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五大激素的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常见五种内源激素的生理效应

常见五种内源激素的生理效应

常见五种内源激素的生理效应一、生长素:代号为IAA。

生长素使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包括吲哚乙酸(IAA)、4-氯-IAA、5-羟-IAA、萘乙酸等,习惯上常把吲哚乙酸作为生长素的同义词。

生长素具体的生理效应表现为:第一、促进生长。

生长素在较低的浓度下可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时则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

另外,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第二、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

用生长素类物质促进插条形成不定根的方法已在苗木的无性繁殖上广泛应用。

第三、对养分的调运作用。

生长素具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利用这一特性,用生长素处理,可促使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子果实。

第四、生长素的其他效应。

例如促进菠萝开花、引起顶端优势(即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诱导雌花分化(但效果不如乙烯)、促进形成层细胞向木质部细胞分化、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叶片的扩大和气孔的开放等。

此外,生长素还可抑制花朵脱落、叶片老化和块根形成等。

二、赤霉素:代号为GA。

赤霉素(gibberellin)一类主要促进节间生长的植物激素,因发现其作用及分离提纯时所用的材料来自赤霉菌而得名。

赤霉素的生理效应为:第一、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这主要是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用赤霉素处理,能显著促进植株茎的伸长生长,特别是对矮生突变品种的效果特别明显;还能促进节间的伸长。

第二、诱导开花。

某些高等植物花芽的分化是受日照长度和温度影响的。

若对这些未经春化的植物施用赤霉素,则不经低温过程也能诱导开花,且效果很明显。

对花芽已经分化的植物,赤霉素对其花的开放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第三、打破休眠。

对于需光和需低温才能萌发的种子,赤霉素可代替光照和低温打破休眠。

第四、促进雄花分化。

对于雌雄异花的植物,用赤霉素处理后,雄花的比例增加;对于雌雄异株植物的雌株,如用赤霉素处理,也会开出雄花。

第五、其他生理效应。

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

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营养元素等等。

除了这些外界的因素之外,植物自身的内在因素也十分重要。

其中,激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内在因素。

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关键因素,它们引起植物某些部位特定的反应,参与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生物学过程。

它们以极低的浓度存在,能够通过传导系统进行短距离或者长距离的运输,还能够逆境响应和与其他信号通路进行交叉调控,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植物生理学中,已经鉴定出来有五大类植物激素,分别为:赤霉素(GA)、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 CK)、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和乙烯(ethylene, eth)。

这些激素各自的作用是不同的,但它们之间有着相互调控的联系。

下面我将围绕这五种激素以及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赤霉素。

赤霉素是一种起促进作用的激素,它能够刺激植物在嫩枝、叶片、花器官等部位增长和伸长。

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发育、果实和种子成熟等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赤霉素还能够参与植物的逆境响应和与其他植物激素进行交叉调控。

其次,是生长素。

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之一,它能够影响植物的细胞伸长和分化,并且通过这种作用调节植物的幼苗生长、成株生长、果实发育等各个过程。

除此之外,生长素还能够影响植物在分蘖、生殖和植物性状形成等方面的表现。

第三,是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是植物中的一种生长调节激素,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细胞分裂素能够参与植物的细胞增殖和分化,并且也与其他植物激素有着相互作用。

在植物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素还能够调节植物的花芽分化、花序分化等方面的表现。

第四,是脱落酸。

脱落酸是植物激素中的一种,它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植物在逆境环境下的适应性。

在干旱、寒冷等气候条件下,脱落酸能够调控植物的营养状况和水分利用,进而使植物适应环境的变化。

高三生物——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应用

高三生物——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应用

高三生物——五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应用
知识梳理
1.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类激素(连线)
2.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特点
(1)植物激素往往是在植物体的某一部位产生,然后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的,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信息的化学载体,起着信息传递的作用。

(2)每种激素的作用决定于植物的种类、激素的作用部位、激素的浓度等。

(3)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独一种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表现的相互促进作用,赤霉素和脱落酸在种子萌发中表现的相互拮抗作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合称,又叫植物生长物质。

4.植物激素的应用(连线)
归纳提升几种无籽果实比较
(1)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2)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且调整适当的比例可诱导愈伤组织分
化成根和芽
(

