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4年10月自考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02306

合集下载

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

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二)课程代码:0230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自动控制理论(二)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升本)的一门专业课程。

该课程侧重于从理论的角度,系统地阐述自动控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介绍对自动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过程中应用的各种原理、思想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论及应用。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系统导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考生应具有高等数学、电路、信号与线性系统、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基础,本课程与后续课程有一定关联。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控制系统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重点)1、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理解),2、自动控制理论(理解),3、反馈控制原理(理解),4、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5、自动控制的基本控制方式(理解)。

(二)自动控制系统示例(一般)1、函数记录仪(识记),2、电阻炉微型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识记),3、锅炉液位控制系统(识记)(三)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次重点)1、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理解),2、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理解),3、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解)(四)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重点)1、基本要求的提法(理解),2、典型外作用(理解)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熟悉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以及控制系统的时域、复数域数学模型,掌握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重点)1、傅里叶级数(识记),2、傅里叶积分与傅里叶变换(理解),3、拉普拉斯变换(理解),4、拉普拉斯变换的积分下限(理解),5、拉普拉斯变换定理(理解),6、拉普拉斯变换反变换(理解)。

10月全国自考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10月全国自考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1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课程代码:0230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抛物线函数 D .阶跃函数 2.实轴上根轨迹右端的开环实数零点、极点的个数之和为( )A .零B .大于零C .奇数D .偶数3.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形式是( ) A .5+3sB .5+3s 1C .5+3s+3s1D .5+1s 1+4.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 A .正弦函数B .单位阶跃函数C .单位脉冲函数D .复变函数5.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6.PID 控制器中,积分控制的作用是( ) A .克服对象的延迟和惯性 B .能使控制过程为无差控制 C .减少控制过程的动态偏差D .使过程较快达到稳定7.当二阶系统的根分布在右半根平面时,系统的阻尼比ξ为( ) A .ξ<0 B .ξ=0 C .0<ξ1D .ξ>18.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s)=1Ts K+,则其频率特性的实部R(ω)是( )2A .22T 1Kω+ B .-22T 1Kω+C .T1K ω+D .-T1Kω+9.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1)(s+2)(s+3)=s+4,则此系统的稳定性为( )A .稳定B .临界稳定C .不稳定D .无法判断10.已知系统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G (s )=s K 1)s (H ,)1s (s 10h +=-,当闭环临界稳定时,K h 值应为( ) A .-1B .-0.1C .0.1D .111.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G(s)H(s)=-1,其中G(s)H(s)的矢量表示为( ) A .1/(2l+1)π B .1/±(2l+1)π C .1/(±2l π)D .1/(±l π)(各备选项中l =0,1,2……)12.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 c (s)=k 1,Ts1Ts1>β+β+,该校正装置为( ) A .滞后校正装置B .超前校正装置C .滞后—超前校正装置D .超前—滞后校正装置13.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u 10x 2001x ⎥⎦⎤⎢⎣⎡+⎥⎦⎤⎢⎣⎡--=•,则该系统的特征根为( ) A .s 1=-1,s 2=-2 B .s 1=0,s 2=1 C .s 1=1,s 2=2D .s 1=0,s 2=-114.若系统[]11y ,x 210a x =⎥⎦⎤⎢⎣⎡=•x 具有可观测性,则常数a 取值为( ) A .a ≠1 B .a=1 C .a ≠2D .a=215.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G(j )1.0j 1)(10j 1(j 1)ω+ω+ω=ω,则其对数幅频特性的渐近线中频段斜率为( )A .-60dB/decB .-40dB/decC .-20dB/decD .0dB/de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自动控制理论(二)自考试题 (8)

