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配置标准建议

合集下载

ICU病房建设标准

ICU病房建设标准

ICU病房建设标准引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ICU(重症监护室)在医院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ICU病房的建设标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空间规划、设备配置、病房布局、通风系统和卫生要求等五个大点阐述ICU病房建设的标准。

正文内容:1. 空间规划1.1 病房面积:ICU病房的面积应根据病床数量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规划,普通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1.2 区域划分:病房应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病床区、护士站、医疗设备区、洗手间等,以便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和患者的治疗。

2. 设备配置2.1 监护设备:ICU病房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压监测仪等,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2 医疗设备:病房内还应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如输液泵、氧气供应系统、各类药物储存柜等,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2.3 通讯设备:病房内应配备可靠的通讯设备,如电话、呼叫器等,以便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患者的紧急呼叫。

3. 病房布局3.1 病床布局:病床应按照一定的间距布置,以便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和护理。

每张病床应配备可调节的床头柜、床尾柜和隔离帘等。

3.2 护士站布置:护士站应设置在病房的中心位置,以便于医护人员观察整个病房的情况,并及时响应患者的需求。

3.3 洗手间设置:病房内应设有洗手间,并配备洗手液、洗手器等,以保证医护人员的手卫生。

4. 通风系统4.1 空气净化:ICU病房应配备高效的空气净化设备,以保证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2 温湿度控制:病房内应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以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5. 卫生要求5.1 消毒措施:病房内应有完善的消毒制度和设备,如消毒柜、紫外线灯等,以保证病房的清洁和无菌。

5.2 垃圾处理:病房内应设置合适的垃圾处理设施,并定期清理和消毒,以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5.3 洗涤设备:病房内应配备洗涤设备,如洗衣机、烘干机等,以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内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病患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建设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描述重症监护病房建设的标准要求,包括空间设计、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等方面。

二、空间设计1. 总体布局:重症监护病房应位于医院主楼的高层,距离手术室、急诊科、放射科等关键科室近,方便医疗团队的协作和快速转运病患。

2. 面积要求:病房总面积应根据床位数量确定,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确保病患与设备的安全操作空间。

3. 布局要求:病房内应设有独立的护士站,以便护士观察病患情况和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此外,还应设置洗手间、储物间、家属歇息区等功能区域。

4. 通风与消毒:病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还应配备高效消毒设备,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设备配置1. 监护设备:病房内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

这些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性能和操作简便的界面,以便医护人员对病患进行有效监测和治疗。

2. 心电监测:每张床位应配备心电监护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病患的心电图,并能自动报警,以便及时处理心脏相关问题。

3. 输液设备:病房内应配备输液泵和输液架,确保病患能够接受准确和安全的输液治疗。

4. 氧气供应:每张床位应配备氧气供应系统,确保病患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氧气治疗。

5. 消毒设备:病房内应配备高效的消毒设备,包括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喷雾器等,以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四、人员配备1. 医生:病房应配备专业的重症医生,能够熟练处理危重病患的各种情况,并能够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2. 护士:病房应配备经验丰富的重症监护护士,能够熟练操作监护设备,并能够及时观察病患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支援人员:病房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支援人员,包括清洁工、物资管理人员等,确保病房的清洁和物资的供应。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内负责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病患在ICU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建设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建设的标准要求,包括房间布局、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方面。

二、房间布局1. 面积要求:重症监护病房应具备足够的空间,确保病患和医护人员的活动和操作的便利性。

通常,每一个床位的面积应不小于20平方米。

2. 房间数量: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重症监护病房应设立足够数量的房间,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3. 房间布局:每一个房间应设有独立的洗手间和洗手间,方便病患和医护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卫生需求。

此外,房间内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储物柜、床头柜等家具,以提供必要的储物和放置设备的空间。

三、设备设施1. 床位:每一个床位应配备高级的电动床,具备调整高度、角度和位置的功能,以提供病患最佳的舒适度和护理条件。

2. 监护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仪、体温监测仪等,以及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3. 输液设备:每一个床位应配备足够数量的输液泵和输液架,以确保病患的输液需求。

