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一次函数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一次函数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故是一次函数的有 3 个.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
6.如图,直线 y=-x+m 与直线 y=nx+5n(n≠0)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 x 的不等式x+m>nx+5n>0 的整数解为( )
A.-5,-4,-3 【答案】B 【解析】 【分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别利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分析得出即可.
【详解】
解:(1)y=x 是一次函数,符合题意;
(2)y=2x﹣1 是次函数,符合题意;
(3)y= 1 是反比例函数,不符合题意; x
(4)y=2﹣3x 是一次函数,符合题意;
(5)y=x2﹣1 是二次函数,不符合题意;
A.(21009,21010) C.(21009,﹣21010) 【答案】D 【解析】 【分析】
B.(﹣21009,21010) D.(﹣21009,﹣21010)
写出一部分点的坐标,探索得到规律 A2n+1[(﹣2)n,2×(﹣2)n](n 是自然数),即可求 解; 【详解】 A1(1,2),A2(﹣2,2),A3(﹣2,﹣4),A4(4,﹣4),A5(4,8),… 由此发现规律: A2n+1[(﹣2)n,2×(﹣2)n](n 是自然数), 2019=2×1009+1, ∴A2019[(﹣2)1009,2×(﹣2)1009], ∴A2019(﹣21009,﹣21010), 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特点;能够根据作图特点,发现坐标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D.y=x+12
【答案】A
【解析】

高一基本函数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基本函数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温馨提醒:成功不是凭梦想和希望,而是凭努力和实践过关检测一、选择题1.函数y= 2-x + 1 (x>0) 的反函数是(A.y = log2 x 1, x €( 1,B.y =—1og2 x 1 , x €( 1 ,2)C.y = log2 xf(x) 2.已知(A)(0,1)(3a 1)x2】4a, xlog a x, xD.y = —1og2 x2】)上的减函数,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1(B) (0, 3)(C)[7,3) (D) [7,1)3•在下列四个函数中,满足性质: “对于区间(1,2)上的任意X1,X2(X1 X2) |f(X1) f(X2)| |X2 x1 | 恒成立”的只有(A)1f (x)X (B)x |x|(C)f(x) 2x(D)f(x) x24.已知f (x)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1时, f (x) |g x.设6f( ),b5(A)(B)(C)(D) c a5•函数A.6、A. f(x)3x21 xlg(3x 1)的定义域是(1,)F列函数中,3y x ,x(B.(C.1 13‘3D. 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B y sinx , x RC y x , x17、函数y f(x)的反函数y f (x)的图像与y轴交于点P(°,2)(如右图所示),则方程f(x) 0在[1,4]上的根是X A.4 B.3 C. 2 D.1 8设f(x)是R上的任意函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X)f( X)是奇函数(B)f (x)|f ( x)|3 5I 9,则1D.是奇函数(C) f (x)f( x)是偶函数(D) f(x)f( x)是偶函数9、已知1函数y e白勺图象与函数y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A. f2x e (x R) f 2xB.C. f2x2e x(x R) f 2xD.2e x1,x< 2,则f (f (2))的值为f(x)10、设Iog3(x2 1), x 2.(A)0(B)1(C)2 (D)3a,a b11、对a, b R,记max{a, b}= b,a<b,函数f(x)= max{|x + 1|, |x—2|}(xy x对称,则In 2gn x(x 0)In x In 2(x 0)R)的最小值是(A)01(B) 23(C) 2(D)32 212、关于x的方程(x 1)k 0,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2个不同的实根;②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4个不同的实根;③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5个不同的实根;④存在实数k,使得方程恰有8个不同的实根;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A. 0二、填空题13•函数对于任意实数X满足条件f x 2f x f11 5,则g(x) 14.设xe ,xInx,x0.°.则1g(g(2))15.已知函数1a 2x 1,若X为奇函数,则a16.设 a 0,a 解答题,函数f(x)2loga(x 2x 3)有最小值,则不等式loga(x 1) 0的解集为17.设函数f (x)x24x 5(1)在区间[2,6]上画出函数f(X)的图像;(2)设集合 A x f(x) 5 , 2] [0, 4] [6,).试判断集合A和B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f (x)19.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x2 bx 12 a 是奇函数。

函数测试题(含答案)

函数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函数测试题学生:用时:分数:一、选择题和填空题(3x28=84分)1、若372log πlog 6log 0.8a b c ===,,,则()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 【答案】A【解析】利用中间值0和1来比较: 372log π>1log 61log 0.80a b c =<=<=<,0, 2、函数2()(1)1(1)f x x x =-+<的反函数为()A .1()11)f x x -=>B .1()11)f x x -=>C .1()11)f x x -=≥D .1()11)f x x -=≥ 【答案】B【解析】221(1)1,(1)11x y x x y x <⇒=-+ ∴-=-⇒-=所以反函数为1()11)f x x -=->3、已知函数2()cos f x x x =-,对于ππ22⎡⎤-⎢⎥⎣⎦,上的任意12x x ,,有如下条件: ①12x x >;②2212x x >;③12x x >.其中能使12()()f x f x >恒成立的条件序号是. 【答案】②【解析】函数2()cos f x x x =-为偶函数,则1212()()(||)(||).f x f x f x f x >⇔>在区间π02⎡⎤⎢⎥⎣⎦,上, 函数2()cos f x x x =-为增函数, 22121212(||)(||)||||f x f x x x x x ∴>⇔>⇔>4、已知函数3log ,0()2,0xx x f x x >⎧=⎨≤⎩,则1(())9f f =()A.4B. 14C.-4D-14答案:B5、函数0.51log (43)y x =-的定义域为()A.( 34,1) B (34,∞) C (1,+∞)D. ( 34,1)∪(1,+∞)答案:A6、若x 0是方程lg x +x =2的解,则x 0属于区间() A .(0,1)B .(1,1.25)C .(1.25,1.75)D .(1.75,2)答案:D7、函数(0,1)x y a a a a =->≠的图象可能是答案:C8、设f(x)=x x -+22lg,则)2()2(xf x f +的定义域为 A. ),(),(-4004 B.(-4,-1) (1,4) C. (-2,-1) (1,2) D. (-4,-2) (2,4)答案:B9、设函数1()21(0),f x x x x=+-<则()f x ()A .有最大值B .有最小值C .是增函数D .是减函数答案:A10、设abc >0,二次函数f(x)=a2x+bx+c 的图像可能是()答案:D11、a <b,函数2()()y x a x b =--的图象可能是答案:C12、设函数1()f x x=,2()g x x bx =-+.若()y f x =的图象与()y g x =的图象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1122(,),(,)A x yB x y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2120,0xx y y +>+>(B)12120,0xx y y +>+< (C)12120,0xx y y +<+>(D)12120,0xx y y +<+<答案:B13、如果,0log log 2121<<y x 那么A .y< x<1B .x< y<1C .1< x<yD .1<y<x答案:D14、集合{|lg 0}Mx x =>,2{|4}N x x =≤,则M N =( )A .(1,2)B .[1,2)C (1,2]D .[1,2] 答案:C15、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为( )A .1y x =+B .2y x =-C .1y x=D .||y x x =答案:D16、下列四类函数中,具有性质“对任意的0,0x y >>,函数()f x 满足()()()n f x y f x f y +=”的是(A )幂函数(B )对数函数 (C )指数函数(D )余弦函数答案:C17、某学校要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6.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y 与该班人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取整函数[]y x =([x ]表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可以表示为 (A )y =[10x ](B )y =[310x +](C )y =[410x +](D )y =[510x +]答案:B18、函数13y x =的图像是【B 】19、方程cos x x =在(),-∞+∞【C 】(A)没有根 (B)有且仅有一个根 (C) 有且仅有两个根(D )有无穷多个根20、若不等式2x 2-3x +a <0的解集为( m ,1),则实数m =▲.