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非物质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ppt)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ppt)

民间手工技艺(共计17项)
69. 阳城生铁冶铸技艺
晋城市阳城县
70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晋中市平遥县
71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 吕梁市汾阳市
72 .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 太原市清徐县 省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76. 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 长治市长子县
77 .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 吕梁市交城县
歌) 朔州市朔城区 忻州市繁峙县 长治市襄垣县、武乡县、 壶关县 41. 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神池道情戏、洪洞 道情戏) 朔州市右玉县 吕梁市临县 忻州市神池县 临汾 市洪洞县 42 .二人台 忻州市河曲县 44 .皮影戏(孝义皮影戏、侯马皮影戏) 吕梁市孝义市 临汾 市侯马市 47. 晋南眉户 临汾市 运城市临猗县 48 .上党落子 长治市潞城市 50 .孝义木偶戏 吕梁市孝义市
民间音乐(共计12项)
8. 左权开花调 晋中市左权县 9 .河曲民歌 忻州市河曲县 10. 五台山佛乐 忻州市五台县 11. 晋南威风锣鼓 临汾市 12 .绛州鼓乐 运城市新绛县 13 .上党八音会 晋城市 长治市长治县、
长子县 15 .太原锣鼓 太原市
民间舞蹈(共计14项)
20 .狮舞(天塔狮舞) 临汾市襄汾县 21 .走兽高跷 运城市稷山县 22 .翼城花鼓 临汾市翼城县 30 .背铁棍(抬阁、挠阁) 太原市清徐县 晋
董永传说
例:董永传说( 运城市万荣县)
董永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 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干宝 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 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因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
由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是一则既有教化作用又有爱情色彩的 民间传说,其教化内容同中国民众长治久安的大众心理需求相适应, 爱情故事又契合了民众追求婚姻幸福的内在感情,所以它的神奇幻 想同人间现实巧妙融合的艺术特色深受民众喜爱。

阳泉十大民俗文化

阳泉十大民俗文化

阳泉十大民俗文化一、藏山历史文化当年,赵盾门客程婴携孤儿赵武,为躲避佞臣屠岸贾的追杀,藏匿于此洞,一躲就是十五年,这就是有名的赵氏孤儿。

晋灵公时,宠信佞臣屠岸贾。

赵盾屡次劝说国君,反遭迫害。

晋景公三年,屠岸贾假借君命,欲灭赵氏。

韩厥闻知,告于赵盾子赵朔,劝其逃亡。

朔不肯,并以“不绝赵氏”相托。

屠岸贾率众攻赵于下宫,杀赵盾子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灭赵族。

赵朔妻庄姬(晋公主)身怀有孕,避祸宫中,生下一男婴,名叫赵武。

屠岸贾闻讯入宫搜孤,未逞。

赵朔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相谋救孤,取程婴之子代替赵孤,结果公孙杵臼与假孤遭遇害,程婴与真孤藏匿山中。

越十五年,晋景公十七年。

得韩厥助,迎立赵孤,灭屠岸贾一族。

程婴为报公孙杵臼,自刎。

赵武为之祭祀哀悼。

西汉元年成时,刘向撰《说苑》《新序》,在《复思》《节士》篇中,均有赵氏孤儿的详细记叙。

并对赵氏孤儿的事迹予以极高评价:“程婴,杵臼可谓信交厚士矣!”“非程婴则赵孤不全,非韩厥则赵后不复。

” 元代纪君祥创作出历史剧《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利用戏剧形式,塑造了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见义勇为、舍己为人的光彩照人形象,揭露了权奸屠岸贾阴险、狡诈和凶残的本质,使之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藏山也逐渐发展成景区。

二、盂县狮子舞(liondance)。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隆重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

狮子舞在旧时称"太平乐";在豫北当地人俗语称:“玩狮”,至今在新乡、焦作、安阳等地一直流传。

而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时更得到广泛的发展。

狮艺在当时已成为过年过节、行香走会中的必备节目。

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三、棒槌火平定元宵塔火亦名"棒槌火",是山西平定县境内特有的习俗,元宵塔火,常常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观赏.塔火,是用黄土和成泥以及砖垒砌成高约一米五左右,再用直径一般为五十厘米的木棒槌贴成圆孔形状而造成的,因而称之为"棒槌火".这种塔火,一炉要装一百五十到二百斤碳块,而且每天装一次.装好点燃后,燃烧的火苗就从无数个圆孔里喷出来.塔火的顶部,随着十二生肖的年份推移,用黄泥作成兔猴虎马等生肖的造型.也有的用生铁铸成狮子,老虎,宝塔,元宝等造型。

平定砂锅陶艺:昔日皇家御品今朝富强有道

平定砂锅陶艺:昔日皇家御品今朝富强有道

平定砂锅陶艺:昔日皇家御品今朝富强有道作者:李泽龙高佳敏来源:《中国经贸》2020年第01期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小西庄村,座落于阳泉东北部207国道边,义白一级公路直通村前,总人口1311人671户,耕地800亩。

