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简介..

合集下载

宋哲元盗墓的野史趣闻

宋哲元盗墓的野史趣闻

宋哲元盗墓的野史趣闻:事件主角:宋哲元生平简历:山东乐陵县人,民国时曾先后任第二集团军北路军总司令、陆军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军长、第三军团总指挥、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等。

盗墓事迹:民国年间,属部盗掘了北平周边一带清朝的王爷坟。

与孙连仲一样,宋哲元也是当年深受冯玉祥赏识和重用的西北军高级将领,也曾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上让日军畏惧。

而他们在挖宝这件事上,竟然也有共同的爱好,宋哲元甚至比孙连仲兴趣更浓。

早在1928年(民国十七年),宋哲元便尝到挖宝的甜头,不过这次盗墓不是他亲自动手,而是党玉崐代劳,他占了便宜。

当年9月,党玉崐盗斗鸡台不久,好多宝物还未来得及出手,便遇到了生命的终结者宋哲元。

宋哲元收缴了党玉琨从斗鸡台挖来的大量宝物,这批宝物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是个谜。

宋哲元是抗日名将,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1日,侵华日军进攻榆关,热河危急。

2月18日,宋哲元通电全国,决心抗击日军,奉命开赴北平附近参加长城抗战,任第三军团总指挥,防守冀东。

名震天下的喜峰口大捷,就是宋哲元部打出来的。

当时,宋哲元部人马多驻在平西(今北京西郊)一带。

就在这期间,宋哲元部盗了乾隆孙子、定安亲王永璜第二子绵恩的墓葬。

绵恩在历史上很有名,曾任大清火器营总统领达53年之久,不过有点平庸无能,平时也没有王爷的样儿,甚至不谙风流。

《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二)记载了关于他的一个不识妓院的笑话:有一次京城的正阳门失火,蔓延到了民房,好多妓院的妓女都跑到巷子口。

前来救火的绵恩竟然不知道这些女人是青楼女,惊讶地问属下:这是哪家啊怎么这么多女人绵恩活了76岁,死后葬在今北京密云境内羊山家族茔地。

据王爷坟研究专家冯其利先生的调查,这块地有100多亩,风水好,背靠北山,南临潮河,东对塔山,西挨大沟。

茔地建有碑楼、享殿、圣德寺,颇有王家气派。

平时有董、齐、吴、刘等10家看坟户照应。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冬,驻防在这一带的宋哲元部将绵恩墓盗掘了。

掘开后发现,此墓采用帝王死后常用的金井玉葬,石床上放置了3口棺材。

宋哲元宋哲元胡毓坤,字凌尘,辽宁海城人,中华

宋哲元宋哲元胡毓坤,字凌尘,辽宁海城人,中华

宋哲元-宋哲元胡毓坤,字凌尘,辽宁海城人,中华胡毓坤。

胡毓坤。

字凌尘。

辽宁海城人。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早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

1925年任直隶第四混成旅旅长。

1926年任安国军第四方面军团第十六军军长。

1928年。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胡毓坤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参议。

1929年。

张学良强行接收中东铁路。

奉系和苏联发生纷争。

胡毓坤出任防俄军第2军军长。

同苏联红军作战失利。

1930年。

因在中东路事件立下的战功。

与张学良等人同受青天白日勋章。

为该勋章的首批受奖者之一。

1930年。

中原大战爆发。

胡毓坤任讨逆军第3军军长。

随张学良开入山海关内同反蒋介石军交战。

1933年5月。

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

1935年4月。

获授陆军中将。

1935年12月。

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

同年兼任中央绥靖委员会主任。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爆发之际。

胡毓坤支持张学良逮捕蒋介石。

事变解决后。

张学良反遭蒋介石扣押。

引起胡毓坤不满。

1939年。

胡毓坤开始参加汪精卫的投靠日本侵略者活动。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政权建立。

胡毓坤被任命为伪军事委员会委员。

宋哲元同年4月。

任伪苏豫边区绥靖司令。

1942年12月。

改任伪豫皖苏鲁边区绥靖总司令。

1943年10月。

调任伪军事委员会特派驻华北委员。

获授陆军上将。

1944年3月。

任伪驻华北军务长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胡毓坤被国民政府逮捕。

1946年被以汉奸罪判处死刑。

6月25日在南京被处决。

中文名,胡毓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海城。

出生日期,1895年。

逝世日期,1946年。

职业,汪伪政府陆军总参谋长。

毕业院校,北京陆军大学。

基本资料。

胡毓坤。

字凌尘。

东北军将领。

虽然在中东路事件中惨败给了苏联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元帅。

但还是成为青天白日勋章第三号获得者。

后任汪伪陆军总参谋长。

上将。

以汉奸罪被处决。

保定军校。

1892年4月10日出生于盛京奉天府海龙厅西流水杏树园。

宋哲元简介..