答案:1221、函数f (x )=log 3(x +3)的反函数的图像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答案:(0,-2)22、函数()f x =____________.(用区间表示) 答案: (21-,∞)23、设函数()0102x x f x x ≥=⎨⎛⎫<⎪ ⎪⎝⎭⎩,,,则()()4=f f -.答案:424、已知函数232,1,(),1,x x f x x ax x +<⎧=⎨+≥⎩若((0))4f f a=,则实数a =.答案:2 25、设lg ,0()10,0x x x f x x >⎧=⎨≤⎩,则f(f(-2))=___—2___.26、设n ∈N *,一元二次方程x 2-4x+n=0有整数根的充要条件是n=___3或4__.27、函数2()f x =的定义域为.答案:[3,)+∞28、若函数()(0,1)x f x a a a =>≠在[-1,2]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m,且函数()(14g x m =-在[0,)+∞上是增函数,则a =____.答案:14当1a >时,有214,aa m-==,此时12,2a m ==,此时()g x =为减函数,不合题意.若01a <<,则124,aa m-==,故11,416a m ==,检验知符合题意.二、解答题(8x2=16分)29、设a 为实数,函数2()2()||f x x x a x a =+--.(1)若(0)1f ≥,求a 的取值X 围;(2)求()f x 的最小值;(3)设函数()(),(,)h x f x x a =∈+∞,求.不等式()1h x ≥的解集. 解:(1)若(0)1f ≥,则20||111a a a a a <⎧-≥⇒⇒≤-⎨≥⎩(2)当x a ≥时,22()32,f x x ax a =-+22min(),02,0()2(),0,033f a a a a f x a a f a a ⎧≥≥⎧⎪⎪==⎨⎨<<⎪⎪⎩⎩ 当x a ≤时,22()2,f x x ax a =+-2min2(),02,0()(),02,0f a a a a f x f a a a a ⎧-≥-≥⎧⎪==⎨⎨<<⎪⎩⎩ 综上22min2,0()2,03a a f x a a ⎧-≥⎪=⎨<⎪⎩ (3)(,)x a ∈+∞时,()1h x ≥得223210x ax a -+-≥,222412(1)128a a a ∆=--=-当a a ≤≥时,0,(,)x a ∆≤∈+∞;当a <<>0,得:(0x x x a ⎧⎪≥⎨⎪>⎩讨论得:当a ∈时,解集为(,)a +∞;当(a ∈时,解集为(,[)33a a a +⋃+∞;当[a ∈时,解集为)+∞.30、设向量a =(sinx ,cosx ),b =(cosx ,cosx ),x ∈R ,函数f(x)=a·(a +b).(Ⅰ)求函数f(x)的最大值与最小正周期;(Ⅱ)求使不等式f(x)≥23成立的x 的取值集。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除去小正方形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速度为v,由于v分为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成穿入大正方形,=⨯-⨯=-≤.S vt vt vt2214(1)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22113S=⨯-⨯=,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22(11)3(1)S vt vt vt∴符合变化趋势的是A和C,但C中面积减小太多不符合实际情况,∴只有A中的符合实际情况.故选A.2.如图1,在矩形ABCD中,动点P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AB的面积为y,如果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矩形ABCD 的面积为( )A .24B .40C .56D .60【答案】A【解析】【分析】 由点P 的运动路径可得△PAB 面积的变化,根据图2得出AB 、BC 的长,进而求出矩形ABCD 的面积即可得答案.【详解】∵点P 在AB 边运动时,△PAB 的面积为0,在BC 边运动时,△PAB 的面积逐渐增大, ∴由图2可知:AB=4,BC=10-4=6,∴矩形ABCD 的面积为AB·BC=24,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图象,根据△PAB 面积的变化,正确从图象中得出所需信息是解题关键.3.如图,在Rt ABC ∆中,点D 为AC 边中点,动点P 从点D 出发,沿着D A B →→的路径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到B 点,在此过程中线段CP 的长度y 随着运动时间x 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则BC 的长为( )A .1323B .3C 455D 145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即可求出CD 的长,从而求出AD 和AC ,然后根据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和垂线段最短即可求出CP ⊥AB 时AP 的长,然后证出△APC ∽△ACB ,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AB ,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 .【详解】解:∵动点P 从点D 出发,线段CP 的长度为y ,运动时间为x 的,根据图象可知,当x =0时,y=2∴CD=2∵点D 为AC 边中点,∴AD=CD=2,CA=2CD=4由图象可知,当运动时间x=()211s +时,y 最小,即CP 最小 根据垂线段最短∴此时CP ⊥AB ,如下图所示,此时点P 运动的路程DA +AP=()()1211211⨯+=+所以此时AP=(21111AD -=∵∠A=∠A ,∠APC=∠ACB=90°∴△APC ∽△ACB ∴AP AC AC AB = 即1144AB= 解得:1611在Rt △ABC 中,225511AB AC -=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函数图象解决问题,掌握图象和图形的对应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勾股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4.函数1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1B .x >0C .x≥1D .x >1【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x-1≥0且x-1≠0,解得x >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5.小丽早上步行去车站然后坐车去学校,下列能近似的刻画她离学校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上学,可得离学校的距离越来越小,根据开始步行,可得距离变化慢,后来坐车,可得距离变化快.【详解】解:A、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B、距离越来越小,但前后变化快慢一样,选项错误;C、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D、距离越来越小,且距离先变化慢,后变化快,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是解题关键.6.小亮同学骑车上学,路上要经过平路、下坡、上坡和平路(如图),若小亮上坡、平路、下坡的速度分别为v1,v2,v3,v1<v2<v3,则小亮同学骑车上学时,离家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可能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对每个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图象得正误.【详解】解:A 、从图象上看小亮的路程走平路不变是不正确的,故不是.B 、从图象上看小亮走的路程随时间有一段更少了,不正确,故不是.C 、小亮走的路程应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两次平路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此图象符合,故正确.D 、因为平路和上坡路及下坡路的速度不一样,所以不应是一条直线,不正确,故不是. 故选C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的坐标:()()0,2,2,01(),3A B C ---,,从、、A B C 三个点中依次取两个点,求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 )A .13B .16C .12D .23【答案】A【解析】【分析】先画树状图展示所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再找出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详解】解:在()()0,2,2,01(),3A B C ---,三点中,其中AB 两点在2y x x 2=--上,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结果数为2, 所以两点都落在抛物线2y x x 2=--上的概率是216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和函数图像上点的特征.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求出n ,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 或B 的结果数目m ,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事件A 或B 的概率.也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8.