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相5构造分析
测井地质应用技术6-构造形态测井解释

第六章测井资料井周构造形态分析技术第一节测井资料井周构造形态分析方法与流程地层倾角测井早已用于研究构造,并已建立了各种构造形态的地层倾角矢量模式,这种模式对于简单的构造有效。
但当面临的对象太复杂时,例如复杂的岩相和复杂的构造,这种解释方法表现出明显的缺陷,一种倾角模式往往对应着多种地质特征,出现多解性,即解释的不确定性,给测井解释带来困难,需要寻求新的解释方法。
目前,测井所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特别是成像测井提供了多种与地质有关的信息,有可能将多种测井信息用于研究构造问题。
事实上,构造运动的结果体现在沉积体的形变上,因此,一个构造体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其一是构造的各个部位地层的产状有变化,其二是地层本身随着构造形态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在地层的层位、层序、厚度上。
构造形变的这两种特征都可通过测井方法探测到。
因此,可通过测井手段来研究构造的形变,并恢复构造的形态。
此外,由于单井构造解释对区域地质资料的依赖性远大于多井解释,因而,区域地质研究也必不可少。
本章所介绍的方法是将测井相研究与倾角矢量模式结合起来,同时将区域地质规律与测井解释结合起来研究单井或多井构造问题,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和可信度。
另外,井旁构造形态的解释可以弥补地震资料的不足,为地震资料的重新处理提供准确的构造模型和速度模型,可提高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效果,同时测井构造解释还可填补地震资料在复杂构造带形成的空白区,从而恢复出整个剖面的构造形态。
这种测井和地震的结合是分析和研究复杂构造带构造形态及变异规律的有效途径。
该方法已在川东复杂构造带大量实践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四川盆地23口复杂井的运用实践证明,测井资料井周构造形态分析技术对复杂构造带的井周构造形态解释效果好,解释结论准确可靠,同时其解释结果为地震资料重新处理提供了关键的构造模型,并填补了地震资料的空白区,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帮助发现了多个气藏。
本章根据四川碳酸盐岩地层的沉积特点及川东高陡构造的构造特征,介绍以测井资料为主,充分结合地质、地震信息分析复杂构造带井周构造形态的方法。
成像测井在地质构造沉积分析及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成像测井在地质构造沉积分析及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从成像测井技术在我国地质油藏的实践应用来看,就测量方法而言,可将成像测井技术分成电成像测井技术与声成像技术两种形式,主要有地层电阻率成像测井、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井下声波电视等。
从广义视角来看,成像测井技术还设计核磁共振粗巨额ing技术、偶极子阵列声波测井技术等。
标签:成像测井;地质油藏;应用与探究成像测井蕴含大量的地质信息,能够准确、直观的了解到地下油藏的地质特征,从沉积、构造等多个视角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与探索。
将成像测井运用到裂缝性储层研究中,能够有效提升研究工作的直观性与有效性,最大程度上满足裂缝油气藏的各种需求。
