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平衡组织观察

合集下载

实验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3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认识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了解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规律。

.二、概述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和分析铁碳材料性能的基础,所谓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条件下(退火状态,即接近平衡状态)所得到的组织。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Fe -Fe3C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图1-1所示)。

图1-1 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主要是指碳钢和白口铸铁组织,其中碳钢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其显微组织密切有关。

此外,对碳钢和白口铸铁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Fe-Fe3C相图的理解。

从Fe-Fe3C相图上可以看出,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这两个基本相组成。

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用侵蚀剂显露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

1.工业纯铁(C<0.02%),显微组织是单相铁素体,如图11.1。

2.碳钢随含碳量不同可分为:亚共析钢(含C<0.8%);共析钢(含C:0.8%),过共析钢(0.8%<含C<2.06%)。

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由于试片浸蚀后表面具有珍珠的光泽,故称为珠光体,其显微组织如图11.2图11.1 图11. 2材料:工业纯铁材料:T8(0.8%C)处理方法:退火热处理方法;退火腐蚀剂:4%HNO3,酒精溶液腐蚀剂:4%HNO3,酒精溶液显微组织:铁素体(白亮块是晶显微组织:珠光体,(白亮基体粒,黑线是晶粒边界) 是铁素体,细夹条是渗碳体)放大倍数:100×放大倍数;400×图中的白亮基体是铁素体,细夹条是渗碳体,黑线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

如放大倍数低或片层过薄时,则看不到片层结构,而呈暗黑色块状物。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由铁素体与珠光体组成。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铁碳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其性能与组织密切相关,而组织的形成与平衡相变过程密切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形成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实验一:样品准备科学家们准备了一系列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样品,按照质量百分比控制了碳含量在0.02%到6.7%之间。

样品制备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样品的纯净度,避免其他杂质的影响。

实验二:样品加热处理将样品置于高温炉中,进行加热处理。

加热过程中需控制加热速率,以免样品出现不均匀加热的情况。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科学家们可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热处理过程。

实验三:金相显微镜观察经过加热处理后的样品,科学家们使用金相显微镜进行观察。

金相显微镜是一种特殊的显微镜,可以通过对样品进行酸蚀或电解抛光等处理,使得样品表面显露出不同的组织结构。

通过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可以了解铁碳合金的相变规律和组织形成机制。

实验四:相图分析除了金相显微镜观察外,科学家们还进行了相图分析。

相图是描述材料相变行为的图表,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不同组分和温度条件下的相变情况。

通过对铁碳合金的相图分析,可以确定相变温度和组织形成的规律。

实验五:数据分析与总结科学家们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

他们对不同成分和温度条件下的铁碳合金组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比较,找出了组织形成的规律。

同时,他们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验证了实验观察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观察,科学家们对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发现,铁碳合金的组织形成与碳含量、温度和冷却速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不同条件下,铁碳合金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如珠光体、渗碳体、马氏体等。

这些组织结构的形成直接影响着铁碳合金的性能。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的结果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同时,也为铁碳合金的合金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铁碳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是了解其性质和应用的基础。

本文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铁碳相图、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表征方法和其微观结构。

一、铁碳相图铁碳相图是用来描述铁碳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相组成和组织形态的图表。

在铁碳相图中,纵坐标代表温度,横坐标代表碳的含量。

铁碳相图的铁基部分是由α铁和γ铁组成的固溶体区域,随着温度的升高,γ铁的比例逐渐增加。

铁碳相图中还包括铁碳化合物的区域,包括Fe3C和Fe2C两种化合物。

Fe3C是铁碳化合物中最重要的一种,也是铁碳相图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

在铁碳相图中,α铁和Fe3C之间的线称为共析线,表示这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形成的组织为珠光体。

铁碳相图中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组织形态,例如珠光体+渗碳体的奥氏体、珠光体+耐热铁素体的混合组织等。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表征方法包括金相分析、显微组织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其中,金相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

