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元器件识别与测量(湖南大学电路实验)
实验一-元器件识别与测量报告

实验一-元器件识别与测量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模拟电路中的元器件进行实验,掌握元器件的识别方法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LED灯、万用表。
实验原理:电阻:电阻是模拟电路中最常用的基本元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阻止电流通过。
电阻常用欧姆表(万用表的RX2000档)进行测量,欧姆表两个引脚触碰电阻的两端,将欧姆表选择在阻值档,读数即为所测量电阻值。
电容:电容是一种可以储存电荷的器件,它的使用广泛,例如在振荡电路、滤波器、隔离器及稳压器等电路中。
测量电容时,在万用表的CX档下,将万用表的两个测试引脚分别接于电容的两端,此时万用表所显示的数字即为所测量电容值。
电感:电感是一种具有阻碍电流变化的器件,它是通过在绕线上产生的电磁感应来阻碍电流的通过。
测量电感时,将万用表选择在LX档位,将它的两个测试引脚分别接在电感两端,读数即为所测量电感值。
二极管:二极管属于半导体元器件,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有时也能在脉冲电路中使用。
二极管有正极端和负极端,直流电通过时,在正极端,它的电流低而在负极端电流较高,反转时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测试二极管,将万用表选择在二极管测试位置上,将引脚分别接在二极管的两个端子上,此时万用表会显示二极管的正向电压降。
三极管:三极管是一种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半导体元器件,它的应用非常广泛。
测试三极管时,先要确定三极管的类型及引脚排列方式,再将万用表选择在三极管测试位置上,将万用表的三个引脚分别接在三极管的三个引脚上,并记录下三极管对接每对引脚之间的值。
LED灯:LED灯是一种能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的半导体元器件,广泛应用于显示屏、灯具等领域。
测试LED灯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电池或电流源来点亮它,如果LED灯点亮了,则说明反向电压大于它的Zener电压。
此外,还可以用万用表来测量LED灯的正向电压和电流。
实验步骤:1、将测试元器件放置在台面上。
2、根据实验所需元器件的种类和型号分别测试。
湖南大学2015电路实验指导

电路实验目录实验一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测试 (2)实验二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 (6)实验三直流电路测量分析 (9)实验四RC一阶电路响应 (12)实验五RLC二阶电路响应 (15)实验六双口网络等效电路 (18)实验七正弦交流电路测量 (21)实验八相频幅频特性及RLC串联谐振 (25)实验九互感电路 (29)实验十三相交流电路测量 (33)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 (36)实验十二直流稳压电源 (41)实验十三无源和有源滤波器 (45)实验十四T型电阻电路实现D/A转换 (48)实验十五非正弦交流电路信号分析 (52)实验十六555集成定时器及其应用电路 (55)I实验一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测试一.基本知识点(1)元器件的基本知识,识别不同元器件的种类、规格及用途。
(2)用万用表检测电阻,电容;判别二极管的极性,测量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判别三极管的类型和e、b、c三个管脚。
(3)电阻串联分压电路、电阻并联分流电路的特性以及测量电压、电流的方法。
(4)元器件的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替代法测量回路电流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元器件(1)硬件基础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
(2)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
三.实验概述1.预习明确实验原理、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根据实验内容制表以备实验时填入实验数据。
预习有关电阻、电容、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内容。
元器件是组成电路的基本部件,电阻、电容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电子元件,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是组成分立元件电子电路的核心器件。
弄清数字万用表,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万用表分模拟式和数字式两大类。
数字万用表采用了先进的集成电路、模数转换器和数显技术,将被测量的数值直接以数字形式显示出来,显示清晰直观,读数准确,它除了具有模拟万用表的测量功能外,还可以直接测量显示电容值、二极管的正向压降、晶体管直流放大系数,检查线路短路告警等。
元器件识别实习报告

元器件识别实习报告
在本次实习中,我主要负责元器件识别方面的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我对元器件识别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设备和软件进行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
我熟悉了常见的元器件类型和规格参数,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通过对不同元器件的外观和特性进行分析和对比,我掌握了识别元器件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在实际项目中,我参与了元器件识别的实操工作,包括使用多种仪器和设备进行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元器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我还学习了如何记录和管理元器件的信息和数据,以便后续的跟踪和分析。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深刻体会到了元器件识别在电子行业中的重要性,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感谢公司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收获满满,收货颇丰。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提升自己,为公司和团队贡献更多的价值。
实验一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及常规电子仪器使用

