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以及解除神经根受压的MRM分析
改良大推拿手法加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改良大推拿手法加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常导致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影响。
目前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
本研究将介绍改良大推拿手法和骶管注射治疗的原理,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改良大推拿手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有望进一步完善该治疗方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大推拿手法, 骶管注射, 疗效观察, 临床意义, 改良治疗, 脊柱疾病1. 引言1.1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主要由于椎间盘突出引起神经根受损而导致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一些医生开始尝试采用改良大推拿手法加骶管注射的联合治疗方法。
改良大推拿手法结合了传统推拿按摩和现代理疗技术,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和症状,同时骶管注射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根周围的炎症部位,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鉴于以上现状,本研究旨在观察改良大推拿手法加骶管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探讨这一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优势,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找到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促进其康复和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改良大推拿手法结合骶管注射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评估该疗法对改善患者疼痛、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从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均予中药汤剂口服及外用,观察组加用中医按摩手法,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疼痛评分。
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中医手法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除椎间盘钙化型和髓核破裂游离型外)有满意的疗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手法;疗效腰椎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应力改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突出,刺激和压迫脊神经或脊髓,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经痛,致病机制主要考虑机械性因素或化学性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阶段常按影像学的表现分为膨出、突出、脱出、游离,中医推拿按摩等疗法对此症有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用中医按摩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5~56岁,平均(47.19±5.02)岁,病程0.5~4年,平均(1.79±0.45)年。
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5~59岁,平均(48.27±5.82)岁,病程0.5~5年,平均(1.83±0.48)年。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均用活血化瘀、散寒通络方。
红花、当归各30g,海风藤、川乌、草乌各15g,吴茱萸、五加皮、千年健各10g,补骨脂、透骨草、伸筋草各25g,熟地黄、淫羊藿各20g,乳香、没药各15g,上述水煎后外用于中药局部熏洗方法,每日1次,每周5次,并结合舌苔脉象,结合口服中药汤剂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行气止痛对症治疗,方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芍药、桑寄生、杜仲、牛膝、独活、桂枝、鹿角胶、防风鸡血藤、穿山甲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
针灸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分析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 促进气血循环:针刺或推拿能够刺激人体局部经络,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加速组织修复和代谢,缓解炎症反应。
2.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疼痛神经传导,缓解疼痛。
3. 改善局部肌肉骨骼结构:针刺或推拿能够刺激局部肌肉骨骼结构,改善局部功能,从而减轻腰痛和下肢疼痛等不适症状。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方法包括针刺和推拿。
针刺是通过针灸针刺入局部经络和穴位,刺激人体局部神经、肌肉和骨骼结构,起到治疗和缓解疾病的作用。
推拿是通过手法按摩等方式,调节人体局部气血运行,改善局部功能,缓解疾病的症状。
1. 对腰痛的缓解作用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多项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在治疗腰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例如一项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92.4%的患者在经过8周的针灸推拿治疗后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治愈率为78.8%。
另一项针对84例慢性腰痛患者的研究发现,在接受6周的针灸推拿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有效率达到90.5%。
这些研究都表明,针灸推拿对于腰痛的缓解作用较为明显,可以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伴随下肢疼痛或麻木等不适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项研究表明,针灸推拿能够缓解下肢疼痛和麻木等不适症状。
