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4040反渗透膜污染物

如何解决4040反渗透膜污染物
如何解决4040反渗透膜污染物

如何解决4040反渗透膜污染物

美国陶氏反渗透膜高消耗品,每一个变化都是非常高的消费记录。所以我们会认为反渗透膜可以使用的时间更长,从而减少改变频率?事实上,只要我们了解4040反渗透膜的污染和清洗方法我认为所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然后由纯水机介绍反渗透膜的污染和清洗方法。

美国陶氏反渗透膜

1.反渗透设备中的主要部件美国陶氏反渗透膜的污染物

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美国陶氏反渗透膜元件会受到在给水中可能存在的悬浮物质或难溶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中最常见的为碳酸钙垢、硫酸钙垢、金属氧化物垢、硅沉积物及有机或生物沉积物。

污染物的性质及污染速度与给水条件有关,污染是慢慢发展的,如果不早期采取措施,污染将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损坏膜元件的性能。定期检测系统整体性能是确认膜元件发生污染的一个好方法,不同的污染物会对膜元件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2.污染物的去除

污染物的去除可通过化学清洗和物理冲洗来实现,有时亦可通过改变运行条件来实现,作为一般的原则,当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时应进行清洗。

2.1在正常压力下如产品水流量降至正常值的10~15%。

2.2为了维持正常的产品水流量,经温度校正后的给水压力增加了10~15%。

2.3产品水质降低10~15%。盐透过率增加10~15%。

2.4使用压力增加10~15%

2.5RO各段间的压差增加明显(也许没有仪表来监测这一迹象)。

3.常见污染物及其去除方法:

3.1碳酸钙垢

在阻垢剂添加系统出现故障时或加酸系统出现而导致给水PH升高,那么碳酸钙就有可能沉积出来,应尽早发现碳酸钙垢沉淀的发生,以防止生长的晶体对膜表面产生损伤,如早期发现碳酸钙垢,可以用降低给水PH值至3.0~5.0之间运行1~2小时的方法去除。对沉淀时间更长的碳酸钙垢,则应采用RT-818A清洗液进行循环清洗或通宵浸泡。

应确保任何清洗液的PH值不要低于2.0,盃则可能会RO膜元件造成损害,特别是在温度较高时更应注意,最高的PH不应高于11.0。查使用氨水来提高PH,使用硫酸或盐酸来降低PH值。

3.2硫酸钙垢

RT-818B清洗剂是将硫酸钙垢从反渗透膜表面去除掉的最佳方法。

3.3金属氧化物垢

可以使用上面所述的去除碳酸钙垢的方法,很容易地去除沉积下来的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铁)。

3.4硅垢

对于不是与金属化物或有机物共生的硅垢,一般只有通过专门的清洗方法才能将他们去除,

3.5有机沉积物

有机沉积物(例如微生物粘泥或霉斑)可以使用RT-818C清洗剂去除,为了防止再繁殖,认可的杀菌溶液在系统中循环、浸泡,一般需较长时间浸泡才能有效,如反渗透装置停用三天时,最好采用消毒处理,

3.6清洗液

清洗美国陶氏反渗透膜元件时建议采用RT-818系列RO膜系统清洗剂。确定清洗前对污染物进行化学分析十分重要的,对分析结果的详细分析比较,可保证选择最佳的清洗剂及清洗方法,应记录每次清洗时清洗方法及获得的清洗效果,为在特定给水条件下,找出最佳的清洗方法提供依据。

对于无机污染物建议使用RT-818A。对于硫酸钙及有机物污染建议使用RT-818B。对于严重有机物污染建议使用RT-818C。所有清洗可以在最高温度为摄氏40℃以下清洗60分钟,所需用品量以每100加仑(379升)中加入量计算,配制清洗液时按比例加入药品及清洗用水,应采用不含游离氯的反渗透产品水来配制溶液并混合均匀。

清洗时将清洗溶液以低压大流量在膜的高压侧循环,此时膜元件仍装压力容器内而且需要用专门的清洗装置来完成该工作。

清洗美国陶氏反渗透膜元件的一般步骤:

1.用泵将干净、无游离氯的反渗透产品水从清洗箱(或相应水源)打入压力容器中并排放几分钟。

2.用干净的产品水在清洗箱中配制清洗液。

3.将清洗液在压力容器中循环1小时或预先设定的时间,对于8英寸或8.5英寸压力容器时,流速为35~40加仑/分钟(133~151升/分钟),对于6英寸压力容器流速为15~20加仑/分钟(57~76升/分钟),对于4英寸压力容器流速为9~10加仑/分钟(34~38升/分钟)。

4.清洗完成以后,排净清洗箱并进行冲洗,然后向清洗箱中充满干净的产品水以备下一步冲洗。

5.用泵将干净、无游离氯的产品水从清洗箱(或相应水源)打入压力容器中并排放几分钟。

6.在冲洗反渗透系统后,在产品水排放阀打开状态下运行反渗透系统,直到产品水清洁、无泡沫或无清洗剂(通常需15~30分钟)。

游离氯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让水与复合膜元件接触,这种接触时会导致膜元件性能的损失,和再也不能恢复其性能,管道或设备消毒后应确保反渗透膜元件,游离氯水测试,证实了余氯应该用于中和酸的解决方案,并确保足够的接触时间,确保完全响应。

美国陶氏反渗透膜元件的保修期,至少第一次清洗时,应避免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清洗解决方案,因为如果使用可能导致不可逆膜污染元素。

如何解决4040反渗透膜污染物

如何解决4040反渗透膜污染物 美国陶氏反渗透膜高消耗品,每一个变化都是非常高的消费记录。所以我们会认为反渗透膜可以使用的时间更长,从而减少改变频率?事实上,只要我们了解4040反渗透膜的污染和清洗方法我认为所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然后由纯水机介绍反渗透膜的污染和清洗方法。 美国陶氏反渗透膜 1.反渗透设备中的主要部件美国陶氏反渗透膜的污染物 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美国陶氏反渗透膜元件会受到在给水中可能存在的悬浮物质或难溶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中最常见的为碳酸钙垢、硫酸钙垢、金属氧化物垢、硅沉积物及有机或生物沉积物。 污染物的性质及污染速度与给水条件有关,污染是慢慢发展的,如果不早期采取措施,污染将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损坏膜元件的性能。定期检测系统整体性能是确认膜元件发生污染的一个好方法,不同的污染物会对膜元件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2.污染物的去除

