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端接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二 信号放大电路实验(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信号放大电路实验(测控电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信号放大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功能;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原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电压放大倍数高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当外部接入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元器件组成输入和负反馈电路时,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特定的函数关系。

在线性应用方面,可以组成反相比例放大器,同相比例放大器,电压跟随器,同相交流放大器,自举组合电路,双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三运放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等。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运放视为理想运放,就是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满足下列条件(如表2-1所示)的运算放大器称为理想运放。

表2-1失调与漂移均为零等。

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1)输出电压O U 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关系式:)U U (U ud O -+-A = ,而O U 为有限值,因此,0U U ≈--+,即-+≈U U ,称为“虚短”。

(2)由于∞=i r ,故流进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流可视为零,即称为“虚断”。

这说明运放对其前级吸取电流极小。

以上两个特性是分析理想运放应用电路的基本原则,可简化运放电路的计算。

1、基本放大电路: 1)反向比例放大器电路如图2-1所示。

对理想运放,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i 1FO U R R U -=,为了减少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F 12R //R R =图2-1 反向比例放大器 图2-2 同相比例放大器 2)同相比例放大器电路如图2-2所示。

对理想运放,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i 1FO )U R R 1(U += ,其中F 12R //R R =。

当∞→1R 时,i O U U =,即得到如图2-3所示的电压跟随器。

3)电压跟随器电路如图2-3所示。

对理想运放,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i O U U =,图中F 1R R =,用以减少漂移和起保护作用。

三相交流电路的实验报告

三相交流电路的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相交流电路的实验报告篇一:电路基础实验报告三相电路实验报告实验六三相交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会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法。

2、验证对称负载作星形和三角形连接时,相电压和线电压及相电流和线电流的关系。

3、了解非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中线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实验装置,型号:Th-DT。

三、实验原理1、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对有中线的星形连接,不论负载是否对称,其线电压与相电压有uL=up。

若没有中线,在对称负载的情况下,上面关系式不变;若负载不对称,则上式不成立,此时三个电压将是不等的。

2、三相负载的三角形接法三相负载的三角形接法的特点为:在对称负载的情况下有uL=up,IL=3Ip;在不对称负载的情况下电压关系式仍然成立,电流关系式则不成立。

表6-1三角形连接各电压、电流关系四、实验内容1、负载星形连接的测量按图6-1连接电路,分别测量对称负载(ux端、VY端和wZ端都接两个灯泡)和非对称负载(ux端、VY端接两个灯泡,wZ端接一个灯泡)的相电压(uu、uv、uw)线电压(uuv、uvw、uwu)、相电流(Iuv、Ivw、Iwv)、线电流(Iu、Iv、Iw)、中线电流(有中线时)u0,记录于表6-2中图6-1三相交流负载电路的星形连接2、负载三角形连接的测量按图6-2连接电路,分别测试线电压、相电压(uuv、uvw、uwu)、线电流(Iu、Iv、Iw)和相电流(Iuv、Ivw、Iwu),将测量数据记录于表6-3中。

图6-2三相交流负载电路的三角形连接五、数据处理与分析表6-4表6-5数据分析:由表6-4可知,uL/up的值在星形电路中对称时有中线(不论中线有无阻抗)、无中线和非对称时有中线(中线无阻抗)近似等于1.732,非对称无中线时uL/up的值不等于1.732。

线电流都等于相电流。

中线电压在对称有无中线时以及非对称有中线(中线无阻抗)时等于0,在非对称无中线时不等于0。

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汇总

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汇总

数字电路-实验指导书汇总TPE-D型系列数字电路实验箱数字逻辑电路实验指导书实验⼀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实验⼆组合逻辑电路(半加器、全加器及逻辑运算)实验三时序电路测试及研究实验四集成计数器及寄存器实验⼀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实验⽬的1、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

2、熟悉数字电路实验箱及⽰波器使⽤⽅法。

⼆、实验仪器及器件1、双踪⽰波器;2、实验⽤元器件74LS00 ⼆输⼊端四与⾮门 2 ⽚74LS20 四输⼊端双与⾮门 1 ⽚74LS86 ⼆输⼊端四异或门 1 ⽚74LS04 六反相器 1 ⽚三、预习要求1、复习门电路⼯作原理及相应逻辑表达式。

