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沉积相分析
石油勘探中的沉积相分析方法研究

石油勘探中的沉积相分析方法研究石油勘探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涉及到识别和评估石油储量的地质特征。
沉积相分析是石油勘探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通过研究沉积物的堆积模式、岩石特征和沉积环境,为勘探人员提供了详细的地质信息。
沉积相分析的核心目标是确定研究区域的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
这对于石油勘探非常重要,因为沉积过程和沉积环境决定了石油的形成和保存机制。
因此,通过沉积相分析来确定适合油气富集的层位和领域,对于石油勘探的成功至关重要。
有许多方法可以用于沉积相分析,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包括地震成像、岩心描述、测井分析和地震层析等。
地震成像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勘探方法,可以提供关于地下岩层的空间分布和厚度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用于推断沉积相类型,并辅助判断沉积物的岩性。
岩心描述是一种直接观察和分析地质岩心的方法。
通过观察岩石样品的颗粒组成、结构和碎裂程度,可以推断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条件。
此外,通过化学和物理分析岩石样品,可以获取沉积物的沉积历史和地球化学特征。
岩心描述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质信息,并对勘探地区的潜在油气含量进行初步评估。
测井分析是利用地球物理测井仪器来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特性,包括密度、电阻率、自然放射性等。
这些物理属性可以提供沉积相和岩性的确定,为沉积相分析提供定量数据。
测井数据与岩心样品的观察结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沉积相的理解和描述。
地震层析是一种利用地震数据重建地下岩层的方法。
通过不同地震波速度对比,可以确定岩石层的变化和沉积物的分布。
地震层析技术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沉积相信息,并帮助勘探人员识别潜在的油气藏区。
除了这些传统的方法,近年来,新兴的技术也不断应用于沉积相分析中。
例如,地球物理学家利用地震反演和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开发了更高分辨率和准确性的地下结构成像方法。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为沉积相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可能性。
总之,沉积相分析在石油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应用价值。
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勘探人员可以获取准确的地质信息,推断沉积环境和岩石性质,并确定潜在的油气富集区。
测井分析沉积相

七)填积(Aggradation and Channel Filling)
主要是指河道内的充填沉积,这一过程是河流携带的大 量沉积物在流水的能量小于颗粒自身的重量时,沉积物发生 卸载并充填于河道内的堆积形式。
八)浊积(Turbidity Accretion or Deposition)
是指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中由流体紊动向上的分力支撑 颗粒,使沉积呈县浮状态,并与上覆水体形成明显的密度差, 在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作用下,沉积物沿着(水下)斜坡流动 并向前堆积的过程。
曲流河
辫状河
注意油层水淹后曲线形态畸变
曲流河环境模式及典型曲线
(2)利用梯形图或星形图进行相分析
综合分析 模式分类 模式识别
星形图
教材P136
直方图
梯形图
(3)应用地层倾角测井 进行相分析
绿模式
识别层理类型 判别古水流方向 推断砂体延伸方向
蓝模式
红模式
教材P136
第四节 碎屑岩的八大沉积作用
三)侧向加积(Lateral Accretion),简称侧积
广义的侧向加积是指沉积物堆积于一个斜坡地貌上,而整个加 积过程中并不发生改变这一斜坡的地形特征,只引起沉积物向下坡 方向进行侧向移动或堆积。这里主要是指发生在河道内部,由于河 道的弯曲使水流形成侧向运动并造成沉积物重新分布的过程,它是 形成曲流点沙坝(也称边滩)的主要成因机理。
沉积作用是形成各种沉积环境的主要成因机理,这里所 指的沉积作用是单个成因单元(砂体)形成时的沉积方式, 它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这是由于不同的 沉积作用具有不同的非均质性响应关系。为此,在前人的基 础上,将碎屑岩的沉积作用归纳为八个字。
即:垂、前、侧、漫;筛、选、填、浊。
