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古文古诗词鉴赏的20篇的主旨有关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之诗词赏析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之诗词赏析
上海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汇编·诗词赏析
三十一、观沧海
(一)文学常识
作者:曹操,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字孟德,“三曹”之一。
作品:四言古乐府。作者以乐府旧题“步出夏门行”创作的五首诗的第二首。
(二)字词解释
1.临:来到。
2.何:多么。
3.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4.竦峙:高高耸立。
5.竦:通“耸”,高。 6.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来的豪情。
三十二、望岳
(一)文学常识
作者: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人称“诗圣”,其作品被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作品:五言律诗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二)字词解释
1.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6.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2.齐鲁:春秋战国的两个国名,后代指山东地区。 7.决眦:决,裂开。眦,眼眶。极力张大眼睛。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魄和博大胸怀,使海山秋色图平添了浩荡磅礴的气势,表现 两“若” 互文
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古体乐府诗的结束套语,与诗作内容无关。
(四)主旨理解
诗人借大海的雄浑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五)写作特色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在海水、山岛的景物描写和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浪漫想象中,融入了诗人得胜归
作者:崔颢,唐代诗人。
作品:七言律诗,选自《崔颢集》。
(二)字词解释
1.历历:清楚可数。
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三)内容理解
句子
赏析
虚实 角度 感情
昔人已乘黄鹤去, 引述传说,为乡愁情节的抒发做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重点篇目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重点篇目

xx诗词赏析重点篇目篇名作者重要注释中心《望洞庭湖赠张丞孟浩然涵虚:天倒影在水以咏洞庭湖表达自己出仕相》《xx》《饮湖上xx后雨》中的愿望,希望张丞相引选自《孟襄阳集》荐。

xx:天空济:xx端居:平常居处,闲居耻xx:有愧xxxx徒:白白地杜甫岱宗:对泰山的尊描写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称。

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杜少陵集详注》庸、奋力攀登人生xx的造化:大自然。

雄心壮志。

xx:聚集。

xx:xx水北为xx,xx水南为阴。

决:裂开。

眦:眼眶。

会当:应当。

xx:登上。

苏轼潋滟:波光闪动的诗人饱览西湖晴日和雨中样子。

的湖光山色,由衷的赞空蒙:细雨迷蒙的叹。

样子。

《xx》xx《xx集》《山居秋暝》xx《王右丞集》《送友人》xx《登高》xx《杜工部集》《酬xxxx初逢xx席上见赠》《xx集》《题破xx后禅常建院》《全唐诗》历历:清楚可数。

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愁绪。

萋萋:草木长得茂盛。

春芳歇:春天的芳抒发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华消散了。

生活得人生态度。

孤蓬:随风飘转的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蓬草。

喻指远行的诗,表达了作者真挚的依朋友。

依惜别之情。

xx:离群的马。

萧萧:风吹树叶突出秋天凄清、萧瑟的特声。

点,抒发了作者愁苦悲凉心境。

(对穷困潦倒生活潦倒:衰败。

得慨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悲愤,暗含忧国忧民的情绪。

乐天:白居易。

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发出慨叹,在朋友的热情关心长精神:振作精下,表示要振作起来,表神。

现了坚忍不拔的意志。

潭影空人心:潭水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空明清澈,临潭照索,描写了古寺的肃穆、影,令人俗念全幽深、脱俗和纯净,抒发消。

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对佛地的喜爱和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xx》《xx》《xx》《诉衷情》《破阵子》《xx元夕》xx《xx乐府》xxxx陆游,字务观。

《放翁词》xxxx逸的思想)聊:姑且。

上片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片抒发由打猎激发尚:更。

起来的胸襟抱负,表现了作者志在杀敌报国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上海中考课内古诗词归类整理