为此,本文将针对成像测井技术在地质油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1.成像测井技术在地质构造解释方面的运用井眼成像资料能够将地质构造特征直观的描述出来,是地质油藏勘探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地质油藏勘探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将成像测井技术运用到地质构造中能够确定地质构造倾斜角的方向及其走向、对小到裂缝级的断层进行清晰识别,为地震解释内幕断层提供帮助,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标定、验证从中得出地质构造的剖面图,提升对地震解析的精确度,绘制井旁地质坡面图,为井间地层对比提供帮助。
通过运用成像测井技术开展地质构造研究工作,能够准确获取地层构造倾角与断层断点位置的相关影像资料,且这些影像资料同地震资料之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与统一性。
通过借助井旁地质剖面图能够对井区之外的地质构造情况进行合理推算,并结合地震剖面图对井间地层进行更精细的对比与分析,为后期地质研究与开采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有效提升地质勘探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保证地质油藏开采工作的安全性。
2.成像测井技术在地质沉积分析方面的运用测井信息能够将地层的流体性质、物性、岩性等多项信息综合反映出来。
从沉积微相研究视角来看,通常仅将常规测井信息用在识别岩性、定性判断沉积韵律工作中,借助高分辨率成像测井技术为沉积分析提供层理、层面、岩石雷度、古水流方向等具有较高关键性、重要性的沉积构造信息。
测井相的划分原理及方法

b反粒序特征的反向齿形海退式(前积式)
海进式:地壳下降、海岸后退(向陆一方)细粒沉积物盖在粗粒沉积物之上,为上细下粗的后积式。
海退式:地壳上升,海水后退,粗粒沉积向远海方向移动、粗粒沉积物盖在细粒沉积之上,为下细上粗的前积式。
1、曲线幅度
高幅度:反映海湖岸的滩、坝砂岩体,由于波浪的作用淘冼、冲刷干净泥质含量少,改造彻底、分选好,中━细砂岩渗透性好,
故高幅度。
中幅度:反映河道砂岩,水流冲刷强、物源丰富,分选差。
低幅度:反映河漫滩相,水流冲刷弱沉积物以细粒为主故以低幅度为主。
2、曲线形态
钟形:下粗上细,反映水流能量逐渐减弱,物源供应的不断减少。其代表相是蛇曲河点砂坝。曲线反映底为冲刷面,上面为河道
砾石堆积,再上为河道砂,最上是河道侧向迁移后形成的堤岸砂,漫滩泥,沉积序列为河道的正粒序结构特征。
漏斗形:下细上粗反映向上水流能量加强,分选逐渐变好。代表相为海相滩坝砂岩体;另外反映了前积砂体的粒序结构,代表河口部位(包括水下河道河口部位)的沉积特征。为反粒序结构
箱形: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稳定,一种类型是正粒序特征,下部粒粗而上部分选好,因此幅度变化不大,它的代表相为支流河道砂。另外风成砂丘,也可成为这种形态,因而上下颗粒均匀。
3、接触关系
底部突变式:一般反映上下层之间存在冲刷面,如河道砂岩,由河道下切造成。
顶部突变式:三角洲相的河道砂坝,高出水面变为三角洲平原沼泽相,代表物源供应突然中断如废弃的河道,下部是旧河道上部是河漫滩。
底部渐变式:反映砂体的堆积特点,一般为水下河道冲刷能力差,冲刷面下部有砂,岸外砂坝。
顶部渐变式:为均匀的能量减退过程,河道侧向迁移。
测井相分析

常用的测井资料:自然电位;电阻率;地层倾角; 体积密度;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等。
2、测井相与沉积相
“测井相”或“电相”于1970年提出,
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 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存在密切关系), 但并非一一对应,