4. 氧气供应:每一个床位应配备氧气供应装置,以确保病患的氧气需求。

5. 消毒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设有专门的消毒设备,以确保病房和设备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四、环境条件1. 空气质量:重症监护病房应具备良好的空气质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新鲜空气的流通。

应安装过滤系统,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光照和照明:房间内应有足够的自然光照,同时配备合适的人工照明设备,以满足医护人员的工作需求,并提供病患的舒适感。

3. 噪音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以提供肃静的治疗环境。

应使用隔音材料和隔音门,限制噪音传播。

4. 消防安全: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确保病房内的火灾安全。

ICU病房建设标准

ICU病房建设标准

ICU病房建设标准标题:ICU病房建设标准引言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ICU(重症监护室)病房的建设标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合理规范的ICU病房建设标准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还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设备配置、环境控制、消毒防护和人员配备五个方面详细介绍ICU病房建设的标准要求。

一、空间布局1.1 病房面积:ICU病房的面积应根据病床数量和病房功能来确定,普通每张病床的占地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

1.2 区域划分:ICU病房应按功能划分为病房区、护理区、医疗区、洗手间等,各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分隔。

1.3 通风与采光:ICU病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保持空气清新,并且避免感染交叉。

二、设备配置2.1 医疗设备:ICU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确保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护和治疗。

2.2 患者设备:每张病床应配备患者监护器、呼叫器、氧气吸入装置等设备,方便患者随时呼叫护士或者医生。

2.3 供电设施:ICU病房应具备稳定的供电设施,确保医疗设备和患者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环境控制3.1 温度控制:ICU病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普通控制在22-24摄氏度之间,避免对患者产生不适。

3.2 湿度控制:病房内湿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避免过高或者过低的湿度对患者造成影响。

3.3 噪音控制:ICU病房应减少噪音干扰,保持肃静的环境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四、消毒防护4.1 消毒设施:ICU病房应配备消毒设施,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保持空气和物品的清洁卫生。

4.2 防护设备:医护人员应配备好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避免交叉感染。

4.3 废物处理:ICU病房应建立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五、人员配备5.1 医护人员:ICU病房应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内用于治疗和监护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病患的安全和舒适,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建设的标准要求。

二、房间布局1. 面积要求:重症监护病房的总面积应根据病床数量确定,每张病床的建筑面积不得小于20平方米。

2. 病床布局:每张病床应有足够的空间,包括病床、监护设备和护理用品的摆放。

病床之间应保留足够的通道宽度,以便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和病患的移动。

3. 医护工作区:重症监护病房应设有医护工作区,包括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和药房等。

这些工作区域应与病房相连,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和沟通。

三、设备设施1. 监护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等。

这些设备应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够及时监测和治疗病患的生命体征。

2. 医疗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输液泵、呼吸治疗设备、心电图机等。

这些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3. 消毒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包括紫外线消毒灯、消毒柜等。

这些设备应能够有效杀灭病原体,确保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4. 供氧系统: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可靠的供氧系统,确保病患的氧气供应。

供氧系统应具备稳定的氧气流量和压力,以满足病患的需要。

四、环境要求1. 温度和湿度:重症监护病房的温度应控制在22-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

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助于病患的舒适和康复。

2. 通风系统: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通风系统应具备过滤功能,能够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菌和有害物质。

3. 光照和噪音:重症监护病房应具备良好的光照和噪音控制。

光照应充足但不刺眼,噪音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提供安静和舒适的治疗环境。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内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部门。

为了确保重症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建设标准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的各个方面,包括空间规划、设备配置、人员要求等。

二、空间规划1. 面积要求:重症监护病房的总面积应根据床位数量确定,每张床位的建造面积不应小于20平方米,包括病床区、护士工作区、医生办公区等。

2. 房间布局:每张床位应设有独立的隔离间,以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此外,还应设有洗手间、浴室、储物间等基本设施。

