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高三语文试卷讲评教案汇总6篇教案对于教师是非常必要的。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评析教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评析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考试卷的构成和评分标准。

2. 通过评析试卷,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和应试技巧。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误和失分原因。

2. 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3. 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试卷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法。

2. 培养学生面对考试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本次月考试卷的构成和评分标准。

2. 回顾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和难点。

二、试卷评析1. 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误和失分原因:a. 阅读理解题:找出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不足,如概括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

b. 古诗文阅读题:分析学生在古诗文理解、鉴赏、翻译等方面的不足。

c. 古诗文默写题:找出学生在默写时的错误,如字形、字义、句子结构等。

d. 作文题:分析学生在立意、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不足。

2. 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a. 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排除法、类比法等解题技巧。

b. 古诗文阅读题:指导学生掌握古诗文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理解意境等。

c. 古诗文默写题:提醒学生注意字形、字义,掌握正确的默写方法。

d. 作文题:引导学生学会立意、构思、选材、表达等方面的技巧。

三、改进学习方法1. 针对学生在试卷中暴露出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法。

2. 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语文素养。

四、总结1. 强调考试中的经验和教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不足。

2. 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勇敢面对考试,提高语文成绩。

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对本次月考试卷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成绩。

高中语文试卷解析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试卷解析教案模板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试卷解析【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体系,提高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试卷中各题型解题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2.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难点】:1. 对试卷中复杂题型和难题的解析。

2. 学生对试卷中问题答案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试卷解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思路。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分享解题经验。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步骤和技巧。

【教学用具】:1. 电脑、投影仪2. 试卷、答题卡3. 教学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试卷解析的目的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考试中的心得体会。

二、试卷分析1. 教师展示试卷,引导学生了解试卷的结构和题型分布。

2. 分析试卷中的重点、难点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针对试卷中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三、解题技巧讲解1. 讲解试卷中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2. 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试卷中的典型题目进行讨论。

2. 各小组分享解题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次试卷解析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学生总结自己在考试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六、布置作业1. 学生根据本次试卷解析,回顾自己的答题情况,找出不足之处。

2. 针对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LT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篇一: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2010-3-17【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一、学生得分情况一览二、错因分析:(一)选择题(二)11、文言文翻译(1)家业农,不任作苦,委耒耜,慨叹而去之。

(5分)学生答案示例:①家里的祖业是当农民,元达不情愿耕作的辛苦,委屈于耒耜,因此叹着气离开了故乡。

②家里田地农活,他不喜欢担负劳苦,给他耕地用具,就感慨叹息着离开。

③元达在家以农为生,不能忍受劳作的辛苦,放下耒耜,感慨而又叹息地离开。

(2)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5分)学生答案示例:①虽然是盗贼、无赖,也大多处身于这些人之间,与屠夫与商人有什么不同的呢?②即使是盗贼无赖不守信用的人也进入朝廷内,这和杀狗的、贩卖缯的人有什么区别呢?③即使盗贼无赖,也从其中参与,这与屠夫狗贩卖杂货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三)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学生答案示例:本首诗表现了诗人游庐山借宿在栖贤寺所发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超然物外之情,由诗中“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可看出。

(2)请从“动”和“静”的角度赏析颔联。

(5分)学生答案示例:“千山月午”是静景,“一壑泉鸣”是动景。

诗人描绘了静的月光和动的泉鸣,动静结合,灵动丰富,使意境更充实,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四)文学作品阅读:推敲。

第三步,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还要掌握一些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留、补、换、删、调、”五个字。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

高中个人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中个人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中个人语文试卷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试卷分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反思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试题、解析问题和找出解题策略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二、教学内容:1. 试卷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试题结构、考察知识点、答题技巧等。

2. 学生自我评估: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明确提高方向。

3. 案例分析:以具体的高考语文试卷为例,进行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到试卷分析对于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性。

2. 讲解试卷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试题结构、考察知识点、答题技巧等。

3. 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试卷情况,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具体的高考语文试卷,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

5. 总结提升: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试卷分析的基本方法,独立完成自我评估。

2.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策略。

五、教学资源:1. 高考语文试卷样本。

2. 相关教学PPT和教学资料。

3. 学生个人语文试卷。

1. 导入:通过讨论学生对语文试卷的整体感受,引出试卷分析的主题。

2. 讲解试卷分析的基本方法:a. 理解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作文等部分。

b. 识别试题类型和考察的知识点。

c. 分析自己的答题过程,评估答题效果。

3. 学生自我评估:a. 学生回顾自己的试卷,标记出正确和错误的题目。

b. 分析错误题目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固还是答题技巧不足。

4. 案例分析:a. 教师挑选一份高考语文试卷,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试卷,理解答题策略。

5. 总结提升:a.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如何利用分析结果改进学习。

b. 教师提供反馈,强调试卷分析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共同分析一份语文试卷,分享解题心得。