污染物的去除可通过化学清洗和物理冲洗来实现,有时亦可通过改变运行条件来实现,作为一般的原则,当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时应进行清洗。 2.1在正常压力下如产品水流量降至正常值的10~15%。 2.2为了维持正常的产品水流量,经温度校正后的给水压力增加了10~15%。 2.3产品水质降低10~15%。盐透过率增加10~15%。 2.4使用压力增加10~15% 2.5RO各段间的压差增加明显(也许没有仪表来监测这一迹象)。 3.常见污染物及其去除方法: 3.1碳酸钙垢 在阻垢剂添加系统出现故障时或加酸系统出现而导致给水PH升高,那么碳酸钙就有可能沉积出来,应尽早发现碳酸钙垢沉淀的发生,以防止生长的晶体对膜表面产生损伤,如早期发现碳酸钙垢,可以用降低给水PH值至3.0~5.0之间运行1~2小时的方法去除。对沉淀时间更长的碳酸钙垢,则应采用RT-818A清洗液进行循环清洗或通宵浸泡。 应确保任何清洗液的PH值不要低于2.0,盃则可能会RO膜元件造成损害,特别是在温度较高时更应注意,最高的PH不应高于11.0。查使用氨水来提高PH,使用硫酸或盐酸来降低PH值。 3.2硫酸钙垢 RT-818B清洗剂是将硫酸钙垢从反渗透膜表面去除掉的最佳方法。 3.3金属氧化物垢 可以使用上面所述的去除碳酸钙垢的方法,很容易地去除沉积下来的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铁)。 3.4硅垢 对于不是与金属化物或有机物共生的硅垢,一般只有通过专门的清洗方法才能将他们去除, 3.5有机沉积物 有机沉积物(例如微生物粘泥或霉斑)可以使用RT-818C清洗剂去除,为了防止再繁殖,认可的杀菌溶液在系统中循环、浸泡,一般需较长时间浸泡才能有效,如反渗透装置停用三天时,最好采用消毒处理,

对反渗透膜化学清洗的若干技巧

对反渗透膜化学清洗的若干技巧 编者按:随着我国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膜材料生产的大规模国产化,越来越多的膜技术应用于市政污水和各种工业污水的处理领域中,膜材料的清洗会直接影响膜的寿命和运行成本。中国水网编辑根据网友ma3g1771博客中对于膜件清洗的相关内容整理如下,供广大网友参考。 对膜件的清洗一般分为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两种,而化学清洗的频次越高,对膜件的损伤越大,严重影响了膜系统的使用寿命。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很难掌握好膜系统的化学清洗。膜清洗频率与预处理措施的完善程度是紧密相关的。预处理越完善,清洗间隔越长;反之,预处理越简单,清洗频率越高。一般膜清洗是遵循(10%法则)——当校正过的淡水流量与最初200h运行(压紧发生之后)的流量之比,降低了10%和(或)观察到压差上升了10%~20%就需进行清洗。尽可能在脱盐率下降显示出来以前采取措施。正规安排的保护性维护清洗不足以保护反渗透系统。譬如,由于预处理设备运行不正常,进水条件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生变化。反冲洗对于防止大颗粒对某些形式反渗透膜模件的堵塞是有效的。但不是所有的污染都可通过简单的反冲洗就能清除除掉,还需要有周期的化学清洗。化学清洗除需增加药剂和人工费用外,还有个污染问题,所以也不可过频繁,每月不应超过1~2次,每次清洗时间约1~2h。化学清洗系统通常包括一台化学混合箱和与之相配的泵、混合器、加热器等。化学清洗常是根据运行经验来决定(可以根据每列设备压降读数与运行时间的关系曲线,或是依据产水量、淡水水质和膜的压降等)。化学清洗所用的药剂和方法,需根据污染源来决定。下表可供参考,但更应重视和应用本单位的经验。为了保证效果,在化学清洗前要进行冲洗。冲洗前先降压,再用2~3倍正常流速的进水冲洗膜,靠流体的搅动作用将污物从膜面从膜面剥离并冲走。然后针对污染特征,选择清洗液对膜进行化学清洗。为了保护反渗透模件,液温最好不超过35·C。系统若停用5天以上,最好用甲醛冲洗后再投用。如果系统停用二周或更长一些时间,需用0。25%甲醛浸泡,以防微生物在膜中生长。化学药剂最好每周更换一次。针对各种污染物采用的清洗剂详见下表,由于各地水质不同,仅供参考。 清洗方案技术一 单位:嘉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根据嘉兴发电厂反渗透系统的流程、运行情况和多次反渗透膜的清洗经验,对反渗透膜化学清洗方法作了总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规药品典型清洗方法,并提出了建议,以供同类型水源及设备的厂家作一参考。 关键词:反渗透化学清洗污染 反渗透膜法水处理工艺是目前公认为水除盐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在以地表水作为锅炉水源的大中型火力发电厂,化学除盐水处理中反渗透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反渗透膜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无机盐垢、胶体、微生物、金属氧化物等污染,这些物质沉积在膜表面上,将会引起反渗透装置出力下降或脱盐力下降,因此为了恢复良好的透水和除盐性能,需要对膜进行化学清洗。 嘉兴发电厂是浙江地区较早使用反渗透膜法水处理技术的。一期2*300MW机组的除盐水系统中,通过技改在2000年安装了两套2*50t/h的反渗透装置,二期4*600MW机组的除盐水系统中安装了二套130 t/h的反渗透装置。设备投运几年来,反渗透膜的清洗均是由电厂运行独立完成的,本文根据历年的清洗经验,总结出目前行之有效的典型常规药品典型清洗方法,以供同类型水源及设备的厂家作一参考。 1反渗透系系统的流程与运行情况