上海中考课内古诗词归类整理

17
诉衷情

宋 陆游 诗人 抒发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慷慨和悲壮。
18
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 疾
词人
抒发了词人的抗金决心和壮志难伸的悲愤之 情。
19
四块玉•别情
元曲(小令) 元
关汉 卿
戏剧 家
表达了多情的女主人公真切、深切的离愁。
杂剧
20
天净沙•秋
元曲(小令) 元 白朴 家 散 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文学 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 家 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 的精神。
10 题破山寺后禅院
五言律诗
11
过零丁洋
七言律诗
12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七言绝句
13
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

14
江城子·密州出 猎

15
蝶恋花


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 求。
常建 诗人
南 宋
文天 祥
诗人

王维
诗人
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 得的心情。
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抒发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

李白
诗人
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 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 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
负,表现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
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刘禹 锡
抒发了诗人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者的雄心
壮志和豪迈气概。
北 宋
柳永
词人
词人围绕“春愁”巧妙地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 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 思融为一体,用委 婉的表达方式,写景抒情,感情真挚。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重点篇目

上海中考诗词赏析重点篇目
这首小令表现了恋人分离;依依不舍的情绪..
天净沙 秋
白朴
飞鸿:鸿雁
前两句黄昏的景象冷清萧瑟;后两句则变化成一副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现出作者开朗乐观;热爱隐居生活..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昏鸦:黄昏归巢的乌鸦
断肠人:悲痛到极点的人
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感
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晴岚:晴天的天上似乎有烟雾笼罩
芰荷:菱叶与荷叶
战国
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孔孟论学
春秋
战国
孔子
孟子
儒家学派
终身学习、学思结合、不耻下问、坚持不懈、专心致志、有质疑精神
黄生借书说

袁枚
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作者希望: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郑燮
读书要选择精华、深入研究
记承天夜游

苏轼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洒脱旷达的复杂情感
写出早春西湖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黄鹤楼
崔颢
历历:清晰可数
萋萋:草木茂盛
乡关:家乡
写出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山居秋暝
王维
浣女:洗衣女子
随意春芳歇:任凭春花凋零
王孙:作者自己
表达诗人寄情山水、洁身自好的情操..
送友人
李白
孤蓬:远行的朋友
班马:离群的马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八百里:牛名
沙场:战场..
可怜:可惜..
首尾写实;中间梦境;现实与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悲愤..
丑奴儿
辛弃疾
强说愁:勉强表达愁绪

中考考纲课内古诗文文学常识、主旨整理(上海专用)

中考考纲课内古诗文文学常识、主旨整理(上海专用)
名轲字子舆
《孟子》
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候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
《天时不如地利》
散文
战国
孟子儒家学派
名轲字子舆
《孟子》
《公输》
散文
墨家
墨子名翟
《墨子》
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艰苦实践的精神和反对不义战争的“非攻”思想。
《题都城南庄》


崔护
表现诗人对桃花少女一往情深的思慕之情
古体诗(乐府诗)
三国
曹操字孟德
《曹操集译注》
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开阔的胸襟,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望岳》
五言律诗

杜甫字子美
自称少林野老
《杜少陵集详注》
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七言绝句

苏轼
子瞻号东坡居士
表达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山居秋暝》
《陋室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

刘禹锡
《全唐文》
抒发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爱莲说》


周敦颐
《周元公集》
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王顾左右而言他》
散文
战国
孟子儒家学派
的旷达
《水调歌头》


同上
同上
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旷达豁达乐观
的胸襟与对世人美好的祝愿。
《愚公移山》
神话色彩的
寓言故事
战国

上海中考语文古文古诗词鉴赏的20篇的主旨有关文学常识

上海中考语文古文古诗词鉴赏的20篇的主旨有关文学常识

望岳杜甫唐诗人主题:描写了泰山巍峨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文学家书画家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主题: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美好奇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前两句分别写晴天的水和雨天的山,描写西湖美丽的风姿。

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赞颂西湖的美。

钱塘湖春行主题: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零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描写了孤山寺一带到白沙堤一带的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很自然。

黄鹤楼崔颢唐诗人主题:通过诗人登楼望远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寂寞、忧愁、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前四句描写了黄鹤楼的远景,抒发了诗人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