宋哲元简介..

人物简介宋哲元宋哲元(1885年~1940年)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

中国军事家,,抗战名将。

幼年家贫,刻苦读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

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部,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

1922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

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

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

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

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

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市民夹道相送。

1926年任国民军北路总指挥、西路总司令,先后在南口、多伦等地指挥所部对直奉联军和晋军作战。

并于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军联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

1927年11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任冯玉祥军第4路总指挥。

战败后冯玉祥余部退居晋南地区。

负责北方军事善后的张学良将其整编,该部缩编为陆军第3军,下辖3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归东北军序列。

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军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坚决表示:"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

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

" 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1933年1月2日,日军攻占山海关。

10日,宋哲元奉张学良令,率29军由山西阳泉移驻北平以东的三河、宝坻、蓟县、玉田、香河一带驻防训练。

第29军部队在宋哲元指挥下,在平东驻地准备抵抗日军入侵,迅速构筑工事,进行战前训练。

1933年2月22日,日本关东军调集4个师团,纠合伪满洲国军队总计10万余人,向热河分三路进攻。

著名军事将领宋哲元死因介绍

著名军事将领宋哲元死因介绍

著名军事将领宋哲元死因介绍宋哲元是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国民政府的一级上将,那么你了解著名军事将领宋哲元的死因吗?下面是由店铺提供的著名军事将领宋哲元死因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著名军事将领宋哲元死因介绍提起国民政府的一级上将宋哲元,因为宋哲元去世的时候年仅56岁,所以很多人会问宋哲元怎么死的?有的人以为宋哲元是战死的,毕竟是上将军嘛,战死很正常,但是宋哲元其实是病死的,宋哲元人生的最后几年得了很多疾病,脑血栓啊、肝病啊,最后因为得了中风而不能言语便去世了。

其实在历史上对宋哲元怎么死的是没有什么疑义的,不像当时有的将领是被刺杀啊,飞机失事啊,会让人产生怀疑,宋哲元的死因就是简单明了,就是病逝的。

在历史上,宋哲元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在他的内心深处,有很强的爱国之心,但是宋哲元的观念里军阀割据的思想也十分严重,所以这两个思想常常使宋哲元很困扰,所以有时候宋哲元的行为就会让人觉得很看不明白,如其在平津的时候,宋哲元当时和华北的驻军司令香月清司谈判并签订停战协议,有人将其视为愚蠢,其实只是宋哲元内心过于地期待和平,也过于相信敌人,所以才会在夜里的时候被偷袭,而且当时宋哲元还受日本人所迫,所以当时的他内心相当的挣扎和矛盾。

蒋介石曾经极力要将宋哲元拉到自己手下,因为蒋介石非常看重宋哲元的本领,但是宋哲元脑子似乎一根筋似的,只跟着冯玉祥,并且忠心耿耿,蒋介石只能作罢,宋哲元对冯玉祥真的是好的不得了,从在卢沟桥事变后宋哲元坚持要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留住家底,当时的蒋介石已经实现统一了,宋哲元还敢这样拒绝蒋介石,可见,蒋介石在他的心中确实是没有冯玉祥重要的。

著名军事将领宋哲元的简介宋哲元将军出生在1885年的时候,他是山东乐陵地区的人,在中华民国时期他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当时冯玉祥身边西北军中有五虎,而宋哲元正是其中的一员。

当时因为他勇猛沉着做事谨慎让冯玉祥对他非常的欣赏。

在1940年的时候宋哲元将军因为中风而离开了人世,在此之后被追封为一级上将。

历史趣闻国民党29军军长是谁?

