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井震结合技术划分沉积相

合集下载

地震相分析在石南21井区沉积相划分中的应用

地震相分析在石南21井区沉积相划分中的应用

地震相分析在石南21井区沉积相划分中的应用黄小平;杜洪凌;史晓川【摘要】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克服了地震反演技术的某些缺陷,是研究沉积相和储集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地震相分析技术大致分为三类,其中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综合利用了地震信号的各种信息,具有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Stratimagic地学软件包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对石南21井区头屯河组的沉积相和储集砂体的展布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4(025)006【总页数】2页(P671-672)【关键词】地震相;沉积相;储集层预测;波形【作者】黄小平;杜洪凌;史晓川【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研究所,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研究所,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研究所,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5地震相可以理解为“沉积相在地震信息上表现的总和”,也就是说“地震相是由沉积环境所形成的地震特征”[1]。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沉积相对应于不同的地震相,这就是利用地震相进行沉积相研究和储层预测的理论基础。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沉积相也可能对应于相同的地震相,即具有多解性,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我们采集的地震信号是地下若干反射界面产生的反射波相互叠加而成的复合波,不同的反射界面组合也可能产生相同或相似的复合波;二是相似的地震信号不易分辨。

地震相分析技术忠实于地震信息本身,弥补了井约束反演的缺陷。

地震相分析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基于宏观特征参数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基于属性参数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和基于波形的地震相分析技术。

前二项地震相分析技术不但可用于大尺度的沉积相研究,更适合于小尺度的沉积亚相、微相研究以及储集层预测,是常用的地震相分析技术。

地震相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地震相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地震相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沉积相揭示了煤层的沉积环境、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通过沉积相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煤层地质概念模型。

在分析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与沉积相的关系,选取合适的参数清晰地展现了物源来向、沉积范围、赋煤范围等特征,采模拟计算方法对沉积相作精细划分,合理推测煤层的赋存范围及验证孔位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标签:地震相;沉积环境;沉积演化引言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也专指环境的“物质表现”。

一定的沉积环境有其特定的物质表现,沉积相揭示了目的层段的沉积环境、煤层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通过沉积相的研究,揭示了沉积相和煤层及其物性的控制关系,从而帮助工程师建立地质概念模型,了解该地区的沉积环境指导下步地质工作。

因此,沉积相的研究对煤田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对沉积环境的分析最令人信服的做法是首先对大量岩心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描述,包括对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等方面的全面描述。

然后综合以上描述成果,运用沉积学原理,对古沉积环境作出正确的解释。

然而,对于勘探阶段或开发早期阶段来说,由于测井、钻井取芯资料的限制,岩心资料的地质分析虽然能够正确地解决沉积相及微相,但也只是“一孔之见”对于没有钻探资料的地区,其说服力更是是苍白无力的。

与其它方法相比地震勘探具有高分辨率数据和大范围的沉积环境分析,地震资料蕴涵了丰富的地下信息,其中主要包括岩性、沉积范围、沉积规律等特征,另一方面,煤层的这些物性特征会在地震剖面上反映出来。

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地震资料对沉积相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找煤阶段利用二维地震分析沉积环境给定预测孔位和圈定赋煤范围时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1 方法原理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的思路是:在区域沉积环境的控制下,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地震相预测,利用地震资料属性成果进行沉积微相研究。

1.1 沉积相与煤层的关系及其在地震资料上的响应以某预测区为例,以往地质资表明本区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中侏罗统夏家街组(J2x);上侏罗统德仁组(J3dr);上侏罗统久大组(J3j)岩性为黄褐、黄灰、灰色中粗粒、细粒凝灰质砂岩、黑色页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及煤层;上侏罗统安民组(J3a);上侏罗统长安组(J3c);下白垩统泉头组(K1q)。

地震属性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_以莱阳凹陷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为例_卢春红

地震属性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_以莱阳凹陷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为例_卢春红