例如一项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接受针灸推拿治疗的患者下肢疼痛和麻木等症状的缓解情况较好,有效率达到94%。
3. 对脊柱生理机能的改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伴有脊柱生理机能的损害,如腰椎关节活动度受限等。
针灸推拿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局部经络和穴位,改善局部气血运行,达到改善脊柱生理机能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的一部分或整个弹性韧带撕裂,使髓核向外背侧突出或移位,压迫和刺激相应的神经根或脊髓,并引起各种症状的疾病。
需要提示的是,即使存在间盘突出,也不一定会引起症状,而且有很多情况可以自行缓解。
因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症状、年龄、职业等因素,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即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
休息是必要的,但卧床休息时间不应过长,否则会加重腰背肌肉萎缩或加重疼痛。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理疗、拔罐、艾灸等,可以有效消除疼痛、调节肌肉紧张度和改善腰椎间盘的营养状况。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
针灸和推拿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流通、解除局部痉挛,缓解疼痛,是保守治疗的有效手段。
2. 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是针对不能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的患者采用的一种治疗手段。
外科手术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针对不同的患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
微创手术包括椎间孔扩张植入术、经皮椎间盘成形术、椎体直接翻转术等,具有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
传统手术包括开放复位、间椎骨融合等,适用于病情严重、需要融合的患者。
效果评估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需要维持2-3周左右,治愈率在60%左右。
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疼痛加重,可以考虑外科治疗。
2. 微创手术: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对传统手术更好。
患者术后可以很快恢复日常生活,手术效果也更为稳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微创手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才能保证手术质量。
3. 传统手术:传统手术治疗疗效与微创手术相当,但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手术后需要及时加强肌肉锻炼和康复训练,避免后遗症发生。
结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脊柱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早期采用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选择微创手术或传统手术,并根据术后情况及时进行康复训练。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年3月第1卷第3期(总3期)Chinese 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Mar2010,Vol.1,No.3痛虽起重要作用,但不能完全解释椎间盘源性疼痛和体征。
提出正常神经受压,并无疼痛发生,只有炎症神经受压时才引起疼痛。
造成神经根炎的原因是髓核溢出后沿椎间盘和神经根之间的通道扩散,髓核液里的糖蛋白和β-蛋白质对神经根有强烈的化学刺激,再加大量的“H”物质(组织胺)释放,神经根部又无神经束膜化学屏障,因而产生化学性神经根炎,使神经根内压力增大,稍加刺激即引起疼痛。
牵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基本方法,它可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内负压增大,产生回吸力。
牵引又可使横韧带、后纵韧带和周围组织紧张性增强,对突出物产生一定的横向压力,以有利于突出物发生改变和移位,从而改善与神经根、脊髓、血管的毗邻关系,有利于神经根水肿和局部炎症的消除,同时又能松解粘连,使神经根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得以改善。
推拿手法以起到疏经通络,调理脏腑功能,补气养血。
益肾壮筋等功能,使腰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缓解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递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纠正紊乱的小关节,松解粘连组织,达到恢复腰椎正常的功能。
中药袋热敷是根据中医理论腰椎盘突出所产生的腰腿痛责之于肝肾亏虚,外部侵袭所致。
方中附子、淫羊藿、怀牛膝、巴戟、狗脊能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川乌、草乌、威灵仙、辽细辛、伸筋草能祛风湿、散寒通络;醋能软化骨质,活血消肿,采用加热外敷使热药结合,使腰部皮肤毛孔扩张,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渗透,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以及时清除代谢产物,达到疏通经络,消除炎症,缓解疼痛的目的。
急性期应用脱水和营养N类药可迅速减轻神经根局部水肿,并有良好的保护受损神经功能的作用。
诸法合用,可互补各法之不足,能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医者的威信,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坐骨神经痛改善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穴位按摩缓解坐骨神经痛改善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腰椎间盘突出是坐骨神经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中医学认为,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缓解坐骨神经痛症状,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和方法,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并改善症状。
一、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神经之一,从脊髓尾端向下延伸至脚部。
