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汇总

合集下载

上海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上海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上海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023上海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篇目

2023上海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篇目

2023上海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篇目
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篇目包括以下几篇:
1.《望岳》(杜甫)
2.《观沧海》(曹操)
3.《饮酒》(陶渊明)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5.《次北固山下》(王湾)
6.《使至塞上》(王维)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8.《行路难》(李白)
9.《春望》(杜甫)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1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4.《观刈麦》(白居易)
1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6.《雁门太守行》(李贺)
17.《赤壁》(杜牧)
18.《泊秦淮》(杜牧)
19.《夜雨寄北》(李商隐)
20.《无题》(李商隐)
此外,可能还包括《相见欢》(李煜)、《渔家傲》(范仲淹)、《浣溪沙》(晏殊)、《登飞来峰》(王安石)、《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游山西村》(陆游)、《破阵子》(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己亥杂诗》(龚自珍)等。

上海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及译文

上海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及译文

上海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及译文一、七年级上册
1.观沧海(曹操)
2.饮酒(陶渊明)
3.春望(杜甫)
4.夜雨寄北(李商隐)
5.相见欢(李煜)
6.木兰诗/木兰辞
二、七年级下册
7.次北固山下(王湾)
8.赤壁(杜牧)
9.雁门太守行(李贺)
三、八年级上册
10.黄河颂(郑振铎)
11.登飞来峰(王安石)
12.己亥杂诗(龚自珍)
13.望岳(杜甫)
1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四、八年级下册
15.社戏(鲁迅)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五、八年级下册推荐古诗词
18.望洞庭(刘禹锡)
19.赤壁赋(苏轼)
20.水调歌头(苏轼)
21.游山西村(陆游)
每首诗词的译文可以在相关的诗后找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这些古诗词是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这些诗词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因此需要学生们认真学习。

以上就是上海初中语文所有古诗词及译文,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要掌握诗词的内容和意境,还要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上海中考语文古诗文范围

上海中考语文古诗文范围

上海中考语文古诗文范围
上海中考语文的古诗词考试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关雎》
2.《石壕吏》
3.《卖炭翁》
4.《行路难》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水调歌头》
7.《题破山寺后禅院》
8.《送友人》
9.《卜算子·咏梅》
10.《无题》
1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2.《答谢中书书》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此外,还有一些唐诗宋词和古文诗歌,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锦瑟》等也是考试的范围。

考试
形式以背诵和理解为主,要求考生能够熟记经典诗词,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和语言表达。

考试重点包括经典诗词的背诵和理解,以及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例如格律、韵律、形象、意境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范围应以考试大纲为准。

建议考生在备考时,认真阅读考试大纲和教材,掌握考试要求和内容,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

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上海

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上海

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上海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关键时期,上海地区的学生也不例外。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需要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初中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上海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1. 《诗经》中的《关雎》《关雎》是《诗经》中的名篇,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初中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和鸣的雎鸠,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2. 李白的《静夜思》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静夜思》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初中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

3. 杜甫的《春望》杜甫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宏大的主题,成为初中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

4.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其豪放的气势和优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初中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

5.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学而时习之”是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学习的必要性,是初中学生必背的文言文之一。

6. 《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的政治哲学思想的体现。

这句话强调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是初中学生必背的文言文之一。

7.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通过对岳阳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这篇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成为初中学生必背的文言文之一。

8.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通过对醉翁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47篇)(1)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47篇)(1)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1.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迢迢牵牛星(无名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7.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0.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上海初中必背文言文

上海初中必背文言文

上海初中必背文言文1.《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上海中考古诗文必背篇目简表(沪教版)

上海中考古诗文必背篇目简表(沪教版)

上海中学古诗文必背篇目简表(沪教版)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一、诗经·蒹葭一、诸子喻山水一、采薇《诗经》二、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二、秋水二、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三、病梅馆记龚自珍三、前赤壁赋苏轼三、陈情表李密四、诗二首四、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四、诗词三首咏史左思五、宋词四首月夜·杜甫饮酒陶渊明雨霖铃·柳永夜雨寄北·李商隐五、促织蒲松龄踏莎行·秦观水调歌头·苏轼六、阿房宫赋杜牧苏幕遮·周邦彦五、秦晋殽之战《左传》七、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声声慢·李清照六、鸿门宴司马迁八、项脊轩志归有光六、元曲二首七、苏武传班固九、诗词四首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八、伶官传序欧阳修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九、《论语》七则八声甘州柳永七、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孟子》二章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辛弃疾八、谏太宗十思疏十一、《指南录》后序登快阁黄庭坚九、《新序》二则十二、左忠毅公逸事方苞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训俭示康司马光十三、国殇屈原十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十一、过秦论贾谊十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十二、律诗三首十二、师说韩愈十五、兰亭集序王羲之终南山王维十三、石钟山记苏轼十六、琵琶行白居易登楼杜甫十四、劝学荀子十七、秋声赋欧阳修书愤陆游十八、人间词话七则王国维十三、绝句三首十九、板桥题画三则郑燮塞下曲卢纶从军行王昌龄过华清宫杜牧共60篇背诵篇目为:蒹葭,饮酒,登金陵凤凰台,水龙吟,八声甘州,登快阁,登楼,书愤,塞下曲,从军行过华清宫,雨霖铃,踏莎行,苏幕遮,声声慢,远浦帆归,潼关怀古,师说,劝学,月夜水调歌头,琵琶行,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兰亭集序,论语七则共25篇其他篇目重点:其他篇目重点是积累实词,虚词,词法,并且明了篇目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等),以及重点篇目的主旨等。

比如种树郭橐驼传,师说,谏太宗十思疏,陈情表,兰亭集序,秋声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篇目汇总
中考必背30首古诗及13篇古文
30篇古诗背诵默写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望岳
唐孟浩然唐杜甫
八月湖水平,涵(hán)虚混太清。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gē)昏晓。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荡胸生层(céng)云,决眦(zì)入归鸟。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4黄鹤楼
宋苏轼唐崔颢
水光潋滟晴方好,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山色空蒙雨亦奇。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欲把西湖比西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淡妆浓抹总相宜。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山居秋暝6送友人
唐王维唐李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登高8卖炭翁
唐杜甫唐白居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
愿天寒。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停浊酒杯。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
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0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刘禹锡唐常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

11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
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
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选自《柳河东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

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sì)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13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á)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