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匀速上坡到达A 地后再匀速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A .9分钟B .12分钟C .8分钟D .10分钟【答案】B【解析】【分析】 先根据图形,得到上坡、下坡的时间和距离,然后分别求出上、下坡的速度,最后计算返回家的时间【详解】根据图形得,从家到学校:上坡距离为1km ,用时5min ,下坡距离为2km ,用时为4min 故上坡速度115V =(km/min),下坡速度22142V ==(km/min) 从学校返回家的过程中,原来的上下坡刚好颠倒过来,即上坡2km ,下坡1km故上坡时间12t15==10(min),下坡时间21t12==2(min)∴总用时为:10+2=12(min)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关键是将函数图像中的数据与生活实际一一对应9.如图,矩形ABCD中,6cmAB=,3cmBC=,动点P从A点出发以1cm/秒向终点B运动,动点Q同时从A点出发以2cm/秒按A D C→→B→的方向在边AD,DC,CB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那么APQ∆的面积()2cmy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APQ面积的变化,进而得出△APQ的面积y(cm2)随着时间x (秒)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情况.【详解】解:根据题意可知:AP=x,Q点运动路程为2x,①当点Q在AD上运动时,y=12AP•AQ=12x•2x=x2,图象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②当点Q在DC上运动时,y=12AP•DA=12x×3=32x,是一次函数;③当点Q在BC上运动时,y=12AP•BQ=12x•(12−2x)=−x2+6x,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结合图象可知A选项函数关系图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讨论三角形APQ的面积变化.10.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下列说法:①他们都骑行了20km;②乙在途中停留了0.5h;③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④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根据图象信息,以上说法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由图可获取的信息是:他们都骑行了20km;乙在途中停留了0.5h;相遇后,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所以甲比乙早0.5小时到达目的地,所以(1)(2)正确.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点评: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11.如图,数轴上表示的是某个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则这个函数解析式为()A.y=x+2 B.y=x2+2 C.2x+D.y=12 x+【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 .2y x =+,x 为任意实数,故错误;B .22y x =+,x 为任意实数,故错误;C .2y x =+,20x +≥,即2x ≥-,故正确;D .12y x =+,20x +≠,即2x ≠-,故错误; 故选C . 考点:1.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12.某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围绕重点,精准发力,进一步净化了城市环境,美化了市容市貌,如图1,园林队正在迎春公园进行绿化,图2为绿化面积S (单位:2m )与工作时间t (单位:h )之间的关系图象,工作期间有1小时休息,由图可知,休息后每小时绿化面积为( )A .250mB .280mC .2100mD .240m【答案】A【解析】【分析】 由图象可知休息1小时后,园林队工作了2个小时,绿化了216060100m -=,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由图象可知,园林队休息后继续工作了:422h -=,绿化面积为216060100m -=,∴休息后每小时绿化面积为:2100250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图象,从图象中找出与所求内容相关的信息是解此题的关键.13.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靠在一起,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大正方形保持不动,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重叠部分后的面积为s,那么s 与t 的大致图象应为( )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 根据题意,设小正方形运动的速度为v ,分三个阶段;①小正方形向右未完全穿入大正方形,S=2×2-vt×1=4-vt ,②小正方形穿入大正方形但未穿出大正方形,S=2×2-1×1=3,③小正方形穿出大正方形,S=Vt×1,分析选项可得,D 符合,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决此类问题,注意将过程分成几个阶段,依次分析各个阶段得变化情况,进而综合可得整体得变化情况.14.当实数x 2x -41y x =+中y 的取值范围是( ) A .7y ≥-B .9y ≥C .9y <-D .7y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易得x 的取值范围,代入所给函数可得y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由题意得20x -≥,解得2x ≥, 419x ∴+≥,即9y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值的取值的求法;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得到x 的取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如图1,点F 从菱形ABCD 的项点A 出发,沿A -D -B 以1cm/s 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 .图2是点F 运动时,△FBC 的面积y (m 2)随时间x (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 的值为( )A .5B .2C .52D .25【答案】C【解析】【分析】 过点D 作DE BC ⊥于点E 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求出DE=2,再由图像得5BD =,进而求出BE=1,再在DEC Rt △根据勾股定理构造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过点D 作DE BC ⊥于点E由图象可知,点F 由点A 到点D 用时为as ,FBC ∆的面积为2acm .AD BC a ∴==∴12DE AD a =g 2DE ∴=由图像得,当点F 从D 到B 时,用5s5BD ∴=Rt DBE V 中,2222(5)21BE BD DE =-=-=∵四边形ABCD 是菱形,1EC a ∴=-,DC a =DEC Rt △中,2222(1)a a =+-解得52a =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解答此题关键根据图像关键点确定菱形的相关数据.16.按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能使输出k的值为1的是()A.x=1,y=2 B.x=2,y=1 C.x=2,y=0 D.x=1,y=3【答案】B【解析】【分析】把各项中x与y的值代入运算程序中计算即可.【详解】解:A、把x=1,y=2代入y=kx,得:k=2,不符合题意;B、把x=2,y=1代入y=kx-1,得:1=2k﹣1,即k=1,符合题意;C、把x=2,y=0代入y=kx-1,得:0=2k﹣1,即k=12,不符合题意;D、把x=1,y=3代入y=kx,得:k=3,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程序图的计算,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7.如图是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示意图,分为深水池和浅水池,如果向这个蓄水池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能大致表示水的最大深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首先看图可知,蓄水池的下部分比上部分的体积小,故h与t的关系变为先快后慢.【详解】根据题意和图形的形状,可知水的最大深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分为两段,先快后慢。

(完整版)基本初等函数测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基本初等函数测试题及答案

基本初等函数测试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下列各式:其中正确的个数是B .2.函数y = a x|(a>1)的图象是( )3.下列函数在(0,+^ )上是增函数的是()1 —4•三个数Iog 25,2。

