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过程以及内容讲义1

新文化运动过程以及内容讲义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先导:20世纪初期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撰写许多明快动人的文章,介绍和鼓吹西方主义新思想、新文化。
提倡“新文体”“诗界革命”(以比较通俗而富有煽动力的文字运载新思想,平易畅达,词汇丰富,句法灵活,艺术手段多种多样,自由大胆地抒写己见,极具煽动力、感染力)2、序曲:辛亥革命时期,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主力的而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
章太炎、邹容等人。
3、直接的导火索:尊孔复古逆流。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政治上的独裁的统治,在思想领域卷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A、袁世凯在《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
次年袁世凯又令全国学校都要“尊孔尚孟”。
从1912年,各地纷纷成立了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孔教会、孔道会、孔社、宗圣会、尊崇孔道会、经学会、读经会等等。
影响最大的是康有为的孔教会。
主办《不忍》杂志,连篇累牍攻击共和政体、鼓吹非孔教、非复辟不能救中国。
B、运用在政府国家机器摧残资产阶级新文化。
一些进步报刊遭到封闭,许多进步人士被逮捕或枪杀,进步报纸的数量大大减少。
总之,这种尊孔复古逆流,使形形色色的封建余孽粉墨登场,封建沉渣泛起,进步的民主思想逐步低沉,社会乌烟瘴气。
新文化运动呼之欲出。
4、开始兴起:为了反击这股反动思潮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进步知识分子,挺身而出,发动了一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A、1914至1915年间,中华革命党东京《民国杂志》(孙中山办的,作为新党机关刊物)、上海《民国日报》,反抗袁世凯集团的反动统治,反对专制,鼓吹家里真正的民国。
B、1914年5月,《甲寅》,章士钊主笔,成为欧事研究会的喉舌。
C、标志: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
向传统的封建思想文化发起攻击的挑战书——《敬告青年》(陈独秀发表在创刊号上,以人权为核心,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举起新文化运动的大旗);1916年,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陈应蔡元培聘请,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院长),随即,《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到北京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新文化人士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也加入了编辑撰稿;1918年底,《新青年》从第六卷起成立了编委会,由李大钊、钱玄同、高一涵、沈尹默、陈独秀、胡适、六人轮流主编。
历史趣谈新文化运动兴起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结束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新文化运动兴起时间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结束
的
导语: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是1915年~1923年。
前期是从1915到1919年,后期是从1919年开始,大概于20年代结束,通常没有明确的结束时间。
结束
新文化运动的起止时间是1915年~1923年。
前期是从1915到1919年,后期是从1919年开始,大概于20年代结束,通常没有明确的结束时间。
结束的原因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想潮流,新文化运动宣传的资本主义思想已经落伍。
我们通常将新文化运动分成前期和后期两个时期,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但是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
生活常识分享。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剧本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蔡元培、女生甲、女生乙【场景一】旁白:1915年 5月 9日,为实现称帝梦想,袁世凯秘密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民四条约”。
消息传出,全国抗议之声风起云涌。
而著名学者陈独秀、李大钊此刻正远在日本。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地点:日本早稻田大学某教室陈独秀:西方列强之强大,正在于诸子百家之争鸣。
朱执信先生所撰写的这本《德意志革命家小传》中,介绍了两位西方贤哲,一位叫马克思、一位叫恩格斯……李大钊:仲甫,你出来一下。
陈独秀:大家等一下。
守常,什么事?李大钊:你看看。
袁世凯称帝了,他这是自绝于国家,自绝于祖宗。
陈独秀:守常,我们该回国了。
旁白:陈独秀回国不久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传播先进思想。
而袁世凯也加紧了称帝的步伐。
地点:北京某书店门口人物:女生甲、女生乙、书店老板女生甲:快看!最新一期的《新青年》杂志到货了。
女生乙:这是一本什么杂志?女生甲:连《新青年》都不知道?你也太 out of time了!这本杂志是陈独秀先生主办的,上面刊登的文章都是关于民主和科学的,快进去看看。
书店老板:二位女同学,想买什么杂志呢?《新青年》《东方杂志》都有最新一期。
女生乙:《新青年》多少钱一份?书店老板:一个大洋女生乙:啊?这么贵!我们别买了吧?女生甲:怎么这么小气!我宁肯饿着肚子,也要买这本杂志。
老板, 来一份。
(递钱给老板书店老板:还是这位同学有眼光。
这本杂志卖得特别好!如果你们来晚一点,可能都买不到了呢。
你们还不知道吧,今天下午三点, 《新青年》杂志的主编陈独秀先生要在北京中央公园发表演讲呢。
女生甲:真的?太好了。
我一定要去听。
下午你陪我去哦!女生乙:好吧。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女生甲、女生乙旁白:1915年 12月 12日 , 袁世凯复辟 , 立年号为洪宪,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改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蔡锷发动护国战争 , 反对袁世凯称帝。
部编版: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八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及著作;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基本内容、历史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还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背景延伸: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径势不两立。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开始时间及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口号:民主和科学知识点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代表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来的。
(3)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代表作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延伸理解: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
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该杂志推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在政治上:(1)帝国主义者加强了侵略;2)军阀的统治日趋黑暗,因此我们必须继续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作斗争。
(2)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这就是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走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1)1911年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元世开帝制)进行了尊重孔子,恢复古人的逆流(民主共和国的思想和孔子的复归,恢复古人是不可抗拒的)。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反思了1911年革命的失败。
1911年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人民心中缺乏民主和共和党意识。
必须从文化思想上来攻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制。
(4)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不仅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的产物,而且是近代中国长期的物质思想建设的必然结果。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1,倡导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崇尚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立了“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内容是倡导民主,反对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1915 -1923)是反对传统,儒家和古典汉语的思想解放运动,由接受西方教育的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发起。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倡导民主科学思想,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这场运动对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伦理学造成了沉重打击,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爱国运动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2)军阀统治越来越黑暗,因此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已经发展壮大,走上了政治舞台,强烈要求民主政治和发展资本主义。
(3)思想文化方面:①1911年辛亥革命后,西方的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方军阀(袁世凯是君主制的恢复者)进行了尊重孔子和恢复古代方式的逆流(民主共和主义的思想与尊重孔子和恢复古代方式的逆流是矛盾的)。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1911年革命的失败进行了反思。
1911年革命之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人民心目中缺乏民主共和党意识。
他们必须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影响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并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权。
(4)阶级: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不仅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因素综合行动的产物,而且是近代中国长期物质思想体系的必然结果。
制备。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以激进的思想观念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为特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来阐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期,当时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清朝政权被推翻,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