)
(4)在植物果实成熟阶段,果实中乙烯和脱落酸的含量会增加(√)
(5)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雌花获得无籽番茄(×)
(6)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和赤霉素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7)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1.植物生长与多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
2.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茎秆伸长方面的关系
1.下面是五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五大激素的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参考文献

植物五大激素的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参考文献

植物五大激素的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参考文献植物五大激素的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参考文献[1] 黄君成,周欣,熊宜勤;实用植物激素学D.Darwin在1880年研究植物向性运动时,只有各种激素的协调配合,发现植物幼嫩的尖端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影响,能传到茎的伸长区引起弯曲。

1928年荷兰F.W.温特从燕麦胚芽鞘尖端分离出一种具生理活性的物质,称为生长素,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长的物质。

1934年荷兰F.克格尔等从人尿得到生长素的结晶,经鉴定为吲哚乙酸。

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

在植物中,则吲哚乙酸通过酶促反应从色氨酸合成。

十字花科植物中合成吲哚乙酸的前体为吲哚乙腈,西葫芦中有相当多的吲哚乙醇,也可转变为吲哚乙酸。

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因而处于不断的合成与分解之中。

生长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

生长素主要集中在幼嫩、正生长的部位,如禾谷类的胚芽鞘,它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双子叶植物的茎顶端、幼叶、花粉和子房以及正在生长的果实、种子等;衰老器官中含量极少。

用胚芽鞘切段证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通常只能从植物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相反。

这种运输方式称为极性运输,能以远快于扩散的速度进行。

但从外部施用的生长素类药剂的运输方向则随施用部位和浓度而定,如根部吸收的生长素可随蒸腾流上升到地上幼嫩部位。

低浓度的生长素有促进器官伸长的作用。

从而可减少蒸腾失水。

超过最适浓度时由于会导致乙烯产生,生长的促进作用下降,甚至反会转为抑制。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根最敏感,芽次之,茎的敏感性最差。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使细胞壁环境酸化、水解酶的活性增加,从而使细胞壁的结构松弛、可塑性增加,有利于细胞体积增大。

生长素还能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生长素具有双重性,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

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过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

2,4-D曾被用做选择性除草剂[2] 陈建勋,王晓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植物的五大生长激素作用及园林应用

植物的五大生长激素作用及园林应用

植物的五大生长激素:一.吲哚乙酸(IAA)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的生理效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1.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

2.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

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光性;吲哚乙酸造成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延迟果实成熟。

二.赤霉素(GA)的生理作用:1.促进麦芽糖的转化(诱导α—淀粉酶形成);促进营养生长(对根的生长无促进作用,但显著促进茎叶的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打破休眠等。

2.赤霉素最突出的作用是加速细胞的伸长(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而生长素直接调节细胞的伸长),对细胞的分裂也有促进作用,它可以促进细胞的扩大(但不引起细胞壁的酸化)三.细胞分裂素(CTK)的生理作用1.促进细胞分裂及其横向增粗。

2.诱导器官分化。

3.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

4.延缓叶片衰老四.脱落酸(ABA)的生理作用:1. 抑制与促进生长。

外施脱落酸浓度大时抑制茎、下胚轴、根、胚芽鞘或叶片的生长。

浓度低时却促进离体黄瓜子叶生根与下胚轴伸长,加速浮萍的繁殖,刺激单性结实种子发育。

2. 维持芽与种子休眠。

休眠与体内赤霉素与脱落酸的平衡有关。

3. 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

4. 促进气孔关闭。

脱落酸可使气孔快速关闭,对植物又无毒害,是一种很好的抗蒸腾剂。

检验脱落酸浓度的一种生物试法即是将离体叶片表皮漂浮于各种浓度脱落酸溶液表面,在一定范围内,其气孔开闭程度与脱落酸浓度呈反比。

5. 影响开花。

在长日照条件下,脱落酸可使草莓和黑莓顶芽休眠,促进开花。

6. 影响性分化。

赤霉素能使大麻的雌株形成雄花,此效应可被脱落酸逆转,但脱落酸不能使雄株形成雌花。

植物激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

植物激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

植物激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物质,它们通过调节细胞分裂、伸长、分化等生理过程,对植物发育、适应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生物学角度介绍植物激素的主要功能,并探讨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植物激素的分类与功能植物激素根据生物学特性可分为以下五类: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乙烯。