2、熟悉所⽤集成电路的引线位置及各引线⽤途。

3、了解双踪⽰波器使⽤⽅法。

四、实验内容实验前检查实验箱电源是否正常。

然后选择实验⽤的集成电路,按⾃⼰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特别注意Vcc 及地线不能接错(Vcc=+5v,地线实验箱上备有)。

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误可通电实验。

实验中改动接线须先断开电源,接好后在通电实验。

1、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⑴选⽤双四输⼊与⾮门74LS20 ⼀只,插⼊⾯包板(注意集成电路应摆正放平),按图接线,输⼊端接S1~S4(实验箱左下⾓的逻辑电平开关的输出插⼝),输出端接实验箱上⽅的LED 电平指⽰⼆极管输⼊插⼝D1~D8中的任意⼀个。

⑵将电平开关按表置位,分别测出输出逻辑状态值及电压值填表。

表2、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⑴选⼆输⼊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接线,输⼊端1、2、4、5 接电平开关输出插⼝,输出端A 、B 、Y 接电平显⽰发光⼆极管。

⑵将电平开关按表的状态转换,将结果填⼊表中。

表3、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⑴⽤ 74LS00 双输⼊四与⾮门电路,按图、图接线,将输⼊输出逻辑关系分别填⼊表,表中。

⑵写出两个电路的逻辑表达式。

4、逻辑门传输延迟时间的测量⽤六反相器(⾮门)按图接线,输⼊80KHz 连续脉冲(实验箱脉冲源),⽤双踪⽰波器测输⼊、输出相位差。

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及其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一数据传送程序一、实验目的1、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

2、掌握DVCC实验系统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内容1、编程实现,把7000H~70FFH单元的内容清零。

2、编程实现,把源地址为6000H开始的单元内容,传送到目的地址7000H开始的单元中,传送个数为0FFFH个。

三、DVCC实验系统操作说明1、接通DVCC实验系统电源,在DVCC实验箱上应显示闪动的“P”,否则按Reset键。

2、运行DVCC软件。

(程序DVCC598H实验系统DVCC实验系统)3、单击工具栏上“新建”或“打开”按钮,编写源程序。

单击“编译”按钮,使其形成可执行文件。

4、单击工具栏上“联接”按钮,同时按下DVCC实验箱上PCDBG键(键盘上最右边第2个),实现PC机和实验箱的联接。

联机成功,屏幕上出现:.反汇编窗口、寄存器标示位窗口。

5、在成功联机后,单击工具栏上“调试”按钮,把最终目标文件装载到实验系统RAM区;或者通过单击菜单栏中的“动态调试”,选择“传送(.EXE)文件”来实现。

6、单击工具栏上“运行”或“单步”按钮,运行实验程序。

7、单击工具栏上“窗口”,选择“显示内部数据窗口”或“显示外部数据窗口”可显示数据窗口。

鼠标右击数据窗口的数据,可设置数据块新地址;鼠标左键单击数据,可修改数据数值。

8、运行完毕,先按实验箱上的复位按钮Reset键,再按PCDBG键,并且点击屏幕上OK,即可退出运行状态。

四、实验程序代码1、把7000H~70FFH单元的内容清零。

程序代码:ORG 0000HAJMP STARTORG 70HSTART: MOV P2, #70H ;送地址高8位到P2端口MOV R0, #00H ;R0=00H,表地址低8位CLR A ;将累加器A清0LOOP: MOVX @R0, A ;将A送入以R0内容为地址的外部RAM.INC R0 ;R0+1-->R0CJNE R0,#00H,LOOP;比较条件转移指令,若R0不等于0,则跳转到LOOPAJMP $ ;暂停END2、编程实现,将源地址为6000H开始的单元,传送到目的地址7000H开始的单元,传送个数为0FFFH个。

