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言文必读

合集下载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

小学1到6年级文言文大全在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邃的哲学思想。

以下是小学1到6年级常见的一些文言文选段,这些选段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魅力,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词汇、理解句式和学习古代文化。

1. 一年级《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 二年级《弟子规》节选: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3. 三年级《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 四年级《孟子》节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 五年级《诗经》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6. 六年级《左传》节选:晋公子重耳之亡也,过宋,宋襄公曰:“晋公子之贤,不可不礼。

”于是馈以马二十乘,重耳辞曰:“亡人不敢当。

”宋襄公曰:“非以赐公子也,以赠公子之从者。

”重耳乃受之。

这些文言文选段都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小学必背八篇文言文

小学必背八篇文言文

小学必背八篇文言文1.《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3.《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6.《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7.《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8.《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古代适合儿童的文言文

古代适合儿童的文言文

古代适合儿童的文言文1. 古代儿童聪明的文言文1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2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足叔)□(足昔)。

3 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 锺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柳宗元《童区寄传》 ?si=2。

2. 有哪些适合小孩子读的古文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诗三百指的是诗经哦。

2.楚辞,尤其九歌。

我就不解释了,不求甚解的看看就好。

3.三字经。

其他估计不说,但是很顺口,容易记下来。

有一段是对整个历史时代的概述,方便理清关系。

4.洪范九畴,看起来比较晦涩,但是孩子是没有我们这种对语言的认知当时的。

我个人觉得孩子对语言是一种动物本能的感受方式,所以是否晦涩并不影响,只要告诉他是个故事就行了,虽然严格来说不算。

5.道德经,不是神鬼玄怪,只是对于世界观的构成有很大的帮助。

毕竟老子那恐怖的世界观。

6.山海经,这个不用解释对吧。

7.各种半文言小说,封神,三国,水浒,红楼,三言二拍,东周,左传,春秋,史记等。

看着玩么。

3. 古代机智少年儿童的文言文王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孔融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4. 【有哪些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少年曹冲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锐,即施行焉.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手?”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何晏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世说新语》王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少年孔融融幼有异才.[一]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 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觽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 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 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 注[一]融家传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后汉书孔融传》少年诸葛恪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登讲论道艺,并为宾友.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竺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绩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难昭曰:“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

小学生必读的10篇文言文

小学生必读的10篇文言文

小学生必读的10篇文言文1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小学文言文大全

小学文言文大全

小学文言文大全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篇一:《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这是《论语》中的一段经典文言文,描述了人们的天性本善,但如果不通过教育的引导和培养,人的性情便会发生变化。

文章通过孟母和窦燕山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要坚持专注、严格的原则。

篇二:《梁甫吟》百川东到浔,九州直使西。

冯唐易老邓攸贫,只有馀杭庐,偏忆青琐闱。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梁甫吟》中的一部分。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运用了不少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如“冯唐易老,邓攸贫”,“小扣柴扉久不开”,使整首诗展现出一种古朴、优美的氛围。

篇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描写风景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国优秀历史人物的赞美之情。

运用了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使整首诗显得雄壮而富有韵味。

篇四:《论语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对学习、友谊和为人处世的看法。

其中运用了“不亦...乎”的表达方式,使整段话显得庄重而含蓄。

少年儿童必背文言文

少年儿童必背文言文

少年儿童必背文言文一、引言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研究背诵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化品格和思维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背诵的经典文言文作品,以供参考。

二、经典作品推荐1. 《弟子规》- 作者:李毓秀- 内容:该作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经典,通过对儿童行为规范的讲解,教育他们做人的道理和道德准则。

- 示例:凡事不畏难,勤学做好人。

时刻心存敬,爱众勿自私。

天下父母亲,要敬莫抱病。

无论床头人,说话要端正。

2. 《三字经》- 作者:王应麟- 内容:该作品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经典著作,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教育儿童纵观历史、掌握人生道理。

- 示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3. 《千字文》- 作者:佚名- 内容:该作品是一本汇集了1000个常用汉字的教材,通过背诵这些字词,儿童可以熟悉和记忆常用的汉字。

- 示例: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4. 《字说》- 作者:陆游- 内容:该作品以古代文字为线索,通过解析文字和字义的背后故事,启发儿童对汉字的理解和兴趣。