历史趣闻国民党29军军长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国民党29军军长是谁?导语:国民党29军军长是谁?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

宋哲元,字明轩,1885年出生于山东乐陵城关镇赵洪都村。

幼年家贫,刻苦读书,13岁国民党29军军长是谁?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

宋哲元,字明轩,1885年出生于山东乐陵城关镇赵洪都村。

幼年家贫,刻苦读书,13岁从军,17岁入陕西老帅陆建章所办的随营学校学习。

后入冯玉祥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

1922年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

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

1924年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

1925年秋改任热河都统。

国军第29军概略:1931年1月,西北军残部被张学良收编,成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宋哲元任军长,秦德纯、刘汝明任副军长。

同年6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1932年8月,在张学良的大力推荐下,宋哲元为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

察哈尔虽然地狭人稀,但毕竟是个落脚之地。

二十九军在张家口扩编为3个师,军长宋哲元,副军长秦德纯。

1937年,二十九军发展到4个师,兵力3万多人。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卢沟桥事变后,8月中旬,蒋介石同意将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

第一集团军当时的编制是:将29军原来的四个师扩编为三个军,宋哲元为总司令,原37师和132师扩编为77军,以冯治安为军长;原。

宋哲元简介

宋哲元简介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

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

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中文名称:宋哲元出生地: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毕业院校: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军衔: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死后追授)逝世日期:1940年4月5日别名:字明轩信仰:爱国主义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85年10月30日职业: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民族:汉族主要成就:凤翔事件喜峰口大捷喊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口号宋哲元(1885年——1940年),字明轩,山东乐陵市人。

1908年,二十三岁的宋哲元开始长达三十三年的戎马生涯。

1925年至1933年先后任热河省都统,西路、北路军总司令,陕西省政府主席,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1933年春,日本侵略者在占领东三省后,向关内进犯,山海关保卫战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

宋哲元奉命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罗文峪一带抗击日军。

由于二十九军的武器装备极为简陋,宋将军命人为每个士兵打造一把锋利的大刀,并配教练进行指导操练,使不少士兵练就一手高超的大刀术。

3月9日晚,五百名大刀队员夜袭敌营,抡起大刀向睡梦中的鬼子头上砍去。

十一日夜,大刀队再次出击。

共砍死砍伤日军三千多人,烧毁了日军二百多辆汽车上的弹药和粮食。

此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为生存而奋斗的民族自信心,从此,“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一威武雄壮的歌声唱遍中华大江南北。

1935年后,宋哲元曾任平津卫戍司令兼北平市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被驻扎在此的二十九军拒绝后,日军将炮口对准了宛平城和卢沟桥,沉重的炮声震撼着平津大地。

宋哲元

宋哲元

第三,当二十九军部队在卢沟桥对日寇的进攻实行自卫反击的时候,全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侨,都一致赞扬和拥护二 十九军的英雄抗战,可是自从二十九军放弃平、津之后,舆论就完全不同了。各方面对宋哲元的责难是很多的,有的发表在报纸上、有的直接写信或打电报给宋本人、所有这些责难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尤其使他担心的是,他在冀察的时候,同南京方面的关系处得并不好,万一南京方面乘机报复,把事变的发生和丢失平津的责任都加在他的头上,以减轻南京政府的咎责,借以卸罪于国人,这个后果,对他来说当然是十分严重而可怕的。
职业生涯宋哲元幼时就接受家庭教育,7岁随舅父沈兰芬先生读书,从四书读到左传、春秋。1907年,22岁的宋哲元考入北京武卫右军随营武备学堂,受训5年,毕业后分配到第六镇见习。1913年调入京卫军第二团(团长冯玉祥)。从此,在冯玉祥部队,先后任营长、团长等职,在参加讨伐张勋复辟的战斗中,一战击溃了张勋的军队,迫使张退回北京。
宋哲元非常珍爱张学良赠送的这把指挥刀,携刀率部在长城抗战中顽强地抗击了日本侵略者。1933年2月22日,日本关东军调集4个师团,纠合伪满洲国军队总计10万余人,向热河分三路进攻。3月4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部仓惶而逃,日军进占热河省会承德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从东北踏进了华北。3月8日,宋哲元奉张学良电令接
宋为什么打这样一个电报呢?完全是一种试探的性质,看看蒋介石对他怎样表示。很快就接到了蒋的复电,不但对于请求处分的问题,避而不谈,而且还有几句安慰的话,并且同意由冯治安暂为代行军长职务,最后还表示希望他早日销假。接着又收到南京方面的电令:着将平汉线的防务移交给孙连仲,万福麟等部接替;着冯治安的三十七师和王长海的一三二师残部、孙玉田的卫队旅、石友三的两个保安旅和郑大章的骑兵,开赴唐官屯、马厂津浦线一带集结,配合由天津退出的三十八师及天津保安部队担任津浦线方面的防务。

