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课程标准解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非是要求只熟悉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一样需要学生能够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能对照地形模型或景观图片自己总结出规律,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之间关系的具体结论,处置不行也会是学习的难点。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重在明白得概念,概念明白得了,具体估算确实是简单的数学加减运算了。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包括识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既要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也要在素描图上识别。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功效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因此,本专题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通过阅读讲义资料,明白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定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进程与方式】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窗直观明白得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

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画图,着重明白得学习明白得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

3.通度日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绘制地形剖面图要依据等高线地形图或分层设色地形图来完成,因此在绘制之前,我们要准备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也可以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绘制的步骤可以分解为4步:
第1步,画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剖面线,这条线的选择要依据研究的需要,我们可以确定为本次绘制地形剖面图,是要研究图示区域内东西方向上的地势起伏状况。
最能直观反映地面某一方向上起伏状况的还是地形剖面图。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下面来看这幅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图中AB哪座山更高?答案肯定是A了。地势的起伏在地形剖面图上一目了然。它是怎么绘制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第2步,建坐标-将剖面线平移到下方作为横轴,以等高线的数值为纵坐标,要注意等高距。本图的等高距为10米,再画出高度间隔相同的平行线,并标好高度值。
第3步,描点-在图中确定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沿每一个交点向下作垂线在平行线相应的高度上描出投射点
第4步,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各投射点连接起来,唉,连接到这个位置时要注意了,相邻两个点的海拔高度相同都是250米,从图上看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分布趋势,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应该在250米到260米之间,因此这两点间的曲线应该是向上弯曲。两点间的最高值无法从图中读出,数值只要在250米和260米之间都是合理的,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以中间值作为绘图依据,也就是选择255米作为两点间曲线的最高点。我们继续连线,到达这个位置时我们又遇到了和刚才一样的情况,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两点间的曲线应该是向上弯曲还是向下弯曲呢,仔细观察这个区域两点间的海拔高度应该在220米到230米之间,所以曲线应该是向下弯曲,再根据2点之间等高线的形状特征应该是鞍部。我们将鞍部补充完整并将剩下的点连完。这幅地形剖面图就绘制完了,现在我们就可以观察这幅图沿东西方向的地势起伏状况了。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等高线地形图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地理年级/册七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难点名称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掌握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很难构件空间想象,对地形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反应就会一定的理解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展示五大基本地形的图片:品析图片,思考:千姿百态的地形如何转化到地形图上?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展示学习内容给学生出示本次微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重要的知识点。

提示学生明确主要内容,知道怎样掌握重点。

四、知识讲解1、讲解高度的表示方法。

学生观察图片,老师讲解高度的表示方法。

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并通过老师的讲解明确海拔、相对高度的表示。

2、讲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利用动画一步一步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动画演示效果明显,学生可以记忆深刻。

3、讲解等高线的基本特性。

利用幻灯片展示等高线的基本特性,要求学生图文结合了解并掌。

培养学生观察及总结的能力,要学会自己读图并分析得出结论。

4、辨别等高线图上的基本部位。

把等高线图上的基本部位一一作一个具体详细的讲解,并配上相对应的图片对应演示。

把抽象的地理问题具体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5、基本部位总结记忆。

能力较高的学生直接观看大屏幕回答,能力一般的学生,看课本回答。

让他们进行自我总结,即让能力高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也让能力一般的学生参与其中,调动积极性。

6、等高线与五大基本地形的关系。

通过表格将五大基本地形与等高线的形状一一作一个对应,让学生更深了解等高线。

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

300
200 100 等高线向海拔高的 地方凸出是山谷
4、区别山脊与山谷
2)垂线法
1)先画出山脊线或山谷线及其垂线
2)该垂线与两侧的等高线相交于几个点
3)读出这几个点的海拔,由内向外海拔 300
降低为山脊,由内向外海拔升高为山谷
200
B 100 A 200 C 200 D 100
100 山脊
4、区别山脊与山谷
A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具体考向: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TIPS
解题思路
山区公路修建原则: ①“之”字形盘山路 ② 沿等高线修建
易 错 点 辨 析
易错点辨析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颜色单一的地区表示海拔变化小。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代表高度范围,颜色越单一,说明 海拔变化小,地表平缓。
C.先上坡滑行,后下坡滑行滑行,B和C说法错误;
D.雪道坡度逐渐变陡
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所以运动员从竞
具体考向: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速雪道S的山顶出发区①滑行到竞速结束区 ②,雪道坡度逐渐变缓,D说法错误。故选A。
10.(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 图(局部),图中 X、Y 为等高线(等高距为 100 米),X 海拔 500 米,L 为河流,H 为湖泊。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 正确的是( )
14、图示区域海拔最 高可能为( )
A. 599 米 B. 699 米 CC. 799 米 D. 899 米
TIPS
解答
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 100米,图示区域最高处海拔 在700米~800米之间。故选 项C符合题意。
(四川 内江)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 米)。读图完成 16~18 题。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地形与地势》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地形与地势》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探索地形对当地气候、水文、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利用互动式教学软件或游戏,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操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提高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教学难点突破:
-设计阶梯式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地形图的识别和分析技巧。
3.分析地形对气候、水文、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4.讲解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其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工具识别和分析地形。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地形类型,分析其对气候、水文、生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设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周围的地形与地势,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地形、地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和保护地理环境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地理知识,简单介绍地形和地势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地形与地势的相关知识:
1.介绍地形与地势的定义,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详细讲解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的特点,并通过实物模型、地形剖面图等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各种地形的特点。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所选地形类型的特点,并准备进行汇报。
3.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三节 地形图说课 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三节 地形图说课 教案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地形图说课课题(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地形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第三节《地形图》。

