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上册的第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复习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复习总结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复习总结1代数初步知识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应写成 a;(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1)a与b的平方差是: a2-b2 ; 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 ,负数是: -a2-b ,非负数是: a2 ,非正数是:-a2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复习总结2一、方程的有关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 1700+50x=1800, 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注:⑴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二、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1)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ca=cb三、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四、去括号法则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2. 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4. 合并(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a(b).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2. 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3. 列:根据题意列方程.4. 解:解出所列方程.5. 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6. 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复习总结3(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整数②分数(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a是正数;a0 a是负数;a≥0 a是正数或0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a是非正数.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复习总结4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q(1)凡能写成(p,q为整数且p)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负整数统称整数;正p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整数零正分数(2)有理数的分类:①有理数零②有理数负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分数负有理数负分数负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的相反数还是;(2)相反数的和为a+b=0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的绝对值是,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a(a)(a) a(2)绝对值可透露表现为:a(a)或a;绝对值的题目经常分类讨论;a(a)a(a)-1-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大,负数永远比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小数-大数<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没有倒数;若a≠,那么a的倒数是1;a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例:(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意.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a即无意义.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b)n=-(b-a)n,当n为正偶数时: (-a)n=an或(a-b)n=(b-a)n.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研究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2-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本篇文章将针对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数学知识点1、整数和分数的加法、减法在进行整数和分数的加减法时,需要注意分母相同或者化为相同分母,然后将分子相加或相减,最后约分得出最简分数。
2、代数式和计算代数式是由数字、字母及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其中字母代表的是未知量。
在计算代数式时,需要将变量的系数与代数项相乘,然后将各项和起来。
二、物理知识点1、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不同于电器、汽车等复杂机械的机械设备,包括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
在使用简单机械时,要注意受力状态和力的平衡,以及力的功等问题。
2、温度与温度计温度是衡量物体热度高低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温度计是一种测量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需要注意使用时的单位和精度。
三、生物知识点1、细胞与细胞器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内包含许多细胞器,如核、线粒体、内质网等。
生物体的机能和结构都与细胞和细胞器密切相关。
2、人类生长发育和健康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生长和发育特征,需要注意合理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问题,以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四、化学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可以根据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等,也可以根据元素和化合物的不同进行分类。
不同物质的性质也各有差异,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2、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不同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反应物在化学反应前存在的物质,产物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则。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理解和掌握,从而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1.▲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 _ 或___ _____(要注意:是“同一平面内”)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相对的两个角叫做,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有一公共点。
性质是。
P3 例;P8 2题;P9 7题;P35 2(2);P35 3题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他们的交点称为。
直线a垂直于直线b,表示为。
P34.做钝角三角形的高:最长的边上的高只要向最长边引垂线即可,另外两条边上的高过边所对的顶点向该边的延长线做垂线。
(要懂得怎么画)5.▲垂直公理:有且只有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意:这里的“一点”可以是直线上,也可以是直线外】6.▲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简单地说成:垂线段最短;P67.点到直线的距离:。
8.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选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P7 例、练习19.▲平行公理: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注意:这里的“一点”是直线外的一点】10.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b//a,c//a,那么P17 4题11.▲平行线的判定。
【注意:由两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的关系】1),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
P15 例结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P15 练习;P17 7题;P36 8题。
12.▲平行线的性质。
【注意:已知两直线的关系(平行)推出两角的关系】1)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有理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①②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4。
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
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0,小数-大数<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知识点整理

一、绝对值
1、定义:绝对值是一个数字离零的距离,简称“绝”,用符号,x,
表示。
2、性质:
(1),x,≥0,即所有数字都有一定的绝对值;
(2)若x≥0,则,x,=x;若x<0,则,x,=-x;
(3),x,=,-x;
(4),x+y,≤,x,+,y;
(5),xy,=,x,×,y。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个平面上,在被细分的单位格子中,
以双精度的方式查找和标记任意一点的坐标系统。
2、成分:由原点、X轴、Y轴以及单位格子组成。
3、坐标:坐标是指点在该坐标系中的位置。
4、坐标原点:坐标原点是坐标系中的起点,其坐标为(0,0)。
5、X轴:X轴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在两坐标轴之间,其
坐标为(x,0)。
6、Y轴:Y轴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另一条直线,位于两坐标轴之间,其坐标为(0,y)。
7、单位格子:单位格子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单元,在一个点上两个坐标轴之间,其坐标为(x,y)。
三、数轴
1、定义:数轴是一种以零为中心,以实数范围贯穿的坐标系统。
2、特点:
(1)数轴上同时具有实数和虚数;
(2)0位于数轴的中心;
(3)具有正负对称性;。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知识点一:立体图形的分类圆柱柱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球 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按名称分) 锥 圆锥棱锥知识点二:棱柱及其有关概念: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上下底面积一样2、展开侧面都是矩形3、体积公式都是sh不同点:1、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而圆柱的底面是圆2、圆柱侧面为曲面,棱柱侧面为多个正方形知识点三:点、线、面、体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展开与折叠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应注意: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表面全部展开是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圆锥的表面全部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和一个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小正方形,;长方形的展开图是一个大长方形和两个小长方形。
3.截一个几何体(1)长方体、正方体的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2)圆柱的截面是:长方形、圆(3)圆锥的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 。
(4)球的截面是: 圆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1.有理数正有理数 整数有理数 零 有理数负有理数 分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b)n =(b-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