小西庄村祖辈流传着一门颇具特色的砂锅生产手艺。

在清代《平定州志》中即有“砂产州北之中,村民陶为器皿,货之他乡”的翔实记载。

是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非遗保护工作领导组确定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砂锅具有“烧饭不变色,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内外光洁、皮薄均匀、耐酸耐碱、轻巧耐用、具有取材天然、绿色环保的实用功效。

品种繁多,有木炭火锅、电砂货锅、套三砂锅、大中小蛋蛋锅、豆腐锅、炖肉罐、笼屉、龙床、药壶、药锅、砂瓢、花盆等。

从一块泥到一口锅,造型、花边、印花、上釉特别的美术工艺和精湛的手工技艺,把几百年来颇具特色的砂货制作工艺传承至今。

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小西庄村自古称为“砂货之乡”。

砂货亦称砂器、砂陶,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种制品。

小西庄村作为远近闻名生产砂货的集中地,深挖砂货发展优势是关键之举。

有历史渊源。

《平定州志》记载:“砂锅产州北之中,村民陶为器皿,货之他乡”。

小西庄原属平定州管辖,正处于“州北”之地,且村上的砂锅生产历史悠久,相传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据村里《李家族谱》记载,可记忆的就有七代人从事砂货生产。

李、阎、王、张、任五大家族五代以上的传承谱系都有此记载。

有产业基础。

小西庄村承传的砂货品种,主要有套锅、火锅、煎药壶、炖肉坛、砂碗、蒸笼、茶壶,产品质地细腻,厚薄均匀,造型美观,气色纯正,内壁浅绿平滑而油润,外表晶莹闪亮,不仅是山西省著名土特产品,而且在全国也享有盛名。

2008年,小西庄的砂锅陶艺生产技艺被批准为省级非遗项目。

2017年以前,小西庄村共有砂器生产企业7家,年产量30万件以上。

有产品声誉。

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平定县志》记载,平定砂器在唐朝已成为当地手工业技术与商业贸易的主要产品。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山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地区,下面是一些著名的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1. 正太宗庙面塑:正太宗庙面塑是山西太谷县的一项传统工艺,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五大庙会“正太庙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闻名。

面塑作品通常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题,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梆子:梆子是山西省著名的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唐代,有着悠久的历史。

梆子戏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唱腔而著称,它通常描绘历史事件和社会故事,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韵律感吸引观众。

3. 彩瓷:彩瓷是山西省的传统工艺之一,也是山西素有“彩瓷之乡”的原因之一。

山西彩瓷以其丰富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通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花瓶、饰品、茶具等。

4. 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山西省传统的民间绘画艺术形式,起源于明代。

山西的木版年画以图案丰富、色彩鲜艳、人物生动的特点而著名,它通常用于春节期间的装饰和祭祀。

5.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位于山西大同市的一处石刻艺术宝库,被誉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佛教石窟之一。

这些石窟建于公元5世纪至6世纪间,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云冈石窟以其精美的石刻造型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著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以上是山西省一些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省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阳泉人文景点介绍

阳泉人文景点介绍

阳泉人文景点介绍1、藏山风景区阳泉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山西阳泉旅游景点大全)藏山风景区,坐落于太行山西麓,阳泉市盂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长池镇,因春秋时期藏匿赵氏孤儿得名。

相传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被晋国公杀害,赵朔死前将遗腹孤儿托付给门客程婴,程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带着赵朔的孤儿赵武潜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这就是著名的赵氏孤儿的故事。

后人为了颂扬程婴、公孙杵臼等人舍身取义之壮烈事迹,遂在藏山立庙祭祀,代代香火不绝。

藏山祠是山中的主要景点,规模宏大,由文子祠、寝宫、藏孤洞、梳洗楼、八义祠、报恩祠、启忠祠组成,是一个气势壮观的建筑群体。

其主体建筑文子祠受到过朝廷的赐封,其中藏山神庙更是升格为“万岁朝廷香火院”,在全国各大寺庙中实属少见。

山中还有总圣悬楼、木牌坊等古建筑,以及各种碑碣铭文、摩崖石刻、浮雕壁画等文物古迹随处可见。

藏山风景区的自然风光也是非常迷人的。

山中草木茂盛,抬头可见奇峰怪石,一年四季景色各异。

春天山中是花的海洋,几十种山花开遍山野;夏天这里是避暑的胜地,满山都是浓郁的树荫,清凉爽心;如果你是秋天来到景区,这里是山峦是黄色和红色的世界;寒冬藏山也不会令人失望,瑞雪飞扬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十分的壮观。

2、翠枫山自然风景区阳泉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推荐(山西阳泉旅游景点大全)翠枫山自然风景区,位于阳泉市的郊外,景区内有大面积的原始次森林,处处都是沟壑怪石,清澈的泉水在山中流淌,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在阳泉火车站前有中巴车可以到达景区,全程约1小时左右,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底是景区的封山防火期,期间景区不对外开放。

翠枫山景区内有绿野仙谷、佛旨亭、枫叶亭三条游线。

绿野仙谷主要是自然的体验旅游,全长约5公里游程,由石板、木板和松针铺成的山林小路,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山上还有六个观日出、日落、桃花、夏绿、红叶、雪景的“观景台”,还有可以调节心情的“喊山崖”。