自动控制理论(二)自考试题 (8)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课程代码:02306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11—15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 r 、调整时间t S 等反映出系统的( )A.相对稳定性B.绝对稳定性C.快速性D.平稳性2.2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A.-60(dB/dec)B.-40(dB/dec)C.-20(dB/dec)D.0(dB/dec)3.下列频域性能指标中,反映闭环频域性能指标的是( )A.谐振峰值M rB.相位裕量γC.增益裕量K gD.剪切频率ωc4.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临界稳定被认为是( )A.稳定B.BIBO 稳定C.渐近稳定D.不稳定5.确定根轨迹大致走向,用以下哪个条件一般就够了?( )A.特征方程B.幅角条件C.幅值条件D.幅值条件+幅角条件6.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 )A.圆B.上半圆C.下半圆D.45°弧线7.设系统的状态方程中系数矩阵A=⎥⎦⎤⎢⎣⎡--1012,则其特征根为( ) A.S 1=-2,S 2=-1 B.S 1=-2,S 2=1C.S 1=2,S 2=-1D.S 1=2,S 2=18.设有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 0(s)=2)s(s 40+,若要求相位裕量≥50°,最为合适的选择是采用( )A.滞后校正B.超前校正C.滞后-超前校正D.超前-滞后校正9.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公式为( )A.m n Z P m 1i in 1j j ++∑∑== B. n m Z P m 1i i n 1j j --∑∑== C. m n P Z n 1j j m 1i i --∑∑== D. m n Z P m 1i i n 1j j --∑∑==10.对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 )A.终值定理B.初值定理C.梅森公式D.方框图变换11.一般讲,如果开环系统增加积分环节,则其闭环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将( )A.变好B.变坏C.不变D.不定12.由基本功能组件并联成的PID 控制器,其三种控制作用( )A.可以各自独立整定B.不能独立整定C.只有积分,微分时间可独立整定D.只有比例增益可独立整定13.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G(j ω)=3)j (110ω+,则其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180°时对应频率ω为( ) A.1(rad/s) B.3(rad/s)C.3(rad/s)D.10(rad/s)14.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1)s(Ts K +,若要求带宽增加a 倍,相位裕量保持不变,则K 应变为( ) A.a 3KB.a KC.aKD.2aK15.设系统u 10X 1001X ⎥⎦⎤⎢⎣⎡+⎥⎦⎤⎢⎣⎡--=∙,Y=[1 0]X,则( ) A.状态可控且可观 B.状态可控但不可观C.状态不可控但可观D.状态不可控且不可观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6.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使用__________原理。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1--2章习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第1--2章习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 第一、二章测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1、根据控制系统信号的形式,控制系统可分为________控制系统、________控制系统。

2、对于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和准确性。

3、信号流图中,节点可以把所有________的信号叠加,并把叠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________。

4、在发电机开环励磁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增加______和反馈元件就构成了闭环励磁控制系统。

5、单位斜坡函数t 的拉氏变换为______。

6、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 )串联校正,可以兼顾系统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改善。

7、常规控制器中定值元件的作用是产生 信号,其类型应与 来的信号一致。

8、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控制系统可分为____ __ 控制系统、___ ___控制系统。

9、传递函数的组成与输入、输出信号无关,仅仅决定于 ,并且只适于零初始条件下的 系统。

10、框图等效变换的原则是,保持变换后与变换前的___________量不变。

11、积分环节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 成正比。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每题2分)1、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抛物线函数 D .阶跃函数2、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形式是( ) A .5+3sB .5+3s 1C .5+3s+3s1D .5+1s 1+ 3、正弦函数sin ωt 的拉氏变换是( )A .ω+s 1 B .22s ωω+ C .22s s ω+ D .22s 1ω+4、随动系统中常用的输入信号是抛物线函数和( )A. 阶跃函数B. 脉冲函数C. 正弦函数D. 斜坡函数 5、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 ( )A .PI 控制器B .PD 控制器C .PID 控制器 D .P 控制器6.PID 控制器中,积分控制的作用是( ) A .克服对象的延迟和惯性 B .能使控制过程为无差控制 C .减少控制过程的动态偏差D .使过程较快达到稳定7、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A .正弦函数B .单位阶跃函数C .单位脉冲函数D .复变函数 8、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9、PI 控制规律指的是( )A.比例、微分B.比例、积分C.积分、微分D.比例、积分、微分 10、运算放大器的特点为( )A.高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B.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C.低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D.低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 11、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控制系统可分为( )A. 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B. 线性控制系统和非线性控制系统C. 定值控制系统和随动控制系统D. 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制系统 12、单位斜坡信号f(t)=t 的拉氏变换式是( ) A.s 1 B. 2s 1 C. 1s 1 D. 3s 1 13、与开环控制相比较闭环控制的特征是( ) A.系统有执行元件 B.系统有控制器 C.系统有放大元件 D.系统有反馈环节14、常用的比例、积分与微分控制规律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 ) A. PI B. PD C. ID D. PID 15、在程序控制系统中,给定值的变化是( )A.固定的B.未知的C.按一定时间函数D.随机的16、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遇到阶跃扰动时,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量是否趋于( )A.有限值B. 零C. 1D. 无穷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1、传递函数的零点2、恒值控制系统3、前馈控制系统4、前向通路5、自动控制6、传递函数的极点7、反馈控制系统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1、系统的物理构成不同,其传递函数可能相同吗?为什么?2、 试写出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J)片(S),则稳态速度误差系数足,为( B )2.当二阶系统的阻尼比f在0<f<1时,闭环特征根为( A )A.一对实部为负的共轭复根B.一对实部为正的共轭复根C.一对共轭纯虚根D.一对相等的负实根3.信号流图中,输出节点又称为( C)A.零节点B.源节点C.汇节点D.混合节点4.控制系统的超调量0-%反映了系统的( A )A.相对稳定性B.绝对稳定性C.快速性D.稳态性能5.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则系统的开环渐进对数幅特性曲线在时的斜率为,__dB/dec。

