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任:承担。患:患难。○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

天下释其害

释:解除。○明黄宗羲《原君》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文子下德》

莫三人而迷

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

(7)为政

政贵有恒

恒:长久不变。○《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

弗:不。为wéi:做。○《尹文子》卷上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

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1.“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P2序言】 【解读】“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句话出自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意思是: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神女即巫山神女,传说中与楚王云雨那位,出自宋玉,三峡附近有神女峰.意喻中国变化巨大,换了人间. 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P11教材原文】 【解读】“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常: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至。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3. “人心齐,泰山移” 【P12教材探究与分享】

【解读】释义: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出自《古今贤文合作篇》 4.“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P13教材原文】 【解读】“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语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晋宣帝总论》。大意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 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P23教材原文】 【解读】胡瑗在《松滋县学记》中开宗明义地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他从"致天下之治"的政治目的出发,揭示了人才、教化、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一是为什么要重视教育。胡瑗认为,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培养。二是如何办教育的问题。 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长官兴办学校。在封建社会中,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封建政权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各级官吏的政治道德、文化素质对于吏治的好坏、人民负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真正的人才对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现实意义。

依法治国的名人名言警句

依法治国的名人名言警句 每个时代都有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尽可能的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依法治国的名人名言警句,希望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依法治国的名人名言警句 1、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列宁 2、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战国)冠子《冠子·度一》 3、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4、举证责任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法谚 5、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埃尔曼 6、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古罗马法谚 7、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晋)傅玄《傅子·法刑》 8、法律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美国总统威尔逊 9、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罗·伯顿 10、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英国)达雷尔 11、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托·富勒 12、与其责骂罪恶,不如伸张正义。——(英国)丁尼生 13、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 14、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 15、**是法庭的仆人。——英美法谚 16、那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贫穷者。——尼采 17、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英国)哥尔德斯密斯 18、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法)罗伯斯庇尔

19、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 20、法不禁止即自由。——法谚 21、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 22、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23、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24、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25、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德)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26、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27、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 28、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英国)伯克 2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30、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治国的经典名言警句

治国的经典名言警句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你还知道哪些治国的名言?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治国名言警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治国的名言警句大全 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巴甫洛夫 3、我不配做一盏灯,那就让我做一块木材吧。——巴金 4、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多有贡献。——白求恩 5、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三农皆为国之本。——《管子》 6、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8、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 9、有错误要逢人便讲,即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周恩来 10、例外恰恰证明了规章的合理性。——拜伦 11、恪尽职守的精神比个人的声望更重要。——林肯 12、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白居易 13、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14、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5、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法国寓言诗人) 16、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7、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18、权力失去监督是祸害,私欲失去控制是灾难。——当代 1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当代 20、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1、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26、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2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治国经典名言 1、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2、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 3、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宋?朱熹 4、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5、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6、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 7、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8、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林肯 9、人惟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培根 10、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11、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毛姆 12、我们的地位向上升,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雨果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任:承担。患:患难。○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 1. 有关治国的名言警句 天下为公——孙中山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感遇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001.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002.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003.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004.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00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 007.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008.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00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01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011.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012.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处世唯清,待人唯诚。014.管涌如不

十条古代家训名言警句

十条古代家训名言警句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朱子家训》 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基础;勤俭节约,都在小处体现。 也许节约一粒米、一件衣服,不能让你发家致富。 但你总有一天会发现,生命中正好缺了被你浪费掉的一粥一饭、半丝半缕。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 无论社会多么纷乱,保持本心,是一种安家、安身的根本。 佛系也好,鸡汤也罢,一句话能够流传千年,总有它的道理。 3、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出处:安徽绩溪《章氏家训》 无论富贵与贫贱,劳动与读书,都是传承一个家庭的根本,勤俭节约,是一种可贵的本能。 如果有摩擦怎么办呢?退一步,海阔天空。 事实上,对于亲人来说,"忍让"不是一种退缩,而是一种保护。

4、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出处:福建龙岩客家家训 追梦是一辈子的事,追热点也是辈子的事。 当一个家庭里所有人都为梦想努力的时候,你会看到"家"最繁盛的模样。 5、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出处:王阳明家书《示宪儿》 无论你的身份地位有多高,谦卑和容忍,都是必备品。 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是因为有了吞尽天下江河的胸襟啊! 6、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游焉。 出处:《颜氏家训》 与靠谱的人交朋友,你也会变得更加靠谱。 7、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赃。 出处:纪晓岚临终遗训 无论你听了多少"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都不要停下翻书的手。 无论你面前摆了多大的诱惑,都不要伸出那只试探的手。 管住手,你就管住了自己的家庭和人生。 8、一言一动常思有益于人,惟恐有损于人。 出处:张廷玉《澄怀园语》

