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合集下载

东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春在线作业2答案1

东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春在线作业2答案1

(单选题)1: 在清代词坛上,()的词作,有部分作品兼有秦(少游)、柳(永)风调。

A: 朱彝尊
B: 陈子龙
C: 纳兰性德
D: 陈维菘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霍小玉传》的作者是()。

A: 高适
B: 干宝
C: 江总
D: 蒋防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3: 晚唐写词最多、影响最大的词家是()。

A: 欧阳修
B: 温庭筠
C: 柳永
D: 张先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是儒家经典著作,是孔门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

A: 《春秋》
B: 《左传》
C: 《九章》
D: 《论语》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我国第一部通史是()。

A: 《汉书》
B: 《柳赋》
C: 《赋篇》
D: 《史记》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挟太山以超北海” 一语出自《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篇。

A: 《孟子》
B: 《左传》
C: 《吕氏春秋》
D: 《国语》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幽州台就是蓟北楼,故址在今天()的北边。

A: 北京。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氓》中的诗句,反喻女主人公内心痛苦的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2.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章》中,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用来说明( )A.以小易大,彼恶知之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D.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敌众3.《庄子·逍遥游》下列文意中,体现了庄子“圣人无名”思想的是( )A.许由不受天下B.鹏扶摇而上C.宋荣子荣辱不惊D.樗树不夭斤斧4.下列《湘夫人》诗句中,表达了湘君焦虑不安之情的是( )A.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B.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C.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D.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5.韩非子在《难一》中用“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寓言,是为了( )A.说明应当实事求是,论功行赏B.批评儒家所赞美的“德化”政治C.说明晋国和楚国发生战争的原因D.说明舜和尧之间的矛盾6.《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写苏秦“引锥自刺其股”刻苦学习的动机是( )A.欲将连横说秦惠王B.约从散横,以抑强秦C.取卿相之尊D.将说楚王7.贾谊《过秦论》(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中的“卤”是指( )A.桨B.盾牌C.盔D.铠甲8.晁错《论贵粟疏》阐述重农贵粟的主张时,运用了多方面的对比,其中之一是( )A.朝中大小官吏的对比B.秦朝前后的对比C.法令与现实的对比D.农夫与官吏的对比9.司马迁《魏公子列传》中,略写的部分是( )A.解救邯郸之围B.魏公子往请侯生C.侯生献计D.魏公子请朱亥10.“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 )A.《诗经》B.《汉书》C.《新书》D.《史记》11.下列作品,写听曲感心、知音难遇的是( )A.《登池上楼》B.《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C.《西北有高楼》D.《登楼赋》1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中,“交语”的意思是( )A.大声说话B.议论纷纷C.互相转告D.传话给下人13.曹操《短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里的烈士形象是指( )A.为国捐躯的人B.具有才能的人C.胸怀壮志的人D.性格刚烈的人14.李密《陈情表》“死当结草”,“结草”意指( )A.搓绳B.拾草C.复仇D.报恩15.左思《咏史》“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金张”生活的时代是(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16.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是( )A.陶渊明B.曹操C.谢灵运D.谢朓17.鲍照《拟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这里诗人表达的感情是( )A.孤身漂泊B.孤立无援C.出身孤寒D.孤寂凄清18.下列书信中属于山水小品的是( )A.《报任少卿书》B.《与宋元思书》C.《与山巨源绝交书》D.《与陈伯之书》19.写出“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名句的作家是( )A.吴均B.庾信C.江淹D.杜牧20.《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必过笔记---完全版[1]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必过笔记---完全版[1]

(1(2:(1(简)。

25篇。

、《九章》、(1(2)屈原写(简)1)第一段写激战。

①描写旌前段为后段的郢是楚国都城,在今湖北(1)王逸《楚(2)王夫之《楚直抒感情的句“当陵阳之焉。

“陵阳”在今安徽省。

“出何日夜而忘之”中的涕淫淫其若霰”中直抒胸臆,“外承欢之汋汋兮,谌好夫人之忼慨。

(1)君王痛恨忠贤之臣的(2)忠奸善恶,(1)(简(1(2)表现为:离开郢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离骚》,象征由《诗“扈江离与辟芷;表示高洁品性的诗句有:“贯”“制芰荷以为衣。