3. 空气质量: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高效空气过滤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并能有效控制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三、设备配置1. 病床:每张病床应配备电动升降功能,以方便医护人员进行床位调整和患者的护理工作。

床头应设有呼叫器、监护仪、氧气供应等设备。

2. 监护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仪、呼吸机等,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3. 治疗设备: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治疗需求,重症监护病房还应配备适当的治疗设备,如血液透析机、人工肺等。

四、人员要求1. 医生:重症监护病房应有专职医生负责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医生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经验。

2. 护士:每张床位应配备专职护士,护士应具备ICU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监护设备,并能够及时响应患者的需求。

3. 技术人员:重症监护病房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包括放射技师、实验室技师等,以支持医生和护士的工作。

五、安全要求1. 防火安全: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自动灭火系统,并设置独立的疏散通道,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2. 感染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应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相关规定,包括定期消毒、手卫生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电气安全: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可靠的电气设备,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电气安全。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内专门用于接收和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重症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ICU的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描述重症监护病房建设的各项标准要求。

二、空间布局1. 面积要求:重症监护病房的总面积应根据病床数量确定,每张病床应保证不少于2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

2. 布局要求:病房应设有医护工作站、病床区、洗手间、消毒间、储物间等功能区域,并合理划分。

3. 入口要求:病房应设有独立的入口,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进出,并确保通风良好。

三、设备设施1. 病床要求:每张病床应配备呼叫器、监护仪、氧气供应装置等基本设备,并提供适当的隔离措施。

2. 医疗设备: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以满足重症患者的监测和治疗需求。

3. 消毒设备:病房应配备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设备,确保病房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4. 通风系统:病房应配备有效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控制温度和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四、人员配置1. 医护人员:病房应配备充足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以确保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和治疗服务。

2. 值班制度:病房应建立合理的值班制度,确保医护人员轮班工作,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护理和治疗。

五、安全管理1. 防火安全:病房应符合防火标准,配备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2. 电气安全:病房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安全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电气安全。

3. 感染控制:病房应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隔离措施、消毒措施等,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六、环境要求1. 噪音控制:病房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保持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患者的休息和康复。

2. 光照要求:病房应有足够的自然光照和人工照明,确保病房内的光线明亮而柔和。

3. 清洁卫生:病房应保持清洁整洁,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内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危重病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标准,包括房间布局、设备设施、护理人员配置等方面的要求。

二、房间布局1. 面积要求:重症监护病房的面积应根据病床数量确定,每张病床的最小面积不应小于20平方米,包括病床区域、设备区域和工作区域。

2. 病床布局:每张病床应配备至少2米长的隔离空间,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3. 病房通道:病房内应设有宽敞的通道,以便医护人员快速进出,通道宽度不应小于2.5米。

4. 病房数量: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确定病房数量,建议每100张床位配置1个重症监护病房。

三、设备设施1. 病床:每张病床应配备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的床位,床位应具备防滑和防跌落的功能,床头应配备呼叫器、电视和电话等设施。

2. 监护仪器:病房内应配备各类监护仪器,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压监测仪、血氧仪等,确保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测。

3. 氧气供应系统:病房内应配备稳定可靠的氧气供应系统,确保患者的氧气需求得到满足。

4. 消毒设备:病房内应配备消毒设备,包括紫外线消毒灯、空气净化器等,以保持病房的清洁和无菌环境。

5. 照明设备:病房内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包括主照明和辅助照明,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操作。

四、护理人员配置1. 护士数量:根据病床数量和患者病情确定护士的数量,建议每张病床配备2名护士,保证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服务。

2. 护士技能: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应具备专业的重症护理技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插管护理、药物管理等。

3. 护理工作站:病房内应设立护理工作站,方便护士进行工作交流和协作,工作站应配备电脑、电话等设施。

五、安全管理1. 防火设施:病房内应配备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等防火设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配置标准建议【原文部分出处于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一、ICU设置基本原则1)ICU床位一般按全院总床位的3~5%设置。