实验一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及常规电子仪器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方法。
2.掌握常规电子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3.学会使用万用表进行电路元件的测量。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1.示波器2.示波器探头3.信号发生器4.功率放大器5.模拟电路实验箱6.工具包(包括万用表)三、实验原理1.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常用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通过外观、标志、颜色等特征,可以对这些元器件进行识别。
测量电阻和电容可以使用万用表,在电阻档或电容档进行测量。
电感的测量可以使用LCR测试设备。
二极管和三极管可以使用特殊的仪器进行测量。
2.常规电子仪器的使用常规的电子仪器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等。
示波器用于显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可以观察电路中的信号。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可以用来测试和调试电路。
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信号的功率,使其能够驱动负载。
四、实验步骤1.识别元器件并测量(1)首先观察并识别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外观和标志,熟悉它们的特征。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将万用表选择到电阻档位,将两个测试引线分别与电阻的两端相连接,读取电阻值。
(3)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将万用表选择到电容档位,将两个测试引线分别与电容的两端相连接,读取电容值。
(4)使用LCR测试设备测量电感,将电感与测试设备相连接,读取电感值。
(5)使用特殊仪器测量二极管和三极管。
2.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波形(1)将示波器探头的黑色引线接地,将红色引线连接到要测量的点。
(2)打开示波器,并调整水平与垂直控制来观察电路中的波形信号。
(3)调整示波器的触发级别和触发方式,以获取清晰的波形。
3.使用信号发生器调试电路(1)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待调试电路的输入端。
(2)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电路的响应。
(3)根据需要调整电路的参数。
4.使用功率放大器放大信号(1)将信号源接入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将输出端连接到负载。
电路实验报告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

HUNAN UNIVERSITY 电子实验报告题目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目录一、摘要: (2)二、实验环境: (2)三、实验原理: (2)四、实验步骤: (2)五、实验总结: (3)一、摘要: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首先需要我们识别每一种元器件,并且知道他们各有什么作用,然后用万用表测量每个元器件的数值,并且记录测量结果,然后分析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安全,同时注意别损坏实验器具)二、实验环境:测量工具:数字万用表。
待测物品:色环电阻2个、电位器一个、电容2个、色环电感1个、二极管3个。
三、实验原理:通过拨动数字万用表上的功能选择键,利用万用表分别测量不同元器件的数值或者判断元器件是否损坏。
四、实验步骤:1.确定需要测量的元器件,将万用表开关拨到测量其数值的部位,并且有色环的先通过色标法判断大致的数值,然后将万用表开关拨到合适的档位进行测量。
2.左手拿着待测元器件,右手拿着测量笔,将两只笔头分别接触在待测元器件的两端有金属的地方,在测量过程中应当注意测量规范,不能用手接触测量笔和待测元器件的金属部位,保存笔头与待测元器件接触良好。
3.观察测量值,判断选择的档位是否合适,若不合适,更换到合适档位,重复步骤二进行测量。
带数据稳定后,读取数据并且记录。
4.更换待测元器件,重复以上步骤。
将记录数据整理分析,若发现不规范的数据,需要重新测量不规范的那一组数据。
数据记录:1.电阻:a.颜色:棕黑红银测量值:0.9998kΩb.颜色:橙橙红银测量值:3.2591KΩ2.色环电感:颜色:棕黑黑银用欧姆档测量值0.556Ω结论:仪器未损坏3.电位器:转动电位器转轴,阻值以一定规律增长或减小结论:电位器仪器未损坏4.二极管:a.发光二极管:耐压值:1.61Vb.整流二极管:耐压值:0.54Vc.稳压二极管:耐压值:0.75V5.电容:a.10.23 μFb.0.107 μF五、实验总结:1.在实验过程中,有两个万用表,注意小的万用表的使用规范,没有夹子稳定,所以必须保证触笔与待测元器件件接触良好,否则会导致测量失败。
湖 南 大 学“黑箱探密”1——电学元件判别 开 放 实 验 报 告

