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液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化学品中文名称】:液氩【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氩【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id argon【生效日期】:2008年1月16日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份】【浓度】【CAS No】液氩 Ar ≥99.999%7440-37-1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液氩可致冻伤。
如在常压下汽化产生的氩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环境危害】:无资料【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窒息性,容器受热有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掉所有限制冻伤部位血液循环的衣服。
不要揉或摩擦冻结部位以免引起肌肉组织受伤。
将受伤部位在不超过105°F(40°C)的温水中浸泡。
不要烘干加热。
对于大面积冻伤,先脱掉衣服,然后用温水冲冼, 并立即请医生治疗.冻伤肌肉组织是无痛的,且呈现腊黄色。
当它开始解冻时,皮肤会感觉肿胀,有疼痛感,并且容易感染。
如果身体冻伤部位解冻,须用干燥无菌布盖上,并用一大块保护性外罩裹好,等待医疗处理.【眼睛接触】:接触液氩后,立即用不超过105°F(40°C)的温水来冲洗冻伤部分,并请医生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并迅速进行医务处理。
【食入】:有害品,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无【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氩会引起窒息,如果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由于该产品为不可燃物不支持燃烧.使用适合其周围燃烧物质的灭火剂。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全身消防防护服、消防防护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氩[液化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氩[液化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1bdfc67071fe910ef02df8af.png)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氩[液化的]化学品英文名:Argon化学品别名:-CASNo.:7440-37-1ECNo.:231-147-0分子式:Ar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气体。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高压气体,液化气体。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
预防措施:不适用。
事故响应:不适用。
安全储存:防日晒。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
废弃处置:不适用。
物理化学危险:高压液化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一般没有危害。
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高浓度气体可导致没有预兆的窒息。
与气体接触可能造成烧伤,严重伤害和/或冻伤。
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
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
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方法与灭火剂合适的灭火介质:干粉或二氧化碳。
不合适的灭火介质:避免用太强烈的水汽灭火,因为它可能会使火苗蔓延分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并穿上全身防护服。
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
液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液氩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氩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id Argon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液氩分子式:Ar CAS 码:7440-37-1分子量:39.95含量:≥99.99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普通大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
继之,疲惫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环境危害:室内浓度大于79%,而氧含量小于18%时,可使人窒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人一旦吸入氩气,将其移至新鲜空气处。
如果已停止呼吸,应进行嘴对嘴的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困难,应及时输氧,并请医生处理。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列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无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本品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消除方法: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即时使用。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检查氩气或用氩气设备、容器管道时,必须先用空气置换,分析氧气合格后方允许工作。
储存注意事项:不燃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分开存放。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氩化学品英文名称:argon技术说明书编码:104 CAS No.:7440-37-1 分子式:Ar 分子量:39.9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氩≥99.99% 7440-37-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常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
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环境危害:无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窒息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即时使用。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远离易燃、可燃物。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氩(压缩的)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氩化学品英文名:argon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氩7440-37-1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常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
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不会通过该途径接触。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应急行动:大量泄漏: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液化气体泄漏时穿防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漏出气允许排入大气中。
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远离易燃、可燃物。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不燃气体专用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89.2沸点:-185.7
相对密度(水=1):
1.40/-186℃相对密度(空气=1):1.38
饱和蒸汽压(kPa):
202.64/-179℃
溶解性:
微溶于水。
临界温度(℃):
-122.3临界压力(MPa):4.86燃烧热(kj/mol):无意义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建规火险分级:戊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美国TWA:ACGIH窒息性气体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对环境可能有害。
健康危害:
普通大气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氩浓度达50%以上,则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呈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防护服:穿工作服。手来自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气源,通风对流,稀释扩散。如有可能,即时使用。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其他:
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危险特性:
惰性气体,有窒息性,在密闭空间内可将人窒息死亡。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灭火方法:
