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水系

合集下载

衡阳水系 PPT

衡阳水系 PPT

湖南衡阳境内的河流主要是湘 江,还有湘江的一级支流舂陵 水、蒸水、耒水、洣水等。
湖南衡阳境内有河长5公里或流 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 溪流393条,总境长达8355公里, 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5公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洣水 编辑 锁定 洣水,是湘江一级支流, 长江的二级支流, 洣水水源充足, 落差大,水能丰富。衡东县人民经 过多年建设,已实行梯级开发,建 有荣桓、甘溪、洋塘等水电站,使 衡东县成为全国百个农村电气之一。 干流主要流经炎陵县、茶陵县、攸 县、衡东县,于衡东县西部新塘镇
干旱特点
(频率高、时间长。
据对全市1951~2008年的57年分析,出现旱年36年,平均 1.5年出现一次,其中大旱年19年,平均2.9年一遇,特 大旱年10年,平均5.5年一遇,旱年中的旱日一次连续最 长天数达82天,二次连旱长达111天之久。
(2)面积广、危害大。 57年中年平均耕地旱灾受害面积5.58万hm2(83.74万 亩),成灾面积2.49万hm2(37.28万亩),分别占全市 耕地面积的18.4%和8.2%,最大受旱面积达27.33万 hm2(410多万亩),超过全市耕地面积的90%。 同时,由于衡阳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极易汇集洪水; 衡阳位于湘江中游,上游陡、下游缓,极易聚积洪水;
衡阳水系分布图
14124
衡阳盆地
衡阳盆地是中国江南地区具有 地域特点的红层盆地,以红岩 丘陵地貌为主。位于湖南省中 东部,南岳衡山之南。大致处 于北纬26°20′~27°15′,东经 112°05′~112°58′;属湘江中下 游转折地带。盆地自西南至东 北长约108.5公里,西北至东南 约77公里。南抵阳明山及大义 山北侧,北迄衡山南部,东西 界于荆紫山与大云山地之间, 地势周高中低,并自西南向东 北倾斜,因中部条状山丘呈断 续纵向楔入,盆地平面形似彩 蝶。

衡阳市水文特性分析

衡阳市水文特性分析

衡阳市水文特性分析伍雪玲;赵爱国【摘要】衡阳市位于湖南省的中南部,与郴州、永州、邵阳、株州、娄底、湘潭等地为邻.文章介绍了该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根据该地区多个站点的多年实测水文资料,从降水、蒸发、径流、泥沙和水质等方面论述了地区水文特性,分析了各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期刊名称】《湖南水利水电》【年(卷),期】2010(000)004【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水文要素;水文特性;分析;衡阳市【作者】伍雪玲;赵爱国【作者单位】衡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衡阳市,421001;衡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衡阳市,421001【正文语种】中文1 自然地理概况1.1 地理位置衡阳市位于湖南省的中南部,湘江中游。

地处东经110°32′~113°17′,北纬26°07′~27°28′。

东邻株洲、攸县、安仁,南界永兴、桂阳,西接冷水滩、祁阳、东安、邵阳、邵东,北靠双峰、湘潭。

南北长约150 km,东西宽约173 km,总面积15 310 km2,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23%。

全市总人口760万人,管辖5区、5县、2市。

1.2 地形地貌衡阳市处于湖南省凹形面的轴带部分,四周山丘围绕,为古老宕层形成断续环带的岭脊山地,东部为罗宵山余脉,南部为南岭余脉,西部为越城岭的延伸,北部为南岳衡山,中部主体为大面积分布的白垩系和第三系红层的红色丘陵台地,整个地貌轮廓为一个以衡阳市为中心、南高北低、向东北方向稍有延伸的类椭圆形盆地。

山丘、盆地由四周向中部降低,呈现1 000 m、(800~700)m、(400~300)m、150 m四级平面。

境内最高点为衡山祝融峰,海拔1 290 m,最低点为衡东的彭陂港,海拔只有39.2 m,整个地形比降为7.9‰。

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21%,丘陵占27%,岗地占27%,平原占21%,水面占4%。