答:(1)二极管有单向导通性;电容器可充放电储存电能,通交流阻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电感器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有阻止电路中电流变化(阻止变大或者变小)的特性。(2)通过欧姆挡的正负极交换测量各元件的电阻值,正反测量阻值发生变化的为二极管,并且电阻很大的为不导通向,电阻较小为导通向,由其可判断出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欧姆表正负极交换测量电阻都无穷大,通入可变频电流时其两端的电压随电流频率改变而改变的元件为电容器;欧姆表正负极交换测量电阻都相等且很小,通电流测其两端的电压为零的元件即为电感器了。
答:电阻,阻抗变大。
2、元件特性:二极管有单向导通性;电容器可充放电储存电能,通交流阻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电感器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有阻止电路中电流变化(阻止变大或者变小)的特性。
3、判断法则: 通过欧姆表的正负极交换测量各元件的电阻值,正反测量阻值发生变化的为二极管,并且电阻很大的为不导通向,电阻较小为导通向,由其可判断出二极管的导通方向;欧姆表正负极交换测量电阻都无穷大,通入可变频电流时其两端的电压随电流频率改变而改变的元件为电容器;欧姆表正负极交换测量电阻都相等且很小,通电流测其两端的电压为零的元件即为电感器了。
2、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主要技术指标、用途等;
3、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学会使用电学软件与实验相结合的能力。
实验原理 1 实验总体:分别用多用电表的电流档、电压档、欧姆档与黑箱内的电学元件相连接,根据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对连接后多用电表反映出来的信息,再综合考虑各元件的独特性质判断出黑箱内电学元件的名称和连接方式。(注:有时还需要用到信号发生器产生交变电流来配合判别电容器)
湖南大学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一

HUNAN UNIVERSITY电路实验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2015年9月26日实验一元器件识别与测量实验内容:1.了解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2.用万用表测量色环电阻2个和电位器一个、电容2个、色环电感1个、二极管3个、三极管等元器件参数,并判断其好坏。
3.了解面包板的使用。
实验环境:数字万用表、四环电阻、五环电阻、电位器、电容(普通和CBB型)、二极管(两个)、发光二极管、电感。
实验原理和实验电路:1.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串联测电流,并联测电压,是指将万用表与被测电路串联来进行测量电流,与电路并联起来测量电压,万用表内部电压档是分压网络,电阻分压器,所有分压电阻串联起来,电流档内部,所有分流电阻串联起来然后在于表头并联,起到分流,而对于数字万用表而言,不管被测的是电压,交流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值,最后始终要经过A/D转换器的变换电路部分, I/U转换, R/U转换, C/U转换电路,把被测量,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来送入A/D转换器处理显示的。
2.数字万用表的测量简易电路图: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1.用数字万用电表测量实验室中的高压交流电:(1)首先将数字万用表的插线接好,然后将数字万用表的量程拧到交流电压750V,再在老师确认无误后将数字万用电表的红黑表笔插入到实验室插座中;(2)待万用表读数稳定后读取数字万用表上的数据大小。
实验室电压理论值:238V数字万用表测量的实际值:238V2.用数字万用电表测量四色环电阻/五色环电阻的阻值:(1)首先通过电阻上的环数和颜色来判断该电阻的理论阻值和误差(四色电阻理论阻值100Ω及误差为5%,五色环电阻理论阻值10KΩ及误差1%)。
(2)然后根据(1)中的理论值判断测量电阻时的量程(四色环200Ω,五色环20KΩ)(3)最后将红黑表笔分别接到电阻两端,记录数据;然后将红黑表笔反过来接电阻两端,记录数据。
四色环电阻阻值理论值:100Ω五色环电阻阻值理论值:10KΩ四色环电阻误差:5% 五色环电阻误差:1%正向测量:100.1Ω正向测量:9.92KΩ反向测量:100.2Ω反向测量:9.94KΩ3、用数字万用电表测量电位器的阻值:(1)首先通过电位器上的标示得到电位器的理论最大阻值(理论最大阻值2K Ω)。
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测量