成像测井在地质构造沉积分析及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成像测井在地质构造沉积分析及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从成像测井技术在我国地质油藏的实践应用来看,就测量方法而言,可将成像测井技术分成电成像测井技术与声成像技术两种形式,主要有地层电阻率成像测井、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井下声波电视等。
从广义视角来看,成像测井技术还设计核磁共振粗巨额ing技术、偶极子阵列声波测井技术等。
标签:成像测井;地质油藏;应用与探究成像测井蕴含大量的地质信息,能够准确、直观的了解到地下油藏的地质特征,从沉积、构造等多个视角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与探索。
将成像测井运用到裂缝性储层研究中,能够有效提升研究工作的直观性与有效性,最大程度上满足裂缝油气藏的各种需求。
为此,本文将针对成像测井技术在地质油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1.成像测井技术在地质构造解释方面的运用井眼成像资料能够将地质构造特征直观的描述出来,是地质油藏勘探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地质油藏勘探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将成像测井技术运用到地质构造中能够确定地质构造倾斜角的方向及其走向、对小到裂缝级的断层进行清晰识别,为地震解释内幕断层提供帮助,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标定、验证从中得出地质构造的剖面图,提升对地震解析的精确度,绘制井旁地质坡面图,为井间地层对比提供帮助。
通过运用成像测井技术开展地质构造研究工作,能够准确获取地层构造倾角与断层断点位置的相关影像资料,且这些影像资料同地震资料之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与统一性。
通过借助井旁地质剖面图能够对井区之外的地质构造情况进行合理推算,并结合地震剖面图对井间地层进行更精细的对比与分析,为后期地质研究与开采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有效提升地质勘探工作的准确性与高效性,保证地质油藏开采工作的安全性。
2.成像测井技术在地质沉积分析方面的运用测井信息能够将地层的流体性质、物性、岩性等多项信息综合反映出来。
从沉积微相研究视角来看,通常仅将常规测井信息用在识别岩性、定性判断沉积韵律工作中,借助高分辨率成像测井技术为沉积分析提供层理、层面、岩石雷度、古水流方向等具有较高关键性、重要性的沉积构造信息。
测井曲线沉积相分析

6.1 单井沉积相分析沉积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即指一定的沉积环境以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相标志的获取和确定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地质、地震与钻井。
钻井资料——岩心与测井是地下沉积相确定的最直接、最可靠的相标志,也是进行层序划分的核心内容之一。
综合地质与测井特征两方面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研究资料,研究了单井的沉积相发育特征,总结出其纵向演化和横向相变规律。
6.1.1 测井沉积相研究6.1.1.1 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特征,包括幅度大小、形态、接触关系及组合特征,结合其它测井解释结论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并用岩心资料加以验证,从而建立用测井资料描述地层沉积相的模式。
岩心或岩相分析是测井识别沉积相或微相的地质基础。
由于各类测井曲线所反映的地质特征不同,因而在相识别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表6-1),如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可以反映沉积物垂向粒序、韵律以及沉积结构特征和水动力能量的变化;地球化学测井、能谱测井可反映岩石组分的成熟度,进而分析母岩性质、古地理背景、源区的远近。
另外测井曲线在垂向上的组合规律也是判断沉积微相组合规律的有效方法。
6.1.1.2 表征岩性、层序特征的测井相标志碎屑岩储层沉积相分析常用的测井曲线是反应岩性变化的自然伽马(GR)和自然电位(SP),有时也配合电阻率,当然不同的地区也有区别,因地而异。
各类测井曲线所反映的地质特征不同:SP、GR、电阻率曲线主要反应沉积物在垂向上的粒序变化和韵律,以及沉积结构特征和水动力能量的变化。
通过分析测井曲线的组合形态、幅度、顶底接触关系、光滑程度等基本要素来确定单井测井相特征,综合分析后确定单井沉积相的类型。
本地区可以识别出来的曲线形态包括以下几种:(1)钟形曲线下部最大,往上越来越小,是水流能量逐渐减弱或物源供应越来越少的表现。
其特点底部突变、顶部渐变,即为向上变细的韵律,反映出正粒序结构,典型的代表为曲流河点坝或河道充填沉积的产物(图6-1a)。
测井相分析

常用的测井资料:自然电位;电阻率;地层倾角; 体积密度;中子孔隙度;声波时差等。
2、测井相与沉积相
“测井相”或“电相”于1970年提出,
指能够表征沉积物特征,并据此辨别沉 积相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存在密切关系), 但并非一一对应,
