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检测标准
味精掺假检测

实验二味精掺伪实验
一、味精中掺入食盐的检验
(1)感官鉴别: ①色泽:掺入食盐的味精,色泽灰白,不透明,无光泽。
②形状:食盐颗粒子,呈长形。
③口尝:入嘴尝之,舌头发咸。
(2)化学检验:每一种规格味精中的氯化钠的含量,国家标准中都有规定,如99%味精,氯化钠含量应小于0.5%,如果大于国家规定要求,说明味精中多掺入了食盐。
取5毫升配制成浓度为5%的味精溶液,放在玻璃试管中,先加1滴5%的铬酸钾溶液,再加1毫升0.73%的硝酸银溶液,轻轻摇匀,观察溶液变色情况。
如果溶液显示桔红色,说明味精中氯化钠含量小于1%;如果溶液显示出黄色,说明味精中氯化钠含量大于1%。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二、味精中掺入碳酸盐的检验
(1)原理:碳酸盐与盐酸作用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据此现象判断。
(2)测定:取样品少许,加少量的水溶解后,加数滴稀盐酸,如有碳酸盐存在,即有气泡产生。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三、味精中掺入硼酸盐的检验
(1)原理:硼酸盐在浓硫酸中和乙醇反应生成极易挥发的硼酸乙酯使火焰呈绿色。
(2)测定:取少许样品于瓷皿中,加数滴浓硫酸和2ml乙醇,混匀后点燃,若火焰呈绿色说明掺有硼酸盐。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四、味精中掺入蔗糖的检验
(1)原理:蔗糖在强酸条件下加热可分解生成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果糖可与间苯二酚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的糖醛衍生物。
(2)测定:称1g样品于烧杯中,加0.1g间苯二酚和3-5滴浓盐酸煮沸5min,若溶液呈现玫瑰红色说明掺有蔗糖。
(3)实验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gb2720-2003味精卫生标准

gb2720-2003味精卫生标准
GB2720-2003味精卫生标准是国家新版的有关味精安全卫生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它主要针对我国食品工业用味精的质量指标及其监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保证了我国食品安全健康的生产和使用。
GB2720-2003味精卫生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定义一、类别。
根据主要成分的不同,味精可分为氨基酸类、氯代烃类、烯醇类和其他特殊类;
(二)指标要求二、味精指标要求。
包括使用指标、性能指标、无害成分指标、监测指标等;
(三)三、监测检测方法。
根据GB2720-2003的规定,味精
的检测方法大体上分为六大类:尺寸分析、物理检测、化学检测、鉴定检测、微生物检测和放射性检测;
(四)四、其他特殊要求。
除上述指标要求外,还要求味精应符合《食品添加剂标准》(GB2760-2011)的相关规定,并需
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添加剂监管管理办法》( GB 5574-2010)等要求进行管理,以确
保味精安全健康。
总之,GB2720-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作用是为了提高我国食品工业使用的味精的质量,保障我国食品都是安全健康的,所以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这一标准,以实现食品安全的绿色生产。
总而言之,GB2720-2003 味精卫生标准对于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把控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我国食品的安全健康。
只有贯彻落实这一标准,我国食品才能真正健康安全,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安心和安全。
谷氨酸钠(味精)标准

4、包装、标识
4.1包装容器和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
4.2定型包装的标识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
5、贮存及运输
5.1产品应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
5.2运输产品时应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或影响产品质量的物品混装运输。
≥99.0
每批次
透光率/(%)
≥98
氯化物(以CL-计)/(%)
≤0.1
每年度
pH
6.7~7.5
干燥失重/(%)
≤0.5
铁/(㎎/㎏)
≤5
硫酸盐(以SO42-计)/(%)
≤0.05
3.3卫生要求
项目
指标
检测频率
总砷(以AS计)/(㎎/㎏)
≤0.5
每年度
铅n)/(㎎/㎏)
1、目的
为确保我司生产使用的谷氨酸钠(味精)品质安全、稳定,特制定此标准。
2、参考标准:
GB 2720-2003味精卫生标准
GB/T 8967-2007谷氨酸钠(味精)
3、要求
3.1感官要求
无色至白色结晶状颗粒或粉末,易溶于水,无肉眼可见杂质。具有特殊鲜味,无异味。
3.2理化要求
项目
指标
检测频率
谷氨酸钠/(%)
