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家小故事

大科学家小故事

【篇一:大科学家小故事】

爱因斯坦是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有一次,天上下着毛毛细雨,爱因斯坦头戴宽边帽,在桥头上来回〈渡踱〉步,时而停下来思考,时而提笔在卡片上写着什么。〈凑揍〉巧,他的一位朋友坐着马车过来,探出头来问:“你在这儿干什么呢?”“噢,我是应约在等一个学生。”朋友下了车又问瞧衣服都湿了一定等了好长时间不可惜您的时间这时爱因斯坦举起手中的卡片一晃:“不,不!我非常有益的度过了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个出色的想法呢!”

1、给画线的句子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3分)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相应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4分)

反义词:弯曲——()崭新——()

近义词:爱惜——()大名鼎鼎——()

5、在文中找出五个表示手部动作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5分)

()()()()()

6、文中的“不相称”指的是爱因斯坦的与不相称。(2分)

7、文中讲了三个小故事,请用两三个词语把每个故事的内容简述下来

【篇二:大科学家小故事】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 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

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

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

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

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

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

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

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

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

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

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

书写的。

金冠之谜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

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

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

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

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

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

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

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很着尤里卡,尤里卡 (fureka,我知道了)

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

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

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数学王子高斯解难题

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

给他的数学题。正常情况下,他总是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项特殊作业。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

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

正17边形。他没有在意,埋头做起来。然而,做着做着,他感到越

来越吃力。困难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天亮时,他

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导师看了他的作业后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

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牛顿都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

晚上就解出来了!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不小心把写有这个

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

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诺贝尔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

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

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

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

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

实验室里雾腾腾,诺贝尔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 诺

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

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 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

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 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

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

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

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虽然他身拥巨富,

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

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

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

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莫瓦桑发明人造金刚石的故事

金刚石作为一种稀有的贵重物品,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重要象征。

在大自然中,金刚石以极少的矿藏量深埋在地底下。偏偏是这种少

得出奇的金刚石具有世界万物中独一无二的特性:它是自然界中最

硬的一种矿石。金刚石的这一特性,使它具有广泛的社会用途:有

人将它镶嵌在金光闪闪的戒指、耳环等首饰中,以象征坚贞不渝的

爱情;有人把它制成锋利无比的金刚钻,用来切割钢铁、璃等等。

可是,储量如此稀缺的金刚石,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它的巨大需求。渴望拥有金刚石的人往往会天真地想,要是有一天金刚石能成为大

量存在的物品,那该多好!

1893年,法国科学院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法国化学家莫瓦

桑尴地研制出了人造金刚石!

片刻间,这一爆炸性的特大喜讯传遍全法国,传遍全世界。人们轰

动了,法国轰动了,世界轰动了!莫瓦桑一下成为新闻媒介的焦点,

成为人们心目中巨额财富的生产者,在法国,甚至有人称他为世界

富翁。

早在发明人造金刚石之前,莫瓦桑已经是法国一位颇负盛名的化学

家了。1886年,莫瓦桑首先制取了单质氟。6年后。他又发明了高

温电炉。不过,莫瓦桑并没有被鲜花和荣誉绊住前进的步伐,在科

学的道路上,他仍旧一如既往地孜孜进取。

有一次,莫瓦桑准备进行一项化学实验,需要用一种镶有金刚石的

特殊器具。这种器具非常昂贵,因此实验室里的助手们倍加爱护。

早上,莫瓦桑来到实验室,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时,各项仪

器都准备好了,讐找不到那镶有金刚石的昂贵器具。奇怪,怎么会

突然不见了呢?

助手突然惊叫起来:啊?门好像被撬过了!莫非有小偷光顾?

莫瓦桑仔细一看,可不是,门锁很明显被人撬开过。进实验室前,

谁也没有留意到。这么说,小偷看上那昂贵的金刚石了。

这桩意外使莫瓦桑萌生了一个念头:天然金刚石如此稀少而昂贵,

如果能人工制造金刚石,该有多好!