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
3、测井相分析方法
测井相标志:曲线形态、幅度、光 滑程度、接触关系等。
测井相分析技术:按照判别方Biblioteka 分 为:(1)人工测井相分析;
(2)自动测井相分析。
人工测井相分析
单层曲线形态(自然电位曲线),可以反映→
●粒度、分选及其垂向变化;
●砂体沉积过程中水动力和物源供应的变化。
曲线形态特征(要素)主要包括:
⑴幅度√ ⑵形态√ ⑶顶、底接触关系 ⑷光滑程度 ⑸齿中线 ⑹多层组合形态
(二)测井相分析 受取心数量少等因素限制,人们更 注重测井信息的利用 ●选择测井组合●测井相与沉积相
●测井相分析方法
1、测井组合
不同测井方法对岩性、物性、流 体性质等反映能力不同
不同岩层在测井曲线上有不同的 特征。 测井相分析之前,应首先选择有效 的测井组合。
搜集岩屑资料→总结测井资料划分岩性规律→定 性判断岩性。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摘要:沉积相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岩;沉积物;岩石;测井;地震;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地质方法:①沉积岩和沉积物的研究:利用各种方法和技术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物的岩性、结构和构造,确定岩石类型,分析其成因。
②沉积相分析:在了解盆地结构、构造和演化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对比,综合应用沉积岩和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结构和构造等特征,分析沉积相,恢复古地理和古环境。
③建立相模式:在大量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可以起到标准、对比和预测作用的相模式。
二、地球物理方法:特定的岩石,具有特定的物理响应,因此用反演的方法,根据岩石的物理响应可以研究其岩性特征,所以可以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学的某些问题。
用地球物理方法来研究沉积相可分为测井和地震两种方法。
①测井相分析法: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从一组能够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形态等定性方面的曲线特征以及定量方面的测井参数值来描述地层的地质相,运用各种模式识别方法,利用测井相进行地层的岩性、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测井相分析的基本步骤为:a.建立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b.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并对之进行深度较正和环境影响较正;c.对所选择测井曲线和测井参数进行主成份分析;d.对主成份进行聚类分析;e.对测井相进行判别归类,确定最终测井相,最终测井相具有单一的地质特征,与沉积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②地震相方法:根据地震相参数如振幅、连续性、频率、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层速度等可确定地震相类型和空间展布范围。
在实际工作中,常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作为地震相类型的主要依据,其它参数作为辅助参数。
在把地震相向沉积相平面转化的过程中可确定沉积体系的成因类型,在转相过程中应与盆地古地理背景结合、充分利用钻、测井资料与地震相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前已建立各种地震相模式与其相应的相参数。
测井曲线识别沉积相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前缘席状砂沉积相与测井相关系图
19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前缘席状砂沉积相与测井相关系图
20
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测井相分析
结论
21
三、结论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 将岩芯资料结合测井曲线来识别沉 积微相确实是可行的、有效的。它能反映沉积物的岩性、流体 性质等多种地质信息, 能够较好的实现岩性- 电性的转化。值得 注意的是, 并不是所有的测井曲线的形态与沉积微相是一一对 应的关系, 因此在判相时要结合多种资料来相互补充、相互验 证。
22
谢谢!
23
3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利用测井曲线判别沉积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曲线幅度:测井曲线的幅度能够较好地反映沉积物粒度、泥质含量 及分选性等,通常分为高幅、中幅、低幅。一般颗粒较粗的砂岩,曲 线呈中~高幅,颗粒较细、泥岩含量高则呈低幅。通过测井曲线的幅度 解释, 可反映水动力强度、物源供给、沉积分选等特征。