谷氨酸钠(味精)-最新国标

谷氨酸钠(味精)1 范围本文件界定了谷氨酸钠(味精)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谷氨酸钠(味精)的原辅材料、感官要求、理化指标等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谷氨酸钠(味精)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 1886.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肌苷酸二钠GB 1886.17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5’-鸟苷酸二钠GB 1886.306 食品安全国际标准食品添加剂谷氨酸钠GB 5009.4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中麸氨酸钠(谷氨酸钠)的测定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B/T 10731 鸡精调味料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名称L-谷氨酸一钠一水化物(L-α-氨基戊二酸一钠一水化物)分子式C5H8NNaO4·H2O相对分子质量187.13(按照2022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结构式HNaOOC-CH2-CH2-C-COOH·H2ONH2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谷氨酸钠 monosodium L-glutamate(MSG)味精以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玉米、糖蜜等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分离、干燥而制成的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状调味品。
味精标准

a 以 发酵制品为原辅料的 油辣椒除外。
指标 50 0 0
30 不得检出
四、 试 验 方法
取样 品 一瓶 (袋 ), 将 内容 物 置于 清 洁 的白 瓷 盘中 ,用 视 觉法 鉴 别外 观 , 用嗅觉鉴别气味,用味觉法鉴别滋味。
五、 标 签 要求
1. 预包装油辣椒产品标签应符合 GB 77 18 的规定。 2. 预包装油辣椒产品标签上应标明所使用食用油的具体产品名称,如:“菜 籽油”、“大豆油”、“食用猪油”等。 3 . 预 包装油辣椒产品中 使用转基因原料的 ,应在标签上标明。
1. 什 么 是绿 色食 品 ?
绿色食 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 则,按照特 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
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合理使用肥料、
农药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是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环节。
2 . 什么 是 天然 食品 添 加剂 ?
以物理 方法从天然物中分离出来 ,经过毒理 学评价确认其食用安全的 食品添
品的成分、品质和感观,提高加工性能。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GB/ T 20293- 2006】
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 疫总局、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于 2 00 6 年 7 月 1 1 日发布,自 2 0 06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
一、范围
本标 准适 用于 油辣椒 的生 产、销 售和监 督检验 。
表2 含盐味精理化指标
项目
谷 氨 酸 钠 含 量 (%) 透 光 率 (% ) 食用盐(以 Na CI 计)(%) 干 燥 失 重 (%)
9 5 %味精 ≥ 95. 0 ≥ 95 <5. 0 ≤0. 5
指标 9 0 % 味精 ≥ 90. 0 ≥ 92 <10. 0 ≤ 0. 7
食品原材料 味精 验收方案

味精验收方案
一、目的
明确检验标准,快速准确地对味精进行检验,特制定本检验方案。
二、抽样方法
按照兼前顾后的原则,随机多点取样。
五、拒收条件
1. 品种不符,整批拒收;
2. 在抽检时发现有明显的色泽差异,整批拒收;
3. 抽检时发现肉眼可见异物,整批拒收;
4. 如在抽检时未发现有异物或异味,而在生产使用时发现有异物或异味的现
象,经品控确认后,未使用的原料作退货处理,已使用的原料全部作报废处理;
5. 抽检时发现包装被有毒有害物污染,整批拒收;
6. 运输车辆运输过有毒有害物品的,整批拒收。
DB31 2021-2013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味精中硫化钠的测定

7.1
X
式中:
(c c0 ) V 1000 m 1000
…………………………………………(1)
X —试样中硫化钠(以S2-计)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g/kg); c —从标准曲线上得到的试样中硫化钠(以S2-计)溶液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2