下面我就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说明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地形图》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学习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

本节课主要包括“陆地地形”和“等高线地形图”两部分内容。

五种地形类型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基础知识。

地形图是富有《地理学》专业特色的一种地图,学会判读地形图是地理学习的基本和必备技能,也是初中地理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重要载体之一。

从七年级(上)册书来看,位于第一章的最后一节,是“地球与地图”部分知识的收尾,是对《第二节地图》的延伸与应用,承上启下,地位至关重要,尤其会直接影响“第三章《中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学习及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区别海拔和相对高度;明确陆地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技能目标:能在地图上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五种地形类型;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各地形部位,且学会区别“山谷和山脊”;情感目标:明确地形图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激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和等高线地形图;难点: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

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乡镇中学,学生较胆小,接触信息较少。

但初一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

其空间想象刚起步,读图能力仍比较薄弱,读图训练接触较少。

因此本节课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读图。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宗旨本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等。

1、等高线。

由海拔引出等高线,通过视屏(演示法)让学生体会等高线制作过程及原理。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互动形式:提问、回答、讨论等。
互动内容:针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实际应用等问题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创新:引入地理信息技术(如GPS、GIS等)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地形图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5.总结讲解(5分钟)
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地形图判读方法、实际应用等进行总结讲解。
(1)作业批改: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批改,标记出错误并提出改进意见。
(2)作业点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业,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3)反馈与鼓励: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指出他们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评价要求:教学评价要与教材内容相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通过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5)探讨地形图在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拓展与延伸内容要求:拓展与延伸部分要与教材内容相符,涵盖全面的知识点,注重实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课后拓展与延伸,使学生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经纬网判读方法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经纬网判读方法

经纬网技巧1、利用经纬网快速定位。

经纬网是地理定位的最基本形式,在经纬网图上判断地理位置是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热点。

经纬网图题型一般有三种图式。

①经纬网平面地图(例1)。

②经线或纬线线段图(例2)。

③标注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例3)。

判读经纬网图最有效的方法和最基本的技巧是掌握若干条重要经线、纬线与海陆轮廓、政区轮廓以及各种地理要素的相关地理位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加记忆。

例1、图1中,a、b、c、d分别表示四个国家。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技巧2、根据图中的典型地理事物确定其位置有些经纬线图,除了可以由经纬网判断位置外,还可以由图中的一些典型地理事物,如岛屿、湖泊、河流、以及地区的轮廓和形状来判断位置。

这样可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如技巧1中的例1、根据地域轮廓我们可以确定C地澳大利亚而d地是印度。

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

例3中,东经120度过我国,而在我国山脉如图中所示基本轮廓的只有东北地区。

下图中,甲地年均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径流总量为575亿m3)。

回答:(1)丙河的汛期在季。

其主要补给水源为(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因为另一部分盐度较低,因为(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拿到这一题如果不知道北纬44度和东经80度所经过的地区,就很难下手,但细读题目发现乙湖形状比较熟悉,再加上第三问说该湖有明显的咸淡分布,所以我们确定乙湖是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这个区域是位于我国西部与中亚交界的地方,甲处的山脉是天山山脉,丙河为伊犁河。

)丁地是新疆西部与我国新疆交界线最长的国家即哈萨克斯坦。

这样这一题就比较容易了。

(参考答案 (1)夏冰雪融水雨水(2)北冰洋大西洋位于地势较高的迎风坡,(3)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虽地处内陆,但有大量河水注入,起稀释作用(4)哈萨克斯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姓名பைடு நூலகம்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地理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难点名称
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图形的转绘:将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成地形剖面图需要了解两种地图的特点,绘制山峰和鞍部时需要判断清楚地形部位,正确连接海拔相同且相邻的两个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等高线的理解较浅显,在绘制中容易忽略两种地形图之间的联系。
难点教学方法
1.将等高线地形图与剖线的交点处的海拔转绘到地形剖面图坐标中的相应位置
2.地形剖面图坐标中两个相邻且海拔相等的点该如何如连接?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地形剖面图的特点:通过我国地形剖面图感受地形剖面图直观的特点
(3)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在坐标中标记的圆点;
(4)注意:两个相邻且海拔相同的圆点,需要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如果是山峰,在连接线要仅高出两点的海拔,呈凸起状;如果是鞍部,连接线要仅低于圆点海拔,呈凹陷状。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通过学习,绘制课本中的地形剖面图
小结
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可以让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有进一步的学习,在绘制过程中理解地形剖面图的直观特点,准确区分山峰和鞍部这两个山体部位。
3.简单介绍绘制地形剖面图所用到的事物: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一个地形剖面图的坐标系(纵坐标需要标注每一条等高线的海拔),一条剖线(穿过等高线地形图的中部,与所有等高线都有交点)
4.绘制步骤:(1)从左边开始,找到剖线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交点,确认好交点的海拔;
(2)以此点为起点垂直于剖线向地形剖面图的方向绘制直线(最好用虚线表示),终点为地形剖面图坐标中相应海拔的位置,用圆点标记,以此类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