靠这张券,学生可以免掉券上面额的学杂费。
学校再拿着收上来的教育券,到教育主管部门兑现相应的钱。
统计显示,2001 年长兴县总计向1 800多名学生发放了约65 万元教育券。
教育券推行效果如何?长兴县教育局介绍,民办学校生源明显增加,全县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也从2000 年的1403 人猛增到2002 年的3306 人。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在2001年就达到了创教育强县的1 :1的比例要求。
当年,长兴县在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评估验收中,顺利评上了全省第二批教育强县。
更让长兴县教育局引以为豪的是招商引资的成果:引资4500万元的华盛虹溪中学已经建成开学,投资1.5 亿元的长兴金陵高级中学将于2004年9月份开学,另一个投资1.3 亿元的学校也在建设之中。
长兴处于经济强县林立的浙江杭嘉湖地区,招商引资始终是紧绷在全县干部脑中的一根弦。
据记者了解,和许多县的做法一样,长兴县委、县政府曾专门发文,给各部门下达招商引资任务。
教育券初次“试水”成功,长兴县开始进一步开拓教育券的其他用途。
2002 年,长兴县开始实施“贫困助学教育券”,对全县361 名贫困学生每学期发放面值200 元(小学)和300 元(初中)的教育券,免掉贫困学生学杂费。
相对于前一年的教育券试验,“贫困助学教育券”效果更明显。
长兴县教育局党委书记李荣华说:“过去,扶贫助学经费送到一些学生家长手中,转眼就被拿去买化肥、农药
甚至赌钱。
将这些钱转化成教育券,就能保证专款专用,贫困生不必担心失学了。
”
“从更高的意义上说,用教育券保证贫困生接受义务教育,这也体现了社会公平。
” 长兴的教育券试验引起了广泛关注,30多家国内外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长兴县教育界一位人士说,“教育券”现在是我们长兴的一张名片。
推行这一改革的教育局原局长熊全龙最近已荣升长兴县副县长,主管全县的城建工作。
2003 年9月,备尝甜头的长兴县教育局开始将教育券的发放扩展到两所高中,以扶持他们的发展。
这一年,长兴县教育局共发放三类教育券5912张,总计金额151万元。
教育券之辩
长兴教育券发起人熊全龙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表示,“教育券是我在美国考察时学来的。
”
但记者在长兴县采访时,一些教育部门人士纷纷为他们的老领导“鸣不平”。
教育局办公室任卫国认为,长兴教育券的内容完全不同于美国的教育券,其实是熊全龙的创造,“只能说他在访问美国时受到了启发。
”
任卫国的说法似乎是有道理的,因为熊全龙自己也曾表示,在那次出国前,他从未听说过“教育券”;回国后,他们也没有通过其它渠道了解过任何关于“教育券”的消息。
细细考察,此教育券非彼教育券。
弗里德曼提出教育券理论时的现实是,美国政府每年要拿出庞大的财政经费补贴公立学校,但因为缺乏竞争,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却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