DB 31/ 2021—2013
0.2 µm 尼龙滤膜过滤后,加入 5.25 mL 50 % 氢氧化钠溶液(4.3)。淋洗液配好后立即置于惰性气体条 件下保护,以防污染。 4.6 4.7 硫化钠标准物质(Na2S·9H2O, CAS 号:1313-84-4):分子量 240.17,纯度大于等于 98%。 硫化钠标准储备液:量取 10 mL 250 mmol/L 氢氧化钠溶液(4.4)加入到放在天平上的聚丙烯材
注:所用玻璃仪器均用磷酸-丙酮溶液(11.12)涂渍后,烘干,备用。 按图 1 组装。允许使用功能相同的仪器取代 上述仪器。所有的磨口接口都要遵从 ISO 383 中的要求,并在组装前用甘油(11.11)密封。
图1 13 测定步骤
吹气吸收装置连接图
13.1 试样制备:取相当于试样 10.0 g 的样品制备液(6)于抽提瓶中,加入 50 mL 水。 13.2 试样消解:将试样溶液置于抽提烧瓶(12.4)中,将 10 mL 吸收液加入吸收管(12.7),组装实 验装置,将空气采样器流速调节为 1 L/min,从分液漏斗(12.6)中向抽提烧瓶(12.4)中缓慢加入盐 酸溶液(11.1)20 mL,吹气保持 30~40min,将吸收管(12.7)内吸收液转移至具塞比色管(12.2)中。
3
DB 31/ 2021—2013 12 仪器和设备
12.1 分析天平:感量为 0.01 g。 12.2 具塞比色管:10 mL。 12.3 紫外分光光度计。 12.4 抽提烧瓶(A):容积 150 mL,有 34/35 锥形磨口接口。 12.5 减速调节器(B)。 12.6 分液漏斗(C):容积 100 mL,有 14/23 锥形插口,活塞及 14/23 瓶塞。 12.7 吸收管(D):有 10 mL 刻度线。 12.8 流量计(E):流量范围 0.2~2 L/min,流量稳定。使用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列在采样 前和采样后的流量,流量误差应小于 5%。
味精标准解读及谷氨酸钠含量测定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120 科学与信息化2022年5月下味精标准解读及谷氨酸钠含量测定吴珍珍 李静 杨振东(通讯作者)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101摘 要 本文介绍了味精产品相关标准和谷氨酸钠含量测定的3种方法。
3种方法比较分析得出:味精中谷氨酸钠含量的测定不宜采用酸度计法,旋光法适用于不含有旋光性杂质的味精,高氯酸非水溶液滴定法适用于含有旋光性杂质的味精。
关键词 味精;谷氨酸钠;检验Interpretation on Monosodium L-glutamate Standards and Determination of Sodium Glutamate Content Wu Zhen-zhen, Li Jing, Yang Zhen-dong (corresponding author)Shando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Jinan 250101, Shando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standards of monosodium L-glutamate and three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dium glutamate conten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methods shows that: pH meter method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dium glutamate content in monosodium L-glutamate, polarimetry is suitable for the monosodium L-glutamate which does not contain other impurities with optical activity, and perchloric acid non-aqueous solvent titration is suitable for the monosodium L-glutamate which contains other impurities with optical activity.Key words mon-sodium L-glutamate; sodium glutamate; inspection引言味精是由德国化学家里德豪森1866年从植物蛋白中发现的[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8967—2000前言本标准非等效采用了 1994 年日本《食品添加物公定书》第六版中的“谷氨酸钠”标准。
本标准是对 GB/T 8967—1988《谷氨酸钠》的修订。
本标准与 GB/T 8967—1988 的主要差异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谷氨酸钠(99%味精)”;——取消了对锌的限量规定;——将“重金属(以 Pb 计)”指标改为“铅”,最高限量不得超过 1 mg/kg;——将硫酸盐指标由小于(或等于)0.03%修改为小于(或等于)0.05%;——增加了测定干燥失重的快速法(第二法);对其他有关试验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将半成品 L-谷氨酸(麸酸)质量要求列入附录 A。