丄2-1的大小关系是( )A . Iog 25<20.1<2-1B . Iog 25<2-1<20.1 C . 20.1<2-1<log 2| D . 20.1<log 21<2-15.已知集合 A = {yy = 2x , x<0}, B = { y|y = log 2x},贝U A n B =()A . {y|y>0}B . {y|y>1}C . {y|0<y<1}D . 6.设P 和Q 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 P — Q = {x|x € P 且x?Q},如果P = {x|log 2x v 1} , Q ={x|1<x<3},那么 P — Q 等于()A . {x|0v x v 1}B . {x|0v x w 1}C . {x|1< x v 2}D . {x|2< x v 3}1 ______________7.已知 0<a<1, x = log a .'2+ log a . 3, y = 2log a 5, z = log a 一 21 — log a,'3,则()、选择题(本大题共 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①n a n= a ;②若 a €R ,则(a 2- a + 1)0= 1;③ 3 x 4—y 34x 3A . y = 3 xB . y =- 2xC . y = log o.1X DA. x>y>zB. x>y>xC. y>x>zD. z>x>y9.已知四个函数①y= f1(x):②y= f2(x);③y = f3(x):④y = f4(x)的图象如下图:1— -4-m3,十2e x -1log 3x 2- 1 , x > 2•则两的值为()A . 0B . 1C . 2D . 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1)奇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2 )偶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原点;1⑶函数y = lne x 是奇函数;(4)函数y x 3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 其中正确命题序号为 ________ .(将你认为正确的都填上) 14. 函数 y log 1 (x 4)的定义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已知函数 y = log a (x + b)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贝Ua = ________ , b= ________ ,则下列不等式中可能成立的是 A . f l (x i + X 2)= f l (x i )+ f l (X 2) B . f 2(X 1 + X 2)= f 2(X 1) + f 2(X 2)C . f 3(X l + X 2)= f 3(X l ) + f 3(X 2)D . f 4(X l + X 2)= f 4(X l ) +10.设函数 f 』x) x 2 , f 2(x)= X -1, f 3(x)= X 2,则f 1(f 2(f 3(2010)))等于()A . 2010B . 20102 喘 D 為11 .函数 3X 2f(X)=?T*卜lg(3x + 1)的定义域是A. -m, B.13,D.X <2 ,12. (2010石家庄期末测试)设f(x) = ( )16. (2008上海高考)设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若当x€ (0, )时,f(x) = lgx, 则满足f(x)>0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本小题满分10 分)已知函数f(x) = Iog2(ax+ b),若f(2) = 1, f(3) = 2,求f(5).118.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 2x6(1)求f(x)的定义域;(2)证明f(x)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2x—119.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 = 2^.(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⑵证明:f(x)在(— 8,+^ )上是增函数.2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m2 m 1)x m m 3是幕函数,且x€ (0,+^ ) 时,f(x)是增函数,求f(x)的解析式.21. (本小题满分12 分)已知函数f(x) = lg(a x—b x), (a>1>b>0).(1)求f(x)的定义域;⑵若f(x)在(1, +8 )上递增且恒取正值,求a, b满足的关系式.1 122.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f(x)= 2—1+ 2 x.(1)求函数的定义域;⑵判断函数f(x)的奇偶性;⑶求证:f(x)>0.参考答案答案速查:1-5 BCDBC 6-10 BCACC 11-12 CC1•解析:仅有②正确.答案:Ba x, x> 0 ,2•解析:y= a x|= -x °且a>1,应选C.答案:Ca , x<0 ,3•答案:D 4•答案:B5•解析:A = {y|y= 2x, x<0} = {y|0<y<1} , B= {y|y= log2x} = {y|y€ R} , /. A A B = { y|0<y<1}.答案:C6•解析:P = {x|log2x<1} = {x|0<x<2} , Q = {x|1<x<3} P—Q= {x|O<x W 1},故选B.答案:B17.解析:x= log a 2 + log a , 3= log a,6 = ^log a6, z= log a , 21 —log a寸3= log^/7 = *log a7.••• 0<a<1,二2log a5>?log a6>2log a7. 即y>x>z.答案:C8. 解析:作出函数y= 2x与y= x2的图象知,它们有3个交点,所以y= 2x—x2的图象与x轴有3个交点,排除B、C,又当x<—1时,y<0,图象在x轴下方,排除D.故选A.答案:A9. 解析:结合图象知,A、B、D不成立,C成立.答案:C10. 解析:依题意可得f3(2010) = 20102, f2(f3(2010))=f2(20102) = (20102f 1= 2010 2,——1 —1••• f1f2(f3(2010))) = f1(2010 2)= (2010 2)2= 2010 1=而.答案:C11.解析:x<11 —x>0 1由? 1 ? —-<x<1.答案:C 3x+1>0 x> —3 312.解析:f(2) = log3(22—1) = log33= 1, • f[f(2)] = f(1) = 2e0= 2. 答案:C13.解析:1(1)、(2)不正确,可举出反例,如y = -, y= x 2,它们的图象都不过原点. ⑶x中函数y= lne x= x,显然是奇函数.对于(4), y = x*是奇函数,而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3称,所以⑷正确.答案:⑶(4)解析;由 log!( I -4) ^0-4^1,144 <故函教的总汇域为(4,打.15•解析:由图象过点(-2,0), (0,2)知,log a (- 2+ b)= 0, log a b = 2,二一2+ b = 1 ,二 b =3, a 2= 3,由 a>0 知 a = 3. — a = 3, b = 3.答案:」3 316.解析:根据题意画出f (x )的草图,由图象可知,f (x )>0的x 的取值范围是一1<x<0或x>1.答案:(—1,0)U (1,+^ )log 2 2a + b = 12a + b = 2 a = 2,17.解:由 f(2)= 1, f(3) = 2,得??二 f(x)= log 2(2xlog 2 3a + b = 2 3a + b = 4b =— 2.-2),••• f(5)= log 28 = 3. 18.網;(丨)丁/( w> 二-2x T = -2 /v TA )的定3L 域为[0 r + an )(2}证明:令匕> MO,则) -/( ^ ) = -- ( - 2.t j )=2(耘-斤)T X 2>X 1》0 , • x 2 — X 1>0 , ,x 2+ . X 1>0 ,• f(X 1) — f(x 2)>0 ,• f(X 2)<f(X 1). 于是f(x)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19. 解:(1)函数定义域为 R.所以函数为奇函数.⑵证明:不妨设一 8 <X 1<X 2< + ^,答案:(4,5]2—x — 1 f(— x)= 2 ― x + 1 1 — 2X1+ 2X2 — 1 2 + 1=— f(x),二2x2>2x1.2X2 ― 1 又因为f(x2)—f(x1)=忑—2X1 —1 = 2 2X2 —2X1 2x1 + 1 2x1 + 1 2x2 + 1•I f(X 2)>f(X 1).所以f(x)在(-8 , + 8 )上是增函数. 20. 解:•/ f(x)是幕函数, /• m 2— m — 1 = 1, m =— 1 或 m = 2, ••• f(x)= x —3或 f(x)= x 3,而易知f(x)= x —3在(0, + 8)上为减函数, f(x) = x 3在(o ,+ 8)上为增函数.• f(x)= x 3.a21. 解:(1)由 a x — b x >0,得 b x >1. a■/ a>1>b>0 ,• >1b • x>0.即f(x)的定义域为(0,+ 8).⑵•/ f(x)在(1 , + 8 )上递增且恒为正值, • f(x)>f(1),只要 f(1) > 0 , 即 lg(a — b)》0, • a — b 》1. • a 》b + 1为所求22. 解:(1)由2x — 1工0得X M 0,.函数的定义域为{X |X M 0, x € R}. (2)在定义域内任取 x ,则—x 一定在定义域内.1 1f(— x)= 2 —x — [+ 2 (— x)十 11 2x +1 而 f(x) = 2—7 + 2 x = 2 2x — 1 x ,• f(— x)= f(x). • f(x)为偶函数.⑶证明:当x>0时,2x >1 , . 1丄1--一 1 十 2 x>0. 又f(x)为偶函数, •当 x<0 时,f(x)>0.故当 x € R 且 x M 0 时,f(x)>0.1 — 2x2 (—x)=— x1 + 22 1 — 2x 2x + 1 x = 2 2x — 1 x.。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详解】
解:A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A是函数;
B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B是函数;
C选项:不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C不是函数;
D选项: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故D是函数,
【点睛】
本题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将图形的运动与函数图象结合起来分析,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5.如图,在 中, , 是边 上一条运动的线段(点 不与点 重合,点 不与点 重合),且 , 交 于点 , 交 于点 ,在 从左至右的运动过程中,设 , 的面积减去 的面积为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与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出△AEF和△ABC相似,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EF,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列式表示出S与x的关系式,然后得到大致图象选择即可.