因四周为坡地,中间为平地,利于坡地汇流,但易形成洪涝灾害。

三湘四水的解释

三湘四水的解释

三湘四水的解释(2014-04-11 18:47:48)转载▼分类:历史与地理标签:转载原文地址:三湘四水的解释作者:谭绍军三湘四水的解释“四水”指湘,资,沅,澧;“三湘”的说法却很多,颇具影响和代表性的是潇湘、蒸湘、沅湘之说,具体指湘江从广西入湘到零陵与潇水汇合后称潇湘,至衡阳与蒸水汇合后称蒸湘,下游与沅水汇合称沅湘。

这一说法还有一个版本,即因湘江与漓江共同发源于广西兴安县的海阳山,合流至兴安县后始向东西分流成湘江和漓江,有人把分流之前的合流部分称为漓湘。

由此又有漓湘、潇湘和蒸湘的“三湘”之说。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

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这基本取得了共识。

但对“三湘”一词的理解却各有不同。

据考证,“潇湘”一词始于汉代。

《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

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

到唐代中期,“潇湘”不单意指湘水,而是被诗人们衍化为地域名称。

而自宋代以来,人们就多以“三湘”代指湖南。

究竟何为“三湘”,一般有下面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指: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故名“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

一种说法是指:用作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但是以上三种说法各有缺陷,似乎都无法基本概括湖南全省。

据《水经注》称:“湘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

广西北部地区,在汉代属零陵郡管辖,始安县即现在广西的兴安县。

阳海山现称阳朔山,阳朔山立有一块“湘漓分派”大石碑,湘水向东北流去,漓水向西北流去,这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人们通称“漓湘”。

湘水蜿蜒流入湖南零陵,与发源于九疑山的潇水汇合后向北奔流,这一段为湘水中游,称“潇湘”。

潇湘二水滚滚流到衡阳,与蒸水合流,为湘水的下游,称蒸湘。

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

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

Z04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023-2005代替DB43/023-91、DB43/067~069-92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Water Enviromental Functional Demarcation ForHuNan Main Surface River2005-04-01发布 2005-07-01实施Array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2004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 (2)5.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2)6.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3)DB43/023-2005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DB43/023-91、DB43/067-92、DB43/068-92、DB43/069-92。

与 DB43/023-91、DB43/067-92 、DB43/068-92 、DB43/069-92相比较,本标准对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干流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并将水域区划范围扩大到四水的三级支流、洞庭湖主要水域及湖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珠江水系、赣江水系。

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可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混合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

按照“不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

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836个,其中源头水域10个、自然保护区21个、饮用水源保护区338个、渔业用水区283个、景观娱乐用水区45个、工业用水区52个、农业用水区86个、混合区 1 个。

衡阳市自然资源

衡阳市自然资源

衡阳市自然资源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

衡阳市境内山川起伏,水资源丰富,拥有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等方面介绍衡阳市的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衡阳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东临长沙市,西接湘西州,南毗广东省,北连岳阳市。

地形起伏较大,以丘陵和盆地为主,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业发展。

气候特点:衡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植被生长,是理想的农业生产区。

植被分布:衡阳市植被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较高,涵盖了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丛等多种类型,为当地生态环境提供了良好保护。

矿产资源:衡阳市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石灰石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资源:衡阳市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长江、湘江和资水等河流流经衡阳市,为当地的灌溉、发电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