“余既滋兰之九畹“朝搴毗之。

、桀纣“捷径以窘步”,诗人为国效力是“奔走。

:“亦余心之所善”“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双方君主:(楚:楚军指楚(1)(1)本篇(2)作等。

晋文公谨“焉用亡郑《战国策》。

有其卓识,断变化。

(简)6.画冯谖、增强文章趣味:(1“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市,炫耀于人。

(2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

1.《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次有关志向抱负问题的讨论。

2.《侍坐》中“夫子哂之”“率尔而对”的是子路子路坦率自信,有勇而智高。

3.《侍坐》中“吾与点也”,“点”指曾“舍瑟而作”甘于淡泊,向往优游生活。

4.孔子说“吾与点也”的内涵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和从政之态的衰退。

5.世治国之道。

子路:“千乘之国……由也为之,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甫,愿为小相焉。

”6.分析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的个性:泊。

(简)7.人物的特点分传神,显示出遣词造句之妙。

(简)1.大力宣扬“人性善”秦思想家是孟子。

2.子》。

1.记述了孟子同齐宜王的谈话。

例采用比喻的手法。

2.别,反对霸道,仁政的内容。

3.鱼”。

语。

4.之幼”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5.限性:(1殖。

②教民:学校教育,孝悌之义。

(2不可避免。

(3)不切实际;仁政主张脱离现实,无法实现。

6.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的论辩的技巧。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5年整理完全版)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2015年整理完全版)

,也叫《左传》周天子作威作福反衬强秦为帝的可怕,然后用纣王烹鬼侯、鄂侯反衬秦帝的残暴,可见尊秦为帝反受其害。

其中用邹、鲁尚知对抗来激发辛垣衍的正义感。

最后归结如果投降秦国,将失去自身的一切利益,击破了“尊秦为帝”以保持自身荣耀富贵的美梦。

鲁仲连的性格特征: 鲁仲连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他有一般纵横家的共同点是足智多谋,能言善辨,但也有与他们截然相反的地方:一是有一以贯之的原则,决不朝秦暮楚,而是“义不帝秦”;二是品德高尚,决不求名逐利,相反是功成不受赏;三是有排难解纷之心,以挽救天下为已任。

鲁仲连是封建时代士人高风亮节的典范,为后人所仰慕。

孔子:曾从事《诗》《书》《礼》《易》等古籍的整理工作 1.《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富于文学色彩,完整地记录了孔子与学生们进行的一次有关志向抱负问题的讨论,先是孔子提出问题,接着是学生们畅所欲言,最后由老师总结,对学生们的发言作简短的评价,这也是孔子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的一次完整记载。

2.《侍坐》中“夫子哂之”“率尔而对”的是子路:子路坦率自信,有勇而智高。

3.《侍坐》中“吾与点也”,“点”指曾皙;曾皙“舍瑟而作”甘于淡泊,向往优游生活。

4.涵的悲哀和从政之态的衰退。

5.孔子也肯定了子路、道。

子路:勇,且知方也”。

冉有: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曰能之,愿学焉。

焉。

”6.个性远大,直爽豪放,后还向孔子求教。

(简) 7.文章善于通过语言、点表现其从容潇洒的气度,3.用于反对霸道(称霸必败)的比喻是“缘木求鱼”。

(就好像爬上树去捕鱼一样)成为后世的成语。

力足以举百钧 挟泰山以超北海4.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5.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在这篇文章中,孟子宣扬仁政,反对暴政,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描绘了富民,教民的蓝图,希望人们安居乐业。