它们分别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一)赤霉素赤霉素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天然生长素,促进细胞分裂与伸长。

其功能主要包括:1. 促进植物细胞分裂。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赤霉素作为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因子,能够促进细胞分裂,从而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强度,促进作物产量的增加。

2. 促进植物伸长。

赤霉素可以通过加速细胞的伸长,在保持植物稳定、健康生长的同时,促进植物的加速生长,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

(二)生长素生长素是一种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和分化。

其主要功能如下:1. 促进细胞伸长。

生长素通过控制细胞的伸长和分化,使植物达到适应生存环境的目的。

在土壤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生长素还能促进根的伸长、硬度和生活能力的提高,从而使植物适应恶劣环境并获得更好的生长效果。

2. 保持细胞型态。

生长素可以帮助植物细胞保持稳定的型态,促进细胞间的互动作用,从而保证植物健康、均匀生长。

(三)脱落酸脱落酸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它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生理过程。

其主要功能如下:1. 促进落叶。

脱落酸是一种负责植物落叶的激素,它能够促进植物叶片的分解和自然脱落,减轻植物积累的负荷,改善植物生长环境。

2. 控制生长季节。

脱落酸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季节,使植物体内的营养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能够避免植物分配不均和生命力枯竭的问题。

(四)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是一种具有细胞增殖作用的激素,它的主要功能如下:1. 促进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素能够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得到提高。

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

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

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植物激素是植物内部产生的化学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调控作用。

常见的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五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及应用。

1. 赤霉素赤霉素是一种含有龙脑环结构的萜类化合物。

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伸长,促进茎的侧芽发育。

赤霉素还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和采后果实的成熟。

应用:赤霉素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可以促进苗木、花卉和水果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赤霉素还可用于控制植物茎伸长和抑制果实过早脱落,在果园管理和果实采后保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生长素生长素是由苯丙氨酸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茎尖、根尖和新生叶片等处。

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和形态。

应用:生长素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物耐逆性和增加抗病性。

生长素还可用于扦插繁殖、果实膨大和调控果实的成熟,提高产量和品质。

3.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是由腺苷脱氨酸合成的一类植物激素,主要参与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

应用:细胞分裂素主要用于组织培养和无性繁殖中,可以诱导细胞分裂和再生植株,实现杂交种驯化和新品种选育。

细胞分裂素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促进叶片扩大和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产物的合成能力。

4. 脱落酸脱落酸是一种果酸类似物,是植物体内存在最多的植物激素之一。

脱落酸参与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化,调节植物的生长节律和开花等生理过程。

应用:脱落酸主要用于果树产业中的脱果和破休处理。

在控制果实坚实度和调控树势方面,脱落酸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脱落酸还可以用于调节蔬菜的发芽期,推迟生长和提高产量。

5. 乙烯乙烯是一种气体植物激素,在植物的果实成熟、开花和脱落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乙烯能够促进植物的细胞伸长和分化,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应用:乙烯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生产中,可以调控果实的成熟和变色,抑制果实过早脱落。

常见五种内源激素的生理效应

常见五种内源激素的生理效应

常见五种内源激素的生理效应一、生长素:代号为IAA 。

生长素使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是一类含有一个不饱和芳香族环和一个乙酸侧链的内源激素,包括吲哚乙酸(IAA )、4-氯-IAA、5-羟-IAA、萘乙酸等,习惯上常把吲哚乙酸作为生长素的同义词。

生长素具体的生理效应表现为:第一、促进生长。

生长素在较低的浓度下可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时则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

另外,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第二、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

用生长素类物质促进插条形成不定根的方法已在苗木的无性繁殖上广泛应用。

第三、对养分的调运作用。

生长素具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利用这一特性,用生长素处理,可促使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子果实。

第四、生长素的其他效应。

例如促进菠萝开花、引起顶端优势(即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诱导雌花分化(但效果不如乙烯)、促进形成层细胞向木质部细胞分化、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叶片的扩大和气孔的开放等。

