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卷(1、2、3)考点及分值分布统计

合集下载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生物-推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生物-推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生物专家评卷河北省石家庄二中生物高级教师/侯金海、周悦寒2019年全国Ⅰ卷生物学科试题特点:总的来看,试题的必修部分围绕主干、难度适中、考查全面,相对以往试题来看,呈现形式稳定、略见新颖,设问灵活有度;分值分配:必修一24分、必修二23分、必修三28分,选修15分,各个分册的分值比较合理。

■高考新动向1.紧扣基础,灵活呈现今年全国Ⅰ卷生物试题涵盖教材中的光合作用、生命活动的调节、伴性遗传、种群增长曲线等知识,注重新情境下问题的分析。

如第6题通过种群增长曲线图的分析,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提取信息、曲线分析与灵活运用的能力;第31题以果园生态系统为例,考查食物链、种间关系等生态系统基本概念以及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性导向。

2.凸显思维,落实素养今年高考生物试题在考查教材主干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落实生物学科的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如第29、30题要求解释生物学现象的原因,体现了科学思维考查中基于证据的论证这一重要的素养要求;第37题要求考生对高效降解环境有机污染的细菌的分离过程进行深入思考,深度考查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内容,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理念,体现社会责任素养。

3.强化表述,注重实验今年高考生物试题对考生实验设计和表述能力的要求较高,要求考生能综合分析题干信息,利用所给材料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和预期结果分析,并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述。

如第29题考查实验设计的思路表述,要求验证植物在干旱逆境条件下影响气孔开度的直接因素,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考点新变化第32题考查遗传规律的综合运用,涉及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判断、遗传定律的验证、子代出现的概率计算等,分析性强、综合度高。

但是与以往高考中遗传大题相比,由于不涉及大段表述内容,仅仅以填空形式设问,故今年的遗传大题考查难度略有下降。

■试题新亮点[创新题]T2考查同位素标记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通过分析基因转录过程所需的条件,考查考生对遗传分子基础的综合运用能力。

2019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全国卷1、2、3全套真题答案)

2019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全国卷1、2、3全套真题答案)

2019全国高考生物试题(I、II、III 卷)及答案I卷1.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2. 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 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 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③⑤3. 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 ,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 光、矿质元素和水C.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4.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5. 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6. 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 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 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结构内容分值分析(附答案解析)(全国卷Ⅰ)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结构内容分值分析(附答案解析)(全国卷Ⅰ)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结构内容分值分析(附答案解析)(全国卷Ⅰ)第31题,以伴性遗传为切入点,考查遗传定律和信息获取能力;第32题,以生态系统为切入点,考查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第37题和第38题为二选一非选择题,考查基因工程和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同时注重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说,试题涵盖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四、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对核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

同时,要注重对生物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科学素养。

本文分析了2016-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的考点和分值分布情况。

其中,必修一、二、三的考点和分值比例分别为33.33%、23.89%、23.25%。

而选修一、三的分值比例则一直保持在15分。

具体来说,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生态、遗传、代谢等方面。

其中,第31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第32题考查遗传规律的综合运用能力,37题和38题则侧重考查选修基础知识。

在文章中,对于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进行了删除,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

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对于考试的分析可以帮助准备明年高考的同学们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复,提高复效果。

以下是一些复建议,希望能为准高三的学生提供帮助。

首先,根据考试大纲的知识内容表,夯实核心基础知识。

虽然每年考试大纲都会有一些变化,但知识内容列表变化不大,因此可以使用今年的考试大纲的知识内容表进行基础知识的点对点解决。

务必夯实基础知识,只有掌握扎实的知识,才能提高能力。

其次,根据往年高考模考典型题,锻炼四大能力。

不鼓励大家进行题海战术,但是并不是说不用做一定量的题。

能力培养需要做一定量的题目,通过对错题的分析,不断提高审题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推理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019高考生物(全国卷)考试说明

2019高考生物(全国卷)考试说明

2019年高考考试说明——生物Ⅰ.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二、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三、试卷结构1.试卷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二部分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理科综合试卷结构表求的。

②选择题(二)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在指导语中明确给出单选和多选的题号。

③选考题要求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化学题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生物科考试内容。

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高校对新生的选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生物(含试题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生物(含试题详解)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全国Ⅲ卷高考新动向1.考查角度更加灵活、新颖;考查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

如体现新颖角度考查的有第3、4、6、31、32题,体现深度考查的有第4、29、32题。

2.对知识、能力考查的方向和权重有所变化。

必修1在选择题中的比重增幅较大,突出考查基础性和综合性。

必修3有两个非选择题,即第30、31题,突出考查应用性。

第32题突出考查实验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3.试卷难度有所增加,得高分不易。

主要体现在:①实验设计题的比重增加,而且非选择题设问减少,难度增加,答题要求提高,得全分不易,如第29、32题;②“原因”表述题分量增加,要求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第30、31、37、38题。

4.对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更为凸显。

如第29、30、31题,思维量大,有一定的难度。

考点新变化1.高频考点、次位考点考查并重,角度和形式灵活。

如对次位考点的考查体现在第3题、第6题、第30题等。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遗传相关题型的转变新奇。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部分的试题由以往的常考非选择题形式转变为选择题,如第4、5题;遗传题舍弃常见的考查形式,走向遗传规律的验证、实验设计的新角度、新方向,难度较大,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仍为压轴题。