RJ-45接口连线

RJ-45接口连线
RJ-45接口连线 RJ-45接口连线
一、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式 1.了解局域网的组网方式 以及双绞线的两种制作规范; 以及双绞线的两种制作规范; 2. 掌握RJ-45水晶头的制作, 掌握RJ 45水晶头的制作 RJ- 水晶头的制作, 以及网线连通性的测试。 以及网线连通性的测试。 理解差分线信号的传输特性, 3. 理解差分线信号的传输特性, 信号在网线上传输的特点。 信号在网线上传输的特点。
4(兰)电源预留+ ( 电源预留 5(白兰) 电源预留— 5(白兰) 电源预留— 7(白棕)音频预留 (白棕) 8(棕)音频预留 (
思考
RJ45的接法标准能顺利进行信 息的传输吗?
直通线缆
四 实 验 步 骤
T568A---T568A T568A---T568A ---
交叉线缆
四 实 验 步 骤
四 实 验 步 骤
(3)理线。双绞线由8根有色导线两两绞 合而成(如下图),
四 实 验 步 骤
现将其散开(如下图),
四 实 验 步 骤
整理平行,按正线或反线(根据所要制作双绞 线的要求)线序平行排列。整理完毕后用剪线 刀口将线头前端一次性剪齐(如下图),留下 约14mm,并按顺时针方向排列。
四 实 验 步 骤
2、双绞线的制作 。 (1)剪一段满足实际要求的双绞线(不 得超过100m) (2)剥线。用压线钳剪线刀口将双绞线 端头剪齐,再将双绞线端头伸入压线钳剥线 刀口,使先头触及前挡板,然后适度握紧压 线钳同时慢慢旋转双绞线,让刀口划开双绞 线的保护胶皮(如下图),
四 实 验 步 骤
取出端头从而剥下保护胶皮(如下图)。
4(兰)电源预留+ ( 电源预留 5(白兰) 电源预留 (白兰) 电源预留— 7(白棕)音频预留 (白棕) 8(棕)音频预留 (

范文:高电压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二)

范文:高电压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二)

高电压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二)---高电压技术实验报告高电压技术实验报告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一.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得测量一.实验目得学习使用QS1型西林电桥测量介质损耗正切值得方法.二.实验项目1.正接线测试2.反接线测试三.实验说明绝缘介质中得介质损耗(P=Cu2tg)以介质损耗角得正切值(tg)来表征,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等于介质有功电流与电容电流之比。

用测量tg值来评价绝缘得好坏得方法就是很有效得,因而被广泛采用,它能发现下述得一些绝缘缺陷:绝缘介质得整体受潮;绝缘介质中含有气体等杂质;浸渍物及油等得不均匀或脏污。

测量介质损耗正切值得方法较多,主要有平衡电桥法(QS1),不平衡电桥法及瓦特表法。

目前,我国多采用平衡电桥法,特别就是工业现场广泛采用QS1型西林电桥。

这种电桥工作电压为10Kv,电桥面板如图21所示,其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简介如下:⑴.检流计调谐钮⑵。

检流计调零钮⑶。

C4电容箱(tg)⑷。

R3电阻箱⑸。

微调电阻(R3桥臂)⑹.灵敏度调节钮⑺.检流计电源开关⑻。

检流计标尺框⑼。

+tg/-tg及接通Ⅰ/断开/接通Ⅱ切换钮1QS1西林电桥面板图⑽.检流计电源插座⑾.接地⑿.低压电容测量⒀.分流器选择钮⒁。

桥体引出线11)工作原理:原理接线图如图2-2所示,桥臂BC接入标准电容CN(一般CN=50pf),桥臂BD由固定得无感电阻R4与可调电容C4并联组成,桥臂AD接入可调电阻R3,对角线AB上接入检流计G,剩下一个桥臂AC就接被试品CX.高压试验电压加在CD之间,测量时只要调节R3与C4就可使G中得电流为零,此时电桥达到平衡。

