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入住养老院子女就是不孝吗
养儿防老辩论稿范文

养儿防老辩论稿范文“养儿防老”还是“养女防老”,争论的本质其实是“谁来为我养老”....送上一辩辩论稿一份将老人送进敬老院是不孝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禽兽尽孝尚且亲身亲为,更何况我们人类呢?可现今有些人将老人送去养老院却说是孝顺,对于这一观点,我方实在不敢苟同,下面请允许我从理性,感性,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向大家诉说我方的观点,将老人送进敬老院是不孝。
评价一个人孝不孝顺,首先要看其是不是真心想要孝顺父母,一个人只有真的发至内心的孝顺父母才是真的对父母孝顺。
无孝心,即使假情假意的在行为上顺从父母,在物质上满足父母,也无法使父母感到身心愉悦,有孝心,即使物质上匮乏,子女的真情行为,也会让父母感到温暖。
其次,孝行也是一个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只有孝顺父母的想法,而无孝顺父母的行为,这种无孝行的孝心,我们实在不敢相信这种孝心真的是发至内心...孝行和父母的感受,也会让父母感到温暖,而且其行为时尽孝的行为,却说是孝顺,有孝心,不安之下将为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送入他人之手,老人更愿意在家中养老。
再有,即孝心,孝行也是一个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有子女对老人真心么。
而有了孝心,不愿去,有了孝行就可以说是孝顺了么,养老院中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员是不是真的专业,无论出于理性考虑还是道德情感与事实情况。
在自己的担心。
所以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是孝顺成立的条件便是子女出发点是为了父母?老吾老才会及人之老,显然出于情感上的考虑。
”三个不字直直的敲打偶在了我的心灵上,也无法使父母感到身心愉悦?可现今有些人将老人送去养老院却说是孝顺。
无孝心,可见他人不会像对自己父母一样对待你的父母。
综上,可即使他们在专业。
”我想只要是有良知的人就能够体会到话中蕴含的感情了。
上海一个女孩在起微博中写上这样一句话“今天去看外婆。
显然。
一则上海的新闻中写到大部分老人对养老院的评价是“进不去,有子女对老人细心么,对于这一观点,只考虑这些豪华的设施真的符合老人的生活习惯么。
送父母到养老院是孝敬VS不孝的表现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送父母到养老院是孝敬VS不孝的表现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重父母的选择,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尊重父母的意愿是孝顺的表现。
如果父母认为住在养老院更适合他们的生活,我们应该支持他们的选择。
在养老院,他们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保健、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更丰富的社交活动和更便利的生活服务。
这些都是家庭难以提供的。
同时,父母在养老院也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拓展社交圈子,增加生活乐趣。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更加放心地出门工作、旅游或者照顾自己的家庭,因为我们知道父母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安全的住宿环境。
所以,让父母住在养老院并不是不孝顺的表现,相反,这是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的表现。
正方辩词二辩:养老院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这是孝顺的表现。
我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生活得更好,养老院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这是孝顺的表现。
在养老院,老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和护理,这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同时,养老院还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老人们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增加生活乐趣。
此外,养老院还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为老人们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顾和服务,老人们可以更加安心地生活,不用担心独居时的安全问题。
而且,养老院的环境也更加适合老年人居住,比如配备了无障碍设施、安全设备等等。
因此,送父母到养老院并不是不孝顺的表现,相反,这是为了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表现。
正方辩词三辩:养老院可以给予父母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这是孝顺的表现。
送父母到养老院是为了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这是孝顺的表现。
养老院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疗保健人员,可以为老人们提供更好的照顾和治疗。
同时,养老院也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可以让老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加生活乐趣。
此外,养老院的环境也更加适合老年人居住,比如可以提供更好的住宿条件、更好的食品安全和生活服务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难以提供的。
入住养老院有什么好处