不燃。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液氩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氩安全技术说明书中邦工业气体液氩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化学品中文名称:液态氩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氩。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id argon企业名称:中邦工业气体地址:遵化市建明镇穆家庄村南电子地址: 邮编:064200技术说明书编码:TSZBQI06 生效日期:2016-1-6企业应急(国家或地区代码)1302 (区号)0315():0分子式:Ar产品推荐用途:用于灯泡充气,对不锈钢、镁等的电弧焊接,金属冶炼等。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化学品名称:液氩有害成分浓度 CAS NO 氩气≥99.99%: 7440-37-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物理化学危险:不燃。
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气体比空气重,能积聚在较低的空间,引起缺氧。
危险性类别:第2. 2类压缩液体。
侵入途径: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氩本身无毒,接触到液氩或冷的氩蒸气会导致严重的冻伤.。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危险,对水体无污染。
爆炸危险:容器受热后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接触液氩,可形成冻伤。
脱掉衣服,用大量的水冲洗患处15min以上,就医。
眼睛接触:液氩溅入眼,可引起炎症,翻开眼睑用大量的水冲洗15min,就医。
吸入:无意义。
食入:无意义。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氩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氩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压力急剧升高至爆炸,应用水冷却火中容器。
有害燃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本品不然,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氩蒸发,用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
灭火注意事项:灭火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和其他防护用具。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报警,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处理泄漏事故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处理液氩应配带防冻护具。
液氩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氩安全技术说明书混合物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氩≥99、997740-37-1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 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普通大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当空气中氩气浓度高于33% 时就有窒息的危险。
氩气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当空气中氩气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
继之,疲倦乏力,烦燥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环境危害:对环境可能无害。
燃爆危险:容器受热后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轧,就医眼睛接触:液氩溅入眼中,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无意义。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氩气。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本品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使用与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灭火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其他与氧同。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露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消除方法: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
严禁带压处理,严禁气瓶焊补修理,修复并检验合格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充满的气瓶应远离明火高热。
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0、05MPa的剩余气体压力。
启闭瓶阀要缓慢。
氩气瓶每五年进行一次定期检验,使用期不得超过3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液氩)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
【化学品中文名称】:液氩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液氩
【化学品英文名称】:Liquid argon
【生效日期】:2008年1月16日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份】【浓度】【CAS No】
液氩 Ar ≥99.999%7440-37-1
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液氩可致冻伤。
如在常压下汽化产生的氩气过量,可使空气中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窒息性,容器受热有爆炸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掉所有限制冻伤部位血液循环的衣服。
不要揉或摩擦冻结部位以免引起肌肉组织受伤。
将受伤部位在不超过105°F(40°C)的温水中浸泡。
不要烘干加热。
对于大面积冻伤,先脱掉衣服,然后用温水冲冼, 并立即请医生治疗.
冻伤肌肉组织是无痛的,且呈现腊黄色。
当它开始解冻时,皮肤会感觉肿胀,有疼痛感,并且容易感染。
如果身体冻伤部位解冻,须用干燥无菌布盖上,并用一大块保护性外罩裹好,等待医疗处理.
【眼睛接触】:接触液氩后,立即用不超过105°F(40°C)的温水来冲洗冻伤部分,并请医生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
并迅速进行医务处理。
【食入】:有害品,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氩会引起窒息,如果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由于该产品为不可燃物不支持燃烧.使用适合其周围燃烧物质的灭火剂。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全身消防防护服、消防防护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其它人员远离该区域。
不可用高压水枪直接射向液氩。
不要将水直接喷在容器泄放口处,
异常火灾和爆炸危害:当液氩溢出时,会迅速膨胀并形成缺氧的蒸汽云,撤离此区域。
蒸汽云会引起视觉障碍。
由于温度提高容器内压力迅速增大,如果泄压装置失灵会引起容器爆炸,接触深冷液/气态氩会引起冻伤。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如有可能,即时使用。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将所有人员撤离泄漏区域,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切断氩源,加强该区域通风或将氩容器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
为使其蒸发量增大,需用大量的水从上风口处向其喷洒。
不要将水直接喷向泄漏处.如果是容器本身或其阀门处的泄漏,需与供货商联系.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远离易燃、可燃物。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一定避免将身体的任何部位未加防护就接触装有深冷液体的不绝热的管线或容器。
和极冷的金属接触会使肌肉与其迅速粘结。
如要挣脱会撕裂肌肉。
一定要用合适的手推车来移动容器,在处理及储存容器时,应保持容器直立向上,一定不要拉、踢、或滚动容器。
不要移动或转动连接部分。
如果使用者在操作容器阀门或拧松连接处时有困难,需停止使用,并与供应商联系。
使用适当的连接装置,禁止擅自使用接头。
管线和设备的设计压力一定要充分满足实际压力的需求。
在容器的管道上一定要使用单向阀或其它防护性设施以防止低温液体倒流。
为防止深冷液体或低温气体在阀门间管线中的残留,管线上的两个截止阀间应配备泄放装置。
输送管道只能使用低温输送专用管线。
有些金属象碳钢在低温下会变脆,并极易破碎,因此不能用于深冷液体的储存运输,建议所有排空口都应设置在建筑物外面。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储存和使用,不要储存于有限空间。
深冷容器备有用于控制罐内压力的泄压装置。
正常情况下,这些容器应定期排放。
一定不要堵塞,移动或随便改装泄压装置。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通风: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或专用排空,防止高浓度气体积累。
应监测工作区的氧气含量使其不低于19.5。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紧急情况:当进入氧气浓度低于19.5%区域时可用自给式呼吸器或接有正压管路式呼吸器的面罩并配有逃生装置。
过滤式呼吸器无法提供保护。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面罩。
【身体防护】:穿防寒服。
【手防护】:戴防寒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防止冻伤。
当搬运钢瓶时建议配备安全鞋和皮革工作手套.
第九部分:理化特征
【产品的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的惰性气体。
【PH值】:无意义
【熔点(℃) 】: -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