当腰椎间盘突出时,椎间盘的核心物质会压迫坐骨神经,导致坐骨神经痛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可由长时间的不良姿势、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包括腰部疼痛、臀部放射痛及下肢麻木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二、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贯穿于全身,其中经过坐骨神经的脊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是与坐骨神经痛有关的主要经络。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这些经络的气血流动,以缓解坐骨神经受压的症状。
穴位按摩主要通过刺激穴位周围的皮肤、肌肉、经络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等问题,从而达到缓解坐骨神经痛的效果。
三、常用的中医穴位按摩方法1. 腰俞穴:位置在腰椎横突下方1.5寸的外侧,共有12个。
用拇指或中指按压,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可帮助缓解腰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
2. 风门穴:位于臀部外侧,骶骨尾骨交界处,按揉这个穴位可以舒缓臀部放射的疼痛。
3. 气海穴:位于脊椎尾骨的正中央,按压这个穴位可以改善下肢麻木等症状。
除了按摩上述穴位外,还可以辅助使用一些中草药进行外敷或内服,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
但是在使用中草药之前,最好咨询有关的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意见。
此外,中医穴位按摩还应结合生活习惯的改善,如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相同姿势;适量运动,提高肌肉的稳定性和柔韧性等。
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改善坐骨神经痛的症状,预防疾病的复发。
结语:中医穴位按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缓解坐骨神经痛症状,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手法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82例临床分析)

手法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82例临床分析)腰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采用手法加腰椎牵引治疗,牵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病人易于接受,运用得当,疗效确切,近4年来经随访治疗184例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82例男性占104例,女性78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37.6岁,45岁以下136例,占74%,病程3个月以内86例,3-6个月的49例,半年以上的47例,有腰部扭伤史36例。
2 手法及牵引操作患者俯卧,先行腰部推拿,松解腰部的竖棘肌及周围软组织,然后分别用右手轻抬左右大腿前侧,左手轻按腰部棘突,使患者轻度腰部过伸,再使病人分别左右侧卧,予以斜扳。
手法施行完毕再叫病人仰卧于腰椎牵引床上,行腰椎牵引,牵引力点应作用于腰部,(即上带应绑在肚脐上方卡在左右肋弓,下带应绑在肚脐下方,卡在左右髂嵴上),根据体重,拉伸力在50-70kg之间,持续时间20分钟,每日一次,20天为一疗程。
3 疗效评定标准优:腰腿痛消失,主要体征消失;良:腰腿痛明显减轻,主要体征明显减轻;可:腰腿痛减轻,体征有改善;差:腰腿痛无变化,甚至疼痛加重。
182例中、优97例,点54.4%;良44例,占25.2%;可36例,占19.7%;差5例,(后行髓核摘除术)占2.7%。
4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髓核突出物直接压迫刺激神经根;2、腰椎间盘突出时神经组织血供障碍;3、椎间盘性疼痛,由于退变之椎间盘内压力升高,刺激支配后纵韧带与后部纤维环的窦椎神经致腰痛及反射性肌紧张;4、由于髓核突出,前方椎间隙变窄,使后方椎小关节上下关节面轻度相向滑移;5、椎间隙变窄导致神经根管狭窄。
所以,治疗上手法推拿使腰部肌肉放松,以利斜扳操作,而斜扳操作后能使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有所松动,且可能促进椎小关节复元。
再通过持续的腰椎牵引,使腰椎间隙增宽,在负压的作用下,突出的髓核回吸,从而减轻或消除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或硬膜囊的刺激和压迫,以达到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是腰椎间盘内核的突出或膨出,压迫周围神经和血管,导
致腰背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针灸推拿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 促进血液循环
针灸推拿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从而缓解腰背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2. 缓解疼痛
针灸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的自我调节系统,释放内源性物质,缓解疼痛,减轻腰背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1. 针灸
针灸是指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和调整人体的
生理功能。
常用针灸手法包括激痛、转针、抽针等。
2. 推拿
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验证。
研究表明,采
用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症状,提高
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1. 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病情和患者身体的状况,以便开出
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 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进
行治疗。
3.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身体放松,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
4. 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的医疗技术,但患者仍需密切观察治疗
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以及解除神经根受压
的MRM分析
作者:冯宇1,杨殊杰2,高燕1(1.空军总医院全军正骨疗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6;2.解放军304医院磁共振室)
