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后感200字:《品三国》
《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品三国》《品三国》1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后,我对三国中的英雄有了新的认识。
就说曹操吧!以前,我对曹操的印象是残忍、凉血、奸诈、霸道、大胆又有智慧的“奸雄”,是一个十足的“”,其霸道和残忍程度,足以和狼戾贼忍、暴虐不仁的董卓相媲美。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充分的表达出了他的大胆;荀是曹操的头号谋士,想出过很多计策,帮曹操打了不少胜仗,和曹操出生入死,后来因为反对曹操不忠于汉室的行为而被赐死,这足以说明曹操是一个忘恩负义、凉血和残忍的人;建安第十六年,曹操讨伐西凉马超,用离间计使马超内部起了内杠,害的韩遂的手臂都被马超砍掉了,这不就说明了曹操是一个奸诈又有智慧的人吗?但看了《品三国》之后,我对曹操的印象有了大大的改观,他幽默,他豁达,它洒脱,他不拘小节、率真幽默,《品三国》中说:曹操他常常穿薄绸做的衣裳,带着一顶丝绸做的便帽去会见宾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顾忌,有时说到快乐出,便笑弯了腰,一头埋在桌子上的杯盘里,弄得帽子上都是汤汤水水,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曹操的不拘小节,率真幽默,在他征讨马超、韩遂时,和韩遂在战场上约见,韩遂的士兵都争先恐后的看曹操,曹操便大声说:“你们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没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只不过多了点智慧!”这话说的很实在,也很得意,表达出了他的幽默、豁达、洒脱。
我对三国里人物的重新认识还有很多,心中对他们的影响也有大大的改观,三国,这真是一曲英雄的赞歌!《品三国》2当我花费了一周的时间,再次读完易中天的《品三国》时,不得不说,这可比看三国演义有意思得多了。
此书中,作者不仅把好几本有关三国的资料都给结合在了一起,还增加了自己的想象,让三国中的人物都活灵敏现,他们心中的想法也一目了然。
同时,这本原汁原味的三国,就让我感觉到,想要理解历史,就必须读史书,而不是演艺。
比方周瑜和诸葛亮,周瑜事实上并不是被气死的,而是病故的;而孔明先生治理国家很有一套,但是出谋划策、神机妙算就值得商榷了。
品三国读后感八篇

品三国读后感八篇【篇一:《品三国》读后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看过了两遍,最近我又细细阅读了易中天写的《品三国》,有了更深的感触。
《品三国》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介绍了发生在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身边的一系列故事。
看过这本书后,我脑海中三国时期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逐渐丰满了起来。
在众多人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书中的曹操与我以前在《三国演义》中了解到的曹操有了很大的不同。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心狠手辣、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枭雄,是个纯粹的反面人物。
最典型的是曹操在逃亡途中,路过朋友吕伯奢家,朋友好心磨刀杀猪来招待他,曹操却起了疑心,没有弄清真相,就把吕伯奢一家老少全部杀光。
在知道自己错杀了朋友一家时,曹操竟然厚颜无耻地说: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人。
这样的例子在曹操的政治生涯中举不胜举,足以看出他是个真正的小人。
易中天老师则认为曹操固然有小人的一面。
如他因为许攸得罪了自己,不顾许攸曾是他的恩人,毫不犹豫地杀了他;荀彧原是曹操的大功臣,却因为反对曹操的某些举措,也被杀掉了。
但曹操也有儿女情长、宽宏大量的一面。
对一些恶毒攻击他的人,背叛了他的朋友,也都屡屡放过。
比如魏种,虽然倒戈跟随了张邈,后来被抓住后,曹操仍留了他的性命。
还有陈宫,本是曹的好朋友,后来反叛跟随了吕布,被曹操逮住后,死也不投降,曹操无奈之下只好杀掉。
但在陈宫死后不久,曹操不但帮他嫁了女儿,还赡养了他的母亲。
可以说,《三国演义》为了树立一个艺术形象,不惜笔墨,添加了许多情节,把曹操坏的一面充分表露出来了,呈现给读者一个完全的反面人物。
《品三国》则客观、公正、全面地介绍了曹操,写出了他的全部性格特点和他所取得的丰功伟绩。
我还通过上网了解到,曹操不但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
现在还广为传唱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就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由此看来,只凭一个方面就给人下定论是很片面的,每个人都会有美、善的一面,也会有丑、恶的一面。
《品三国》优秀读后感范文

《品三国》优秀读后感范文品三国读后感范文(一)《品三国》顾名思义是易教师对三国的见解,易教师以近代视角,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十分形象的为读者重现了三国时尔虞我诈、战火纷飞的场景。
而品这本书,使我对历史的好奇又一发不可收拾的萌发了出来。
易教师在这本书中花了不少的笔墨来阐述他对曹操的认识和看法。
曹操,无疑是三国中最让人难读懂的人,由他的性格就能看出,两种相对反面的性格能集于一身,但又不会觉得矛盾。