高中语文周考试卷讲评教案

高中语文周考试卷讲评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本次语文周考试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2. 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和应试技巧。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错误类型,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2. 针对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激发学习动力。

2. 如何针对不同题型,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本次语文周考试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本次考试中,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做得不好?二、试卷分析1. 分析试卷中的错误类型,如基础知识错误、阅读理解错误、作文错误等。

2. 针对性讲解错误类型,如字词错误、语法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

3. 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阅读理解能力不足、作文思路不清等。

三、经验教训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考试的经验教训,如基础知识要扎实、阅读理解要注重细节等。

2. 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四、答题技巧讲解1. 针对阅读理解题,讲解如何快速抓住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观点等技巧。

2. 针对作文题,讲解如何审题、构思、组织语言等技巧。

3. 针对其他题型,讲解相应的答题技巧。

五、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答题心得和经验。

2.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解答,点评学生的答题技巧。

六、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次讲评课的内容,强调学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次讲评课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高三期末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高三期末语文试卷讲评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分析高三期末语文试卷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反思的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重点:1. 分析试卷中的得分点和失分点。

2. 总结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习惯和思维方式。

2. 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高三期末语文试卷的整体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得分点和失分点。

2. 提出本次讲评的目标:分析试卷,总结经验,提高应试能力。

二、讲评试卷1. 分析作文:(1)评价作文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

(2)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具体修改建议。

(3)总结作文高分技巧,如:立意深刻、结构清晰、语言优美等。

2. 分析现代文阅读:(1)针对每篇文章的阅读理解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指出常见错误。

(2)讲解答题技巧,如:快速定位、筛选信息、归纳总结等。

(3)强调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分析古诗文阅读:(1)针对古诗文默写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指出常见错误。

(2)讲解古诗文默写技巧,如:熟读背诵、注意字词等。

(3)强调古诗文阅读题的答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分析文言文阅读:(1)针对文言文翻译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指出常见错误。

(2)讲解文言文翻译技巧,如:掌握常见实词、虚词、句式等。

(3)强调文言文阅读题的答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5. 分析古诗鉴赏:(1)针对古诗鉴赏题,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指出常见错误。

(2)讲解古诗鉴赏技巧,如:了解作者背景、把握诗歌意象等。

(3)强调古诗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习惯和思维方式,找出问题所在。

2. 鼓励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应试能力。

四、布置作业1. 针对试卷中的失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

2. 每周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检验改进效果。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次讲评的重点内容,强调提高应试能力的重要性。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精选6篇)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精选6篇)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精选6篇)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讲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讲评,总结答题点,归类题型。

2、分析卷面失分原因,回顾类似题型,归纳总结,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3、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针对失分原因逐题确定讲评重点,教给学生克服这些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题型变换演练,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学生走进考场能适应各种新的题型。

做到胸有成竹,处变不惊。

教法:讲练结合学法:在总结中提升能力,在训练中提高。

手段:多媒体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当一张考卷拿到手的时候,我想很多同学第一件事就是看几分,但是当知道了分数之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想就是静下心来好好考虑为什么会考成这样。

其实,考卷上的错误并不是真的都是你不会的,当你拿到卷子的时候,如果重回考试现场,那么我相信很多同学一定马上又得做对许多,为什么?因为,你们考完之后都知道了一些是自己不小心做错的。

(齐读,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一、试卷和得分及失分情况分析(既能使学生认识到进步,也能使一些同学意识到不足)二、总结失误原因重新审试试卷,自行修改1、学生重新查看自己的试卷,尝试自行修改。

2、汇报修改情况,提高学生信心。

三、典型错例分析点评,错误原因归类通过带领学生回顾题型来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错例分析和将错误原因归类来给学生敲好警钟,避免其再犯此等错误。

点拨归纳: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掌握多音字的读音2.正确辨别并区分多音字在句子中的应用3.交流纠错4.类型练习内蒙古mēnɡ ménɡ měnɡ 蒙骗mēnɡ ménɡ měnɡ 启蒙mēnɡ ménɡ měnɡ 渲染xuān xuàn 迂回yǔ yū 拨转bō bá 拘束shù sù 咀嚼jiáo jué 暖和hé huó 胚胎péi pēi 似乎sì shì 细胞bāo pāo 瞥一眼piē piě 应付yīnɡ yìnɡ 为难wéi wèi 规矩jǔ jù 禁不住jìn jīn 情谊yí yì 虽然suī suí 上大夫dàdài 剥莲蓬bō bāo 执著zhuó zhù 大夫dà dài 擂鼓lèi léi 挑战tiāo tiǎo 脊梁jǐ jí 景阳冈ɡǎnɡ ɡānɡ折腾shé zhē 晌午xiǎnɡ shǎnɡ点拨归纳:试卷第六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篇一: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2010-3-17【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一、学生得分情况一览二、错因分析:(一)选择题(二)11、文言文翻译(1)家业农,不任作苦,委耒耜,慨叹而去之。