可这谈何容易!作为化学家,莫瓦桑心里最清楚:点石成金这不过是美好的神话。要想制造金刚石首先要弄清楚金刚石的主要万分并了

解它是怎样形成的。

翻阅了许多资料这后,莫瓦桑了解到,金刚石的主要万分是碳。至

于它是如何形成的,在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很少,只有德布雷曾提出

金刚石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紧接着莫瓦桑想到,要人工制造金刚石,得有可供加工的原材料。

选什么材料才合适呢?还从未有人作过这方面的尝试,看来,一切要

靠自己摸索了。

有一回,有机化学家和矿物学家查理弗里德尔在法国科学院作了一

个关于陨石研究的报告,莫瓦桑也参加了。

在报告中,查理弗里德尔说:陨石实际上是大铁块,它里面含有极

先是的金刚石晶体。

听到这儿,莫瓦桑猛地想到:石墨矿中也常混有极微量的金刚石晶体,那么,在陨石和石墨矿的形成过程中,是否可以产生金刚石晶

体呢?

想到这里,莫瓦桑头脑中出现了制取人造金刚石的设想。他对助手

们说:金刚石的主要万分是碳。陨石里含有向量金刚石,而陨石的

主要万分是铁。我们的实验计划是:把程序倒过去,把铁熔化,加

进碳,使碳处在的高温高压状态下,看能不能生成金刚石。

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制取金刚石的实验开始了。没有先例,没有经验,更没有别人的指点,一切都像在黑暗中探路一样。第一次失败了,

认真经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二次再来经过无数次的反复探索,莫瓦桑的实验室里终于爆发出一阵激动的欢呼声,大家紧紧地

拥抱在一起:成功了!

从此,人造金刚石诞生了,并日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它那坚不可摧

的威力。

弗莱明与青霉素

弗莱明出生在苏格兰的亚尔郡,他的父亲是个勤俭诚实的农夫,生

了八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

等教育,十六岁便要出来谋生;在二十岁那年,承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可以继续学业。二十五岁医学院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医学

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

作用,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为盘尼

西林 (penicillin 的原意是有细毛的) 。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

西林作系统的研究,到了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

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

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

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

老古董。

有一天,实验室主任赖特爵士主持例行的业务讨论会。一些实验工

作人员口若悬河,哗众取宠,惟独小弗莱一直沉默不语。赖特爵士

转过头来问道:

小弗莱,你有甚么看法?

做。

小弗莱只说了一个字。他的意思是说,与其这样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不如立即恢复实验。

到了下午五点钟,赖特爵士又问他:

小弗莱,你现在有甚么意见要发表吗?

茶。

原来,喝茶的时间到了。

这一天,小弗莱在实验室里就只说了这两个字。

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璃罐。

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 弗莱明皱了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

生长和繁殖 ? 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下去。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赏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

物质起个名字: 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

多生命。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

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

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

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

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

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

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璃灯泡,说: 你量量灯泡的容量。

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 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

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 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 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

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

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 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

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 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

啊!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

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

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

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

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

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

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

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于是,

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

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华生房间里的电报

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

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贝尔的

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

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

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

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

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

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

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他设想将

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他是20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革命的旗手,是人类历史中最具创造

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论等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爱因斯坦在科学思想上的贡献,在历史上也许只有牛顿和达尔文可

以媲美。同时,爱因斯坦还以极大的热枕关心社会进步,关心人类

命运,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名族压迫

和种种种族歧视,并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综观爱因斯坦的一生,可以说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

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和社会责任

感的世界公民。他的一生崇尚理性,努力使科学造福于人类,把真、善、美融为一体。

199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于美国。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

任何活动,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得是不

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 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

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出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

她和彼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两人结了婚。

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

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

于研究出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另一个是镭,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

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

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

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

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

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

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

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

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

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

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

质侵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他遇事爱思考、研究,常常从一

点小事中受到启发。

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

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来,忘记自己在做什

么了,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

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

路运动的。爱因斯坦想到这里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

提笔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问题相对论有

很大的启发。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取得伟大成就以后,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但是他从来不图虚名,生活一直艰苦简朴。有一年,比利时王

后邀请他访问比利时。为了迎接他,比利时特别组织了一个欢迎委

员会,到火车站迎接。等着,等着,旅客都走了,他们也没有迎到

爱因斯坦,只好立即向王后报告情况。

什么?你们没接到贵宾? 王后着急地问。

我们在火车到站之前就等着,直到人都走光了也没有看见爱因斯坦。欢迎委员会的人说。

你们马上分头去寻找贵宾,一定要把他接到王宫来。

王后吩咐道。

于是,欢迎委员会的人马上分散行动,到各处寻找。最后,在大街

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位头发灰白又蓬乱的老人爱因斯坦。

他们只得和他一走步行到王宫。

比利时王后奇怪地问他:您为什么不乘我派去接您的车子呢? 我觉

得这样步行要比乘车愉快得多。

爱因斯坦微笑着回答。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参考:1.

