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关于贪心喻道故事
一个人的羞恶之心

一个人的羞恶之心《新约》里《约翰福音》第八章记载这样一段故事:耶稣在庙里布教,一大群人围着他听。
刑名师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被拘的妇人来,把她放在群众当中,向耶稣说:“这妇人是正在行淫时被拿着的。
摩西在法律中吩咐过我们,象这样的人应用石头钉死,你说怎样办呢?”耶稣弯下身子来用指画地,好象没有听见他们。
他们继续着问,耶稣于是抬起身子来向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就让谁先拿石头钉她。
”说完又弯下身子用指画地。
他们听到这话,各人心里都有内疚,一个一个地走出去,从最年老的到最后的,只剩下耶稣,那妇人仍站在当中。
耶稣抬起身子来向她说:“妇人,告你状的人那里去了呢?没有人定你的罪么?”她说:“没有人,我主。
”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以后不要再犯了。
”这段故事给我以极深的感动,也给我以不小的惶惑。
耶稣的宽宥是恻隐之心的最高的表现,高到泯没羞恶之心的程度。
这令人对于他的胸怀起伟大崇高之感。
同时,我们也难免惶惑不安。
如果这种宽宥的精神充类至尽,我们不就要姑息养奸,任世间一切罪孽过恶蔓延,简直不受惩罚或栽制么?我们对于世间罪孽过恶原可以持种种不同的态度。
是非善恶本是世间习用的分别,超出世间的看法,我们对于一切可作平等观。
正觉烛照,五蕴皆空。
瞋恚有碍正觉,有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
无论在人在我,销除过恶,都当以正觉净戒,不可起瞋恚。
这是佛家的态度。
其次,即就世间法而论,是非善恶之类道德观念起于“实用理性批判”。
若超出实用的观点,我们可以拿实际人生中一切现象如同图画戏剧一样去欣赏,不作善恶判断,自不起道德上的爱恶,如尼采所主张的。
这是美感动态度。
再次,即就世间法的道德观点而论,人生来不能尽善尽美,我们彼此都有弱点,就不免彼此都有过错。
这是人类公同的不幸。
如果遇到弱点的表现,我们须了解这是人情所难免,加以哀矜与宽恕。
“了解一切,就是宽恕一切。
”这是耶稣教徒的态度。
这几种态度都各有很崇高的理想,值得我们景仰向往,而且有时值得我们努力追攀。
国外传说

诺亚方舟:
出自《圣经》。上帝对人类所犯下的罪孽非常忧伤,决定用洪水消灭人类。诺亚是个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灾。经过40个昼夜的洪水,除诺亚一家和部分动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没。后被用来比喻灾难中的避难所或救星。
伊甸园:
出自《圣经》。上帝在东方的一片富饶的平原上开辟了一个园子,里面有果树和各种飞禽走兽。上帝让亚当看守园子。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从亚当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夏娃来陪伴他。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人们用伊甸园比喻人间的乐园。
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禁果:
出自《圣经》。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食用园中的果实,唯独“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不能吃。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从此他们懂得了善恶,辨别出真假,而且产生了羞耻之心。上帝因此将他们逐出伊甸园。禁果比喻被禁止得到而又渴望得到的东西。
多米诺骨牌:
是一种西洋游戏,将许多长方形的骨牌竖立排列成行,轻轻推倒第1张牌时,其余骨牌将依次纷纷倒下。用于比喻时,“多米诺骨牌效应”常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缪斯:
缪斯是希腊神话中9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贪心自私的亚哈

贪心自私的亚哈28 贪心自私的亚哈经文: 列王纪上21章作了王还会贪心吗?会的。
亚哈王贪图拿伯的葡萄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贪财是万恶之根”,万般罪恶都不外起于贪欲。
而亚哈的贪心却根源于他信仰的坠落。
随着信仰的坠落,必然在道德的上也腐败。
今日世人弃绝神和他的道,一心只求物质的富裕与享乐,结果,人心更加险恶,物质的进步挑起人更多的贪欲,世界更没有平安。
这与亚哈的贪心而自招败亡同出一辙。
一亚哈的自私和贪心亚哈王因为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靠近他的王宫,因而要求拿伯把葡萄园让给他,充作他的菜园。
他愿意出价银把它买下来,或是用更好的葡萄园和拿伯对换。
按我们看来似乎是很合理的,不算贪心。
但我们若明白这件事的圣经背景,便知道亚哈这样作完全是自私的。
因按旧约的律法;“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利25:23-28)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分得地业之后,神藉摩西吩咐他们不可将所得地业永远卖给人,纵然因贫穷卖地亦只能暂时卖出,有力量时就当赎回;否则便等到禧年时可以无条件向卖主收回。
“地不可永卖”的意义,是要教导以色列人承认他们一切所有都是神托付的,是属神的,他们不过受托受理而已,他们在世上不过是寄居的,是客旅,他们所盼望的乃是一个更美的永久家乡。
现在拿伯既不是因贫穷而不得不卖地,也不想贪图更好的土地而卖地;因他敬畏神,重视他先人从神所领受的地业,要守住自己的产业,满足于神所赐给他的分。
亚哈王虽然声言愿意用价银或别的更好的土地向他交换,实际上却是多少带着利用王的势力迫使拿伯作违背律法的事。
这样,拿伯拒绝亚哈王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反之,亚哈王不论愿意出多少价银收购拿伯的葡萄园都是错的,是出于自私和贪心。
亚哈是一个王,在物质上当然已经十分富足,他对于拿伯的葡萄园,所贪图的当然不在于那有限的地土,而是贪图一种“便利”,因为拿伯的葡萄园靠近他的王宫,他要扩展他的菜园,便需要收购拿伯的葡萄园,否则便无法扩张。
喻道故事2000例人心不足

