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体会
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 文献标识码】C
‘ 【 文章编号】1 7 — 2 0 2 0 )5 a 一 6 3 7 1 (0 7 0 ( )
在 急诊 危 重 病人 抢 救 中 , 管插 管 是保 证 病 人维 持 有效 气 的呼 吸功 能 , 取最 佳 的抢 救 时 机 , 救 生命 最 有效 的方法 。 争 挽 自 20 0 5年 1月 以来 山 东省 龙 口矿 业 集 团 中心 医 院急 诊科 采 用经 口明 视下气 管 插 管并 结 合 简易 呼 吸气 囊 和 呼吸 机 , 在抢 救危 重 病人 生命 方 面取 得 了 明显效 果 。 现将 有 关使 用 方法 及 护理 体会 介 绍如 下 :
椎 骨折 脱 位等 病人 切 不可 盲 目插 管 , 以免对 病 人生 命 造成 更
大 的危 险 。 32充 分 的物品 准备 是插 管的基 础 .
பைடு நூலகம்
1 . 作 步骤 患 者平 卧 于硬 板 床 上 , . 2操 2 用仰 头抬 颏 法 开 放气 道. 用指 套或 指 缠纱 布 清 除 口腔 中 的分 泌物 以及异 物 或 呕 吐
回顾 以往 危重 病 人抢 救 失败 的原 因 。 中不能 在 短 时 间 其
肺复苏 3 8例 , 急性 严 重 中毒 2 6例 ( 中有 机 磷 农 药 中 毒 2 其 O 例, 一氧 化碳 中毒 5例 , 酚 中毒 1例 ) 出血 病人 2 苯 , 脑 7例 , 胸 外 伤 7例 . 电击 伤 8例 。
12 方 法 .
内开放 气 道是 重要 因 素之 一 。由于 医护人 员 对急 诊气 管插 管 的认 识 不 足 , 需要 插 管 的危 重 病 人抢 救 时 。 赖 麻 醉 科 大 遇 依 夫, 延误 了最佳 抢救 时机 。
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体会

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2例临床资料,给予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治疗。
结果机械通气后Sp O2,PaO2,PaCO2,HR、RR均优于机械通气前,P<005,研究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重多发伤随着近年来人们生产活动增多和社会不断发展,严重多发伤的发生率逐渐增多[1]。
临床上常有昏迷、呕吐等临床症状,如果对患者气道管理不当,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笔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岁~66岁,平均年龄(358±159)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坠落伤5例,挤压伤5例,多发性刀刺伤12例。
合并血胸者6例,合并肺挫裂伤者14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者7例,合并颅脑损伤者4例,合并四肢骨折者1例。
12方法对于下列情况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患者呕吐伴有意识障碍;通过面罩吸氧无法纠正低氧血症,SpO2<95%,颜面部有外伤导致口鼻腔有大量出血或者有大量分泌物,咳嗽反射明显减弱。
气管插管之后连接呼吸机给予辅助/控制通气,进行抗感染、抗休克常规治疗,注意应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
13观察指标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SpO2,PaO2,PaCO2,HR、RR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建立数据库,严重多发伤患者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严重多发伤患者Sp O2,PaO2,PaCO2,HR、RR情况(如表1)机械通气后Sp O2,PaO2,PaCO2,HR、RR均优于机械通气前,P<005,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体会

呼吸机的监测主要有:①呼吸机是否工作正常,参数调节是否合理;②呼吸曲线是否正常;③如出现报警及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2.气道的护理
2.1严格无菌操作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正常呼吸的生理性保护功能,加之危重病人反抗力下降,无疑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更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戴口罩,一次性吸痰管要每次更换,防止医源性肺部感染。
2.3气道的湿化和温化上呼吸机时通气量的增加,将导致气管、支气管粘膜水分的过度丢失,若不对吸入气体进行湿化和温化,将导致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进而可能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因此,建立人工气道后给予科学、有效的湿化和温化极为重要。湿化液选用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湿化的方法有两种:①持续气管内滴注湿化:用输液泵将湿化液以静脉输液的方法排气后,剪掉针头,头皮针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m后固定,以3~4滴/min或8~12ml/h的速度持续气管内滴入,注入量为200~220ml/d。②超声雾化吸入法:于呼吸机湿化器中加入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利用射流原理形成直径为2~10mm的雾滴,随呼吸进入小气道稀释痰液,预防感染,2次/d,每次30min。湿化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2℃~37℃[3],不能低于20℃,也不能高于40℃,假如低于20℃可引起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气道过敏者还会引起应激性反应诱发哮喘,高于40℃可造成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减弱或消失,而且可能会灼伤局部粘膜,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也应控制在95%~100%[4]。
谈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体会