我对于曹操的认识,最开始似乎是林俊杰的《曹操》中那个“一心要那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的曹操,然后便是电视剧中那个阴险狡诈的小人。
然而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和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
我们总是学不会从两面来评价一个人。
而在这本书中,虽然很多人都说易教师是在“扬曹抑诸葛”,但我并不认同,先不说这只是易教师个人的看法,而事实上,他并没有说诸葛孔明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不如曹操,他只是在文字中更多的表现了对曹操的一丝偏爱。
而他也是从两面来评价曹操的,而不是只说了曹操的好。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后骂名最多,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
而我想说的是,曹操是奸臣没错,但他也的的确确是个英雄。
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一家之言品三国。
我合上书,望着窗外的绿树浓荫,我想,我的人生,也该由我自我来品。
你说呢?品三国读后感范文(二)刚刚翻开《品三国》,就被它开场白——大江东去的第一段话吸引住了: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三国,究竟应当是怎样的面目呢?如此神秘的话语,不禁想让我揭开《三国》的面纱。
《品三国》读后感(通用5篇)

《品三国》读后感《品三国》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品三国》读后感1昨天夜里,我在床上,我翻过了《品三国》的最后一页,之后带着满足的微笑合上了这本书。
《品三国》为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所着。
众所周知,这易中天教授曾在cctv的百家讲坛栏目上品过三国,而我也是在看了一集之后,就懒得再每天按时的一集一集的收看,便买来了书。
平心而论,作为女孩子,终究不是那么热爱历史的,而像《三国志》这些正史看起来自是没有三国演义这种野史有趣儿,所以我初时了解的曹孟德,是惨无人性的,小肚鸡肠的,忘恩负义的,风流花心的。
像杀他的大恩人许攸,还有那句超经典的“宁愿我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我”,还有纳张绣的婶婶为妾,逼得张绣不得不造反。
又把那些当时唾弃他是官宦家庭的所谓文人墨客封杀得一干二净。
天啊,照曹雪芹老爷爷的话说,曹操真是一无是处的,所以以前对曹操是真正的生恶痛绝。
看完品三国后,我又参考了一下三国志,才知道野史给曹操扣得大破帽子实在是有点……以前从来没有想过,曹操作为一名乱世枭雄,怎可能一无是处?若是他真的如三国里所述的那样不堪,那又怎么可能会有百十来个谋士跟着他一起共创大业?毕竟人家也需要选老板,跟着一个没有任何优点的人,又怎么可能出人头地,拯救苍生,统一大业?这些可是古代谋士们的心中大业。
由此可见,曹操并非一无是处。
之后参照很多史料,才发现,很多三国演义里所述并非实情。
首先,曹操在误杀人之后,并不是理所当然地冒出那么一句,而是挺愧疚的小声说道:宁愿我负人,勿让人负我。
而曹爷爷羊毫小笔一握,便轻而易举的把他变成了人人为之愤恨的大魔头。
其二,曹操虽然妾姬成群,却也是重感情之人。
由于夫妻口角,曹操正室定夫人回了娘家,曹操亲自去接,这对曹操而讲,实为不易。
还有他杀害许攸和那些文人,都是有原因的。
《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读后感《品三国》读后感1每当拿起了《品三国》这一本书的时候。
我就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四起的年代了。
三国争锋,三分天下。
蜀汉占人和,北魏占天时,东吴占地利,谁也不肯让谁。
我在这本书更是佩服诸葛亮的机智,关羽的万夫当之勇,刘备的仁义……这本书告诉了我做人不能太大意,骄傲。
这在三国中不止出现了一次。
官渡之战,袁绍七十万大军,而曹操仅有不足十万人马。
但这场却是曹操的不足十万人马胜利了。
还有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万大军却让东吴三万人马丢盔弃甲。
还有刘备的复仇之战,刘备不理解东吴的和好,最终还是一样的结果,刘备八十万大军又被陆逊烧得片甲不留,最终连刘备也气绝白帝城。
这场战斗最可惜了,刘备有诸葛亮,还有三员虎将:赵云、黄忠、马超。
可刘备太意气用事了,还不听诸葛亮的劝告,结果损兵折将还搭了自我的性命。
我喜欢读《三国演义》,我喜欢读《三国演义》中的人们斗智斗勇。
《三国演义》还告诉了我们处事要忍耐,不能太激动。
诸葛亮向魏军挑战,可是魏军闭门不应。
结果诸葛亮因为过度操劳,病死于五丈原。
而魏军保住了城池,最终收复了天下。
虽然最终让司马家族当了皇帝,可是这也是历史必然。
一个不太近如人意的结局,几分悲伤和惋惜。
深得民心的刘备没有赢,治国有方的.曹操和富有英雄气概孙权也没有赢。
谁也没有赢,如果说得利最多的,那就因该是处于水深火热的黎民吧。
也许这是的结局吧,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吧。
多少人在赞叹赤壁之战的壮阔,但又有多少人在惋惜这八十万魏军呢?恐怕没有多少吧,战争的代价就是生命。
我认为大家都因去读《品三国》,去a听听易中天先生的别样三国。
如果一个人能够读透《品三国》他办事必须会成熟得多,周详的多。
让我们回到当年,回到那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
《品三国》读后感2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豪杰。