6 地震属性向沉积相的转变
莱参 1 井水南段的优势相为深湖—半深湖,其 均方根振幅值为 0. 2 ~ 1. 0; 莱浅 3 井的优势相为 扇三角洲前缘,其均方根振幅值为 1. 2 ~ 1. 9。通 过水南段均方根振幅属性的插值细化及与井的相 互对照分析,表明莱浅 3 井位置黄色—深黄色的区 域与砂体较多的前缘相对应,而莱参 1 井浅绿—绿 色的区域代表深湖—半深湖相,再结合莱阳凹陷的 区域构造及地质情况,得到了莱阳凹陷莱阳组水南 段的沉积相展布格局[13]。
[3] 纪友亮,张世奇 . 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M]. 北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35 - 80.
[4] 周勇,纪友亮 . 山东省胶莱盆地东北部下白垩统莱阳 组震积岩特征及地质意义[J]. 古地理学报,2011,13 ( 5) : 519 - 523.
[5] 曾忠,等 . 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研究及确定性分 析 [J]. 天然气工业,2006,26( 3) : 42 - 43.
! "3
! #1
0.800 0.583 0.566 0.119 0.068
图 4 莱阳凹陷莱阳组水南段能量半衰时属性平面分布 ( SQ2 的湖侵域)
图 5 莱阳凹陷莱阳组水南段沉积相平面图( SQ2 的湖侵域)
第5 期
卢春红等: 地震属性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以莱阳凹陷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为例
41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 - 6535. 2012. 05. 009
地震属性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以莱阳凹陷白垩系莱阳组水南段为例
卢春红1,2 ,纪友亮1 ,潘春孚3
(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02249; 2. 中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6; 3. 中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 廊坊 065007)

地震属性在少井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以海6-38井区d3 1 51小层为例

地震属性在少井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以海6-38井区d3 1 51小层为例

地震属性在少井区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以海6-38井区d3 1 51小层为例作者:刘文梅杨新玲来源:《石油知识》 2014年第4期刘文梅杨新玲(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04010)摘要:海6-38井区位于辽河坳陷海外河油田海1块东部,东三段1油层组5砂岩组1小层( d3151)发育构造一岩性油气藏。

利用地震属性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在海6-38井区东三段油藏的水平井开发部署和扩边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震属性,少井区,沉积微相分析,东三段,海6-38井区,辽河坳陷小层沉积微相研究对于水平井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水平井获得较高的水平段砂体钻遇率,并且取得好的生产效果。

在井位密集区,利用钻井、录井、测井资料可以进行沉积微相研究,而在井位稀少区,沉积微相的研究要更多地依赖高品质的三维地震资料。

1地质概况海6-38井区位于辽河坳陷中央突起南部倾没带海外河构造海l块的东部。

海外河构造是在太古界基岩隆起背景上形威的披覆背斜。

海6-38井区d3 1 51小层探明含油面积0.9km2,动用程度低,勘探开发潜力大。

为了高效开发该油藏,需要部署实施水平井;为了扩边增储,需要分析老井试采潜力,优选目标以进行试采。

2沉积微相海6-38井区d3 1 51小层厚度较薄,平面相变快,井位稀疏,几个因素造成落实沉积微相难度较大。

综合利用多种资料,并借助于地震属性分析,实现了在该少井区进行沉积微相研究。

2.1沉积背景研究区东三段浅灰、绿灰、灰色的泥岩在平面上的不同部位呈差异性分布,反映沉积水体环境为以浅一中深水、地形微起伏的稳定湖体。

2.2沉积微相标志研究区d3I51小层发育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2种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沙坝、远沙坝、前三角洲泥岩5种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其沉积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偶见粉砂岩、泥岩夹层,正韵律,Rd测井曲线呈中高幅齿化钟形,储层物性较好,典型井为海6-38井、海6-32井。