(5分)学生答案示例:①家里的祖业是当农民,元达不情愿耕作的辛苦,委屈于耒耜,因此叹着气离开了故乡。

②家里田地农活,他不喜欢担负劳苦,给他耕地用具,就感慨叹息着离开。

③元达在家以农为生,不能忍受劳作的辛苦,放下耒耜,感慨而又叹息地离开。

(2)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5分)学生答案示例:①虽然是盗贼、无赖,也大多处身于这些人之间,与屠夫与商人有什么不同的呢?②即使是盗贼无赖不守信用的人也进入朝廷内,这和杀狗的、贩卖缯的人有什么区别呢?③即使盗贼无赖,也从其中参与,这与屠夫狗贩卖杂货的人有什么不同呢?(三)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学生答案示例:本首诗表现了诗人游庐山借宿在栖贤寺所发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超然物外之情,由诗中“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可看出。

(2)请从“动”和“静”的角度赏析颔联。

(5分)学生答案示例:“千山月午”是静景,“一壑泉鸣”是动景。

诗人描绘了静的月光和动的泉鸣,动静结合,灵动丰富,使意境更充实,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四)文学作品阅读:14。

文章第1段描写张翰“莼鲈之思”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学生答案示例:①引出下文作者要写的莼菜,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体现了莼菜之思就是故乡之思。

②以一段历史故事作开头写“莼鲈之思”,既为下文写莼菜做铺垫,又能引起读者对本文的阅读兴趣。

③作者这样来安排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够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点明中心。

17.文章倒数第2段中为什么对莼菜进行细致的描绘?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两次吃到的莼菜的味道都“没什么特别”,其用意何在?学生答案示例:①倒数第2段对莼菜细致的描绘为了体现莼菜非常平常。

莼菜本身并没有多少特别,人们喝了它的汤,回味着汤味,让人想到了故乡,让人引发出对故乡的思念,莼菜之味,就是故乡的味道。

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莼菜的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为下文突出中心,做铺垫。

用意是为了表明莼菜的确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来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③作者拿自己老家的莼菜与江南的莼菜做细致比较,意在突出江南的莼菜数量多,品质好,是一种思乡之物。

意在突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无味之味真是令人心醉”,而这“无味之味”就是故乡的味道。

三、突破重难点:(一)、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要求采用直译的方式,但遇到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出原文意蕴时,也可酌情采用意译。

这里说的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而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高考固然要求考生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言材料的内容,但更要求考生能从微观上理解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现代汉语的差别。

目前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多是从前面阅读材料中选几个句子进行翻译,因此翻译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通读文言阅读材料,并借助选择题的选项整体把握文意,为翻译局部的语句打好基础,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第二步,按照词序,逐词落实,进行一句句对译。

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第三步,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还要掌握一些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留、补、换、删、调、”五个字。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

这些词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如: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补”1.文言文中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已变成复音的要补成复音词。

如: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2.文言文中与今已有差距的简练说法,要参照文中语句的含义作适当的补充。

如:焚百家之言。

不宜把“言”译为“话”,而应译为“记载言论的著作”。

又如: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这里的“言”不是“说”,而应译为“用文字表述、记载”。

3.一些铺叙繁笔,可凝缩简述。

如: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并吞八荒。

可缩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4.遇到文言中的省略之处,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内容。

“换”文言中有不少用语,现代虽然还用,但已不是古代的意思,翻译时都应换用与之相应的现代说法。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译为地位低,见识浅),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译为旧事,前例)。

对通假字,要按本意去翻译。

“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没有和它相当的词,或者没有必要译出,勉强翻译反而不顺,对这样的虚词就可以删去不译。

例如句首的发语词、句中的语助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的助词等虚词,均可略去不译。

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调”近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古汉语特有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的考查,翻译这些语言考查点时,都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要求调整过来。

如: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短屈原于顷襄王。

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二)、诗歌鉴赏题方法(思想情感类参考诗歌单元学案)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1)三看:看题目明确对象,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

(2)分析诗歌内容:抓住意象特征,把握作者情感。

(3)答题规范模式:本诗描写了??景物,写出了景物??特征,运用了??手法,渲染了??氛围,抒发了诗人??情感。

(三)文学作品阅读题例如:09年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答案:1、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2、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如:09年全国卷Ⅱ《岳桦》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1.分析: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

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

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四、反馈练习:(一)、(09年湖北卷)孟德传[宋] 苏轼者所执,德自分死矣。

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

..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答案:(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宋范成大) [注]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答案 (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

(三)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健)①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

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

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②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

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

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③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

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

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觅的。

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④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

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

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

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地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蛰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⑤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

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

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⑥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

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

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杀手锏。

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做尘埃了。

我和它,两败俱伤。

⑦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地疼。

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

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

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