实验二一、实验题目:元器件的识别与测量二、实验摘要: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器件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可控硅,轻触开关,液晶,发光二极管,蜂鸣器,各种传感器,芯片,继电器,变压器,压敏电阻,保险丝,光耦,滤波器,接插件,电机,天线等.通过此次实验认识元器件和它们的使用可以让我们为以后的实验打好基础。
三、实验环境电阻、电容、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稳压二极管、限流二极管)、三极管、测量仪器:万用表四、实验原理1.目的:认识与测试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2.如何识别:(1).电阻:电阻最主要的参数是阻值和额定功率。
用文字或不同颜色的色环在电阻表面标示出来的阻值称为标称阻值,单位为Ώ。
电阻的实际阻值可用万用表欧姆档测量,用模拟万用表测量之前要调好零点,并选择合适的档位,尽量使读数值靠近中间位置。
色标法读数:0黑1棕2红3橙4黄5绿6蓝7紫8灰9白10-1金10-2银A: 四色环标注法:自左向右顺序,第一位数*10、第二位数、乘数(10的几次幂)、误差。
B: 五色环标注法:自左向右顺序,第一位数*100、第二位数*10、第三位数、乘数(10的几次幂)、误差。
(2).电容:电容的主要参数是容量和耐压值。
有的电容表面直接标示了特性参数,如电解电容上经常按如下方法标示:4.7μF/16V,表示电容的标示值容量为 4.7μF,耐压值为16V。
有的表面不标注单位,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当数字小雨1时,默认单位为微法,当数字大于等于1时,默认单位为皮法。
电容的单位:法拉(F)1F=10^3mF=10^6uF=10^9nF=10^12pF其他的电容标示方法:A:文字符号法:采用数字或字母与数字混合的方法来标注电容器的主要参数。
B:数字标注法:一般是用3位数字表示电容器的容量。
其中前两位为有效值数字,第三位为倍乘数。
如104,表示有效值是10,后面再加4个0,即100000Pf=0.1μf。
C:字母与数字混合标注法:用2—4位数字表示有效值,用P、n、M、μ、G、m等字母表示有效数后面的量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元器件识别与测量
一、实验目的:
1、认识实验环境;
2、了解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3、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电感、二级管、三极管等元器件参数,并判断其好坏。
二、实验内容:
识别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电位器等元件并读出印有型号的元件的理论参数,用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其实际的参数值(其中包括3组电阻的电阻值,2个电容的电容量,电位器的最大可调阻值,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并判断各元件的好坏
二、实验环境:
电阻4个,发光二极管1个,二极管1个,三极管1个,电力电容1个,电解电容1个,电位器1个。
三、实验原理:
1.电阻值读数:
型号参数读数
用有颜色的环代表数字:
0 1 2 3 4 5 6 7 8 9
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
读数方式:四环电阻:前两环为有效数字,第三环为10的幂次方,第四环为误差环(五环电阻:前三环为有效数字,后两环同上);
实际电阻值读数由数字万用表欧姆档读出
2.电容的电容量读数:
型号参数读数:
前2位为有效数字,最后1位为10的幂次方;
实际电容量读数由数字万用表电容档读出
3.电位器的测量和鉴别:
测量两端触角之间的电阻即为电位器最大可调阻值
若转动电位器的轴,万用表读数连续变化,则证明可正常使用,稳定调节电源
4.二极管的测量:
由数字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档位测出二极管的导通电压
5.三极管的极性判断和放大倍数的测量:
与其他两极分别测量导通电压值,同有示数或同无示数的为基极(B);
判断完三极管的基极和类型后,将三极管的三个角分别插入数字万用表上的特定插口,判断出集电极(C)和发射极(E),读出电流放大倍数;
四、实验数据:
电阻编号型号参数实际测量值
1号28000Ω26.9kΩ
2号4400Ω 3.24kΩ
3号3200Ω 2.18kΩ
1 / 2
2.电容电容量:
3.电位器可调总电阻:9.65kΩ
4.二极管导通电压:1.742V
5.三极管:
(1)类型:NPN
(2)电流放大倍数:116
五、数据分析总结:
这次主要都是用数字万用表测数据,发现在表笔与被测物接触不好的时候可能会有示数不稳跳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测量产生误差,所以在后面的测量中有注意到用表笔将被测物压在桌子上可以尽量避免接触不良的情况。
在测量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的时候,一开始要将万用表调到二极管那档,后来在确定C极和E极时,会忘记调到万用表测量β(HFE)值的档位,导致测了好久都得不到示数,在这里需要换挡位也是我应该要注意的地方,后来经过老师的提醒才注意到。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