还能看到自然形成的“财门”、“运门”、“福门”和“龟驮树”、“恩爱到白头”等景点。

山西省第二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山西省第二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140项,扩展项目26项,共166项)
(新入选项目)
(共140项,涉及保护单位153家)
一、民间文学(25项,涉及保护单位28家)
二、传统音乐(11项,涉及保护单位11家)
三、传统舞蹈(17项,涉及保护单位20家)
四、传统戏剧(4项,涉及保护单位4家)
五、曲艺(7项,涉及保护单位8家)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0项,涉及保护单位10家)
七、传统美术(9项,涉及保护单位9家)
八、传统技艺(29项,涉及保护单位32家)
九、传统医药(8项,涉及保护单位9家)
十、民俗(20项,涉及保护单位22家)
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
(扩展项目)
(共26项,涉及保护单位53家)
一、民间文学(1项,涉及保护单位2家)
二、传统音乐(3项,涉及保护单位3家)
三、传统舞蹈(2项,涉及保护单位4家)
四、传统戏剧(6项,涉及保护单位15家)
五、曲艺(2项,涉及保护单位4家)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涉及保护单位2家)
七、传统美术(7项,涉及保护单位14家)
八、传统技艺(3项,涉及保护单位4家)
十、民俗(1项,涉及保护单位5家)。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艺类(1项)潞安大鼓长治市民间美术类(1项)中阳剪纸中阳县传统手工技艺类(4项)阳城生铁冶铸技艺阳城县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平遥县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汾阳市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太原市民俗类(1项)民间社火潞城县民间文学类(共计7项)董永传说运城市万荣县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山西大学;忻州市代县广武传说朔州市山阴县赵氏孤儿传说阳泉市盂县;运城市新绛县万荣笑话运城市万荣县司马光传说运城市夏县牛郎织女传说晋中市和顺县民间音乐类(共计12项)左权开花调晋中市左权县河曲民歌忻州市河曲县五台山佛乐忻州市五台县晋南威风锣鼓临汾市绛州鼓乐运城市新绛县上党八音会晋城市;长治市长治县、长子县文水鈲子吕梁市文水县太原锣鼓太原市晋北鼓吹忻州市忻府区、五台县;大同市阳高县恒山道乐大同市阳高县上党乐户班社长治市临县大唢呐吕梁市临县民间舞蹈类(共计14项)狮舞(天塔狮舞)临汾市襄汾县走兽高跷运城市稷山县翼城花鼓临汾市翼城县临县伞头秧歌吕梁市临县稷山高台花鼓运城市稷山县踢鼓秧歌朔州市平定武迓鼓阳泉市平定县寿阳爱社晋中市寿阳县汾阳地秧歌吕梁市汾阳市朔州喜乐朔州市背铁棍(抬阁、挠阁)太原市清徐县;晋中市祁县;运城市万荣县;忻州市代县原平凤秧歌忻州市原平市榆社霸王鞭晋中市榆社县武乡顶灯长治市武乡县戏剧类(共计19项)晋剧省文化厅蒲州梆子临汾市;运城市北路梆子忻州市上党梆子晋城市;长治市雁北耍孩儿大同市灵丘罗罗腔大同市灵丘县秧歌戏(朔州、繁峙、襄武、壶关)朔州市朔城区;忻州市繁峙县;长治市襄垣县、武乡县、壶关县道情戏(晋北、临县、神池、洪洞)朔州市右玉县;吕梁市临县;忻州市神池县;临汾市洪洞县二人台忻州市河曲县锣鼓杂戏运城市临猗县皮影戏(孝义、侯马)吕梁市孝义市;临汾市侯马市碗碗腔(孝义、曲沃)吕梁市孝义市;临汾市曲沃县太谷秧歌(祁太秧歌、晋中秧歌)晋中市太谷县、祁县晋南眉户临汾市;运城市临猗县上党落子长治市潞城市线腔运城市芮城县孝义木偶戏吕梁市孝义市碓臼沟秧歌大同市赛戏朔州市曲艺类(共计7项)潞安大鼓长治市太原莲花落太原市襄垣鼓书长治市襄垣县阳泉评说阳泉市晋东南说唱道情长治市屯留县;晋城市阳城县河东说唱道情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沁州三弦书长治市沁县杂技与竞技类(共计2项)挠羊赛忻州市心(形)意拳(戴氏形意拳)晋中市民间美术类(共计6项)中阳剪纸吕梁市中阳县平阳木版画临汾市面塑(定襄、闻喜花馍、焙面面塑、新绛)忻州市定襄县;运城市闻喜县、新绛县;晋城市阳城县山西民居砖雕艺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民居雕刻艺术研究会黎侯虎(布艺老虎)长治市黎城县广灵染色剪纸大同市广灵县民间手工技艺类(共计16项)阳城生铁冶铸技艺晋城市阳城县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晋中市平遥县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吕梁市汾阳市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太原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面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晋餐文化研究会云雕制作技艺运城市新绛县地窨院建筑技艺运城市平陆县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长治市长子县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吕梁市交城县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阳泉市平定县新绛县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运城市新绛县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太原市绛州飞龙制作技艺运城市绛县梨花春酒传统酿造工艺朔州市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吕梁市汾阳市上党堆锦艺术长治市传统医药类(共计2项)傅山养生健身术(八珍汤、傅青主女科)太原市尖草坪区龟龄集酒药传统制作工艺晋中市太谷县民俗类(共计18项)民间社火长治市潞城县尧王传统祭祀文化运城市;临汾市舜王传统祭祀文化运城市;晋城市禹王传统祭祀文化运城市关公文化运城市河东盐池文化运城市寒食节晋中市介休市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临汾市洪洞县后土文化运城市万荣县骡驮轿朔州市晋祠庙会(水母娘娘传说、晋阳风火流星)太原市晋源区走亲习俗临汾市洪洞县河曲河灯会忻州市河曲县背冰运城市芮城县、永济市任庄扇鼓傩戏临汾市曲沃县柳林盘子会(含弹唱)吕梁市柳林县、离石区孝义贾家庄婚俗吕梁市孝义县裴氏谱系文化运城市闻喜县。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18•【字号】晋政发[2006]46号•【施行日期】2006.1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晋政发〔2006〕4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省直属机构:省人民政府批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组确定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5项),现予公布。