此外,生长素还可抑制花朵脱落、叶片老化和块根形成等。

二、赤霉素:代号为GA 。

赤霉素(gibberellin )一类主要促进节间生长的植物激素,因发现其作用及分离提纯时所用的材料来自赤霉菌而得名。

赤霉素的生理效应为:第一、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这主要是能促进细胞的伸长。

用赤霉素处理,能显著促进植株茎的伸长生长,特别是对矮生突变品种的效果特别明显;还能促进节间的伸长。

第二、诱导开花。

某些高等植物花芽的分化是受日照长度和温度影响的。

若对这些未经春化的植物施用赤霉素,则不经低温过程也能诱导开花,且效果很明显。

对花芽已经分化的植物,赤霉素对其花的开放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第三、打破休眠。

对于需光和需低温才能萌发的种子,赤霉素可代替光照和低温打破休眠。

第四、促进雄花分化。

对于雌雄异花的植物,用赤霉素处理后,雄花的比例增加;对于雌雄异株植物的雌株,如用赤霉素处理,也会开出雄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五大激素的作用以及相互作用参考文献
[1] 黄君成,周欣,熊宜勤;实用植物激素学
D.Darwin在1880年研究植物向性运动时,只有各种激素的协调配合,发现植物幼嫩的尖端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影响,能传到茎的伸长区引起弯曲。

1928年荷兰F.W.温特从燕麦胚芽鞘尖端分离出一种具生理活性的物质,称为生长素,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长的物质。

1934年荷兰F.克格尔等从人尿得到生长素的结晶,经鉴定为吲哚乙酸。

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

在植物中,则吲哚乙酸通过酶促反应从色氨酸合成。

十字花科植物中合成吲哚乙酸的前体为吲哚乙腈,西葫芦中有相当多的吲哚乙醇,也可转变为吲哚乙酸。

已合成的生长素又可被植物体内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因而处于不断的合成与分解之中。

生长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

生长素主要集中在幼嫩、正生长的部位,如禾谷类的胚芽鞘,它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双子叶植物的茎顶端、幼叶、花粉和子房以及正在生长的果实、种子等;衰老器官中含量极少。

用胚芽鞘切段证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通常只能从植物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相反。

这种运输方式称为极性运输,能以远快于扩散的速度进行。

但从外部施用的生长素类药剂的运输方向则随施用部位和浓度而定,如根部吸收的生长素可随蒸腾流上升到地上幼嫩部位。

低浓度的生长素有促进器官伸长的作用。

从而可减少蒸腾失水。

超过最适浓度时由于会导致乙烯产生,生长的促进作用下降,甚至反会转为抑制。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根最敏感,芽次之,茎的敏感性最差。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使细胞壁环境酸化、水解酶的活性增加,从而使细胞壁的结构松弛、可塑性增加,有利于细胞体积增大。

生长素还能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生长素具有双重性,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

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过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

2,4-D曾被用做选择性除草剂
[2] 陈建勋,王晓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这种物质的发现是从激动素的发现开始的。

由韧皮部向下或双向运输。

1955年美国人F.斯库格等在烟草髓部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培养基中加入从变质鲱鱼精子提取的DNA,可促进烟草愈伤组织强烈生长。

后证明其中含有一种能诱导细胞分裂的成分,称为激动素。

第一个天然细胞分裂素是1964年D.S.莱瑟姆等从未成熟的玉米种子中分离出来的玉米素。

以后从植物中发现有十多种细胞分裂素,GA2等。

都是腺嘌呤的衍生物。

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素存在于植物的根、叶、种子、果实等部位。

根尖合成的细胞分裂素可向上运到茎叶,但在未成熟的果实、种子中也有细胞分裂素形成。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防止叶子衰老。

绿色植物叶子衰老变黄是由于其中的蛋白质和叶绿素分解;而细胞分裂素可维持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叶片保持绿色,延长其寿命。

细胞分裂素还可促进芽的分化。

在组织培养中当它们的含量大于生长素时,愈伤组织容易生芽;反之容易生根。

可用于防止脱落、促进单性结实、疏花疏果、插条生根、防止马铃薯发芽等方面。

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苄基腺嘌呤常用于防止莴苣、芹菜、甘蓝等在贮存期间衰老变质
[3] 潘睿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2013,
赤霉素是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的,引起该病的病菌叫赤霉菌,它能分泌促进稻苗徒长的物质,取名叫赤霉素。