2)ICU设置应与各医院功能要求相一致。

一级医院不设ICU;二级医院设置综合性ICU,不设置专科ICU;三级综合性医院设置综合性ICU,或设重症监护中心下的专科ICU。

综合性和专科性ICU应集中管理,资源共享。

综合性和各专科ICU床位总数不超过全院床位总数的5%。

3)ICU应有固定的医护人员。

ICU医护人员应按标准配备,并经相关的专业培训。

二级医院(包括二级医院)以下医院医护人员应在三级甲等医院ICU进修学习三个月以上。

4)综合性ICU和专科ICU,均应符合ICU建设的基本标准。

二、ICU基本标准1)ICU床位及单元设置二级医院一般设置4—8张ICU床;三级医院ICU应分隔单元设置或分组管理,每个ICU单元设置8—12张床位,或每组设置8—12张;ICU床应分隔成单间或双间;每张ICU床位面积不小于15M2;电源、负压吸引、空气和氧气等应设置在吊塔或电、气源隔离带上。

2)仪器设备1监护仪:每张ICU床位配置1台监护仪,至少具有监测心电、呼吸、无创和有创血压、氧饱和度的功能。

2呼吸机:每张监护床配1台呼吸机,其中有兼有无创模式的有创呼吸机一台,或另有无创呼吸机(仅有无创模式)一台,呼吸机应具有压控和容控下:A/C、SIMV、PSV、PEEP等基本模式,每张ICU床配备1套简易呼吸器。

3体外除颤仪1台。

4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或者配置1套6-9通道输注工作站.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5心电图机1台。

6肠外营养配置净化装置1台。

7临时心脏起搏仪1台。

8降温毯1台。

9设有6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1台血气生化分析仪。

10设有6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1台血液净化机(CBP)。

11设有8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1台支气管镜。

12设立重症监护中心(科)并下设两个及两个以上ICU单元(专科ICU)的要求配备1台床边X光机和床边B超。

13设有8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中央输液管理系统一套。

14设有8张床位的ICU要求配备心肺功能监测仪一台。

15SICU和MICU要求配备神经肌肉电生理功能监测仪一套。

3)ICU的感染控制医院院感控制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ICU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测和管理。

ICU一旦发现耐药菌感染如:MRSA等,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所有操作均需穿隔离衣、戴手套。

每床边应设一套洗手盆和干手装置。

ICU生活办公区、病房非污染区、病房污染区必须分开设置洗拖把池和洗抹布盆,各池(盆)不得混用。

4)ICU的噪音控制ICU应安装噪音检测装置,白天的噪音控制在45分贝(A)以下,傍晚40分贝(A)以下,夜间20分贝(A)以下。

5)ICU医护人员配备每张监护床位:医师:护士=1:1:3。

根据需要配备护理员和卫生员若干名。

6)具有开展以下监护诊疗技术能力1体温、呼吸、血压、心电、氧饱和度监测术。

2氧疗术。

3气管插管术。

4机械通气术。

5深静脉置管术。

6心肺脑复苏术。

7电复律术。

8肠内营养术。

7)ICU规章制度1医护人员值班、交接班制度。

2ICU患者出入登记制度。

3三级查房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5抢救制度。

6医疗文书书写制度。

7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制度。

8ICU诊疗护理常规。

9ICU质量评估上报制度。

10院内感染控制制度。

8)ICU的物流通道要有合理的包括医护人员、病人及家属和污物医疗垃圾流向,设置三个不同的进出通道,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9)ICU的采光和照明ICU的天棚灯光要柔和,晚间要有地灯。

