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综评研究性课题研究范例

综评研究性课题研究范例

综评研究性课题研究范例引言综评研究性课题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以某综评研究性课题为例,探讨了研究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然而,传统的环境保护措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并不适用,因此,寻找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某种新型环境保护技术的可行性,以期提供一种更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

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研究者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了解当前环境保护技术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实地调研:研究者深入实地考察了某个污染严重的地区,了解具体的污染情况和当地环保措施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现实背景和实证数据。

3.实验设计:根据前期的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结果,研究者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新型环境保护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4.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研究者评估了新型环境保护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效果,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和结果验证。

5.结果验证:为了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研究者进行了多次重复实验,并通过对比和对照实验组来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经过以上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研究者得出了以下研究发现:1.新型环境保护技术在某地区的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

2.新型环境保护技术相比传统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可以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新型环境保护技术不仅适用于当前状况下的污染治理,还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在长期的环境保护中也具有潜力。

结论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等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环境保护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研究发现,该技术在某地区的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综合评价研究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综合评价研究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综合评价研究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水污染治理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水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应用先进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简介水污染治理技术是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减少、消除水体中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质的含量,使水质恢复到合理的水平,从而达到保护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到生物方法的转变,如化学沉淀、生物滤池、生物膜反应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水污染治理技术不断涌现,比如纳米技术、超滤技术和电化学技术等。

二、综合评价指标在对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综合评价时,需要考虑一系列的指标,以综合评估技术的效果和适用性。

其中包括技术效率、经济性、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接受度等方面的指标。

1. 技术效率技术效率是评价一种水污染治理技术在去除污染物方面的能力。

该指标可以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现场应用来评估。

一种高效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应具有高度的去除率、短时间的处理周期和稳定的处理效果。

技术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改进反应器设计、优化操作条件和增加辅助设备等方式实现。

2. 经济性经济性是评价一种水污染治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包括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等方面的考虑。

一种经济性好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应具有较低的成本、良好的效益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经济性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和管理措施等方式实现。

3. 环境效益环境效益是评价一种水污染治理技术对环境影响的指标。

该指标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和减少能源消耗等方面的考虑。

一种环境效益好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应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水资源的消耗。

环境效益的提高可以通过改进工艺流程、采用清洁能源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等方式实现。

综合评价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

激励性评语让学生更自信论文摘要:从转变教师观念和家长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激励性语言等方面入手,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完善自我,建立自信,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科学评价体系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还是对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

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念,应用新型的教育评价方法,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改革,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

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在发展上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广大教师的育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改变了过去生硬、呆板、单一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评语评价有着其他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激励性评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奋发向上,激励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

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课堂,如何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呢?教学中的交流式课堂评价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奋进,所以,写好评语,极为重要。

课堂上,教师用充满爱心、饱含真诚的声音,和学生们互动交流;用智慧的语言、适时的点评启迪学生的心智,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勃勃生机。

这样的课堂,就像我们的社会,有爱,才能有效地交流,才能构建出和谐。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作用。

综合评价论文

综合评价论文

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快乐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新教育的实施,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除了原有的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思想品质和学习品质的养成。

所以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评价方式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

新的评价理念更侧重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求教师改善评价方式,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每一个学生,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使评价准确、公正、科学,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在我的班级里,我更注重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确保孩子参与到评价中来,努力挖掘自评与他评过程中的教育功能;评价方法积极,突显了以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为目的的激励性;评价角度和内容多元化,在关注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同时,重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心理品质的引导。

一、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参与,应采取学生熟悉的、活泼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评价的效果,从而达到评价目的。

我在班级平时开展“我是金银铜星”“苹果乐园””等有趣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和生活过程中自己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展示在这些评价平台上,以时刻督促自己前进的脚步,成为同学们成长的见证。

学期末通过颁奖的形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便于清晰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水平,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多种能力。

此外,平时我还给孩子自己评价作业的机会,每次孩子的作业除了老师给出等级外,孩子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评价,如“画小彩旗”“画小笑脸”等,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有效。

二、评价方法积极。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应运而生。

中小学阶段对其进行综合性素质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助于学生多方位发展,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更科学、更健全、更有激励性的评价体系。

此研究旨在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各个方面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培养能力,促进多元化发展。

改变传统评价学生模式,促进提升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评价综合素质学生一、研究目前教育现状教育部早在2002年就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综合评价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中小学生的综合评价是全面反应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很多学校的传统评价和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他们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只追求荣誉和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因此,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健康,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的人,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已迫在眉睫。

二、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打破传统评价和考试制度,突破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发展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成为一个真正健康,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

三、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标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其中“素质教育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

但是这些评价都缺少一个评价标准,因此评价出来的结果并不科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

综合素质评价即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中小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实践、创新”这六大方面进行比较和测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研究生论文综合评