由电桥平衡原理有:即:(式2-1)各桥臂阻抗分别为:将各桥臂阻抗代入式2-1,并使等式两边得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可得:(式22)在电桥中,R4得数值取为=10000/=3184(),电源频率=100,因此:tg=C4(f)(式23)即在C4电容箱得刻度盘上完全可以将C4得电容值直接刻度成tg值(实际上就是刻度成tg(%)值),便于直读。

实验二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路的研究

实验二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路的研究

实验⼆线性有源⼆端⽹络等效电路的研究实验⼆线性有源⼆端⽹络等效电路的研究班级通信192 姓名余*耀学号27⼀、实验⽬的1. 学习测量线性有源⼆端⽹络等效电源参数和电路的外特性的⽅法。

?2. 加深对等效电源定理的理解, 验证最⼤功率传输条件。

3。

巩固万⽤电表的使⽤⽅法,加深对万⽤电表内阻的理解。

⼆、实验器材、设备及软件互联⽹+电⼦在线实验平台电阻、电压源、万⽤表、导线三、实验原理1.任何⼀个线性⽹络,如果只研究其中⼀条⽀路的电压或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个有源⼆端⽹络,或称为含源⼀端⼝⽹络,如图1(a)所⽰。

图1 线性有源⼆端⽹络的等效电路2. 等效电源定理包括电压源等效和电流源等效两个定理,也称为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任意⼀个线性有源⼆端⽹络,就其对外电路的作⽤⽽⾔,总可以等效为⼀个电压源和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如图1(b)所⽰.该电压源的电压 UOC等于⼆端⽹络在端⼝处的开路电压;电阻 r0 等于⼆端⽹络内所有独⽴源置于零的条件下,从端⼝处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任意⼀个线性有源⼆端⽹络,就其对外电路的作⽤⽽⾔,总可以等效为⼀个电流源和电导组成的并联电路,如图1(c)所⽰.该电流源的电流ISC等于⼆端⽹络在端⼝处的短路电流;电导 g0 等于该⼆端⽹络内所有独⽴源置于零的条件下,从端⼝处看进去的等效电导, g0= 1/ r0。

通常我们称开路电压UOC、短路电流ISC以及等效内阻r0为有源⼆端⽹络的等效电源参数.3。

线性有源⼆端⽹络与等效电路的外特性应该是⼀致的,在平⾯坐标中绘制的伏安关系曲线应该重合。

4.最⼤功率传输定理⼀个线性有源⼆端⽹络,不管其内部具体电路如何,都可以等效为⼀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如图 5-1(b)所⽰。

当负载为 R L时,获得功率:对上式求导并令其为零,得到负载 R L上获得最⼤功率时的条件RL =r0,此时最⼤功率为:四、实验内容与步骤进⼊电路分析实验平台,进⼊实验“线性有源⼆端⽹络等效电路”,点击界⾯左侧的“实验操作”选项卡,进⼊线性电路的实验模块界⾯.1. 线性有源⼆端⽹络等效电源参数的测量如图2所⽰实验电路, 测量A、B端⼝的等效电源参数U、I,测量数据填⼊表1中,r0任选三种⽅法进⾏测量,测量数据填⼊表2中.图2 测定AB 端等效电源参数电路(1)测量开路电压U OC按图 5—3 所⽰, 在实验板上搭建实验电路。

数字逻辑新数电指导书

数字逻辑新数电指导书

实验一基本逻辑门电路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按照实验要求,由学生操作,对基本逻辑门电路进行相应测试,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加深对门电路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了解(TTL)与非门各参数的意义;2、掌握(TTL)与非门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

3、加深对(TTL)与非门的逻辑功能的认识;4、学习查阅集成电路器件手册,熟悉与非门的外形和引脚。

二、实验仪器数字电路实验箱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试与门的逻辑功能在实验系统(箱)上找到相应的与门。