地震相分析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地震相分析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地震相分析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孔令辉;凌涛;叶青;彭旋;孙晓晖【摘要】针对涠洲A油田流沙港组沉积相带变化复杂、井间优势储层展布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地震反射的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振幅、频率、连续性等参数,对地震相类型进行了精细划分,识别出填充型地震相、丘状-透镜状地震相、席状地震相以及中弱振幅-中低连续地震相4种典型地震相,并将地震相展布特征与区域沉积背景及测井相特征相结合,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从而确定了该油田流沙港组沉积类型,明确了优势储集相带.【期刊名称】《复杂油气藏》【年(卷),期】2019(012)002【总页数】5页(P36-40)【关键词】地震相;流沙港组;沉积相;湖底扇;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作者】孔令辉;凌涛;叶青;彭旋;孙晓晖【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1地震地层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以来,地震相概念逐渐开始得到应用。

地震相可以理解为沉积相在该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1]。

地震相划分是对目标层段的地震道形状特征进行分类,地震相分析是稀疏井网条件下进行沉积相研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地震相分析方法主要有:①波形分类法,主要通过分析地震道间的振幅等属性的异常来分析沉积相的变化;②地震属性映射法[2-3],通过定义典型地震相的反射特征来进行映射;③基于地震地貌学的相划方法[4-5],主要借鉴了地貌成像的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涠州A油田流沙港组储层沉积相带变化复杂、平面展布特征认识不清问题,应用地震属性特征进行地震相划分研究,结合沉积体系认识和测井相特征,确定流沙港组储层沉积体系类型、骨架砂体沉积相类型、演化和沉积模式,为下步准确评价和预测复杂沉积体系背景下优质储集体的分布提供相应实质性证据。

测井相分析及八大沉积

测井相分析及八大沉积

曲流河
这种定义与国外文献中的Sheetflow Deposition 相当,主要是由于漫岸流将悬浮物携带到泛滥平原堆积而成,沉积物在垂向上可以逐渐增厚,其 搬运方式为悬浮负载。 主要是指河道内的充填沉积,这一过程是河流携带的大量沉积物在流水的能量小于颗粒自身的重量时,沉积物发生卸载并充填于河道内的堆积 形式。 二)前积或进积作用(Progradation) 通过分析取芯井典型沉积微相类型对应的测井曲线响应,建立岩性和电性之间的对应关系。 主要是指发生在冲积扇的扇中平原,大量砾石已堆积的前提下,细粒物质沉积在搬运卸载的过程中,因前期堆积的砾石形似筛子一样具高渗透 性,使细粒物向下渗透并产生选择性沉积的过程。 注意油层水淹后曲线形态畸变 本文把它拓展为由于河水或洪水漫过堤岸,远离河道,流速减慢,大量悬浮物质卸载形成的冲积泛滥平原沉积。 第四节 碎屑岩的八大沉积作用 这种定义与国外文献中的Sheetflow Deposition 相当,主要是由于漫岸流将悬浮物携带到泛滥平原堆积而成,沉积物在垂向上可以逐渐增厚,其 搬运方式为悬浮负载。 广义的前积作用,是指碎屑物于一定环境下,不断地向前加积,故也称顺流加积(Downstream Accretion)。 目的是将在取芯井确定的沉积微相类型推广到非取芯井。 分流河道间则为低幅齿形或平直曲线。 (3)应用地层倾角测井 (3)应用地层倾角测井 辫状水道:厚度小于心滩,自然电位幅度中等,为钟形或齿化钟形。 是指沉积物和水的混合物中由流体紊动向上的分力支撑颗粒,使沉积呈县浮状态,并与上覆水体形成明显的密度差,在密度差引起的重力作用 下,沉积物沿着(水下)斜坡流动并向前堆积的过程。
量的云母 槽状交错层理 积物的供给量 色浅质杂

漏强 S
震 形
幅 或
行排列

沉积相带控制下提高井震标定精度的综合方法

沉积相带控制下提高井震标定精度的综合方法

沉积相带控制下提高井震标定精度的综合方法石小茜;周俊峰;雷明;谢俊法【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年(卷),期】2022(61)2【摘要】在地震-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中,井震标定所确定的时深关系是构建深度域测井数据和地质类等资料与时间域地震资料相互转换的桥梁。