反渗透膜损坏的原因及复合膜的常见污染物和其清洗方法

反渗透膜损坏的原因及复合膜的常见污染物和其清洗方法 反渗透膜损坏的原因即反渗透膜元件的污染物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反渗透膜元件会受到在给水中可能存在的悬浮物质或难溶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中最常见的为碳酸钙垢、硫酸钙垢、金属氧化物垢、硅沉积物及有机或生物沉积物。污染物的性质及污染速度与给水条件有关,污染是慢慢发展的,如果不在早期采取措施,污染将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损坏膜元件的性能。只要懂得反渗透膜损坏的原因就可定期检测系统整体性能,它是确认膜元件发生污染的一个好方法,不同的污染物会对膜元件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注1: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让带有游离氯的水与复合膜元件接触,如果发生这种接触,将会造成膜元件性能下降,而且再也无法恢复其性能,在管路或设备杀菌之后,应确保送往反渗透膜元件的给水中无游离氯存在。在无法确定是否有游离氯时,应通过化验来确证。应使用活性炭过滤器来吸附水中游离氯。 注2:在反渗透膜元件担保期内,建议每次反渗透膜清洗应在与我厂协商后进行,至少在第一次清洗时,我公司的现场服务人员应在现场。 注3:在清洗溶液中应避免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如果使用可能会造成膜元件的不可逆转的污染。反渗透膜元件的污染物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反渗透膜元件会受到在给水中可能存在的悬浮物质或难溶物质的污染,这些污染物中最常见的为碳酸钙垢、硫酸钙垢、金属氧化物垢、硅沉积物及有机或生物沉积物。污染物的性质及污染速度与给水条件有关,污染是慢慢发展的,如果不在早期采取措施,污染将会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损坏膜元件的性能。定期检测系统整体性能是确认膜元件发生污染的一个好方法,不同的污染物会对膜元件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表1列出了常见污染物对膜性能的影响。 污染物的去除污染物的去除可通过化学清洗和物理冲洗来实现,有时亦可通过改变运行条件来实现,作为一般的原则,当下列情形之一发生时应进行清洗。 1.标准化之后的产品水流量降至正常值的10~15%。 2.为了维持正常的产品水流量,经温度校正后的给水压力增加了10~15%。 3.产品水水质降低10~15%;盐透过率增加10~15%。 4.总进水压力增加10~15%。 5.RO各段间的压差增加明显(也许没有仪表来监测这一迹象)。 反渗透膜损坏的原因及清洗方法常见污染物和其去除方法: 碳酸钙垢在阻垢剂添加系统出现故障时或加酸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给水PH值升高,那么碳酸钙就有可能沉积出来,应尽早发现碳酸钙垢沉淀的发生,以防止生长的晶体对膜表面产生损伤,如早期发现碳酸钙垢,可以用降低给水PH至3.0~5.0之间运行1~2小时的方法去除。对沉淀时间更长的碳酸钙垢,则应采用柠檬酸清洗液进行循环清洗或浸泡过夜。 注:应确保任何清洗液的PH不要低于2.0,否则可能会对RO膜元件造成损害,特别是在温度较高时更应注意。碱洗时最高的PH不应高于11.0(短时间可达到12)。可使用氨水来提高PH,使用硫酸或盐酸来降低PH值。 硫酸钙垢清洗液2(见表2)是将硫酸钙垢从RO膜表面去除的最佳方法。 金属氧化物垢可以使用上面所述的去除碳酸钙垢的方法,很容易地去除沉积下来的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铁)。

反渗透膜清洗方案

反渗透膜清洗方案 1 反渗透膜元件的污染与清洗 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反渗透膜元件会受到给水中可能存在的悬浮物或难溶盐的污染,这些污染中最常见的是碳酸钙沉淀、硫酸钙沉淀、金属(铁、锰、铜、镍、铝等)氧化物沉淀、硅沉积物、无机或有机沉积混合物、NOM天然有机物质、合成有机物(如:阻垢剂/分散剂,阳离子聚合电解质)、微生物 (藻类、霉菌、真菌)等污染。 污染性质和污染速度取决于各种因素,如给水水质和系统回收率。通常污染是渐进发展的,如不尽早控制,污染将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损坏膜元件。当膜元件确证已被污染,或是在长期停机之前,或是作为定期日常维护,建议对膜元件进行清洗。 当反渗透系统(或装置)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进行化学清洗或物理冲洗: 在正常给水压力下,产水量较正常值下降10~15%; 为维持正常的产水量,经温度校正后的给水压力增加10~15%; 产水水质降低10~15%,透盐率增加10~15%; 给水压力增加10~15%; 系统各段之间压差明显增加。 保持稳定的运行参数主要是指产水流量、产水背压、回收率、温度及TDS。如果这些运行参数起伏不定,海德能公司建议检查是否有污染发生,或者在关键运行参数有变化的前提下,反渗透的实际运行是否正常。 定时监测系统整体性能是确认膜元件是否已发生污染的基本方法。污染对膜元件的影响是渐进的,并且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污染的性质。表1“反渗透膜污染特征及处理方法”列出了常见的污染现象和相应处理方法。 已受污染的反渗透膜的清洗周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海德能公司建议,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个月一次。 当膜元件仅仅是发生了轻度污染时,重要的是清洗膜元件。重度污染会因阻碍化学药剂深入渗透至污染层,影响清洗效果。 清洗何种污染物以及如何清洗要根据现场污染情况而进行。对于几种污染同时存在的复杂情况,清洗方法是采用低PH和高PH的清洗液交替清洗(应先低PH后高PH值清洗)。 表1 反渗透膜污染特征及处理方法

反渗透膜分离制高纯水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的工艺流程; (2)掌握反渗透膜分离原理及操作技能; (3)了解测定反渗透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 (4)掌握利用电导法确定盐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工业化应用的膜分离包括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 UF)、纳滤(Nanofiltration, NF)、反渗透(RO)、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PV)和气体分离(Gas Separation, GS)等。根据分离对象和要求,选用不同的膜过程。 图1 膜截留示意图 反渗透膜通常认为是表面致密的无孔膜,可截留1-10?小分子物质,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体中绝大多数的溶质。反渗透净水就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选择透过性,从含有多种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水体中,提取纯净水的物质分离过程。其原理如图1。 图2 反渗透与渗透现象 如图(a)所示,用半透膜将纯水与咸水分开,则水分子将从纯水一侧通过膜向咸

水一侧透过,结果使咸水一侧的液位上升,直到某一高度,此所谓渗透过程。如图(b)所示,当渗透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时,半透膜两侧存在一定的水位差或压力差,此为指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N。如图(c)所示,当咸水一侧施加的压力P大于该溶液的渗透压N,可迫使渗透反向,实现反渗透过程。此时,在高于渗透压的压力作用下,咸水中水的化学位升高,超过纯水的化学位,水分子从咸水一侧反向地通过膜透过到纯水一侧,使咸水得到淡化,这就是反渗透脱盐的基本原理。 通常,膜的性能是指膜的物化稳定性和膜的分离透过性。膜的物化稳定性的主要指标是:膜材料、膜允许使用的最高压力、温度范围、适用的PH范围,以及对有机溶剂等化学药品的抵抗性等。膜的分离透过性指在特定的溶液系统和操作条件下,脱盐率、产水流量和流量衰减指数。根据膜分离原理,温度、操作压力、给水水质、给水流量等因素将影响膜的分离性能。 三、实验内容 反渗透膜是实现反渗透的过程的关键,要求具有较好的分离透过性和物化稳定性。反渗透膜的分离透过性可用以下几个参数来描述: 1.溶质分离率(脱盐率)R 式中, 2.溶剂透过速率(水通量)J w 式中,