植物体合成赤霉素的部位一般在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的组织和器官里。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

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

1926年日本黑泽在水稻恶苗病的研究中,发现感病稻苗的徒长和黄化现象与赤霉菌
(Gibberellafujikuroi)有关。

1935年薮田和住木从赤霉菌的分泌物中分离出了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定名为赤霉素(GA)。

从50年代开始,英、美的科学工作者对赤霉素进行了研究,现已从赤霉菌和高等植物中分离出60多种赤霉素,分别被命名为GA1,GA2等。

以后从植物中发现有十多种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广泛存在于菌类、藻类、蕨类、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中。

商品生产的赤霉素是GA3、GA4和GA7。

GA3又称赤霉酸,是最早分离、鉴定出来的赤霉素,分子式为C19H22O6。

即6-呋喃氨基嘌呤。

高等植物中的赤霉素主要存在于幼根、幼叶、幼嫩种子和果实等部位,由甲羟戊酸经贝壳杉烯等中间物合成。

后证明其中含有一种能诱导细胞分裂的成分,赤霉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时无极性,通常由木质部向上运输,由韧皮部向下或双向运输。

赤霉素最显著的效应是促进植物茎伸长。

无合成赤霉素的遗传基因的矮生品种,用赤霉素处理可以明显地引起茎秆伸长。

赤霉素也促进禾本科植物叶的伸长。

在蔬菜生产上,常用赤霉素来提高茎叶用蔬菜的产量。

一些需低温和长日照才能开花的二年生植物,干种子吸水后,用赤霉素处理可以代替低温作用,使之在第1年开花。

赤霉素还可促进果实发育和单性结实,打破块茎和种子的休眠,促进发芽。

干种子吸水后,胚中产生的赤霉素能诱导糊粉层内a-淀粉酶的合成和其他水解酶活性的增加,促使淀粉水解,加速种子发芽。

目前在啤酒工业上多用赤霉素促进a-淀粉酶的产生,避免大麦种子由于发芽而造成的大量有机物消耗,从而节约成本
[4] 颉敏华,张继澍,颉建明; CEPA处理对苦瓜采后呼吸、乙烯释放及保护系统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 2003年03期
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它广泛存在于植物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在正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更多,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

早在20世纪初就发现用煤气灯照明时有一种气体能促进绿色柠檬变黄而成熟,这种气体就是乙烯。

但直至60年代初期用气相层析仪从未成熟的果实中检测出极微量的乙烯后,乙烯才被列为植物激素。

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

它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4]。

乙烯可以促进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并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加速呼吸作用。

因而果实中乙烯含量增加时,可促进其中有机物质的转化,加速成熟。

乙烯也有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的作用。

用乙烯处理黄化幼苗茎可使茎加粗和叶柄偏上生长。

乙烯还可使瓜类植物雌花增多,在植物中,促进橡胶树、漆树等排出乳汁。

乙烯是气体,在田间应用不方便。

一种能释放乙烯的液体化合物2-氯乙基膦酸(商品名乙烯利)已广泛应用于果实催熟、棉花采收前脱叶和促进棉铃开裂吐絮、刺激橡胶乳汁分泌、水稻矮化、增加瓜类雌花及促进菠萝开花等。

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

[5] 王宝山;6.5脱落酸;植物生理学(第2版);2007,7
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

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60年代初美国人F.T.阿迪科特和英国人P.F.韦尔林分别从脱落的棉花幼果和桦树叶中分离出脱落酸,其分子式为C15H20O4。

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叶、休眠芽、成熟种子中。

通常在衰老的器官或组织中的含量比在幼嫩部分中的多。

它的作用在于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茎和侧芽生长,因此是一种生长抑制剂,有利于细胞体积增大。

与赤霉素有拮抗作用。

脱落酸通过促进离层的形成而促进叶柄的脱落,还能促进芽和种子休眠。

种子中较高的脱落酸含量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

经层积处理的桃、红松等种子,芽次之,因其中的脱落酸含量减少而易于萌发,脱落酸也与叶片气孔的开闭有关。

小麦叶片干旱时,保卫细胞内脱
落酸含量增加,气孔就关闭,从而可减少蒸腾失水。

根尖的向重力性运动与脱落酸的分布有关。

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抑制种子萌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