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南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3)熟悉化工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原理。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化工设备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3)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工过程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生对化工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化工过程的基本类型、化工过程的平衡与速率、化工热力学、化工动力学等。
2.化工过程计算:包括流体力学、传质、传热等基本计算方法。
3.化工设备设计与操作:包括反应器设计、蒸馏塔设计、膜分离装置设计等。
4.化工过程设计与优化:包括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操作条件优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化工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化工原理》。
2.参考书:相关化工原理的教材和学术著作。
3.多媒体资料:化工原理教学课件、视频资料等。
4.实验设备:流体力学、传质、传热等实验装置。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化学科学和工程学科的交叉学科,致力于研究化学过程及其应用。
其中的化工原理课程是该专业中的必修核心课程,主要涉及反应动力学、热力学、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特别制定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与介绍。
一、课程设计目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具体来说,本课程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反应动力学、化学平衡及热力学等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4. 让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二、课程设计要求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需要学生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计:1. 选择需要研究或探究的话题:关于化学反应对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差别,探究溶解度与温度的相关性等。
2. 准备实验设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及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试剂,例如反应漏斗、烧杯、试管、电子天平、分析天平等。
3. 实验操作步骤,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顺序,保证实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阐析。
5. 报告撰写,撰写实验报告,归纳实验过程、结论及思考,并体现出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要点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具体实验内容,根据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 了解化学反应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探究环境温度、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比例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量化方法。
2. 利用热力学分析反应热变化:根据热力学原理,探究不同化学反应的热态特性及其中包含的热量变化,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及其应用。
3. 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溶解度常数:通过实验测定平衡常数和溶解度常数及其变化,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1.掌握流体的密度、粘度、热导率等物理性质。
2.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包括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
3.掌握流体流动和压力降的基本理论,包括层流和湍流、管道流动和开放流动等。
4.理解气液平衡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图、相律和相变换等。
5.掌握传质过程的基本方法,包括扩散、对流传质和膜传质等。
6.能够运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分析流体流动问题。
7.能够计算流体流动和压力降的基本参数,如流速、压力降等。
8.能够分析气液平衡问题,确定相态和相组成。
9.能够运用传质过程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
1.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粘度、热导率等,通过实例讲解其测量方法和应用。
2.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讲解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应用。
3.流动和压力降:讲解层流和湍流的特性,分析管道流动和开放流动的压力降计算方法。
4.气液平衡:讲解相图、相律和相变换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气液平衡问题。
5.传质过程:讲解扩散、对流传质和膜传质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传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流体的物理性质、流体力学基本方程、流动和压力降、气液平衡、传质过程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化工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化工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工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南(doc 8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性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实践性、总结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
现代工业要求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应是一名工艺师,还应当具备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选型配套及工程设计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和正确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2)在设计中要体现兼顾技术上的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注意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严谨、求实和科学的工作作风。
(3)正确查阅文献资料和选用计算公式,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4)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三、设计题目题目Ⅰ:在生产过程中需将3000kg/h的某种油(在90℃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45℃。
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
题目Ⅱ:在生产过程中需将5000kg/h的某种油(在90℃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为4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二版)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二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6.2转盘萃取塔的 工艺设计
6.1概述
6.3转盘塔的结构 设计
第6 章液- 液萃取装置的工艺设计
6 .4 转盘塔工艺 设计示例6 .5 转盘萃取塔 设计任务一则
第7 章干燥装置的工艺设计
7 .1 概述
7 .2 喷雾干燥器的工 艺设计
7 .3 流化床干燥器的 设计
7 .4 干燥装置设计任 务两则
附录
附录1输送流体 1
用无缝钢管 规格
2
附 录 2 泵与风机 的性能参数
3 附 录 3 换热器系
列标准
4
附 录 4 管法兰
5
附 录 5 椭圆形封 头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二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二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第3 章换热装置的工艺设计
3 .1 概述
3 .2 管壳式换热器的 工艺设计
3 .3 再沸器的工艺设 计
3 .4 换热器设计任务 四则