衡阳市自然资源的丰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休闲场所。

耒水

耒水

干流概况
耒水,衡阳地区第2大河流和湘江最大、最长的支流,总长453公里。
耒水流经郴州市的汝城县、资兴市、苏仙区、永兴县,衡阳市的耒阳市、衡南县、珠晖区后汇入湘江。
耒水有两条主要源流:其一为浙水,发源于汝城县南的耒山;其二为沤江,发源于桂东县北与江西省交界处 的万洋山(石门山),二水会于资兴市黄草坪,始称东江。西北流至桥口墟下8公里处左纳程江入永兴县,始称便 江,至永兴县塘门口镇接南来的西河(古名桂江)之后叫耒水,流经耒阳市、衡南县,至衡阳市珠晖区耒河口入 湘江。流域面积11905平方公里。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534 mm,多年平均气温17.1℃。
耒水国家湿地公园具有生态系统典型性、湿地物种多样性、人文景观丰富性、科学价值显著性等特点。湿地 公园的核心保护区衡阳市耒阳永济镇桐子山堪称“鸟的天堂”,这里栖息着百余种、十万余只鸟,其中以白鹭、 池鹭等鹭科鸟类为主,飞时舞姿翩翩,栖时繁星点点,景象蔚为壮观 。
主要支流
滁水(秀水江),属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汝城县盈洞的丫头山。流经盈洞、岭秀、文明乡,有文明水库, 在文明乡塘下村汇策水流入资兴市的耒水中游东江段。县境内流长34.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84.45公里。流域内 年平均降雨量1413.4毫米,年均径流深813.8毫米,年均径流总量2.31亿立方米。
耒水西、南岸风光带 项目坐落在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和白渔潭园艺场,全长12.5公里,总投资12亿元,建 设用地约895亩。
耒水河口京广铁路桥衡阳市耒水南岸生态绿廊 全长2.1公里,东至衡茶路、宽度50-300米,总用地面积358 亩,为耒水生态区。
大桥
衡阳市现建有衡州大道耒水大桥、船山大道耒水一桥、船山大道耒水二桥、船山大道耒水三桥、雁城大道耒 水大桥、湘江东路耒水大桥、京广铁路耒水大桥、京广高铁耒水大桥、泉溪耒水大桥。

衡阳市湘江流域水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及完善措施

衡阳市湘江流域水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及完善措施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环境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1,2]。

江河、湖库水质监测是生态环境监测的一类重大要素,做好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能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水环境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为有效应对水环境污染问题,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应构建地表水水质预警监测系统,并对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3]。

国内对构建水质预警监测体系越来越重视,本研究探讨分析了衡阳市湘江流域水质预警监测体系的建设现状,并就进一步完善预警监测体系提出建议措施,以期为这方面研究和探讨提供参考。

1衡阳市湘江流域基本情况及水质现状衡阳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境内湘江流域主要河流有湘江干流衡阳段,以及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一级支流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这些支流在衡阳境内从上游至下游依次汇入湘江;此外,还有白河、宜水、栗江、龙荫港、涓水等流域面积较小的一级支流汇入湘江。

其中,湘江干流衡阳段从永州市进入衡阳市祁东县,流经衡阳全境,从衡东县出境进入株洲市,衡阳境内长达226km 。

根据衡阳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环境质量信息,2022年衡阳市各河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100%,总体地表水水质状况为优;全市13个在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水源达标率为100%。

2衡阳市湘江流域水质预警监测体系的情况2.1监测机构建设2019年底,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实施后,原市级环境监测站“衡阳市环境监测站”更名为“湖南省衡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衡阳监测中心”)。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设有监测处,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设有生态环境监测科。

衡阳市现有市级监测站1个,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7个县(市)各设置1个县级监测站,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机构设置基本健全。

衡阳城市自然地理概况

衡阳城市自然地理概况

衡阳城市自然地理概况1.1.1衡阳市城区⑴地理位置、流域范围保护区所在地为衡阳市城区,即衡阳盆地中心,地处东经112°31′40″-112°42′08″,北纬26°46′30″-26°55′40″之间,面积543平方公里,湘江自南向北呈S型贯穿市区,在城区以北汇蒸水和耒水两条一级支流,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⑵地质地貌湘江流域地质状况基本上与新华夏系构造一致,湘江衡阳城区段全长约47公里,处于衡阳盆地中心,地形较为开阔平坦,海拨标高100-130米,河床最低海拨标高87米,地质结构属NE向华厦结构,区内岩层状平缓,倾角为5°-15°白垩系和第三系红层,基岩含较丰富的裂隙水,地貌主要特征是:河流两岸多冲积平原和二、三级阶地,浑园平顶的低丘分布其间。