中国法律名言名句大全_中国法治名言警句

中国法律名言名句大全_中国法治名言警句 1、知法明理,做“四有”新人! 2、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 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树立法治权威,构建和谐社会。 5、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守法小公民。 6、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7、不断深化学校法制教育,积极开展“法治校园”创建。 8、坚持依法办事,推进依法治校。 9、做诚信之人,铸法治之国。 10、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1.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 实行依法治国坚持执政为民 3. 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4. 宣传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5. 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 6. 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7. 推进依法治市努力建设法治城市 8. 维护宪法权威,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9.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11.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履行法定义务 12. 弘扬民主法制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13. 高举宪法旗帜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 14. 学习宪法掌握宪法运用宪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5.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16. 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 17.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8. 增强全民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保证宪法的正确贯彻实施 19.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0. 学法用法守法护法,努力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1.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2.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3. 开创农村普法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 依法治校法育未来! 5. 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 6. 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7.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8. 学法用法,做遵纪守法好少年! 9.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让青少年远离犯罪! 10.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11. 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 12. 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13.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14.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 15. 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16. 坚持不懈地做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7. 青少年学生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

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名言警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名言警句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综合浓缩,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那么你所知道的名言警句都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1 1、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2、我们不能拒绝给人以公正,也不能拖延给人以公正。——无名氏 3、做事公正一小时,胜过祈祷五昼夜。——阿拉伯 4、公其心,万善出。——明方孝孺 5、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唐杨炯 6、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汉班固 7、一碗水端平。 8、手抹桌子一字平。 9、公买公卖,童叟无欺。 10、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 11、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管子 12、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列子 13、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1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15、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16、天下为公,亿兆已任。——魏书 17、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18、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刘。——淮南子 19、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20、高于道德的东西必须基于公正,包含公正,并通过公正的途径去获取。——享乔治

21、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22、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拿破仑 23、有公心,必有公道。——晋杨泉 24、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邓析子 25、事在是非,公无远近。——唐张九龄 26、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宋朱熹 27、持心如衡,以理为平。——明刘基 28、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宋释惟白 29、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吕氏春秋 30、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汉韩婴 31、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32、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33、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34、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明吕坤 35、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36、大明无私照,至公无私亲。——唐张蕴古 37、公者明,……无私者正。——黄帝经 38、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39、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40、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明薛宣 41、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 42、天下事,坏于懒于私。——宋朱熹 43、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44、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 45、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艺文类聚

关于依法治国经典的名言警句

关于依法治国经典的名言警句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关于依法治国有很多,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依法治国名言警句,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依法治国名言警句 1、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2、人心是杆秤,法律是准绳。 3、法律不知父母,只知真实。 4、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5、法律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 6、法律的不是逻辑而是经验。 7、不平何以持法,不廉何以为人。 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9、法律是人民道德观念的具体化。 10、举证职责之所在,即败诉之所在。 11、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12、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 13、法律不能被执行,就等于没有法律。 14、法律和制度务必跟上人类思想进步。 15、法无授权不得为,法无禁止不得罚。 16、不贪不惰弘正气,无私无畏护法威。 17、种德者必养其心,守法者必利自身。 18、法律的基本意图是让公民尽可能的幸福。 19、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20、公平、公正的实现要有廉洁自律来保证。 21、恪守法官职业道德,献身司法神圣使命。 22、法律总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见的。 23、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 24、身披法袍,心存道义。慎独、慎言、慎判。

25、守义持正,巍如泰山。严肃执法,无愧天平。 26、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行。 27、了解和掌握神圣法典的人越多,犯罪就越少。 28、法律总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个人的安全之上。 29、法律是用来保护我们的,而不是用来欺负别人的。 30、国家一旦没有了正义,就沦落为一个巨大的匪帮。 31、心中有法,逢权势不折腰;手中有案,遇亲情不徇私。 32、慎言慎行一身正气明是非,勤思善断两袖清风判纠纷。 33、一心为公,莫让先贤专美;两袖清风,堪当今世楷模。 34、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 35、法律就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它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 36、普遍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普遍的良心是法律的基础。 37、在由意志而不是由法律行使统治的地方没有正义可言。 38、遵纪守法利国利民利他人,违纪违法害己害家害子女。 39、秩序、公平、个人自由,这是法律制度的三个基本价值。 40、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 41、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42、当你用权力换取金钱的时候,同时也为自己掘好了坟墓。 43、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 44、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 45、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46、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 4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刻再长,也还是没有制约力的。 48、任何权力都不得位于法律之上,否则它就成为腐败的最大的温床。 49、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 50、实际上,咱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罪的法律,而是针对疯狂的