频特性曲线在时的斜率为dB/dec( C )A.+20 B.-20 C.-40 D.-60 6.一阶微分环节频率特性为,其渐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转折频率为( D )A.0.01rad/s B.0.1rad/s C.1rad/s D.10rad/s 7.输入信号为未知时间函数的控制系统是( D )A.离散控制系统B.恒值控制系统C.程序控制系统D.随动控制系统8.某线性控制系统跟踪单位阶跃输入作用的稳态误差为0,那么,该系统至少应为系统。

( C )A.111型B.II型C.I型D.0型9.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w=l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B )10.当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打(S)的分母的阶次n大于分子的阶次m时,趋向s平面的无穷远处的根轨迹有( A )A.n-m条B.n+m条C.n条D.m条11.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D )A.单位阶跃函数B.正弦函数C.单位脉冲函数D.复变函数12.对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 C )A.梅逊公式B.初值定C.终值定D.方框图变换13.衡量控制系统准确性的主要性能指标是( B )A.调整时间B.稳态误差C.超调量D.延迟时间14.d)从0变化到+—c时,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极坐标图在( B )A.正虚轴B.负虚轴C.正实轴D.负实轴15.用于在频域里判别系统稳定性的是( A )A.奈奎斯特判据B.劳斯判据C.赫尔维茨判据D.根轨迹法16.若开环传递函数不存在复数极点和零点,则( A )A.没有出射角和入射角B.有出射角和入射角C.有出射角无入射角D.无出射角有入射角17.滞后校正装置的最大滞后相位趋近于( B )A.-45°B.-90°C.-180°D.360°18.二阶系统处于最佳阻尼比时,的值是( D )A.0.1 B.0.45 C.0.618 D.0.70719.关于状态转移矩阵少(/)的性质,正确的是( C )20.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是( A )A.稳定性B.准确性C.快速性D.可维修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6分)21.控制系统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根轨迹图。

自动控制原理二试卷(2014.4-2010.1)

自动控制原理二试卷(2014.4-2010.1)

10.幅值条件公式可写为( )A. B. ∏∏==++=m1i in1j j|zs ||ps |K ∏∏==++=m1i in1j j|zs ||ps |K mm为什么运算放大器可视为一个无负载效应的环节。

在绘制根轨迹的幅角条件中,x x 200121⎢⎣⎡⎥⎦⎤--小题,第34小题8分,第图所示,试用梅森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题35图图所示闭环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题3635.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题35图所示,欲使最大超调量σp=20%,峰值时间t p=0.8秒,试确定在K1,K2值下,求上升时间t r及调整时间t s.36.设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 0(s)=要使K V =10,γ≥25°试设计一个最简单形式的1(1)(0.011)3.6s s ++校正装置。

时,求调整时间t s。

3(s+3)s(s-1)|G(jω)|和相频特性θ(ω);月自学考试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课程代码:02306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4.设某函数x (t )的数学表达式为x (t )=式中,为无穷小的值,则x 0,01/,00,t t t εεε<⎧⎪≤<⎨⎪>⎩ε题(t)δ++=c t c t c t r t0.04()0.24()()()设系统的微分方程为,试求系统在单位脉冲响应作用下的输出34图所示由运算放大器K组成的电路,输出信号为U0,输入信号为U i,求传递函数。

