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家长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 期识别。
EV71发病机制
EV71感染
手足口病/咽峡炎 病毒侵袭
脑脊髓炎 神经源性反应
肺、心损害
康复
死亡或后遗症
2010年我市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分析
疫情概况
全市共报告4518例。重症病例50例,无死亡病 例。
2010年全市手足口病疫情地区分布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1200 1000
发病数
800
600
400
2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0年全市手足口病疫情人群分布
散居儿童报告发病3049例,占发病总数的67.49% 托幼儿童报告发病数1270例,占28.11%; 学生报告发病186例,占4.12%;
2010年全市手足口病疫情性别、年龄别分布
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 柯萨奇病毒B组的2、5、13型; 肠道病毒71型; 新肠道病毒。
➢ 常见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 。
手、足、口
一、手足口病的特点-感染源
由于肠病毒在病毒学上的分类是属于无外套膜(nonenvelop)的病毒,因此它对于周遭环境的抵抗力很强 ,可以耐酸达pH 2,故不会被胃酸破坏,可以通过胃 酸到达肠道繁殖,这也是它被命名为肠病毒的原因之一 ;肠病毒对乙醇(ethanol)亦具耐受性(tolerance) ,故酒精对肠病毒并无抑制作用;肠病毒甚至可以对抗 一般的清洁剂(detergent),目前已知需浓度约1~3 %之漂白水才能有效的消灭肠病毒,因此在大流行期常 用此浓度的漂白水对病患所接触过之物品及环境进行消 毒。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预防措施
病情监测
教会家长监测患儿病情的方法,如观 察体温、皮疹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并就医。
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如 勤洗手、不接触患病儿童等。
04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某幼儿园的防控经验
总结词
全面预防,科学管理
详细描述
该幼儿园制定了严格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包括每日健康检查、定期消毒、加强 洗手教育等,有效降低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该条例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对手足口病的预防、监测和救治 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XX市手足口病防控方案》
方案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职责,并制定了 具体的防控措施。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卫生组织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卫生组织对手足口 病的防治研究,分享防控经验,共同 提升全球防控水平。
国际学术交流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
Hale Waihona Puke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清洗和消毒日常用品 ,如玩具、餐具等。
避免拥挤环境
尽量减少家庭成员的聚集 ,避免在拥挤的环境中待 太久。
社区防控策略
健康宣教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预防 知识,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 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疫情。
02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个人卫生习惯
01
02
03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特别是在饭前、便后以 及处理完呕吐物和粪便后 。
避免接触患者
尽量减少与患有手足口病 的人的接触,特别是避免 共享个人物品。
咳嗽礼仪
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 捂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 进封闭的垃圾桶,之后立 即洗手。

《手足口病的预防》课件

《手足口病的预防》课件
并发症的治疗
手足口病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采 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心脏疾病治疗等。
并发症的护理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儿,需要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各种症状 。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顾。
04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 控制策略
饮食卫生预防
喝开水
饮用开水,不喝生水。
洗净果蔬
在食用之前,应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避免生食
尽量少吃生食或半生食,特别是肉类和海鲜。
集体预防措施
健康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预防 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监测和报告系统 ,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疫苗接种
鼓励易感人群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提高免疫力。
03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 护理
轻度病例的治疗与护理
轻度病例的治疗
轻度病例通常采用口服抗病毒药 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阿昔 洛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 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轻度病例的护理
家长应保持患儿的口腔和皮肤清 洁,避免继发感染。同时,注意 患儿的饮食和休息,提供充足的 营养和休息环境。
重度病例的治疗与护理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被病毒污 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 等。
呼吸道传播
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 打喷嚏等。
消化道传播
通过食物、水等被病毒污 染的物品传播。
手足口病的症状
皮疹
患者的手、足、口腔等部位会 出现疱疹或溃疡,并伴有疼痛 和不适感。

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培训(PPT29张)

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培训(PPT29张)