在没落的东汉末年,三国九这样悄然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说它是一段历史,说它是一段演义,还是一幕精彩的话剧。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5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5篇)品三国读后感(精选5篇)三国名著以战争为主题,反映了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三国英雄人物。
经过短暂的读书活动,不妨来写一篇三国读后感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品三国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品三国读后感【篇1】看着他夸夸其谈、谈笑风生,将三国乱世品得有声有色。
在他的评点下,周公瑾成了我的偶像,关二爷成了我男神。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羽,易中天说关羽是个重情义的人,从三国的点滴中也能看出。
一是因为当关羽被俘曹营时,曹操给了关羽很多美女和财宝可是关羽始终没有下跪,但当曹操给了关羽一匹马——赤兔时,关羽跪下并道谢,曹操就很郁闷地问关羽:“你为何下跪?”关羽的理由让我捧腹大笑:“因为有了赤兔马我就能回到我哥哥(刘备)的身边了。
”他随后重重报答了曹操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难道这不是重情义的表现吗?还说,关羽为何被剃头匠称为祖师爷?因为都有一把刀啊!但关羽的刀是砍头的!说到那里,易中天教授自我也忍不住笑了,鬼明白为什么民间那么多古怪的传说。
关羽也被人捧为财神,易中天先生说,有一天关羽还能称为爱神!因为有一次关羽对曹操说:“我要是帮你打败了吕布,你要把那个女的嫁给我。
”打仗前一天晚上,关羽还特地跑来跟曹操强调此事。
虽然之后曹操抢了关羽的女人,可是他也被别人抢了东西——被诸葛亮抢了空城计的“发明权”。
易中天先生结合了历史各种原因:1、诸葛在城楼上弹琴你听得一清二楚,找个人将他射下来可好?2、你不打他,;围他那么个三四天,看他想干什么不也能够吗?从各种原因分析,诸葛的空城计是假的。
而曹操的空城计是真的,那是因为有一天他自我出门收麦子,吕布突然将军队开到他的城下,曹操一急,让他的家属在城楼上站岗,吕布一看这莺歌燕舞、娇声嗲气,再看见旁边有一个幽深的小树林,想曹操这老贼肯定把军队藏在小树林里了,于是撤回了自我的军队。
而第二天来,曹操还真的把伏兵埋在了树林里!易中天先生讲得惟妙惟肖,逗得我眼泪都笑出来了。
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读后感品三国读后感9篇品三国读后感篇1最近,读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重新让自己走进三国,找回几乎遗忘干净的三国故事的记忆。
与其中人物作又一次的近距离接触。
对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人物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其实以前我对枯燥的历史,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是有畏惧感的,但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有意思,特别是他常用现代的一些俗语和事例来解释三国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觉挺新鲜还很有趣:比如他把刘备这一帮人比作一个集团,认为刘备集团好比一个很有前途的民营企业,可惜缺少一个能干得CEO,搞不清自己得主打产品和营销路线,因此生意做得平平淡淡。
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职业经理人,可以让企业起死回生,但没有自己的'公司,他自己也不想当老板,所以他们两人就一拍即合了。
此外文中易中天教授对三国人物的复杂个性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作了非常细致的解说。
如“官渡焚书”,曹操表现出来的宽宏让很多人对曹操敬佩得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这在我们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是不是有所启示?《品三国》让我们了解到鲜为人知的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如果你对三国也有点兴趣,那也来读一读了《品三国》吧!品三国读后感篇2我很爱看《三国》,其中我喜欢智勇双全的姜维,喜欢求贤若渴的刘备,喜欢赵云的勇猛,更喜欢诸葛亮的'智慧。
说实话,我最敬佩的人是诸葛亮。
在书中,他有些仙风道骨,半仙半人,足智多谋,几乎百战百胜,极会调兵遣将,知天文,晓地理,神机妙算,几乎无所不通。
在《借东风》中,他先走一步,让周瑜计谋失败,同时还让吴军胜利,在华容道中他网开一面,这么多的事能是巧合吗?不,不能。
是他头脑中有一种思维和逻辑,有虚拟的事情结构。
最主要的是读书多,知道很多的知识才行。
在书中他还会些仙术呢。
我还很敬重徐蔗,是他推荐才能,要不然诸葛亮一生也等不到刘备,这就是“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很爱看《三国》,品《三国》,能悟出许多道理。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品三国读后感篇一暑假里我读了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国》,感想颇多。
这本书很吸引人,它的独到之处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我很欣赏这本书,它以《三国志》等正史为蓝本,而不是完全考虑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许多三国历史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曹操,他在人们心中是个大奸臣,篡位夺权,可那是他的儿子曹丕干的。