这表现了孟子关心民生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在战国中期诸侯兼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战国时期,孟子笼统地反对使用武力,似乎脱离实际,而将仁政主张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靠君主的仁慈心肠实现王道,又显得过于天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1、《蒹葭》一诗,选自《诗经》中的()(1分)A:《王风》B:《卫风》C:《秦风》D:《小雅》2、《战国策》一书的整理者是()(1分)A:司马迁B:刘向C:班固D:李密3、下列作者中,提出“兼爱”主张的是()(1分)A:孔子B:庄子C:孟子D:墨子4、《逍遥游》以“列子御风而行”的例子说明()(1分)A:犹有所待B:圣人无名C:神人无功D:至人无己5、《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共有()(1分)A:二百多句B:三百多句C:四百多句D:五百多句6、《涉江》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其中“重华”指的是()(1分) A:舜B:尧C:禹D:汤7、李斯《谏逐客书》写到“用商鞅之法”的秦君是()(1分)A:缪公B:孝公C:惠王D:昭王8、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1分) A:《礼记》B:《论语》C:《周易》D:《孟子》9、班固《苏武传》为突出苏武舍弃个人恩怨、一心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而运用的对比是()(1分)A:与张胜的对比B:与卫律的对比C:与李陵的对比D:与单于的对比10、《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1分)A:《玉台新咏》B:萧统《文选》C:《乐府诗集》D:《杂曲歌辞》11、下列《行行重行行》诗句中,运用比兴手法表达对远行君子恋情的是()(1分)A: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B: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C: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D: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1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1分)A:《古诗十九首》B:萧统《文选》C:《玉台新咏》D:《乐府诗集》13、《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表达的意思是()(1分)A:穷达异心B:怀才不遇C:怀念故土D:冤屈难伸14、文学史上首开文学批评风气的《典论·论文》的作者是()(1分)A:曹操B:曹丕C:李密D:葛洪15、曹植《赠白马王彪》“年在桑榆间”,意思是()(1分)A:命悬天上B:回到故乡C:人到晚年D:相隔不见16、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自首不见招”,“冯公”生活的时代是()(1分)A:西汉B:西晋C:东汉D:东晋17、江淹《别赋》“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一节《诗经》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当时人们把它称之为“诗”或“诗三百”二、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分为:“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有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歌,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多贵族和官吏的朝会燕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有一部分是民歌两部分“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分为《周颂》是西周初年的作品、《鲁颂》《商颂》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和宗庙的乐章三、《诗经》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直陈其事,记叙与描写比:打比方,比喻和比拟兴:用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情与事赋、比、兴交互运用,构成了意蕴深远的形象,形成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君子于役》泛读选自《诗经-王风》一、主题思想这是思妇之辞,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对长期在外的丈夫的深情思念和热切关心,从家庭生活方面反映了当时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二、艺术特色1、写作特点:全诗是农家妇女的内心独白,在疑问语气中既有殷切的期望,又有无可奈何的凄苦,用反问强化难以排遣的思念,挂念丈夫在外的日常生活,朴素的语言将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真切2、写景分析:诗中景物构成一幅山村晚归图,渲染了思妇的孤独凄苦的氛围,具有衬托比喻的作用,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