⑶气象湘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衡阳盆地大陆度较高,呈现大陆性气候,热量充足,降雨量较多,春夏多雨,秋冬干燥,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据市气象台统计:2001年-2005年,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8.5-20.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84.7-1723.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005.1-1836.2毫米,见表2-1-1。

表1-1-1 衡阳市城区5年气象资料统计数据表衡阳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压1003.2帕,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全年盛行东北风,频率11.25%。

五年平均风向玫瑰图见图2-1-1,区域历年平均风速2.0m/s,最大风速25m/s。

图1-1-1 2001-2005年平均风向频率图⑷水文湘江衡阳城区水位在2000年6月距水源保护区约60公里的下游大源渡水利航电枢纽工程建成前后变化情况见表2-1-2。

湘江河水常表1-1-2 湘江衡阳段水文情况统计表评价项目建成前建成后平均流量(m3/s) 1360 1320最大流量(m3/s) 18100 2780最小流量(m3/s) 30 498平均水位(m) 47.86 51.54最大水深(m) 8.20 16.54最小水深(m) 1.03 5.0平均水深(m) 3.58 7.12平均流速(m/s) 0.87 0.31平均河宽(m) 414.5 592平均水面比降(万分之一) 1.24 0.01年平均水温(0C) 19.5 20.8年温暖,元月水温7-8℃,八月水温27-30℃,冬季无结冰现象,年平均含沙量0.102—0.173公升/立方米,河水主要靠雨水供给,因而由地下水溶解而来的矿物离子含量不高,矿化度较低,属弱矿化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旱特点
(1)频率高、时间长。
据对全市1951~2008年的57年分析,出现旱年36年,平均1.5年出现一次, 其中大旱年19年,平均2.9年一遇,特大旱年10年,平均5.5年一遇,旱年 中的旱日一次连续最长天数达82天,二次连旱长达111天之久。
(2)面积广、危害大。
57年中年平均耕地旱灾受害面积5.58万hm2(83.74万亩),成灾面积2.49 万hm2(37.28万亩),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8.4%和8.2%,最大受 旱面积达27.33万hm2(410多万亩),超过全市耕地面积的90%。 同时,由于衡阳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极易汇集洪水;衡阳位于湘江中游, 上游陡、下游缓,极易聚积洪水;湘江1 000 km2以上的支流17条,衡阳境内 有10条,干流与支流、支流与支流之间,极易叠加洪水,因此,洪涝灾害也 具有频发性。 洪旱灾害的连续性和交替性,决定着衡阳必须防汛抗旱工作两手抓。
湖南衡阳境内的河流主要是湘江,还有湘江
的一级支流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等。
湖南衡阳境内有河长5公里或流域面积10平
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溪流393条,总境长达8355公里, 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5公里。发源于广西兴 安的湘江干流,自祁东归阳镇入境,依次流经祁 东县、衡南县、常宁市、市区、衡阳县、衡山县 和衡东县,境内长22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在 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一级支流有舂陵水、蒸 水、耒水、洣水。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87.61万千 瓦,可供开发量64.17万千瓦。
洣水
东江水库
大源渡航电枢纽
大源渡航电枢纽(Dayuandu Navigation and Hydropower Project) 位 于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湘江干流,距衡阳市中心城区32km,是湘江 衡阳至城陵矶439km千吨级航道的第一个以电养航的航电枢纽工 程。渠化衡阳至大源渡62km航道,改善航道120km。 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是湖南省交通行业实施“航电结合、以电促 航”的试点、“九· 五”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我国内河航运建设 首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 大源渡航电枢纽项目总投资20.97亿元,位于湘江下游的衡阳市下 辖的衡东县、衡山县分界处,主要建筑物包括船闸、电站、泄水 闸和坝顶公路桥四部分。船闸年通过能力1200万吨 ,总装机容量 120MW。