按图1.1(a)连接实验线路,把输入端接实验箱的逻辑开关,输出端接LED显示器。

按表1.2.2 输入A、B的信号0或1(逻辑开关高电平时为1,逻辑开关低电平时为0),观察输出结果(看LED显示器,如果灯亮为1,灯灭为0)填入表1.1 中。

图1.1 与门、或门实验接线图2、测试或门的逻辑功能在实验系统(箱)上找到相应的或门。

按图1.2.4 (b) 连接实验线路,把输入端接实验箱的逻辑开关,输出端接LED显示器。

按表1.2.2 输入A、B的信号0或1(逻辑开关高电平时为1,逻辑开关低电平时为0),观察输出结果(看LED 显示器,如果灯亮为1,灯灭为0)填入表1.1 中。

3、测非门的逻辑功能在实验系统(箱)上找到相应的非门。

按图1.2(a)连接实验线路,把输入端接实验箱的逻辑开关,输出端接LED显示器。

按表1.2 输入A的信号0或1(逻辑开关高电平时为1,逻辑开关低电平时为0),观察输出结果(看LED显示器,如果灯亮为1,灯灭为0)填入表1.2.3中。

4、测二输入与非门的逻辑功能在实验系统(箱)上找到相应的二输入与非门。

按图1.2.5(b)连接实验线路,把输入端接实验箱的逻辑开关,输出端接LED显示器。

按表1.2.3 输入A、B的信号0或1(逻辑开关高电平时为1,逻辑开关低电平时为0),观察输出结果(看LED显示器,如果灯亮为1,灯灭为0)填入表1.2.3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使用剥线工具剥线
(b)剥开外绝缘护套
实验二:端接实验
• 2)拆开4对双绞线:将端头已经剥去外皮的 双绞线按照对应颜色拆开成为4对单绞线。 拆开4对单绞线时,必须按照绞绕顺序慢慢 拆开,同时保护2根单绞线不被拆开和保持 比较大的曲率半径。不能强行拆散或者硬折 线对,形成比较小的曲率半径。
拆开4对双绞线
实验二:端接实验
8.2 实训项目二 网络模块原理端接实训 • 【实训目的】 1)掌握网线的色谱、剥线方法、预留长度和压接顺序。 2)掌握通信配线架模块的端接原理和方法,常见端接故障的排除。 3)掌握常用工具和操作技巧。 • 【实训要求】 1)完成6根网线的两端剥线,不允许损伤线缆铜芯,长度合适。 2)完成6根网线的两端端接,共端接96芯线,端接正确率100%。 3)排除端接中出现的开路、短路、跨接、反接等常见故障。 4)2人一组,2课时完成。 • 【实训设备、材料和工具】 1)“西元”牌网络配线实训装臵,型号KYPXZ-01-05。 2)实训材料包1个。内装长度500毫米的网线6根。 3)剥线器1把,打线钳1把,钢卷尺1个。
实验二:端接实验
• 【实训步骤】 (1)实训材料和工具准备 取出网线。 (2)剥开外绝缘护套。 (3)拆开4对双绞线。 (4)拆开单绞线。 (5)打开网络压接线实验仪电源。 (6)按照线序放入端接口并且端接。 模块端接 端接顺序按照568B从左到右依次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 (7)另一端端接。 (8)故障模拟和排除 。 (9)重复以上操作,完成全部6根网线的 端接。压接完线芯,对应指示灯不亮,而 有错位的指示灯亮时,表明上下两排中, 有1芯线序压错位,必须拆除错位的线芯, 重复在正确位臵压接,直到对应的指示灯亮。 【实训报告】 1)写出网络线8芯色谱和568B端接线顺序。 端接测试 2)写出模块端接原理。 3)写出压线钳操作注意事项
实验二:端接实验
• 一般网络机柜的安装尺寸执行中国YD/T 1819-2008《通信设备用综合集装 架》标准
• 网络机柜的安装尺寸
机柜内配线架安装实物图
实验二:端接实验
8 配线端接工程技术实训 8.1实训项目一:网络跳线制作和测试实验