金相分析需要进行金相样品的制备,首先是将样品打薄或抛光,使其表面光滑,然后进行腐蚀,使得组织结构得以显现。

显微组织分析可以增加对样品的了解和理解,对于铁碳合金的深入研究非常有帮助。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可以进行更为精细的结构分析,可以分析材料中微观结构的分布和组成,对铁碳合金的机械性能和工艺制备有较大的帮助。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中,包含了多种微观结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珠光体、渗碳体和贝氏体。

珠光体是铁碳合金中最为普遍的组织形态,其由铁素体和Fe3C交替构成,呈现出光泽和条纹状。

渗碳体是由碳元素在铁中扩散形成的一种组织形态,通常出现在低碳铁碳合金中,具有均匀光泽。

贝氏体是由铁素体和Fe3C组成的一种组织形态,常常出现在高碳铁碳合金中,具有相对较大的强度和韧性。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目的:了解铁碳合金的组织特点,并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分析结构的能力。

实验原理:铁碳合金是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

在不同的温度和成分条件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也会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同时其机械性能也会有所不同。

在铁碳相图中,铁和碳在不同的温度和成分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相。

其中,铁的晶体结构分为两种: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铁素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铁亚铁素体)。

铁素体在低温下稳定,铁亚铁素体在高温下稳定。

在铁碳相图中,铁素体和铁亚铁素体通过共存界线连接,这条共存界线就是相图中的温度-碳浓度曲线。

当铁碳合金在共存界线以下的温度和碳浓度范围内冷却时,就会形成铁素体和渗碳体(如珠光体、针状体、片状体等)。

当铁碳合金在共存界线以上的温度和碳浓度范围内冷却时,就会形成铁素体和铁亚铁素体共同组成的珠晶体。

实验材料:1. 转变片铁素体组织的中碳钢样品2. 中碳钢样品,经淬火后火焰退火的试样3. 金相显微镜4. 砂纸、细砂布、砂轮等抛光材料实验步骤:1. 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转变片铁素体组织的中碳钢样品。

首先需要对样品进行磨削和抛光,得到一个平坦而光洁的表面。

然后,放入金相显微镜中观察样品的组织结构。

3. 对样品进行组织分析,包括晶粒大小、相的类型和比例等。

4. 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和结论等。

实验结果: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可得到如下实验结果:转变片铁素体组织的中碳钢样品:样品组织结构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共存。

珠光体呈现出针状、块状和片状等不同形态,晶粒相对较大。

实验分析:铁碳合金的组织结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合金元素的成分、温度、时效工艺等。

金相显微镜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样品的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对样品的组织分析来了解不同工艺条件下铁碳合金的组织特点和性能。

在本实验中,转变片铁素体组织的中碳钢样品和淬火后火焰退火的中碳钢样品的组织结构不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的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的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的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简介
本实验旨在分析一块铁碳合金材料的平衡组织,观察它们在断口以及深度位置所呈现
的组织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力学性质提供参考。

实验设备
本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立体观察显微镜(OM)、圆锥材料磨床、磨床磨具(橡胶滚珠磨头)。

实验程序
1. 使用特定工具将试样轴状材料磨削至任意一侧,精磨厚度至0.1mm,以清晰地观察断口及深度位置的组织结构;
2. 断口的OM观察和测量;
4. 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给出相应的报告。

实验结果
1. 断口的OM观察:实验结果显示,铁碳合金在断口处具有大量的析出相,表现为类
囊状的析出物,呈不规则分布;
2. 深度位置:深度位置OM观察到,深度位置相对来说更加均匀,析出物分布较为均匀,析出物具有小尺寸细腻的类囊状,以及大尺寸的类棒状。

总结
本实验采用显微镜等设备,观察和测量了一块铁碳合金材料的平衡组织,并给出相应
的报告。

实验结果证实,铁碳合金在断口处表现出大量的析出相,析出相呈不规则分布;
而在深度位置,析出物呈现在尺寸较小类囊状,以及尺寸较大类棒状。

本实验所得结果,
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其力学性质提供有力参考。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变化:实验观察与分析铁碳合金是一种普遍用于制造机械零件的金属材料。