加强对井震标定结果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提高井震标定后时深关系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继而提升构造解释、变速成图、储层研究等工作的可靠程度。

为了提高井震标定精度,从分析影响井震标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出发,提出了一套利用沉积相带控制下的速度分析、联井地震剖面对比以及VSP的速度关系分析等综合时深关系分析方法,开展了地震-地质一体化的综合提高时深关系精度的实验验证与应用研究。

在多个凹陷的沉积地层中,从单井标定、单个地质界面的地震层位追踪以及VSP速度资料的应用,扩展到了不同沉积相带的多井标定、多个地震层位追踪结果质控以及实现地层的快速对比等方面。

结果表明,该综合分析方法适用于碎屑岩沉积地层中时深关系标定结果的检查,从多个角度提高了井震标定后时深关系的准确性与精度,同时在地层对比研究、构造分析、油藏评价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8页(P348-355)【作者】石小茜;周俊峰;雷明;谢俊法【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井震结合技术刻画沉积相带方法研究及应用效果分析2.多信息融合高精度的井震标定方法研究3.基于井震结合多井多方法层位标定探讨4.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砂砾岩扇体沉积相井震联合地震精细描述5.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带砂砾岩扇体沉积相井震联合地震精细描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井一震结合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以南苏门答腊盆地N油田U组为例

井一震结合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以南苏门答腊盆地N油田U组为例
第 3 卷 第 4期 1 21 0 1年 l 2月 文章 编号 :0 8— 3 6 2 1 )4—02 0 10 23 (0 1 0 04— 5
海 SHORE OI OF 洋 石 油 F L
V0. 1 No 4 13 . De . 01 c2 1
井一 震 结合 进 行 高分 辨 率 层序 地 层 划 分
— —
以南 苏门答腊盆地 N油 田 U组为例
赵 毅 唐艳 萍 张 , , 铭 张文起 ,
(. 1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 陕西西安 70 5 ;. 104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北京 10 8 ) 0 0 3砂 岩和 钙 质 泥 页 岩 的三 角 洲 前 缘 一 浅 海 过 渡 相 , 变 的 沉 积 相 加 大 了 小层 对 比 的难 度 。 N 多

rp y a d s i c srt r p y,i tg ain o l a d s imi s u e o d vd a e s n e h o t l o es c d t n e a h n es tai a h mi g ne r t fwel n es c wa s d t ii e l y r ,u d r t e c n r f s imi a a a d k y o o
s im i t k n f r a i n o o lfe d i o t m a r sn f r e a p e e s c: a i g U o m to f N i i l n S u h Su t a Ba i o x m l
Z AO Yi TANG a p n , H , Y n i g ZHANG i g ZHANG e q M n , W n i (. ol efGooyE gne n n o ts C a g a n esy X ’ nS ax 7 0 5 , h a 1C lg el n ier gadG mai , h n ’nU i rt, ia h ni 10 4 C i e o g i e c v i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井震结合技术划分沉积相
摘要:测井相分析就是从一组能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响应中,提取测井资料
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等,将地层剖面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用岩
心分析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用数学方法及相关知识确定各个测井
相到地质相的映射转换关系,最终达到利用测井资料来描述、研究地层的沉积相。