现代通气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机械通气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它已成为临床ICU中最常用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通常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以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直到呼吸功能好转和恢复[1],为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在重视使用技术的同时,还应细致的监测和精心的气道护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共使用机械通气救治病人36例,无1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减少临床风险,使呼吸机安全地发挥出最大效益。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标签:气管插管;危重病人;抢救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气管插管是保证病人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争取最佳的抢救时机,挽救生命最有效的方法。
自2005年1月以来山东省龙口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急诊科采用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并结合简易呼吸气囊和呼吸机,在抢救危重病人生命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将有关使用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1月以来龙口矿业集团中心医院急诊科为298危重病例中的106例实施了紧急气管插管,其中男性80例,女性26例;年龄18-96岁,平均年龄48岁。
插管原因为:心肺复苏38例,急性严重中毒26例(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20例,一氧化碳中毒5例,苯酚中毒1例),脑出血病人27例,胸外伤7例,电击伤8例。
1.2 方法1.1.1准备喉镜、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管芯、牙垫、吸痰管、吸引器和氧气等。
导管均采用无刺激的一次性塑料低压气囊导管,有标准的外径15 mm的导管接头。
用注射器检查气囊是否漏气。
1.2.2操作步骤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用指套或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以及异物或呕吐物。
本组中106例经口行气管插管,均采用仰卧位,检查口腔有无义齿及牙齿松动,以左手持喉镜柄,右手拇食指交叉将病人口唇牵开。
从病人右口角放入喉镜叶片,把舌头推向左侧,把喉镜片移向中线,开端置于会厌软骨前,并向上提起,以充分暴露声门,右手将气管导管循喉镜之凹槽插入声门,深度以套囊恰好位于声门下1-2 cm处,或以门齿为准,指示插入深度在成人21-22 cm即可。
导管一旦进入声门即拔除管芯放入牙垫退出喉镜叶片。
临床上急诊气管插管确定人工通气成功的指征为:①气囊通气时病人胸廓明显起伏;②听诊双肺呼吸音基本对称;③紫绀随人工通气而逐渐缓解。
1.2.3固定均采用两侧带有寸带的管状牙垫,将牙垫侧方的凹陷处紧贴气管导管,将一侧寸带在贴门齿处绕气管导管两圈后,与另一侧寸带系紧,再用另一侧寸带同时绕牙垫和气管导管两周,打死节。
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78例因各种疾病所致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aO2)、血气分析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
结果:治疗成功并顺利脱机拔管73例,死亡5例,成功率93.5%。
使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SpaO2、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
结论: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标签: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严重急性呼吸衰竭;临床疗效严重急性呼吸衰竭发病急,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由于抢救不及时而致死的患者比例为54.7%[1]。
因此,应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急性呼吸衰竭的常用抢救方法,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抢救方法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现选取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于我院进行抢救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疗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共收治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共78例,患者的致病原因多样,均经过临床诊断后确诊为严重急性呼吸衰竭。
进行气管插管通气的抢救指标[2]:(1)面罩给氧时患者面部出现严重紫绀;(2)呼吸暂停情况频发,甚至出现心跳骤停现象;(3)血气分析的指标结果异常现象明显。
本次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5.3±3.6)岁。
患者进行通气抢救前,呼吸频率为(27.3±1.4)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SpaO2)为(71.3±5.7)mmHg,血气pH为(6.34±0.4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为(9.2±1.3)KPa。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护理体会

20 0 8年 8月第 5卷第 8期 Wol el iet r dH a hDgs t 在两手紧压 下出血可立即减少。 ( )纱条填塞法 :将特制 的 2