山西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口头传说、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人瞩目,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05〕77号)的精神,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共计105项)┌─────────────────────────────────────────┐│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Ⅰ-1│董永传说﹡│运城市万荣县﹡│├──┼───┼────────────────┼─────────────────┤│ 2│Ⅰ-2│民间传唱史诗《杨家将》│山西大学│├──┼───┼────────────────┼─────────────────┤│ 3│Ⅰ-3│广武传说│朔州市山阴县│├──┼───┼────────────────┼─────────────────┤│ 4│Ⅰ-4│赵氏孤儿传说│阳泉市盂县│││││运城市新绛县│├──┼───┼────────────────┼─────────────────┤│ 5│Ⅰ-5│万荣笑话│运城市万荣县│├──┼───┼────────────────┼─────────────────┤│ 6│Ⅰ-6│司马光传说│运城市夏县│├──┼───┼────────────────┼─────────────────┤│ 7│Ⅰ-7│牛郎织女传说│运城市永济市│││││晋中市和顺县│├──┴───┴────────────────┴─────────────────┤│二民间音乐(共计12项)│├──┬───┬────────────────┬─────────────────┤│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Ⅱ-1│左权开花调﹡│晋中市左权县﹡│├──┼───┼────────────────┼─────────────────┤│ 9│Ⅱ-2│河曲民歌﹡│忻州市河曲县﹡│├──┼───┼────────────────┼─────────────────┤│ 10 │Ⅱ-3│五台山佛乐﹡│忻州市五台县﹡│├──┼───┼────────────────┼─────────────────┤│ 11 │Ⅱ-4│晋南威风锣鼓﹡│临汾市﹡│├──┼───┼────────────────┼─────────────────┤│ 12 │Ⅱ-5│绛州鼓乐﹡│运城市新绛县﹡│├──┼───┼────────────────┼─────────────────┤│ 13 │Ⅱ-6│上党八音会﹡│晋城市﹡│││││长治市长治县、长子县│├──┼───┼────────────────┼─────────────────┤│ 14 │Ⅱ-7│文水鈲子﹡│吕梁市文水县﹡│├──┼───┼────────────────┼─────────────────┤│ 15 │Ⅱ-8│太原锣鼓│太原市│├──┼───┼────────────────┼─────────────────┤│ 16 │Ⅱ-9│晋北鼓吹│忻州市忻府区、五台县│││││大同市阳高县│├──┼───┼────────────────┼─────────────────┤│ 17 │Ⅱ-10 │恒山道乐│大同市阳高县│├──┼───┼────────────────┼─────────────────┤│ 18 │Ⅱ-11 │上党乐户班社│长治市│├──┼───┼────────────────┼─────────────────┤│ 19 │Ⅱ-12 │临县大唢呐│吕梁市临县│├──┴───┴────────────────┴─────────────────┤│三民间舞蹈(共计1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0 │Ⅲ-1│狮舞(天塔狮舞)﹡│临汾市襄汾县﹡│├──┼───┼────────────────┼─────────────────┤│ 21 │Ⅲ-2│走兽高跷﹡│运城市稷山县﹡│├──┼───┼────────────────┼─────────────────┤│ 22 │Ⅲ-3│翼城花鼓﹡│临汾市翼城县﹡│├──┼───┼────────────────┼─────────────────┤│ 23 │Ⅲ-4│临县伞头秧歌│吕梁市临县│├──┼───┼────────────────┼─────────────────┤│ 24 │Ⅲ-5│稷山高台花鼓│运城市稷山县│├──┼───┼────────────────┼─────────────────┤│ 25 │Ⅲ-6│踢鼓秧歌│朔州市│├──┼───┼────────────────┼─────────────────┤│ 26 │Ⅲ-7│平定武迓鼓│阳泉市平定县│├──┼───┼────────────────┼─────────────────┤│ 27 │Ⅲ-8│寿阳爱社│晋中市寿阳县│├──┼───┼────────────────┼─────────────────┤│ 28 │Ⅲ-9│汾阳地秧歌│吕梁市汾阳市│├──┼───┼────────────────┼─────────────────┤│ 29 │Ⅲ-10 │朔州喜乐│朔州市│├──┼───┼────────────────┼─────────────────┤│30 │Ⅲ-11 │背铁棍(抬阁、挠阁)│太原市清徐县│││││晋中市祁县│││││运城市万荣县│││││忻州市代县│├──┼───┼────────────────┼─────────────────┤│ 31 │Ⅲ-12 │原平凤秧歌│忻州市原平市│├──┼───┼────────────────┼─────────────────┤│ 32 │Ⅲ-13 │榆社霸王鞭│晋中市榆社县│├──┼───┼────────────────┼─────────────────┤│ 33 │Ⅲ-14 │武乡顶灯│长治市武乡县│├──┴───┴────────────────┴─────────────────┤│四戏剧(共计20项)│├──┬───┬────────────────┬─────────────────┤│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34 │Ⅳ-1│晋剧﹡│省文化厅﹡│├──┼───┼────────────────┼─────────────────┤│ 35 │Ⅳ-2│蒲州梆子﹡│临汾市﹡│││││运城市﹡│├──┼───┼────────────────┼─────────────────┤│ 36 │Ⅳ-3│北路梆子﹡│忻州市﹡│├──┼───┼────────────────┼─────────────────┤│ 37 │Ⅳ-4│上党梆子﹡│晋城市﹡│││││长治市│├──┼───┼────────────────┼─────────────────┤│ 38 │Ⅳ-5│雁北耍孩儿﹡│大同市﹡│├──┼───┼────────────────┼─────────────────┤│ 39 │Ⅳ-6│灵丘罗罗腔﹡│大同市灵丘县﹡│├──┼───┼────────────────┼─────────────────┤│ 40 │Ⅳ-7│秧歌戏│朔州市朔城区﹡││││(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襄│忻州市繁峙县﹡││││武秧歌、壶关秧歌)│长治市襄垣县、武乡县、壶关县│├──┼───┼────────────────┼─────────────────┤│ 41 │Ⅳ-8│道情戏│朔州市右玉县﹡││││(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神│吕梁市临县﹡││││池道情戏、洪洞道情戏)│忻州市神池县│││││临汾市洪洞县│├──┼───┼────────────────┼─────────────────┤│ 42 │Ⅳ-9│二人台﹡│忻州市河曲县﹡│├──┼───┼────────────────┼─────────────────┤│ 43 │Ⅳ-10 │锣鼓杂戏﹡│运城市临猗县﹡│├──┼───┼────────────────┼─────────────────┤│ 44 │Ⅳ-11 │皮影戏│吕梁市孝义市﹡││││(孝义皮影戏﹡、侯马皮影戏)│临汾市侯马市│├──┼───┼────────────────┼─────────────────┤│ 45 │Ⅳ-12 │碗碗腔│吕梁市孝义市﹡││││(孝义碗碗腔﹡、曲沃碗碗腔)│临汾市曲沃县│├──┼───┼────────────────┼─────────────────┤│ 46 │Ⅳ-13 │祁太秧歌(太谷秧歌、晋中秧歌)│晋中市、太谷县、祁县│├──┼───┼────────────────┼─────────────────┤│ 47 │Ⅳ-14 │晋南眉户│临汾市│││││运城市临猗县│├──┼───┼────────────────┼─────────────────┤│ 48 │Ⅳ-15 │上党落子│长治市潞城市│├──┼───┼────────────────┼─────────────────┤│ 49 │Ⅳ-16 │线腔│运城市芮城县│├──┼───┼────────────────┼─────────────────┤│ 50 │Ⅳ-17 │孝义木偶戏│吕梁市孝义市│├──┼───┼────────────────┼─────────────────┤│ 51 │Ⅳ-18 │碓臼沟秧歌│大同市│├──┼───┼────────────────┼─────────────────┤│ 52 │Ⅳ-19 │赛戏│朔州市│├──┼───┼────────────────┼─────────────────┤│ 53 │Ⅳ-20 │上党二簧│晋城市城区│├──┴───┴────────────────┴─────────────────┤│五曲艺(共计7项)│├──┬───┬────────────────┬─────────────────┤│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54 │Ⅴ-1│潞安大鼓﹡│长治市﹡│├──┼───┼────────────────┼─────────────────┤│ 55 │Ⅴ-2│太原莲花落│太原市│├──┼───┼────────────────┼─────────────────┤│ 56 │Ⅴ-3│襄垣鼓书│长治市襄垣县│├──┼───┼────────────────┼─────────────────┤│ 57 │Ⅴ-4│阳泉评说│阳泉市│├──┼───┼────────────────┼─────────────────┤│ 58 │Ⅴ-5│晋东南说唱道情│长治市屯留县│││││晋城市阳城县│├──┼───┼────────────────┼─────────────────┤│ 59 │Ⅴ-6│河东说唱道情│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 60 │Ⅴ-7│沁州三弦书│长治市沁县│├──┴───┴────────────────┴─────────────────┤│六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61 │Ⅵ-1│挠羊赛│忻州市│├──┼───┼────────────────┼─────────────────┤│ 62 │Ⅵ-2│心(形)意拳│晋中市│├──┴───┴────────────────┴─────────────────┤│七民间美术(共计6项)│├──┬───┬────────────────┬─────────────────┤│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63 │Ⅶ-1│中阳剪纸﹡│吕梁市中阳县﹡│├──┼───┼────────────────┼─────────────────┤│ 64 │Ⅶ-2│平阳木版画│临汾市│├──┼───┼────────────────┼─────────────────┤│ 65 │Ⅶ-3│山西面塑艺术│忻州市定襄县││││(定襄面塑、闻喜花馍、│运城市闻喜县、新绛县││││焙面面塑、新绛面塑)│晋城市阳城县│├──┼───┼────────────────┼─────────────────┤│ 66 │Ⅶ-4│山西民居砖雕艺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民居雕刻艺术研究会│├──┼───┼────────────────┼─────────────────┤│ 67 │Ⅶ-5│黎侯虎(布艺老虎)│长治市黎城县│├──┼───┼────────────────┼─────────────────┤│ 68 │Ⅶ-6│广灵染色剪纸│大同市广灵县│├──┴───┴────────────────┴─────────────────┤│八民间手工技艺(共计17项)│├──┬───┬────────────────┬─────────────────┤│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69 │Ⅷ-1│阳城生铁冶铸技艺﹡│晋城市阳城县﹡│├──┼───┼────────────────┼─────────────────┤│ 70 │Ⅷ-2│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晋中市平遥县﹡│├──┼───┼────────────────┼─────────────────┤│ 71 │Ⅷ-3│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吕梁市汾阳市﹡│├──┼───┼────────────────┼─────────────────┤│ 72 │Ⅷ-4│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太原市清徐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73 │Ⅷ-5│山西面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晋餐文化研究会│├──┼───┼────────────────┼─────────────────┤│ 74 │Ⅷ-6│云雕制作技艺│运城市新绛县│├──┼───┼────────────────┼─────────────────┤│ 75 │Ⅷ-7│地窨院建筑技艺│运城市平陆县│├──┼───┼────────────────┼─────────────────┤│ 76 │Ⅷ-8│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长治市长子县│├──┼───┼────────────────┼─────────────────┤│ 77 │Ⅷ-9│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吕梁市交城县│├──┼───┼────────────────┼─────────────────┤│ 78 │Ⅷ-10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阳泉市平定县│├──┼───┼────────────────┼─────────────────┤│ 79 │Ⅷ-11 │新绛县澄泥砚传统制作工艺│运城市新绛县│├──┼───┼────────────────┼─────────────────┤│ 80 │Ⅷ-12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太原市│├──┼───┼────────────────┼─────────────────┤│ 81 │Ⅷ-13 │绛州飞龙制作技艺│运城市绛县│├──┼───┼────────────────┼─────────────────┤│ 82 │Ⅷ-14 │梨花春酒传统酿造工艺│朔州市│├──┼───┼────────────────┼─────────────────┤│ 83 │Ⅷ-15 │汾阳王酒传统酿造工艺│吕梁市汾阳市│├──┼───┼────────────────┼─────────────────┤│ 84 │Ⅷ-16 │上党堆锦艺术│长治市│├──┼───┼────────────────┼─────────────────┤│ 85 │Ⅷ-17 │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晋中市太谷县│├──┴───┴────────────────┴─────────────────┤│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6 │Ⅸ-1│傅山养生健身术(八珍汤、傅青主女│太原市尖草坪区││││科、傅山传说)││├──┼───┼────────────────┼─────────────────┤│ 87 │Ⅸ-2│龟龄集酒药传统制作工艺│晋中市太谷县│├──┴───┴────────────────┴─────────────────┤│十民俗(共计18项)│├──┬───┬────────────────┬─────────────────┤│序号│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8 │Ⅹ-1│民间社火﹡│长治市潞城县﹡│├──┼───┼────────────────┼─────────────────┤│ 89 │Ⅹ-2│尧王传统祭祀文化│临汾市│├──┼───┼────────────────┼─────────────────┤│ 90 │Ⅹ-3│舜王传统祭祀文化│运城市│││││晋城市│├──┼───┼────────────────┼─────────────────┤│ 91 │Ⅹ-4│禹王传统祭祀文化│运城市│├──┼───┼────────────────┼─────────────────┤│ 92 │Ⅹ-5│关公文化│运城市│├──┼───┼────────────────┼─────────────────┤│ 93 │Ⅹ-6│河东盐池文化│运城市│├──┼───┼────────────────┼─────────────────┤│ 94 │Ⅹ-7│寒食节│晋中市介休市│├──┼───┼────────────────┼─────────────────┤│ 95 │Ⅹ-8│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临汾市洪洞县│├──┼───┼────────────────┼─────────────────┤│ 96 │Ⅹ-9│后土文化│运城市万荣县│├──┼───┼────────────────┼─────────────────┤│ 97 │Ⅹ-10 │骡驮轿│朔州市│├──┼───┼────────────────┼─────────────────┤│ 98 │Ⅹ-11 │晋祠庙会(水母娘娘的传说、晋阳风│太原市晋源区││││火流星)││├──┼───┼────────────────┼─────────────────┤│ 99 │Ⅹ-12 │走亲习俗│临汾市洪洞县│├──┼───┼────────────────┼─────────────────┤│100 │Ⅹ-13 │河曲河灯会│忻州市河曲县│├──┼───┼────────────────┼─────────────────┤│101 │Ⅹ-14 │背冰│运城市芮城县、永济市│├──┼───┼────────────────┼─────────────────┤│102 │Ⅹ-15 │任庄扇鼓傩戏│临汾市曲沃县│├──┼───┼────────────────┼─────────────────┤│103 │Ⅹ-16 │柳林盘子会(含弹唱)│吕梁市柳林县、离石区│├──┼───┼────────────────┼─────────────────┤│104 │Ⅹ-17 │孝义贾家庄婚俗│吕梁市孝义县│├──┼───┼────────────────┼─────────────────┤│105 │Ⅹ-18 │裴氏谱系文化│运城市闻喜县│├──┴───┴────────────────┴─────────────────┤│注:﹡标志为我省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名称及申报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申报地区或单位 盂县文化馆 盂县文化馆 盂县文化馆 盂县文化馆
郊区一带、三都村 平定文化馆
序号 7 8 9 10
二、传统音乐(共计4项)
项目名称 盂县民间吹打乐
阳泉民歌 东南舁村八音会
平定寺庙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盂县文化馆 郊区文化馆 郊区文化馆 平定文化馆
三、传统舞蹈(共计5项)
序号 11 12 13 14 15