《史记》的名言警句50句

《史记》的名言警句50句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全书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五种体裁,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一部史学经典,其中蕴含了许多名言警句,以下是其中的 50句: 1. 君子修道以终天下治,小人修道以终其私。 2. 人心难测,智者谨其守。 3. 尺有寸而寸有尺,言有法而法有度。 4. 人君者,当先安家,然后至治国。 5. 君子所贵称意,小人所贵称利。 6. 治国必先治家,治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 7. 安分守己,不可妄动人心。 8. 人心向背,天下归向贤者。 9. 人有知识,若肃然而敬之。 10. 心正则政无邪,心邪则政无正。 11. 策之谋之者,未睹者是勇。 12. 君子爱人,小人畏人。 13.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1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世禋祀祭器如在其一。 15. 君子思其昔失者,朝不虑夕。 16. 妄言之谓愚,勉言之谓勇,言之无望之谓庸,谨言之谓智。 17. 笑而不答者,无福也;答而不笑者,有福也。 18. 时至则知礼者,成人之美也。 19. 子受业不降人,则礼士美矣。 20. 推而行之,则天下之治也。

21. 言过其实则降辞色,欲其出乎口也。 22. 科举之士,当以学问为尊。 23. 心诚则治,志节则宽。 24. 心之虚与困,言笑中之之;心之好与今者,色貌中之之。 25. 人贵有恒,物贵有常。 26. 天下细丝,由万缕成。 27. 物与人相似者,约之则育;不约之则乱。 28. 贤者陈白,其有尧、舜矣,愚者昌黑,其有桀、纣矣。 29. 人之善心与惡心也,犹形之青与白也。人皆有之,然而不 庶达也。 30. 明君之举不惠於地角斗至於名之所不及者,擢贤则贤举济,引善则民翕翕。 31. 终身之计,留给子孙;后嗣良图,辅助益日。 32. 庸言为危言者则勇,庸言为危言者则愚。 33. 疾风知劲草,板荡窥豹形。 34. 事起有因,败亡有咎。 35. 人于己则谄,人与己则相。 36. 启事则行害,讨事則兴利。 37. 君子之道5者,基於勇也。 38. 得一朝之快,失万世之名。 39. 人心欲谋事者失之于术,尔要时时为君子计矣。 40. 盖好则法乱,法乱则都市。 41. 民主国家靠普通人的力量支撑,而愚者则不能。 42. 温良者众人之所亲,而恶者民怨所集。 43. 人人自谋其利则国之利大,家家奉公则国之利大。 44. 欲使人之和,当安人之心。 45. 愿天下众生得福祉,皆因直道而行不邪。

心系国家、关心人民相关的名言警句及诗词

心系国家、关心人民相关的名言警句及诗词 1、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 2、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汉王符)释:大鹏的冲霄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捷;骏马的疾速驰骋,不是靠一只腿脚的力量。 4、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止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宋•石介) 释:房屋厅堂赖以支撑的是柱子,但是这柱子要有其他很多材料附上才能立住;大的功勋只给予一个人,但功勋要靠群众的谋划和努力才能建立。 6、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释:为官从政的,掌握和了解下面的情况是最为急迫的。 7、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汉•荀悦) 9、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10、块土不能阻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宋•林逋) 释:一块土不能阻挡住汹涌的狂澜,个人不能纠正衰败恶劣的风俗。 11、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三国•诸葛亮)