在不同的加工和热处理条件下,铁碳合金的组织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变化,探究其平衡组织的形成条件和特征。

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常见的金相显微镜观察技术。

所用样品为铁碳合金薄片,加工后表面打磨光洁,试验中分别在600°C、700°C和800°C 温区下加热处理,时间分别为1、3、5小时。

加热结束后,将样品拿出冷却,制作成金相样品,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的组织。

实验结果:
经观察,不同加工条件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形成和变化过程如下:
①在600°C温度条件下,热处理1小时后,铁碳合金的组织为珠光体;
②在700°C温度条件下,分别热处理1、3、5小时后,铁碳合金的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共存;
③在800°C温度条件下,热处理1小时后,铁碳合金的组织为铁素体;
经过3小时、5小时的加热处理,铁碳合金的组织均为铁素体。

实验分析: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受到加工温度、时间和碳含量的影响。

本实验中,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铁碳合金的珠光体逐渐转变为铁素体。

这是由于铁素体比珠光体更具稳定性,因此在高温下更容易形成。

同时,铁素体的塑性、韧性和硬度也与珠光体不同,不同的铁碳合金组织结构也影响着其性能和用途。

结论: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加工条件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变化,得出了铁碳合金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形成平衡组织的条件和特征。

这对于了解铁碳合金的性能与应用、指导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报告23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报告23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报告23铁碳合金是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其性能取决于其组织结构。

本实验通过观察铁碳合金在不同加热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变化,探究其平衡组织规律。

一、实验原理1.1 铁碳相图铁碳相图显示了铁碳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结构和相变,是研究铁碳合金组织演变和性能改善的基础。

铁碳相图的主要特征是石墨化、珠光体和渗碳体三种组织结构,在不同温度下转变。

1.2 平衡组织和非平衡组织平衡组织是铁碳合金在经过充分时间和空间的均匀热处理后,形成的稳定相组织结构。

非平衡组织则是在较短时间内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形成的组织结构,不具有稳定性。

二、实验步骤2.1 样品制备选取未经处理的高碳钢,将样品切成长2cm、宽2cm、厚2mm的板材,并用细砂纸将表面清理干净。

加热镊夹住样品,用烧瓶烧热,观察样品的颜色和组织结构变化。

可以在加热过程中把样品从火焰中取出,在氧化性气体中冷却,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

2.3 组织结构分析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和拍摄样品的组织结构。

根据图像测量工具,测量颗粒大小、颗粒间距、组织形态等数据,分析组织结构变化规律。

三、实验结果3.1 不同温度下的组织结构在室温下观察样品,可以看到其表面有黑色的氧化物,切割后,可以看到均匀的珠光体组织。

当样品加热到400℃时,珠光体逐渐消失,替代它的是均匀分布的石墨化组织。

随着加热时间和温度的不断增加,石墨化组织逐渐变大,颗粒形状部分变细,其间距逐渐增大。

当样品加热到800℃时,出现了渗碳体组织,随着加热时间的继续增加,渗碳体的数量增加,逐渐取代了石墨化组织,形成了均匀的渗碳体结构。

在不同温度下,铁碳合金的组织结构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变化规律。

在室温下,铁碳合金中的珠光体组织相对稳定,颗粒较小,位置分布比较均匀。

当样品加热到400℃左右时,珠光体逐渐消失,被石墨化取代。

在石墨化温度范围内,颗粒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是个体之间的间距和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当温度进一步升高到800℃时,渗碳体开始出现,它们的形状与大小我与石墨化时一样,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随机,成为主导组织,石墨化组织逐渐消失。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铁碳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其平衡组织对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平衡组织观察是通过对铁碳合金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以了解其组织结构和相变规律的研究方法。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主要包括铁素体、珠光体和渗碳体。