- 示例:成语漫衍者,下笔琐细劳。

晋出李密字,迄于苏轼韶。

愚人梦见鱼,方知才不凡。

三、背诵方法和注意事项1. 分段背诵:对于较长的文言文,可以将其分成几个段落,逐段背诵,这样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2. 多听读:背诵文言文之前,可以先听读或阅读一遍,熟悉其语调和意思,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果。

3. 注意朗读:背诵过程中,注意正确的发音和语调,让文言文的韵味真正展现出来。

4. 注重理解:背诵文言文不仅仅是为了记住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培养批判思维。

四、总结背诵文言文是一个培养少年儿童语文素养和文化品格的有效方法。

通过背诵经典作品,儿童可以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小学生必诵文言文(最新版14篇)

部编版小学生必诵文言文(最新版14篇)

部编版小学生必诵文言文(最新版14篇)1. 《木兰辞》木兰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英勇坚毅的形象。

2. 《孟子·告子上》《孟子·告子上》是孟子的一篇名篇,通过对研究和修身的讲述,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和修养的重要性。

3. 《论语·为政篇》《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涉及政治、教育、人际关系等方面,是中国古代思想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概括。

4. 《韩愈·师说》《韩愈·师说》是韩愈的一篇名篇,主要强调了对师长的尊重和教育的重要性,对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5. 《曹操·观沧海》《曹操·观沧海》是曹操的一首诗,通过观察大自然,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其中的意境深远,意味深长。

6. 《杜甫·月夜忆舍弟》《杜甫·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的一首诗,通过描写兄弟之情和人生的离别,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珍惜。

7.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谊和生命的感悟。

8.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是陆游的一首七绝诗,通过对秋夜的描述,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生活的深切体悟。

9. 《辛弃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辛弃疾的一首词,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对友情和爱情的思念和追忆。

10. 《红楼梦·葬花吟》《红楼梦·葬花吟》是曹雪芹的一篇诗词,通过悼念已逝的花朵,表达了对生命的反思和对悲欢离合的感慨。

11. 《西游记·大闹天宫》《西游记·大闹天宫》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孙悟空与天神们的斗争,展现了勇气、智慧和正义的力量。

小学生必备的古文篇章

小学生必备的古文篇章

小学生必备的古文篇章古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生学习古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古文篇章,小学生能够培养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字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下面是一些小学生必备的古文篇章。

第一篇:《论语·学而》《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学而》篇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古文的好选择。

这篇古文篇章向小学生传达了关于学习的重要观念,培养了他们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古语的意义,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篇:《三字经·天地玄黄》《三字经》是小学生学习古文的经典读本,其中的《天地玄黄》一篇是小学生接触古文的好起点。

这篇古文篇章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创造和天地间万物的形成,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天地之间的巨大奥义和自然界的神奇之处。

在读完这篇古文后,小学生可以通过解读和理解其中的古诗词,提升对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的综合认识。

第三篇:《唐诗三百首·登鹳雀楼》《唐诗三百首》是小学生学习古文的宝库,其中的《登鹳雀楼》一首诗是小学生接触古文诗歌的好选择。

这首古诗以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为题材,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故乡和国家的深情。

小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解读和欣赏其中的意境和美感,提高对古文诗歌的咀嚼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四篇:《诗经·关雎》《诗经》是中华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关雎》一篇是小学生学习古文诗歌的好素材。

这首古诗以宫廷内外的恋情为背景,通过动情的诗句表达了对离别之情的思念和感伤。

小学生在学习这首古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其中的情感,还能增进对古代音乐和舞蹈的了解,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第五篇:《论语·子路》《论语》中的《子路》是小学生学习古文的好选择。

这篇古文篇章通过描述孔子的弟子子路,讲述了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文言文必读1、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2、三字经节选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3、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4、田忌赛马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5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6当机立断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塞于路。

属天寒,冰雪峻滑,进退不得。

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

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命僮仆登车,断其结络,悉推瓮于崖下。

须臾,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7包拯断牛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埋鄢作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知而又告之。

”盗惊服。

(《宋史·包拯传》)8、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10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11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12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3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qú qú)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14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15濠上之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16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sì)渚(zh ǔ)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17 庄子行于山中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

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18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9、伯牙鼓琴 /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0、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21、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22、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3嫦娥奔月 / 嫦娥飞天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

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

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

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

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

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

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

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24三人成虎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葱一作:庞恭)25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6晏子谏杀烛邹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27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28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29铁杵成针 / 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30人有亡斧者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31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