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处理结果当天以书面材料上报区CDC。
(三)做好散居儿童预防工作
今年以来,无论是总体发病,还是重症.死亡病例,均以散 居儿童为主。预防散居儿童发病是控制手足口病危害重点。疾 控机构要积极参与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消除肠道病毒滋生环境。 教育儿童监护人改善儿童个体卫生,降低沾染病毒风险。在疫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要点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难度大,原因有: 1.发病率高,轻症多,重症难预测,小年龄死亡 2.隐性感染者多,具有传染性 3.排毒期长,潜伏期排毒(肠排8W,口排2W,疱排随时) 4.已经在各地生根发芽 5.人传人,人传环境,环境再传人 6.病毒在外界耐受力强 7.幼儿行为卫生差,皮肤粘膜娇嫩,免疫不健全,易感染 8.对幼儿健康教育难,对传染源控制效率低 9.尚无疫苗可预防 10.无EV71快诊试剂早期预测,重症.死亡机制不明
三.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二)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5.培训:幼托机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保健医生,按时掺 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掌握培训内容;还应在园内进行全员培训 工作,让园长、班主任、保洁人员掌握晨间的内容、消毒的范 围、方法等。 6.宣传教育:托幼机构要进一步加大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 宣传力度,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防 治知识。区疾控中心印制了4万份宣传折页和部分宣传画,将 通过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幼机构下发到全区6岁以下儿童 家长手中,使其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和早期症状,有效预防手 足口病,并能及时就医,倡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 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消除其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情高发地区和高发月份, 教会群众洗消衣物.餐具.日常用具和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ppt)

手足口病培训课件(ppt)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 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 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 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 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 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 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 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 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 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 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 全素不妥
手足口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2、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15字防病口诀

洗净手、喝开水、 吃熟食、勤通风、 晒衣被”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 病感染的关键,要保持居室、教室的良好通风。
开具健康证明才能复课。

谢 谢!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 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 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 手,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不要让 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幼儿园及小学等机构的预防措施



(1)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 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 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 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消毒的必备品:碘酊、消毒棉球等。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传染源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最新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最新手足口病培训PPT课件
7
易感人群
•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 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
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8
流行特征
• 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 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 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 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 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 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25
护理措施
• 发热的护理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
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大多数患儿体温约在37.5 ℃, 精神状态良好,玩耍正常,这时可通过让患儿多 饮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个别患 儿物理降温效果较差,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 者,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外,应遵医嘱给予药物 降温,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并 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因发热时间过长 或体温过高,导致患儿精神和体力都相对较差, 应注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 注意营养及液体补充
9
临床表现
•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 程一般为7-10天。
10
临床表现
• (一)一般病例表现 •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 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 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 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 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
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 期存活
4
流行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5
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和隐形感染 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

手足口病ppt免费课件

手足口病ppt免费课件

手足口病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研究病毒如何进入细胞、复制和释放,以及宿主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03
手足口病的免疫应答机制
探究机体对手足口病病毒的免疫应答机制,包括抗体、细胞免疫和炎症
反应等。
手足口病新药研发
抗病毒药物
研究新的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减 轻病情和缩短病程。
免疫调节剂
研究新的免疫调节剂,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减 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提高免疫力,降 低感染风险。
04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
手足口病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
介绍手足口病疫苗的种类、适用年龄 和接种时间,以及疫苗接种的程序和 间隔时间。
疫苗接种后的保护效果
阐述手足口病疫苗接种后所能提供的 保护效果,以及在疫苗保护期限内可 能出现的抗体下降情况。
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病例分析的内容
02
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诊断结果、治疗过程等,以
及医生对病例的分析和总结。
病例分析的组织形式
03
可以采取个人撰写、小组讨论、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
06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研究热点
01
手足口病病毒的基因组学研究
分析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变异,寻找病毒逃逸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
02
手足口病健康宣教
宣教对象
明确手足口病健康宣教的对象, 如儿童家长、教师、医务人员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宣教内容
列举手足口病健康宣教的主要内 容,如症状识别、预防措施、治
疗原则等。
宣教形式
介绍手足口病健康宣教的具体形 式和方法,如宣传画、宣传片、 讲座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2024年度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ppt课件