苦三、历年真题1、【200404】简述《君子于役》中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蒹葭》精读选自《诗经-秦风》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痴情追求,但求之不得,表达了无限惆怅的缠绵情感二、艺术特点1、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渐然一体,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开头以秋所的清冷和萧瑟,营造了凄婉悲凉的氛围;对浩浩秋水的描写,既烘托了脉脉深情,又渲染了纵横阻隔,意中人可望不可即2、虚实相生秋景、秋水、为眼前实景;溯洄、溯游的追索,已经虚化;“所谓伊人”若有若无,完全是一种心理幻景;虚虚实实的意象,构成了朦胧而优美的意境,生动地表现了痴情者诚挚的情意与追求3、重章叠句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萋萋”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推移,始终在徘徊追索“道阴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4、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赞为“风人深致”,艺术上指婉曲风格,思想上境界深远,意在言外三、历年真题1、【200504】简析《蒹葭》一诗重章叠句结构形式的艺术效果2、【200804】试分析《蒹葭》诗中景物描写及重章的形式对表现情感的作用3、【201307】试述《蒹葭》塑造意境的艺术成就4、【201404】简析《蒹葭》描写景物虚实相生的特点与作用5、【201910】结合作品,分析《蒹葭》中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氓》精读选自《诗经-卫风》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弃妇怨诗,主人公在被遗弃之后,回顾往事,诉说自己不幸的婚姻,表达悲愤与决绝的心情,反映出当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以及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损害女主人公的经历与情感变化紧密结合,故事情节与人物思想感情同步发展,虽是叙事诗,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二、结构内容第一章:写两人相爱第二章:写女主人公的深情和结婚经过第三章:用比兴手法表示追悔莫及第四章:写男子的变心第五章:写嫁到夫家后的操劳和受到虐待直至被弃第六章:表示对男子负情背德的愤恨和一刀两断的决绝态度三、艺术特色1、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2、使用对比手法,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很成功,其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变化而逐步展现的婚前:纯洁天真、热情洋溢,对男方一往情深婚后:辛勤操劳毫无怨言,男方变心后看透负心者的本性,坚决和他决裂表现出其坚强刚毅的一面“氓”的欺骗与虚伪、以怨报德,在与女主人公的对比中得到显现3、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寓意发人深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起兴的两章,比喻两人从情爱之深到由于男子负心,爱情失去光泽“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能沉溺于情爱之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比男子坏到极点,简直无所约束四、历年真题1、【200707】《氓》中有两章开头用桑叶起兴,简说比兴的含义及其效果2、【202007/201904】试析《氓》诗是怎样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3、【201304】试分析《氓》中“氓”与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4、【201410】简述《氓》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喻义5、【201510】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氓》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7、【201610/201804】简要分析《氓》中的对比手法《采薇》泛读选自《诗经-小雅》一、主题思想这是戍守边境、抵抗玁狁侵扰的战士回家乡时的歌唱,完整地反映了边防战士艰辛的生活、紧张的战斗和思家念归的真实情况二、艺术特色1、运用了倒叙手法一、二、三章是回顾军中饥渴劳苦、盼望归去的情景四、五章是回顾在前线戎马倥偬、时刻戒备、奋战不息的实况末章是归途中的感慨和悲喜交集的心情2、情景交融末章之佳在于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突出了全诗的主题今与昔、来与往、雪花与杨柳、冬天与春天,构成鲜明的对照,点出时间的推移和出征时间的久长,结尾意味深长三、历年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先秦文学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105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总305篇。