基本特点:
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 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 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 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 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 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九、民俗(共计19项)
序号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项目名称 藏山庙会 水神山庙会 盂县婚俗 盂县丧俗 盂县河灯节 藏山赶老会 西南舁村迎喜神 西南舁村开市 北舁村跑马毘 西南舁地区场祭 西南舁地区供谷秀、谷秀齐 西南舁地区打窖 郊区面羊 孔南庄村十籽窝窝 郊区拜年 霍树头村祈雨 东南舁村送瘟神 平定下董寨春节 平定婚俗
年,直至赵家冤屈得以昭雪。在盂县民间,有关
赵氏孤儿的传说口耳相传、传承有序。每年农历 四月十五庙会,盂县有100多座庙宇都供奉同一 个神,那就是灵感大王——赵氏孤儿赵武。而且, 每年过庙会都要唱戏,除藏山庙会外,大部分庙 会都会唱《赵氏孤儿》。
鼓舞(平定武迓鼓)(民间舞蹈 )
阳泉评说是民间曲艺形式中朗诵类的一种,有近百年历史。起源于平定县,发展在阳泉地区,是山 西省主要的曲艺曲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其基本特点是方言韵白,长短句式,具 有幽默风趣、琅琅上口、亲切感人的艺术风格。 阳泉迓鼓流行于阳泉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迓”为迎迓、迎接之意,是古代民间举行上会、迎神 文娱活动时迎接神驾的乐舞仪仗之一,故名迓鼓。根据其不同的表演形态,又分别称为“文迓鼓”、 “武迓鼓”。文迓鼓现流传于郊区,集说、唱、舞、打为一体,说白为方言,合辙压韵,诙谐幽默。 武迓鼓现流传于平定,产生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具有固定程式,即编列21人,分别持 鼓、铙钹、云锣、小镲,边奏边舞,有固定的队形名称、曲牌以及敲击法。 故事火是民间传统焰火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利用各种机关和技艺燃放表现故事的焰火艺术。流传于 平定县。其题材多为表现当地民间传统的青龙捉妖精、双头蛇、四面怪、蜘蛛精等。后相继出现了 炮打坦克、轰炸机投弹、九莲灯、凤凰展翅等现代题材的佳作。 马尾猴流传于平定县其表演题材多为降妖驱邪避灾的民间故事,人们称表演为耍鳌山。此技艺至第 三代传人张治同、杨维义时,制作工艺日趋精巧,人们送其雅号马尾猴。新中国建立初期,高宝庆 等老艺人又制作了送公粮、水浇地、火箭上天等新节目,并伴以锣鼓,使之更趋完善。 皇纲平定东回皇纲源于隋唐,是当时的一种运输工具,主要用于皇家和朝廷官吏运送贵重物品和官 府赈济灾民运送粮草及其他物品。纲分两类,一类是水纲、也就是船纲,划纲;一类是旱纲,也就 是车纲、抬纲。后来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如石盒、抬盒之类。 牛斗虎流传于盂县一带。根据当地流传的一则民间传说而起源。整个舞蹈由2人扮演牛,2人扮演虎, 1人扮演人熊。表现虎在人熊挑唆下与牛斗,而终被牛战胜的故事。伴奏由大鼓、大锣、大镲演奏 锣鼓点“霸王战”。 抬阁起源于旧迎神赛会,流传于平定县,分8人、16人抬两种,用木杆扎架,架上树一铁棍,将演 员捆于铁棍上。铁棍上端折弯,穿入衣袖,似单臂平举状。棍端再竖一根铁棍,置一演员于其上。 整个构图如一人单臂举起另一人状。抬起木架,边走边颠,口唱号子。 背阁民间百戏形式之一。以一人背扛另一人的“阁”类舞蹈。制法是:制一铁十字架形,下端制2 个铁托子,架在背者两肩,用绳子固定。十字架上置一男童或女童。 剪纸剪纸艺术大致分为窗花和底样两种,其中月廓在当地窗花剪纸中别具特色,沿俗而成完婚的标 徽,至今不衰,其流行之始无考。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因各类习俗活动不同而变化。其结构分两部分,基本以动物、植物为 主,上插各种题材的小花,皆彩绘装饰,也有塑造戏剧人物者。 珐花瓷原是山西烧制建筑构件上的雕花琉璃釉彩,为缸瓦胎,色釉有红、黄和绿。以白瓷土为胎质, 以彩釉为着色剂,在未上釉的白瓷胎上着彩釉,涩地留白。 刻花瓷平定窑刻花瓷始于唐,兴于宋,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珍品,它以竹刀代笔,纯手工制作,花 形古朴,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2015
平定县
花陶瓷制作 技艺(扩展项
技艺
目名录)
阳泉广电局 、 山西文化产业网、黄河网
阳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一览表(省级)
来源:阳泉文化广电局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省文化厅 中国新闻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 (第四批)
名称
类别
批次
公布时间 申报地区或单 位
1
赵氏孤儿传说 民间文学
第一批 2006