12、整顿世界,全要鼓舞天下人心,鼓舞人心,先要振作自家神气。(明•吕坤) 13、举大事,动众情,必协众心而后济。不能尽协者,须以诚意格之,恳言入之,如不格不入,须委曲以求济事。(明•吕坤)释:干大事情,动大人众,必须协调一致、团结一心才能行动。如果不能协调,必须以诚意要求,以恳切的语言打动;如果还不行,就必须暂时委曲求全,以成大事。 14、取天下,守天下,只在一种人上加意念,一个字上做工夫。一种人是哪个?曰民。一个字是什么?曰安。(明•吕坤) 释:夺取天下,守卫天下,只需要在一种人身上打主意,在一个字上下功夫。这一种人是谁,回答是:“人民百姓”,这个字是什么?回答是“安定”。 15、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汉•司马迁) 16、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白居易)释:哪里能得到万里大的皮衣,把天下四方都盖起来,使人们温暖都能和我一样,天下就没有受寒冷的人了。 17、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释:卧在府衙听着竹子被风吹的萧萧作响的声音,我象是听到民间的疾苦声。我这小小的州县官吏,对民间一枝一叶都是有感情的。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 1. 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注——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注——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注——夫:发

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注——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兴行:重德行。)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怀:怀柔,感化。)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注——三人:指多数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语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安不忘危,思那么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平安的境 况。备:事前有预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全然;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 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 3.民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注——兴行:重德性。)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 土重zhòng 迁:安居于本土,不肯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 怀:怀柔,感化。) 宽那么得众,信那么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成立威信。 任:信服。)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虑于民也深,那么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使劲少而为功多。” (**注——意谓关切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方法考虑得十分周密。)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 《原君》(**注——释:解除。)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 7.为政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中国法制名言警句

中国法制名言警句 1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2 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明、庄元臣 3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4 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5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6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7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8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9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10 法者,编着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11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12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13 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14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15 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16 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17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18 民不举官不究。 19 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20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1 视时而立仪。《管子,国难》

2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 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3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管子、 法法》 4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5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6 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商君书、壹言》 7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商君书、更法》 8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9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10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11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12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 君臣》 13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14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15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16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17 法立于上则欲成于下。苏辙 18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19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宋、陈亮 20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1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2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3 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4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名言警句、古文哲 理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 1.“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句话出自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意思是: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神女即巫山神女,传说中与楚王云雨那位,出自宋玉,三峡附近有神女峰.意喻中国变化巨大,换了人间. 2.“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 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常:准则。本:根本。经:准则。上:极至。意思是: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3. “人心齐,泰山移” 释义:

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出自《古今贤文合作篇》 4.“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语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晋宣帝总论》。大意是:天地虽然广袤无垠,但是黎民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天地之大,黎元为先”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本思想。 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胡瑗在《松滋县学记》中开宗明义地说:“致天下之治者 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他从“致天下之治“的政治目的出发,揭示了人才、教化、学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一是为什么要重视教育。胡瑗认为,治理好国家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通过教育培养。二是如何办教育的问题。 他认为,一要“师儒“,就是以孔孟之道管理和从事教育;二要普及教育于“民“;三要地方行政长官兴办学校。在封建社会中,人民处于无权状态,封建政权内部的监督机制有名无实,各级官吏的政治道德、文化素质对于吏治的好坏、人民负担的轻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真正的人才对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现实意义。

第八章 治国理政名言警句篇

第八章治国理政名言警句篇 三、廉政观 1、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 2、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3、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4、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5、谁对腐败者同情,就是对老百姓绝情。 6、一心为公自会宠辱不惊,两袖清风始能正气凛然。 7、正党风要靠铁面倡廉,合民意更须无私执政。 8、贪婪,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坚持廉洁的安全阀。 9、做人一生,道德是根本,为官一任,廉洁是根本。 10、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11、做官如航行——当以公正为船,廉政为舵,勤政为帆。 12、眼睛一旦盯住金钱,心灵便会失去光芒。 13、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政之德。 14、不折不扣的反腐倡廉,实实在在的勤政为民。 15、正心为本,修身为基,秉公执法,勤政为民。 16、财欲、物欲、人欲、贪欲是腐败之源;公开、公正、公平、公心乃廉政之基。 17、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 18、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19、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扶正祛邪,造福百姓;也能聚财猎色,中饱私囊。权力越大,双刃剑越锋锐,所以,掌握好权力就能把握住命运。 20、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

2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爱国篇 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 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宋·欧阳修) 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 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名言警句】名言警句辞典

【关键字】名言警句 6 国家 (1)治国 6.021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6.023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6.024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6.025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6.027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6.17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6.178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6.182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6.21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6.244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7 人民 (1)民本 7.001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7.006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7.010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7.016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7.029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2)民心 7.041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名言警句

中国政治思想中的名言警句 第一、居官为政之要: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北齐 . 刘昼 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 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清.程祖洛 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