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

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是用别的事物引直所咏之情与事)赋、比、兴交互运用,构成了意蕴深远的形象,形成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谱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一、《君子于役》,《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妇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各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想念。

言情写景,真实纯朴。

君子:这里指丈夫。

二、《蒹葭》,《诗经·秦风》(1)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全诗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形式,使感情的抒写不断深化。

《蒹葭》被王国维称赞最得风人深致。

(2)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

①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②“白露为霜”“白霜未晞”“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

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不已。

③“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

伊人,指意中人。

(4)“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5)“蒹葭苍苍”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①渲染清秋凄清氛;②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被历代认为是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简)(6)诗的比兴手法及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比兴,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2021年04月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2021年04月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题及答案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卷(课程代码0053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Ⅰ分,共30分。

1.下列作品中,属于《诗经•王风》的是(B)A.《氓》B.《君子于役》C.《兼葭》D.《采薇》2.《郑伯克段于鄢》中,说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指的是( A )A.郑庄公B.郑武公C.祭仲D.公子吕3.《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写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其妻的表现是(B)A.郊迎三十里B.侧目而视,倾耳而听C.清宫除道,张乐设饮D.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4.“揠苗助长”寓言出自(A)A.《我善养吾浩然之气》B.《非攻(上)》C.《邵公谏厉王弭谤》D.《难一(节选)》5.《逍遥游》中,欲让天下于许由的是(A)A.尧B.舜C.禹D.汤6.《韩非子·难一(节选)》中,“难”的意思是(D)A.艰难B.困难C.难得D.诘难7.《谏逐客书》中,“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秦国国君是(A)A.孝公B.缪公C.昭王D.惠王8.《过秦论(上)》中,秦始皇“以愚黔首”的措施是(C)A.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B.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D.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9.《李将军列传(节选)》中,对李广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的是(D)A.中贵人B.程不识C.卫青D.霸陵尉10.派遣苏武出使匈奴的皇帝是(C)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昭帝11.汉乐府的基本艺术特征是(A)A.擅长叙事B.擅长写景C.擅长抒情D.擅长议论12.被刘评为“五言之冠冕”的是(B)A.汉乐府B、古诗十九首C.南朝民歌D.北朝民歌13.王粲《登楼赋》中“庄舄显而越吟”的典故出自(C)A.《周易》B.《孟子》C.《史记》D.《诗经》14.《陈情表》“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中“伪朝”指的是(B)A.晋朝B.蜀国C.吴国D.魏国15.《咏史》(郁郁涧底松)所揭露的制度是(B)A.察举制度B.门阀制度C.科举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16.“可班荆兮赠恨,唯樽酒兮叙悲”出自(D)A.《咏荆轲》B.《北山移文》C.《归去来兮辞》D.《别斌》17.下列作家中,与谢脁一起开创永明体的是(C)A.鲍照B.谢灵运C.沈约D.丘迟18.下列语句中,出自《与陈伯之书》的是(C)A.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B.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C.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D.虽情殷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19.被视为“初唐四杰”之冠的是(D)A.杨炯B.卢照邻C.骆宾王D.王勃20.下列语句中,出自《长安古意》的是(B)A.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B.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C.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舂半不还家D.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21.“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中,与“细柳营"”典故有关的将领是(C)A.韩信B.李广C.周亚夫D.卫青22.“古来圣贤皆寂寞”出自(C)A.《北征》B.《送孟东野序》C.《将进酒》D.《兵车行》23.安史之乱爆发后,奉肃宗之命征讨永王李璘的是(A)A.高适B.李华C.李白D.杜甫24.“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的“兹”指的是(C)A.岳阳楼B.黄鹤楼C.慈恩寺塔D.寒山寺25.天宝年间曾任安西节度使判官的诗人是(B)A.李颀B.岑参C.王维D.王之涣26.《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位于(D)A.柳州B.苏州C.杭州D.永州27.与王建齐名,所作世称“张王乐府”的诗人是(A)A.张籍B.张九龄C.张若虚D.张泌28.“玉容寂寞泪阑干”中“泪阑干”的意思是(D)A.泪水喷涌B.泪水千涸C.泪水盈眶D.泪水纵横29.“茂陵刘郎秋风客”中“刘郎”指的是(D)A.刘备B.刘禹锡C.刘长卿D.刘彻30.“空向秋波哭逝川”中“逝川”典故出自(D)A.《韩非子》B.《老子》C.《庄子》D.《论语》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4分)《登楼赋》的作者是()。

∙ A. 王粲
∙ B. 赵壹
∙ C. 弥衡
∙ D. 蔡邕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2 赋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2.
(4分)《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

∙ A. 阮籍
∙ B. 嵇康
∙ C. 山涛
∙ D. 向秀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4分)《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鲁国人()所作。