・
临床荟萃 ・
感染。 但人们对此存在不同看法 , 认为操作困难 , 填塞不紧 反 而影响子宫收缩 , 导致感染。 有学者使用 H le 宫腔填塞器, om s 操作方便 , 果好 。 效 大多数情况下将宫腔塞纱条应 用于前置胎
随着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的建立, 新一代多功能呼吸机 的引 进, 使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危重患者 的抢救中 日益广 泛 。我院通过气管插 管行机械通气 治疗挽救 了许 多患者 的生
命,现将笔者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 介绍如 下。
1 痰 液 的 湿 化
每隔 3 h ~4 将套囊 的气体放掉 3 m n 放气前应先吸尽 口腔、  ̄5 i , 咽部分泌物 , 放气后套囊 以上部分 的分泌物 可流 入气管 , 经 应
吸 口鼻腔 。湿化器 中应加无菌蒸馏水 。加强患者的营养 , 高 提 免疫力。定期进行痰菌培养 ,选用有效抗 生素。
5 加 强 基 础 护 理
据。 果分泌物稀薄 ,能顺利通过 吸痰管,没有结痂或黏液块 如
吸出,说明湿化满意。 ( )定 时向气管 内滴入生理盐水 ,2% 2 0
( )应用呼吸机治疗 的患者 由于机体咳嗽反射减弱、呼 1
盘剖 宫产 出血 ,直视下填塞可起到 良好的止血效果.
宽 68m - c,长 l 15, ^ 层 大纱条填塞宫腔,压迫 止血 。助 - — .m 46 手在腹部固定子 宫, 术者用卵圆钳持纱条由宫底 由内向外 , 纱 条紧填子 宫腔 。若 留有空 隙,将造成隐性出血加重病情 。2h 4
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用护理体会

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应用护理体会  目的强调实施气管插管在急救中的重要性。
方法对53例急危重患者插管方式、插管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在20s内均完成,成功率100%。
结论急救医护人员应用熟练的插管技术,对急危重患者施行紧急气管插管术,能有效地保证气道开放和通气,为进一步检查、抢救、治疗提供了基本生命支持。
标签: 气管插管应用护理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53例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并加强了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提高了成功率,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53例患者,男30例,女23例;年龄15~81岁,平均48岁。
致病原因是: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者15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呼吸衰竭者15例;多发性复合伤者14例;电击伤者4例;毒蜂蛰伤者2例;其他3例。
2气管插管术实施本组患者经评估均符合紧急气管插管的适应症:立即将患者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头向后仰,充分开放气道,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有活动义齿者取下,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身材大小,插管的途径选择导管及用物,评估插管深度[1]。
右手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从病人右口角进入,把舌体推向左侧,暴露悬雍垂,将喉镜窥视片继续向前推进,待镜片进入舌根与会厌沟后,向上向前提起喉镜(勿以上切牙为支点以免碰落牙齿)暴露声门,右手持已插好金属管芯的导管使其斜面朝向左侧,轻轻转动使其由两声带间滑入,导管气囊进入声带下方,成人管头应位于声带下方5~6cm,取出喉镜,维持导管位置,拔出管芯,置入牙垫,将气管导管和牙垫捆扎固定。
用呼吸囊连接气管导管,挤压呼吸囊,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后,给气囊注入约5mL空气密闭气道。
必要时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予高流量吸氧,合并心跳骤停者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和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应用。
3气管插管护理(1)一般护理:气管插管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2]。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应定时开窗通风,温湿度适宜。
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

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
1. 病人护理前的准备
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需要很多细节处理。
首先要做的是确定病人是否需要气道管理,如果需要的话,应该及时进行气管插管。
在气管插管之前,需要准备好各种器材,比如:橡胶手套、脖子固定器、培训单等。
同时,对于较为年轻的医生,此时也要询问并观察老师的操作技巧,熟悉操作步骤,避免出现意外。
2. 气管插管的操作过程
气管插管过程中,首先需要先嘱病人进行吸痰,清洁口腔,排几口大闷气,以免术中出现呼吸急促等突发情况。
然后按照气管插管操作流程进行:让病人张嘴,用气管镜检查,阻断口鼻,将哺乳顺序扁平放置;将气管插管插入喉部,观察到插入无误后,用脖子固定器固定好气管插管。
3. 气管插管后的病人护理
气管插管后,病人在清醒时也应该保持清洁、吸痰和口腔护理。
而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也要观察气道通畅情况及呼吸机管路是否气囊堵塞或漏气。
同时,监控气道压力和氧合情况,特别是在有助于呼吸情况下减少呼吸机时间,让病人进行自主呼吸。
4. 给病人减轻心理负担
机械通气的病人为了保证通气和氧合功能,必须长时间接受此项治疗。
他们的周边家人也对病情充满担忧和不安。
在护理中,我们的职能也要在医治上面以心理护理为主,了解病人和家人的心理状态,通过耐心理解和引导,减轻他们的负担,提高病人和家人对治疗的信心。
5. 总结
对于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管理,气管插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需要医疗人员的高度质量和技能。