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
3、测井相分析方法
测井相标志:曲线形态、幅度、光 滑程度、接触关系等。
测井相分析技术:按照判别方Biblioteka 分 为:(1)人工测井相分析;
(2)自动测井相分析。
人工测井相分析
单层曲线形态(自然电位曲线),可以反映→
●粒度、分选及其垂向变化;
●砂体沉积过程中水动力和物源供应的变化。
曲线形态特征(要素)主要包括:
⑴幅度√ ⑵形态√ ⑶顶、底接触关系 ⑷光滑程度 ⑸齿中线 ⑹多层组合形态
(二)测井相分析 受取心数量少等因素限制,人们更 注重测井信息的利用 ●选择测井组合●测井相与沉积相
●测井相分析方法
1、测井组合
不同测井方法对岩性、物性、流 体性质等反映能力不同
不同岩层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 特征。 测井相分析之前,应首先选择有效 的测井组合。
搜集岩屑资料→总结测井资料划分岩性规律→定 性判断岩性。
测井相分析——精选推荐

4.5 测井相分析不同的沉积环境下,由于物源情况不同、水动力条件不同及水深不同,必然造成沉积物组合形式的不同,反映在测井曲线上就是不同的测井曲线形态(图24)。
测井曲线提供的曲线类型反映了三角洲前缘相测井曲线的总体特征。
图24 砂体自然伽玛曲线形态特征及其解释测井相分析的内容包括测井响应序列的选择、测井响应曲线特征分析及测井相特征分析等方面。
根据地层岩性特征、沉积特征及测井响应曲线组合特征,及其分辨率可以看出;测井响应曲线特征包括曲线的异常幅度、光滑程度、齿中线的收敛情况、曲线形态和顶底接触关系等,它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地层的岩性、粒度、泥质含量和垂向变化等特征。
不同的沉积微相所对应的测井相特征有所差异。
1.水下分流河道自然伽玛曲线度中~高,光滑程度呈现微齿状或光滑形两种,曲线形态一般呈箱形、钟形或钟形~箱形的复合形,顶底面突变接触或底部突变接触、顶部渐变接触.该沉积微相的自然伽玛曲线异常幅度中一高,光滑程度呈现微齿状或光滑形两种,齿中线水平或下倾,或下部水平上部下倾,曲线形态一般呈箱形、钟形或钟形一箱形的复合形,顶底面突变接触或呈底部突变接触,顶部渐变接触。
单个河道砂体的电测曲线特征呈微齿或光滑的中一高幅钟形或箱形,多个河道砂体连续叠置呈中一高幅钟形叠加钟形或箱形及钟形+箱形的复合形。
2.水下天然堤自然电位曲线异常幅度低~中,曲线光滑或呈微齿状,曲线形态呈指状,顶底一般均呈渐变接触,河道砂体上部连续变细的钟形曲线细尾部分,很少单独出现。
3.分流河道间湾自然伽玛曲线呈光滑似直线形或直线形,曲线异常幅度低出现连续微齿或无异常幅度4.前三角洲泥自然伽玛曲线异常低幅,变化近于平直,间或出现细砂岩的小齿峰。
5、河口砂坝单个河口砂坝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多呈漏斗形或漏斗形一箱形的复合型,曲线异常幅度中等和中一高,曲线可含微齿或呈光滑曲线,齿中线可向内收敛,一般顶部呈渐变或突变接触,底部呈渐变接触。
多个河口坝砂体叠加而形成台阶状漏斗形和箱形+漏斗形复合体。
利用五参数组合测井判断井下管柱异常状况

利用五参数组合测井判断井下管柱异常状况摘要:利用注水剖面五参数(同位素、磁定位、压力、井温、流量)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分析,可比较准确地判断井下管柱异常状况,即封隔器密封,管外窜槽,球座漏失,停注层吸水、高渗透层等问题,提高了测试资料解释的准确性,为分析认识油层动态和井下技术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五参数测井资料应用油田进入高含水开采后期,开发难度加大,注水剖面仅靠以往的同位素单参数测井