第4 章蒸发装置的工艺设计
4 .1 概述
4 .2 多效蒸发过程的 工艺计算
4 .3 蒸发器主要工艺 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
4 .4 蒸发装置的辅助 设备
第4 章蒸发装置的工艺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第二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 图
03 目录分 析
05 读书笔 记
目录
02 内容摘 要
04 作者介 绍
06 精彩摘 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包括流体流动、传质、传热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2.了解传质和传热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和流程。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流体流动、传质、传热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运用化工原理的基本单元操作设计和优化化工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积极面对和解决化工过程中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其能够有效地参与和完成化工项目。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单元操作。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流体流动:流体的性质、流动的类型和计算方法;2.传质:传质的类型和计算方法、传质的设备;3.传热:传热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传热的设备;4.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反应器、分离器、输送设备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来说: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的知识;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工过程的基本单元操作和流程;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验证化工原理的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化工原理教材,用于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2.参考书:化工原理相关参考书,用于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案例;3.多媒体资料:化工原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4.实验设备:化工原理实验设备,用于进行实验操作和验证。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背景
本课程设计选择的课程为化工原理,是一门集理论和实验于一体的课程。
化工原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物理、分析化学、工程
原理。
它还阐述了有关化工过程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热、反应机理、热力
学等,这些概念和知识都是实习期间不可缺少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能够分析和撰写化工原理的相关理论;
2.能够运用化工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3.熟悉化工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热、反应机理、热力学等;
4.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实验设计技能;
5.掌握和深入分析化工原理的实验技术的相关概念,为未来的实践打
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1.反应热学:此部分将介绍什么是反应热学和反应热学的基本概念,
以及教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2.反应机理:此部分将介绍反应机理的概念,以及如何分析反应机理,使用反应机理理解反应机理的过程。
3.热力学:本部分将介绍热力学的概念,以及K值和G值的定义及计算,以及深入讨论热力学概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自由能函数、热力学
参数和热力学原理的应用。
4.实验技术:本部分将介绍实验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实验技术应用于化工原理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实。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一、课程背景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打下化工理论基础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系统地介绍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化工原理的相关知识体系,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计算方法和理论模型;3.能够应用化工原理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a.化工原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化工原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c.化工原理的相关学科和领域2.物质的结构与性质a.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性质b.物质的相态变化与热力学c.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关系3.热力学基础a.热力学基本定律和概念b.热力学过程的基本方程和计算方法c.热力学的应用和工程实践4.化工原理的传质与分离a.传质的基本概念和理论b.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c.分离设备的设计和应用5.反应工程基础a.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动力学b.反应器的类型和设计原则c.反应工艺的应用和优化6.流体力学基础a.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动规律b.流体的流动类型和应用c.流体力学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授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促进学生对化工原理的深入理解。
3.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化工实验和工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的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课程评估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2.中期考试:包括对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考核。
3.期末考试:总结对整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考核。
六、教材1. 《化工原理导论》,作者:王明华,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 《化工原理》,作者:张三,出版社:化学出版社七、课程作业1.每周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性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实践性、总结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
现代工业要求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不仅应是一名工艺师,还应当具备按工艺要求进行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选型配套及工程设计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和正确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2 )在设计中要体现兼顾技术上的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注意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严谨、求实和科学的工作作风。
(3)正确查阅文献资料和选用计算公式,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4)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三、设计题目题目I :在生产过程中需将3000kg/h的某种油(在90C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 •; 导热系数为0.140W/m「C ;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C /W )从140 C冷却至40C, 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C,出口温度为45 C。
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