研究生论文综合评

研究生论文综合评综合评语,____字,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研究生论文的综合评语需要结合具体的论文内容和质量进行评价。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综合评语,供参考:综合评语:这篇研究生论文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论文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论证严密。

笔者认为,这篇论文在理论分析、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和创新思考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突破,但也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

首先,在理论分析方面,作者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归纳,并对问题进行了准确的定位。

但在一些关键的理论定义和解释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另外,在理论框架的构建和理论分析的逻辑推理方面,可以更加严密和精确,以增强论文的学术深度和逻辑严谨性。

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作者选择了适合的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研究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也相对可行和科学,但在样本的选择和数据处理的细节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说明。

此外,在研究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可以考虑更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效度。

另外,在结果分析方面,作者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总结。

但在结果的数据描述和图表展示方面,可以更加清晰和直观,以提升读者对结果的理解和接受度。

同时,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和解释,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探讨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和启示。

最后,在创新思考方面,作者对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观点,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思考。

但在创新思考的建构和逻辑推理方面,可以更加清晰和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此外,在创新思考的可行性和实施方面,可以给出更加具体和实际的建议,增强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总体而言,这篇研究生论文在问题研究和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笔者认为,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优化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加强理论分析和方法设计,提升结果分析和创新思考,以增强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研究价值。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论文】摘要: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

核心素养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有教育就有评价,如何让教育的过程与效果可评可测是本文的主旨。

以2018新高考为背景,在初中阶段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育;综合素质评价一、问题的提出(一)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在面对21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时,各国际组织、主要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特征,分别形成了几种典型的价值取向。

例如,美国以社会职业需要为价值取向,新加坡以品德为价值取向来构建核心素养框架。

核心素养最早是1997年由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提出来的。

2002年欧美提出,2005年中国台湾提出,2006年美国提出,2009年日本提出。

从国际经验出发,我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构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与框架。

2014年4月8日,中国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若干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

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正式发布。

核心素养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如下图所示)。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二)综合素质评价对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和意义素质教育是根,核心素养是干,综合素质是果。

资深教育家、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说通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体系,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一致,是一个整体。

指导教师对论文的综合评价

指导教师对论文的综合评价

指导教师对论文的综合评价指导教师对论文的综合评价【精选篇】1. 作品充分体现所学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扎实性,线条细腻,结构严谨,构思独特,整体效果良好。

但是,整体设计仍然缺乏创新精神,基本符合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

2.学生在设计中主动与老师交流设计思路和创意来源,能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作品主题鲜明,基调清晰,整体设计合理。

设计缺乏创新的东西,没有展现出自己的设计水平。

3.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

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4.该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一般,能收集到有关考试制度的信息。

在写作过程中,他基本能综合运用考试制度的知识,综合分析考试制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

文章长度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基本完整,层次结构一般,要点集中在一定的逻辑上,但缺乏个人见解。

题目基本一致,论点比较突出。

讨论可以更好地为论点服务。

5. 语言表达一般,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一般;未见明显抄袭现象。

6.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能达到综合培养目标,难度较小,工作量较小。

论文的主题是一般性的。

7.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

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

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8. 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9. 在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和论文的撰写。

程序能正确的运行,界面安排合理,论文符合要求。

10.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难度,工作量较大。

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学毕业论文题目: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和应用—以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为例院(系): xxxxxxxxxxxxxxxxxx年级: xxxx级专业:统计专业班级: xxxxx(x)班学号: xxxxx姓名: x x x指导教师: x x x完成日期: xxx年xx月xx日目录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现有综合评价方法的归类和比较 (4)3.1定性分析研究 (4)3.2定量分析 (4)3.2.1多元统计方法 (4)3.2.2运筹学评价方法 (5)3.2.3系统工程评价法 (6)3.2.4智能化评价方法 (6)4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镇化水平模糊综合评价 (7)4.1选取的指标及原始数据 (7)4.2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7)4.3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7)4.4计算城镇化指标的模糊矩阵 (8)4.5评价结果 (9)5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 (10)5.1因子的提取 (10)5.2因子旋转 (10)5.3计算因子得分 (10)6城镇化水平评价效果对比与启示 (12)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3)摘要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由原来的统计学、管理学和系统工程理论拓展到一些新兴的学科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神经网络技术等也都引入到综合评价的研究中来。

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的收集整理对各种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归类和比较。

以城镇化水平为例,收集数据,选取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北京、天津、辽宁、上海等八个省份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排序。

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评价排序均为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福建、陕西、湖南、四川,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在测度城镇化发展水平具有同样的效用。