喻道故事2000例人心不足
有一位老姊妹全家都信主。
她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不在了,只剩下小儿子在外地工作。
她非常想念,想去看看他。
恰好有一位主内的弟兄要到外地出差,正好经过老姊妹的小儿子打工的城市。
于是,老姊妹就请这个弟兄带上她一块去。
两个人搭乘一艘货轮前往。
当船在海中航行的时候,突然起了风暴,货轮眼看要被水淹没。
于是,那位弟兄就跪下来向神祷告说:“主啊!你可千万不要让这艘船沉没啊,我还有许多事没做呢?”
他祷告完了,看见那位老姊妹也在祷告。
于是,他来到近前想听听老姊妹祷告的是否和他祷告的一样。
他就听老姊妹祷告说:“主啊!你知道我的大儿子已经不在世了,只剩下我的小儿子。
我现在去看看他,但现在起了风暴。
主啊!我不知道你是怎样预备的,不要照我的意思,我愿意顺服你的旨意。
照你的意思成就吧!
如果你现在让我离开这个世界,我就去看我的大儿子,如果你存留我的性命,我就去看我的小儿子,无论怎样我都会感谢你。
”
弟兄听到这里,非常受感动,回想自己的祷告,似乎感到有些羞愧。
他说:“主啊!你今天让我学了一个功课,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顺服神的旨意。
”
弟兄姊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许多人祷告的时候都愿意按着自己的意思去求。
并不关心神所要做的是什么!要按着神的意思求,这样,不但顺服了神的旨意,并且会少走许多弯路。
无知财主的比喻

无知财主的比喻是记载在新约圣经·路加福音中耶稣所说的一个比喻。
这个比喻是关于一个财主,他的田产丰盛,但他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所以他决定把他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他一切的粮食和财物。
然后他对他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
”但是神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耶稣用这个比喻来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
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尽管我们可能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物质财富,但我们的生命和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的灵魂和内心的富足。
第十九课 亚干——贪财者警戒PPT课件

• 对亚干家来说,一切都迟了!现在当当浩浩荡荡的以色列众人带 着亚干全家所有往亚割谷去受刑时,他们虽号哭涕淋,却无人同情 !
• 哦!亚割谷惨剧的警钟时时在我们耳边回荡,让我们铭刻于心, 天天活在主面前。
编辑版pபைடு நூலகம்pt
12
• 提问与思考:
• A、提问
• (1)人的贪心从何而来?从创世记前三章中找。 • 答:是从夏娃贪爱禁果而来。夏娃见果子[好作食物…悦人眼目…
• 吧!从巴比伦出来,不要沾不洁净的物,要从其中出来。你们扛抬 耶和华器皿的人哪,务要自洁。【耶50:8】我民哪,你们要从巴比
伦中逃走,从迦勒底人之地出去,要像羊群前面走的公山羊。【启 18:4】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 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林后6:17】又说,你们务
• 若有人明白自己正在做亚干,就该警惕,现在就认罪悔改。这样 ,不但可避免一场免不了的审判责罚,也不会给同伴带来灾祸与失 败,将许多人拖下相同命运的漩涡。
撒旦诱惑我们犯罪的诡计