题目n :在生产过程中需将5000kg/h的某种油(在90 C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 C;导热系数为0.140W/m「C;粘度为0.000715Pa 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C/W)从140C冷却至40C, 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C,出口温度为45 C。
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
题目川:在生产过程中需将7000kg/h的某种油(在90C时,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 C;导热系数为0.140W/m「C;粘度为0.000715Pa 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C/W)从140C冷却至40C, 压力为0.3MPa,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35C,出口温度为45 C。
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
(0.3 周)2 •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工艺参数选定及其计算)(0.7周)1) 试算与初选换热器规格2) 校核总传热系数K 3) 校核管、壳程压降3•换热器结构设计(设备的主要结构设计及其尺寸的确定等)(0.5周)1) 管板设计2) 壳体直径及壳体壁厚的确定 3) 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4) 管子与管板的连接 5) 管箱设计6) 管程分程与折流板设计 7) 接管设计 8) 支坐设计9) 附件设计(密封圈、排气管、排液管等)4•绘制设备装配图(包括设备的各类尺寸、技术特性表等,用1号图纸绘制)(0.5周) 5•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概述或引言、设计方案的说明和论证、设计计算与说明、对设计中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设计结果汇总、参考文献目录、总结及感想等。
)(0.5周)五、 课程设计方法与步骤1、 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和本指导书所列示例,了解题目相关的工艺与设备的知识,熟悉工 艺设计、计算和设备结构设计的方法、步骤;2、 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进行工艺设计及计算;3、 根据工艺设计及计算的结果,进行设备结构设计;4、 以工艺设计及计算为基础,结合设备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设备装配图;5、 编写设计说明书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书面总结,设计说明书应当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 达设计思想、计算过程和设计结果。
六、 成绩评定标准学习态度20分,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 30分,论文(计算书、图纸)撰写质量50分,详见以下课程设 计成绩评定表。
评定时可从设计过程情况,提交的设计资料,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四、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要求与进度1 •搜集资料、阅读教材,拟定设计方案七、成绩评定方法1学生提交作业时进行验收和单独答辩,时间为5〜10分钟。
2、根据作业质量、作业期间指导答疑和提交作业时答辩的情况,初步评定课程设计成绩等级。
3、课程设计成绩按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的内容完整性、设计计算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及完成质量; 作业进度和工作态度、掌握本课程相关知识的程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完成设计的能力进行综合评分。
八、参考文献1. 《食品工程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 《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出版社3. 《食品机械学》下册四川教育出版社4. 《换热器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5. 《压力容器手册》劳动人事出版社6. 《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7. 《化工管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化工容器》化学工业出版社9. 《换热器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九、参考文献摘录与设计计算示例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与计算例例题:用原油将某回流液从194C冷却到101.8 C,回流液走管程,流量为76.8m3/h,原油最初温度为53.7C, 经换热后升温至122.1 C,要求管、壳程压降不大于0.152Mpa,试设计选择合适的列管式换热器。
解:本题为两流体无相变的传热。
1.试算与初选换热器规格(1)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和物性原油粘度很大,其定性温度可按以下经验式计算,即:t m =0 ・4t h +0・6t c式中:t h —流体进、出口温度中较高的温度,c ;t c —流体进、出口温度中较低的温度,c故:原油 t m =0.4 X 122.1+0.6X 53.7=81 C ;回流液 T m = (t h +t c ) /2= (194+101.8) /2=147.9 C 根据两流体的定性温度,查得各流体的物性参数列表如下: 流体 定性温度(C)密度(pkg/m 3)粘度Kcp) 比热(C p ,kJ/kg C) 导热系数(入W/m C )原油 81 798 6.27 2.2 0.131 回流液147.97010.5092.89 0.151)计算热负荷,按回流液计算:768^70136Q 二W h C ph® -T 2)2.89 103 (194-101.8)=3.985 106Wp3600由热量衡算式,可求原油的流量为:由R 和P 查单壳程、多管程的 P —»图得:枷=0.65<0.8,故需选两台单壳程换热器串联操作。
重查 双壳程、多管程的P — $A 图得:<f)A t =0.92,故:心 h©t 「t m =0.92 59.2 =54.5 C(4)初选换热器规格、尺寸根据两流体的情况,先由经验选取总传热系数K 选=300 W/m C,则G Q 3.985 汉106SK t m 300 54.5由于T m - t m =147.9 — 81=66.9>50 C,温差应力较大,需考虑热补偿问题, 故选择两台单壳程浮头式换热器串联操作。
由管壳式换热器系列标准,根据初步计算的传热面积 ,选取换热器规格尺寸为:壳径D公称压强Pg管子排列 管子中心距t 公称面积 S 0管程数Np管数n 折流板间距h600 mm16 atm正三角形 225 mm 130 m 4368300 mm管长L管径d 0壳程流通面积A °=hD(1 — d 0/t)管程流通面积 A i6 m e 19X 220.0414 m20.0162 mQC pc (t 2 7)3.985 1062.2 103(122.1 -53.7)= 26.5 kg/s (3)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At m (暂按单壳程、多管程计算)_ (194 -122.1) -(101.8 -53.7):m一 194 -122.1In101.8 -53.7-59.2 194-101.8 122.1 -53.7= 1.35122.1 -53.7194 —53.7 -0.49= 244t2T 1 7-112 S o=2[ nd o (L — 2b)n]=2 X 3.14 X0.019 X (6 — 0.1) X 368=259 m 式中:b —管板厚度,取 b=50 mm=0.05 m采用此传热面积的换热器所需的总传热系数为:2.校核总传热系数K (1)管程传热系数a 的计算Re而 dj =d 0 一2>' =19-22 =15mm =0.015mC p U _ 2.89 1030.509 10” 几- 0.151"0.023「0.8宀 0.023豐 273 104 0.8 9.74 0^1622W/m 2.C(2)壳程传热膜系数 a而 U0=V^26・5~803m/s代 789 ^0.0414十A 0.61/3小而a 。
=0.23R e P r」d °说明:以上的准数方程,可参见《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大学编) 。
由于流体被加热,取则 a ° =0.230131(1940)0.6(105)1/3 1.05 =736 W/m 20C0.019(3)确定污垢热阻Rs从有关手册查得: Rsi=0.0002 m C /W ; Rso=0.0004 m C /WK 。
QS0 ■ :tm63.985 10259 54.52 0= 282 W/m CU iV j 76.8A i "0.0162= 1.32m/sr 0.015x1.32x701= 2.73 104(湍流)P ri= 9.74Red °U 0 'Re 00.019 0.803 798 6.27 10;= 1940 (滞流)2.2 1036.27 10”0.131= 105血=1.05(4)计算并校核总传热系数式中:心一管壁导热系数,取 入=45 W/m °CK 计>K o ,说明所选设备能满足传热要求,设备的安全系数为:352 - 282 100% =25%282 3.校核管、壳程压降(1)管程压降的计算 刀"P i =(" P 计"P 2)F t N p N sF t —结垢校正系数;N p —管程数;N s —壳程数设:管壁粗糙度 s=0.1mm , ydi=Q.1/15=Q.0Q7,由图查得:Q0.036巴=3旦=3 701 1.32=1830 N/m 22 2此例中 F t =1.5, N p =4, N s =2故: 刀"P i =(8800+1830) X 1.5X 4X 2=1.28X 105N/m 2=0.128 MPa(2)壳程压降的计算刀"P o =( zd P 1‘ +" P 2' )F s N s 此例中F s =1.15= Ff 0 n °(N B 1)丄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