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油田开发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由于套管腐蚀变形、固井质量差、层内泥质被冲刷运移,加之压裂、酸化造成孔隙及孔喉结构的改变,形成开口裂缝层,以及井内工具、管柱污染,深穿透射孔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符合率和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为此,利用五参数组合测井判断井下管柱异常状况,对分析认识油层动态和井下技术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同位素五参数组合测井应用压力资料用于与井口压力对比和异常压力分析,目的是确定密闭测井情况。
微差井温和梯度井温用于识别不吸水层、高渗透层、目的层和底部温度场变化并作以定性分析和判断。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配注层段同位素测试与流量测试相矛盾的资料,使之无法确定分层配注效果以及无法准确的监测注水动态,为此,利用五参数组合测井可以判断井下管柱异常状况,提高了测试资料解释的准确性。
1.1检查封隔器不密封N1井相对流量与相对吸水SⅢ4-SⅢ10层段误差31.18%。
PⅡ1-PⅡ3层段误差28.94%。
G2井相对流量与相对吸水GⅡ10+11-GⅡ23+24层段误差18.45%,GⅡ28-Ⅲ5层段误差18.45%。
N3井相对流量与相对吸水SⅡ7-8-SⅡ8层段误差47.55%,SⅡ8-SⅡ11-12层段误差47.55%。
N2井,相对流量与相对吸水GⅠ1-G Ⅰ8层段误差18.29%,GⅠ12-GⅠ16+17层段误差17.99%。
通过以上4口井的五参数组合测井资料相对流量与相对吸水各层段的对比分析,误差均已超过±10%,初步判断为封隔器不密封。
测井相5构造分析

三、构造产状的确定
❖1、地层层段的选择
层面矢量值(倾向、倾角)是沉积产状、差异压实产状 和构造产状的总和,因此在研究层面的构造产状时要除去 沉积和差异压实产状的影响。
一般选取粘土岩,特别是页岩因其沉积环境稳定,沉积 能量小,水平层理发育,矢量一致性比较好,反映地层产 状比较可靠。同时在砂岩层,砂岩越纯其中反映构造产状 的点子越少,而砂泥岩薄互层或层理发育的砂质泥岩,其 倾角矢量往往有很好的一致性,也能够正确地反映地层的 产状。
c、作TT’方向杆状图与横剖面图: (1)TT’方向杆状图 ①缓翼地层倾角为θ,方位角Φ=270o,在T’方向( Φ a=90o)的视倾角
θa为tgθa=tg θcos( 270o – 90o ), θa=-θ,即视倾角大小与真倾角相同, 倾斜方向为T’的反方向。 ②陡翼地层倾角为θ,方位角为Φ= 90o,在T’方向( Φ a=90o )的视倾角θa 为tgθa=tg θcos( 90o – 90o ), θa=θ,根据不同深度的地层视倾角值,可 以作出TT’方向杆状图。
❖1、利用矢量图建立识别模式
1)单斜构造
图6-7中,单斜构造的 地层倾角矢量图上最明 显的是在泥岩井段中以 绿色模式显示来。而在 砂岩层段测得的是层理 倾角,灰岩井段测得的 是层内裂缝的倾角,这 些对识别起干扰作用。 所以单斜构造的矢量图 识别模式为绿色模式。
6-7 单斜构造地层倾角
2)对称背斜
当井没有穿过轴面,矢量图为绿色模式显示(如图6-8),与单斜 构造显示相同。但在轴面两侧钻井,两口井的矢量图在同一岩层出现倾 向相反的倾角。
根据此图可以确定脊点Cp、轴点Ap、转折点Ip。其中脊点Cp为蓝(西) 与红(东)的交接点。轴点Ap为红(东)色模式中倾角增大率最大的点。转 折点Ip为红(东)与蓝(东)的交接点。从方位角与深度的关系可以看出, 脊面以上,地层是西倾;脊面以下,地层东倾(图6-19(B)左图)。
《测井地质学》第四章 测井构造解释方法及应用

仪器测量原理 (HDT: High Resolution Dipmeter Tool)