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 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 GB/T 8967—1988。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沈阳红梅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冠生园天厨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奥桑味精食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栖静、张世根、俞儒钧、苏振玉、花惠颖、陈继高、徐爱菌。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负责解释。
GB/T 8967—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8967-2000谷氨酸钠(99%味精)代替 GB/T8967-1988Monosodium L-glutamate(99%Wei Jing)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谷氨酸钠(99%味精)的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谷氨酸钠含量不低于 99%的产品。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601—19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1988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3—19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 1354—1986 大米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19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6543—1986 瓦楞纸箱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 9687—1988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T 12309—1990 工业玉米淀粉QB/T 1840—1993 工业薯类淀粉国家技术监督局令[1995]第 43 号定量包装商品计算监督规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谷氨酸钠( 99% 味精) sodium L-glutamate ; L- 谷氨酸单钠—水化物monosodium L-glutamate monohydrate;缩写式:MSG(99%Wei Jing)以碳水化合物(淀粉、大米、糖蜜等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制成的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
4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分子量化学名称:L-谷氨酸单钠一水化物(或 L-α-氨基戊二酸单钠一水化物)NNaO4·H2O分子式:C5H8结构式:NaOOC —CH 2—CH 2—CH —COOH ·H 2ONH 2相对分子质量:187.13(按 1995 年相对原子质量)5 技术要求 5.1 原料要求玉米淀粉:应符合 GB/T 12309 的规定。
薯类淀粉:应符合 QB/T 1840 的规定。
大米:应符合 GB 1354 的规定。
半成品 L-谷氨酸(麸酸):应符合附录 A 的要求。
5.2 外观及感官要求本品为无色至白色结晶或粉末,无明显杂质,具有特殊的鲜味,无异味。
5.3 理化要求铅,mg/kg ≤6 试验方法1本试验方法中实验室用水,应符合 GB/T 6682 三级或三级以上水规格。
所 用试剂除另有注明外,均为分析纯。
6.1 外观和感官检查将样品撒在白色滤纸上,目视法检查其颜色和杂质品尝其滋味。
同一单位包装,100 g 样品中不得超过 1 个(0.5 mm 以上)肉眼可见杂质。
6.2 谷氨酸钠的鉴别必要时,可按附录 B 鉴别。
6.3 谷氨酸钠含量6.3.1 第一法 高氯酸非水溶液滴定法 6.3.1.1 方法提要在乙酸存在下,用高氯酸滴定样品中的谷氨酸钠,以电位滴定法确定其终点,或以α-萘酚苯基甲醇为指示剂,滴定溶液至绿色为其终点。
a) 高氯酸标准溶液[c (HClO 4)=0.1 mol/L]:按 GB/T 601—1988 中 4.23 配 制和标定;b) 乙酸(GB/T 676); c) 甲酸(HG/T 3-1296);d) 2 g/Lα-苯基甲醇-乙酸指示液:称取α-萘酚基甲醇 0.1 g ,用乙酸[b )]溶解并稀释至 50 mL 。
6.3.1.3 仪器自动电位滴定仪(精度±5 Mv);或酸度计: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或采用复合电极),并备用电磁搅拌器。
6.3.1.4 分析步骤a ) 第一法 电位滴定先按仪器使用说明书处理电极和校正电位滴定仪。
用小烧杯称取样品 0.15 g ,精确至 0.0001 g ,加甲酸[c )]3 mL ,搅拌直 至完全溶解,再加乙酸[b )]30 mL ,摇匀。
将盛有试液的小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插入电极,开启搅拌,从滴定管中分次滴加 0.5 mL 高氯酸标准溶液[a )], 同时记录电位 E (或 pH 值)和消耗高氯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V ;当滴定将至终点 前,则每次滴加 0.05 mL 高氯酸标准溶液,记录一次电位 E (或 pH 值)和消耗 高氯酸标准溶液体积 V ,突跃点过去,仍继续滴加高氯酸标准溶液,直至电位 E (或 pH 值)无明显变化为止。