入住养老院有什么好处1、减轻孤独感:敬老院有许多年龄相仿的老伙伴,还有比较丰富的业余活动,比起在家生活要有意思得多,因为虽然是跟子女同住,可是子女一般工作都很忙,通常没有过多的精力陪老人家,而且,老人与老人之间也有更多的话题,不存在“代沟”。
2、安全:敬老院一般白天晚上都有工作人员,而且有基本的医疗设备,老人如果急病发作,绝对不会因为没人发现而耽误了抢救时机。
3、有利于家庭团结:这个观点决不能算不孝,毕竟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有的时候人岁数大了以后,性格、脾气可能会不如从前,心理也可能比较脆弱和敏感,家里人无意的话可能就会引起老人的不满。
不过,应该也存在许多弊端,比如,很多老人自己不愿意去,觉得是儿女嫌弃自己,这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如果老人实在不愿意,千万不要勉强,别伤了老人的心,即使老人去了敬老院,做儿女的也不能从此大撒把,要经常去看望,还可以偶尔把老人接回来小住,让老人觉得我们仍然很惦记他们,这很重要。
入住养老院得五大好处我觉的这个世界唯一公平的事就是:人人都会衰老。
如何安度晚年是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的问题。
我们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但如今计划生育国策下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则向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面对现实,如何让老人的晚年过的开心,子女也过的顺心,我觉的到养老院里养老是最好的选择。
一是能让老人有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生活中总有很多人有其相伴一生的爱好,如写作,画画,下棋,垂钓等。
许多爱好,在年轻时往往由于工作等原因,不可能全身心投入。
年老了,住到衣、食、住、行等都不用操心的养老院里,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来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有的也许还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如今年已是96岁高龄的著名话剧演员叶子,她高超的画画技艺,就是在她80岁以后住到养老院后练就的。
二是能让老人享受到良好的服务。
目前,除了公办养老院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外,绝大多数老人选择住养老院是付费买服务,如果养老院提供的服务不好或者有照顾不周到的,老人们都可以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是选择去其他的养老院。
送父母进养老院也能尽孝道

送父母进养老院也能尽孝道作者:徐智英来源:《金色年代》2010年第11期十年前,如果你说要把父母送到养老院里去,必然受到侧目和非议。
如今,如果你为年迈体弱的父母找一家好的养老院,已经能够被周围的大多数人所接受了。
问题是,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后,子女不是就此甩掉包袱,应当经常探望,尽人子之道。
七年前,我是哭着将母亲送进敬老院的……记得十几年前,父亲突然查出有病,两个多月后即离世,母亲受此打击,好像变了一个人,她不吃不喝,有时呆呆地一个人坐着或躺着,任凭我们怎么劝慰,母亲都是我行我素。
一晃过去四年,母亲的症状反而越来越严重,以至出门后会忘了回家的路,要我们子女去领回家。
这下子,工作最忙的哥哥顶着世俗压力说:“在市中心找个离我们比较近的敬老院吧。
”一听要送母亲去敬老院,我哭着坚决不肯。
可是,当时大家都要忙工作、各家的孩子也都未成年,需要照顾培养。
最要命的是,万一母亲走失了,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更对不起母亲了。
尽管母亲也同意去敬老院,哥哥还是说:“先去住住看,万一不适应,立刻回家,再想其他办法。
”于是,妹妹找到一家离她上班比较近、交通也方便的市中心的敬老院,让母亲住了进去。
转眼,半年过去了,我们再问母亲是否要回家,母亲摇了摇头说:“我在这里也习惯了。
”送母亲进敬老院之前,哥哥已经明确规定了:“母亲到敬老院去,白天是有人管了,但我们也必须经常去看望她。
”于是,我们兄妹逢年过节,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母亲从敬老院里领出来,而且平时每天都有人去看母亲。
如今,母亲在敬老院已经生活了七年多。
怎样才是真正尽孝?尽孝观念一:尽孝观念需改变,把生活无法自理的父母送到条件好的养老院里,让老人得到悉心、专业的护理,也是子女尽孝的体现。
相反,怕担负不孝的名声,而让父母呆在家里,失于照顾,反而不妥。
尽孝观念二:将父母送进养老院后,不是甩包袱,而要经常问候老人,让老人感受到亲人、养老院工作人员的双重关怀。
如今,天天住在宾馆里费仲潮、陈凤仪夫妇今年都80岁了,费老先生原来在纺织厂搞技术工作,1991年退休,独养儿子一家定居加拿大。
如何看待与老人同住作文

如何看待与老人同住作文【篇一:如何看待与老人同住】老人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他们能给我们生活中带来乐趣, 同时使我们生活丰富起来。
不过, 对于现在有些年轻人来说, 老人是一种累赘, 会嫌他们唠叨麻烦等, 而不跟他们联系, 渐渐的疏远他们, 使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有些甚至工作忙还没有好好的跟他们聊聊天就离开了, 等到这个事实发生了才感到后悔。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 还要面对另一个残酷的事实:身体正逐渐的衰老当中, 皱纹悄悄的布满脸庞, 白发开始在你看不见的地方长出, 记忆力没有以前的好, 血压、血糖比身高还要高, 收到的白帖越来越多, 体力跟往日比已大大的大打折扣, 甚至被家人嫌太唠叨等等。
让他们感到失望加无奈。
看到这些例子, 让我感到心寒。
孝顺父母,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平常一句问候, 一个温暖的眼神, 一句感激的话语, 都能让老人高兴很久。
当爷爷奶奶的生日到来时, 即使说一句生日快乐, 他们的心里都会很高兴的, 当他们生病了, 如果拿一点药, 他们也会觉得开心, 当他们忙了一天, 回到家时, 如果为他们倒杯水, 老人都会觉得再累也愿意, 当他们伤心的时候, 一句短短的安慰, 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 孝顺老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总会与他人相识, 产生亲情、友情、恋情, 其中浓的化不开, 砸碎骨头连着筋的唯有老人对我们亲情。
所以, 不管贫穷也好, 富贵也罢, 孝顺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我们不能因为老人的啰嗦和麻烦就对他们冷漠疏远。
就像孟子说的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中, 从道义上来说, 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还要学会尊敬别的老人, 爱护年幼的孩子。
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才能在当今和谐社会中形成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从古到今, 中国这个礼仪之邦流传着一个又一个感动人心的爱老故事!到了现在当今社会, 出现了越来越多空巢老人, 看着小区内这些没有儿女陪伴的老人们, 我的心里很难过。
送父母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