衡阳历史悠久 、山水优美,以石鼓书院为代 表的人文景观与以南岳衡山为代表的自然景 观遍布,同时衡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衡 阳会战的悲壮也使之得到了“中国抗战纪念 城”的称号[4] 。衡阳是国家服务业综合配套 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衡阳区位较为优越,濒临湘江,是湖南省以 及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多条重要 公路、铁路干线在此交会。
谢谢观赏
衡山 (五岳之南岳,佛教、道教圣地)
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 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在衡阳市南 岳区和衡山、衡阳县境内。衡山的命名,据志书记载,因天地,故名衡山。
衡阳水系分布图
水利1401班 阳扬 201490250124
衡阳盆地
衡阳盆地是中国江南地区具有 地域特点的红层盆地,以红岩 丘陵地貌为主。位于湖南省中 东部,南岳衡山之南。大致处 于北纬26°20′~27°15′,东 经112°05′~112°58′;属湘 江中下游转折地带。盆地自西 南至东北长约108.5公里,西北 至东南约77公里。南抵阳明山 及大义山北侧,北迄衡山南部, 东西界于荆紫山与大云山地之 间,地势周高中低,并自西南 向东北倾斜,因中部条状山丘 呈断续纵向楔入,盆地平面形 似彩蝶。
衡阳盆地干旱灾害
衡邵地区四面环山,东面有武功 、万洋和诸广等山脉,西面 有雪峰山脉,南面有五岭(又称南岭)山脉, 北面有南岳衡 山,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m以上。 湖南“干旱纬度”即北纬 27°穿境而过, 因历史上频繁发生严重旱灾, 逐惭被称为干 旱走廊。 据 《省水利志》记载,1945年全省性大旱,“ 衡邵 地区灾情惨重”。1960 年 《湖南省抗旱工作总结》中称其为 “历史干旱走廊”。 衡邵干旱走廊 的范围包括衡阳全部, 邵阳大部和相关地区。 涉及4.44万km2 土地,103.33万hm2 (1550万亩)耕地。特殊的地理 特征,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和不断变化的水情以及十分脆弱 的抗灾能力,使“衡邵干旱走廊” 成为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 区域。衡邵地区因历史上旱灾严重而成为干旱走廊。
洣水
编辑 锁定 洣水,是湘江一级支流,长江的二级支流, 洣水水源 充足,落差大,水能丰富。衡东县人民经过多年建设,已实行梯 级开发,建有荣桓、甘溪、洋塘等水电站,使衡东县成为全国百 个农村电气之一。 干流主要流经炎陵县、茶陵县、攸县、衡东县,于衡东县西部新 塘镇注入湘江。洣水干流设臵有炎陵、茶陵、龙家山、攸县、甘 溪等国家基本水文站和雨量观测站网,流域有洮水、酒埠江两座 大型水库和青年、龙家山、苏洲坝、桐坝、荣桓、甘溪等中型水 利水电枢纽工程, 洣水因流经炎帝之寝陵而被世人称为“圣水 河”。[1] 洣水曲折迂回,两岸群峰簇拥,风光旖旎,宛如一幅 神奇而美妙的山水画,为历代名人墨客所咏叹。现已开发洣水风 光带、洣水漂流、潭江渔村农家乐等旅游休闲项目,是国家级水 利风区。
[1]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山 神是古时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居于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 衡山山中,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 位于衡山之中。衡山的地质构造主要是花岗岩的断裂构造,花岗岩断块组成峰 林状的垒形中山地貌,群峰突起,自上而下分为四级阶梯。[2] 衡山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呈东北—西 南走向,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 衡阳市南岳区,长38公里,最宽处17公里,总面积640平方公里。衡山主要山 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 东北坡、东坡、东南坡共计河川26条,经衡阳、湘潭、衡山3县的易俗河、荆 坡河、乌石港、龙隐港、萱洲港等注入湘江。[3] 1982年,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2月, 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评为首 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8月,衡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衡阳治理“衡邵干旱走廊”的 思路与措施
在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多方努力, 衡阳治理“衡邵干旱走廊”得到了国家和省里重 视,被列入了部、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衡阳治理“衡邵干旱走廊”,必须要在认真总结 建国以来的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库区、灌区、城区、灾区” 四个重点,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 综合治理、优化配臵、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确 保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