• • • • • • • • • • • • • • • 【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掌握网络跳线的制作和压接线原理。 (2)、掌握网络跳线的压接线方法和技巧。 (3)、掌握网络线的色谱、剥线方法、预留长度和压接顺序。 (4)、掌握网络线压接常用工具和操作技巧。 【实验要求】 (1)、完成网络线的两端剥线。不允许损伤线缆铜芯,长度合适。 (2)、完成2根网络跳线的制作实验,共计压接4个RJ45水晶头。 (3)、要求压接方法正确,达到4次压接,每次成功,压接线序检测正确。 【实验设备、材料和工具 】 (1)、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产品,“西元”牌 网络实验台。 (2)、网线2根,每根长度500毫米。 (3)、RJ45水晶头4个,护套4个。 (4)、网络压线钳1把,用于裁剪和压接RJ45头。 (5)、钢卷尺1个,测量网线长度。
实验二:端接实验
• • • •
• • • • • • • •
【实验步骤 】 (1)、打开网络实验台电源开关。观察电源指示灯是否正常。 (2)、准备好实验工具。 (3)、领取实验材料包,取出2根网线,每根长度500毫米,RJ45水晶头4个 ,护套4个。 【实训技术原理 】 RJ45头压接线原理 RJ45头的压接线原理为,利用压线钳的压力使RJ45头中的刀片首先压破线芯 绝缘护套,然后再压入铜线芯中,实现刀片与线芯的电气连接。 每个RJ45头中有8个刀片,每个刀片与1个线芯连接。 双绞线的外径为10毫米。每个线芯绝缘护套外径为1毫米,铜导体线芯直径一 般为0.5毫米,如果太粗,不紧影响压接线,而且成本高。如果太细,不能保 证压接线可靠。 【实验报告】 1)、写出568A、568B色谱等网络跳线8芯色谱和压接线顺序。 (2)、写出网络跳线压接线的原理。 (3)、总结出网络跳线压接线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二:端接实验
• 例如:如果进行1000个信息点的小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 工,按照每个信息点平均端接12次计算,该工程总共需要 端接12000次,端接线芯96000次,如果操作人员端接线芯 的线序和接触不良错误率按照1%计算,将会有960个线芯 出现端接错误,假如这些错误平均出现在不同的信息点或 者永久链路,其结果是这个项目可能有960个信息点出现链 路不通。这样以来这个1000个信息点的综合布线工程竣工 后,仅仅链路不通这一项错误将高达96%,同时各个永久 链路的这些线序或者接触不良错误很难及时发现和维修, 往往需要花费几倍的时间和成本才能解决,造成非常大的 经济损失,严重时直接导致该综合布线系统无法验收和正 常使用。 • 按照《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 《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两个国家标 准的规定,对于永久链路需要进行11项技术指标测试。
5对连接模块在压接线 接线前的结构
实验二:端接实验
• 5对连接块下层端接方法和步骤为: 1)剥开外绝缘护套。 2)剥开4对双绞线。 3)剥开单绞线。 4)按照线序放入端接口。 5)将五对连接块压紧并且裁线。 • 5对连接块上层端接方法和步骤为: 1)剥开外绝缘护套。 2)剥开4对双绞线。 3)剥开单绞线。 4)按照线序放入端接口。 5)压接和剪线。 6)盖好防尘帽。
• • • • •
实验二:端接实验
• 4.8.3实训项目三 RJ-45网络配线架端接实训(RJ-45网络配线架+西元压接线 实验仪) • 【实训目的】 1)熟练掌握RJ-45网络配线架模块端接方法。 2)掌握通信跳线架模块端接原理和方法。 3)掌握常用工具和操作技巧。 • 【实训要求和课时】 1)完成6根网线的端接,一端RJ-45水晶头端接,另一端通信配线架模块 的端接。 2)完成6根网线的端接。一端RJ-45网络配线架模块端接,另一端通信跳 线架模块 • 端接。 3)排除端接中出现的开路、短路、跨接、反接等常见故障。 4)2人一组,2课时完成。 • 【实训设备、材料和工具】 1)“西元”牌网络配线实训装臵, • 型号KYPXZ-01-05。 2)实训材料包1个。500mm • 网线12根,RJ-45水晶头6个。 3)剥线器1把,打线钳1把, 网线端接 • 钢卷尺1个。