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细心耐心,更要注重病人的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
希望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在护理需要时,用最专业的技能和诚挚的爱心去面对病情,给予最全面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2例临床资料,给予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治疗。
结果机械通气后sp o2,pao2,paco2,hr、rr均优于机械通气前,p<005,研究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重多发伤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产活动增多和社会不断发展,严重多发伤的发生率逐渐增多[1]。
临床上常有昏迷、呕吐等临床症状,如果对患者气道管理不当,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
笔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6岁~66岁,平均年龄(358±159)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坠落伤5例,挤压伤5例,多发性刀刺伤12例。
合并血胸者6例,合并肺挫裂伤者14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者7例,
合并颅脑损伤者4例,合并四肢骨折者1例。
12方法对于下列情况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患者呕吐伴有意识障碍;通过面罩吸氧无法纠正低氧血症,spo2<95%,颜面部有外伤导致口鼻腔有大量出血或者有大量分泌物,咳嗽反射明显减弱。
气管插管之后连接呼吸机给予辅助/控制通气,进行抗感染、抗休克常规治疗,注意应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
13观察指标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spo2,pao2,paco2,hr、rr 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建立数据库,严重多发伤患者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sp o2,pao2,paco2,hr、rr情况(如表1)机械通气后sp o2,pao2,paco2,hr、rr均优于机械通气前,p<005,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气道不畅通、误吸综合征等临床特点,可能出现脑组织缺氧,进而出现低氧血症[3]。
一旦出现组织缺氧,会造成乳酸堆积,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释放,加重组织损伤,促使病情出现恶化。
早期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可以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呼吸道通畅和机体氧气供应,降低
组织缺氧引起的坏死、致残及死亡率。
虽然有研究说明在患者在进入呼吸衰竭状态时进行通气才能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但是早期进行机械通气,血气分析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机械通气可以有效的治疗濒临呼吸衰竭患者,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患者组织的缺氧状态。
严重胸外伤所ards死亡率达到50%~70%,由于ards早期症状常被其他症状所掩盖,不易发现,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4]。
早期使用呼吸机能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纠正反常呼吸,机械通气可适当加peep,可以使肺泡始终保持正压,使萎缩的肺开放,增加功能残气量,同时能克服胸壁软化,使浮动的胸壁固定[5]。
peep也应从小开始,根据病情增加,一般控制在5~15 cmh2o,一般不超过18 cmh2o,否则会产生气压伤,影响心排氧量。
机械通气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呼吸机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优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可能有病原菌、真菌的混合型感染,出现多种污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气道湿化、吸痰过程中进行无菌操作,对气道内分泌物进行定期培养。
笔者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32例临床资料,给予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表明,机械通气后spo2,pao2,paco2,hr、rr均优于机械通气前。
综上所述,早期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峻峰,石源. 早期气管插管联合机械通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抢救中的效果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1):33723373.
[2]陈华文,李树生,郑智,等. 早期气管插管在严重胸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6,12(2):6970.
[3]孙鸿礼,夏连贵,方晨光,等. 重型脑外伤早期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中华全科医学,2010,8(2):177178.
[4]王瑞华,李颖,舒刚,等. 机械通气在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474051.
[5]韦军武,黄乔春,杨国平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早期应用.临床外科杂志, 2008, 16(8): 558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