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国的经典名言

合集下载

名人名言(治国)

名人名言(治国)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2、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荀子大略》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5、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管子治国》6、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

----宋《李觏集富国策》7、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贤君》8、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

举廉举才,必以丰财厚利为征。

----清唐甄《潜书考功》9、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含今,未之尝闻。

----汉贾谊《新书无蓄》10、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

----《毛泽东选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1、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者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

----宋欧阳修《原弊》12、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下,而富国于上邪?----《南齐书武十七王传》13、少数人有钱是假富,要多数人有钱才是真富。

---《孙中山全集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14、天下之所恃以为安者,财也,兵也。

----《明史》卷二一0《桑乔列传》15、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汉王符《潜夫论爱日》16、圣人非不好利也,利在于利万人;非不好富也,富在于富天下。

----唐白居易《策林不夺人利》17、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18、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

----李大钊《社会主义释疑》19、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0、养民以论功,足食心养民。

----清唐甄《潜书考功》21、益食而民不饥,益富而国家实。

关于国家的名言警句50句

关于国家的名言警句50句

关于国家的名言警句50句1.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 国无德不兴,民无信不立。

3. 脚踏实地,民族兴旺。

4. 国家繁荣,百姓富裕。

5. 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6. 国泰民安,万事兴隆。

7. 以德治国,才是真正的强盛。

8. 奋发向前,国家才能崛起。

9. 法治国家,保障公平正义。

10. 共享繁荣,共担责任。

11. 爱国守法,筑起国家的基石。

12. 民众的力量,是国家的动力。

13. 民主是国家的灵魂。

14. 国家和谐,人民幸福。

15. 好政府,强国家。

16. 国家强盛,人民才有尊严。

17. 不怕困难,只怕懒惰。

18. 乐于奉献,国家才能进步。

19. 为国家骄傲,为人民负责。

20. 爱国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怀。

21. 民主是国家的制度保障。

22. 民生是国家的永恒课题。

23. 危难时刻,团结拯救国家。

24. 爱国情怀,代代相传。

25. 国家的兴盛,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26. 敬业奉献,才能为国家做贡献。

27. 坚持科技创新,才能实现国家的强大。

28. 文明是国家进步的标志。

29. 没有国家,就没有家。

30. 公平公正,是国家的基石。

31. 尊重他人,建设和谐国家。

32. 国家需要有爱心的人。

33. 希望,是国家前进的动力。

34. 红尘世界,仍有国家的责任。

35. 疾病无情,国家有责任。

36. 国家与人民为一体。

37. 国家的荣誉,来自每一位公民。

38. 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39. 创造,是国家发展的力量。

40. 勤劳,是国家进步的基石。

41. 民生为本,国家才能强大。

42. 没有文化的国家是弱小的。

43. 爱国不仅是口号,更要有实际行动。

44. 民主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45. 国家需要宽容的心胸。

46. 英雄名言: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体现。

47. 用智慧建设国家的未来。

48. 民生工程,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

49. 营造和谐社会,塑造强大国家。

50. 扬起爱国之旗帜,共筑民族复兴大厦。

51. 国家是人民的寄托,人民是国家的根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的名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的名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的名言1、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典出:《管子·禁藏》。

释义:不去立没有好处的功劳,也不去做没有益处的事情。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典出: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3、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典出:汉·刘向《说苑·政理》。

释义: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没有亲眼所见的可靠;亲眼所见,不如亲自尝试去做。

4、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典出: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释义:学习就像拉开的弓弩,才能就像箭头,还要用见识来引导,射出的箭才能击中目标。

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典出:《国语·周语下》。

释义: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释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7、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典出:《亢仓子·训道篇》。

释义:君子要检点自身,随时反省,就像常有过失一样。

8、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典出:清·万斯大《周官辨非》。

释义:但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哪怕是一丝一毫也要推行;于民有害的事,哪怕是一丝一毫都必须革除。

9、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典出:明·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

释义:治国理政的要害,莫过于安定百姓;使民安定的关键,莫过于体察他们的疾苦。

10、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典出: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释义:如果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

治国名言

治国名言

治国名言(1)治国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意林》引《物理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

其言切至。

”(2)安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

○《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wé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

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

○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

近:指国内。

闭:堵塞。

○《管子·版法》(3)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惟:惟独,只有。

邦:国。

本:根本。

○《尚书·五子之歌》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夫:发语词,无实义。

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

合而听之:全面听取。

圣:无所不通。

○《管子·君臣上》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为wéi:治理。

正:使正当。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4)民心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

治国的名言警句

治国的名言警句

治国的名言警句1. “治国如治水,宜疏不宜堵。

”就像大禹治水,不是一味地去拦截,而是合理地疏导,国家治理也是如此啊!想想看,如果政策都过于强硬,不懂得因势利导,那会怎样呢?2. “治国需以民为本,民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不就是深知这个道理,才开创了贞观之治吗?百姓的力量就如同水的力量,可不能小瞧啊!3. “法治乃治国之基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就好比建房子,没有稳固的基石,房子能牢固吗?一个国家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又怎么能稳定发展呢?4. “教育是治国之根本,培养人才如同植树。