实验二:端接实验
4 、RJ-45水晶头端接原理和方法 • RJ-45头的端接原理为:利用压线钳的机械压力使RJ-45头中的 刀片首先压破线芯绝缘护套,然后再压入铜线芯中,实现刀 片与线芯的电气连接。每个RJ-45头中有8个刀片,每个刀片与 1个线芯连接。注意观臵图
实验二:端接实验
• 1 、网络配线端接的意义和重要性 配线端接技术直接影响网络系统的传输速度、传 输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也直接决定综合布线 系统永久链路和信道链路的测试结果。 一般每个信息点的网络线从设备跳线→墙面模块 →楼层机柜通信配线架→网络配线架→交换机连 接跳线→交换机级联线等需要平均端接10~12次, 每次端接8个芯线,因此在工程技术施工中,每个 信息点大约平均需要端接80芯或者96芯,因此熟 练掌握配线端接技术非常重要。
硬折线对
实验二:端接实验
• 3)拆开单绞线:将4对单绞线分别拆开。注意RJ45水晶头制作和模块压接线时线对拆开方式和长 度不同。 RJ-45水晶头制作时注意,双绞线的接头处拆开线 段的长度不应超过20毫米,压接好水晶头后拆开 线芯长度必须小于14毫米,过长会引起较大的近 端串扰。 模块压接时,双绞线压接处拆开线段长度应该尽 量短,能够满足压接就可以了,不能为了压接方 便拆开线芯很长,过长会引起较大的近端串扰。 •
实验二:端接实验
• 2 、配线端接技术原理 综合布线系统配线端接的基本原理是,将线芯用机 械力量压入两个刀片中,在压入过程中刀片将绝缘 护套划破与铜线芯紧密接触,同时金属刀片的弹性 将铜线芯长期夹紧,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电气连接 。
实验二:端接实验
• 3、 网络双绞线剥线基本方法 网络双绞线配线端接的正确方法和程序如下。 • 1)剥开外绝缘护套:首先剪裁掉端头破损的双绞线,使用专门 的剥线工具将需要端接双绞线端头剥开外绝缘护套。端头剥开长 度尽可能短一些,能够方便的端接线就可以了。在剥护套过程中 不能对线芯的绝缘护套或者线芯造成损伤或者破坏。 特别注意不能损伤8根线芯的绝缘层,更不能损伤任何一根铜线 芯。
放入段接口
压接和剪线
盖好防尘盖
实验二:端接实验
6、五对连接块端接原理和方法 5对连接块的端接原理为:在连接块下层端接时,将每根线在 通信配线架底座上对应的接线口放好,用力快速将五对连接 块向下压紧,在压紧过程中刀片首先快速划破线芯绝缘护套 ,然后与铜线芯紧密接触,实现刀片与线芯的电气连接。

5对连接模块在压

(a)剥开排好的双绞线 (b)剪齐的双绞线 剥开外绝缘护套
实验二:端接实验
• 6)插入RJ-45水晶头。 将双绞线插入RJ-45水晶头内。注意一定要插到底。 7)压接。 8)测试。
• •
(a)导线插入RJ-45插头 (b)双绞线全部插入水晶头 双绞线插入RJ-45水晶头
实验二:端接实验
• 4.5 网络模块端接原理和方法 • 网络模块端接原理为:利用压线钳的压力将8根线逐一压接到 模块的8个接线口,同时裁剪掉多余的线头。在压接过程中刀 片首先快速划破线芯绝缘护套,与铜线芯紧密接触实现刀片 与线芯的电气连接,这8个刀片通过电路板与RJ-45口的8个弹 簧连接。 •
线缆
• 为模块刀片压线前位臵图
为模块刀片压线后位臵图
实验二:端接实验
• 网络模块端接方法和步骤为: 1)剥开外绝缘护套。 2)拆开4对双绞线。 3)拆开单绞线。 4)按照线序放入端接口,如图4-11所示。 5)压接和剪线,如图4-12所示。 6)盖好防尘帽,如图4-13所示。 7)永久链路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