2014年10月自考浙江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

自动控制理论(二)自考试题(15)

自动控制理论(二)自考试题(15)

自动控制理论(二)自考试题(15).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课程代码:02306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5小题每小题2分,6—15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ξ保持不变时,( )A.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越大B.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越小C.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不变D.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峰值时间t p 不定2.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Ks s ()()++13,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A.[-1,∞)B.[-3,-1]C.(-∞,-3]D.[0,∞)3.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X ?=1011-X+01u ,则该系统的特征根为( )A.s 1=1,s 2=-1B.s 1=-1,s 2=1C.s 1=1,s 2=1D.s 1=-1,s 2=-14.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抗高频干扰能力的是( )A.低频段B.中频段C.高频段D.无法反映5.由电子线路构成的控制器如图,它是( )A.超前校正装置B.滞后校正装置C.滞后—超前校正装置D.超前—滞后校正装置6.进行串联超前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ωc 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ω′c 的关系,通常是() A.ωc =ω′c B.ωc >ω′c C.ωc <ω′c D.ωc 与ω′c 无关7.设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G(j ω)=413()+j ω,当ω=1rad/s 时,其频率特性幅值M(1)=( )A.22B. 2C.42D.248.状态转移矩阵(t)的重要性质有( )A. υ(0)=1B. υ-1(t)=- υ(t)C. υk (t)=k υ(t)D. υ(t 1+t 2)= υ(t 1)+ υ(t 2)9.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B.-90°C.0°D.-180°10.PI 控制规律指的是( )A.比例、微分B.比例、积分C.积分、微分D.比例、积分、微分11.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以上都不是12.随动系统中常用的输入信号是斜坡函数和( )A.阶跃函数B.脉冲函数C.正弦函数D.抛物线函数13.在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增加零点,将使系统的超调量σp( )A.增加B.减小C.不变D.不定14.如果二阶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存在峰值,则阻尼比ξ的值为( )A.0≤ξ≤0.707B.0<ξ<1C.ξ>0.70715.运算放大器的特点为( )A.高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B.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C.低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D.低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控制系统可分为______ 控制系统、______控制系统。

浙江2014年4月自考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02306

浙江2014年4月自考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02306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课程代码:02306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输入信号B.初始条件C.系统的结构参数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2.下列性能指标中的______为系统的稳态指标。

A.Pσ B.t sC.ND.e ss3.电阻R和电感L串联,构成的系统应为______环节。

A.比例B.惯性C.积分D.振荡4.某函数拉氏变换后为()()21F s5ss s+=+(),求原函数f(t)的稳态值。

02306# 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第1页共5页02306# 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 第2页 共5页A.0B.∞C.5D.155.某开环传递函数G(s)=()()12211K T s s T s ++,在斜坡输入作用下该系统的稳态误差为A.KB.0C.∞D.1K6.已知惯性环节G (s )=11Ts +,则该极坐标频率特性图,位于第______象限。