但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对象,在综合评价中,应该通过对比选择最优。

关键词: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城镇化水平Abstract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more widely, from statistics, management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extended to the study of emerging disciplines such as fuzzy math, gray system theory and 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range of evaluation methods are classified and compared by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collected.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for example, collect data,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of the eight provinces of Beijing, Tianjin, Liaoning, Shanghai, sort, select the AHP and Factor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methods of evaluation sort are Shanghai, Beijing, Tianjin, Liaoning, Fujian, Shaanxi, Hunan, Sichua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HP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have the same effect.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 have different applicable conditions and objects, you should choose the best by compar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Key word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ctor Analysis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科学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各类问题的思考从分析拓广的了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方法是一个多学科边缘交叉、相互渗透、多点支撑的新兴研究领域,最初的研究是从统计学、管理学和系统工程理论角度着眼的,近些年,一些新兴的学科如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神经网络技术等也都引入到综合评价的研究中来。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吸引理论工作者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用于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各种方法出发点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适用对象不同,又各有优缺点,以至人们遇到综合评价问题时不知该选择哪一种方法,也不知评价结果是否可靠。

1.2目的及意义本文在收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阅读相关书籍,对各种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归类和比较。

收集数据,选取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对北京、天津、辽宁、上海等八个省份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排序。

通过对两种方法结果的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使用中的差异,及综合评价方法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综合评价技术已运用到各行各业,各行各业均需要进行评价,选用何种评价方法,如何评价,怎样打分更合理、更科学,怎样才能提高评价方法质量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值得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评价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对城镇化水平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其结果的差异性,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在综合评价方法应用方面给出合理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1)早在1888 年,开现代科学评价之先河者艾奇沃斯(Edgeworth)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考试中的统计学”中,就已经提出了对考试中的不同部分应如何加权。

(2)1913 年,斯皮尔曼(Spearman)发表了“和与差的相关性”一文,讨论了不同加权的作用,此文实际上已用了多元回归和典型分析。

(3)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控制论专家zadeh教授发表了著名的“FuzzySetS”的论文,标志着模糊数学的诞生。

由于在综合评价的实践中,待评对象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成为目前多指标综合评价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4)1974年,日本学者sugen提出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主观评判过程,Ralescu等把sugen。

定义的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的值域推广到整个正半轴[0,+∞)。

主成分分析,首先是由英国的皮尔生(Karl Pearson)对非随机变量引入的,而后美国的数理统计学家赫特林(Harold.Hotelling)在1933年将此方法推广到随机向量的情形团。

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思想从一开始就很好地为综合评价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5)20 世纪70-80 年代,是现代科学评价蓬勃兴起的年代。

在此期间,产生了多种应用广泛的评价方法,诸如ELECTRE法(1971-1977, 1983)、多维偏好分析的线性规划法(简记LINMAP,1973)、层次分析法(简记AHP, 1977)、数据包络分析法(简记DEA, 1978)、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方法(简记TOPSIS, 1981)等。

2.2 国内研究现状(1)庞皓、谢胜智最早引入多目标规划思想进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提出了后来生产很大影响的“功效系数法”钱昆润等曾经介绍了综合指数法、综合评分法等多种将多个指标综合成“单指标”的评价方法。

(2)刘亮、卢春恒则提出了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工业经济效益在环境评价等领域,综合指数法早在1960年代就有运用,并且在权数设计、合成方法与数值变换等方面,都有很多好的思路。

(3)随着经济效益综合评价问题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评价方法得到了应用。

可以这样说: 经济效益评价问题的研究直接催化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关注并研究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评价方法的应用领域也日益扩展,已经涵盖到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工程、医学、农业、军事等各个领域。

综上所述,国内外有很多学者研究综合评价方法,但国内的研究与国际上的研究进展相比,多属跟踪研究和具体性、经验性的总结。

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书籍,对综合评价法进行归类和比较,总结出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点和缺点。

并通过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3 现有综合评价方法的归类和比较目前国内外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已有几十种之多,但总体上可归为两大类:即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

前者多是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后者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如灰色关联度法、TOPSIS 法、主成分分析法等。

以下是对几种常见综合评价方法的概述:3.1定性分析研究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先前步骤,如概念框架、关键问题等的得出,并可以帮助理解和解释定量研究的结果,如解释注意、现象学。

对于研究目标属于“定性”-“是/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做”等,尤其尚不完全清楚、有分歧等时,或者研究过程与手段难以定量实现时均可选择定性分析。

常用的定性分析有专家评价法和Delphi评价法。

定性分析研究的优点不受统计数据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以减少因统计数据不足或不精确而产生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并且此类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利用专家的知识,结论易于使用。

但是这是一种以专家的主观判断为基础,依据专家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对评价对象做出总的评价的方法,评价中的随即因素影响较多,评价结果易受到评价人员主观意思的影响和经验、知识的局限,易带有个人偏见和片面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