”就如同精心培育一棵树苗,让它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教育能为国家不断输送优秀的人才呀,这多重要啊!5. “廉洁是治国之保障,腐败如蝼蚁噬堤。

”那些贪污腐败的行为不就像小小的蝼蚁一点点蛀蚀坚固的堤坝吗?只有保持廉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啊!6. “团结一心可治国,众人拾柴火焰高。

”回想一下历史上那些团结奋斗的时期,大家齐心协力,国家不就蓬勃发展了吗?7. “创新为治国添动力,如同给马车装上翅膀。

”不创新怎么进步呢?就像马车装上翅膀才能飞起来一样,国家靠创新才能快速发展呀!8. “文化是治国之灵魂,失去文化如同人失去了精神支柱。

”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那不就像人没有了灵魂吗?这怎么行呢!9. “可持续发展乃治国之道,不能竭泽而渔。

”总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就把资源都用光吧?那后代怎么办呢?就像捕鱼不能把水都抽干呀!10. “居安思危乃治国之要,时刻警醒如同警钟长鸣。

”国家在繁荣的时候也不能放松警惕呀,不时刻保持警醒,怎么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呢?我的观点结论:治国是一项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些名言警句都深刻地揭示了治国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当铭记并践行。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

治国古语名言警句1. 有关治国的名言警句天下为公——孙中山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001.勿延誉归己,勿诿过于人;勿徇私废公,勿贪渎纵欲。

002.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足,同清正廉洁相坚守方可成材。

003.得志时贵在清醒,失意时重在平衡。

004.识时务清廉政务,通人情不徇私情。

005.领导者的角色:在人民面前是公仆,在工作面前是表率,在腐败面前是利剑。

006.动摇理想信念,必然迷失方向;追求骄奢浮华,终将逸豫亡身。

007.立德行善勤为先,富民安邦心所系。

008.法到严时生廉政,官到清时更爱民。

009.失去监督的权力,就像无舵的航船;失去节制的私欲,就像决堤的洪水。

010.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011.廉洁奉公公平公正方显公仆本色;执政为民民情民生应是为政所系。

012.执政为民,民心所向;掌权为己,自取灭亡。

013.在官唯明,理事唯平;处世唯清,待人唯诚。

014.管涌如不堵,能决防洪之长堤;贪欲如不除,可毁为官之大志。

015.勤政廉政政通人和,亲民爱民民康物阜。

016.为官禁权力与金钱握手,做人倡正直与廉洁相拥。

017.惩治腐败为民心之所向,敢于执法乃兴国之关键。

018.秉公执法威自显,善听民言政更廉。

019.浮华虚荣是堕落的序言,廉政敬业为成功的宝典。

治理国家的名言条

治理国家的名言条

无为而治。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卫灵公》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

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治以教化为本。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脱脱《宋史·萧服传》治理国家名言治国无法则必乱。

——清代大臣张廷玉《明史》治大国,若烹小鲜。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鲜:鲜美的食物;味美的食物。

本句的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通行的解释是:治大国就好像煎(煮)小鱼(不要经常翻动)。

商·伊尹见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一次,伊尹借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即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

商汤和伊尹相谈后,顿觉相见恨晚,当即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商汤和伊尹的经营下,商汤的力量开始壮大,想进攻夏桀。

为无为,则无不治。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脱脱《宋史·宋祁传》关于治理国家的名言元·脱脱等《宋史·宋祁传》。

三冗:指天下有定官而无限员,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僧道日益众多而无定数。

为国:治理好国家。

这两句大意是:不把三种多余的人员去掉,就不能把国家治理好。

这是宋祁给宋仁宗赵祯上疏中的两句话。

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分裂割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及藩镇兵权,从中央到地方,官职虽是一定的,但官员没有限制,吏治混乱;除京师正规军禁军外,各州还招募大量厢军,国家供养了一支庞大而不能作战的军队;不从事生产的和尚、道士也日益增多,不加节制。

古人治国名言警句

古人治国名言警句

古人治国名言警句
1.治国必先治心,治心之道在于明道、修德、正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治国者,不可少于节俭,不可多于奢侈。

3. 政者,求其大者则必道焉,求其小者则必术焉。

4. 莫道君王有尽事,天下谁人无自由。

5. 国之兴也,无非诚信二字。

诚者,上下同欲之道也。

信者,治之本也。

6. 治理国家,先修身本。

身正则家齐,家齐则国治,国治则天下平。

7. 治国之道,唯在富民与强国。

8. 治国之道,唯在爱民与惠民。

9.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者,民之所依也;戎者,国之所恃也。

10. 治国之道,唯在以德治国,以礼行之。

德者,治国之本;礼者,治国之器。

11. 治国者,必须明法制、严法治,促进社会稳定。

12. 治国者,唯有才德兼备,才可驾驭时势,德可化导百姓。

13. 治国者,唯有忠诚自律,方能应对国家大事。

14. 治国之道,唯在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15. 治国之道,唯在用人之得失,循序渐进,推陈出新。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国的经典名言
关于治国的经典名言
1、天下为公。

(孙中山)
2、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3、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
4、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7、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10、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
1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 )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13、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诗》)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16、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19、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意林》引《物理论》)释:构,
架屋。

简,通“柬”,选择。

佐,辅助的人。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21、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释: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

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22、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