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

第3章 污水深度处理设计计算 污水深度处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业废水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回用水标准使污水作为水资源回用于生产或生活的进一步水处理过程。针对污水(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 和BOD 有机污染物质,SS 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絮凝过程就是使具有絮凝性能的微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以适应沉淀分离的要求。 常见的絮凝池有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网格絮凝池。隔板絮凝池虽构造简单,施工管理方便,但出水流量不易分配均匀。折板絮凝池虽絮凝时间短,效果好,但其絮凝不充分, 形成矾花颗粒较小、细碎、比重小,沉淀性能差,只适用于水量变化不大水厂。机械絮凝池虽絮凝效果较好、水头损失较小、絮凝时间短,但机械设备维护量大、管理比较复杂、机械设备投资高、运行费用大。网格絮凝池构造简单、絮凝时间短且效果较好,本设计将采用网格絮凝池[8,9,10,11]。 3.1.1网格絮凝池设计计算 网格絮凝池分为1座,每座分1组,每组絮凝池设计水量: s /m 308.0Q 31= (1)絮凝池有效容积 T Q V 1= (3-12) 式中 Q 1—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 3/s ) V —絮凝池有效容积(m 3) T —絮凝时间,一般采用10~15min ,设计中取T=15min 。 3277.2m 60150.308V =??= (2)絮凝池面积 H V A = (3-13) 式中 A —絮凝池面积(m 2); V —絮凝池有效容积(m 3); H —有效水深(m ),设计中取H=4m 。 2m 3.694 2.277A == (3)单格面积 1 1 v Q f = (3-14) 式中 f —单格面积(m 2);

反渗透膜清洗方法

反渗透膜清洗方法 清洗用物品:片碱(NaOH)盐酸(HCI)如盐酸不好买可用柠檬酸代替,但最好用盐酸。PH试纸(有条件的可用PH 计)酸碱防护服 清洗步骤: 一准备: 1.系统停止运行,将开关转至手动档; 2.检查清洗管路、阀门,保证清洗通路循环,同时关闭浓水调节阀 3.检查清洗过滤器滤芯完好,清洗泵运转正常 4.清洗箱加水(水位到水箱一半位置,水用预处理合格水,最好用反 渗透产品水) 5.启动清洗泵,检查清洗通路循环情况,排除滴漏现象 二先用碱洗: 1.启动清洗泵,将片碱放入清洗箱(注意:要少量,分批放入),控 制清洗液PH值为:12,测试清洗回水PH值,如PH值变化较大,如:9以下,则将清洗回水直接排掉(可通过浓水调节阀排掉),然后重新勾兑碱液,一直到清洗回水PH值没有太大变化时,再进行下一步。 2.循环清洗:启动清洗泵10分钟,测试清洗回水PH值有无变化,如 有变化,则继续清洗,如没变化,则停止清洗泵,10分钟后再启动清洗泵清洗10分钟,按此步骤循环清洗1-2小时,一直到PH值无变化将清洗液排放。

3.说明:为了达到最好碱洗效果,有条件的客户可将碱液加热至30℃ 左右。 三冲洗:清洗箱加水(水用预处理合格水),启动清洗泵,冲洗系统内残留碱液排放,直到出水PH值为:7 。(为了彻底将残留碱液清 除,可能要用5-8箱水) 四再用酸洗: 1.清洗箱加水(水位到水箱一半位置,水用预处理合格水) 2.启动清洗泵,将盐酸放入清洗箱(注意:要少量,分批放入),控 制清洗液PH值为:2,测试清洗回水PH值,如PH值变化较大,如:5以上,则将清洗回水直接排掉(可通过浓水调节阀排掉),然后重新勾兑酸液,一直到清洗回水PH值没有太大变化时,再进行下一步。 3.循环清洗:启动清洗泵10分钟,测试清洗回水PH值有无变化,如 有变化,则继续清洗,如没变化,则停止清洗泵,10分钟后再启动清洗泵清洗10分钟,按此步骤循环清洗1-2小时,一直到PH值无变化将清洗液排放。 五冲洗:清洗箱加水(水用预处理合格水),启动清洗泵,冲洗系统内残留酸液排放,直到出水PH值为:7 。(为了彻底将残留酸 液清除,可能要用5-8箱水)

纳滤反渗透膜分离

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指导书

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 2.了解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二、基本原理 2.1膜分离简介 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的一种新型分离过程。其推动力可以为压力差(也称跨膜压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膜分离过程有多种,不同的过程所采用的膜及施加的推动力不同,通常称进料液流侧为膜上游、透过液流侧为膜下游。 微滤(MF)、超滤(UF)、纳滤(NF)与反渗透(RO)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当膜两侧施加一定的压差时,可使一部分溶剂及小于膜孔径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大分子、盐等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四个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被分离物粒子或分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与性能。微滤膜的孔径范围为0.05~10μm,所施加的压力差为0.015~0.2MPa;超滤分离的组分是大分子或直径不大于0.1μm 的微粒,其压差范围约为0.1~0.5MPa;反渗透常被用于截留溶液中的盐或其他小分子物质,所施加的压差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有关,通常的压差在2MPa左右,也有高达10MPa的;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为纳滤过程,膜的脱盐率及操作压力通常比反渗透低,一般用于分离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几百至几千的物质。 2.2纳滤和反渗透机理 对于纳滤,筛分理论被广泛用来分析其分离机理。该理论认为,膜表面具有无数个微孔,这些实际存在的不同孔径的孔眼像筛子一样,截留住分子直径大于孔径的溶质和颗粒,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应当指出的是,在有些情况下,孔径大小是物料分离的决定因数;但对另一些情况,膜材料表面的化学特性却起到了决定性的截留作用。如有些膜的孔径既比溶剂分子大,又比溶质分子大,本不应具有截留功能,但令人意外的是,它却仍具有明显的分离效果。由此可见,膜的孔径大小和膜表面的化学