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及MRI,MRM变化,为手法治疗
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并进一步探讨手法治疗
机制.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5~58
岁,平均41岁.随机分为2组,手法治疗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5
岁;药物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5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及所
患病情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进行手法及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疗效,MRI及
MRM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①手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MRI突出髓核无明显变化.③MRM显示手法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患者神经根鞘袖
的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手法治愈患者神经根鞘袖外观由明显受压恢
复到基本正常.结论:MRM为手法治疗彻底解除神经根受压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
依据.手法治疗前后MRI未见突出髓核还纳,应从手法治疗改变脊柱,椎间盘,突
出髓核生物力学特性出发,进一步研究其获效机制.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正骨手法;磁共振脊髓成像术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疗效,但至今仍未找到通过手法治疗使突
出髓核完全复位的客观依据,这就使手法治疗能否彻底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
根受压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1].本文试图通过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
前后磁共振脊髓成像术(magneticresonancemyelogram,MRM)和654 中国骨伤
2005年8月第18卷第8期ChinaJOrthop&Trauma,Aug.2005,Vol.18,No.8磁共
振成像术(magneticresonanceimage,MRI),为手法治疗解除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
根受压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从而进一步探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
制.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25~58
岁,平均41岁.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明确的神经根受压体征,即疼痛由臀部,
大腿,小腿放射至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②MRI上显示
明确椎间盘突出,80例患者突出髓核横截面椎间盘突出顶点到椎体后缘的最大
垂直距离(5.533+2.453)mm.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手法治疗组男27
例,女13例,平均年龄40.5岁;药物治疗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1.5岁.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
1.2MRI,MRM检查 采用SIMENSNovus1.5TMR成像仪,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矢状位,横
轴位扫描,T1WI采用自选回波序列(SE),T2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MRM
采用稳态进动快速三维成像序列(FISP),冠状面扫描.扫描参
数:TRE71ms,TEE20ms,激励角度E7,三位扫描带厚36mm,层厚1.5mm,矩阵
256*256,将得到的图像用MIP演算法处理即得到MRM图像.
1.3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组每例患者接受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1]治疗,2次/
周,平均治疗24d(平均4~6次/人).药物治疗组接受以下治疗:①20%甘露醇250ml
静脉输液(30min内输完),每日1次,连续5d,川芎嗪16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
输液,每日1次,连续15d;②消炎痛栓纳肛0.1g,每日1次,连续5d;③中药热敷
腰部每日2次;④关节囊及椎间孔神经根封闭(0.5%利多卡因20ml+得保松1mg)
各1次.共治疗20d.
1.4测定方法 采用双盲法,分别由影像学医师,临床医师评判影像及治疗结
果,治疗效果不告知影像学医师,影像学结论不告知临床医师.临床医师观察两组
患者治疗效果,并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判断并记录例数: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
高70≠以上,并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
无改善).影像学医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I图像突出髓核形态,位置,大小
及MRM图像上神经根鞘袖和硬膜囊形态并摄片.将治疗前后MRI,MRM片相同(尽可
能的接近的)层面带入Photoshop6.0图像处理软件叠加比较突出髓核形态,位
置,大小及MRM神经根鞘袖,硬膜囊形态.记录MRI,MRM上改变的患者.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软件进行x2检验比较两组治疗结果.
2结果
2.1疗效比较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经手法治疗后均有较好疗效,治愈35例,好转5例;药物治疗组治愈1例,好转30
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x2E58.38,P<0.0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手法治疗组
疗效优于药物治疗组.
2.2影像学表现
2.2.1治疗前治疗前常规MRI清楚地显示了椎间盘的信号及突出髓核形态.治疗
前MRM显示:①神经根鞘袖内脑脊液充盈减少,消失征象,包括神经根鞘袖截断或
变形,信号明显减低.②神经根鞘走行改变征象,包括神经根鞘袖抬高,移位等,但
不伴其内脑脊液信号改变等.77例患者(手法治疗组39例,药物治疗组38例)
中,MRM显示了神经根鞘袖内脑脊液充盈减少,消失征象,余下患者显示神经根鞘
走行改变.③硬膜囊的受压改变,硬膜囊呈弧形压迹.两组患者MRM均呈现明确硬
膜囊压迹.