【篇三:大科学家小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

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

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

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

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

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

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

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

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

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

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

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

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

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

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

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硝酸

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发明了电灯.后来,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

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

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

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

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

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

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

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

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

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

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

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

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

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四、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小的时候, 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 “泥土是

个宝, 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 是它长出了青草, 喂肥

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 才有肉吃; 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 我们才有

饭吃, 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达尔文问: “妈妈, 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

“不能呀! ”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 “我是妈妈生的, 妈妈是姥姥生的, 对吗?”

“对呀! 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 “孩子, 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

说都是个谜, 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 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他仍然保持着对大

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

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 甚至忘记了

危险.有一次, 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 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 突然一脚踩空, 从城垛上跌了

下来.这时候, 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头脑还在思考.

五、焦耳的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

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

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

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

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

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

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

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

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

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

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

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

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

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六、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

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

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

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

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

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

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

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

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

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

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

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七、诺贝尔的故事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

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

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

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

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

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

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

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

--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

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

突破。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八、贝尔的故事

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他原是苏格兰人,生于1847年。24岁时移

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

教授。一次,他企图通过一根电报线来同时传递几个信息。他的设

想得到了妻子梅布尔.哈伯德与岳父的支持。梅布尔是聋子,以前是

贝尔的学生。她父亲较富有,为女婿的科学试验慷慨解囊,提供必

要的经济支持。

贝尔的不少朋友却希望他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以为然。他心里

唯一惦记的事,就是要完成传递人声的工作。他先试制成“谐和电报”——在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芦苇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

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头都有同频率的对应者。贝尔把两个“竖琴”

挂在磁性薄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

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

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助,其中

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九、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动手动脑。有一次上手工课,他想做一只小木凳。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作品,交给了漂亮又严厉的女教师。爱因斯坦没有拿出自己的作品,急得满头大汗。女教师宽厚地望着这个男孩,相信他能交上一件好作品。第二天,爱因斯坦交给女教师的是一个制作得很粗糙的小板凳,一条凳腿还钉偏了。满怀期望的女教师十分不满地对全班同学说:“你们有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凳子?”同学们窃笑着纷纷摇头。老师又看了爱因斯坦一眼,生气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再有比这更坏的凳子了。”教室里一阵哄笑。

爱因斯坦脸上红红的,他走到老师面前,肯定地对老师说:“有,老师,还有比这更坏的凳子。”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大家都迷惑不解地望着爱因斯坦。他走回自己的座位,从书桌下拿出两个更为粗糙的木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制作的,刚才交给老师的是第三个木板凳。虽然它并不使人满意,可是比起前两个总要强一些。”

这回大家都不笑了,女教师向爱因斯坦亲切又深思地点着头,同学们也向他投去敬佩和赞许的目光。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在他不满意自己的小板凳的时候,他又再次投入制作。他一共制作了三个小板凳,最后的一个比前两个要好一些。在制作小板凳的过程中,爱因斯坦表现了他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完全释放自己的能量,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十、瓦特的故事

瓦特出生于英国,由于家境贫穷没机会上学,先是到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工,瓦特聪明好学,他常抽空旁听教授们讲课,再加上他整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学识也就积累的不浅了。

1764年,格拉斯哥大学收到一台要求修理的纽可门蒸汽机,任务交给了瓦特。瓦特将它修好后,看看他工作那么吃力,就象一个老人在喘气,颠颠颤颤地负重行走,觉得实在应该将它改进一下。他注意到毛病主要是缸体随着蒸汽每次热了又冷,冷了又热,白白浪费了许多热量。能不能让它一直保持不冷而活塞又照常工作呢?于是他自己出钱租了一个地窖,收集了几台报废的蒸汽机,决心要造出一台新式机器来。

从此,瓦特整日摆弄这些机器,两年后,总算弄出个新机样子。可是点火一试,那汽缸到处漏气,瓦特想尽办法,用毡子包,用油布裹,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治不了这个毛病。瓦特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然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镗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1784年,瓦特的蒸汽机已装上曲轴、飞轮,活塞可以靠从两边进来的蒸汽连续推动,再不用人力去调节活门,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蒸汽机诞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