宋哲元简洁

宋哲元简洁

宋哲元简洁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汉族,山东省乐陵市城关镇赵洪都村人。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他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

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葬于绵阳附近的富乐山,享年56岁。

国民政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

幼年家贫,刻苦读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

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部,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

1922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

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

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

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

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市民夹道相送。

1926年任国民军北路总指挥、西路总司令,先后在南口、多伦等地指挥所部对直奉联军和晋军作战。

并于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军联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

1927年11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任冯玉祥军第4路总指挥。

战败后冯玉祥余部退居晋南地区。

负责北方军事善后的张学良将其整编,该部缩编为陆军第3军,下辖3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归东北军序列。

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军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坚决表示:"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

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

" 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1933年1月2日,日军攻占山海关。

10日,宋哲元奉张学良令,率29军由山西阳泉移驻北平以东的三河、宝坻、蓟县、玉田、香河一带驻防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简介宋哲元宋哲元(1885年~1940年)字明轩,山东乐陵县人。

中国军事家,,抗战名将。

幼年家贫,刻苦读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军,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

毕业后服役于冯玉祥部,历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

1922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

1924年参加北京政变,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

1925年秋改任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

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

还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

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市民夹道相送。

1926年任国民军北路总指挥、西路总司令,先后在南口、多伦等地指挥所部对直奉联军和晋军作战。

并于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师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军联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1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

1927年11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中,任冯玉祥军第4路总指挥。

战败后冯玉祥余部退居晋南地区。

负责北方军事善后的张学良将其整编,该部缩编为陆军第3军,下辖3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归东北军序列。

1931年6月,宋哲元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第29军全体官兵,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坚决表示:"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

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

" 1932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

1933年1月2日,日军攻占山海关。

10日,宋哲元奉张学良令,率29军由山西阳泉移驻北平以东的三河、宝坻、蓟县、玉田、香河一带驻防训练。

第29军部队在宋哲元指挥下,在平东驻地准备抵抗日军入侵,迅速构筑工事,进行战前训练。

1933年2月22日,日本关东军调集4个师团,纠合伪满洲国军队总计10万余人,向热河分三路进攻。

3月4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部逃脱,日军进占热河省会承德城。

3月8日,宋哲元奉张学良电令接防长城线喜峰口到宽城附近阵地。

随后,宋哲元指挥第29军将士在长城要隘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展开血战。

第29军以大刀队与日军展开搏斗,经过激战,消灭日军6 000余人,获喜峰口大捷,震动全国。

1937年,以喜峰口血战为背景创作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曲唱遍了全中国。

1935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任平津卫戍司令、冀察绥靖主任和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

[1]因卢沟桥事变时,宋哲元对是否抗战摇摆不定,拒绝蒋介石对他的支援,七月二十九日。

三十日。

平津相继陷落。

1938年春,宋哲元将军改任一战区副司令,不久染上肝病,于1940年3月辞职改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并回到其夫人长淑青的故乡四川绵阳疗养。

4月5日病逝。

人物生平军中赵子龙宋哲元在华北艰难维持,在日寇猖獗、东北沦陷、南京默然、二十九军兵力不足的严峻形式下坚持民族大义,终于打响抗战第一枪,功不可没。

因制造“凤翔大屠杀案”和与日本“弱性”外交而遭唾骂,但以喜峰口大捷而一雪前耻,因芦沟桥奋起抵抗日军而彪炳史册。

1885年10月30日(清光绪十一年九月廿三日)生于山东省乐陵县城西北城关镇赵洪都村一个读书人家庭,曾祖以下皆为诸生,祖父宋堪性善好施,在乡里颇有佳名;父亲宋釜(字湘及)为清末廪生,学识广博,以才学称誉乡校,然因业师遭文字狱而受株连,终身不得做官,而又不通农事,家境艰难,成婚后便外出谋生;母亲沈氏颇贤良,宋哲元居长,共兄弟三人(二弟春元,字惠东;三弟智元,字慧泉),两个妹妹(大妹淑真,适曹镜兰。