后四句描写美丽、朦胧的江景,抒发了诗人满怀愁绪的思乡之情。

山居秋暝王维唐诗人主题:描写了秋天山林雨后美好、清幽、恬静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恬静、淡泊、高洁的人生志趣和渴望隐居的愿望。

送友人李白唐诗人青莲居士主题:通过写友人分手时的离情别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真挚的惜别之情。

卖炭翁白居易唐诗人主题:这是一首讽喻诗,叙述了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被宫使无情掠夺的经过,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主题:前四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后四句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诗人主题:描写了清晨古寺静穆幽深、美好脱俗的景致,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追求清静隐逸的思想。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文学家书画家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主题:描写了太守打猎时热烈、壮观的场面,表现了词人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蝶恋花柳永宋词人主题: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资料(一)(一)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唐诗人主题: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勇于攀登人生高峰,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前六句描写了泰山雄壮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表现了青年杜甫对人生和未来的雄心和抱负。

一 1 .“造化”的意思是.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二 1.“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2.《望岳》一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情感,并别出心裁地用“青未了”这种切身的体验。

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本是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突出山之高。

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个字也可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

D.尾联中“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

这两句诗,写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他能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三 1.“决眦”的意思是四1.这首诗是朝诗人的作品。

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远望之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中考20首(篇)古诗词欣赏阅读及答案

中考20首(篇)古诗词欣赏阅读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及答案(一)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微赏析这首诗写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动人。

全诗分三章,每章的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三章都用秋景起兴,把水乡清秋的景物与委婉、惆怅的相思之情交融在一起,渲染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这是《诗经》中最富“朦胧美”的作品,这种“朦胧美”的表现,一是景物迷离矇胧,一是抒情主人公所寻找的对象如梦如幻。

距离产生美,正是这种扑朔迷离的美,使这首诗产生了无穷的魅力。

◎名句积累1统领全诗,运用起兴手法,既交代时令、环境,渲染凄清惆怅气氛,又表达对意中人深深怀恋之情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本诗与歌曲《在水一方》中歌词“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相对应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课内演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

B.《蒹葭》诗分三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情调。

C.《蒹葭》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充分表达了诗人执着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2.读完这首诗的第一章,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文部分1、陋室铭《全唐文》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中心思想:全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文体知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写作特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爱莲说《周元公集》周敦颐宋哲学家中心思想: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文体知识:说,一种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目的都是为了说明道理,表明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以莲喻人3、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政治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楚王的诡计,维护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善于辞令的才能和热爱祖国、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比喻说理,类比说理4、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宋号半山政治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以反面的事例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对比,反面事例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苏洵。

5、周处《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文学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周处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可以转变的,犯了错误的人,只要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体知识:志人小说写作特点:对比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亚圣中心思想: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7、卖油翁《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宋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文学家、古文运动领袖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神态、动作、语言描写8、核舟记魏学洢明末(清张潮编《虞初新志》)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主题、结构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赞美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文体知识: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写作特点:空间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船头到船尾,从船面到船背9、黔之驴《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中心思想:本文是一则寓言,写了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同时也告诉我们表面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黔驴技穷,黔驴之技)文体知识:寓言写作特点:详写老虎,略写驴子10、黠鼠赋《东坡全集》苏轼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咏物小赋,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脱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蒙骗,原因全在疏忽大意,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文体知识:赋,古代一种文体。