10)ICU的区域设置ICU的生活区和办工区必须与病房区分开设置。

ICU的位置应靠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麻醉科、影像科、输血科、检验科等。

11)ICU用房ICU的医疗用房和医疗辅助用房面积比为1:1.5。

三、综合性ICU分级标准1)A级ICU标准1具备ICU基本标准。

2仪器设备:至少2台监护仪可开展血流动力学和脑功能监测;具备中央监护工作站、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床≥1台、简易呼吸器/床≥1台、心肺功能监测仪、输注工作站、支气管镜、床边血液净化仪、中央输液管理系统、肠外营养配置净化装置、血气生化分析仪、体外除颤仪、心电图机、临时心脏起搏仪、降温毯、颅内压监测装置、胃PHi监测装置、神经肌肉电生理功能监测仪等。

3医护人员:每张监护床专职医生≥1名,专职护士≥3名。

4具有承担所有急危重病患者抢救能力。

5具有开展下述诊疗技术的能力:⑴气管切开术;⑵胸腹腔引流术;⑶肠外营养术;⑷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监测术;⑸系统与分级监测术;⑹床旁血液净化术;⑺支气管镜诊疗术;⑻呼吸力学、呼气末CO2监测术;⑼体外心内膜临时和永久起搏术;⑽开胸心脏按压术;⑾低温治疗术;⑿床边X线摄片及超声检查的能力。

6能培养危重症专业中、高级人才。

7具有承担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能力和承担省市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能力。

2)B级ICU标准1具备ICU基本标准。

2具有承担部分急危重病救治的能力。

3具有开展A级ICU开展的十二项诊疗技术中的三项以上。

4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开展学术活动。

5具有承担科研课题的能力。

四、专科ICU基本标准1)外科监护病房(SICU)1.SICU收治对象包括颅脑、胸外、普外、泌尿、骨外等各个外科专业的危重病人如:(1)颅脑外科:①重型颅脑外伤。

②颅脑外科手术后。

③脑血管病介入术后。

④复合外伤患者。

⑤其它需收入SICU的患者。

(2)胸外科:①严重胸部外伤。

②纵隔肿瘤切除术后。

③肺叶切除术后。

④胸外高危病人术后。

⑤肺移植术后。

⑥食道肿瘤切除术后。

⑦其它需要收入SICU的患者。

(3)普外科:①重症胰腺炎。

②化脓性胆管炎。

③门脉高压大手术后。

④消化系统肿瘤根治术后。

⑤肠梗阻肠坏死大手术后。

⑥空腔脏器穿孔术后。

⑦器官移植术后。

⑧腹部外伤术后。

⑨腹主动脉瘤介入和手术后。

⑩其它需要收入SICU的患者。

(4)其它外科应根据危重病人情况而定。

2.建设规模:二级医院不设SICU,三级医院SICU设置8-12张床为宜。

3.医护人员: SICU应由固定的重症医师和护士管理,床位:医师:护士=1:1:3,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护工和卫生员。

外科专科情况由专科医生处理。

4.仪器设备:SICU的设备主要配置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床≥1台、简易呼吸器/床≥1台、心肺功能监测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支气管镜、床边血液净化仪、中央输液管理系统、肠外营养配置净化装置、血气生化分析仪、体外除颤仪、心电图机、临时心脏起搏仪、降温毯、颅内压监测装置、胃PHi监测装置、神经肌肉电生理功能监测仪等。

5.诊疗技术:除按ICU一般诊疗技术要求外,有条件者还应开展床边脑电、颅内压监测术、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监测术、系统与分级监测术、床旁血液净化术、支气管镜诊疗术、呼吸力学、呼气末CO2监测术、体外心内膜临时和永久起搏术、开胸心脏按压术、低温治疗术、床边X线摄片及超声检查的能力。