测井相分析的直观依据在于测井相标志,主要包括:曲线形态、幅度、光滑程度、
顶底接触关系、幅度组合形式等。

关键词:井震结合;多参数属性分析;沉积规律;沉积相划分;储层预测
运用井震结合技术进行沉积相沉积微相划分。

根据不同的测井方法所能呈现
岩石的岩性、物性、流体性质上探测能力的差别,地层在不同的测井组合曲线上
的差异,对测井相进行分析。

选取合适的测井方法进行组合,得出砂体沉积规律,
结合地震多参数属性分析,通过水动力和物源供应的变化,进行沉积相、沉积微相
划分。

1 测井相分析原理
1.1 曲线形状
曲线的形状反映了沉积过程中水流能量和水源供应的变化。

主要钟形、箱形
和柱形、漏斗形状、正齿形、反向齿形、对称的齿形、指形状、漏斗—箱形、箱
形等曲线形状。

不同的曲线形状对应着不同的沉积环境。

1.2 幅度
对于 GR、SP测井曲线幅度的大小有以下的划分,通常认为:
其评价参数为x/h—幅度/厚度:
低幅:x/h<1;中幅:12;
在相同条件下(淡水泥浆),幅度越大,反映颗粒越粗,能量越大。

1.3 顶、底接触关系
指单砂体顶、底曲线的变化形态。

反映砂体在沉积初期和末期水动力能量和物源供应的变化速度。

1.4 光滑程度
GR、SP 曲线的第二级变化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流体动能强度和物质能源供
应的丰富度。

光滑:具有稳定的能量和丰富的均质沉积特征。

齿化:一种有韵律的沉积模式,具有能量的节
奏变化。

当能量减弱时,粒度变小,曲线幅度减小。

1.5 幅度组合形式
反映沉积能量的变化和沉积顺序的变化率。

此外,序列上形态特征的组合也
是判断测井相的重要参考依据。

垂直方向由多个微相组成,每个GR、SP曲线的形态特征是地层层序的组合形态特征。

2 测井相分析研究
采用上述原理和方法,对研究区内钻遇的 F组砂体进行了测井相分析。

所得
到的主要测井相分为:河道沉积、河间砂沉积、泥岩沉积。

2.1 河道沉积
自然伽马(GR):呈高幅、中-高幅箱状变化,或复合箱状,显示明显的正粒序;
自然电位(SP):呈高幅、中幅箱状变化;
顶部接触关系:可为渐变或突变模式;
底部接触关系:基本呈突变模式;
2.2 河间砂沉积
自然伽马(GR):呈中-高幅钟形,或复合钟形;
自然电位(SP):呈低幅-中幅变化;
顶部接触关系:多呈渐变模式;
底部接触关系:基本呈突变模式;
2.3 泥岩沉积
自然伽马(GR):呈高幅、中-高幅指状变化,或指状组合,整体显示泥质、交互沉积;
自然电位(SP):基本无幅度变化。

3 储层综合预测
3.1 地震多参数属性分析
随着地震数据体解释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根据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理论基础是,当储层或流体的性质达到一定极限时,振幅频率将由于储层的空间变化和填充的流体性质而引起相应的变化。

这些变化是预测具有地震属性的储层的主要依据。

将这些变化与地质和测井数据分析相结合,就可以完成目标储层的预测。

采用地震多属性分析方法对储层进行预测主要包括: ①地震属性提取:分为三维属性体积和层位以及层间属性平面提取; ②地震属性优化:分析地震属性之间的相关性,找到相互独立且能反映储层基本特征的地震属性,并选择一些属性来减少冗余度; ③油藏参数转换:不同的地震属性在不同储层之间显示也不相同,根据地震属性反应比较特殊的进行提取,根据已有的资料和得出的属性参数建立非线性回归关系。

最后,将这些得出的参数转换为相应的储层参数。

寻求储层分布是地震属性研究应用中的首要问题。

沿层间和层间地震属性的提取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因为它可以更直观,更准确地反映目标区间的储层特征。

3.2 地震特征参数提取的技术关键(控制层位的选取)
每一种具体的地震特征参数提取并不复杂,最关键的控制因素是控制层位—时窗的正确选取,其正确与否决定了地质效果分析的成败。