RO膜常规清洗方法

RO膜常规清洗方法 当反渗透系统没有遭受到严重污染,只是定期进行清洗处理的情况下,采用常规清洗方法即吋,这也是在RO膜污染后试洗的方法之一,一般最先使用。清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 物理清洗是使用机械性的冲刷去除膜元件中的污染物,恢复膜元件的性能,有时采用湍流、振动、气水混合,直至超声波等各种物理方法把吸附污染物冲洗掉。 化学淸洗是使用相应的化学药剂与污染物发生反应,使其溶丁-水中,然后排出膜元件,恢复膜元件的性能。 吸附性低的粒子状污染物,如机械杂质颗粒、砂粒、活性炭、铁屑等可以通过冲洗的方式达到一定的效果,污染严重或者对胶的吸附性较强的污染物使用冲洗的方法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冲洗已经很难去除污染物吋,应伃止装莨并采用化学淸洗。为丫提高化学淸洗的效果,选择合适的清洗药品是清洗成功的关键问题。 如图5-15所示依次为:被污染的反渗透膜元件整体、被污染的反渗透膜元件端头、被污染的反渗透膜元件膜壳内部、被污染的反渗透膜元件膜片内部。 化学清洗与物理清洗是可以相互配合的两种清洗手段。几乎在所有清洗中都是一起进行的,在面对轻度污染时,采用物理清洗时添加一些化学药品可以成倍地增加清洗的效果;同样在面对严重污染时,采用化学清洗时也对以使用一些物理性的强化手段来增强化学清洗的 效果。 1.物理清洗的原理 物理清洗是通过适当压力、离流速的进水冲刷膜元件,将短时间内在膜表面附者的污染物和堆积物清洗掉的方式。清洗时的要点是高流速、适当压力和加大清洗频率。清洗时膜面的状态示意图案如图5-16所示。

2.物理清洗的流速 装置运行时,附着性高的粒子状污染物逐渐堆积在膜表面。如果清洗时的流速与运行时的流速相等或更低,则很难把这些污染物从膜元件中清洗出来。因此,清洗时应使用比正常运行时更高的流速,单支膜管最高流速不超过15m3/h 最好。清洗泵的流量是固定的,膜元件越脏压力越大,流量越小,而在线清洗时以流量为主,压力为辅,清洗初期,由于污堵造成的阻力大,清洗压力大,清洗流量小,随清洗过程的进行,污染物逐渐疏松并清理出膜体,膜通道逐渐通畅,阻力减小,使压力变小,流量增大。运行时,在污染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差越大,在不同的进口压力下,压差是不固定的。而实际清洗过程中,随清洗时间的变化,压差会迅速降低。 3.物理清洗的压力 正常高压运转时,压力直接垂直作用于膜面,使进水透过膜面得到产水,同时污染物也被压向膜面。所以在清洗时,如果采用同样的高压,则污染物被积压在膜表面,清洗的效果就会降低。清洗时尽可能地通过低压,高流速的方式,增加水平方向的剪断力把污染物冲出 膜元件。清洗压力一般建议控制在3.0kg以下,如果在3.0kg以下,很难达到流量要求时,则尽可能控制进水压力,以不出产水为标准,一般进水压力不能大于4.0kg,选择清洗泵一般不超过5kg压力,且刚开始清洗时,采用憋阀门的措施控制压力,以防止爆膜。 4.低压冲洗的频率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经常对系统进行清洗。增加清洗的次数比延长1次清洗的时间更为有效。一般清洗的频率推荐为1天1次以上。根据具体的情况,用户可以自行规定清洗的频率。清洗用水一般使用合格的预处理产水即可,清洗时的流量、时间以及压力条件归纳在表5-5中。 5.低压冲洗的步骤 (1)停止装罝 缓慢地降低操作压力,逐步停止装置。急速停车造成的压力急速下降会形成水锤,将会对管道、压力容器以及膜元件造成冲击性损伤。 (2)调节阀门 首先全开浓缩水阀门;然后关闭进水阀门;接着全开产水阀门(如关闭系统后关闭了产水阀门)。如果错误地关闭产水阀门,压力容器中的后端的膜元件可能因为产水背压而造成膜元件机械性损伤。 (3)清洗作业 首先启动低压清洗泵;然后缓慢地打开进水阀,同时观察浓缩水流量计的流量;调节进水阀门直至流量和压力调节到设计值:最后在10~15min后慢慢地关闭进水阀门,停止进水泵,至清洗完成,恢复其他控制部件归位。 低压冲洗并不能保证污染物清洗完全,在运行过程中污染物是不断积累的,必须清除。而选择适宜的化学清洗药剂及合理的清洗方案涉及许多因素,首先要与设备制造商、RO膜元件厂商或RO特用化学药剂及服务人员取得联系。确定主要的污染物,选择合适的化学清洗药剂。有时针对某种特殊的污染物或污染状况,要使用RO药剂制造商的专用化

反渗透膜清洗总结

反渗透膜清洗总结 近期共清洗5套反渗透设备,既有结垢非常严重,也有粘泥、有机污染物污堵严重的,也有使用3-6个月后的维护性清洗,根据不同的结垢与污堵状况确定不同的清洗侧重方向,清洗过程中改进了很多方法,也发现很多问题。 1.设备概况 设计产水(m3/h)膜数量清洗方法清洗前概况名扬化工 5 一段8支离线清洗粘泥污堵十分严 重德巨宜诚10 一、二段10支离线清洗结垢十分严重明水大化化肥60 一、二段72支在线清洗有机物污染 永鑫能源集团105 一、二段114支一段离线、二段 在线一段结垢十分严 重 山西霍州电厂2套60 一、二段168支在线清洗维护性清洗 2.清洗的确定 (1)标准化后,盐的透过率增加10%; (2)标准化后,透过液流量降低10%; (3)进水和浓水的压差较基准状况上升15%(基准状况为反渗透设备最初24~48小时的操作参数或上次清洗后的操作参数)