【详解】
解:∵EF∥BC,
∴△AEF∽△ABC,
∴ ,
∴EF= •10=10-2x,
∴S= (10-2x)•x=-x2+5x=-(x- )2+ ,
观察图象,A、B、D的路程始终都在变化,故错误;
C、修车是的路程没变化,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核知识点:函数的图象.理解题意看懂图是关键.
10.如图,AB为半圆的直径,点P为AB上一动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匀速运动到点B,运动时间为t.分别以AP与PB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答案】D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abc >0;②a +b +c =2;③a 12>;④b >1,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是( )A .1个B .2 个C .3 个D .4 个【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正确,本题得以解决.【详解】由图象可得,a >0,b >0,c <0,∴abc <0,故①错误,当x =1时,y =a +b +c =2,故②正确,当x =﹣1时,y =a ﹣b +c <0,由a +b +c =2得,a +c =2﹣b ,则a ﹣b +c =(a +c )﹣b =2﹣b ﹣b <0,得b >1,故④正确, ∵12b a ->-,a >0,得122b a >>,故③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如图,二次函数()200y ax bx c a =++=≠的图象与x 轴正半轴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对称轴为直线2x =,且OA OC =,则下列结论:①0abc >;②930a b c ++<;③1c >-;④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有一个根为1a-,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 由二次图像开口方向、对称轴与y 轴的交点可判断出a 、b 、c 的符号,从而可判断①;由图像可知当x =3时,y <0,可判断②;由OA =OC ,且OA <1,可判断③;把﹣1a 代入方程整理得ac 2-bc +c =0,结合③可判断④;从而得出答案.【详解】由图像开口向下,可知a <0,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下方,可知c <0,又对称轴方程为x =2,∴﹣2b a>0,∴b >0,∴abc >0,故①正确;由图像可知当x =3时,y >0,∴9a +3b +c >0,故②错误;由图像可知OA <1,∵OA =OC ,∴OC <1,即﹣c <1,故③正确;假设方程的一个根为x =﹣1a ,把﹣1a 代入方程,整理得ac 2-bc +c =0, 即方程有一个根为x =﹣c ,由②知﹣c =OA ,而当x =OA 是方程的根,∴x =﹣c 是方程的根,即假设成立,故④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抛物线一定过原点;②方程()200++=≠ax bx c a 的解为0x =或4;③0a b c -+<;④当04x <<时,20ax bx c ++<;⑤当2x <时,y 随x 增大而增大.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 )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求得,,a b c ,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结合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判断.【详解】 由题可知22b a-=,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4,0),则另一个交点坐标为()0,0, 故可得1640a b c ++=,0c =,故可得4,0a b c -==①因为0c =,故①正确;②因为二次函数过点()()0,0,4,0,故②正确;③当1x =-时,函数值为0a b c -+<,故③正确;④由图可知,当04x <<时,0y <,故④正确;⑤由图可知,当2x <时,y 随x 增大而减小,故⑤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涉及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属综合中档题.4.要将抛物线2y x =平移后得到抛物线223y x x =++,下列平移方法正确的是( )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B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 C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D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答案】A【解析】【分析】原抛物线顶点坐标为(0,0),平移后抛物线顶点坐标为(-1,2),由此确定平移办法.【详解】y=x 2+2x+3=(x+1)2+2,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2),抛物线y=x 2的顶点坐标是(0,0),则平移的方法可以是:将抛物线y=x 2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解题关键是将抛物线的平移问题转化为顶点的平移,寻找平移方法.5.如图是抛物线y =ax 2+bx +c (a ≠0)的部分图象,其顶点坐标为(1,m ),且与x 铀的一个交点在点(3,0)和(4,0)之间,则下列结论:①abc >0;②a ﹣b +c >0;③b 2=4a (c ﹣m );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m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与坐标轴的交点及对称轴可判别a ,b ,c 的正负;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位置可判别在x 轴上另一个交点;根据抛物线与直线y=m 的交点可判定方程的解.【详解】∵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与y 轴交于负半轴∴a>0,c<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b a=1 ∴b<0∴abc >0;①正确;∵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在点(3,0)和(4,0)之间,而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在点(-2,0)和(-1,0)之间.∴当x=-1时,y<0,即a-b+c<0,所以②不正确;∵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m ), ∴244ac b a =m , ∴b 2=4ac-4am=4a (c-m ),所以③正确;∵抛物线与直线y=m 有一个公共点,∴抛物线与直线y=m+1有2个公共点,∴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m+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④正确.故选:C .【点睛】考核知识点:抛物线与一元二次方程.理解二次函数性质,弄清抛物线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是关键.6.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4cm ,点E 、F 同时从C 点出发,以1cm /s 的速度分别沿CB ﹣BA 、CD ﹣DA 运动,到点A 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AEF 的面积为S(cm2),则S(cm2)与t(s)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类讨论:当0≤t≤4时,利用S=S正方形ABCD﹣S△ADF﹣S△ABE﹣S△CEF可得S=﹣t2+4t,配成顶点式得S=﹣(t﹣4)2+8,此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坐标为(4,8);当4<t≤8时,直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8﹣t)2=(t﹣8)2,此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8,0),于是根据这些特征可对四个选项进行判断.解:当0≤t≤4时,S=S正方形ABCD﹣S△ADF﹣S△ABE﹣S△CEF=4•4﹣•4•(4﹣t)﹣•4•(4﹣t)﹣•t•t=﹣t2+4t=﹣(t﹣4)2+8;当4<t≤8时,S=•(8﹣t)2=(t﹣8)2.故选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7.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过点A(3,0),对称轴为直线x=1,给出以下结论:①abc<0;②3a+c=0;③ax2+bx≤a+b;④若M(﹣0.5,y1)、N(2.5,y2)为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1<y2.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③④B .①②3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①由图象可知:a <0,c >0, 由对称轴可知:2b a ->0, ∴b >0,∴abc <0,故①正确;②由对称轴可知:2b a -=1, ∴b =﹣2a ,∵抛物线过点(3,0),∴0=9a+3b+c ,∴9a ﹣6a+c =0,∴3a+c =0,故②正确;③当x =1时,y 取最大值,y 的最大值为a+b+c ,当x 取全体实数时,ax 2+bx+c≤a+b+c ,即ax 2+bx≤a+b ,故③正确;④(﹣0.5,y 1)关于对称轴x =1的对称点为(2.5,y 1):∴y 1=y 2,故④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本题属于中等题型.8.