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

合集下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的名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的名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的名言1、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典出:《管子·禁藏》。

释义:不去立没有好处的功劳,也不去做没有益处的事情。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典出: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3、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典出:汉·刘向《说苑·政理》。

释义: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没有亲眼所见的可靠;亲眼所见,不如亲自尝试去做。

4、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典出: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释义:学习就像拉开的弓弩,才能就像箭头,还要用见识来引导,射出的箭才能击中目标。

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典出:《国语·周语下》。

释义: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释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7、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典出:《亢仓子·训道篇》。

释义:君子要检点自身,随时反省,就像常有过失一样。

8、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典出:清·万斯大《周官辨非》。

释义:但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哪怕是一丝一毫也要推行;于民有害的事,哪怕是一丝一毫都必须革除。

9、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典出:明·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

释义:治国理政的要害,莫过于安定百姓;使民安定的关键,莫过于体察他们的疾苦。

10、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典出: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释义:如果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

名言警句――爱国、治国、安危篇

名言警句――爱国、治国、安危篇

名言警句——xx、xx、xx篇xx篇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

(清·陈璧)xx: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明·海瑞)xx: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戴叔伦)xx: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三国·曹植)xx: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

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宋·欧阳修)xx: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xx: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于谦)xx: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xx: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xx: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xx: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

(明·瞿式耜)xx: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13、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治国的名言警句

治国的名言警句

治国的名言警句1. “治国如治水,宜疏不宜堵。

”就像大禹治水,不是一味地去拦截,而是合理地疏导,国家治理也是如此啊!想想看,如果政策都过于强硬,不懂得因势利导,那会怎样呢?2. “治国需以民为本,民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不就是深知这个道理,才开创了贞观之治吗?百姓的力量就如同水的力量,可不能小瞧啊!3. “法治乃治国之基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就好比建房子,没有稳固的基石,房子能牢固吗?一个国家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又怎么能稳定发展呢?4. “教育是治国之根本,培养人才如同植树。

”就如同精心培育一棵树苗,让它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教育能为国家不断输送优秀的人才呀,这多重要啊!5. “廉洁是治国之保障,腐败如蝼蚁噬堤。

”那些贪污腐败的行为不就像小小的蝼蚁一点点蛀蚀坚固的堤坝吗?只有保持廉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啊!6. “团结一心可治国,众人拾柴火焰高。

”回想一下历史上那些团结奋斗的时期,大家齐心协力,国家不就蓬勃发展了吗?7. “创新为治国添动力,如同给马车装上翅膀。

”不创新怎么进步呢?就像马车装上翅膀才能飞起来一样,国家靠创新才能快速发展呀!8. “文化是治国之灵魂,失去文化如同人失去了精神支柱。

”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那不就像人没有了灵魂吗?这怎么行呢!9. “可持续发展乃治国之道,不能竭泽而渔。

”总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就把资源都用光吧?那后代怎么办呢?就像捕鱼不能把水都抽干呀!10. “居安思危乃治国之要,时刻警醒如同警钟长鸣。

”国家在繁荣的时候也不能放松警惕呀,不时刻保持警醒,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呢?我的观点结论:治国是一项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些名言警句都深刻地揭示了治国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当铭记并践行。

古人治国名言警句

古人治国名言警句

古人治国名言警句
1.治国必先治心,治心之道在于明道、修德、正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治国者,不可少于节俭,不可多于奢侈。

3. 政者,求其大者则必道焉,求其小者则必术焉。

4. 莫道君王有尽事,天下谁人无自由。

5. 国之兴也,无非诚信二字。

诚者,上下同欲之道也。

信者,治之本也。

6. 治理国家,先修身本。

身正则家齐,家齐则国治,国治则天下平。

7. 治国之道,唯在富民与强国。

8. 治国之道,唯在爱民与惠民。

9.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者,民之所依也;戎者,国之所恃也。

10. 治国之道,唯在以德治国,以礼行之。

德者,治国之本;礼者,治国之器。

11. 治国者,必须明法制、严法治,促进社会稳定。

12. 治国者,唯有才德兼备,才可驾驭时势,德可化导百姓。

13. 治国者,唯有忠诚自律,方能应对国家大事。

14. 治国之道,唯在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15. 治国之道,唯在用人之得失,循序渐进,推陈出新。

- 1 -。

古人11则传世名言,治国持家人生宝典

古人11则传世名言,治国持家人生宝典

古人11则传世名言,治国持家人生宝典1、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出自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事先考虑到各种意外的情况而有所准备,这是治国的常规方法。