由于选定的目的层、解释的目的层为某一个沉积旋回的开始或结束。

因此,这些能大面积追踪、振幅强、波形特征稳定的标准层符合参考标准层的定义。

在储层预测实践中,总结了选择时间窗口的标准:
3.2.1 应该使用"标准参考层"作为选择时间窗口的参考。

由于参考标准层主要是不属于矿床类别的盐岩,因此应将其用作参考,但不包括在内。

3.2.2 当目标沉积层仅与参考标准层平行时,以该参考标准层为参考并向上(或向下)移动固定的持续时间作为起点(或终点)窗口的长度,并且窗口的长度是固定的;
3.2.3 当目标矿床与两个参考标准层平行时,以两个参考标准层为参考,并上下移动固定的持续时间作为目标的起点和终点。

时间窗口。

时间窗口的持续时间各不相同,足以研究海滩和水坝等地质现象;
3.2.4 确定动量的原理是使预测时间窗口既不要太大(合并了无用的信息)又不要太小(不能完全添加有用的信息);
一般原则是考虑在整个范围内目标层的厚度变化,以便从该时间窗口提取的某些属性参数可以最大程度地横向区分地下地质体。

3.3 F油层联井剖面分析
根据井震结合技术,运用测井资料与地震剖面相结合,进行反演,得出直观效果。

通过联井剖面对比,进一步辅助分析沉积微相。

确定时间域的地震剖面信息与深度域的岩石剖面信息之间的关系,通过合成地震记录这个连接地震、地质和测井之间的桥梁,进行联井,并得出相应剖面,根据不同井位进行联井分析。

3.4 岩性标定及解释
通过现有资料的认识以及测井解释成果分析,认为测井曲线中声波时差(AC)和伽马(GR)曲线能够较好的反映砂岩的发育程度,通过地震随机反演建立反演速度体和 GR对研究区F油层砂岩厚度进行预测。

同时应用声波时差(AC)和电阻率(LLD)对储集性砂岩的敏感性,又建立了电阻率反演体,结合反演速度体对研究区F 油层储集性砂岩厚度进行预测。

通过速度与伽马(GR)交会,确定了 F油层 F一油层组和 F二油层组砂岩的电性范围,其中 F一油层组速度>3750m/s;通过
GR<105API确定为砂岩;F 二油层组速度>3800m/s,同时 GR<100API确定为砂岩。

同时声波时差(AC)和电阻率(RT)交会,确定了 F油层 F一油层组和 F二油层组砂岩的电性范围。

4 F油层沉积微相划分
沉积微相研究是通过各井同一沉积时间单元的微相分析进行的,它不是单纯的微相研究,而是包括小层划分与对比、取心井微相分析、测井相模式建立、测井微相识别、微相组合等一系列研究工作的综合。

4.1 沉积微相划分
从F油层每一小层的沉积微相图中可以看出,F一油层中有三条主要河流,它们全部由北向南分布。

工作区中部的一些支流来自C井,主河道分叉。

微相类型主要有河道、河间砂、泥岩,识别出三支分支河道,自北向南延伸,由西向东依次为:一支位于A井,工区内有1口井钻遇水下分支河道。

二支位于南A井-B井,工区内有3口井钻遇水下分支河道。

三支位于南D井东,其中南D井河间砂沉积。

微相类型主要有河道、河间砂、泥岩,识别出四支分支河道,自北向南延伸,由西向东依次为:一支位于工区北部,呈北西向展布。

二支位于 A 井,工区内有1口井钻遇水下分支河道。

三支位于南 A 井- B井,工区内有2口井钻遇水下分支河道。

四支位于南 D井东,呈北西向展布。

结论
1 应用“点、线、面、体、时”的综合分析思路开展工作能够有效地将井震结合起来,是进行油层精细描述的有效方法与思路。

2 在沉积相研究中,以井点定相,联井沉积微相剖面为纽带,应用单井油层厚度及试油成果确认河道的宽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运用井震结合技术进行油藏精细研究,对 F油层的潜力区进行综合评价,优选有利区块提出井位建议,为 N 区的钻探指出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雅春,彭泷毅.松辽盆地北部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分析[J].能源与环保,2017, 39(12):119-124+130.
[2] 葛斯雅.扶余油层成藏类型及控制因素研究 [J].石油知
识,2020(02):5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