(4)作为日常维护,一般在正常运行3~6月后; (5)RO装置长期停用,需要对膜进行保护,在加入保护液之前,需要对膜清洗。 3. 清洗方法 (1)清洗水箱中注入反渗透产品水,将开关打到手动,打开原水泵开关,反渗透产品水从清洗箱打入压力容器中并排放几分钟。 (2)关闭原水泵,用反渗透产品水在清洗箱中配制酸性清洗液。 (3)关闭反渗透一段清洗进水阀门、反渗透一段清洗浓水回水阀门和反渗透清洗产水回水阀门,打开反渗透不合格水排放阀门、反渗透浓水排放电动阀门和反渗透浓水调节阀门。 (4)打开反渗透进水电动阀门,以低流速输送清洗液进入压力容器,如果开始的清洗废液比较脏,可以排掉,然后增大流速(即压力必须低到不会产生明显的渗透产水)并使清洗液循环30~50分钟,直到将反渗透设备冲洗干净。 将清洗水箱刷洗干净,注入反渗透产品水,对反渗透设备进行冲洗,直到将反渗透设备冲洗干净。 (5)冲洗结束后,再次配制酸性清洗液使用相同方法清洗反渗透设备二段。(6)酸性清洗结束后,将再次配制碱性清洗液,使用相同清洗方法清洗反渗透设备一段和二段。 (7)碱性清洗结束后,用异噻唑啉酮配置15mg/L浓度的杀菌剂溶液,低压循环冲洗,时间为30~60分钟。 (8)彻底冲洗干净后,化学清洗结束,启动反渗透设备,直到产品水清洁,无泡沫或无清洗剂。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的技术优势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的技术优势 2020年8月27日

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当代水资源短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产业来解决淡水资源问题已迫在眉睫。传统的方法具有很多劣势。而膜分离具有高效节能、选择性好、无相态和化学变化及可以在常温下操作等优点,是继蒸馏法后的又一项重要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膜法、电渗析法和纳滤膜法。这里主要介绍目前使用广泛的反渗透膜法。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法是一种高效节能技术,它是利用选择性半透膜,孔径为0.1—1nm,通常运行切割的分子量<500,能截留盐或小分子量有机物,使水通过。较之传统的蒸馏法,具有起动产水迅速、尺寸紧凑、重量轻、全电力操作能耗少、性能稳定、不用防结垢化学剂,操作过程中,无需相变、无需热液等优点。更加节能,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其发展速度远远快于蒸馏法。但其缺点是操作压力大,膜组件易受到污染,进料液浓度有限制以及浓缩液的二次污染等问题。 德兰梅勒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简称RO技术。反渗透技术是近几年来才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高新技术。按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对某种溶液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方法,达到对溶液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反渗透设备技术是当今节能、效率高的膜分离技术。 德兰梅勒利用膜分离技术为生物制药、食品饮料、发酵行业、农产品深加工、植物提取、石油石化、环保水处理、空气除尘、化工等行业提供分离、纯化、浓缩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高度差

异化需求。帮助客户进行生产工艺的上下游技术整合与创新,帮助企业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单位消耗、提供产品质量、清洁生产环境,助力企业产业升级。

反渗透膜清洗方法

清洗方案 1 反渗透膜元件的污染与清洗 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反渗透膜元件会受到给水中可能存在的 悬浮物或难溶盐的污染,这些污染中最常见的是碳酸钙沉淀、硫酸钙 沉淀、金属(铁、锰、铜、镍、铝等)氧化物沉淀、硅沉积物、无机或 有机沉积混合物、NOM天然有机物质、合成有机物(如:阻垢剂/分散 剂,阳离子聚合电解质)、微生物 (藻类、霉菌、真菌)等污染。污染 性质和污染速度取决于各种因素,如给水水质和系统回收率。通常污 染是渐进发展的,如不尽早控制,污染将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损坏 膜元件。当膜元件确证已被污染,或是在长期停机之前,或是作为定 期日常维护,建议对膜元件进行清洗。 当反渗透系统(或装置)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进行化学清洗或 物理冲洗:在正常给水压力下,产水量较正常值下降10~15%;为维 持正常的产水量,经温度校正后的给水压力增加10~15%;产水水质 降低10~15%,透盐率增加10~15%;给水压力增加10~15%;系统 各段之间压差明显增加。 保持稳定的运行参数主要是指产水流量、产水背压、回收率、温度及TDS。如果这些运行参数起伏不定,海德能公司建议检查是否有污染发生,或者在关键运行参数有变化的前提下 , 反渗透的实际运行是否正常。 定时监测系统整体性能是确认膜元件是否已发生污染的基本方法。污染对膜元件的影响是渐进的,并且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污染的性质。

表1“反渗透膜污染特征及处理方法”列出了常见的污染现象和相应处理方法。 已受污染的反渗透膜的清洗周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海德能公司建议,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个月一次。 当膜元件仅仅是发生了轻度污染时,重要的是清洗膜元件。重度污染会因阻碍化学药剂深入渗透至污染层,影响清洗效果。 清洗何种污染物以及如何清洗要根据现场污染情况而进行。对于几种污染同时存在的复杂情况,清洗方法是采用低PH和高PH的清洗液交替清洗(应先低PH后高PH值清洗)。 表1 反渗透膜污染特征及处理方法

反渗透膜分离制高纯水实验报告

反渗透膜分离制高纯水实验报告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 )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压力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它借助外加压力的作用使溶液中的溶剂透过半透膜而阻留某些溶质,是一种分离、浓缩和提纯的有效手段。由于反渗透技术具有无相变、组件化、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耗费低等特点,在诸多水处理技术中,反渗透被认为是最先进的方法之一,发展十分迅速,已广泛应用于海水、苦咸水淡化、工业污水处理、纯水和超纯水制备领域。高纯水主要在电子工业、医药工业以及实验室分析使用,按国标GB/T11446.1-1997规定, 电子级水分为四级,即EW-I 、EW-II 、EW-III 和EW-IV ,其电阻率指标分别为≥18cm M ?Ω、≥15cm M ?Ω、≥12cm M ?Ω、≥0.5cm M ?Ω。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的工艺流程; (2)掌握反渗透膜分离原理及操作技能; (3)了解测定反渗透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 (4)掌握利用电导法确定盐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工业化应用的膜分离包括微滤(Microfiltration,MF)、超滤(Ultrafiltration, UF)、纳滤(Nanofiltration, NF)、反渗透(RO)、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 PV)和气体分离(Gas Separation, GS)等。根据分离对象和要求,选用不同的膜过程。 图1 膜截留示意图 反渗透膜通常认为是表面致密的无孔膜,可截留1-10?小分子物质,反渗透膜能截留水体中绝大多数的溶质。反渗透净水就是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水而不能透过溶质的选择透过性,从含有多种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水体中,提取纯净水的物质分离过程。其原理如图1。 图2 反渗透与渗透现象 如图(a)所示,用半透膜将纯水与咸水分开,则水分子将从纯水一侧通过膜向咸水一侧透过,结果使咸水一侧的液位上升,直到某一高度,此所谓渗透过程。如图(b)所示,当渗透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时,半透膜两侧存在一定的水位差或压力差,此为指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N。如图(c)所示,当咸水一侧施加的压MF UF NF R O 分散 颗粒 高分 子 离解 酸 二价盐、 糖 未离解 酸 一价盐