曹操屠过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许多欺负老百姓的权贵。
易中天老师给他的评价是一个奸雄,我觉得易中天老师的评价很客观。
可易中天老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就不完全同意了。
易中天老师说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发明家,并没有说他是军事家,我怀疑易中天老师是不是搞错了。
通过阅读《品三国》一书,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实,但我也很钦佩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好看的篇章。
易中天老师说火烧博望坡,空城计都是不真实的,但火烧新野是刘备的杰作。
诸葛亮最大的贡献是说服孙权,联吴抗曹。
诸葛亮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杰出的发明家。
他潜心钻研,发明了连发的弩。
不过我最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看完这本书后,我更深地了解了这两位三国历史人物。
此外,我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关羽。
关羽是一员虎将,可是他把荆州给丢了。
这个原因,通过易中天老师的分析,令我大吃一惊。
原来关羽也有缺点。
我以前一直认为关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
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樊城,虽然水淹七军,可过于轻敌,没想到,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
最后,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起被孙权所杀。
分析关羽这个悲剧人物失败的原因,易中天老师认为关羽这个人一是很骄傲,二是对部下太严,三是他太轻敌,做事疏忽大意。
他在离开荆州攻打樊城之前对自己的一个部下竟然这样说,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蝉,敌人一来能不投降吗?关羽为什么能当荆州守将呢?因为整个蜀军就他一人会训练水军,而且他文武双全,工作能力强,加之刘备过于信任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读后感200字:《品三国》
【篇一】
今天,我们先从一句话开始:“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
这是许劭对曹操的评价,不过曹操到底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读完《品三国》我终于有了答案。
曹操是一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他奉天子令诸侯,官至丞相。
三
分天下已有其二。
并且他选贤任能,郭嘉、贾诩、典韦、张辽等尽收
麾下,称霸北方,这样的魄力谁能不为之感叹。
曹操是一个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他曾规定马不能够踩到农民
的麦子,否则就有杀头之罪。
有一次他的马突然受惊踩到了农民的庄稼,为了让大家了解规定命令的重要,打算自杀,幸得众将劝说才以
割去自己的胡子以示惩罚,这样一个仁心并且从自己做起的人,怎么
能不令人佩服。
因而读完《品三国》我真正的了解了这样一个人,曹操真是一个
拥有智慧的政治家,军事家,许劭对他的评价一点都不为过。
【篇二】
最近,期末考试考完了,老师发了一本叫《依法治国学法守法》
的一本书,回到家后,我便开始读了起来,本来我想:应该我不大懂,不过开始读的时候,里面的图画、文字和一些故事和事故吸引了我。
伴着我们现在的社会持续发展,一些不好、不健康的东西进入了
我们美丽的校园里面,让我们小学生们变坏实在是太容易了,现在,
有的同学和其他同学打架、骂人、说脏话,甚至有些同学还会偷东西,让还是小小年纪的我们,染上了很多的恶习。
如果不即时被发现然后
改正的话,那将来长大了,走上社会会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呢?我想,肯定很严重!所以我们小学生现在要学法,要做一个明白学法、
守法、懂法的合格的少先队员,减少甚至避免违法、犯罪的现象发生
在我们的社会上!
我们不论小孩还是大人,都应该踏踏实实地走好我们人生的每一步,自爱自重,学会保护自我!
【篇三】
《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的玛特﹒艾﹒季诺夫人写的,此书讲的
是狐狸列那捉弄别人的一个个小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列那狐偷
鱼的故事了。
列那狐很饿,就出去找吃的。
他闻到随风传来的一阵鱼味,发现
有一辆装着鱼的马车驶来。
他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躺到马
路上装死,鱼贩贪图他那身值钱的狐狸皮,便将列那狐扔到了到车厢
里的鱼筐边。
列那狐趁机吃了个饱,还用绳子串了几十条鱼带回家给
妻子和孩子吃。
从这个故事里,列那狐充分体现了他的聪明才智。
从另一个方面
来说,鱼贩的贪婪也让我印象深刻,能够说完全是鱼贩引狼入室,让
自己白白损失了很多鱼。
列那狐爱捉弄别人,也很狡猾,最后终于反悔,并救了狮王两次。
我为列那狐感到高兴,一是因为他真心悔过了。
二是因为他得到
了狮王的信任。
我也认为人不能随意骗别人,骗几次别人就不相信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