2.2.2治疗后治疗后两组患者MRI比较突出髓核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MRM显示:
手法治疗组中35例治愈患者神经根鞘袖外观均基本恢复正常,或神经根鞘袖内
脑脊液充盈明显增多,信号增强,而手法治疗组中好转病例及药物治疗组患者神
经根鞘袖均未见改变.两组患者硬膜囊压迹均无明显变化.图1为典型病例治疗
前后MRM神经根鞘袖征象.○1a○1b图1男,37岁,○治疗前MRM神经根鞘袖截断
或变形;○治疗后神经根鞘袖外观基本正常
Fig.1Male,37-yearold○Beforemanipulationtreatmentthenerverootvaginais
obviouschanged;○Aftermanipulationtreatmentthenerverootvaginareturnto
normalstatus1a1b1a 1b754 中国骨伤2005年8月第18卷第8期
ChinaJOrthop&Trauma,Aug.2005,Vol.18,No.8
3讨论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疗效,这已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
实.尽管CT和MRI已被广泛应用,但仍未能找到手法治疗能够使突出髓核空间占
位消失,或明确的改变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据,甚至在某种意
义上起到否定手法治疗的作用[1].找到一种可以观察到手法治疗解除腰椎间盘
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的影像学检查已经成为进一步研究手法治疗机制的关键.
磁共振脊髓成像术(MRM)利用脑脊液具有长T2的弛豫时间,采用重T2加权和脂肪
抑制技术,重建之前每帧原始图像层厚仅1.5mm,硬膜囊及神经根鞘袖及慢血流
的小静脉均可清楚显示.3DMIP重建使硬膜囊,神经根鞘袖的立体结构得到显示,
可从任何角度观察硬膜囊,神经根鞘袖的形态及其与邻近椎管结构的关系[3].作
者对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MRI及MRM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本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MRM可以直接观察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压
状态并证实手法治疗(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可以明确有效的解除突出髓核对神
经根的压迫,使其恢复到无压迫状态.这就为手法治疗疗效评判及神经根受压机
制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更为直观的影像学手段.而未能彻底的解除神经根所
受压迫是疗效较差的原因.
尽管手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但本课题治疗前后MRI未见
突出髓核明确还纳,MRM硬膜囊压迹也无明显变化.这就说明手法并非像手术治
疗那样通过完全去除突出髓核占位来解除神经根受压.通过观察MRI突出髓核及
椎管形态学上的特征,来间接推断神经根是否受到压迫及压迫程度常常与临床症
状体征不符,是不可靠的.本文作者另外观察到突出髓核本身生物力学特性也会
影响其对神经根的压迫程度.神经根受压程度取决于突出髓核内的压力而与突出
髓核大小无明显关系[4]也支持本文所得结论.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强调手法纠
正椎体位移后对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的调整,我们建立的动物模型初步验证脊柱定
点旋转复位法可以使椎间盘局部异常增高的压力减低或恢复正常[5-6],因此手
法治疗可能是通过降低突出髓核内压力来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受压[4].
参考文献
1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2.110-12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3肖越勇,李杰,李国英.磁共振脊髓成像诊断椎管病变的价值.临床放射学杂
志,1999,1(1):12-14.
4冯宇.椎间隙突出髓核内压力与相邻神经根受压程度的临床研究.中国骨
伤,2004,17(11):665-666.
5冯宇,高燕,邓晶晶.椎体位移立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手法治疗机制的实验研
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6):30-31.
6冯宇.椎体位移与椎间盘内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中国骨
伤,2001,14(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