二、沉积相的测井响应
1、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平原环境中灾变 期间形成的水上分流河道在水下的延伸,一般以砂岩、含砾砂 岩为主,砾岩相对较少、较细,其层序表现为底部为冲刷面。 在测井曲线特征方面主要表现为: 自然伽马、自然电位、视电 阻率和声波时差为箱形,,上圆锥形和钟形,,越往上游其幅度 值越大。
利用测井曲线特征 识别沉积相
2012年6月
1
汇报内容
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测井相分析
结论
2
一、沉积相在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
沉积微相研究必须依靠大量的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在 识别大相、亚相的前提下, 岩芯资料是地下沉积相研究最重要 的信息。但是, 研究区内取芯资料往往是有限的, 对沉积微相的 平面展布必须借助测井信息, 根据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光 滑程度、组合特征等方面进行测井相的分析, 识别不同的沉环 境对应的测井响应。
测井曲线与沉积相的关系

①钟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钟状。
曲线从下往上幅度突然变高,然后逐渐下降,慢慢恢复到泥岩基线,它反映出沉积环境从低能突然变为高能,之后又从高能缓慢恢复到低能的情况。
岩性具正粒序结构,底部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关系,一般对应于底冲刷,顶部与泥岩渐变接触,反映了逐渐减弱的水动力特征,是由中—粗粒砂岩至中—细砂岩组成的、由粗变细的曲流河边滩或辫状河心滩砂体上部的沉积特征。
如由多个冲刷面、叠置的边滩或心滩与薄泥岩夹层组合在一起,因每个叠置砂体的粒级及含泥量的韵律性变化,可使钟形曲线多次叠加而呈宏观的圣诞树形;②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箱状,它反映沉积过程中物源丰富和水动力条件较强。
砂岩层顶、底均为突变接触。
根据箱型曲线是否齿化,可进一步分为光滑箱型和锯齿状箱型两种曲线形态。
光滑箱型自然伽马曲线光滑或微齿化,内部结构较均匀,岩性较单一,无粉砂或泥岩夹层,曲线底部呈突变关系,顶部突变或略显正韵律变化特征,反映物源充足、强而稳定的水动力特征,在本区多是由含砾粗砂岩和中—粗粒砂岩组成的具有多韵律叠置的辫状河心滩沉积特征;③锯齿状箱型:与上面的光滑箱型非常相似,自然伽马曲线齿化,岩性组合通常是有多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组成,内部结构不均匀,可能发育有多个泥岩夹层,反映了水动力条件强但不稳定、强弱平凡交替的特征,在本区指示了由中—粗粒砂岩或中—细粒砂岩组成的多韵律叠置辫状河心滩和河道充填沉积特征;④漏斗型: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漏斗状,反映沉积环境的能量从弱到强,然后突然变弱的变化特征。
岩性主要为反韵律的薄层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对应砂体厚度小(2m左右),砂体顶部与泥岩突变接触,底部与泥岩渐变接触,砂岩主要发育于上部,反映突发性的洪水流溢岸沉积,如决口扇和决口河道,多个决口扇的连续发育可形成叠置漏斗型曲线。
⑤指型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形态呈指状,曲线幅度高,表明物源少而沉积环境能量强。
岩性一般为细一中砂岩,厚度一般小于2m与上下泥岩突变接触,是决口扇和决口河道的典型曲线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沉积研究
单井综合划相 岩电关系研究
与研究区沉积 环境类比
卫星照片解译
测井曲线相分析
野外实际调查
建立测井曲线相模 式
建立现代沉积洲 储层知识库
地震相研究 层序地层分析
时频分析 地震地层分析 井震关系研究
开发动态相研究 含水率分析
吸水剖面分析
产液剖面分析 油水井注采反应
分析
作连井拉平沉积纵横剖面图 单井分单元划分
3)、现代沉积研究,搞清井间砂体分布特征, 作为准确划分相带界线和砂体尖灭位置的主要依据。
4)、在岩相划分上,从岩心资料上所能获得的 划相指标的应用与常规方法相同。重点加强储层微观 非均质性研究。
4、注意的问题
测量环境:测井资料除反映原状地层信息外,还受测量环境(如井眼形 状及大小、温度、泥浆性能、井斜、泥饼等)的影响。虽然在测井处理和解释 前都进行过环境校正,但是因受各种因素影响,一般难以校正到反映真地层的 状态。因此,在用测井曲线进行相分析时,应充分认识到测井曲线的局限性,
目前,沉积学研究已发展成为与其它学科(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矿物、古 生物、大地构造等)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学科。现代沉积学以研究沉积过程为特征 ,提供了人们认识地质体的大量知识,按照本体论的思想,沉积学研究的目的是 缩小现代沉积过程和古代沉积岩特性认识和解释之间的距离,重建古代岩石的形 成环境及变化规律。对油气田勘探和开发而言,在钻井数较少以及取心不连续等 条件下,测井资料显示了较强的优势。