造成RO膜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式

1.造成RO膜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反渗透运行时,进水中含有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以及微生物繁殖等原因都会造成膜元件污染。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应尽可能的除去这些污染物质,尽量降低膜元件污染的可能性。造成膜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新装置管道中含有油类物质和焊接管道时的残留物,以及灰尘且在装膜前未清洗干净; ●预处理装置设计不合理; ●添加化学药品的量发生错误或设备发生故障; ●人为操作失误; ●停止运行时未作低压冲洗或冲洗条件控制得不正确; ●给水水源或水质发生变化。 ●污染物的种类、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请参见下表。 反渗透膜污染的和种类、原因及处理方法 污染物种类原因对应方法 堆积物胶体和悬浮粒子等膜面上的堆积提高预处理的精度或采用 UF/MF 结垢由于回收率过高导致无机盐析出调整回收率,加阻垢剂生物污染微生物吸附以及繁殖定期杀菌处理 有机物的吸附荷电性/疏水性有机物和膜之间的 相互作用 膜种类的选择需正确 2.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清洗方式有哪些? 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清洗可分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 物理清洗也可叫物理冲洗,冲洗是采用低压大流量的进水冲洗膜元件,冲洗掉附着在膜表面的污染物或堆积物。 冲洗的要点: a.冲洗的流速 装置运行时,颗粒污染物逐渐堆积在膜的表面。如果冲洗时的流速和制水时的流速相等或略低,则很难把污染物从膜元件中冲出来。因此,冲洗时要使用比正常运行时更高的流速。通常,单支压力容器内的冲洗流速为: ●8英寸膜元件:7.2-12m3/h; ●4英寸膜元件:1.8-2.5m3/h。 b.冲洗的压力 正常高压运行时,污染物被压向膜表面造成污染。所以在冲洗时,如果采用同样的高压,污染物仍会被压在膜表面上,清洗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在冲洗时,应尽可能的通过低压、高流速的方式,增加水平方向的剪切力,把污染物冲出膜元件。压力通常控制在0.3MPa以下。如果在0.3MPa以下,很难达到一定的流量时,应尽可能控制进水压力,以不出产水或少出产水为标准。一般进水压力不能大于0.4MPa。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特点和适用范围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特点和适用范围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是将原水经过精细过滤器、颗粒活性碳过滤器、压缩活性碳过滤器等,再通过泵加压,利用孔径为 1/10000μm(相当于大肠杆菌大小的1/6000,病毒的1/300)的反渗透膜(RO膜),使较高浓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反渗透简介同时将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隔离,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标准,产出至清至纯的水。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是一种现代新型的纯净水处理技术。通过反渗透元件来提高水质的纯净度,清除水中含有的杂质和盐。我们日常所饮用的纯净水都是经过反渗透设备处理的,水质清澈。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特点: 1、经CAD设计,技术先进,性能可靠、水力性能优良; 2、脱盐率高,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廉; 3、采用全自动预处理系统,实现无人化操作; 4、全自动电控程序,还可选配触摸屏操作,使用方便; 5、前置预处理保护装置,确保高压泵及反渗透膜不受硬物损坏; 6、产品水,浓缩水各设有流量计,以监视并调节运行出水量及系统回收率;

7、灵敏的高压、低压开关;防止在异常状况下对设备的损坏,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 8、先进的膜保护系统定时冲洗膜表面,降低污染速度,延长膜使用寿命; 9、完全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反渗透膜分离设备适用范围: 1、纯净水生产厂纯净水制备 2、食品行业原料配制用水 如添加剂的勾兑、配料、汤料或汁液的配比等,可改善口感、抑制有机物滋生,提高产品保存期限 3、乳品、饮料、制酒行业用水制备 建议采用双级反渗透装置,防止因水中异物导致口感不佳,大限度的提高产品品质,抑制有机物繁殖,提高产品保存期限 4、化工行业用水 用于化工原料液的配比,化工产品制造,化工循环水等,有效防止因水中离子超标而造成的附加化学反应和品质偏差。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煤化工废水水量大、水质复杂, 含有大量酚类、含氮/氧/硫的杂环/芳香环有机物、多环芳烃、氰等有毒有害物质.煤化工废水经过传统物化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后, 往往难以达到相应废水排放标准, 仍属于典型有毒有害生物难降解工业废水, 成为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制约性问题.因此, 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 进一步去除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 对于减轻煤化工废水的环境危害极为必要. 近年来, 高级氧化技术(AOPs)在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中逐渐受到关注, 包括Fenton氧化和臭氧催化氧化, 以破坏和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 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同时, 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通常考虑将臭氧氧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相结合, 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其中臭氧氧化处理是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的主要因素.目前, 微气泡技术在强化臭氧气液传质和提高臭氧利用效率及氧化能力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 因此基于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难降解污染物日益受到关注. 本研究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前期实验结果表明, 该废水采用传统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 COD去除率仅为6.4%, 且生物膜生物量短期内即明显下降, 表明其不宜直接采用生化处理工艺.本研究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先期去除部分COD, 并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而后采用生化处理进一步去除COD和氨氮.本研究考察了不同臭氧投加量和进水COD量比值下,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和生化处理去除污染物性能, 以期为该耦合工艺应用于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流程如图 1所示.实验系统包括不锈钢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MOR)和有机玻璃生化反应器(BR). MOR为密闭带压反应器, 内部填充3层Φ5×5 mm煤质柱状颗粒活性炭床层作为催化剂, 空床有效容积为25 L, 催化剂床层填充率为28.0%. BR内部同样填充3层Φ5×5 mm煤质柱状颗粒活性炭床层作为生物填料, 空床有效容积为42 L, 填料床层填充率为28.6%.本实验系统以纯氧或空气为气源, 通过臭氧发生器(石家庄冠宇)产生臭氧气体, 与废水和MOR循环水混合后, 进入微气泡发生器(北京晟峰恒泰科技有限公司)产生臭氧微气泡, 从底部进入MOR进行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反应后气-水混合物在压力作用下从底部进入BR, 进一步进行生化处理. BR内生化处理由臭氧产生及分解过程所剩余氧气提供溶解氧(DO), 无需曝气.