二妹淑贞,适李武台)。

1887年,宋哲元随父母投奔后颜村舅舅沈兰棻家定居,宋湘及因生活所迫外出奔波教馆,宋哲元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纺线织布出售勉强维生,艰难度日。

1891年开始,宋哲元随父亲去家馆陪读,读书识字,对欺侮穷人的事往往非常忿恨。

1893年,宋湘及到广西任桂林太守幕宾,宋哲元到舅舅沈兰棻的塾馆继续读书。

1897年,宋湘及到直隶盐山县旧县镇西南院刘家教家馆,宋哲元随父就读。

1898年宋湘及到北京教私塾,宋哲元随之到京,并开始习武练拳,参照民间武术书籍,早晚舞棍弄棒。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宋哲元父子无奈之下回乐陵原籍。

1901年,宋哲元因生活所迫在家乡教私塾,此间体恤贫苦学生,受到乡亲称誉。

1905年,宋湘及被陆建章聘至曹州参与戎机。

1907年春,宋哲元复到北京,考入北洋陆军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并于第六镇第十一协第二十二标第二营补名额,同年冬考升丙班学长。

1910年冬,宋哲元从武备学堂毕业,在本镇见习。

1911年春随北海镇总兵陆建章到广东,任中军处委员。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12月陆建章调任京畿执法处处长,宋哲元回京任稽查员,认识了冯玉祥。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宋哲元任左路备补军(统领陆建章)前营(管带冯玉祥)前哨哨长,驻防北苑。

1913年8月任京卫军左翼第一团(团长冯玉祥)第一营前哨哨长。

1914年4月陆建章任剿匪督办,以冯玉祥为左翼第一旅旅长兼第一团团长,宋哲元任第二团第一营营副,随冯征剿“白狼”,转战河南、陕西。

8月白狼军失败,9月第十四旅扩编为第十六混成旅,宋哲元仍任副营长,11月开赴汉中。

1915年5月随冯玉祥入川,升为第一团少校团副。

1916年1月1日,宋哲元在四川绵阳与常淑清结婚,由冯玉祥主婚。

3月改任新兵团营长,到河南招募新兵,未成,4月20日授陆军步兵少校,6月6日袁世凯死,第十六混成旅奉命回驻廊坊,沿途招募新兵成四个营,宋哲元任第二团第一营营长。

宋哲元1917年7月11日,宋哲元跟随冯玉祥率部进攻北京,讨伐张勋复辟,宋营进展神速,最先攻入永定门占领天坛。

11月广东护法军北征,第十六混成旅奉命援闽,到浦口按兵不动。

1918年2月北京令第十六混成旅改道援湘,6月率部随冯玉祥驻常德,11月参加整训,期间剿灭了在桃园作乱的“红衣神兵”。

1920年8月第十六混成旅开回汉口以北,11月移防信阳。

1921年7月参加攻打陕西督军陈树藩。

1922年2月23日升任第十一师第二十二旅步兵第四十三团团长。

5月随冯玉祥大战河南督军赵倜。

10月31日冯玉祥调任北京政府陆军检阅使,11月3日冯全军离豫,移驻北京南苑。

11月20日,宋哲元授为陆军少将。

1923年10月4日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当时冯玉祥部有五位旅长,第七混成旅张之江、第八混成旅李鸣钟、第二十五混成旅宋哲元、第二十二旅鹿钟麟、第二十一旅刘郁芬,人称为“五虎将”,宋哲元被拟为赵子龙)12月21日授将军府将军。

1924年9月4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10月23日宋哲元参加了北京政变,列名《主和通电》,任国民一军手枪旅旅长。