A.一 B.二 C.三D.四7.某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 (s )=()()52131s s s ++,如系统串联一个PD 校正环节后,对于校正后的系统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B.系统的快速性得到改善 C.系统的抗高频能力明显提高D.系统的相位前移8.关于绘制根轨迹图,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根轨迹始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 B.根轨迹的分指数等于特征方程的阶数 C.根轨迹图对称于y 轴 D.有时根轨迹图没有会合点9.关于状态空间描述,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只能描述系统内部状态和行为 B.只能描述系统的外部行为C.既能描述系统内部状态和行为,又能描述系统的外部行为D.既不能描述系统内部状态和行为,也不能描述系统的外部行为 10.关于状态转移矩阵Φ(t)的重要性质,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Φ-1(t )=Φ(-t )B.Φk (t )=Φ(kt )C.Φ(t 1+t 2)=Φ(t 1)Φ(t 2)D.Φ(0)=002306# 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 第3页 共5页11.已知某系统的状态空间标准形表达式,矩阵010A 0016116⎡⎤⎢⎥=⎢⎥⎢⎥---⎣⎦,则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A.6s 3+11s 2+6s B.-6s 3-11s 2-6s C.s 3+6s 2+11s+6D.-s 3-6s 2-11s-612.根据奈氏判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没有极点在右半s 平面上和闭环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G j H j ωω()()(即奈氏曲线)不包围(-1,j0),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没有关系13.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 4+2s 3+s 2+2s+1=0,根据劳斯判据判断该系统为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D.无法判断14.谐振频率r ω的数学表达式为A.r ωω=B.r ωω=C.r ω=D.r ω=15.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 (s )=0.110.152050.10.021s s s s+⨯⨯+,则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低频段斜率为-40dB/dec B.转角频率分别为10rad/s ,50rad/s C.在ω=1出高度为43.5dB D.相频曲线位于0度到-90度之间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x=
éê1 ëê0
02ùûúúx+ éëêê10ùûúúu
B.超 前 校 正 装 置 D.超 前 - 滞 后 校 正 装 置
·
B.x=
éê1 ëê0
0 0ùûúúx+ éëêê1 0ùûúúu
·
D.x=
éê2 ëê0
-01ùûúúx+ éëêê1 1ùûúúu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 黑 色 字 迹 的 签 字 笔 或 钢 笔 将 答 案 写 在 答 题 纸 上 ,不 能 答 在 试 题 卷 上 。
02306# 自动控制理论 (二 )试题 第2页 (共4页 )
14.2ss++11控 制 器 是 一 种 相 位
A.滞 后 校 正 装 置
C.滞 后 - 超 前 校 正 装 置
15.下 述 系 统 中 状 态 可 控 的 系 统 是
·
A.x=
éê1 ëê2
-01ùûúúx+ éëêê11ùûúúu
二 、填 空 题 (本 大 题 共 8 小 题 ,每 空 1 分 ,共 10 分 )
16.若 通 过 某 种 装 置 能 将 反 映
的 信 号 引 回 来 去 影 响 控 制 信 号 ,这 种 作 用 称 为 反 馈 。
17.一 个 自 动 控 制 系 统 的 性 能 要 求 可 以 概 括 为 三 个 方 面 :稳 定 性 、准 确 性 和
dB/dec。
22.在 伯 德 图 中 反 映 系 统 抗 高 频 干 扰 能 力 的 是
频段。
23.如果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 间,则 在 这 两 个 极 点 之 间 必 定 存 在

如 果 根 轨 迹 位 于 实 轴 上 两 个 相 邻 的 开 环 零 点 之 间 (其 中 一 个 零 点 可 以 位 于 无 穷 远 处 ),则 在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 擦 干 净 后 ,再 选 涂 其 他 答 案 标 号 。 不 能 答 在 试 题 卷 上 。
一 、单 项 选 择 题 (本 大 题 共 15 小 题 ,每 小 题 2 分 ,共 30 分 )
A.[- ∞ ,0]
B.[- ∞ ,-4]和 [-1,0]
C.[- ∞ ,-1]
D.[-4,-1]
13.已知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是 Gc(s)=1+GG(s(s))H(s),则其根轨迹起始于
A.G(s)H (s)的 极 点
B.G(s)H (s)的 零 点
C.1+G(s)H (s)的 极 点
D.1+G(s)H (s)的 零 点
9.惯 性 环 节 的 相 频 特 性θ(ω),当 ω→ ¥ 时 ,其 相 位 移θ(¥)为
A.-270°
B.-180°
C.-90°
D.0°
10.系 统 稳 定 的 充 分 必 要 条 件 是 A.闭 环 极 点 在 左 半 平 面
B.闭 环 极 点 在 右 半 平 面
C.开 环 极 点 在 左 半 平 面
B.25ω22+1sin(2t+tg-15ω)
C.25ω-22+1sin(2t-tg-15ω)
D.25ω-22+1sin(2t+tg-15ω)
8.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s)=(0.1s+5 1)(s+1),则其频率特性奈氏图起点坐标为
A.(-1,j0)
B.(-5,j0)
C.(0.1,j0)
D.(5,j0)
题 34 图
02306# 自动控制理论 (二 )试题 第4页 (共4页 )
题 32 图 33.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 (s+2)(s+4K)(s2+6s+25),要 求 确 定 引 起
闭环系统持续振荡时的 K 值和相应的振荡频率ω。 34.如 题 34 图 所 示 为 最 小 相 位 系 统 开 环 对 数 幅 频 特 性 渐 近 线 ,试 写 出 系 统 开 环 传 递 函 数 。
在 每 小 题 列 出 的 四 个 备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个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请 将 其 选 出 并 将 “答 题 纸 ”的 相
应 代 码 涂 黑 。 错 涂 、多 涂 或 未 涂 均 无 分 。
1.线 性 定 常 系 统 的 传 递 函 数 ,是 在 零 初 始 条 件 下
A.系 统 输 出 信 号 与 输 入 信 号 之 比
B.系 统 输 入 信 号 与 输 出 信 号 之 比
C.系 统 输 入 信 号 的 拉 氏 变 换 与 输 出 信 号 的 拉 氏 变 换 之 比
D.系 统 输 出 信 号 的 拉 氏 变 换 与 输 入 信 号 的 拉 氏 变 换 之 比
2.采用单位负反馈连接时,如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为 G(s),则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18.G(s)=τs是
环 节 ,G(s)=T1s是
环节。
19.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增大ζ,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σp 将