∙ A. 公羊高
∙ B. 谷梁赤
∙ C. 左丘明
∙ D. 司马迁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2 文
收起解析
答案 C
解析
4.
(4分)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有“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一语,此句用“沧海桑田”故事,这一典故出自哪里?
∙ A. A《庄子》
∙ B. B《世说新语》
∙ C. C《抱朴子》
∙ D. D《神仙传》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3.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D
解析
5.
(4分)《陇头歌辞》其一: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A流离是描述诗人飘泊天涯,四海为家
∙ B. B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 C. C陇西多悲苦思乡之诗
∙ D. D以陇头流水比喻自己远离家乡,身不由已。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6.
(4分)“洛阳纸贵”的典故指的是()的《三都赋》。

∙ A. 谢脁
∙ B. 谢灵运
∙ C. 鲍照
∙ D. 左思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D
解析
7.
(4分)汉代任官采用“察举”与()制度。

∙ A. A征辟
∙ B. B科举
∙ C. C考试
∙ D. D推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8.
(4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渲染了一种悲苦凄凉的送别气氛,此诗之作者为谁?
∙ A. A王翰
∙ B. B张九龄
∙ C. C储光羲
∙ D. D王昌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3.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D
解析
9.
(4分)在屈原的创作中,处处可见()的影响。

∙ A. A周文化
∙ B. B诗经
∙ C. C民间巫术
∙ D. D孔子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C
解析
10.
(4分)“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是()里用来评论建安文学的。

∙ A. 文心雕龙
∙ B. 诗品
∙ C. 诗式
∙ D. 沧浪诗话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11.
(4分)李贺与前辈诗人()并称“二李”。

∙ A. 李益
∙ B. 李白
∙ C. 李商隐
∙ D. 李绅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3.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12.
(4分)关于《诗经·秦风·蒹葭》一诗的说法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 A蒹葭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芦苇
∙ B.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出自该诗篇
∙ C. C这是一首表达爱情幸福美满的诗篇
∙ D. D这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名篇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C
解析
13.
(4分)《短歌行》贯穿着()这一主题。

∙ A. A求贤若渴
∙ B. B积极进取
∙ C. C奋发向上
∙ D. D消沉萎靡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
解析
14.
(4分)杜甫的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中的斯人指的是谁?
∙ A. A孟浩然
∙ B. B王维
∙ C. C贺知章
∙ D. D李白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3.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D
解析
15.
(4分)关于<<国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A是<<九歌>>中的一篇
∙ B. B是祭祀亡灵的歌曲
∙ C. C“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出自这一部作品∙ D. D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2 文
收起解析
答案 C
解析
二、多选题
1.
(4分)《氓》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 A. A婚前
∙ B. B婚姻
∙ C. C离异
∙ D. D离别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2.
(4分)春秋时代,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先后涌现的霸主有()等。

∙ A. A齐桓公
∙ B. B晋文公
∙ C. C秦穆公
∙ D. D楚庄王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2 文
收起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3.
(4分)曹操喜欢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将乐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分多种形式,
∙ A. A四言
∙ B. B五言
∙ C. C杂言
∙ D. D七言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展开解析
4.
(4分)《白马篇》的艺术特色有。

∙ A. A整齐的排比
∙ B. B匀称的对偶
∙ C. C华茂的词章
∙ D. D适度的夸张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5.
(4分)“国风”中爱情诗的传统在后代民歌中得以延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 A. A火热的情感
∙ B. B大胆的表达
∙ C. C直白的语言
∙ D. D婉约的情绪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三、判断题
1.
(4分)在屈原以前,我国南方是没有诗歌的。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错误
解析
2.
(4分)《九歌》是经过屈原整理的民间祭祀乐歌,主要内容是以记录招神过程为主。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3.
(4分)与其他诗人的山水诗如一幅画,时时过于客观相比。

陶诗则充满情感,渗透着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4.
(4分)咏史而别有喻托,是左思《咏史》诗的新发展。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2.1 诗
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5.
(4分)《静女其姝》“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薆)而不见,搔首踟蹰。

”写出了情人约会时的活泼逗乐,趣味横生。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1.1 诗收起解析
答案正确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