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①a +b +c <0;②a ﹣b +c >1;③abc >0;④9a ﹣3b +c <0;⑤c ﹣a >1.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可得出a 的符号,再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可得出c 的值,然后进一步根据对称轴以及抛物线得出当x 1=、 x 1=-、x 3=-时的情况进一步综合判断即可.【详解】由图象可知,a <0,c=1,对称轴:x=b12a-=-, ∴b=2a , ①由图可知:当x=1时,y <0,∴a+b+c <0,正确;②由图可知:当x=−1时,y >1,∴a −b+c >1,正确;③abc=2a 2>0,正确;④由图可知:当x=−3时,y <0,∴9a −3b+c <0,正确;⑤c−a=1−a >1,正确;∴①②③④⑤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的函数图像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9.如图,矩形ABCD 中,AB =8,AD =4,E 为边AD 上一个动点,连接BE ,取BE 的中点G ,点G 绕点E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F ,连接CF ,则△CEF 面积的最小值是( )A .16B .15C .12D .11【答案】B【解析】【分析】过点F 作AD 的垂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 ,则△FEH ∽△EBA ,设AE=x ,可得出△CEF 面积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再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求得最小值.【详解】解:过点F 作AD 的垂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 ,∵∠A=∠H=90°,∠FEB=90°,∴∠FEH=90°-∠BEA=∠EBA ,∴△FEH ∽△EBA , ∴ ,HF HE EF AE AB BE == G Q 为BE 的中点,1,2FE GE BE ∴== ∴ 1,2HF HE EF AE AB BE === 设AE=x , ∵AB 8,4,AD ==∴HF 1,4,2x EH == ,DH AE x ∴== CEF DHFC CED EHF S S S S ∆∆∆∴=+-11111(8)8(4)422222x x x x =++⨯--⨯• 2141644x x x x =+--- 2116,4x x =-+ ∴当12124x -=-=⨯ 时,△CEF 面积的最小值1421615.4=⨯-+= 故选:B .【点睛】本题通过构造K 形图,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建立△CEF 面积与AE 长度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 与x 轴交于点A (﹣1,0),顶点坐标(1,n ),与y 轴的交点在(0,3),(0,4)之间(包含端点),则下列结论:①abc >0;②3a +b <0;③﹣43≤a ≤﹣1;④a +b ≥am 2+bm (m 为任意实数);⑤一元二次方程2ax bx c n ++=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其中正确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B【解析】 解:∵抛物线开口向下,∴a <0,∵顶点坐标(1,n ),∴对称轴为直线x =1,∴2b a - =1,∴b =﹣2a >0,∵与y 轴的交点在(0,3),(0,4)之间(包含端点),∴3≤c ≤4,∴abc <0,故①错误;3a +b =3a +(﹣2a )=a <0,故②正确;∵与x 轴交于点A (﹣1,0),∴a ﹣b +c =0,∴a ﹣(﹣2a )+c =0,∴c =﹣3a ,∴3≤﹣3a ≤4,∴﹣43≤a ≤﹣1,故③正确; ∵顶点坐标为(1,n ),∴当x =1时,函数有最大值n ,∴a +b +c ≥am 2+bm +c ,∴a +b ≥am 2+bm ,故④正确;一元二次方程2ax bx c n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1,故⑤错误.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②③④共3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主要利用了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最值问题,以及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关键在于根据顶点横坐标表示出a 、b 的关系.11.若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经过点(﹣1,0),则方程220ax ax c -+=的解为( )A .13x =-,21x =-B .11x =,23x =C .11x =-,23x =D .13x =-,21x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经过点(﹣1,0),∴方程220ax ax c -+=一定有一个解为:x=﹣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二次函数22y ax ax c =-+的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3,0),∴方程220ax ax c -+=的解为:11x =-,23x =. 故选C .考点: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12.已知抛物线y =x 2+2x ﹣m ﹣1与x 轴没有交点,则函数y =的大致图象是( ) A .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求m <﹣2,即可求解.【详解】∵抛物线y =x 2+2x ﹣m ﹣1与x 轴没有交点,∴△=4﹣4(﹣m ﹣1)<0∴m <﹣2∴函数y =的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性质,求m 的取值范围是本题的关键.13.如图,将一个小球从斜坡的点O 处抛出,小球的抛出路线可以用二次函数y =4x -12x 2刻画,斜坡可以用一次函数y =12x 刻画,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斜坡的坡度为1: 2B .小球距O 点水平距离超过4米呈下降趋势C .小球落地点距O 点水平距离为7米D .当小球抛出高度达到7.5m 时,小球距O 点水平距离为3m【答案】D【解析】【分析】求出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判断A 、C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对称轴,根据二次函数性质判断B ;求出当7.5y =时,x 的值,判定D .【详解】 解:214212y x x y x ⎧=-+⎪⎪⎨⎪=⎪⎩, 解得,1100x y =⎧⎨=⎩,22772x y =⎧⎪⎨=⎪⎩, 72∶7=1∶2,∴A 正确; 小球落地点距O 点水平距离为7米,C 正确;2142y x x =- 21(4)82x =--+, 则抛物线的对称轴为4x =,∴当4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即小球距O 点水平距离超过4米呈下降趋势,B 正确,当7.5y =时,217.542x x =-, 整理得28150x x -+=,解得,13x =,25x =,∴当小球抛出高度达到7.5m 时,小球水平距O 点水平距离为3m 或5m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坡度问题、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坡度的概念、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已知将抛物线21y x =-沿x 轴向上翻折与所得抛物线围成一个封闭区域(包括边界),在这个区域内有5个整点(点M 满足横、纵坐标都为整数,则把点M 叫做“整点”).现将抛物线()()2120y a x a =++<沿x 轴向下翻折,所得抛物线与原抛物线所围成的封闭区域内(包括边界)恰有11个整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1a ≤-B .12a ≤-C .112a -<≤D .112a -≤<- 【答案】D【解析】【分析】 画出图象,利用图象可得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 ()()2120y a x a =++<∴该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1,2),对称轴是直线x=-1.∴点(-1,2)、点(-1,1)、点(-1, 0)、点(-1,-1)、点(-1,-2)符合题意,此时x 轴.上的点(-2, 0)、(0, 0)也符合题意,将(0,1)代入()()2120y a x a =++<得到1=a+2.解得a=-1.将(1, 0)代入()()2120y a x a =++<得到0= 4a+2.解得a=1-2∵有11个整点,∴点(0,-1)、点(-2, -1)、点(-2,1)、点(0,1)也必须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当1-1a<-2≤ 时,点(-1,2)、点(-1,1)、点(-1, 0)、点(-1,-1)、点(-1,-2)、点(-2, 0)、(0,0)、点(0,-1)、点(-2,-1)、点(-2,1)、点(0, 1),共有11个整点符合题意, 故选: D.【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的求法,利用图象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15.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 向B 点运动,同时动点Q 从B 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BC CD →方向运动,当P 运动到B 点时,P Q 、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 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APQ ∆的面积为S ,则表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应分两段进行解答,①点P 在AB 上运动,点Q 在BC 上运动;②点P 在AB 上运动,点Q 在CD 上运动,依次得出S 与t 的关系式,即可判断得出答案.