1)4个贴井壁极板/4电极 (90°等间距排列) 测得4条微电阻率曲线; 2)1-3、2-4极板组合井径 2条互相垂直的井径曲线 3)机械装置 测得3条角度曲线: 1号极板方位角; 井斜角; 1号极板相对方位角/井斜方 位角
倾角测井数字处理方法 1、确定曲线位移的方法 (1)、相关对比法 计算两个曲线段相关系数
《四臂地层倾角测 井资料处理系统》 的总体流程图
倾角测井构造处理原理图
依深4井倾角测井交互对比处理成果
依深4井倾角测井处理成果 与岩心对比
A、人机交互式地层倾角处理与解释
克孜1井人机联作倾角成果图
克孜1井完全自动对比倾角成果图
克拉2井约束地震剖面构造解释
克拉2井油藏剖面图
C、测井地震联合反演构造解释 方法与油藏剖面预测
断层识别
断层在图像上的 特征与裂缝相似。 所不同的是,被 裂缝所切割的地 层层面连续完 整,在各极板上 可以连续追踪, 而断层面两侧地 层则有不同程度 的错位。
提纲:
一、测井构造解释的资料基础 二、倾角测井处理方法 三、测井构造解释的模型 四、实例
a b 溶洞性地层倾角的拾取
测井资料井旁构造研究方法
从成像图看出: 1251.5-1254.5 裂缝发育, MSD拾取的倾 角为裂缝倾 角,倾向为北 西向;而地层 倾向为南西向。
裂缝性地层倾角的拾取 (苟3井倾角处理成果图)
测井资料井旁构造研究方法
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溶蚀作用是非 常普遍的,强烈的溶蚀作用往往形成 溶塌角砾岩,在这种岩石地层中,一 方面强烈的溶蚀作用对原生的沉积构 造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另一方面角 砾岩是再次堆积形成的,已没有原来 的地层产状。 真正的角砾岩内部无法找到地层 界面,所以常规倾角测井在这种地层 中很难处理出可靠的结果。 利用成像测井仍然可以识别出地 层的层界面,求出地层的真倾角,左 图是月东3井石炭系,以角砾云岩为 主,常规倾角方式处理效果差,用成 像测井可准确识别层界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 梁31断块沙三中油层顶界构造图
后钻了梁31井,结果该井沙三中 油层顶界为3153m,比梁22反而 低了19m,试油结果为水层
四、褶皱类型的识别
❖ 3、使用地层倾角测井曲线所提供得层面产状 信息进行补充解释构造形态,对次一级小型 断层以及构造形态的微细变化进行认识。
例如下图(a)为由三口井之间的对比得到的构造解释图,(b)加 入了地层倾角资料重新得到的量图的分类
❖1、普通型
研究相邻矢量的方位和倾角的变化过滤,主要研究储层 内部的沉积特征。按其组合可以分为红色、蓝色、绿色、 杂乱四种类型;红色类型指相邻矢量方位不变,倾角向下 加大,蓝色类型指相邻矢量方位不变,倾角向下变小,绿 色类型指相邻矢量方位和倾角保持一致,杂乱类型是相邻 矢量方位、倾角大小变化没有规律。见图6-1。
6-8 对称背斜
如果井钻在背斜的顶部,这时测得得地层倾角就很小,倾斜方位角也就 乱,如图(6-9),只有钻在两翼上,才会显示出倾角较大、方位角一致 的绿色模式。
6-9 对称背斜
3)不对称背斜
当不对称背斜脊面与轴面重合,井钻遇的不对称背斜次序是缓翼-脊面陡翼时,矢量图特征如图(6-10)所示。
6-10 不对称背斜
三、构造产状的确定
❖1、地层层段的选择
层面矢量值(倾向、倾角)是沉积产状、差异压实产状 和构造产状的总和,因此在研究层面的构造产状时要除去 沉积和差异压实产状的影响。
一般选取粘土岩,特别是页岩因其沉积环境稳定,沉积 能量小,水平层理发育,矢量一致性比较好,反映地层产 状比较可靠。同时在砂岩层,砂岩越纯其中反映构造产状 的点子越少,而砂泥岩薄互层或层理发育的砂质泥岩,其 倾角矢量往往有很好的一致性,也能够正确地反映地层的 产状。
b、做倾角与深度关系图、方位角与深度关系图(线性极坐标图)。从图中看出倾角 分布在12o的直线带上,方位角分布在90o的直线带上,他们不随深度变化而变化。