6.规章制度:①SICU患者入院、科登记制度。

②三级查房制度。

③医务人员值班、交班制度。

④医疗文书书写制度。

2)内科监护病房(MICU)1.MICU收治对象包括神经、呼吸、消化、内分泌、血液、风免、职业中毒、肾内等内科各个内科专业的危重病人如:①呼吸功能不全。

②肝、肾功能不全。

③血糖、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④脑功能不全。

⑤心肺脑复苏后。

⑥急性脑血管意外。

⑦急性重症肌无力。

⑧其它需要收入MICU的患者。

2.建设规模:二级医院不设MICU,三级医院MICU设置8-12张床。

3.医护人员:MICU要有固定的重症医生和护士管理,床位:医生:护士=1:1:3,护理员、卫生员适量。

4.仪器设备: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床≥1台、简易呼吸器/床≥1台、心肺功能监测仪、输注工作站、支气管镜、床边血液净化仪、中央输液管理系统、肠外营养配置净化装置、血气生化分析仪、体外除颤仪、心电图机、临时心脏起搏仪、降温毯、颅内压监测装置、胃PHi监测装置、神经肌肉电生理功能监测仪等。

5.诊疗技术:除按ICU一般诊疗技术要求外,有条件者还应开展床边脑电、颅内压监测术、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监测术、系统与分级监测术、床旁血液净化术、支气管镜诊疗术、呼吸力学、呼气末CO2监测术、体外心内膜临时和永久起搏术、开胸心脏按压术、低温治疗术、床边X线摄片及超声检查的能力。

6.规章制度:①患者入院、科登记制度。

②三级查房制度。

③医务人员值班、交班制度。

④医疗文书书写制度。

3)心外监护病房(CSICU)1.收治对象:所有心外科手术后病人,如:①先心病矫形术后。

②心瓣膜病换瓣术后。

③冠脉搭桥术后。

④大血管置换或修补术后。

⑤心脏移植术后等。

2.建设规模:二级医院不设CSICU,三级医院CSICU设置6-12张床为宜。

3.医护人员:心外科监护病房应有固定的心血管科医生和护士负责,床位:医生:护士=1:1:3,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护理员和卫生员。

4.仪器设备:CSICU的设备主要配置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床≥1台、简易呼吸器/床≥1台、输注工作站、心肺功能监测仪、中央输液管理系统、血气生化分析仪、体外除颤仪、心电图机、临时心脏起搏仪、降温毯、降温仪、体外反搏仪等。

5.诊疗技术:除按ICU一般诊疗技术要求外,还应开展临时心脏起搏术和体外反搏术。

6.规章制度:①CSICU患者入院、科登记制度。

②三级查房制度。

③医务人员值班、交班制度。

④医疗文书书写制度。

4)急诊监护病房(EICU)1.收治对象:收治急诊科的急危重病患者,主要病种包括①心肺脑复苏。

②休克。

③中毒。

④威胁生命的心脑血管病。

⑤急性呼吸衰竭。

⑥重症哮喘。

⑦高热患者。

⑧电击伤、溺水、蛇咬伤。

⑨严重创伤、多发伤。

⑩其它需要收入EICU的患者。

2.建设规模:二级医院不设EICU,三级医院设置4-8张床为宜。

3.医护人员:EICU应有固定的重症监护专业医护人员管理,三级综合性医院EICU应归重症监护中心(或科)管理。

4.仪器设备:除具有ICU基本仪器设备外,每个EICU必须配备1台洗胃机、体外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仪、呼吸机和降温仪等。

5.诊疗技术:①气管插管术。

②洗胃术。

③氧疗术。

④机械通气术。

⑤生命体征监测术。

⑥电击除颤术。

⑦临时起搏术。

⑧心肺脑复苏术。

⑨颅内血肿引流术。

⑩低温术。

6.规章制度:①患者出入EICU登记制度。

②三级查房制度。

③医务人员值班、交班制度。

④医疗文书书写制度。

⑤抢救制度。

5)心血管内科监护病房(CICU、CCU)1.收治对象:①急性心肌梗塞。

②心绞痛。

③心律失常。

④心力衰竭。

⑤感染性心内膜炎。

⑥急性心肌炎。

⑦介入性心血管诊疗术后。

⑧急性心肌病。

⑨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急性肝肾功能不全等应转入内科监护病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