铁素体是铁碳合金中最基本的组织,其由纯铁和少量的碳组成,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珠光体是一种由铁素体和碳化物组成的复合组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渗碳体是一种碳浓度较高的组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进行。

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精细的制备和腐蚀处理,以便清晰地观察到各个组织相的形貌和分布情况。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相变规律和力学性能。

在加热过程中,铁碳合金会经历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渗碳体的相变过程。

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晶粒的长大、相界面的变化和碳的扩散等现象,这些变化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平衡组织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碳含量下的铁碳合金的组织结构差异。

当碳含量较低时,铁碳合金主要由铁素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当碳含量逐渐增加时,珠光体的含量逐渐增加,硬度和强度也逐渐提高;当碳含量进一步增加时,渗碳体开始出现,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

平衡组织观察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热处理条件下铁碳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参数,可以使铁碳合金的组织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快速冷却可以使铁碳合金中的珠光体相转变为奥氏体相,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而缓慢冷却则有利于珠光体相的形成,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可加工性。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是研究铁碳合金组织结构和相变规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铁碳合金样品的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不同碳含量和热处理条件下的组织演变规律,为优化铁碳合金的制备工艺和改善其性能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认识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了解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规律。

二、实验原理
碳钢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钢铁材料性能的基础。

碳钢合金平衡状态的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其相变过程均按相图进行,因此可以根据该相图来分析碳钢合金的平衡组织。

如图1所示,含碳量小于2.11%的合金为碳钢,含碳量大于2.11%的合金为白口铸铁。

所有碳钢
C)这两个基本相所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组织均有铁素体(F)和渗碳体(Fe
3
组成。

只是因含碳量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及分布形态有所不同,因而呈不同的组织形态。

图1铁碳平衡组织图
1)铁素体碳溶于α-Fe晶格问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用符号F表示。

其组织和性能与纯铁相似,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而强度与硬度较低。

C。

2)渗碳体渗碳体是碳和铁以一定比例化合成的金属化合物,用分子式Fe
3
硬度高(HBW=800),塑性和冲击韧度几乎为零,脆性很大。

3)珠光体由铁菜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用符号P表示。

其力学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强度较高,硬度适中,有一定的塑性。

4)莱氏体是铁碳合金中的共晶混合物,即碳的质量分数(含碳量)为4.3%的液态铁碳合金,在1480摄氏度时,同时从液体中结晶出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为莱氏体,用符号Ld表示。

由于奥氏体在727℃时转变为珠光体,故在室温时莱氏体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

为区別起见将727℃以上的莱氏体称为高温莱氏体(Ld),727℃以下的莱氏体称为低温莱氏体(L'd)。

莱氏体的性能与渗碳体相似,硬度很高塑性差。

三、实验材料
材料名称成分处理过程浸蚀剂
工业纯铁<0.02% C 退火4% HNO 3 酒精溶液亚共析钢0.2% C 退火4% HNO 3 酒精溶液
亚共析0.4% C 退火4% HNO 3 酒精溶液
共析钢0.8% C 退火4% HNO 3 酒精溶液过共析钢 1.0% C 退火4% HNO 3 酒精溶液
1.2% C
过共析钢 1.2% C 退火碱性苦味酸钠
亚共晶白口铁C<4.3%铸态4% HNO 3 酒精溶液共晶白口铁C=4.3%铸态4% HNO 3 酒精溶液过共晶白口铁C>4.3%铸态4% HNO 3 酒精溶液
四、组织观察
1)工业纯铁(C<0.02%) ,显微组织是单相铁素体(F),如图1。