测井沉积相研究就是应用各种测井信息来研究沉积环境 和沉积物的岩石特征。
沉积相由特定的相标志表示,而测井相是由特定的测井 响应代表。
测井相与沉积相相当,不同的沉积相因其成分、结构、 构造等不同而造成测井响应不同,一组反映岩石的测井曲线 就构成了该地质相的映象,测井系统愈完善究现状
测井相分析源于50年代,是由美国SHELL—PECTEN公司的工程师在 研究密西西比三角洲时提出的,主要利用自然电位曲线进行相分析。从此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在沉积环境和相分析中得到逐步推广,并由自然电位 测井扩展到其它测井。
O.Serra(1970)首先正式提出电相(Electrofacies)的概念,定义为 :确定某一部分沉积岩并区别于周围岩体的一组测井的原始或分析数据。 目前这一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它起到了测井测量和沉积相分析之间的桥梁 作用。测井资料是一种间接的地下地质资料,测井数据及其分析结果离地 质解释之间的距离较大,,有些地质信息测井反映不出来(如颜色、化石 等),测井相分析需用岩相成果进行刻度才能扩大测井分析结果,还原出 更多的地质信息。测井相常通过形状图(曲线形状、参数谱相图、交会图 )以及由测井资料演绎出的测井相图来表示。
测井沉积相分析
报告人:师永民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分院
一、概论 二、测井划相的基本原理 三、岩电关系研究 四、测井曲线要素分析 五、测井曲线相模式 六、单井划相 七、平面相带组合
岩相研究 沉积体系分析 沉积旋回分析 层次界面分析 沉积构造研究 指相矿物分析
粒度分析 沉积韵律分析
岩相模式
测井相研究
目前,测井相研究随着测井方法和手段的发展(如高分辨率成像测井
和地层倾角测井),已逐步向高精度、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岩石 学(颗粒、基质和胶结物)、沉积构造(层理、层面)、局部特征分析( 团块、结核、虫孔、黄铁矿等)、分层处理、薄层分析等领域的资料提取 和分析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6、发展趋势
建立地震相模式 地震剖面划相 地震相平面组合
脉冲试井 分析
水淹层分析
单元划相结果入库
单砂体平面展布图
一、概论
计算机绘制单元沉积相带图
示踪剂资料分 析
分单元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
1、测井沉积相的基本概念
“测井相”或“电相”(Electrofacies)是在1970年 提出来的,它是指能反映某一沉积物特征,并能使这个沉积 物与其它沉积物区别开的一组测井响应(参数)。
岩石固有性质:如SP曲线“平直”未必表示无砂岩或渗透性不好,而可能 是砂岩被完全胶结或钻井泥浆滤液电阻率与渗透层内流体的电阻率几乎相等。 在一般砂岩中,自然伽马读数低,在泥岩中读数高,但如果砂岩中存在其它放 射性矿物(如海绿石、云母、锆石等),则会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各种测井 均受井眼条件的影响。
测量仪器:油田开发后期,由于不同井网(一般有基础井网、一次加密、 二次加密和(或)三次加密)测井年代和仪器的差别,往往造成同一沉积地层 特征其曲线特征却差别较大。
但是,两者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可能有两个或更多个 电相对应一个沉积相,也可能一个电相对应几个沉积相。
因此,必须用已知沉积相对电相进行标定。
2、工作方法 首先,在取心井中用一系列测井曲线或参数划分为若干 种“测井相”;将这些测井相与岩心分析所得到的“岩相” 进行相关对比,利用测井信息可以归纳为不同类型及相互关 系的曲线组合类型,建立测井曲线相模式;然后,反过来在 没有取芯井中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从而进行正确的 地质解释和恢复沉积环境,确定相标志,推断水体深度,搬 运介质能量、沉积物粗细、物源供应、气候条件等标志。
3、研究特点:
1)、利用高密度井网资料进行单元划分与对比 ,以目的层顶标准层拉平恢复古地貌,作连井沉积剖 面图,绘制单砂体平面等厚图,进行古地貌、水系展 布及砂体形态分析。
2)、依靠大量的测井曲线所能反映的沉积层序 、旋回特性、砂层韵律性、岩性组合、接触关系以及 砂体几何形态等特征为细分沉积相的主要指标,解剖 单砂体,进行沉积微相划分。
流体性质:注水开发油田由于不同次测井地层水矿化度在不断发生变化也 会造成测井曲线解释沉积环境的假象。
因此,在测井划相中应慎重利用,灵活掌握。
总之,各种测井曲线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环境信息, 也都存在多解性,因而综合应用测井曲线判断亚相及其微相 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般作法是,利用自然电位曲线的形态、幅度、顶底面 接触关系特征,参考自然伽马曲线次一级形态标志来判断亚 相及层序特征,判断它是前积、加积或侧积层序,再依据电 阻率曲线,参考微电极确定韵律特点。在均质砂岩中,还可 以依据自然伽马曲线、声波时差曲线判断粒度特征。例如箱 形的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反映小层为加积特点,据深侧向或其 它视电阻率曲线又知道向上电阻率减小显示正韵律特点时, 则可定为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