曲牌板腔综合体制的戏曲剧种 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
宗教信仰舞蹈
民间小戏剧种
生产习俗舞蹈
傩及祭祀仪式性的戏曲剧种
其他
傀儡戏曲剧种
其他
(七)曲艺
说书 唱曲 谐谑 鼓词 快板 莲花落 数来宝 相声 其他
(八)民间杂技
杂技 魔术 马戏 乔妆戏 滑稽 其他
(九)民间手工技艺 工具和机械制作 农畜产品加工 烧造 织染缝纫 金属工艺 编织扎制 髹漆造纸、印刷和装帧 其他
序号
项目名称
18
西南舁地区蛤蟆阵
19 西南舁村傀儡戏(猴捅马蜂窝、斗鸡、斗羊)
20
郊区黄河阵
21
西南舁地区打台
22
西南舁村背阁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南舁乡霍树头村
西南舁乡西南舁村 郊区一带、西南舁村 西南舁乡、咀子上村
西南舁乡西南舁村
序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十五) 民间知识 医药卫生 物候天象 灾害 数理知识 测量纪事 营造 其他
(十六) 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室内游戏 庭院游戏 智能游戏 助兴游戏 博弈游戏 赛力竞技 技巧竞赛 杂耍(艺)竞技 其他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各民
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 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 极的成果: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4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保护体系。目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项,省级名录 项目20项,市级保护项目79项,其中67项第二 批市级项目已完成申报、评审、公示等工作,并 已上报市政府。县级保护项目100余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16大类
(一)民族语言
(三)民间美术
(二)民间文学(口头文学)
绘画
神话 传说 故事
雕塑 工艺 建筑 其他
歌谣
(四)民间音乐
史诗 长诗
民歌 器乐
谚语
舞蹈音乐
谜语
戏曲音乐
其他
曲艺音乐
其他
(五)民间舞蹈 (六)戏曲
生活习俗舞蹈
曲牌体制的戏曲剧种
岁时节令习俗舞蹈 板腔体制的戏曲剧种
人生礼仪舞蹈
“非遗”保护传承的意义:
1、 确认民族身份。“一个民族的身份证”。 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 的价值观念,因为每一个民族的传统和表达 形式是证明其世界上的存在的最有效手段。
2、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 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 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 力,以及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各民 族和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 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 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批 2011 第四批 2013 第四批 2013 第四批 2013 第四批 2013 第四批 2013
第四批 2013
平定文化馆
阳泉市城区封 梅琴艺术工作 室
阳泉市晋香源 餐饮服务有限 公司
平定县历史文 化研究会
平定县后沟村
阳泉城区文化 馆
阳泉市矿区文化 馆
阳泉市盂县梁家寨 乡大崔家庄村
阳泉市郊区大 龙珐花器制作中心
西南舁乡雨下沟村 郊区文化馆
西南舁乡西南舁村 巨城镇移穰村 平定文化馆 矿区文化馆 矿区文化馆 矿区文化馆
七、传统技艺(共计10项)
序号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项目名称 盂县粗粮饭食制作工艺
盂县桃仁月饼 郊区稷米种植术
郊区三环套 大西庄村油烤供制作技艺
平定黄瓜干制作工艺
名录)
15
黄瓜干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16
面花(阳泉彩色面 传统美术
塑) (扩展名录)
17
剪纸(阳泉盘合) 传统美术
(扩展名录)
18
盂县河灯节(扩展 民俗
名录)
19
山西珐花器制作技 传统技艺
艺(扩展名录)
20
春节(娘子关跑马排 民俗
春节习俗)(扩展
名录)
第二批 2009 第三批 2011
第三批 2011
2008年
平定县文化馆
2008年
பைடு நூலகம்平定县文化馆
2008年
平定县
2008年
郊区文化馆
2008年
平定文化馆
2008年
郊区文化馆
2008年
市群众艺术馆
2008年
盂县文化馆
序号 1 2 3 4 5 6
一、民间文学(共计6项)
项目名称 仇犹古国的传说 王恩石义救皇姑的传说
仙人的传说 魏六的传说 三都村五龙圣母的传说 女娲补天的传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