然而,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的桎梏之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维。
此外,近代西方大量的先进科学、哲学和文化思潮也开始涌入中国,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解放、文学革命和社会改革。
首先,新文化运动呼吁进行思想解放,对儒家传统观念进行批判和推翻,主张以科学、理性的思维代替封建迷信和迂腐的思维方式。
其次,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试图打破旧有文学形式的束缚,追求自由、真实、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最后,新文化运动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主张,包括民主、平等、科学、女权等。
这些内容使得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推动力量。
三、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中国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空间。
通过对传统观念的解构和批判,新文化运动拓宽了人们的思维边界,使得不同的思想流派相互交锋、碰撞,推动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
其次,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进步。
新文化运动主张以现实为基础,以自由、个性为追求,这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再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社会结构的改变。
新文化运动呼吁民主、平等,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出质疑,对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冲击,最终为中国的社会进步铺平了道路。
四、新文化运动的不足和局限尽管新文化运动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
首先,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价值,而过分追求西方文化的导入和模仿。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为标志。
《新青年》是在1915年9月创刊的。
原名《青年》,自第二卷第一号(1916年9月)才改名为《新青年》。
编者是陈独秀,直到1917年,这个刊物完全由他自己主办。
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后,《新青年》编辑部也由上海移到北京,地址在北京池子箭胡同九号(即陈独秀的家中)。
从1918年1月开始,《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
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都参加到编辑部中来并成为主要撰稿人。
据沈尹默回忆:"《新青年》搬到北京后,成立了新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七人:陈独秀、周树人、周作人、钱玄同、胡适、刘半农、沈尹默。
并规定由七人编委轮流编辑,每期一人,周而复始。
"这样以《新青年》为核心,大体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阵营。
这个阵营的每个成员大都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这些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是民主与科学。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蔡元培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是指中国20世纪初兴起的一场彻底反对封建文化和
传统价值观的运动。
这场运动由一批新兴的知识分子领导,并在中国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原因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创刊。
这
个杂志由陈独秀等人主办,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新青年杂志倡
导新思想、新知识,批判封建文化,主张科学、民主和现代化。
这个
杂志的出现引起了一片轰动,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到新文化
运动的行列中来。
那么,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中国经过了一
系列失败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社会危机加深,民众激发起了对旧制度
和传统文化的怀疑。
其次,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给当时
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启示。
这些思想包括了民主、科学、人权等,
对于一个封建社会来说是全新的观念。
最后,中国社会也在发生着深
刻的变革,农民起义和学生运动不断涌现,打破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格局,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供新文化运动茁壮成长。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发展方向。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思维、现代知识,打破了封建礼教
束缚,鼓励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
其次,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政治现代
化的进程。
在对封建政治制度的批判中,新文化运动呼吁民主政治,
并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方案。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为中国后来的政
治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教育的改革起到
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传统文化教育的限制下,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大
众教育的重要性,并推动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然而,新文化运动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批评。
一些保守派和传统文
化人士认为,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过于激进,不仅破坏了中国的
传统价值观,而且引发了社会动荡。
此外,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激进
主义思潮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国粹危机和社会道德崩溃等。
这些问题使得一些人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怀疑和批评。
总结起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在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产
生的一场反传统文化运动。
它的兴起源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对西
方文化的启示。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方面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但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批评。
无论如何,新文化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社会运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深
远的影响。
【参考范文】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15年的《新青年》杂志的创刊。
这个杂志由陈独秀等人主办,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标志。
新青年
杂志倡导新思想、新知识,批判封建文化,主张科学、民主和现代化。
这个杂志的出现引起了一片轰动,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纷纷加入到新
文化运动的行列中来。
从此,新文化运动席卷了整个中国社会。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以下原因:首先,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失败的政
治和社会改革,社会危机加深,封建文化和传统价值观无法满足人们
的需要。
其次,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给当时的知识分子
带来了新的启示。
这些思想包括了民主、科学、人权等,对于一个封
建社会来说是全新的观念。
最后,中国社会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农民起义和学生运动不断涌现,打破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格局,提供了
一个新的舞台供新文化运动茁壮成长。
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变革。
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发展方向。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思维、现代知识,打破了封建
礼教束缚,鼓励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
其次,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政治
现代化的进程。
在对封建政治制度的批判中,新文化运动呼吁民主政治,并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方案。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为中国后来
的政治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最后,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教育的改革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传统文化教育的限制下,新文化运动提出
了大众教育的重要性,并推动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然而,新文化运动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批评。
一些保守派和传统文
化人士认为,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过于激进,不仅破坏了中国的
传统价值观,而且引发了社会动荡。
此外,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激进
主义思潮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国粹危机和社会道德崩溃等。
这些问题使得一些人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怀疑和批评。
总结起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在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产
生的一场反传统文化运动。
它的兴起源于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对西
方文化的启示。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教育方面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但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批评。
无论如何,新文化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社会运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