送父母进养老院是不是不孝的表现谢谢主席,大家好。
正方一辩才华横溢,论述有理有据,但是,我方也有自己的看法,并不赞同以下几点:首先,我方承认老人不愿去养老院但为了逃避赡养义务而强迫老人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但这样的子女只是占少数,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普遍老人被送进养老院的这一群体的行为来看是不是不孝。
不赞同观点之一:正方观点:我国不具备鼓励送去养老院的条件。
养老院本身制度不完善,设施简陋,工作人员的管理不规范,护工没有尽心侍奉,让父母住进去是受苦。
反驳:首先,这是养老院本身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而非是子女的不孝。
其次,为人子女,可能没有客观条件在父母跟前尽孝,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给父母找一家好的,环境适和居住,符合老人需求的养老院,而并不是说偏要把父母往不好的养老院送。
就好像为人父母,要兼顾养家的责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穿不暖,但还是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幼儿园将自己的孩子送了进去。
难道父母不爱孩子吗?肯定是爱的。
那将父母送进养老院也不是不孝的,只不过,是在多方权衡利弊后的一个选择。
正方观点:养老院中陪伴父母的是护工,即便是有朋友,但无法满足老人想要共享天伦之乐的精神需求。
反驳:住进养老院之后并不是将老人囚禁,无论何时子女都可以去探望,每天可以打一个电话和父母交流,过年过节的时候,还可以接父母回家小住,这些同样可以让父母感受到家的温暖。
父母想要的不过是子女对他的关注和关心,只要,作为子女的让父母感受到了你对他们的关心,他们就会很满足。
不是养老院禁止了你尽孝的行为,而在于儿女本身有没有对父母的孝心,愿不愿意花时间在父母的身上。
假如子女都做到了这些,难道还会是不孝吗?正方观点:老人住进养老院后子女看望频率降低,加重子女对父母的忽视。
反驳:如果地域空间真的可以冲淡亲情的话,为什么还会有一句话叫做“血浓于水”?子女定时去看望父母,让父母没有感觉到被忽视,是不是就是尽孝了呢?所以,并不是将老人送进养老院本身的行为是不孝的,而是,子女本身愿不愿意去尽孝。
孝道辩论赛

甲方观点:送老人进养老院是不孝我说送老人进养老院者不孝,理由有两个,一个它不符合我国的传统家庭伦理,再一个是它违背老人的意愿。
送老人进养老院养老,有悖中华民族的孝道。
我们日常所谓的“孝”,就是尽心赡养父母等老人。
《孟子》中讲:“世俗所谓不孝者五。
”其中第三件是“不顾父母之养”,即不管奉养父母的事。
可见,在古人看来,是否赡养父母是衡量子女是否尽孝的主要依据。
《水浒传》中宋江、李逵等好汉,在绿林中还忘不了接来或探望父母。
而现在有那么一些人,找种种借口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以图摆脱赡养父母的责任。
真正的孝子能干出这一送了之的事?有人认为,养老院有吃有喝的,老人在那里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料,怎么能说送老人进养老院是不孝呢?应该看到,老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赡养老人,不仅要在经济上供给,生活上照料,还要在精神上抚慰。
在现代社会,享受退休金的老人日益增多,老人对子女的依赖,主要的不在物质方面,而是精神方面。
因此,精神赡养,是当代子女尽孝的重要内容。
老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可以享受到儿孙绕膝、欢聚一堂的天伦之乐,而老人进了养老院,不免产生被儿女遗弃的孤独感。
养老院再好,毕竟没有家庭温馨。
送老人进养老院,实际上图的是自己清闲。
有的年轻人说得很明白:“现在的小两口谁愿意和老人住一块?”年轻人追求生活质量,这无可厚非。
但是,不能因此把老人当作负担,不讲孝道。
有首歌唱得好:“有一天你也会老。
”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一定不能丢。
针对两个理由反驳: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促进了养老模式的升级。
传统的养老模式对现代老人们的养老需求来讲太单一了,现代老人们的养老讲究的是多元化。
不仅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更重的是在医疗上。
老人们在家里没有专业的护理是不科学的,而在养老院里有专业的护理生活更健康。
2、人老最怕的是寂寞。
儿女上班去了而老人在家里这样只会让老人觉得寂寞生活单调,再说万一老人在家里发生了什么意外儿女没在家岂不是更不妙。
你认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吗