造成RO膜污染的原因及解决方式

造成R O膜污染的原因 及解决方式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1.造成RO膜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反渗透运行时,进水中含有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以及微生物繁殖等原因都会造成膜元件污染。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应尽可能的除去这些污染物质,尽量降低膜元件污染的可能性。造成膜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新装置管道中含有油类物质和焊接管道时的残留物,以及灰尘且在装膜前未清洗干净; ●预处理装置设计不合理; ●添加化学药品的量发生错误或设备发生故障; ●人为操作失误; ●停止运行时未作低压冲洗或冲洗条件控制得不正确; ●给水水源或水质发生变化。 ●污染物的种类、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请参见下表。 反渗透膜污染的和种类、原因及处理方法 2.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清洗方式有哪些 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的清洗可分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 物理清洗也可叫物理冲洗,冲洗是采用低压大流量的进水冲洗膜元件,冲洗掉附着在膜表面的污染物或堆积物。 冲洗的要点: a.冲洗的流速 装置运行时,颗粒污染物逐渐堆积在膜的表面。如果冲洗时的流速和制水时的流速相等或略低,则很难把污染物从膜元件中冲出来。因此,冲洗时要使用比正常运行时更高的流速。通常,单支压力容器内的冲洗流速为: ●8英寸膜元件:h; ●4英寸膜元件:。 b.冲洗的压力 正常高压运行时,污染物被压向膜表面造成污染。所以在冲洗时,如果采用同样的高压,污染物仍会被压在膜表面上,清洗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在冲洗时,应尽可能的通过低压、高流速的方式,增加水平方向的剪切力,把污染物冲出膜元件。压力通常控制在以下。如果在以下,很难达到一定的流量时,应尽可能控制进水压力,以不出产水或少出产水为标准。一般进水压力不能大于。

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上课讲义

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 验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学院:专业:班级: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均为科研用膜,透过液通量和最大工作压力均低于工业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实验中不可将膜组件在超压状态下工作。主要工艺参数如表1-1 膜组件膜材料膜面积/m2最大工作压力/Mpa 纳滤(NF)芳香聚纤胺0.4 0.7 反渗透(RO) 芳香聚纤胺0.4 0.7 表1-1膜分离装置主要工艺参数 反渗透可分离分子量为100级别的离子,学生实验常取0.5%浓度的硫酸钠水溶液为料液,浓度分析采用电导率仪,即分别取各样品测取电导率值,然后比较相对数值即可(也可根据实验前做得的浓度-电导率值标准曲线获取浓度值)。 图1-1膜分离流程示意图 1-料液灌;2-低压泵;3-高压泵;4-预过滤器;5-预过滤液灌;6-配液灌;7-清液灌; 8-浓液灌;9-清液流量计;10-浓液流量计;11-膜组件;12-压力表;13-排水阀

图1 电导率与溶液浓度关系曲线 电导率与溶液浓度模型:C= 0.6253k - 0.0195 式中k为电导率,单位ms/cm;C为溶液浓度,单位×10-3g/cm3。 ① 原料液浓度C0=0.6253*6.07-0.0195=3.776071*10-3(g/cm3)=0.026584561 kmol/m3 透过液浓度C P=0.6253*0.13-0.0195=0.061789*10-3(g/cm3)=0.000435011 kmol/m3 浓缩液浓度C R=0.6253*6.99-0.0195= 4.351347*10-3(g/cm3)= 0.030634659 kmol/m3 ② 原料液浓度C0=0.6253*5.95-0.0195= 3.701035*10-3(g/cm3) =0.026056287 kmol/m3 透过液浓度C P=0.6253*0.07-0.0195=0.024271*10-3(g/cm3) =0.000170874 kmol/m3 浓缩液浓度C R=0.6253*7.26-0.0195= 4.520178*10-3(g/cm3) =0.031823275 kmol/m3 (2)膜组件性能表征: 利用公式:

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方案

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方案 一、概述 水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电厂又是耗水大户,特别是在我国北方,以水限电、以水定电的情况相当严重,水资源的紧张已逐渐成为电力发展的瓶径,如何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电厂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中水回用是解决这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势所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冷却水的消耗占电厂总耗水量的60~80%,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中水)深度处理后作为电厂冷却水补充水,如能成功实施,将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并为电力发展拓展空间,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城市污水具有水量大、来源可靠、水量稳定的特点,但水质复杂,其中有机物、微生物和化学溶剂较多。因此,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要作为电厂循环冷却水,必须先进行深度处理。使用城市污水做为冷却水的电厂,其中多数采用石灰处理工艺,一部分采用单纯过滤法,一部分采用超滤技术。 石灰处理系统作为电厂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处理早在50年代就有应用的实例。尽管石灰处理系统具有运行费用低,不污染自然水体等优点,但由于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污染、堵塞等原因影响了石灰处理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通过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石灰处理系统得到了许多改进,越来越多的电厂采用了石灰处理系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我公司拟采用石灰处理工艺对中水进行处理,处理出水用作电厂循环冷却水。 二、石灰处理的原理、特点及分析 2.1石灰处理原理 石灰处理是通过投加石灰乳控制出水pH为10.3~10.5,进行下面三个反应,产生大量各种形态的CaCO3结晶,降低水中暂硬,同时生成的结晶核心还可以对其它杂质起凝聚、吸附作用;而且石灰乳引起的pH值的升高也为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工艺的沉淀效果,一般在处理过程中投加适量的凝聚剂与助凝剂,通过压缩双电层作用使分散的悬浮物、CaCO3结晶、有机物、有机粘泥、胶体物等带电体脱稳,在机械混合搅拌和高分子助凝剂架桥与网捕作用下,颗粒物质碰撞结合长大,使污染物容易沉降。 石灰参与的软化反应有: CO2+Ca(OH)2→CaCO3↓+H2O Ca(HCO3)2+Ca(OH)2→2CaCO3↓+2H2O Mg(HCO3)2+Ca(OH)2→2CaCO3↓+Mg(OH)2↓+2H2O 理论上经石灰软化后,水中的硬度能降低到CaCO3和Mg(OH)2的溶解度值,但实际上钙、镁离子的残留量常高于理论值,这是因为反应所生成的沉淀中会有少量呈胶体状悬浮于水中不能沉淀下来。所以为了尽量减少残留的碳酸盐硬度,同时加入了聚合硫酸铁作为絮凝剂,这样在去除碳酸盐硬度的同时也去除了一部分悬浮物。石灰及聚合硫酸铁后加入硫酸的作用为:(1)调节石灰加入造成的pH值的升高。(2)把石灰没有去除的碳酸盐硬度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非碳酸盐硬度。深度处理可以去除90%以上的碱度、磷酸盐、浊度、铜、铝和亚硝酸盐,去除硅酸盐、铁、氨、CODCr和BOD5的能力在3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