【详解】解:当点P 在AB 上运动,点Q 在BC 上运动时,此时,,2AP t BQ t ==2122APQ S t t t =⋅⋅=V ,函数图象为抛物线; 当点P 在AB 上运动,点Q 在BC 上运动时,此时,AP t =,APQ V 底边AP 上的高保持不变1422APQ S t t =⋅⋅=V ,函数图象为一次函数;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图象,理解题意,分段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解此题的关键.16.已知抛物线224y x x c =-+与直线2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下列结论:①4c <;②当1x =时,y 有最小值2c -;③方程22420x x c -+-=有两个不等实根;④若连接这两个交点与抛物线的顶点,恰好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则52c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 【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抛物线224y x x c =-+与直线2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即可判断①③;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即可判断②;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用c 表达出两个交点,代入抛物线解析式计算即可判断④.【详解】解:∵抛物线224y x x c =-+与直线2y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2242x x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22420x x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③正确,∴1642(2)0c ∆=-⨯⨯->,解得:4c <,故①正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抛物线开口向上,∴当x=1时,2y c =-为最小值,故②正确;若连接这两个交点与抛物线的顶点,恰好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则顶点(1,c-2)到直线y=2的距离等于两交点距离的一半,∵顶点(1,c-2)到直线y=2的距离为2-(c-2)=4-c ,∴两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4-c )=c-3与1+(4-c )=5-c∴两交点坐标为(c-3,2)与(5-c,2),将(c-3,2)代入224y x x c =-+中得:22(3)4(3)2c c c ---+= 解得:72c =或4c = ∵4c <, ∴72c =,故④错误, ∴正确的有①②③,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17.如图1,△ABC 中,∠A =30°,点P 从点A 出发以2cm /s 的速度沿折线A →C →B 运动,点Q 从点A 出发以vcm /s 的速度沿AB 运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当某一点运动到点B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 (s ),△APQ 的面积为y (cm 2),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由C 1,C 2两段组成,如图2所示,有下列结论:①v =1;②sin B =13;③图象C 2段的函数表达式为y =﹣13x 2+103x ;④△APQ 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有( )A .①②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答案】A【解析】【分析】①根据题意列出y =12AP •AQ •sin A ,即可解答 ②根据图像可知PQ 同时到达B ,则AB =5,AC +CB =10,再代入即可③把sin B =13,代入解析式即可④根据题意可知当x=﹣522ba=时,y最大=2512【详解】①当点P在AC上运动时,y=12AP•AQ•sin A=12×2x•vx=vx2,当x=1,y=12时,得v=1,故此选项正确;②由图象可知,PQ同时到达B,则AB=5,AC+CB=10,当P在BC上时y=12•x•(10﹣2x)•sin B,当x=4,y=43时,代入解得sin B=13,故此选项正确;③∵sin B=13,∴当P在BC上时y=12•x(10﹣2x)×13=﹣13x2+53x,∴图象C2段的函数表达式为y=﹣13x2+53x,故此选项不正确;④∵y=﹣13x2+53x,∴当x=﹣522ba=时,y最大=2512,故此选项不正确;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运用,解题关键在于看图理解18.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分析下列四个结论:①abc<0;②b2﹣4ac>0;③3a+c>0;④(a+c)2<b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试题解析:①由开口向下,可得0,a <又由抛物线与y 轴交于正半轴,可得0c >,再根据对称轴在y 轴左侧,得到b 与a 同号,则可得0,0b abc ,故①错误;②由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可得240b ac ->, 故②正确;③当2x =-时,0,y < 即420a b c -+< (1)当1x =时,0y <,即0a b c ++< (2)(1)+(2)×2得,630a c +<,即20a c +<,又因为0,a <所以()230a a c a c ,++=+< 故③错误;④因为1x =时,0y a b c =++<,1x =-时,0y a b c =-+>所以()()0a b c a b c ++-+<即()()22()0,a c b a c b a c b ⎡⎤⎡⎤+++-=+-<⎣⎦⎣⎦ 所以22().a c b +<故④正确,综上可知,正确的结论有2个.故选B .19.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i 论:①abc >0;②b 2﹣4ac >0;③2a+b =0;④a ﹣b+c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开口方向确定a 的取值范围,根据对称轴的位置确定b 的取值范围,根据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确定c 的取值范围,根据抛物线与x 轴是否有交点确定b 2﹣4ac 的取值范围,根据x =﹣1函数值可以判断.解:Q 抛物线开口向下,0a ∴<,Q 对称轴12b x a=-=, 0b ∴>,Q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0c ∴>,0abc ∴<,故①错误;Q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240b ac ∴->,故②正确;Q 对称轴12b x a=-=, 2a b ∴=-, 20a b ∴+=,故③正确;根据图象可知,当1x =-时,0y a b c =-+<,故④正确;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对称轴的范围求2a 与b 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根的判别式的熟练运用是解题关键.20.在同一坐标系中,二次函数2y ax bx =+与一次函数y bx a =-的图像可能是( ) A . B .C .D .【答案】C【解析】直线与抛物线联立解方程组,若有解,则图象有交点,若无解,则图象无交点;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在y左侧,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a,b异号,以及当a大于0时开口向上,当a小于0时开口向下,来分析二次函数;同时在假定二次函数图象正确的前提下,根据一次函数的一次项系数为正,图象从左向右逐渐上升,一次项系数为负,图象从左向右逐渐下降;一次函数的常数项为正,交y轴于正半轴,常数项为负,交y轴于负半轴.如此分析下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无矛盾者为正确答案.【详解】解:由方程组2y ax bxy bx a⎧=+⎨=-⎩得ax2=−a,∵a≠0∴x2=−1,该方程无实数根,故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无交点,排除B.A:二次函数开口向上,说明a>0,对称轴在y轴右侧,则b<0;但是一次函数b为一次项系数,图象显示从左向右上升,b>0,两者矛盾,故A错;C:二次函数开口向上,说明a>0,对称轴在y轴右侧,则b<0;b为一次函数的一次项系数,图象显示从左向右下降,b<0,两者相符,故C正确;D:二次函数的图象应过原点,此选项不符,故D错.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同一坐标系中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问题,必须明确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与a的正负的关系,a,b的符号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并结合一次函数的相关性质进行分析,本题中等难度偏上.。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②由横纵坐标看出,第一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故②正确;
③由横纵坐标看出,乙比甲先到达终点,故③错误;
④由纵坐标看出,甲乙二人都跑了20千米,故④正确;
故选C.