2024年度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培训ppt课件

2024/2/3
14
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分享
辨证分型
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及舌脉表现 ,可分为风热型、湿热型、毒热
型等证型。
2024/2/3
治则治法
以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为基本治则 ,根据证型选用相应中药方剂进行 治疗。
中药外治
可采用中药煎汤外洗、中药散剂外 敷等方法,缓解皮肤疱疹瘙痒等症 状。
15
患儿护理注意事项
2024/2/3
6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具体标准包括:1)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 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2)临床表现: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 可无发热;3)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阳性或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阳性。
鉴别诊断
高。
2024/2/3
5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 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 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可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普通型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 或疱疹;重型则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头痛、呕吐、精神差等,以及心肺功能衰竭表现如呼吸急促、心率增快 等。
实践经验
曾参与多次手足口病疫情调查与防控工作,积累 了丰富经验。
学术成果
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手足口病相关论 文,研究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2024/2/3
29
本次讲座目标回顾
01
提高学员对手足口 病的认识与重视程 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
水疱,周围有红晕——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 发生。
a
4
临床表现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 疹或疱疹,皮疹不痒
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
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一般无痛及痒感,愈合 后不留痕迹
a
26

a
27
三、冲 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四、捧 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五、擦 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a
28
正确洗手法
① 用水湿手
③ 搓手掌
② 打肥皂
④ 擦手背
a
29
正确洗手法
⑤ 擦指缝
⑦ 抓抓手心
⑥ 转转大拇指
⑧ 擦擦手腕
a
பைடு நூலகம்
30
正确洗手法
⑨ 用自来水冲净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 出现
a
5
★手足口病皮疹的 “三个四”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 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a
6
a
7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 的斑丘疹、疱疹;
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a
16
二、怎么做好儿童预防控制措施?
a
17
a
18
★15字防病口诀
洗净手、喝开水、 吃熟食、勤通风、
晒衣被
a
19
n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 病感染的关键,要保持居室、教室的良好通风。
a
20
n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
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 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a
21
n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幼儿洗 手,教育指导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不要让 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幼儿。
a
22
n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轻症患儿不必住 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 可通过飞沫传播;
经水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 经水感染。
a
15
手足口病的特点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 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
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 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
⑩ 冲干净手后双手捧水
⑪用捧的水冲洗水龙头
⑫用干净卫生的干毛巾擦干手
a
31
●家长不要成为传染源
想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千万不要忽视切断成人的感染源。 建议家长回到家里后能换上干净的家居服,并用消毒液清 洗双手,然后再和幼儿接触。
切记,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抵抗力比较强,或因曾经 感染过而获得了免疫力,因此不会发病。但在接触孩子的 过程中,却能把病毒传播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在给孩子喂 食的过程中,更容易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a
23
n 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 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a
24
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 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 煮沸3分钟。
a
25
五步洗手法: 湿、搓、冲、捧、擦
一、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 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a
34
谢 谢!
a
35
预防手足口病(家长学习)
哈佛摇篮幼儿园-阎玉红
a
1
主要内容
什么是手足口病?
怎么做好幼儿预防控制措施?
a
2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 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5岁以下 儿童居多,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a
3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 恶心、呕吐等
少数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膜 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个别 患儿可发生死亡。
a
8
a
9
a
10
a
11
a
12
单纯疱疹
大疱性丘疹样荨麻疹
a
13
传染源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a
14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 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 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 接触传播。
a
32
得了手足口病后能不能上幼儿园?
得了手足口病后不能返园,要进行 隔离治疗。
注意:隔离期幼儿最好留在家 里,不要在外面跟邻居的小朋友玩 耍。
a
33
隔离的患儿什么时候可以返园?
解除隔离时间:通常要手足口病的症状 消失后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并经过当地 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防疫医生核实, 开具健康证明才能复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