• 11,撒旦会努力使用那些引导你犯罪、或使你怀 疑神的本性的严重错误来污染你的心。 • 他希望你相信,圣经里充满了错误,因此圣经并 不可靠;他希望你相信,你不需要每天追随教会 的条例,或每天都读经祷告。他耗尽一切努力让 你否认耶稣基督是一个真正的人,让你相信基督 徒现在已经永远脱离了罪。他甚至想说服你,他 自己其实并不存在。
• 8,他将那些在不幸当中的人们所享有的怜悯和自 由展示给你看。 • 他会让你看到另一个正在犯罪的人,并让你意识 到,这个人在享受罪中之乐时并没有因此受痛苦 。然而,《圣经》告诉我们,“虽然神的心已离 弃某个人,他怜悯的手可能依然会伸向他们,正 如你在扫罗和其他人身上所看到的;神的手可能 加在某个人的身上,但他的心却是向着他,就像 约伯和以法莲所经历的。”
谢谢观赏
• 9,他将那些追求爱与圣洁的人所背负的十 字架、损失、辱骂、悲伤和痛苦展示给你 看。 • 他提醒你,基督徒经常受折磨、被虐待和 蔑视,他试图说服你,走容易的路径是更 明智的。那些苦难,神藉着它们使我们更 加圣洁,而撒旦却使我们相信,那不过是 无用的废物而已。
• 10,他在你心中工作,说服你经常拿自己 和那些被认为比你更差的人做比较。 • 这就使我们有时候会像骄傲的法利赛人: 感谢神,他没有使我像其他的罪人那样。 撒旦想要你看到那个正坐在那里喝酒和参 加派对的家伙;你只是和他们坐在一起, 并没有尝一小口,那么你就比他圣洁。
• 3、撒旦使你确信,这不过是个小 罪。撒旦试图使你确信,你所面临 的试探和被吸引所犯的罪仅仅是很 小且无害的一个。 • 他想要你相信,你犯的这个罪,对 你灵魂没有很大的危险。
• 4、他向你展示,即使高尚的人也犯过罪,还向你隐藏他 们的悲伤和悔改。撒旦会让你看到,比你伟大的人都掉到 了这个罪的里面,但依旧被神所爱。 • 他将要把大卫的奸淫、希西家的骄傲、约伯的急躁、挪亚 的醉酒以及彼得的亵渎都放在你面前。 • 在他这么做时,他要向你隐藏他们的眼泪和哀痛,也向你 隐藏他们为自己的罪悔改了,而且他们也曾恳求你不要屈 服于同样的试探。
28 贪心自私的亚哈

28 贪心自私的亚哈经文: 列王纪上21章作了王还会贪心吗?会的。
亚哈王贪图拿伯的葡萄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贪财是万恶之根”,万般罪恶都不外起于贪欲。
而亚哈的贪心却根源于他信仰的坠落。
随着信仰的坠落,必然在道德的上也腐败。
今日世人弃绝神和他的道,一心只求物质的富裕与享乐,结果,人心更加险恶,物质的进步挑起人更多的贪欲,世界更没有平安。
这与亚哈的贪心而自招败亡同出一辙。
一亚哈的自私和贪心亚哈王因为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靠近他的王宫,因而要求拿伯把葡萄园让给他,充作他的菜园。
他愿意出价银把它买下来,或是用更好的葡萄园和拿伯对换。
按我们看来似乎是很合理的,不算贪心。
但我们若明白这件事的圣经背景,便知道亚哈这样作完全是自私的。
因按旧约的律法;“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利25:23-28)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分得地业之后,神藉摩西吩咐他们不可将所得地业永远卖给人,纵然因贫穷卖地亦只能暂时卖出,有力量时就当赎回;否则便等到禧年时可以无条件向卖主收回。
“地不可永卖”的意义,是要教导以色列人承认他们一切所有都是神托付的,是属神的,他们不过受托受理而已,他们在世上不过是寄居的,是客旅,他们所盼望的乃是一个更美的永久家乡。
现在拿伯既不是因贫穷而不得不卖地,也不想贪图更好的土地而卖地;因他敬畏神,重视他先人从神所领受的地业,要守住自己的产业,满足于神所赐给他的分。
亚哈王虽然声言愿意用价银或别的更好的土地向他交换,实际上却是多少带着利用王的势力迫使拿伯作违背律法的事。
这样,拿伯拒绝亚哈王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反之,亚哈王不论愿意出多少价银收购拿伯的葡萄园都是错的,是出于自私和贪心。
亚哈是一个王,在物质上当然已经十分富足,他对于拿伯的葡萄园,所贪图的当然不在于那有限的地土,而是贪图一种“便利”,因为拿伯的葡萄园靠近他的王宫,他要扩展他的菜园,便需要收购拿伯的葡萄园,否则便无法扩张。
亚哈并非有鲜菜享用,不过他为自己的享受有更大的计划,为着达到这种目的,便要别人背弃良心和神的话语,来满足他的愿望,这不是贪心和自私是什么呢?拿伯和亚哈刚好成一个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督教关于贪心喻道故事
喻道故事:金钱猛于虎
一位哲学家从丛林中逃出来,惊恐不安。
两个朋友忙问为了什么?答曰:“我看见一吃人的东西。
”“老虎?”“不,要比老虎凶得多——我在挖草药时挖出一堆金币。
”说完,哲学家走了。
两个朋友立即跑到哲学家所指之地,果然发现一堆金币。
两人都笑那哲学家太蠢!
一个说,光天化日之下把金币搬回家显然不妥,必须待到天黑。
这样吧,我看着,你去把饭给我送来。
一个人走了,另一个留下来的人想,何必分给他一半呢?干脆捅死他算了。
可那去取饭的也在想,何必给他一半呢?于是在所带来的饭中放了毒。
两人再相遇时,—个用力把另一个真捅死了,之后他吃了饭,想带金币走时,突然一命呜呼,临终时只说了一句话:“哲学家的话多么聪明啊!
当金钱控制一个人的整个思想的时候,金钱猛于虎。
有人说的好:钱财是个好仆人、坏主人。
如果你把它当仆人使用,它能给你带来祝福。
如果你把它当主人一样供着,它就会让你坐卧不安。
【箴28:25】“心中贪婪的,挑起争端;倚靠耶和华的,必得丰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