写作特点:叙事和议论相结合11、狼《聊斋志异》蒲松龄清号柳泉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写了屠夫从遇狼、惧狼、避狼到毙狼的经过,揭示了狼的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文体知识:短篇文言小说写作特点:动作描写、神态描写12、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孟子战国名轲思想家、政治家亚圣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孟子和齐宣王之间三个问答,用类比说理的方式,巧妙设问,层层类推,表现了孟子深谋远虑,巧设机关的辩论才能和关心国事,心怀天下的高尚人格。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类比说理13、公输《墨子》墨子春秋战国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反映了墨家反对侵略别国的“非攻”思想,表现了墨子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辞辛劳、顽强斗争的可贵精神和善于论辩的政治才能。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比喻说理,类比说理14、庄子钓于濮水《庄子》庄子战国哲学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写了庄子婉言谢绝楚王请他出仕为官的故事,表现了庄子不为官位所累,淡泊名利、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思想。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类比说理15、曹刿论战《左传》左丘明春秋史官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中,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战机,具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写作特点:对比手法,语言描写1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刘向汉史学家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邹忌以生活小事设喻,委婉地讽谏齐王虚心接受批评,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了邹忌善于思考、擅长辞令,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善于讽谏的优秀品质,也表现了齐威王心胸宽广、从谏如流、开明果敢、勇于改革的精神品质。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国别体史书写作特点:比喻说理,类比说理17、小石潭记《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中心思想:文章借景抒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幽美的景色和凄清的环境,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文体知识:记写作特点:借景抒情18、孔孟论学《论语》春秋孔子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战国孟子思想家、政治家亚圣中心思想:《论语》四则:①孔子自述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几个阶段,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②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③强调学习要善于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④告诉我们做人应当自强不息,学习应当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孟子》二则:①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②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精神,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语录体写作特点:对比说理,类比说理19、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板桥家书》郑夑清号板桥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三绝中心思想:本文是一封家信,也是一篇出色的驳论文。

文章引用具体事例,批驳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无所不诵”的观点,告诉我们读书应当树立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应当有所选择,取其精华。

文体知识:书信,驳论写作特点:事实论据;正面论证、反面论证20、黄生借书说《小仓山房文集》袁枚清号简斋随园老人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就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读书,刻苦学习。

文体知识:说写作特点: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对比论证21、问说《孟涂文集》刘开清号孟涂桐城派散文家中心思想:本文集中论述了“问”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性,告诫我们学习应当刻苦好学、谦虚勤问,才能取得进步。

文体知识:说写作特点:对比论证22、卖柑者言《诚意伯文集》刘基明字伯温军事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心思想:本文由“我”买了一个坏柑的小事引发议论,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地揭露了元朝末年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比喻说理、类比说理23、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宋谥号文正政治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通主要过写景,描写了被贬官员和过往诗人(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观赏景物时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感受(览物之情),然后通过议论,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滕子京互勉。

)文体知识:记写作特点:借景抒情,对比手法24、醉翁亭记《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宋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文学家、古文运动领袖中心思想:本文以“乐”字贯穿全文,生动地描写了滁州醉翁亭幽深的环境和秀美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之意不在酒)文体知识:记写作特点:衬托手法,借景抒情25、记承天寺夜游《东坡志林》苏轼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中心思想:文章描写了承天寺夜游时庭院中的月色美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品质和乐观旷达、恬淡洒脱的人生态度。

(闲人:贬官的悲凉、苦闷,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乐观、旷达。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借景抒情,比喻修辞26、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汉史学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

(陈胜:胸怀大志、不甘贫贱和卓越的政治远见、领导才能。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写作特点:语言、动作、神态描写27、答司马谏议书《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宋号半山政治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书信形式的驳论。

文章正气凛然地批驳了司马光等人给变法加上的种种罪名,批判了保守派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行为,表明了作者坚持政治主张的立场和坚决变法革新的决心。

文体知识:书信,驳论写作特点:事实论据28、桃花源记《陶渊明集》陶渊明晋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诗人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武陵人误入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东晋末年政治黑暗、兵祸连结的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安宁富足、幸福和平的理想社会的憧憬。

文体知识:记写作特点:铺垫、伏笔29、捕蛇者说《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文体知识:说写作特点:对比手法30、登泰山记《惜抱轩诗文集》姚鼐清桐城派古文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作者在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泰山顶上壮丽雄浑的景象(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文体知识:记写作特点:借景抒情二、诗词鉴赏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与王维齐名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济:渡河徒:白白地孟浩然以咏洞庭湖来表达自己出事的愿望,张丞相即张九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