以电位 E (或 pH 值)为纵坐标,以滴定时消耗高氯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V 为 横坐标,绘制 E-V 滴定曲线,以该曲线的转折点(突跃点)为其滴定终点。
b) 第二法 指示剂法称取样品 0.15 g ,精确至 0.0001 g ,加甲酸[c )]3 mL ,搅拌直至完全溶 解,再加乙酸[b )]30 mL 、α-萘酚苯基甲醇-乙酸指示液[d )]10 滴,用高氯酸 标准溶液[a )]滴定试液,直至颜色变绿即为终点,记录消耗高氯酸标准溶液的 体积(V 1)。
同时做空白试验,记录消耗高氯酸标准溶液的体积(V 0)。
c) 高氯酸溶液浓度的校正若滴定样品与标定高氯酸溶液时温度之差超过 10℃,则须重新标定高氯酸 溶液的浓度;若不超过 10℃,则按式(1)加以校正。
cc 1=(10) (1)1 + 0.0011×− t t式中:c 1——滴定试液时高氯酸溶液的浓度,mol/L ;c 0——标定时高氯酸溶液的浓度,mol/L ; t 1——滴定试液时高氯酸溶液的温度,℃; t 0——标定时高氯酸溶液的温度,℃;0.0011——乙酸的膨胀系数。
6.3.1.5 分析结果的表述样品中谷氨酸钠含量按式(2)计算:0.09357 ( )式中:X%;1——样品中谷氨酸钠含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0—04—05 批准 2000—09—01 实施GB/T 8967—2000V1——试液消耗高氯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V0——空白消耗高氯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c——高氯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0.09357——1.00 mL 高氯酸标准溶液[c(HClO4)=1.000 mol/L]相当于谷氨酸钠(C5H8NNaO4·H2O)的质量,g;m——样品质量,g。
计算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6.3.1.6 允许差同一样品测定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 0.3%。
6.3.2 第二法旋光法6.3.2.1 方法提要谷氨酸钠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能使偏振光面旋转一定角度,所以,可用旋光仪测定其旋光度。
根据旋光度换算成谷氨酸钠的含量。
6.3.2.2 试剂盐酸(GB/T 622)6.3.2.3 仪器旋光仪(精度±0.010)备有钠光灯(钠光谱 D 线 589.3 nm)。
6.3.2.4 分析步骤a) 称取样品 10 g,精确至 0.0001 g,加少量水溶解并全部移入 100 mL 容量瓶中,加盐酸 20 mL,混匀,待冷却至 20℃,补加水至刻度,摇匀。
b) 在恒温室(20℃)里,先用标准旋光角校正仪器。
然后,将上述试液置于旋光管中(不得有气泡),观测其旋光度,同时记录旋光管中试液的温度。
6.3.2.5 分析结果的表述样品中谷氨酸钠含量按式(3)计算:aX2= ×25.16 + 0L.047c(20 −t)×100 (3)式中:X2——样品中谷氨酸钠含量,%;α——实测试液的旋光度;L——旋光管长度(即液层厚度),dm;c——1 mL 试液中含谷氨酸钠的质量,g/mL;25.16——谷氨酸钠的比旋光度,[ ]20D;t——测定时试液的温度,℃;0.047——温度校正系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6.3.2.6 允许差同一样品测定结果,相对平均偏差不得超过 0.3%。
6.4 透光率6.4.1 仪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0—04—05 批准 2000—09—01 实施GB/T 8967—2000称取样品 10 g,精确至 0.1 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 100 mL,摇匀,作为试液。
用试液冲洗并注入 10 mm 比色皿中,以溶解样品的同批水调仪器零点,于波长 430 nm 处,测定其透光率。
测定结果准确至整数。
6.4.3 允许差同一样品两次测定,绝对值之差不得超过 1%。
6.5 比旋光度6.5.1 方法提要同 6.3.2.1。
6.5.2 试剂同 6.3.2.2。
6.5.3 仪器同 6.3.2.3。
6.5.4 分析步骤同 6.3.2.4。
6.5.5 分析结果的表述若采用钠光谱 D 线,1 dm 旋光管,在 20℃测定(液温为 20℃)时,可以直接读数;若试液温度为 t℃时,则须按式(4)换算:X3= [ ]D−(0.04720−t) (4)式中:X3——样品的比旋光度,[ ]20D;[ ]t D——在 t℃时试液的比旋光度;t——测定时试液的温度,℃;0.047——温度校正系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一位。
6.5.6 允许差同一样品两次测定,绝对值之差不得超过 0.020。
6.6 氯化物6.6.1 方法提要试液中含有的微量氯离子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其浊度与标准氯离子产生的氯化银比较,进行目视比浊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