20.系 统 的 时 间 响 应 由 动 态 响 应 和
响应组成。
21.比 例 环 节 的 对 数 幅 频 特 性 曲 线 是 一 条 直 线 ,直 线 的 斜 率 为
这两个零点之间必定存在

三 、名 词 解 释 (本 大 题 共 4 小 题 ,每 小 题 3 分 ,共 12 分 )
24.控 制 系 统 时 域 分 析 法
25.前 向 通 路
26.最 小 相 位 系 统
27.系 统 可 观 测 性 问 题
02306# 自动控制理论 (二 )试题 第3页 (共4页 )
四 、问 答 题 (本 大 题 共 4 小 题 ,每 小 题 5 分 ,共 20 分 ) 28.一般的自动控制系统被控量变化的动态特性有哪些? 如果设计合理,多属于哪种情况? 29.已 知 最 小 相 位 系 统 的 幅 相 特 性 如 题 29 图 所 示 ,写 出 开 环 传 递 函 数 。
题 29 图 30.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s)=(s+0.2)(s+k0.5)(s+1),求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 31.什么是串联校正? 此外一般还有哪三种校正方式? 五 、计 算 题 (本 大 题 共 3 小 题 ,第 32、33 小 题 每 小 题 10 分 ,第 34 小 题 8 分 ,共 28 分 ) 32.已知系统方框图如题32图所示,试求系统在输入r(t)=t+1 2t2 下的稳态误差终值。
A.1+GG(s()s)
B.1+1G(s)
C.1-GG(s()s)
D.1-1G(s)
3.对 于 欠 阻 尼 的 二 阶 系 统 ,当 阻 尼 比ξ 保 持 不 变 时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A.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s 越大 B.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s 越小 C.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s 不变 D.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越大,系统的调整时间ts 不定
绝密 ★ 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自动控制理论(二)试题
课程代码:02306
请 考 生 按 规 定 用 笔 将 所 有 试 题 的 答 案 涂 、写 在 答 题 纸 上 。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 题 前 ,考 生 务 必 将 自 己 的 考 试 课 程 名 称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用 黑 色 字 迹 的 签 字 笔 或 钢 笔
02306# 自动控制理论 (二 )试题 第1页 (共4页 )
4.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r,调节时间ts 反映出系统的
A.相 对 稳 定 性
B.绝 对 稳 定 性
C.快 速 性
D.稳 定 性
5.二 阶 系 统 的 闭 环 传 递 函 数 为s2+24s+4,则 该 系 统 的 单 位 阶 跃 响 应 曲 线 为
A.单 调 增 加
B.振 荡 衰 减
C.振 荡 发 散
D.等 幅 振 荡
6.下面是 PI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形式的是
A.T1s
B.Ts
C.TsT+s1
D.K(1+Ts)
7.已
知系

频率
特性
为 1 ,当 1+j5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输入
为 2sin2t 时 ,系
统的
稳态

出为
A. 2 25ω2
sin(2t-tg-15ω) +1
D.开 环 极 点 在 右 半 平 面
11.已 知 系 统 的 特 征 方 程 为s3 -2s2-s+2=0,根 据 劳 斯 判 据 判 断 该 系 统 为
A.稳 定
B.不 稳 定
C.临 界 稳 定
D.无 法 判 断
12.系 统 的 开 环 传 递 函 数 为s(s+1)(0K.25s+1)则 实 轴 上 的 根 轨 迹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