3.知识源于教材,但对方法和思路的考查高于教材。

如第29题第(2)题中要求验证农作物对离子吸收的偏好性,可以借鉴和提炼人教版必修一教材P63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中离子吸收的实验思路和设计方法。

试题新亮点[创新题]第29题第(1)题中以氮元素为切入点串出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形式灵活,角度新颖。

考生对于分离定律并不陌生,但第32题第(2)题要求考生在不知显隐性、不知纯杂合的基础上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并写出思路和预期结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新颖性,此类试题能够反映出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的热宠题型。

[易错题]第2题综合考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三大重要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但发生场所不完全相同,转录和翻译常因关联紧密而被忽略其反应场所的不同。

2019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

2019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

2019全国卷Ⅰ生物试题分析一、试题总体分析(一)试题结构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Ⅰ卷试题设置为6道选择题、4道解答题及2道选考题,总分90分。

整体难度适中,简单题:中档题:较难题接近5:3:2 的比例。

(二)考察方向(1)知识点考察每道题对应的模块,涉及的课本知识的考查情况及在《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如下表:从上表可知选择题的考查内容和分布为:必修一两个选择题(第1题和第3题),分别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凋亡以及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

必修二两个选择题(第2题和第5题),分别考查遗传分子学基础DNA转录翻译和伴性遗传。

必修三也是两个选择题(第4题和第6题),分别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和种群增长曲线。

选择题在模块分布中比较均匀,整体难度不高,但题型比较新颖,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

非选择题跟近几年的高考题相比题型分布一致。

第29题共12分,考查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考查了植物激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实验设计。

第30题共8分,考查内环境和稳态部分的神经体液调节。

第31题共8分,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部分种间关系,考查形式也很传统。

第32题共11分,主要考查遗传计算,本题是学生一贯觉得难得分的题,因为遗传考查学生计算功底和平时遗传做题速度,本次高考遗传题相比往年难度有所下降,占分比值也有所下降。

选修1共15分,本次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没有涉及今年新加的选修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整体难度不大。

选修3共15分,主要考查基因工程,难度比以往的选修3难度小。

综上所述,2019年高考仍考查了高中的基础核心知识包括光合作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及伴性遗传、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同位素标记、蛋白质合成等。

在知识点考查范围,与往年类似,仅在选择题前三题,生物基础知识考查方面存在差异。

在知识点所占比重方面,与往年试卷比较,孟德尔遗传定律、植物种群、群落等仍占据一道选择题、一道大题,神经及激素调节、光合作用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变为一道选择题一道大题,而同位素标记结合DNA 转化、蛋白质合成所占比重减小,由一道大题变为一道选择题。

2019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含1-3及答案)

2019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及答案(含1-3及答案)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一、选择题(每个小题6 分,共36 分)1.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2. 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 和mRNA 的细胞裂解液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③⑤3. 将一株质量为20 g 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 光、矿质元素和水C.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4.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5. 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 型。

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 )位于X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 b 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6. 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 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结构内容分值分析(附答案解析)(全国卷Ⅰ)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结构内容分值分析(附答案解析)(全国卷Ⅰ)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结构内容分值分析(全国卷Ⅰ)一、总体评价能力立意,突出考查核心基础知识是今年高考典型特点,体现了《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中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要求。

同时试卷也体现了高考试题稳定性一面,题型分布保持稳定,考生比较适应,便于发挥。

二、知识与能力考查分布试卷分为6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必考题)和2道二选一非选择题(选考题),主要考查核心基础知识和四大能力(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具体考查内容和能力考查分布见下表:三、试题特点1、选择题主要承载核心知识的考查,同时注重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的考查。

第1题,以细胞凋亡切入,考查细胞凋亡定义和意义,以及与细胞坏死之间的区别,侧重核心知识考查;第2题,体外蛋白质的合成切入,考查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条件的相关知识,侧重核心知识考查;第3题,以植物质量增加切入,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及其物质循环和矿物质的吸收相关知识;第4题,以兴奋的两种作用方式切入,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侧重核心知识考查和信息获取能力;第5题,以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高等植物为切入点,考查遗传定律、伴性遗传,侧重核心知识考查;第6题,以异养型细菌培养为基础,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基础知识及信息获取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2、非选择题主要承载四大能力(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同时考查核心基础知识掌握。

第29题,在信息获取能力的基础上,考查光合作用知识实验与探究能力; 第30题,在信息获取能力的基础上,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第31题,在信息获取能力的基础上,考查生态系统的的基础知识;第32题,考查遗传规律的综合运用能力;二选一的非选择题:37题和38题,侧重考查选修基础知识。

2016-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分析(全国卷Ⅰ)2016-2018年高考生物考点分布及分值分析(全国卷Ⅰ)四、准高三学生复习建议今年的高考已经过去,对试卷的分析,主要是让明年高考的同学们知道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加强学科科学素养考查-能力立意,重点考查核心基础知识),从而进行针对性复习,提高高三复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