2)碳钢随含碳量不同可分为:亚共析钢 (含 C<0.77% );共析钢 (含 C:
0.77% ),过共析钢 (0.77%<含 C<2.11% )。

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由于试片浸蚀后表
面具有珍珠的光泽,故称为珠光体,其显微组织如图 2
图1 图2
材料:工业纯铁材料: T8(0.8% C)
处理方法:退火热处理方法;退火
腐蚀剂: 4%HNO
3酒精溶液腐蚀剂: 4%HNO
3
酒精溶液
显微组织:铁素体(白亮块是晶显微组织:珠光体,(白亮基体粒,黑线是晶粒边界)是铁素体,细夹条是渗碳体)
放大倍数: 100×放大倍数; 400×
图中的白亮基体是铁素体,细夹条是渗碳体,黑线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

如放大倍数低或片层过薄时,则看不到片层结构,而呈暗黑色块状物。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由铁素体与珠光体组成。

铁素体是碳在α-Fe 中的固溶体,其组织是白亮色。

在亚共析钢中,随含碳量的增加铁素体量逐渐减少,如图3至共析成分时铁素体量接近于零,而形状亦由颗粒状逐渐变成网状分布于珠光体周围。

珠光体的量则随含碳量的增加逐渐增多,至共析成分时全部为珠光体组织。

过共析钢的显微组织由珠光体和网状渗碳体(二次渗碳体)组成。

渗碳体是碳和铁的化合物 (Fe
3
C含碳量为6.67% )。

在过共析钢中,随含碳量的增加渗碳体的量增多,如图4。

图3 图4
材料:20钢(0.2%C)材料: T12(1.2% C)
处理方法:退火热处理方法;退火
腐蚀剂: 4%HNO
3酒精溶液腐蚀剂: 4%HNO
3
酒精溶液
显微组织:珠光体(暗黑色块状)显微组织:珠光体 (暗黑色基体)铁素体(白亮色)渗碳体(白亮色细网)放大倍数: 100×放大倍数; 200×
3)白口铁亦随其含碳量不同而分为亚共晶白口铁(2.06%C~ 4.3%C) ,共晶白口铁(4.3 %C);过共晶白口铁(4.3% C~6.67%C)三种。

共晶白口铁的显微组织全部是莱氏体。

含碳4.3%C 的铁水冷到1147℃时产生共晶转变,形成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称莱氏体。

随温度的继续下降,莱氏体中的渗碳体不发生变化,而奥氏体则和过共析钢一样沿奥氏体晶粒边界析出二次渗碳体(与莱氏体中的渗碳体连在一起,在显微镜下分辨不出来)。

而奥氏体的含碳量将沿ES 线逐渐减少,冷到 727℃时,剩余的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因此其室温组织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的莱氏体称为变态莱氏体。

其显微组织如图5 。

亚共晶白口铁在1147℃产生共晶转变后,由初生奥氏体和莱氏体组成。

初生奥氏体和莱氏体中的奥氏体,在随后冷却过程中,将因析出二次渗碳体而含碳量逐渐降低,至727℃时奥氏体含碳量降到0.8%而转变成珠光体。

因此亚共晶白口铁室温的显微组织是变态莱氏体与珠光体组成如图6,在亚共晶白口铁中莱氏体的相对量将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多。

过共晶白口铁在高温时由初生(一次)渗碳体与莱氏体组成。

一次渗碳体在随后冷却过程中不再发生相变,故其显微组织(在室温时)由白亮的条状一次渗
碳体与莱氏体组成如图 7,一次渗碳体的相对量将随过共晶白口铁的含碳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多。

图5 图6
材料:共晶白口铁(4.3%C)材料:亚共晶白口铁
处理方法:铸造热处理方法;铸造
腐蚀剂: 4%HNO
3酒精溶液腐蚀剂: 4%HNO
3
酒精溶液
显微组织:渗碳体(白亮基体)显微组织:珠光体莱氏体(黑色长条状)莱氏体放大倍数: 100×放大倍数; 100×
材料:过共晶白口铁
处理方法:铸造
腐蚀剂: 4%HNO
3
酒精溶液
显微组织:渗碳体(白亮大条)
莱氏体(基体)
放大倍数: 100×
图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