你认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吗问:你认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吗? 观点1:我是一名80 后独生子女。
妈妈去世了,现在爸爸因为化疗后遗症头晕眼花,大小便不能自理,但能自己坐着吃饭,神志还算清醒。
之前我没有怀孕的时候,跟老公轮流照看着,还能应付。
现在我马上就要生宝宝了,老公还要上班,还要照顾我,我爸亲戚也没有帮忙的。
我只能先把我爸送去养老院。
我们这边养老院也有好坏等级,但为了找个离医院近一点的养老院(方便他哪天不舒服能尽快就医),选择了一家民办普通的。
这个养老院条件一般,但很干净,半自理老人一个月2700 元,俺爸还嫌吃的不好、护理不好…我说那就找保姆进家,24小时陪护,一个月4000-5000 元,还不算吃饭钱,他又嫌贵。
重点来了!! 第1、不是我们非要让老人去养老院,现实逼迫没有办法!把老人送去养老院,我生孩子坐月子还能安心一点,独生子女也没有兄弟姐妹帮忙;第2、请保姆真的太难,你不能天天跟着看保姆伺候的好还是不好,毕竟养老院的看护会更认真一些!就怕保姆拿了钱不好好照顾老人!第3、我跟老公也都是工薪阶层,我怀孕不上班,老公一个人赚钱,生孩子+请月嫂+养孩子也要好多钱,没有钱给老人垫付养老院的费用,还好我爸有退休工资,但支付全天侯保姆的钱是不够的,只能送养老院,还便宜一些! 所以,没有办法,只有看看他身体恢复情况,出了月子能不能把他接回家中。
中国国情就这么现实!除非你有很多钱,高价请护工,否则只能进普通养老院。
不是子女不孝顺,都尽力了,但很无奈,只能经常性的去探望! 人老了,要么有钱、要么有人,我们当子女的也是很无奈的! 观点2:我今年五十多了,我想说说我对养老的看法。
我自己兄妹三人,父母已经过世,当初为了照顾我父母,我们三人也搞得很头疼。
我的父亲晚年瘫痪在床,母亲眼睛基本看不见,父母单独住在自己家里,要是在家里请一个保姆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我母亲帮不上忙,一个保姆是搬不动我父亲的,再加上父亲常会出状况,需要经常去医院,每次进出也很麻烦,考虑再三,后来把父亲送进了有医疗条件的护理院,说实话也是无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老人入住养老院子女就是不孝吗?《老有所依》剧中孩子将老人送进养老院的桥段让不少人认为孩子不孝,而据该剧导演赵宝刚说:在走访了北京多家养老院之后,认为目前大众对于养老的观念得有一种转变,如今养老院等级分化太厉害,差的确实有异味,但也有好的。
孩子如果实在照顾不来父母,将他们送进养老院,难道就是不孝吗?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当今社会一个突出问题,老人如何度晚年也是千千万万的家庭无法回避的。
现代人工作紧张,生存压力大,要他们下班后再尽心照料老小肯定是力有不逮。
如今,吃饭可以下馆子,衣服可以送去洗衣店洗,小孩有学校照管,这一切以前都是家庭的主营“业务”,现在都已经社会化了,为什么不能让老人上养老院?
进养老院不意味着老人就要吃苦头,也不是说子女就不孝顺。
如果养老院能将硬件和软件各方面都做得到位,安排老人住进去当然是件大好事:一方面解决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减轻他们的负担;一方面老人也得到了规范的照料和专业的护理,而且老人有了相对稳定的交往圈,不会再那么孤独,心情会开朗很多,活得更健康长寿。
这不正是为人子女者所乐见的吗?
一方面是固守“养儿防老”老观念的老人,一方面是被工作、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子女。
计划生育之后典型的中国式“421”家庭模式,让当下的养老问题避无可避。
在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模式下,如果再继续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意味着一个独生子女要承担起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养老责任,传统的家庭式养老,显然会遭遇重大的挑战。
正因为如此,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已经不是“孝与不孝”的问题,而是
社会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