c、绘T方向杆状图及横剖面图。由于倾角不随深度发生变化,则在T方向的视倾角也 不随深度而变,因为该剖面线的方位Φ和地层倾斜方位角Φa相同,都是90o,所 以其值为:tgθa=tg θcos( Φ - Φa )=tg12o, θa= θ=12o;T方向的杆状图 由倾角为12o的小杆组成。将小杆向左右延伸就成T方向横剖面图。
4)倒转背斜
倒转背斜的特点是下翼倾角比上翼倾角大,两翼倾向相同。当井 穿过倒转背斜轴面时,矢量图有两种特征显示:第一种仍然是绿-蓝红-绿模式显示(图6-11),与不对称背斜不同之处是绿-蓝与红-绿模 式的倾向基本上是同方向的,红-绿模式的倾角比绿-蓝模式大得多。
6-11 倒转背斜
另一种地层倾角矢量图显示如图(6-12),它有以下特点:
图6-3为方位频率图。方位频率图 径向为倾角坐标,最外圆圈倾角为 零度,每隔10度画个同心圆,圆心 为90度。圆周方向为方位角坐标, 圆周顶部为正北,以后每隔10度画 一条径向线。将研究井段内计算的 全部地层倾角和倾斜方位角点在图 上,统计圆周方向每10度间隔的圆 弧面积内点子的数目,用径向线段 长短来代表点子数目,圈闭弧形面 积并将它涂黑,点子出现最多即圈 闭的弧形径向线最长。它的方位角 就是要求的构造倾角
根据该图可以确定:①缓(西)翼和陡(东)翼的倾角和倾斜方位角; ②无倾伏褶皱构造变动最大TT’(东西向即倾向)和变动最小的方向LL’(南 北向即走向)。
b、作倾角与深度关系图、方位角与深度关系图(线性极坐标图):从 倾角与深度关系图(图6-19(B))可以看出自上翼地层至无倾伏脊面(Cp) 时,倾角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由脊面(Cp)到轴面(Ap)倾角逐渐加大, 在轴面(Ap)处倾角增大率为最大;由轴面(Ap)至转折面(Ip)倾角继续 增大,但增大率逐渐减小;过转折面(Ip)以后,倾角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倾角与深度关系图显示的颜色模式为绿(西)-蓝(西)-红(东)-蓝(东)绿(东)。
6-13 平卧褶曲
6-14 平卧褶曲
6)对称向斜
当井没有穿过轴面时,矢量图显示为绿色模式,与单斜构造显示相同, 如图(6-15)所示。
6-15 对称向斜
7)不对称向斜
当井钻遇不对称向斜的次序是陡翼-轴面-缓翼,其矢量图显示基本 上与不对称背斜相同,为绿-蓝-红(反)-绿(反、小)模式,不同之处 是下翼倾角比上翼倾角要小,如图(6-16)。
五、构造分析
❖ 一、构造研究的方法 ❖ 二、矢量图的分类 ❖ 三、构造产状的确定 ❖ 四、褶皱类型的识别 ❖ 五、断层类型的识别 ❖ 六、不整合面的识别及构造历史的恢复
一、构造研究的方法
❖ 1、运用测井曲线进行分层对比,通过地质制 图、地质推理展现构造形态。
❖ 2、通过三维地震剖面也可以解释复杂的构造, 它的垂直分辨率在20米左右,用它识别油气 田内部的、断距在50米左右的断层产状。
(2)TT’方向横剖面图 ①在TT’方向杆状图上标出脊点Cp,轴点Ap,转折点Ip。 ②在轴点Ap处、转折点Ip处的短杆上作垂直线,此即轴面和转折面的近 似轨迹。斜后在脊点处以距轴面、转折面相同的比例画出脊面的近似轨迹。
6-17 文33-50井矢量图与 不对称背斜剖面示意图
❖2、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绘制褶皱构造平面图
通过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绘制倾角与倾斜方位角关 系图、倾角与深度关系图、方位角与深度关系图、TT’ (构造变化最大)方向杆状图与剖面图、LL’(构造变 化最小)方向杆状图与剖面图,最后根据这些图件绘 制出构造平面图。
❖2、巨型
表现着矢量方位、倾角变化的趋势,在它的内部可以 包括有普通型中几种组合,主要用于进行构造解释,按其 组合也可分为,巨红色、巨蓝色、巨绿色,巨杂乱四种类 型,见图6-2。
6-1常见的矢量图模式 A、绿色模式;B、红色模式; C、兰色模式;D、杂乱模式。
6-2巨型矢量分类中的巨 红色和巨蓝色类型