1925年1月4日代理国民一军第十一师师长,兼教导团长,辖第二十一旅(旅长佟麟阁)、第二十二旅(旅长陈毓耀),5月5日授为陆军中将。

11月22日郭松龄反奉,30日热河都统阚朝玺退回奉天,宋哲元师乘机进占承德。

12月4日被任命为热河都统(宋哲元任热河都统时,首先安抚或镇压了各割据势力的杂牌军队,安定社会。

又废止了奉军张作霖滥发的纸币,稳定了金融、市价。

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枪。

他清吏治,修公路,倡导造林、开矿、开垦、放牧。

多方筹措了七十余万元教育基金,用于基础教育。

在他管辖的地区内,偷盗鲜见,社会平安。

人们特别感戴他治理有方。

在他离开热河时,群众拉着他的车,舍不得让他走,以至,汽车一天也没开出几十里地),兼西北军骑兵总司令。

12月8日冯玉祥和李景林爆发战争,张之江进攻不利,20日冯玉祥调李鸣钟和宋哲元来援,22日突破李景林军战壕,占北仓,24日占领天津,李景林乘日本军舰逃往青岛。

1926年1月1日冯玉祥通电下野以转移视线,4日冯玉祥再电段祺瑞辞职,以职权交张之江,即离张家口赴平地泉,准备经蒙古赴俄,并以宋哲元任热河司令,宋哲元就任热河都统。

1月27日,张之江、李鸣钟、鹿钟麟、宋哲元、刘郁芬等通电否认国民军“赤化”,也未能阻止吴佩孚和张作霖的联合进攻,2月各系军阀联手进攻北京地区的国民军,宋哲元奉命去张家口和张之江、鹿钟麟等人经营冀察绥晋边界地区防务,以备不测。

4月6日汤玉麟占领热河,国民军宋哲元退察哈尔,15日国民军撤出北京,主力退守南口,宋哲元任北路军总指挥,28日宋由多伦行抵张垣,与张之江鹿锺鳞协商防守问题。

5月6日任国民军第二军军长、西路军总指挥,18日开始向晋军进攻,宋哲元任国民军西路总司令,主晋北进攻军事,一度攻克大同,进逼雁门,直、奉各方军阀加强进攻,战事激烈。

7月19日奉军第十军副军长戢翼翘占多伦,宋哲元率军回援,晋北战事暂时缓和。

8月14日,国民军因寡不敌众放弃南口,各将领自寻出路,宋哲元率部退到绥远。

9月17日,宋哲元参加了“五原誓师”,10月初被任命为驻宁军总司令,在宁夏统筹军实,兼暂编第一师师长。

陕西之剿匪1927年5月1日任第二集团军北路军总司令,由宁夏出动随冯玉祥东征,奉命进攻绥远、察哈尔的奉军,因遇阎锡山阻挡,遂转到甘陕。

5月30日冯玉祥所部国民联军正式改称第二集团军,分八个方面军,以宋哲元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6月13日被武汉政府任命为甘肃省政府委员,14日被武汉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为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

9月28日甘肃张兆钾部韩有禄、黄得贵合旧国民三军田玉洁部占三原、泾阳,宋哲元军围攻,10月24日宋哲元败田玉洁,占三原,31日宋哲元攻占陕西泾阳,田玉洁、黄德贵败逃,韩有禄阵亡。

11月5日进驻西安,16日就任陕西省主席,继续督剿陕甘边境和陕西境内的地方顽匪,休养生息,民困渐苏,冯玉祥称赞“弊绝风清,后顾无患”,甚至有“百姓焚香祝公万岁”者。

1928年2月7日任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

3月30日中央常委会决议,通过宋哲元等为陕西省党部指导员。

4月1日南京政府开始“第二期北伐”,28日宋哲元、石敬亭大破河南樊钟秀部于洛阳龙门,击毙军长李万如,并继续追击。

4月22日,樊钟秀部二万余连占河南鲁山、郏县、密县、临汝等县,截断陇海路于偃师,攻击第二集团军后方,26日樊钟秀围攻洛阳,28日宋哲元、石敬亭大破樊钟秀于洛阳龙门,第二集团军解除了后顾之忧。

5月10日陕西李云龙(虎臣)乘第二集团军东调之隙分路攻西安潼关,18日被宋哲元、孙连仲击败,27日宋哲元解西安之围,李云龙败退。

6月初宋哲元回到西安,部署军队继续剿匪。

8月22日南京中央政会一五一次会议令宋哲元开去山东省府委员。

8月25日宋哲元部攻克凤翔,击毙党玉琨部两千人,俘五千人,当夜宋哲元下令杀掉四千五百名俘虏,其它匪帮闻风丧胆,纷纷投降。

9月7日被冯玉祥任命为陕西剿匪总指挥,对旧国民二军李云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