此言治国要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出自先秦《孟子·梁惠王上》。

安民、爱民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了他。

3、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

出自先秦《左传·成公九年》。

事先考虑到各种意外的情况而有所准备或预防,这是最好的。

4、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出自先秦《左传·宣公十二年》。

穿着破衣烂裳,驾着柴车而开发山林。

这是描写楚国先王们创业之不易,后来用以说明开创性工作的艰巨性。

5、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

出自先秦《韩非子·安危》。

国家的安危在于执政者明辨是非,而不在于国力的强弱。

因为强弱是可以转化的,而是非则是不可颠倒的。

如果执政者是非不分,国家政治必然混乱,即使是国力强大,也会因不断内耗而削弱,终至灭亡而后已。

6、百世之患,以小利而不顾者有之矣。

出自宋·苏轼《思治论》。

一项国策的实施,如果不认真权衡利弊,不考虑长远,只图眼前小利,必然祸及后世,有无穷之患。

7、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轻其死,则无所不至也。

出自唐·陈子昂《上军事利害事·人机》。

老百姓生活安定,就会热爱生命;生活不安定,就会置生死于不顾,那么他们就什么事都能做得出了。

8、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出自唐·白居易《新制绫袄成》。

亦,也。

治理天下者要有“为天下开太平,为万民谋幸福”的志向和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决心。

9、必先知致弊之因,方可言变法之利。

出自宋·欧阳修《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

一定要先了解导致弊政出现的原因,然后才可说改革的好处。

此言改革固然可贵,但须谨慎从事,不可失之轻率而造成更大的弊政。

10、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出自先秦《周易·系辞下》。

(完整版)名人名言(治国)

(完整版)名人名言(治国)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2、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荀子大略》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5、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6、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

----宋《李觏集富国策》7、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贤君》8、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

举廉举才,必以丰财厚利为征。

----清唐甄《潜书考功》9、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含今,未之尝闻。

----汉贾谊《新书无蓄》10、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

----《毛泽东选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1、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者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

----宋欧阳修《原弊》12、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下,而富国于上邪?----《南齐书武十七王传》13、少数人有钱是假富,要多数人有钱才是真富。

---《孙中山全集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14、天下之所恃以为安者,财也,兵也。

----《明史》卷二一0《桑乔列传》15、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汉王符《潜夫论爱日》16、圣人非不好利也,利在于利万人;非不好富也,富在于富天下。

----唐白居易《策林不夺人利》17、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18、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

----李大钊《社会主义释疑》19、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0、养民以论功,足食心养民。

----清唐甄《潜书考功》21、益食而民不饥,益富而国家实。

修身治国平天下格言警句

修身治国平天下格言警句

修身治国平天下格言警句1、天下为公。

(孙中山)2、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3、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诗》)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意林》引《物理论》)释: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一、家教篇(教育家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1、正确对待做官发财,"功成身退","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2、俭以养廉,俭以保家,"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3、勤以养生,勤以致富,"人败,离不得个‘逸’字。

""天下百病,生于懒也。

""人不勤则万事俱废。

""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个勤字。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1)治国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意林》引《物理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

其言切至。

”(2)安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

○《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wé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

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

近:指国内。

闭:堵塞。

○《管子版法》(3)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惟独,只有。

邦:国。

本:根本。

○《尚书五子之歌》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夫:发语词,无实义。

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

合而听之:全面听取。

圣:无所不通。

○《管子君臣上》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为wéi:治理。

正:使正当。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民心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

卒cù:同“猝”,突然。

顺:顺其意。

逆:背其意。

○《三国志魏书袁涣传》可怀以德,难屈以力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宽:为政宽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国安家的名言警句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

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

○《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

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

近:指国内。

闭:堵塞。

○《管子版法》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

邦:国。

本:根本。

○《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

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

合而听之:全面听取。

圣:无所不通。

○《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

正:使正当。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

卒cù:同“猝”,突然。

顺:顺其意。

逆:背其意。

○《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

信:建立威信。

任:信服。

○宋苏辙《新论下》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任:承担。

患:患难。

○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
天下释其害
释:解除。

○明黄宗羲《原君》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积力:全成之力。

举:举动,行动。

即:就。

○《文子下德》
莫三人而迷
三人:指多数人。

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
(7)为政
政贵有恒
恒:长久不变。

○《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
弗:不。

为wéi:做。

○《尹文子》卷上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
居:平时。

发:发动。

果敢:坚决勇敢。

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