❖1、利用矢量图建立识别模式
1)单斜构造
图6-7中,单斜构造的 地层倾角矢量图上最明 显的是在泥岩井段中以 绿色模式显示来。而在 砂岩层段测得的是层理 倾角,灰岩井段测得的 是层内裂缝的倾角,这 些对识别起干扰作用。 所以单斜构造的矢量图 识别模式为绿色模式。
6-7 单斜构造地层倾角
2)对称背斜
当井没有穿过轴面,矢量图为绿色模式显示(如图6-8),与单斜 构造显示相同。但在轴面两侧钻井,两口井的矢量图在同一岩层出现倾 向相反的倾角。
A、在上翼地层中,矢量图呈绿色模式。倾角和倾向基本不变。 B、由上翼地层至背斜脊面,矢量图呈蓝色模式,倾角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C、由背斜脊面至背斜轴面,矢量图呈红色模式,倾向相反。至倒转背斜 转折面,倾角随深度继续增大,一直增到90o直立为止。有的倒转背斜在此 部位,由于弯曲太大造成断裂,矢量图不以红色模式而以杂乱模式显示。
d、绘L方向杆状图及横剖面图。L方向(剖面线的方位角θ=0o ,地层的倾斜方位角 Φa =90o)的视倾角为: tgθa=tg θcos( Φ - Φa )=0, θa= 0o;L方向杆状 图是水平杆。将水平杆延伸,就成了L方向横剖面图。
e、绘单斜构造平面图,其方法如下: ①确定绘哪个岩层顶面的构造图,在井位上标出该层顶面深度。 ②过井位画出T剖面线和L剖面线,在T和L剖面线上各点标出岩层的顶面 深度(由剖面图读出)。 ③用画等值图的方法将深度数值相同的点连起来,绘出单斜构造平面图。
❖2、矢量图与方位频率图确定产状 1)矢量图查明井孔剖面地层产状
如图6-3所示,从自 然咖玛曲线判断选取上 下两个含泥质层段,起 层理面倾向基本稳定, 属于矢量图中的绿色模 式,能够代表地层的构 造产状,从矢量图上可 以分别读取出产状。
6-3 根据倾角测量矢量图的 绿色模式确定地层产状
2)方位频率图查明井孔剖面地层产状
5)平卧构造
图6-13为平卧褶曲,其在测井曲线(如自然电位曲线)上,以轴面为中 心,向上向下地层次序重复出现。矢量图上显示为红-蓝(反)模式(图6-13) 或者绿-红-蓝(反)-绿(反)模式(图6-14),倾角最大处得深度为轴面深 度。图中两翼倾向未差180o,这是由于两翼得倾斜方位是纯平卧褶曲得两翼 倾斜方位和平卧褶曲得倾伏方位合成的。
6-4 方位平率图
图6-4为文15-6-1 井一段矢量图和方 位频率图,清楚地 反映出地层倾向为 65o,倾角为25o。
6-5 文15-6-1井一段矢量图及方位频率图
地层倾角确定地层产状示例
钻探了梁22井获得 日产油22.4t/d,水
24.8m3/d
原构造图西倾、倾 角为2o
为此在梁31井进行地层倾角测井, 通过解释整个沙三段地层倾向为南 15o西,倾角为5o,
c、作TT’方向杆状图与横剖面图: (1)TT’方向杆状图 ①缓翼地层倾角为θ,方位角Φ=270o,在T’方向( Φ a=90o)的视倾角
θa为tgθa=tg θcos( 270o – 90o ), θa=-θ,即视倾角大小与真倾角相同, 倾斜方向为T’的反方向。 ②陡翼地层倾角为θ,方位角为Φ= 90o,在T’方向( Φ a=90o )的视倾角θa 为tgθa=tg θcos( 90o – 90o ), θa=θ,根据不同深度的地层视倾角值,可 以作出TT’方向杆状图。
6-16 不对称向斜
表6-1 褶曲构造在矢量图上显示的模式表
8)实例
中原地区文33-50井在 2310~3000米井段钻 到不对称背斜(图617),矢量图模式为绿 -蓝-红(反)-绿(大、 反)。不对称背斜脊点 深度为2620米,两翼 产状分别为233o∠4o和 155o ∠ 10o,脊线向 189o方位倾伏。
a、在缓翼地层中,构造倾角和倾角方位角基本一致,矢量图呈绿色模式。
b、由缓翼地层逐渐接近构造脊面,倾角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矢量图呈蓝色 模式。在背斜脊面处倾角接近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