13.均匀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ABC为折线),这个容器的形状可以是()
新初中数学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的曲线不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函数是指:对于任何一个自变量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函数值y与之相对应.
【详解】
根据函数的图象,选项C的图象中,x取一个值,有两个y与之对应,故不是函数.
故选C
【详解】
甲在乙前面50m处,若两人同时起跑,经过50÷(6−4)=25秒,乙追上甲,则相距是0千米,故A、B错误;
相遇以后乙在前边,相距的距离每秒增加2米,乙全程用的时间是600÷6=100秒,故B.、D错误;
相遇以后两人之间的最大距离是:2×(100−25)=150米.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象,理解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实际意义,掌握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12.在全民健身环城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千米)随时间(时)变化的图象(全程)如图所示.有下列说法:①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②第1小时两人都跑了10千米;③甲比乙先到达终点;④两人都跑了20千米.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分析】
【详解】
解:①由纵坐标看出,起跑后1小时内,甲在乙的前面,故①正确;
【答案】A
【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低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C错误.
以高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3.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详解】
解:A.根据图形的纵坐标可得:他们都骑行了20km,故原说法正确;
B.乙在出发0.5小时后,路程不增加,而时间在增加,故乙在途中停留了1-0.5=0.5h,故原说法正确;
C.从图形的横坐标看,甲比乙早到了0.5小时,故原说法错误;
D.相遇后,甲直线上升得快,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原说法正确;
从学校返回家的过程中,原来的上下坡刚好颠倒过来,即上坡2km,下坡1km
故上坡时间 =10(min),下坡时间 =2(min)
∴总用时为:10+2=12(min)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关键是将函数图像中的数据与生活实际一一对应
9.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是加快了车速.如用s表示李明离家的距离,t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表示s与t的关系图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0ABC是矩形,且A,C在坐标轴上,满足 ,OC=1.将矩形OABC绕原点O以每秒1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秒 ,旋转过程中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表示S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右图所示,则矩形OABC的初始位置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详解】
依题意,得x-3≥0,
解得x≥3.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8.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匀速上坡到达 地后再匀速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详解】
解:(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故选项A错;
(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
∴慢车速度为: =60(千米/小时);
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
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
∴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
(3)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 小时,慢车所走路程:60× =400千米,此时慢车距离乙地距离:600-400=200千米,故选项D错误.
【详解】
解:由题意得 , ,
可解得 , ,即 ,
①当0≤t≤4时,Q在边AB上,P在边AD上,如图1,
S△APQ= ,
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选项B、C不正确;
②当4<t≤6时,Q在边BC上,P在边AD上,如图2,
S△APQ= ,
图像是一条线段,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动点P和Q的位置的不同确定三角形面积的不同,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图形可知当t=0时,s=0,所以矩形OABC的初始位置不可能在第二象限,所以A、C错误;
因为 ,所以当t=2时,选项B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 ,所以B错误,
因为 ,所以当t=2时,选项D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 ,故选D.
A.他们都骑了20km
B.两人在各自出发后半小时内的速度相同
C.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D.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注意横纵坐标的表示意义,再观察图象可得乙出发0.5小时后停留了0.5小时,然后又用1.5小时到达离出发地20千米的目的地;甲比乙早到0.5小时出发,用1.5小时到达离出发地20千米的目的地,然后根据此信息分别对4种说法进行判断.
11.如图,矩形 的周长是 ,且 比 长 .若点 从点 出发,以 的速度沿 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 从点 出发,以 的速度沿 方向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点 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若设运动时间为 , 的面积为 ,则 与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条件求出AB、AD的长,当0≤t≤4时,Q在边AB上,P在边AD上,如图1,计算S与t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可排除选项B、C;当4<t≤6时,Q在边BC上,P在边AD上,如图2,计算S与t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即可排除选项D,从而得结论.
①射线A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根据函数图象的意义,①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故射线O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函数图象.解题关键点:从图象获取信息,由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列出算式.
14.某生物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的植物高度y(单位:厘米)与观察时间x(单位:天)的关系,并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AC是线段,直线CD平行于x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开始观察时起,50天后该植物停止长高;
详解:假设当∠A=45°时,AD=2 ,AB=4,则MN=t,当0≤t≤2时,AM=MN=t,则S= ,为二次函数;当2≤t≤4时,S=t,为一次函数,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函数图像的实际应用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型.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得出函数关系式.
13.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当x=40时, ,
即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
故③的说法正确;
当x=50时, ,
即第5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6厘米;
故④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
4.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
m
1
2
3
4
v
0.01
2.9
8.03
15.1
A.v=2m﹣2B.v=m ﹣1C.v=3m﹣3D.v=m+1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和实际应用.认真分析图象,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6.小丽早上步行去车站然后坐车去学校,下列能近似的刻画她离学校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上学,可得离学校的距离越来越小,根据开始步行,可得距离变化慢,后来坐车,可得距离变化快.
【详解】
解:A、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
B、距离越来越小,但前后变化快慢一样,选项错误;
C、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
D、距离越来越小,且距离先变化慢,后变化快,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是解题关键.
7.在函数 中,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C.以低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消耗汽油最少
D.以高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图可得: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A错误.
以10km/h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多行驶5千米.故选项B错误.
12.如图,点M为▱ABCD的边AB上一动点,过点M作直线l垂直于AB,且直线l与▱ABCD的另一边交于点N.当点M从A→B匀速运动时,设点M的运动时间为t,△AMN的面积为S,能大致反映S与t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计算得出函数解析式,即当点N和点D重合之前以及点M和点B重合之前,根据题意得出函数解析式.
考点:1.图形旋转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函数的图象.
2.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最大公里数(单位:km/L),如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多
B.以10km/h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少行驶5千米
【答案】B
【解析】
一般情况下是把最大的一对数据代入函数关系式后通过比较得出最接近的关系式.
解:当m=4时,
A、v=2m﹣2=6;
B、v=m2﹣1=15;
C、v=3m﹣3=9;
D、v=m+1=5.
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